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專題教案_第1頁
文言文特殊句式專題教案_第2頁
文言文特殊句式專題教案_第3頁
文言文特殊句式專題教案_第4頁
文言文特殊句式專題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言文特殊句式專題教案教學目的: 1了解高考對文言句式的要求。2理解和掌握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3通過相關練習加以鞏固和提高。教學重難點:1如何引導學生掌握辨析較復雜的文言句式的能力。教學方法:通過老師講解,學生大量的訓練,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教學時數:共計8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判斷句教學目標: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對文言句式的要求。2、了解判斷句的特點。3、通過一定量的練習,加以鞏固。教學實施過程:一、文言句式的概述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語言的發(fā)展和演變,也存在一些差異。掌握有別于現代漢語的常見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這里主要掌握判斷句、

2、被動句、倒裝(變式)句、省略句。一、判斷句用“者也”表判斷“陳勝者,陽城人也?!保悇偈顷柍侨耍胺娇抡?,語文小棧之站長也?!保ǚ娇率钦Z文小棧網站的站長)“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是趙國的良將)句末用“也”表判斷“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保ǔ潜毙旃驱R國的美麗的人)“方柯,天才也?!保ǚ娇率翘觳牛┯谩罢摺北砼袛唷胺娇抡?,中國之人?!保ǚ娇?,是中國人)用“為”表判斷“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保ú荒苷f是設法生財)用“乃”表判斷“是乃狼也?!保ㄟ@是狼)“電腦乃高科技用具?!保娔X是高科技用具)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

3、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者,.也?!边@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保ㄊ酚浟松媸兰遥?,.也?!迸袛嗑渲?,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保ㄙY治通鑒)“.者,.?!庇械呐袛嗑?,只在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保ㄍ醢彩伟U山記)“.者也?!痹诰淠┻B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

4、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zhàn)國策齊策)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判

5、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頓,“也”表判斷;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歸有光項脊軒志)  

6、  夫戰(zhàn),勇氣也。(左傳·曹判論戰(zhàn))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蘇洵六國論)    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

7、“是”的區(qū)別。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 (蘇軾石鐘山記)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蘇洵

8、六國論)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劉備天下條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劉豫州王室之胃。(同上)第二課時教學內容:被動句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判定什么是被動句,并能準確翻譯出來。教學實施過程:二、被動句什么是被動句.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位于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是說,主語是位于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用“為”表被動“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9、?!保ū惶煜氯顺靶Γ┯谩氨弧北肀粍印爸叶恢r,能無怨乎.”(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用“見”表被動“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用“于”表被動“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遠近?!保ú荒鼙秽徖锼荩┍粍泳淇偨Y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在標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1、有標志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動詞后用介詞“于”表被動,“于”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史記屈原列傳)這里“惑”、“欺”

10、的動作是由“于”后的“鄭袖”、“張儀”發(fā)出來的。有時也在介詞“于”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于.?!钡男问奖肀粍印H纾骸拔岵荒芘e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于人?!保ㄙY治通鑒)用“見”、“于”,“見.于.。”表被動。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保ㄊ酚浟H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保ㄍ希氨┮娪谕??!保献恿夯萃跸拢耙姟庇幸环N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豐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用“為”,“為.所.?!北肀粍印H?“(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并。”(資

11、治通鑒)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1、無標志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保ㄙY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    1用介詞“于”“受于”表被動(“于”引出動作的主動者)。例如: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張溥五人墓碑記)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韓愈師說)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

12、之眾,受制于人。(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2用“為”“為所”(“為”引出動作的主動者)或“為所”表被動。例如: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歐陽修伶官傳序)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3用“見”“見于”表被動(“于”引出動

13、作的主動者)。例如:動見瞻觀,何時易乎" (曹丕與吳質書)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4用介詞“被”表被動。例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張溥五人墓碑記)    參佐無不被系束。(世說新語·桓南郡好獵)    5動詞本身表被動。這是意念上的被動句,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別。例如: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孟子&#

14、18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第三課時教學內容:省略句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判定什么是省略句子,并能準確翻譯出來。教學實施過程:三、省略句 1、主語的省略就是把主語省略掉。例如:(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異蛇,(是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蛇)以嚙人,(人)無御之者。承前省主語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淆之戰(zhàn))(2)承后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詩經七月)(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2、謂語的

15、省略就是把謂語省略掉?!崩纭胺驊?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修飾語和中心詞的省略。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飾語的省略行一不義(事),殺一無罪(人),而得天下,不為也。中心詞的省略 3、賓語與兼語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動詞賓語,也常省略兼語結構中的兼語。如: (趙括)嘗與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難(之),然不謂(之)善。杞子自鄭使(人)告于秦。鄭穆公使(人)視客館。屠懼,投(之)以骨。(狼) 4、介詞和介詞賓語的省略。如: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于),臣戰(zhàn)(于)。試與他蟲

16、斗,(他)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臣言。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旦日,客從外來,與(其)坐談。(鄒忌諷齊王訥諫) 5、分句的省略。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亦可致遠),功在不舍古今漢語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這不同又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古漢語中省略的情況更多,二是現代漢語習慣上不能省的古漢語也可省。省略句總結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中都有,不過,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1省略主語有承前面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文言文中的第三稱代詞“之”、“其”不能作主語,也是文言文

17、中主語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年矣,而鄉(xiāng)鄰之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時一個復句或一段話中多處省略主語,這些主語并不一貫,即所指不是同一對象,在閱讀和翻譯時要注意。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保ㄌ一ㄔ从洠┰诜g成現代漢語時,省略的主語要補充出來。 2省略謂語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對話而省略的。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ㄕ撜Z六則)后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

18、的為主要補充出來。 3省略賓語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句話就省略了動詞謂語“拜”的賓語“之”又如:“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這句話中省略了介詞“與”的賓語“之”。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 4省略介詞在文言文中,介詞“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保◤埡鈧鳎┚渲惺÷粤私樵~“于”。又如:“賜之彘肩?!保欓T宴)句中省略了介詞“以”。澤為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介詞也要補充出來。第四課

19、時教學內容:倒裝句-賓語前置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判定什么是賓語前置句,并能準確翻譯出來。教學實施過程:四、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主語后置)(一)、賓語前置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后。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國也孟子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否)焉。(之,賓語提前的標志)師說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蘇軾不吾知其

20、亦已兮,茍(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離騷屈原東望愁泣,若不自勝。柳毅傳李朝威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所(代詞,“之人”)不忍視。柳毅傳李朝威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齊桓晉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齊桓晉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齊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理解為“操何”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于國也孟子彼且奚適也.逍遙游莊子彼且惡(何)乎待哉.逍遙游莊子沛公安在.鴻門宴史記夫晉,何厭之有.(之,賓語提前的標志

21、)燭之武退秦師左傳吾實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韓愈洞庭君安在哉.柳毅傳李朝威無情郎安在.柳毅傳李朝威3、介詞賓語提前: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后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例如:岳陽樓記:“臆!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戰(zhàn)國策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異.齊桓晉文之事孟子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何以能田(畋)獵也.莊暴見孟子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史記余是以記之。石鐘山記蘇軾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衛(wèi)風氓詩經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陳情表李密是以

22、君子遠庖廚也。齊桓晉文之事孟子奚以知其然也.逍遙游莊子4、特殊結構:用"之"、"是"將賓語提前。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惟命是聽(成語)惟利是圖(成語)惟馬首是瞻馮婉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韓愈惟你是問。5、普通賓語前置在一般性的賓語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語感。賓語前置總結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

23、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保谠渡哒哒f)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保悏廴龂局T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钡谌?、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保n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

24、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yè)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yè)文面向南坐?!钡谖逭n時教學內容:倒裝句-定語后置;狀語后置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判定什么是定語后置、狀語后置句子,并能準確翻譯出來。教學實施過程:(二)、定語后置: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后的現象。定語后置一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鏗然有聲者,所

25、在皆是也。(石鐘山記)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張溥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三)、狀語后置:現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于

26、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例如:鴻門宴:“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薄皯?zhàn)河南”即“戰(zhàn)(于)”,應理解為“于河南戰(zhàn)”。促織:“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應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另外,還有定語置于中心詞之后,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后等特殊現象。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國也孟子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可以不負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國也孟子舉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鴻門宴史記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燭之武退秦師左傳雖董之以嚴刑,振(震)之以威怒諫太宗十思疏魏征孰與君少長.與君孰少長.鴻門宴史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荀子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荀子生乎吾前,

27、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韓愈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涉世家史記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風靜女詩經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賦蘇軾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蘇軾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晶。柳毅傳李朝威命坐于靈虛之下。柳毅傳李朝威第六課時教學內容:倒裝句-主語后置;固定句式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判定什么是主語后置;固定句式句子,并能準確翻譯出來。教學實施過程:(四)、主語后置: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于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還有定語置于中心詞之后,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后等特殊現象。例如:甚矣,汝之

28、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虎丘記袁宏道快哉此風?。ㄋ斡耧L賦)“美哉,我少年中國。五、固定句式吾孰與徐公美.孰與,與比怎么樣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日食飲得無衰乎.得無,該不會,表揣測的疑問詞觸龍說趙太后戰(zhàn)國策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該不會,表揣測的疑問詞促織蒲松齡求,無乃爾是過與(同“歟”,語氣詞)無乃與.恐怕吧季氏將伐顓臾論語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何(以)為,表反問的句式,為什么要呢季氏將伐顓臾論語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致江海。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勸學荀子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哪里用得著呢,表反問逍遙游莊子山巒為晴雪所洗。為所,表示

29、被動關系諫太宗十思疏魏征(課后題)今日見辱問于長者。見于,表被動的固定格式柳毅傳李朝威“他人之心,予忖度之?!狈蜃又^也。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之謂也,說的就是齊桓晉文之事孟子不亦乎相當于“不是嗎”以為、以為意思是以為、認為、把當作、用做。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至丹以荊軻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如何相當于“對該怎么辦”唯是“是”無意,起賓語提前作用;“唯”表示對象的唯一性文言文句式專題復習教案教學內容: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教學要點:我們談論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對于現代漢語而言的,在古代實際是一種正常的句式,這些句式隨著語言的發(fā)展逐步發(fā)生了改

30、變,在現代漢語中卻成了變式句或特殊句式。這些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教學過程:一、判斷句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本毩?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在3句以上)陳勝者,陽城人也。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七略四庫,天子之書。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遺恨也。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如:“此乃臣

31、效命之秋也?!本毩?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在3句以上)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即今之傫然在墓者。梁父即楚將項燕。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非死,則徙爾。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我乃楚狂人,風歌笑孔丘。3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本毩?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在3句以上)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堅利也。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4.不用語氣詞,完全由詞序來體現。例:此人力士。二、被動句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

32、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類型有:1“見”“見于”“于”表被動。如:“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本毩?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被動句。(句數在3句以上)臣誠恐見欺于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故內惑于鄭秀,外欺于張儀。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時,學于余。2“為”“為所”表被動。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倍硭绹鴾?,為天下笑。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為予群從所得??譃椴偎?。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3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動關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動詞”或者“被(受)+動詞+于+主動者”。例如: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簡析“受于”表示被動,可譯為“被”,“于”引出主動者“人”。這種句式數量較少。三倒裝句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