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文檔供參考,可復(fù)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guān)注! 為政以德教學目標: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張。二、落實本課的字詞句。三、掌握課文中的詞類活用。四、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點、相關(guān)成語。教學重點:誦讀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細析“季氏將伐顓臾”一節(jié);整理活用現(xiàn)象、句式特點和相關(guān)成語。教學難點:孔子德政觀點和固定句式。教學方法:誦讀為主,歸納為輔。讓學生充分誦讀,試著背誦。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與學生一起落實字詞句,一起歸納課文中文言特點。課前準備:一、認真閱讀課文、注釋、翻譯,掌握字音字義。二、查閱資料,了解孔子有關(guān)思想。三、研討課后練習。學習建議:誦讀、歸類。課時安排:三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課題導(dǎo)入公元前5
2、51前,有一個叫顏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禱歸家后,果然懷孕。待十月懷胎時,忽然夢見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牽著一只滿身龍麟的獨角獸,背上坐著一小孩。仙女言:“此獸名叫麒麟,專為送子而來。”等到出生時,天上傳來奏樂聲,同時有五個仙翁,從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個說道:“天生圣人,天降音樂?!苯Y(jié)果這個孩子一出生,就發(fā)現(xiàn)他與眾不同。怎么與眾不同?他降生后不但頭頂如反盂(yú,盛湯漿或飯食的圓口器具。反盂,即頭頂上中間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輪、鼻露孔、嘴露齒,眼、耳、鼻又均雙露,稱為七露??瓷先ハ駛€怪物,他的父親叔梁紇和母親顏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來,不知道從哪里飛來一只
3、老鷹給他打扇子,遮蔽驕陽;又有一只老虎將他銜進了一個山洞,并給他喂乳汁。這就是所謂的“龍生虎養(yǎng)鷹打扇”的傳說,這個傳說至今還在曲阜一帶流傳。這個人是誰?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鬃?,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對他的尊稱,孔老二是對他帶點貶義的稱呼。二、逐章誦讀請同學范讀、齊讀、自讀、小組讀、男聲讀、女聲讀。讀熟全文,讀背其中膾炙人口的章節(jié)。三、德政主張逐章把握孔子的德政主張。本課記載的是孔子及部分弟子有關(guān)從政方面的言論,以德從政、以禮從政是其主要思想。(2.1)【解讀】本章孔子談德政以及德效。這里講的是為政者管理政務(wù),除了依靠法律的手段之外首要依靠的是自身品德的修養(yǎng)。為政以德,首
4、先是為人以德。儒家文化強調(diào),先“正心,修身,齊家”,然后才是“治國,平天下”。孟子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者天下順之。寡助者天下叛之”,說的就是施行仁政的結(jié)果。有德乃有人,有人乃有政,德聞天下,眾人呼應(yīng),猶如群星環(huán)繞。“為政以德”就像北極星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這里用人們熟知的現(xiàn)象作比喻,來強調(diào)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必要性。事實上,按現(xiàn)代天體學知識,眾星并不是“共(繞)”北極星而運轉(zhuǎn)。為政以德的“德”,含義十分寬廣,在儒家文化中至少包括“仁、義、禮、智、忠、信、清、廉、潔、直、孝、勇、誠、敬、恭、敏、惠、溫、良、儉、讓、寬、簡”等40多個積極道德子目。借喻釋理,賦理以形。使說理親切。是孔
5、子說話藝術(shù)的一大特色。(2.3)【解讀】本章談為政的四大綱領(lǐng):“政”、“刑”、“德”、“禮”。禮記·緇衣篇記載:“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遁心!”禮記這段記載可看作讀此則的鑰匙。這里談的是“德治”與“法治”的關(guān)系在孔子看來德治高于法治。為政者首先想到的應(yīng)是“為政以德”,而不是“為政以法”。在德、法關(guān)系上,應(yīng)是“德”先“法”后,因為“法”只是對“不德”之人起懲罰的作用。“為德”是為政者的主要法寶:一、為政者本身應(yīng)修德,同時還應(yīng)加強社會公德教育,使社會成員明是非,辨善惡,識忠佞,從而恥惡、恥非、恥佞,進而行善、行是、行忠。二、“德之不行”,施
6、之以法,再用法去約束他們,“行德”意在使民“知恥”。“禮義廉恥”,管子稱之為治國的四大綱領(lǐng),他認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爸獝u且格”表明“行德”應(yīng)著眼于民眾的道德修養(yǎng),民眾的素質(zhì)提高,如此,才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國家的太平。另外,不論古今中外,研究管理科學的,其研究范圍均逃不出孔子劃定的“政”、“刑”、“德”、“禮”的范疇。所有管理學的管理措施,均在該四大范疇之內(nèi)?!罢?,政務(wù),規(guī)則;“刑”,刑罰,法律;“德”,仁愛,善心;“禮”,禮儀,外交,內(nèi)外關(guān)系的協(xié)調(diào)溝通,均在“禮”的范疇之中?!罢薄ⅰ靶獭睂儆趧傂怨芾?,他律管理原則;“德”、“禮”屬于柔性管理,自律性管理,柔性管理比剛性管理層次更高。
7、最好的管理是剛?cè)峤Y(jié)合、剛?cè)峒鏉?,諸葛亮說:“純?nèi)峒內(nèi)酰鋭荼叵?,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諸葛亮全集·軍讖)(13.9)【解讀】本章記載孔子“富而后教”的觀點。孔子與衛(wèi)國交往較頻繁,數(shù)次前往,數(shù)次離開。這次衛(wèi)國之行,冉有為孔子駕著馬車,來到一個人煙稠密、人口眾多的地方,孔子率先發(fā)出了感嘆:“庶矣哉!”人口真多啊!冉有不失時機向孔子求教:“既庶矣,又何加焉?”人口眾多,又該怎么辦呢?孔子說:“富之?!笔顾麄兏辉!H接芯o追一問:“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答:“教之?!睅熒g的對話,有三步曲:“庶之”,“富之”,“教之”。層層深入,條理井然,告訴我們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先
8、富后教。管子·治國篇說:“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民貧則難治?!睘槭裁催@樣說呢?“民富則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危鄉(xiāng)輕家則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則難治也?!比宸ㄖ螄廊绯鲆晦H,強調(diào)物質(zhì)第一,精神第二,但兩者難以確定先后,當兩手同時抓。當今社會,開放搞活市場經(jīng)濟,一切措施,意在“富民”;道德規(guī)范建設(shè),意在“教民”。二千多年后,我們的舉措仍難離孔子“先富后教”或“邊富邊教”的理論框架。四、布置作業(yè)。背誦這三章,完成課后第一題。第二課時一、提問背誦,及時糾正。二、繼續(xù)研讀課文。(12.7)【解讀】本章記載子貢問政,孔子以“足食,足兵,民信之
9、矣”而答,強調(diào)“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總有人誤會孔子教學,說他獨斷專行,搞一言堂,不搞群言堂,是師道尊嚴的倡導(dǎo)者,道貌岸然,實在是對孔子的理解不透。孔子授徒的最大特點是討論式教學,或者說叫“論辯式”教學。你看子貢問政,孔子從三個方面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民以食為天”。足夠的糧食是國家穩(wěn)定的基礎(chǔ),“足兵”,防止外敵入侵,足夠的軍備是國家安全的保證,“民信之”,是講政府在民眾中的信譽,不能失信于民,“信譽”是國家政令通暢的根本。前兩項談物資充足,后一項談的是精神。孔子回答到這里,應(yīng)該是比較完備了。誰知子貢不依不饒,緊追不舍,先逼一問:“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如果無路可走,三
10、者中間必須去掉一項,去哪一項呢?孔子到底是圣人,他停都沒停,應(yīng)聲而答:“去兵?!眱H兩個字,干凈利落。子貢仍不善罷甘休,又追一問:“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你看,三選一,是一問,現(xiàn)在二選一,又是一問??鬃硬坏人賳枺扇身椇弦坏拇痤}法:“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币话阏f,物質(zhì)決定精神,但在一定條件下,精神亦可決定物質(zhì)。國家或政府在民眾中保持有極高的信譽的話,即便是無食無兵,一夜之間,“兵”“食”即可驟至,此類事例頗多。信譽是為國之本,為政之本,為人之本。這是一場“論辯式教學”,朱熹說:“非子貢不能問,非孔子不能答?!币嗫梢娍鬃用裰鹘虒W的風范。(1.5)【解讀】本章說的是正心、修身、
11、進德、修業(yè),學而優(yōu)則仕之后,治國平天下時的五大要領(lǐng),“敬”、“信”、“節(jié)”、“愛”、“時”。敬業(yè)精神?!熬词隆笔侵腹ぷ鲬B(tài)度,對工作嚴肅認真,兢兢業(yè)業(yè),盡心竭力,每日都要反?。骸盀槿酥\而不忠乎?”講究信用?!靶拧笔菫槿?、存身、立民的根本,“民無信不立”(顏淵篇)。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說:“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為官一方,必須講信譽,上不信則下生疑,下生疑則事不成。曾子的“三省”是有關(guān)個人進德修業(yè)的要求,是“修身”的科目,這里孔子說的則是為官后“治國平天下”,是對“修身”的實施與運用。節(jié)省財政開支。君子治理國家,注重節(jié)儉,反對鋪張浪費。諸葛亮曾勸誡他的
12、兒子說:“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易·否卦·象傳上說:“君子以儉德辟(避)難。”講的都是“節(jié)用”的問題。體恤愛護百姓。施行仁政,不以強施暴,不行苛政?!皭廴恕奔纯鬃訉W說的核心思想,即“仁”?!笆姑褚詴r”。孟子的理解是:“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對孔子思想作了具體的發(fā)揮。至今為止,凡為官一任,均需注意此五大要領(lǐng)?!暗狼С酥畤币痪淇偲穑笕浞质?,文辭簡潔,章法嚴謹。(16.1)【解讀】本章是一篇短小精悍的駁論文,是一篇討伐貪欲的宣言書,也是一篇捍衛(wèi)和
13、平的宣言書,是對非正義戰(zhàn)爭的討伐檄文??鬃右蚣臼戏ヮ咊б皇聦θ角筮M行嚴厲深刻而又全面的批評,指出冉求錯誤有三,A討伐錯誤;B諉過錯誤;C文過錯誤。因此,全章可分三段:第一段:就事論事,析討伐之錯。春秋末期,天子大權(quán)旁落,諸侯紛爭,諸侯大權(quán)又旁落,大夫擅權(quán)。魯國則由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大夫執(zhí)掌大權(quán),三家均是魯國第二代君王魯桓公之后,史稱“三桓”。魯國四分天下,季氏有其二,因貪欲不止,意欲攻打在魯國國家內(nèi)的顓臾。冉求子路二人,處境、地位均很尷尬,介于兩難境地,一是霸道,以武力征服天下;一是王道,以文德感化天下。冉求子路一邊供職于世代霸道之家,一邊就學于圣賢王道之師?!凹臼蠈⒎ヮ咊А?,從職責范
14、圍講,食人俸祿,忠人職守,不能不盡責,季氏欲伐,冉有亦當伐。從道德范疇講,夫子道德文章,耳提面命,受業(yè)孔門,知其以武力征服天下不妥,冉有當止其伐。季氏將伐顓臾,事關(guān)重大,欲不告孔子,恐日后師門不好交待,欲告孔子,難免受一場責難。在這樣一種心理背景之下。來向孔子報告。“伐”,左傳·莊公二十九年說:“師有鐘鼓曰伐?!币话闶翘熳訉ε涯嬲叩挠懛?,敲鑼打鼓,公開進行,季氏攻打顓臾而用“伐”,表明季氏以天子自居,朱熹四書或問說:“伐顓臾而曰季氏,見以魯臣而取其君之屬也,是無魯也。顓臾而曰伐,見以大夫而擅天子之大權(quán)也,是無王也。將者,欲伐而未成,見其臣尚可以諫,而季氏尚可以止也?!比角笕渭臼霞页迹?/p>
15、曾為季氏增加賦稅,聚斂財富,孔子曾號召弟子們“鳴鼓攻之”??鬃硬聹y這次又是冉求與季氏合謀串通,故撇開子路,直指冉求,直呼冉求之名。先是一句總論,“無乃爾是過與?”恐怕是你的過錯吧!“無乃”是一個猜測性語氣詞,孔子話語的語氣表面柔和,但結(jié)論卻是斬釘截鐵似的肯定,“無乃”與其說是語氣不確定而緩和,不如說是孔子為后文申斥冉求而蓄勢。接下三句分析季氏將伐顓臾的過錯。第一句,“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從歷史角度看,從時間角度說,不能伐。第二句,“且在邦域之中”,從現(xiàn)實角度看,從空間角度說,承襲歷史,不可伐。第三句,“是社稷之臣也”,從事實角度看,從關(guān)系角度說,依據(jù)現(xiàn)實,魯之附屬,不必伐??陀^歷史不能伐,主
16、觀現(xiàn)實不可伐,臣屬關(guān)系不必伐,一言以蔽之,“何以伐為?”憑什么討伐呢?如果說開篇還是一個具有猜測性疑問語氣的肯定句式的話,結(jié)句則是一個語氣肯定而不容置疑的反問句式,語氣十分堅決。第一段,孔子就討伐顓臾一事,分析冉求討伐之錯三條。第二段,就事論言,析扶持輔相之錯。孔子義正詞嚴一番批評后,冉求抵擋不住,于是辯白說:“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薄胺蜃印敝讣臼?,冉求這一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文過飾非,諉過于人,將討伐之責推給季氏。第二層,子路義肝俠膽,敢作敢為,深受孔子喜愛,“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意在拉子路作擋箭牌。冉求一推一擋,頗善辭令,聽話者稍不留意,極易被冉求誤引而將話題轉(zhuǎn)移??鬃硬怀赃@
17、一套,仍是單刀直入,撇開非主題性話題,抓住錯誤言論的實質(zhì)予以斥責:“求”,第二次直呼其名,孔子恐其不服,引經(jīng)據(jù)典以曉告。“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竭盡全力,以就其職位,如若不能勝任,就該離去??鬃诱f到這里,意猶未盡,最后綜合起來,又設(shè)一組比喻,“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喻指季氏伐顓臾,季氏如猛虎,由內(nèi)向外,出籠傷人。“龜玉”如顓臾,“櫝中”如“域中”,虎兕出籠,由外而內(nèi)毀于域中,虎兕出柙毀龜玉于櫝中??鬃由朴鳎皇聝捎?,一因一果,因果相接,一喻外而內(nèi),一喻內(nèi)而外,貼切周密,曲盡其意。指責冉求在其位,不僅是“不謀其政,而且是毀其政”,任而毀政,任而毀謀。第二段三句,正、反、合三層含
18、義,周正嚴密,義正詞嚴。第三段,就事論事,析季氏貪欲之錯。冉求兩次講話,兩次遭到孔子嚴厲的批評。于是冉求又生一計,又找一個借口,“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費,季氏封邑,顓臾,魯國附庸,在費邑東北,兩地距離較近,顓臾城池十分牢固?!敖癫蝗?,后世必為子孫憂”,你看多么巧妙,多么堂皇的理由?!坝又?,何患無辭?”狼要吃羊,理由還不充足么?孔子駁斥說:“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心里明明想取,想要,“欲之”,嘴里卻說不取,不要,“舍曰”?!氨貫橹o”,巧找借口,欲蓋彌彰,掩耳盜鈴,心口相違,君子討厭。何晏集解引孔說:“舍其貪利之說而更作他辭,是所疾也?!笨鬃觾H一句話將其借
19、口托辭駁回。另起一端,禍起貪欲,分兩層。第一層,言古之理,論今之事:“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痹诮忉尅肮选薄柏殹薄熬薄鞍病彼淖謺r,朱熹說:寡,謂民少。貧,謂財乏。均,謂各得其分。安,謂上下相安。季氏之欲取顓臾,患寡與貧耳。然是時季氏據(jù)國,而魯公無民,則不均矣。君弱臣強,互生嫌隙,則不安矣。在分析“均”“貧”“和”“寡”“安”“傾”六者關(guān)系時朱熹又說:“均則不患于貧而和,和則不患于寡而安,安則不相疑忌而無傾覆之患。”第二層:再論冉求輔相之責,“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
20、,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睂ν?,遠人不服,不能修文德以來之。對內(nèi),魯國四分天下,季氏獨占其二,又欲占公家之社稷,危而難持,顛而難扶,虎兕出籠,龜玉毀櫝,一言以蔽之,“分崩離析”,“失瞽相扶佐之責,而不能守也”;“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同室操戈。(11.17)【解讀】本章是孔子對冉求的批評??鬃右簧性S多有趣的言行事跡:表揚最多的是顏回,批評最多的是子路,最氣憤的是八佾舞于庭,最傷心的是顏回死,最快樂的是眾弟子侍坐聽學,最大的磨難是厄陳蔡七日不食,批評最刻薄的是宰我“朽木不可雕也”,批評最重的莫過于冉求。冉求是孔門政事科高材生,在季氏任內(nèi)務(wù)總管,他幫助
21、季氏:一是擴大領(lǐng)土,謀伐顓臾;二是幫助季氏增加田賦。孔子主張“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應(yīng)該是“損上益下”,“損有余而補不足”,減輕民眾負擔。結(jié)果冉求利用在孔門學到的執(zhí)政技巧,進一步幫助富可敵國的季氏搜刮民脂,增加賦稅,聚斂財富,擴大領(lǐng)土。因此孔子十分氣憤,要將他趕出孔門,取消學籍,并號召眾弟子擊鼓討伐。可見孔子氣憤之極,言辭之厲,批評之重。冉求食季氏的俸祿,應(yīng)忠于職守,站在冉求角度看,擴大領(lǐng)土,增加田賦,無可厚非,孔子卻指責他,理由何在?“以道事君,不可則止。”“陳力就列,不能者止?!绷硗?,從冉求角度看,他進入一個兩難狀態(tài),面對季氏,應(yīng)忠于職守,忠于季氏。面對孔子,“斂從其薄”,師命難
22、違。薄賦斂,有利于民,厚賦斂,有利于君(季氏),薄賦則忠道忠義,厚賦則忠君忠事。“忠”乃孔門四教的重要內(nèi)容,同樣一個“忠”在冉求身上卻出現(xiàn)了內(nèi)部矛盾,作何選擇,頗令冉求犯難,這也是讀這一章應(yīng)該思索的問題。(12.9)【解讀】本章是哀公向有若請教賦稅的問題。賦稅,歷來是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或者說,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矛盾的焦點,統(tǒng)治者欲壑難填,則增徭厚賦,被統(tǒng)治者不堪重負,則抗徭抗賦。儒家學說歷來主張“為政以德”,施仁政于民,休養(yǎng)生息,“民富則國富”。一貫主張:“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說苑·政理篇)具體的做法應(yīng)該是“損上益下,民說(悅)無疆,自上下下,其
23、道大光?!?易傳·益·彖辭)孔子學說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之間的矛盾。哀公是魯國衰世之君,問有若,年歲歉收,該怎么辦,哀公想問的是荒年君王的費用不夠,是否應(yīng)該增加一些賦稅,或者說進一步問征收多少,如何征收。誰知有若,不僅不主張增而主張減,并且減到“徹”的標準,即由十取二,減到十取一。哀公無奈,只好道出自己的真實意圖:“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十取二都不夠,何況十取一呢?誰知有若仍按自己的思路去回答,絕不側(cè)意隨人,枉道事上,逢迎取媚。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哀公心想的是損下益上,有若想的是損上益下,有若所答非哀公所想問,哀公所問非有若
24、所想答,各自立場不同,意圖不同,你談你的,我談我的,鑼鼓齊鳴,音調(diào)不諧,各打各的鑼,各敲各的鼓。(13.6)【解讀】本章孔子談?wù)硇奚碚磧煞矫娴淖饔???鬃诱f:“修己以敬。”“克己復(fù)禮。”大學說:“修身齊家治國?!北菊驴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薄靶藜骸薄翱思骸薄靶奚怼薄罢怼保瑴喲粤x同,析言義近,四者之間應(yīng)有層層遞進的關(guān)系,由“修”而“克”,從用力角度講;由“己”到“身”,由內(nèi)到外,從方位角度講。修己、克己、修身,最后的目的是“身正”?!吧碚笔菫檎叩母荆白訋浺哉?,孰敢不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所談均是正身以求人。本章中孔子從“身
25、正”與“身不正”正反對比角度講,“身正”的結(jié)果是“不令而行”,“身不正”的結(jié)果是“雖令不從”,其結(jié)果也是兩相對比,相去天壤,論語一書,一言以蔽之,“正身”而已。三、小結(jié)課文。四、布置作業(yè)。合作討論課后第二、三題。第三課時一、提問重點句子的默寫。二、指名朗讀指定章節(jié)。三、合作探討,點撥理解后三章。(12.19)【解讀】本章是孔子用比喻的方式談“上行下效”。季康子,魯國大夫,把持朝政,獨斷專行,肆殺無辜,本身是一個“無道”之人,他問“如殺無道以就有道”,這“無道”,恐怕就是異己分子,或者反對他專權(quán)的人,他所說“殺無道”,即排除異己?!熬陀械馈笔怯懞每鬃?,迷惑孔子,以期獲得孔子的支持?!皻ⅰ笔悄康?,
26、“就有道”是幌子。季康子曲曲折折地問,孔子則直截了當?shù)卮?,問在彼,答在此。孔子洞悉先機,知其巧言設(shè)問,撇開“有道”“無道”之說,直奔“殺”的主題,“子為政,焉用殺”先是一個陳述句:“你治理國家”,接著一個反問句:“為何使用殺戮的手段呢?”“子為政”語勢舒緩,先予以肯定;“焉用殺?”語勢急迫,以反問語氣表示否定,否定其以殺戮代德政的殘暴行徑,孔子的教育方式是先“堵”,否定其刑殺,然后是“疏”,倡導(dǎo)其“德禮仁善”,“為政以德”。孟子說:“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闭f苑·君道篇說:“上之化下,猶風靡草。東風則草靡而西,西風則草靡而東,在風所由,而草為之靡,是故人君之動不可不慎也。”“君仁”
27、“君義”“風德”“草德”談的均是“上行而下效”,“子帥以正,孰敢不正”。(2.20)【解讀】本章季康子千古一問,孔子千古一答。哀公執(zhí)政,魯國由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專權(quán),禮崩樂壞,政權(quán)下移。季孫氏本身多有僭禮、逾矩之行,其屬下或百姓當然也散漫而不服從管理,對他不忠誠不尊敬也勢在必然,因此他向孔子請教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乃千古一問,試想任何一個時代的為政者都會發(fā)出這樣一個問題,孔子從三個方面解答,乃千古一答。第一個是如何使老百姓尊敬我。“敬”乃是孔門弟子的一種道德修養(yǎng),是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一種方式,是“禮”的一種外化形式,是對事、對人、對君的一種態(tài)度,通過“修己”“克己”以達敬人的道德修養(yǎng)境界
28、??组T是用“敬”來對待別人,如說“修己以敬”(憲問篇),即“修己以敬人”?!捌涫律弦簿础?公冶長篇),均談的是“敬人”。季康子惟我獨尊,惟我獨是,不是問我如何“修己以敬人”,而是“縱己責人以敬己”?!熬慈恕迸c“敬己”,“修己”與“縱己”,相去甚遠,君子和小人涇渭判然。季康子是魯國有君子之位而無君子之德的權(quán)傾朝野的大夫,向孔子提問,孔子乘勢規(guī)諫。第一個問題是“敬”?!芭R之以莊,則敬。”“莊”即“容貌端嚴”(朱子語),意即你希望別人尊敬你,你必須率先做到“端莊嚴肅”,行為舉止符合禮義。第二個問題是“忠”。孔子說:“執(zhí)事敬,與人忠?!痹诱f:“為人謀而不忠乎?”“忠”是孔門進德的重要課程,孔門弟子的
29、“忠”,從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角度看,大多談的是“忠人”,考慮的是“我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即是否符合“忠”的標準。季康子問的卻是“忠己”。而不是“忠人”,與要求別人“敬己”同一思路??鬃踊卮穑骸靶⒋龋瑒t忠。”“孝是以身率之,慈是以恩結(jié)之”,如此,人方忠于己”(朱子語)。但“孝”和“慈”又有很大的區(qū)別,“孝于親”容易做到,“慈于眾”則十分難。由“孝于親”而推己及人以達“慈于眾”。如果自己率先做到了“孝慈”,“方能使人忠于己”。第三個問題是“勸”。即如何使老百姓“積極努力向上”。這一個問題關(guān)涉如何團結(jié)民眾,共同從事于家國建設(shè),始終是管理者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問題??鬃踊卮鹫f:“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薄芭e善”即孔子答哀公所說的“舉直”,“教不能”,即“錯諸枉”,推舉正直善良的人,教化管理邪曲之人,那么百姓就會積極努力向上。魯哀公問政,“何為則民服”,問得軟弱謙卑。而季康子問政,卻顯得刁橫霸道,只知問為我如何,孔子三答,理正辭直,教他應(yīng)待人如何?!熬忧笾T己,小人求諸人?!本又粐栏褚笞约?,即自己“敬人”,自己“忠人”。小人苛求別人,要求別人“敬己”,要求別人“忠己”。孔子正是教他“求諸己”,不要“求諸人”。后世孟子在離婁篇上也闡述了這一思想:“愛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醫(yī)學基礎(chǔ)知識考點復(fù)習試題及答案
- 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理想團隊特質(zh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鄉(xiāng)村全科醫(yī)師考試培訓(xùn)指南試題及答案
- 臨床護理中的倫理與法律規(guī)定總結(jié)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公共衛(wèi)生醫(yī)師考試挑戰(zhàn)者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實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系統(tǒng)規(guī)劃與管理師考試提升自己的道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公共營養(yǎng)師考試信息獲取途徑試題及答案
- 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自我反思機制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網(wǎng)絡(luò)設(shè)計師考試歷史知識回顧試題及答案
- 《酒店概論》考試復(fù)習參考題庫(含答案)
- 版式設(shè)計網(wǎng)格課件
- 消防安全檢查表(車間)
- 產(chǎn)品報價單(5篇)
- 大飛機C919:追夢五十載,“破繭化蝶”
- 品牌視覺形象設(shè)計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jié)測試2023年天津科技大學
- 高考語文復(fù)習-議論文結(jié)尾寫作之深化主旨 練習
- 漢語詞匯與文化課件
- 淺析公路橋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應(yīng)用
- 新概念英語第三冊Lesson8 課件
- DBJ∕T 13-196-2014 水泥凈漿材料配合比設(shè)計與試驗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