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文學欣賞教案_第1頁
五年級上冊文學欣賞教案_第2頁
五年級上冊文學欣賞教案_第3頁
五年級上冊文學欣賞教案_第4頁
五年級上冊文學欣賞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七只烏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把文章讀通順、流利。 2、理解文章內涵,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3、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妹妹對哥哥的親情之愛。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美麗的童話,為我們每一個愛幻想的孩子插上了一對色彩斑斕的想象的翅膀,它猶如陽光,沐浴我們身軀,讓我們心靈變得美好!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格林世界,一起遨游在這美麗的世界里吧。 二、作者簡介 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兩人的合稱,他們是德國19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語言學家,民間故事和古老傳說的搜集者。兩人因經歷相似,興趣相近,合作研究語言學、搜集和整理民間童話與傳說,故稱“格林兄弟”。他們共同整理格林童話。代表作品

2、有灰姑娘、小紅帽、白雪公主、睡美人等。 三、感知文章,體悟真情 1、播放七只烏鴉動畫片,初步了解內容。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漂亮可愛妹妹的句子。 (1)小組交流讀后的感受,探討描寫妹妹的句子。 (2)學生回答,教師適當點撥。 自己心愛的小女兒很快健康打起來,而且一天比一天更美了。3、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1)為什么七個哥哥會變成烏鴉? (2)小姑娘離家出走是為了什么? (3)尋找哥哥路途中,她遇到了哪些困難?誰又幫助了她? (4)在玻璃山上,她怎樣打開了開山的門?這一舉動表現了妹妹怎樣的品質? 點撥:掏出刀,隔斷自己的一根手指,把斷指塞進鎖孔里。 關心哥哥、愛哥哥。 四、探究展示

3、再讀課文,說說妹妹是個什么樣的孩子,你從妹妹身上獲得了哪些啟示。 總結因為父親的一句無心詛咒,七個哥哥變成了七只烏鴉飛走了。妹妹長大后,決定走遍天涯去尋找哥哥,她歷盡艱險,終于解救了哥哥。故事中妹妹對哥哥的親情之愛令無數讀者感動。教學反思: 黃山絕壁松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2、了解黃山松的特點,感受美文的語言美、情景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咱們一起去欣賞馮驥才筆下的絕壁松吧。 二、作者簡介:馮驥才,浙江寧波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畫家。他已出版各種作品集近百種,其中珍珠鳥等均獲全國文學獎,感謝生活獲法國“女巫獎”和“青年讀物獎”,并獲瑞士“藍眼鏡蛇獎”。 三、整

4、體把握文章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朗讀中理清文章結構。第一部分(1-3):引出說明對象。第二部分(4-9):寫黃山絕壁松:頑強的生命力、非凡的性格和精神、強者的品質。第三部分(10):以“絕壁之松,則是黃山的靈魂總結全文。 四、問題探討 1、小組討論,黃山絕壁松美在哪里? 2、教師點撥 (1) 美在立意 黃山,是以石頭聞名,作者而卻選擇生長著“極高的地方,天寒風疾,草木不生,蒼蠅也不去那里的”的絕壁之松。不但使讀者從全新的角度領略了黃山別樣的美麗,而且使心靈得到啟迪。(2) 美在形象本文塑造了一個積極向上、激人奮進的形象。剛強是一種不服輸的精神;堅韌是一種不放棄的決心;適應是無法戰(zhàn)勝挫折時的上策;

5、忍耐是一種智慧的體現。奮斗是一種極度爭取的表現。(3) 美在語言我們如果認真地去品味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便會有美不勝收之感,使人身臨其境,而且用了許多修辭,語句有力,用了比喻、擬人、對比等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黃山絕壁松的精神。(4) 沒在結構作者從石頭頑強拼搏的野松入松,用全景、遠景、特寫、寫意等多種手法,從黃山絕壁生存的環(huán)境、生命的蓬勃旺盛、它們具備的品質等描寫,為我們展示了一福福令人敬畏的生機勃勃的黃山絕壁松的感人圖畫。 五、談談讀后感交流。摘抄好詞好句。教學反思 鳥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脈絡及梁實秋散文小品的風格。 2理解狀物散文的特點托物言志。作者對鳥的生存和命運的情思,寄托著作者

6、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和對囚籠般的現實的不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梁實秋筆下的鳥卻帶給人悲苦,什么原因呢?就讓我們一起品讀梁實秋的散文小品文鳥。 二、作者簡介: 梁實秋是臺灣卓有成就的文學研究家、翻譯家,同時也是被臺灣尊為散文一代宗師的小品散文大家。三、整體把握文章 第一層(1-2小節(jié))寫自己愛鳥而感受到鳥的苦悶。 第二層(3-5小節(jié))寫生動細膩的描寫了鳥悅耳的鳴叫和優(yōu)美的形體,表達了對鳥的欣賞喜愛之情。 第三層(6-7小節(jié))寫鳥在帶給人喜悅的同時,也給人悲苦。 四、問題探討 1作者寫了哪些鳥? 鳥并不限于某一鳥,有杜鵑、麻雀、喜鵲、烏鴉、貓頭鷹、鷺鷥等,有家養(yǎng)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

7、“不知名的小鳥” 2請同學們輕聲散讀課文,整理出描寫鳥的聲音、外形的詞語。 清脆、嘹亮、圓潤、和諧、色彩斑斕、玲瓏飽滿 細瘦而不干癟、豐腴而不臃腫、臨風顧盼、高踞枝頭、俊俏、輕靈 3從文中找“愛鳥”的原因。 有對籠中鳥的同情(2節(jié));對比寫鳥的苦悶;有對鳥的美麗的贊美;還有通過鳥來寫人的心情,實際也是對鳥的愛。 4前面4節(jié)寫作者對鳥的喜愛,為何后面兩節(jié)卻寫了“悲苦”、“傷感”之情?同樣反映了作者對鳥的關愛,這種愛比前面四節(jié)可能要顯得更深刻更豐富。 5第五段中“我對鳥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義是什么? 只愛其聲音形體,非受人們賦予鳥身上的各種文化意蘊的影響。 含義:歷代詩文在杜鵑、

8、夜鶯等身上長期形容成的象征意蘊。 五、 品讀課文 師:在課文中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反復朗讀,并在該句的空白處寫上旁批,說明喜歡的理由 小結: 人們在享受自然的同時,別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教學反思: 一個人的最后的溫暖教學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通過自讀,學生能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深深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誠與真情。3、培養(yǎng)學生從身邊感受親情,學會關愛他人。教學過程:1、 導入新課給人一份關愛,你會收獲幸福。一個“情”字,能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誠與真情。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走進這篇課文,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2、 作者簡介馬德,讀者簽約作家,現在蠡縣中學

9、任教。在讀者、青年文摘、中國青年報、意林、視野、知識窗等報刊發(fā)表作品近百萬字,有百余篇作品被收入各種選本。作品多用悲憫的情懷關注生活,展現塵世的至善、大美,闡發(fā)人生哲理,文字或綺麗、或素樸,但都瀲滟動人,閃爍著智慧的波光,蕩漾著愛的溫暖漣漪。3、 整體把握文章1、學生自讀課文,閱讀中思考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組交流,教師總結。 2、文中的“她”為什么一度有輟學的念頭? 因為她奶奶每天晚上都要到街口去接她,還為此滑倒,險些丟命。 3、那位修車老人為什么要到“她”放學的時候才收攤? 因為老人修車是假,接“她”回家才是真。 4、文章最后一段話流露出女孩對老人怎樣的感情。 流露出小女孩對老人的感動、

10、感激之情 四、說讀后感爸爸媽媽總說世態(tài)炎涼,告訴我們“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跟陌生人走”,讀了本文后,你有了怎樣的認識呢?請說一說。五、品讀課文 在課文中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反復朗讀,并在該句的空白處寫上旁批,說明喜歡的理由 。教學反思: 最美的嫁衣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學生能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深深體會山里人的勤勞和對生活的熱愛。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做一個善良的人。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嫁衣,是世界上最美的衣服。穿上嫁衣那天,你會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新娘。有一種嫁衣,它雖然不美,但是透過那幾多多繡花,它卻是這世界上最美得衣服,今天,我就帶領大家走進包利民

11、,去和他一起感受那幾顆最美麗的心靈。二、作者簡介包利民,男,黑龍江呼蘭人。專欄作家,讀者、青年文摘、格言、意林、思維與智慧等雜志簽約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課題組文學專家。4、 整體把握文章1、學生自讀課文,閱讀中思考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組交流,教師總結。2、 文中的“她”為什么一度有輟學的念頭? 因為她奶奶每天晚上都要到街口去接她,還為此滑倒,險些丟命。3、 那位修車老人為什么要到“她”放學的時候才收攤? 因為老人修車是假,接“她”回家才是真。4、 文章最后一段話流露出女孩對老人怎樣的感情。 流露出小女孩對老人的感動、感激之情 四、說讀后感爸爸媽媽總說世態(tài)炎涼,告訴我們“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

12、跟陌生人走”,讀了本文后,你有了怎樣的認識呢?請說一說。五、品讀課文 在課文中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反復朗讀,并在該句的空白處寫上旁批,說明喜歡的理由 。教學反思: 小麻雀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對小麻雀外形、動作、神態(tài)的描述。 2.學習課文記敘與抒情緊密結合的寫法,懂得散文寫“物”最終還是為了寫“人”的特點。 3.體會作者對弱小者的關心、同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小麻雀嘰嘰喳喳,蹦蹦跳跳,十分活躍可愛。不過,老舍先生筆下卻是一只可憐的小麻雀。那么,老舍為什么要描繪這樣一只呢?二、作者介紹老舍,原名舒慶春,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

13、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三、整體感知課文1、教師范讀全篇課文。 2、要求學生默讀第1自然段,然后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1)作者對小麻雀的外形、動作、神態(tài)作了怎樣的描寫?(2)作者為什么兩次描寫小麻雀跳跳、停停、看著我的動作? 說明小麻雀想親近我,又怕再次受到傷害,對人心有余悸;表現了小麻雀失去了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但還懷著活下去的欲望。 (3)讀完第1自然段后,你從中看到“我”對小麻雀有著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的?“我”對小麻雀非常同情和關心。 3、要求學生朗讀第2-4自然段,并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為什么這段課文反反復復描寫小麻雀的眼睛? 為了表

14、現小麻雀的心情,也表現出“我”對小麻雀命運的擔心。 (2)貓口余生的小麻雀,從外形到神態(tài)起了怎樣的變化? (3)哪些話表現了小麻雀的精神狀態(tài)與先前有所不同? “它不預備反抗了,可是并非全無勇氣,因為它敢在貓的面前一動也不動呢!”它在無力反抗的情形下,似乎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這樣的描寫,透露出“我”對小麻雀的希望,希望它最終能勇敢起來。 4.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并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1)小麻雀這時的形態(tài)又有了些什么變化? (2)“身子長出來一些”,是針對前面哪句話說的?表明了什么? (3)“頭掛得更低”中的“掛”描寫了小麻雀怎樣的神態(tài)? 四、探究展示。 小麻雀代表了哪類人呢? 小麻雀代表了舊社

15、會被損害、被侮辱的弱小者 教學反思: 楊柳 教學目標:1學習本文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幫助學生理解楊柳所代表的人生態(tài)度,引導學生聯系現實作一些分析評價。2引導學生歸納和學習本文對比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賀知章的詠柳導入后,板書課題作者。二、認識作者豐子愷,現代作家、畫家、文學翻譯家。浙江崇德人他的散文率真、樸素、清幽。既包含著人間隔膜和兒童天真的對照,又常有佛教的觀念??偟膩碚f,讀他的散文時時可以感悟到一種恬淡的禪味。 三、研讀課文(一)整體感知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讀后請學生暢談感受。(二)賞析課文1、教師:前人喜歡楊柳,往往有很深的原因,作者喜歡楊柳有哪些理由?“隨緣”而

16、非存心“結緣。 2、從作者喜歡楊柳的隨緣上,我們感受作者什么樣的人生觀? 平和,不刻意,崇尚樸實自然,反對存心安排。 (三)分析贊柳部分1、 是什么原因讓作者想到詠柳呢?是早有打算嗎?是有人約稿嗎?不是。那是什么原因呢?學生找出文中句子回答。 純屬偶然,是楊柳姿態(tài)與作者心靈發(fā)生的碰撞,也是一種“隨緣”。2、 作者覺得楊柳美麗可愛,但打動作者的只是它的外形嗎? 不,外形的美只是誘因,最根本的還是作者從楊柳身上感悟到的可貴品質和崇高精神。3、 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本段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拿什么同楊柳對比?揭示了楊柳的什么品質?對比。牡丹。揭示楊柳頑強的生命力和不求索取的精神。4、齊讀第6段,作者將

17、楊柳和什么進行對比?贊頌了楊柳的什么品格?拿楊柳的下垂與其他花木的只管向上對比,贊頌了楊柳的不忘根本,常常俯首顧著下面的可貴品格。5、 詩文常以楊柳為春的一種主要題材?作者以為是什么原因? 我以為這并非僅為楊柳當春抽條的原故,實因楊柳有一種下垂的特殊姿態(tài)與和平美麗的春光十分調和的原故。楊柳最能象征春神意。 四、探究展示作者贊美楊柳,實際上是在說做人。作者認為人應該如何做人? 學生討論發(fā)言。教學反思: 風箏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主旨 。 2、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訴學生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風箏在童年帶給我們很多快樂,但是魯迅的感覺卻不一樣。

18、二、作者介紹魯迅(18811936),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第一篇白話小說是狂人日記,陸續(xù)出版了吶喊、彷徨等專集。有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 三、整體感知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1、 學生自讀課文,閱讀中思考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記敘了“我”小時候毀掉了弟弟的風箏,二十年后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 2、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驚異于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jié)放起風箏來了?!拔摇币婏L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說“驚異和悲哀”。 (二)第二部分(34自然段) 1.找出文中對小兄弟入迷情狀的描寫的詞句。(

19、第三自然段) 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他高興得跳躍。2在對“我”的描寫中,流露了什么感情?自責當年扮演了冷酷無情的精神虐殺者的角色,言辭中流露了同情、后悔與自我譴責之意。 (三)第三部分(58自然段) 1文中所說的“精神虐殺的一幕”,具體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指“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認為是“笑柄”“可鄙的”;發(fā)現小兄弟偷做風箏,“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風箏抓斷踏扁了。 2. 作者為什么總想補過?那心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 當年被落后的觀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徑實在是“精神虐殺”的行為。弟弟說出“有過這樣的事嗎”,讓作者倍受打擊,因為始終沒能得到弟弟的寬恕,設想的補過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

20、沉重。 (四)第四部分(912自然段) 討論: 為什么說“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 四、課堂總結 小時候,自己對弟弟精神的虐殺,弟弟卻逆來順受,忘得一干二凈。作者感嘆被虐殺者的健忘和毫不抗爭。 教學反思: 水調歌頭教學目標: 1學會欣賞詠月詩詞。 2感受詩人的月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再過兩天就是中秋節(jié)了,誰能說幾句關于中秋的詩?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蘇軾,學習他中秋思念親人的水調歌頭。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蘇軾,宋代詞人,寫作時正任密州知州,政治失意,客居他鄉(xiāng),在中秋月圓之夜,思念弟弟,寫下了這篇文章。 (三)初讀全詞,感知內容1放錄音范

21、讀。 2學生有感情地齊聲朗讀。3.品味上闋:1詩人為什么要到天上去?(“問”“欲”,表現他對這現實的不滿,想要離開這個現實世界。)2詩人真要去天上的時候有什么想法?(“恐”表現詩人對離開現實世界的顧慮,高處寒冷,比不上有歌有舞的人間,又覺得還是有歌有舞的人間好,內心充滿了矛盾。)3詩人后來到底有沒去天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品味下闋: 4過渡到懷人的句子是哪句? 5“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句話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口吻?6這種怨后來有沒有了? 7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詩人的怨氣后來都沒了? 小結:這首詞通過作者一系列的感情變化,由矛盾-消極-積極,讓我們了解了作者的精神境界的-豁

22、達。 (四)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由教師單獨選人朗誦,并且點評。最后由全體共同朗誦 (五)聽歌1讓我們帶著對詩詞的理解,跟著歌聲再次走進明月幾時有。播放,學生輕聲跟唱。為加強背誦。 (六)積累古往今來,人們愛月、賞月,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對月亮的獨特的感情,你能把有關月亮的句子表達出來嗎?由學生個別回答后,出示例句。教學反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掌握字詞,初步感知文意 2、把握標題 “從到”的用法,了解課文結構 3、分析第一段 4、概括百草園是“我”樂園的主要事件教學過程:一、自主學習1、聽讀課文,掌握字詞確鑿(zo) 菜畦(zo) 蟋蟀(shui) 纏(chn

23、)絡覓(m)食 竹篩(shi) 宿(s)儒 淵(yun)博 2、解釋下列詞語,注意加點字的含義:人跡罕至人聲鼎沸 無處覓食 斂在盒里攢成的小球 拗過去二、作者介紹 朗讀課文,感知文意1、自由朗讀,初步感知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從這個題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學習的場所,文章主要寫了兩部分的內容,也說明課文是以空間的變換為順序記敘的。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及中間的過渡段。百草園:開頭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 三味書屋:“出門向東”到課文結尾; 過渡段:“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到本段結尾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更喜歡哪一個?更喜歡百

24、草園。作者對百草園:“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對三味書屋:“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為最嚴厲的私塾”2、問題探究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么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后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 為什么說百草園是“我”童年的樂園呢?在文中找出百草園中具體的趣事。百草園的美景、美女蛇的故事、冬天雪后捕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弄清“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特點2、作者描寫了百草園哪些景物,怎么寫,抓住了景物什么特征?3、從課文的寫景中你得到了怎樣

25、的啟發(fā)?4、寫美女蛇的故事有何作用?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板塊一 分析第二段(百草園的景物)1、這一段寫百草園的景物之美,從景物的角度突出它是“我”的樂園,你能不能找出一個概括百草園整個美景的關鍵語句? 這個句子是:第1、2句基本的句式是:“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我認為這一句式要強調的重點是:“單是”后邊的內容2、這一段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分別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來寫? “不必說”引出的有:菜畦 碧綠的 石井欄 光滑的皂莢樹 高大的 桑椹 紫紅“也不必說”引出的有:鳴蟬 黃蜂 肥胖的 叫天子 輕捷的“單是”引出的有: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烏藤 木蓮藤 木蓮果 何首烏根 覆盆子3、這一段在

26、結構安排上有什么特點? 先用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寫百草園(整體又從植物寫到動物;由低到高寫靜物,再由高到低寫動物 )再寫局部的“泥墻根一帶”(局部是從動物寫到植物。) 采用多種順序,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4、這一段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運用比喻、擬人待修辭板塊二 分析第三至六段(美女蛇的故事)1、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發(fā)生在百草園中?作者為什么要把它穿插其間呢?不是,因為少年魯迅聽長媽媽講過美女蛇的故事,而百草園中又相傳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所以當提到蛇,自然就將二者聯系了起來,運用了聯想的表現手法。2、寫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是不是也是在寫百草園的樂呢?這在文中屬于插敘,美女蛇的故

27、事很吸引孩子,寫這個故事給百草園增加了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時樂園的情趣。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1、關于冬天雪后捕鳥的描寫,注意動詞的使用2、第9段在全文結構中的作用3、結合課文內容評價三味書屋里的先生教學過程:一、自主學習板塊一 分析第七、八段(雪后捕鳥)1、 前面第二段寫了百草園春夏秋三季的美景樂事,那么冬天的百草園呢,是否真如作者所說“比較的無味”? “比較的無味”是與春夏秋有那么多美麗的景物、好玩的事情相對而言的,“雪一下,可就兩樣了”則點出了百草園冬天雪后的樂趣。雪后可以“拍雪人”“塑雪羅漢”,還可以“捕鳥”2、冬天的百草園最有趣的是什么事?文章是怎樣描寫的,運用了哪些動詞?為

28、什么要寫捕鳥? 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后寫捕鳥的收獲、經驗教訓。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動詞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捕鳥的全過程。 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板塊二 分析第九段(過渡部分)1、“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我”不知道,三個“也許是”表示盡管猜測的原因很多.2、“我”對二者分別懷著怎樣的感情?他對百草園是多么的留戀,對家中讓他去書塾是多么的無奈。3、 “Ade,我的蟋!A.!”這句話運用什么修辭手法? 運用擬人,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和對私塾的反感。 4、“我”為

29、何留戀百草園的生活?因為在這里的生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在這里,“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這是從“我”從老師和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5、分析第九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板塊三 分析后半部分(三味書屋的先生)1、 第9段中說三味書屋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這里的先生真的很“嚴厲”嗎?少年魯迅的感受如何? 有戒尺和罰跪的規(guī)則,但都不常用,說明他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tài)度,也反映了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我們到書塾后面的小園去玩,先生也不一概禁止,只是去的人“太多”“太久”不行,即使如此,先生也只是“大叫”而已,說是他對學生并不是很嚴厲。2、概括一下三味書屋的“先生”的特點:一是知識淵博

30、,但拒絕回答“怪哉”類的問題;二是教學認真,不斷增加教學內容,讀書很投入,但不太束縛、也基本上不體罰學生先生并不太嚴厲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1、學習“三味書屋”部分,體會文章對三味書屋環(huán)境的描寫。 2、作者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怎樣?3、在三味書屋有哪些樂趣?4、討論文章的主題。教學過程:一、自主學習板塊一 分析后半部分(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1、從文中找出寫三味書屋環(huán)境的句子,說說三味書屋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 第10段、第17段2、三味書屋讀的是什么書?作者寫這些教學內容有什么用意? 讀書、習字、對課。讀的書脫離學生實際,艱深難懂,逼著學生死記硬背,不許學生提問作者這樣寫表達了他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

31、封建教育不滿。3、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感受是什么? 與百草園的自由快樂相比,三味書屋顯然是太受約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是也可以“捉了蒼蠅喂螞蟻”、在先生讀書入神時描畫繡像等,這些都給相對單調的讀書生活帶來了許多情趣,由此可見,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在少年魯迅的心目中是充滿趣味、難以忘懷的。板塊二 主題探究5、把前后兩部分聯系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通過對百草

32、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為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為合理。 教學反思 有的人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yǎng)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本組的學習,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他嗎?(學生評價)

33、 他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他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事別13年,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讓我們共同分享。 二、初讀體會 1自讀課文,讀熟讀通順。 2嘗試理解這樣幾個問題: A、詩歌前四節(jié)中前后兩個“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節(jié)兩個“活”與“死”有什么不一樣的含義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著,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著。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節(jié)與第五小節(jié)有怎樣的聯系?第三小節(jié)與第六小節(jié)有怎樣的聯系?第四小節(jié)與第七小節(jié)有怎樣的聯系? 三、聽錄音,朗讀 1請同學們聽錄音。 2請同學們評價一下,這個人讀得怎么樣? 3我們齊讀這首詩,領悟詩歌內容。 以各

34、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讀各小節(jié),而后在班級交流心得。 討論、合作、交流。 A、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世界上兩種截然相反的人,這兩種人有什么不同的命運呢? (1)理解課文第二小節(jié)與第五小節(jié)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币痪?。 (2)理解課文第三小節(jié)與第六小節(jié) 補充野草題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革命,甘愿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3)學習第四小節(jié)與第七小節(jié) 師:妄想流芳百世的人,靈魂早已死

35、去,而“野草”生命力卻極強,正像白居易所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對這兩種人的回報也一定是愛憎分明的。小結:魯迅先生雖然已經逝世多年,但是他的精神永存。 四、有感情背誦教學反思: 一個車夫教學目標: 1、學會如何探討和概括文章主題2、學會從語句理解去分析人物性格。 3、能向小車夫學習,在困境中能勇敢樂觀,并驕傲地活著。教學過程:一、導入與車夫之間有什么交流,最多是爭論錢多錢少的問題。今天我們就跟著巴金先生去走進一個車夫,了解一個車夫。二、作者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祖籍浙江嘉興,文壇巨匠。主要作品有著名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他關注人民疾苦,被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的稱號。 三、感知文章 1、自由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2、小組討論交流一下內容,教師點撥。 (1)本文課題是“一個車夫”,那么這個車夫是誰? 十五歲的小男孩 (2)為什么一個十五歲的一個小男孩去做一個車夫? 父親趕走母親、 賣掉妹妹 、一個人跑了 ,他沒有生活來源 (3)我們從哪些語句中看出這種痛苦?(課文語句分析)“很快”說明他很恨父親,“短短地”說明他失去母親的痛苦?!昂孟駥嵲谌滩蛔×恕彼麑γ妹帽毁u掉是最痛苦的,打擊也是最大的。(4)面對這種打擊,小車夫的態(tài)度是什么呢?很勇敢 、很驕傲 、依舊驕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