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損傷參與度問題探析_第1頁
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損傷參與度問題探析_第2頁
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損傷參與度問題探析_第3頁
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損傷參與度問題探析_第4頁
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損傷參與度問題探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損傷參與度問題探析徐楠、閆時松【論文提要】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受害人的死亡或傷殘有時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交通事故的外傷因素外,還與受害人自身體質(zhì)、原有疾病以及醫(yī)療過錯等其他因素相關。由于因果關系的復雜性以及相關規(guī)定的不完善,導致這種案件處理的難度較大。我國學者提出了原因力概念,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也有關于原因力的規(guī)定,日本學者提出了事故寄與度的概念,被我國法醫(yī)學界引用,改稱為損傷參與度。原因力及損傷參與度概念的引入,可以較好解決在交通事故中“多因一果”情形下,各行為人的責任分擔問題,為交通事故的民事賠償提供科學依據(jù)。一、問題的提

2、出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大部分交通事故所致?lián)p傷是受害人死亡或致殘的唯一因素,但在少數(shù)情況下受害人的死亡或傷殘是由包括交通事故在內(nèi)的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交通事故造成的致害因素外,還與受害人自身體質(zhì)狀況、原有疾病以及醫(yī)療過錯等其他因素相關。在這種多因素造成受害人損害情況下賠償義務人通常會以受害人體質(zhì)較差、原本存在疾病、傷殘或治療過程中的醫(yī)療事故作為抗辯理由,請求減輕或免除其賠償責任。那么在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之前,必須首先判定交通事故所致?lián)p傷與被害人的死亡或傷殘之間的因果關系、過錯程度,以及各致害因素在損傷結果中所占的比例。關于這種多種因素致同一損害

3、后果類型的侵權案件,我國臺灣學者有侵害行為對損害結果的作用力”的表述,內(nèi)地學者將其定義為原因力”,王利明教授認為原因力是指違法行為對損害結果的發(fā)生所起的作用王利明:侵權行為法研究上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449頁。,楊立新教授認為原因力是指在構成損害結果的共同原因中,每一個原因對于損害結果發(fā)生或擴大所發(fā)揮的作用力楊立新:侵權法論第二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525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工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shù)個行為間接結合發(fā)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應當根據(jù)過失大小或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4、”中有關于原因力”的表述,有學者將原因力分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等。日本法醫(yī)學家渡邊富雄教授在1980年采用了定量比例的方法對交通事故和損害結果(死亡、后遺障礙)進行研究,提出了事故寄與度”的概念,并以該概念來確定事故在損害結果中所起作用的大小。1986年事故寄與度”的概念被引入我國法醫(yī)學界,受到學者的高度重視,我國法醫(yī)學界將該詞改稱為損傷參與度”。損傷參與度是指被訴過錯行為在損害后果中所介入的程度或所起作用的大小轉引自陳燕娜關于醫(yī)療事故糾紛中損傷參與度問題的研究,載于福建法院網(wǎng)法官論壇。損傷參與度的概念,不是一個法律概念,而是法醫(yī)學上的概念,是采用醫(yī)學技術的方法確定致害因素

5、與受害人身體素質(zhì)、原有病、殘狀況以及醫(yī)療過錯程度等之間的比例關系,從而量化致害因素對于損害后果的具體影響,損傷參與度的評定標準是以一種具體的、明確的比例關系分析致害事故與損害后果的因果關系,達到確定賠償義務人和受害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公平合理地解決具體法律爭議的目的。二、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有關損傷參與度的案件1 .有關損傷參與度的案件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爭議較大。有關損傷參與度的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總體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在司法實踐中處理起來的難度較大,而且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導致該類賠償案件的處理方式各不相同。筆者在北大法寶數(shù)據(jù)庫中以交通事故人身損害為案由,以參與度”為關鍵字進行搜

6、索,時間跨度為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查詢結果共有26件與損傷參與度有關的交通事故糾紛案件,其中15件為上訴案件,由此可見該類案件數(shù)量雖少,但爭議較大,特別是致害因素和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認定和賠償責任比例分攤上分歧較大。王澤鑒教授在其侵權行為法一書中列舉了兩個案例一個案例為1995年度臺上字第2170號判決,上訴人由車禍誘發(fā)原患有的緊張性精神分裂癥,另一個案例為1988年臺上字第839號判決,涉及敗血癥死亡與車禍之間的因果關系。,來分析交通事故和受害人原有疾病與損傷后果的因果關系。其中一個案例為上訴人賴美媛搭乘臺灣客運汽車,司機于行駛中緊急剎車,致其頭部受傷,合并發(fā)生

7、意識障礙,造成精神分裂癥。經(jīng)臺大醫(yī)院鑒定為上訴人所患緊張性精神分裂癥并非直接由車禍外傷所導致,精神分裂病之誘發(fā)原因甚多,車禍外傷可為誘發(fā)原因之一,但非必要原因,車禍外傷雖有可能對其癥狀明顯化有影響,但如無此次車禍外傷,賴美媛(上訴人)目前之病態(tài)亦可能因身體、生理、心理、社會壓力因素而誘發(fā)。”法院據(jù)此認為車禍導致的外傷,通常并不足以生有精神分裂之結果,本件車禍與上訴人之病態(tài)并無相當因果關系王澤鑒:侵權行為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198頁。2 .有關損傷參與度的案件的處理意見不一。司法實踐中,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損傷參與度的標準以及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缺失,導致與損傷參與度有關的交通事故

8、責任糾紛案件的處理比較混亂,隨意性較大。在筆者搜索的案例中,該類型案件的處理有三種不同的意見:(1)不予賠償。認為即使沒有本次交通事故,被侵權人的傷害結果依然會因為其他因素而發(fā)生,交通事故僅僅是誘發(fā)因素而不是直接原因,侵權行為和損傷后果沒有直接因果關系,故不予以賠償,例如王澤鑒教授關于交通事故造成精神分裂癥的案例。(2)全額賠償。認為交通事故是受害人損傷后果的直接原因,如若沒有本次交通事故,該損傷后果就不會發(fā)生,或不會這么快和這么嚴重的程度發(fā)生,而且侵權責任法對侵權人不承擔責任或減輕責任的法定情形做了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至三十一條規(guī)定,只有在被侵權人有過錯或故意、第三人造成、不可抗力、正當防衛(wèi)及緊

9、急避險的情形下,侵權人可以不承擔責任或減輕責任,其中并沒有關于參與度案件的減輕或免除責任的規(guī)定,例如楊立新教授傾向于這種做法,認為從長遠看,我國法律應向人的健康和生命這一最高價值傾斜,改采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即全額予以賠償。(3)按比例賠償。損傷后果是在交通事故和受害人本身固有的傷病或其他因素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原因共同作用下導致的,在處理這種案件時應當借鑒2002年的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關于醫(yī)療事故損害后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確定原因力大小,從而確定具體賠償份額。在出現(xiàn)多因現(xiàn)象時,各行為人責任的承擔相對復雜,必須明確區(qū)分各行為人的責任份額,各行為人只應對自己的行為造成的損害結果承擔責任張

10、新寶、明?。呵謾喾ㄉ系脑蛄碚撗芯?,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2期。按照多種原因在損傷后果中的比例來承擔賠償責任似乎較為合理,但其比例的確定較為困難,在大多數(shù)案件中,只能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隨意性較大,科學性較低。即使在通過相關鑒定損傷參與度比例較為明確的情形下,對于各個賠償項目又出現(xiàn)了不同的理解,部分案件直接將被害人總的賠償金額乘以損傷參與度比例,部分案件將受害人的各賠償項目中傷殘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乘以損傷參與度比例,其余賠償項目全額賠償,還有部分案件損傷參與度比例只是法官自由裁量的參考,怎樣分擔責任應當結合具體案情綜合考量,而不是簡單機械的運用損傷參與度。3 .有關損傷參與度的案件的特征

11、(1)原因的多樣性和獨立性。導致?lián)p害后果的原因除了交通事故外,還有可能是受害人自己的過錯、受害人自身的身體狀況、第三人過錯以及不可抗力等。這些原因從事實角度來講具有相互獨立性,各行為人之間沒有共同的故意或過失,這些原因共同作用而導致?lián)p害結果的發(fā)生,但該原因又相對獨立存在。(2)結果的同一性。上述這些原因相結合,導致受害人損傷或死亡的結果。由于結果的同一性和原因的多樣性,各種參與因素對結果的原因力或參與度的大小難以確定,使賠償責任的分擔成為一道難題。(3)賠償數(shù)額的可分割性。行為人只對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那部分損害承擔賠償責任,所以侵權人承擔的賠償數(shù)額與受害人自行承擔的賠償數(shù)額具有可分割性,區(qū)別于

12、共同侵權中的連帶賠償責任。三、“損傷責任”、“事故責任”和“賠償責任”損傷責任”是指交通事故對被害人損傷或死亡的責任比例,在行為人過錯、受害人身體因素、第三人過錯等多種因素導致受害人損傷的情形下,交通事故對受害人損傷的作用力。1994年大阪大學教授若杉長英教授在渡邊富雄教授的基礎上提出了更具體化的五等級判定標準,即外因(即損傷事件)出現(xiàn)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的受害人的肉體、精神障礙(即受害人自身疾?。c受到外因而產(chǎn)生的受害人的肉體、精神障礙作為原因構成因素,采用外因直接導致”、主要由外因導致”、外因與原有疾病所共同導致”、外因屬于誘發(fā)因素”、與外因沒有關系”作為劃分標準轉引自陳燕娜關于醫(yī)療事故糾紛中

13、損傷參與度問題的研究,確定損傷參與度的主要證據(jù)有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書等。事故責任”是指在交通事故中責任方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及后果的產(chǎn)生所承擔的過錯,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載于福建法院網(wǎng)法官論壇。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和無責任,主要有交警部門出具的事故認定書以及當事人提交的事故現(xiàn)場的證據(jù)等,在部分交通事故中還存在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情況。確定“事故責任”就是確定各方當事人在事故中的過錯程度。賠償責任”是指依據(jù)事故責任和損害責任以及法律規(guī)定確定的賠償義務人應承擔的具體賠償義務。在普通的交通事故中,只需要確定事故責任就可以確定賠償責任,但在多因一果”的交通事故中,應當首先確定交通事故各方原因力大

14、小,再考慮事故責任比例,才能最終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四、多原因交通事故損害的類型1 .交通事故致害與受害人體質(zhì)狀況相結合。受害人由于年老、體弱、年幼等自身狀況原因,在交通事故中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傷害,特別是受害人本身就存在疾病或傷殘等情形。在這類事故中,行為人的過錯行和受害人自身的身體狀況都是構成損害后果的原因。但按照各國法院通行的做法,行為人必須對受害人特殊體質(zhì)造成的所有損害負賠償責任,因為,身體或健康損害在因果關系法上的特殊地位在法學界通過加害人必須接受其受害人的現(xiàn)實”即蛋殼腦袋規(guī)則”得到了最佳體現(xiàn),傷害了健康狀況本就不佳的人不能要求他在假設受害人是健康時的法律處境”8。蛋殼腦袋規(guī)則

15、”是指某人有一個像雞蛋殼那樣薄的腦袋”通常不會對正常人造成傷害的打擊卻會造成對該人的致命損害。在“蛋殼腦袋”規(guī)則中,應當適用過錯責任,而不是公平責任。如果你輕輕地刮了一個人一巴掌,而碰巧他的腦袋軟如蛋殼,結果他頭破血流,最終斃命,那么你就必須對他的死負責。法律要求我們必須接受每個個體的特征,即使受害人的體質(zhì)不正?;蜻^于脆弱。受害者的任何舊患,原有的內(nèi)傷,都不能用作開脫罪名的理由。這看似對加害人不公平,但卻是對受害人最大限度的保護,不讓天生體質(zhì)較差的人受到差別待遇,不讓他們擔心自己會承擔責任而限制自己的行動自由。在各國侵權法中都有一條基本原則:侵權人應按受害人初始狀態(tài)對其負責(thetortfe

16、asortakeshisvictimashefindshin)楊立新:侵權行為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89頁J轉引自張新寶: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69頁。例如行為人駕駛機動車撞傷一位80高齡且體弱多病的老人,花費醫(yī)藥費等若干,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就不得以受害人年老體弱作為抗辯理由而減輕或免除自己的賠償責任。2 .交通事故致害與受害人自身的過錯相結合。交通事故致人損傷與受害人自己的過錯相結合,導致了超出交通事故損害的更為嚴重的后果。這種情形被稱為與有過失工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均具有過錯,對損害結果的發(fā)生均具有原因力,在分擔賠償責任時實行過失相抵。例如,一

17、孕婦發(fā)生交通事故導致骨折,被送往醫(yī)院檢查時因未告知院方已懷孕的事實,醫(yī)院對其做了X光拍片檢查,后孕婦擔心對胎兒有影響而人工流產(chǎn),要求交通事故肇事方賠償因流產(chǎn)導致的醫(yī)藥費及精神損害撫慰金。該案例中交通事故并未直接導致孕婦流產(chǎn),但由于孕婦自身存在過錯,導致胎兒不保的損害后果。3 .交通事故致害行為和第三方過錯行為相結合。交通事故的致害行為發(fā)生后,第三方的過錯行為與之相結合,導致了更為嚴重的損傷后果。第三方的過錯被稱為介入原因工對介入原因”需要加以分析,如介入原因足以中斷交通事故的致害行為,那么介入原因”就稱為替代原因,承擔全部責任,如果介入原因”并未造成交通事故與損害后果的因果關系中斷,而是和交通

18、事故原因共同導致?lián)p害,那么就需共同承擔責任。例如,甲被乙撞傷,乙被送往醫(yī)院治療,醫(yī)生丙在對乙進行治療過程中存在過錯,發(fā)生醫(yī)療事故,導致乙傷殘。該案例中,受害人的傷殘,是由于甲的交通事故致害行為和丙的醫(yī)療事故的致害行為相結合造成的,應當按照各自的過錯比例承擔賠償責任。五、交通事故損傷參與度案件的賠償責任分擔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shù)個行為間接結合發(fā)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應當根據(jù)過失大小或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睂τ谟山煌ㄊ鹿实榷嘣蛟斐蓳p害的案件賠償責任分擔是以過失大小還是原因力大小為

19、標準,臺灣學者曾世雄有過相關論述,認為法院減免之標準,凡有三說:一則以比較原因力之強弱而定;二則以比較過失程度之輕重而定;三則以原因力的強弱及過失程度輕重并和運用而定。決定所造成之損害為大為小者乃損害原因力之強弱,非過失程度之輕重也,故而,法院酌定減免賠償金額之標準,應在乎損害原因力之強弱,過失程度如何,僅為供判斷原因力強弱之參考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69頁。而楊立新教授認為在多種原因造成損害結果的侵權行為中,確定各方賠償責任時,過錯程度的比較是第一位的決定因素,第二位的決定因素就是原因力楊立新:侵權責任法,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45頁。筆者認為應當以法律原因力比較為主,以過錯程度比較為輔的綜合方法來確定侵權責任的分擔。因為侵權責任法的主要功能不是為了懲罰過錯,而是為了彌補受害人損失。六、筆者的建議1 .盡快出臺科學合理的損傷參與度評定標準。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人體損傷致殘程度鑒定標準(試行)中有相關規(guī)定,對原有殘疾和疾病的,應以本次損傷后實際致殘后果或結局為依據(jù)進行鑒定,但須說明原有殘疾的等級或傷?。垼┍取?。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規(guī)定評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時,應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