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包書寫袱子_第1頁
寫包書寫袱子_第2頁
寫包書寫袱子_第3頁
寫包書寫袱子_第4頁
寫包書寫袱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qǐng)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jiǎn)介

1、寫袱包的基本格式及常識(shí) (一)    七月半快要到了,我想很多朋友(特別是年長的)都知道給已故先人燒紙錢,需要寫袱子,又稱寫包,現(xiàn)在我收集了下寫袱子寫法。     需要指出的是古人書寫習(xí)慣是從上到下,從右向左,使用繁體字!基本格式如下:天   故今運(yùn)【運(yùn)】 孝顯【顯】當(dāng)【當(dāng)】*媳(婿)男(女)考(妣)*之*大(孺)期年 叩人虔* 首靈【靈】備【備】*  前冥月  受一*  用封*   奉日

2、0;  上*    *    其中可以在左上方加上水路通行風(fēng)雨無阻之類的話!下面是寫袱子的基本常識(shí)。一、基本知識(shí):男稱大人,女稱孺人。老人死三年內(nèi):亡男稱 新逝顯考,亡女稱 新逝顯妣。三年后:亡男稱故顯考,亡女稱故顯妣。孝家稱呼 燒袱子火單寫法 自稱九代:稱鼻祖 故鼻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孫八代:稱遠(yuǎn)祖 故遠(yuǎn)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孫七代:稱太祖 故太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孫六代:稱烈祖 故烈祖(

3、姓)公諱(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孫五代:稱天祖 故天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來孫四代:稱高祖 故高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孫三代:稱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孫二代:稱祖父 故祖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孫一代:稱父親 故顯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 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父之兄:稱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父之弟:稱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父之堂兄:稱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父之侄:稱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4、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母之父:稱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孫母之兄或弟:稱舅 故舅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母之伯爺:稱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孫母之堂兄:稱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父之姐夫:稱姑父 故姑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內(nèi)侄 具父之姐妹:稱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父之姑爺: 稱故姑公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內(nèi)侄孫 叩父之姑娘:稱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孫 叩同父母之姐:稱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胞姐之丈夫:稱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內(nèi)弟 叩母之姐夫:稱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母之姐妹:稱

5、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妻之父:稱岳父 故岳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妻之伯爺:稱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諱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祖父: 故內(nèi)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孫婿 叩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爺 公諱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 內(nèi)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妻之表兄: 內(nèi)表兄 收用 表妹弟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乾爹之父親: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孫男 叩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6、寄外孫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妻之保爺: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后父: 故繼父 老大人收用 繼男 叩后母: 故繼母 老孺人收用 繼男 叩大媽的兒子與小媽: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小媽的兒子與大媽: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奶媽: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荊室 叩妻: 故賢妻 收用 為夫 具朋友: 故彥兄 收用 世弟 叩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后夫與前夫: 故同綠 收用 同綠弟公諱: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手藝與師父: 故恩師 老大人收用 孝門徒 叩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道士與老師: 金羽化法師 大真人收用 門徒異族化紙: 故異族 收用

7、 異族 叩伯或叔與侄: 故賢侄 收用 愚伯或叔親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未婚夫與妻: 故結(jié)發(fā) 府 斷弦妹收用 斷弦兄未婚妻與夫: 故淑配 府 無緣兄 無緣妹父親與兒: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翁父與媳婦: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父親與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岳父與女婿: 故賢門亡婿 反念岳與親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與親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內(nèi)侄孫乞丐與施主: 故施主 丐人 叩二、祭祀節(jié)氣與稱謂祭祀節(jié)氣 名稱 祭祀節(jié)氣 名稱 新年 拜年 吃年飯 團(tuán)年 清明 拜掃 死后百天 卒哭 端陽 蒲節(jié) 死后一年 小樣 七月半 中元 死后二年 大樣 臘月 歲終 死后三年 除服 除夕 年盡 燒靈 除靈 遷墳

8、遷葬 復(fù)山 復(fù)土 陰生 冥壽 父與子化紙 雨打青梅喪明 翁與媳化紙 樂周云散 叔與侄化紙 青春游仙 父與女化紙 柳傷或折翼 自已生日化紙 母難 結(jié)婚 完聚 嫁女 迂歸 夫死再嫁 再熙 妻死再娶 續(xù)弦 妻與夫化紙 無依 夫與妻化紙 失群 男孩打三朝 弄璋 女孩打三朝 弄瓦 男方行聘 納采 女方受聘 許纓 自已結(jié)婚 受室 送男方結(jié)婚 賀儀 送女方出閣 奩儀 祝壽送禮 壽敬   在民間大家一致相信:七月初一是閻王爺打開鬼門關(guān)的日子,被禁錮太久的祖先亡靈,有此難得的放風(fēng)機(jī)會(huì),自然會(huì)三步并著兩步的往子孫后代家里趕。他們興沖沖的趕來,看到子孫后代早早為自己準(zhǔn)備了厚禮,想必會(huì)很

9、開心,反之亦然。因此,舊社會(huì)民間在每年七月祭祖或平常祭奠亡靈時(shí),都要燒袱子,意在寄錢給祖先亡靈,好讓他們?cè)陉庨g有錢用,更好地庇佑子孫。    燒袱包從表面上看好像是一種迷信活動(dòng),實(shí)際上是后人對(duì)已故親人的祭祀和思念。我們?cè)趯?duì)待這種傳統(tǒng)節(jié)日時(shí),需要轉(zhuǎn)換下思路,不要把它它一棒子打死,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它實(shí)際上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屬于鬼文化。正如西方的萬圣節(jié)。  當(dāng)然,在我們燒完袱包后,記得環(huán)保哈! (二)家族中長輩的稱謂,通常如以下所述:(一)父系長輩 父親的祖父 稱呼:曾祖父(老爺爺) 自稱:曾孫(孫女) (以下均省略稱呼和自稱) 父親的祖母

10、曾祖母(老奶奶) 曾孫(孫女) 父親伯父親 祖父(爺爺) 孫(孫女) 父親的母親 祖母(奶奶) 孫(孫女) 父親的哥哥 伯父(伯伯、大爺) 侄(侄女) 父親的嫂嫂 伯母(大娘) 侄(侄女) 父親的弟弟 叔父(叔叔) 侄(侄女) 父親的弟媳 叔母(嬸嬸) 侄(侄女) 丈夫的祖父 祖翁(爺爺) 孫媳婦 丈夫的祖母 祖姑(奶奶) 孫媳婦 丈夫的父親 父親(爸爸、公公) 媳婦 丈夫的母親 母親(媽媽、婆婆) 媳婦 丈夫的伯父 伯父(伯伯、大爺) 侄媳婦 丈夫的伯母 伯母(大娘) 侄媳婦 丈失的叔父 叔父(叔叔) 侄媳婦 丈夫的叔母 叔母(嬸嬸) 侄媳婦 祖父的哥哥 伯祖父(伯公、爺爺) 侄孫(孫女)

11、祖父的嫂嫂 伯祖母(伯婆、奶奶) 侄孫(孫女) 祖父的弟弟 叔祖父(叔公、爺爺) 侄孫(孫女) 祖父的弟媳婦 叔祖母(叔婆、奶奶) 侄孫(孫女) 祖父的姐夫、妹夫 祖姑夫(姑公、姑爺爺) 內(nèi)侄孫(孫女) 祖父的姐、妹 祖姑母(姑婆、姑奶奶) 內(nèi)侄孫(孫女) 祖母的兄、弟 舅公(舅爺爺) 外甥孫(孫女) 祖母的嫂嫂、弟媳 舅婆(舅奶奶) 外甥孫(孫女) 父親的姐夫、妹夫 姑父(始失) 內(nèi)侄(侄女) 父親的姐妹 姑母(姑姑、娘娘) 內(nèi)使(侄女) (二)母系長輩 母親的父親 外祖父(外公、老爺) 外孫(孫女、孫媳) 母親的母親 外祖母(外婆、姥姥) 外孫(孫女、孫媳) 母親的兄弟 舅父(舅舅) 甥(

12、甥女) 母親的嫂嫂、弟媳 舅母(?。?甥(甥女) 母親的姐夫、妹夫 姨父(姨丈) 甥(甥女) 母親的姐、妹 姨母(姨姨 ) 甥(甥女) (三)妻系長輩 妻子的父親 岳父(爸爸) 婿 妻子的母親 岳母(媽媽) 婿 妻子的伯父 伯父 侄婿 妻子的伯母 伯母 侄婿參考資料::8080/datalib/2002/Specialres/SZST/SZST-387/按外國人的叫法就好辦了 阿姨 叔叔 就這么簡(jiǎn) (三)中元節(jié)給死人燒紙?jiān)趺磳懯飞献钊珜懜ぷ觽鹘y(tǒng)文化 基本知識(shí):男稱大人,女稱孺人。 老人死三年內(nèi):亡男稱新逝顯考,亡女稱新逝顯妣。 三年后:亡男稱故顯考,亡女稱故顯妣。 孝家稱呼 燒袱子火單寫法 自

13、稱 九代:稱鼻祖 故鼻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孫八代:稱遠(yuǎn)祖 故遠(yuǎn)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孫七代:稱太祖 故太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孫六代:稱烈祖 故烈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孫五代:稱天祖 故天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來孫四代:稱高祖 故高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孫三代:稱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孫二代:稱祖父 故祖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孫一代

14、:稱父親 故顯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父之兄:稱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父之弟:稱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父之堂兄:稱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父之侄:稱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母之父:稱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孫母之兄或弟:稱舅 故舅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母之伯爺:稱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孫母之堂兄:稱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父之姐夫:稱姑父 故姑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內(nèi)侄 具父之姐妹:稱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父之姑爺: 稱故姑公 公

15、諱 老大人收用 孝內(nèi)侄孫 叩父之姑娘:稱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孫 叩同父母之姐:稱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胞姐之丈夫:稱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內(nèi)弟 叩母之姐夫:稱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母之姐妹:稱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妻之父:稱岳父 故岳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妻之伯爺:稱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諱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祖父: 故內(nèi)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孫婿 叩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爺 公諱 老大人收用 表侄

16、 叩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 內(nèi)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妻之表兄: 內(nèi)表兄 收用 表妹弟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乾爹之父親: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孫男 叩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孫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妻之保爺: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后父: 故繼父 老大人收用 繼男 叩后母: 故繼母 老孺人收用 繼男 叩大媽的兒子與小媽: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小媽的兒子與大媽: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奶媽: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荊室 叩妻: 故賢妻 收用 為夫 具朋友: 故彥兄 收用 世弟

17、 叩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后夫與前夫: 故同綠 收用 同綠弟公諱: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手藝與師父: 故恩師 老大人收用 孝門徒 叩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道士與老師: 金羽化法師 大真人收用 門徒異族化紙: 故異族 收用 異族 叩伯或叔與侄: 故賢侄 收用 愚伯或叔親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未婚夫與妻: 故結(jié)發(fā) 府 斷弦妹收用 斷弦兄未婚妻與夫: 故淑配 府 無緣兄 無緣妹父親與兒: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翁父與媳婦: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父親與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岳父與女婿: 故賢門亡婿 反念岳與親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與親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內(nèi)侄孫乞丐與施主:

18、故施主 丐人 叩 祭祀節(jié)氣與稱謂祭祀節(jié)氣 名稱 祭祀節(jié)氣 名稱 新年 拜年 吃年飯 團(tuán)年 清明 拜掃 死后百天 卒哭 端陽 蒲節(jié) 死后一年 小樣 七月半 中元 死后二年 大樣 臘月 歲終 死后三年 除服 除夕 年盡 燒靈 除靈 遷墳 遷葬 復(fù)山 復(fù)土 陰生 冥壽 父與子化紙 雨打青梅喪明 翁與媳化紙 樂周云散 叔與侄化紙 青春游仙 父與女化紙 柳傷或折翼 自已生日化紙 母難 結(jié)婚 完聚 嫁女 迂歸 夫死再嫁 再熙 妻死再娶 續(xù)弦 妻與夫化紙 無依 夫與妻化紙 失群 男孩打三朝 弄璋 女孩打三朝 弄瓦 男方行聘 納采 女方受聘 許纓 自已結(jié)婚 受室 送男方結(jié)婚 賀儀 送女方出閣 奩儀 祝壽送禮

19、壽敬 建房遷居 喬遷或菲儀 送神化紙 讓解 慶壇化紙 慶賀神福 立碑化紙 豎碑祭祀寫袱子書寫格式: 1、天運(yùn) 年 月 日 火化 祀 具 故 老 人收用 上 今當(dāng) 之期化帛一封奉 背面寫封號(hào)2、中間寫“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 左寫“天運(yùn)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右寫“今當(dāng)中元?jiǎng)倩呲ぺゅX共多少封奉”3、七月半 右寫“今逢月半(或者中圓)之期處備錢幣(冥錢)一封(或一包)奉上 中間寫“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 中間加上 :孝什么什么奉上 左寫“天運(yùn)(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以在左上加點(diǎn)水陸通行 風(fēng)雨無阻之類的東西 后面大大的封口 (四)祖宗十八代每一代怎么稱呼:   祖宗十八代

20、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上按次序稱謂: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yuǎn)祖,遠(yuǎn)祖之父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yuǎn)、鼻。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 下按次序稱謂: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讀kun)孫,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云孫,云孫之子為耳孫。即:子、孫、曾、玄、來、仍、云、耳。書中說:耳孫者,謂祖甚遠(yuǎn),僅耳目聞之也。 八輩祖宗-祖:       遠(yuǎn)祖

21、 :遠(yuǎn)祖、太高、太尊、先、祖先、先君、先人、祖考等,皆可稱遠(yuǎn)祖。        始祖 :始祖、鼻祖,皆可稱始祖。吳氏始祖為泰伯、仲雍。       高祖 :曾祖的父親。高祖、高祖王父、顯考、長祖、高門等皆可稱高祖。高祖母,曾祖之母,亦可稱高祖王母。       曾祖 :祖父的父親。曾祖、曾祖王父、曾祖父、皇考、府君、太翁、次長祖、曾翁、曾門、曾大父、曾父、曾太公、大王父、王大父等,皆可稱曾祖。曾祖母,祖父之

22、母,亦可稱曾祖王母。曾祖的兄弟及兄弟之妻,稱“族曾王父”“族曾祖父”,“族曾王母”“族曾祖母”。       祖父 :父親的父親。祖父、王父、大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祖翁、公、太公等,皆可稱祖父。對(duì)人稱其祖父曰“家公”。稱人之祖曰“尊祖父”。稱已故祖父曰“亡祖”“亡考”“皇祖考”“府君”“先祖”“先子”“先亡丈人”等。稱人之已故祖父曰“大門中”。祖父的兄弟稱“從祖祖父”“從祖世父”“從祖叔父”“從祖王父”“伯翁”“叔翁”。       祖母 :父親的母親。祖母、王母、大母

23、、太母、祖婆等,皆可稱祖母。稱人祖母曰“尊祖母”。稱已故祖母曰“皇祖妣”。祖父之妾稱“季祖母”“妾祖姑”。從祖祖父之妻稱“從祖祖母”“從祖世母”“從祖叔母”“從祖王母”“從祖母”“季祖母”“伯祖妣”等。      中國人三姑六舅,對(duì)本祖一脈上下或親戚關(guān)系稱畏有嚴(yán)格的規(guī)定,在現(xiàn)實(shí)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這樣一個(gè)難題,一個(gè)上下差7代的晚輩不知道如何稱呼比自己大8輩的長輩,出現(xiàn)令人難堪的場(chǎng)面。有人根據(jù)中國漢語大辭典、漢的爾雅·釋親和春秋公羊傳·莊公四年等史書考證確定了中國人本族內(nèi)“上下九輩”的稱呼:    

24、60;   所謂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        上按次序稱謂: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yuǎn)祖,遠(yuǎn)祖之父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yuǎn)、鼻。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       下按次序稱謂: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讀kun)孫,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云孫,云

25、孫之子為耳孫。即:子、孫、曾、玄、來、仍、云、耳。書中說:耳孫者,謂祖甚遠(yuǎn),僅耳目聞之也?!斑h(yuǎn)祖者,幾世乎,九世矣?!睘樽C也! 附:爾雅釋親        01 父為考,母為妣。       02 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       03 王父之考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為曾祖王母。       04 曾祖王父之考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

26、妣為高祖王母。       05 父之世父、叔父為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為從祖祖母。       06 父之晜弟,先生為世父,后生為叔父。       07 男子先生為兄,后生為弟。       08 謂女子,先生為姊,后生為妹。       09 父之姊妹為姑。   

27、;    10 父之從父晜弟為從祖父,父之從祖晜弟為族父。       11 族父之子相謂為族晜弟。       12 族晜弟之子相謂為親同姓。       13 兄之子、弟之子,相謂為從父晜弟。       14 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云孫。

28、0;      15 王父之姊妹為王姑。       16 曾祖王父之姊妹為曾祖王姑。       17 高祖王父之姊妹為高祖王姑。       18 父之從父姊妹為從祖姑。       19 父之從祖姊妹為族祖姑。       20 父之

29、從父晜弟之母為從祖王母。       21 父之從祖晜弟之母為族祖王母。       22 父之兄妻為世母,父之弟妻為叔母。       23 父之從父晜弟之妻為從祖母,父之從祖晜弟之妻為族祖母。       24 父之從祖祖父為族曾王父,父之從祖祖母為族曾王母。       25 父之妾

30、為庶母。       26 祖,王父也。       27 晜,兄也。宗族。       28 母之考為外王父,母之妣為外王母。       29 母之王考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為外曾王母。       30 母之晜弟為舅,母之從父晜弟為從舅。     

31、;  31 母之姊妹為從母。       32 從母之男子為從母晜弟,其女子子為從母姊妹。母黨。       33 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       34 姑之子為甥,舅之子為甥,妻之晜弟為甥,姊妹之夫?yàn)樯?#160;      35 妻之姊妹同出為姨。       36 女子謂

32、姊妹之夫?yàn)樗健?#160;      37 男子謂姊妹之子為出。       38 女子謂晜弟之子為侄,謂出之子為離孫,謂侄之子為歸孫。       39 女子子之子為外孫。       40 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后生為娣。       41 女子謂兄之妻為嫂,弟之妻為婦。   

33、;    42 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妻黨。       43 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       44 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沒則曰先舅、先姑。       45 謂夫之庶母為少姑,夫之兄為兄公,夫之弟為叔,夫之姊為女公,夫之女弟為女妹。       46 子之妻為婦,長婦為嫡婦,眾婦為庶婦。 

34、      47 女子子之夫?yàn)閴?,壻之父為姻,婦之父為婚。       48 父之黨為宗族,母與妻之黨為兄弟。       49 婦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謂為婚姻。       50 兩壻相謂為亞。       51 婦之黨為婚兄弟,壻之黨為姻兄弟。     &

35、#160; 52 嬪,婦也。       53 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也?;橐觥?(五)人們?cè)诩彝ド钆c社會(huì)交往中,天天都在使用稱謂,但若讓人們給稱謂下個(gè)定義,又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說全面的。到底什么叫稱謂呢?稱謂就是供人稱叫的事物的名稱。稱謂所表明的是人們相互間的各種社會(huì)關(guān)系,稱謂所區(qū)分的正是人們?cè)谏鐣?huì)關(guān)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恰當(dāng)?shù)剡\(yùn)用稱謂可聯(lián)絡(luò)感情,增進(jìn)友誼,增強(qiáng)團(tuán)結(jié),可使上下左右同事關(guān)系和遠(yuǎn)近親戚朋友關(guān)系更加團(tuán)結(jié)友善和睦親切。因此,每個(gè)人都應(yīng)該了解稱謂的內(nèi)涵和意義,都應(yīng)該能恰當(dāng)?shù)剡\(yùn)用它,使這朵社會(huì)文明之花開得更加美麗、更加鮮艷。我

36、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中華民族又特別注重血緣宗親、倫理道德,禮尚往來,禮讓謙遜等。因此從古至今上下幾千年,使用過數(shù)以萬計(jì)的稱謂,再加上稱謂又有習(xí)稱、別稱、通稱、喻稱、方言俗稱,更是無法說全道盡。這么繁多的稱謂,歸納起來有四個(gè)門類:一、家族、親屬類;二、師徒、朋友類;三、職官身份、地位類;四、社會(huì)交際中的一般稱謂,包括一般常用通稱、尊稱、謙稱、自稱、他稱等。一、家族、親屬類稱謂這類稱謂產(chǎn)生于人們的血緣關(guān)系。它是人類最早形成的社會(huì)關(guān)系,社會(huì)的發(fā)展又不斷賦予它新的內(nèi)容。因此,反映血緣關(guān)系的稱謂在所有稱謂中產(chǎn)生得最早,使用的時(shí)間最長,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完善、規(guī)范、明確。這類稱謂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

37、的稱謂。所謂直系親屬指的是和自己有直接血緣關(guān)系或婚姻關(guān)系的親屬,即指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親屬,包括父母、祖父母、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等父系、母系、子系、女系的親屬,以及和自己有婚姻關(guān)系的夫妻。旁系親屬指直系親屬以外,在血緣上和自己或自己的配偶同出一源的人以及他們的親屬,如成年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叔伯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舅、姑、姨等等,包括其系親屬以外的父系、母系的親族以及妻子娘家的親族。1;父族親屑祖父輩:遠(yuǎn)祖:高祖以上遠(yuǎn)代祖先,又稱太高、太尊、祖先、先人、先君、先祖等。始祖: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又稱鼻祖。高祖:曾祖父的父親。又稱高祖王父、長祖、高門、顯考。高祖母:曾祖父的母

38、親。即高祖父之妻,又稱高祖王母。曾祖父:祖父的父親。又稱曾祖、曾祖王父、太翁、曾翁、曾父、曾門、曾大父、曾太父等。曾祖母:祖父的母親,即曾祖父之妻。又稱曾祖王母。祖父:父親的父親,又稱王父、太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太公、公、祖翁、阿翁、爺爺、耶耶等。對(duì)人自稱祖父為家公、家祖,尊稱對(duì)方祖父為尊祖父,自稱已故祖父則為亡祖、王考、皇祖考、先祖。祖母:父親的母親,即祖父之妻。又稱王母、大母、太母、祖婆、(后俗稱婆)。尊稱他人祖母為尊祖母。已故祖母稱為皇祖妣。父:父親,又稱嚴(yán)親、翁;俗稱爺、爺爺、爹爹、爸爸、巴巴等。對(duì)人自稱父親為家嚴(yán)、家尊、家公、家父;尊稱他人之父為令尊、尊君、尊公、尊大人等。稱亡

39、父親為先父、皇考等。母:母親。又稱娘、娘娘、阿母。喻稱營堂。方言俗稱媽、媽媽、阿媽等。對(duì)人自稱母親為家母、家夫人;尊稱他人之母為尊堂、尊夫人、令堂、令母。稱亡母為批、皇妣、顯妣等。嫡父:親生父。又稱本生父、親父。 嫡母:生母、親母。親戚:古代父母的統(tǒng)稱。嚴(yán)君:也是古代父母的統(tǒng)稱。 子、女、孫輩及其配偶:兒:父母所生子女,男性稱為子、男、孩兒、丈夫子、嬌兒、兒子、寵子(上古人母所生子女統(tǒng)稱為子,后來子指兒子)。父親稱子為吾兒、子息、大郎等;對(duì)人自稱其子為小兒、不肖子、無狀子、賤息、弱息、糞土息等;尊稱他之子為郎君、小郎君、賢郎、令郎、令嗣、令子、不凡子等。長子:兒子中年齡最大的稱長子,別于次子而

40、言。又稱大兒、首子、鼻子等。嫡長子:正妻所生的長子。又稱嫡子、嫡妻子、宗子、宗嗣、宗嫡、樹子、門子等。嫡子:正妻所生的兒子,也專指嫡長子。庶子:妄所生的兒子,又稱側(cè)也子。正妻所生的兒子,長子之外也稱庶子,又稱介子、余子、別子等。媳:子之妻。又稱婦、來婦、媳婦等。孫:子之子之稱。祖父稱孫孫兒、家孫等。曾孫:孫之子稱曾孫。又稱重孫。玄孫:曾孫之子。來孫:玄孫之子。昆孫:來孫之子。仍孫:昆孫之子。 云孫:仍孫之子。言其輕遠(yuǎn)如浮云,故稱。系孫:云孫之子。又稱苗商,玄玄孫。孫婦:孫子的妻子。又稱孫媳。女孫:兒子的女兒,又稱孫女。曾孫女:孫子的女兒。女:父母所生子,女性稱女。又稱女子、女兒、弱女、息女、細(xì)

41、娘、小娘子等。婿:女兒的丈夫。又稱子婿、女婿、女夫、郎婿、半子、嬌客、東床、快婿等。外孫:女兒的兒子。外孫女:女兒的女兒。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兄:兄長。男子先生為兄,后生為弟。兄又稱昆、仲,今稱哥哥、哥。對(duì)人自稱其兄為家兄,尊稱他人之兄為令兄、尊兄等。嫂:兄之妻。對(duì)人自稱其兄為家兄,尊稱他人之兄為令兄、尊兄等。弟:兄弟中后生為弟。又稱男弟、親弟、同產(chǎn)弟等。弟自稱小弟,兄稱弟為賢弟。對(duì)人稱己弟為家弟,稱人之弟為令弟、淑弟等。弟婦:弟之妻。娣:兄弟之妻。又稱妯理,筑里等。從子:兄弟之子稱從子。后又稱侄、猶子、侄男、親侄、侄輩、兄子、小侄等。從女:兄弟之女稱從女。又稱女侄、侄、猶女、 兄女、弟女

42、等。姊妹:姐姐與妹妹的統(tǒng)稱。 姊:女兄,古人以同一父母所生女子在先者為姊,即姐姐。又稱姐、阿姊、姊姊、姊姐、賢姊等。對(duì)人自稱姊為家姊。妹:爾雅:“后生為妹”。又稱作女弟、娣、幼妹、小妹等。稱人之妹為令妹。姊夫:姐姐的丈夫。又稱姊婿。爾雅•釋親以姊夫稱為私、甥。妹夫:妹妹的丈夫。又稱妹婿、私等。甥:姊妹之于,又稱為賢甥、外甥;外生、養(yǎng)甥、姊子。外甥女:姊妹的女兒。父親的兄弟姐妹及配偶、子女:世父:父親的兄長。又稱伯父、伯伯、猶父、伯、公等。世母:世父的妻子。又稱伯母。叔父:父親的弟弟。又稱叔、阿叔、從翁等。對(duì)人自稱其叔父為家叔父、家叔;尊稱他人叔父賢叔。叔母:叔父的妻子。后又稱嬸、嬸母。姑:父親的姐妹稱姑。又稱姑母、姑姑、諸姑、姑姊妹等。對(duì)人稱自己的姑姑為家姑。(另:作為稱謂,姑還有其他用法,見后文。)姑婿:姑母的丈夫。又稱姑夫、姑父。從父兄弟:伯父、叔父的兒子。又稱堂兄弟、從父昆弟、從兄弟、叔伯兄弟、同堂兄弟、賢從等。這是同祖父的兄弟。表兄弟姐妹:父親的姊妹的子女,晉以后稱中表。又: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也稱表兄弟姐妹。父親的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qǐng)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qǐng)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píng)論

0/150

提交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