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優(yōu)秀教學課例愛蓮說教學案例_第1頁
七年級語文優(yōu)秀教學課例愛蓮說教學案例_第2頁
七年級語文優(yōu)秀教學課例愛蓮說教學案例_第3頁
七年級語文優(yōu)秀教學課例愛蓮說教學案例_第4頁
七年級語文優(yōu)秀教學課例愛蓮說教學案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語文優(yōu)秀教學課例 教學案例【教材分析】1、愛蓮說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荷專題里的一篇文言文,教學課時為1課時。2、愛蓮說是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代表作。這是一篇狀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作者借“蓮”以表達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也諷喻了當時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風。文章語言優(yōu)美,駢散結合,以蓮喻人,托物言志。【學生情況分析】1、七年級學生進取心和好勝心強,能積極思考、主動質疑,課堂學習氣氛濃厚而活躍。2、學生進入初中后已學習了十幾篇簡短的文言文,具備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能夠結合課下注釋,翻譯淺顯文言語句,讀懂文章。【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課時

2、 】一課時【學習目標】 1、讀準字音,讀對句讀,讀通課文。2、 借助課下注釋及小組合作的方式疏通文意,積累一些常見文言實詞、虛詞。3、在反復誦讀中品味精美的語言和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學習重難點】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語。2、理解作者高潔的情懷,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窘虒W方法】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擴大課堂容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注重朗讀,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協(xié)作學習相結合。【教學過程】(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多媒體播放樂曲荷花頌,投影出示蓮花的圖片。教師激情導入: “接天蓮葉無窮碧

3、,映日荷花別樣紅”, 蓮以它的雅麗端莊、清幽高潔贏得了無數文人雅士的喜愛。周敦頤就是這些文人雅士中的代表,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師佛從道,創(chuàng)立了宋代“理學”。周敦頤對蓮花情有獨鐘,他在自己著書講學的濂溪書院內建造了一座“愛蓮堂”,而且造了一個“蓮池”。先生講學研讀之余常漫步于堂前賞蓮自吟,寫下了千古名篇愛蓮說。周敦頤借蓮的高潔表達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愛蓮說。(板書課題)標題中的“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fā)表議論或記敘事物?!皭凵徴f”就是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教師課件出示學習目標,并對目標進行解讀。 設計意圖:由背景音樂和各種各樣的蓮花圖片引入

4、新課,為課堂營造了一種抒情的氛圍,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圖片,學生對蓮花的美麗、高潔、亭亭玉立的特點有了直觀的感知,為下文分析描寫蓮花形態(tài)的語句、體會作者對蓮花品質的贊美作了鋪墊。在導入中,學生對周敦頤和寫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對理解課文有一定幫助。(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聽范讀。教師播放范讀錄音,提醒學生聽范讀時注意字音、句讀、語氣、語調。 2、學生自由朗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以組內合作的方式,讀對句讀、語氣、語調。教師出示以下詞語,讓學生加注拼音。蕃 淤泥 漣 褻 濯 鮮教師出示以下語句,讓學生標出朗讀節(jié)奏。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可遠觀而

5、不可褻玩焉學生糾錯。3、學生代表讀課文。請三位學生讀課文,朗讀前教師強調注意語氣語調、節(jié)奏停頓以及作者情感。其他學生聽讀并分別進行評價。4、學生齊讀課文。設計意圖: 在聽讀、朗讀中熟悉課文,促進對課文的理解。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三)協(xié)作學習、疏通文意、質疑探究。1、以小組為單位,借助課文下面注釋,組內協(xié)作疏通文意。學生提出本小組內難以理解的詞句,其他小組幫助解決。2、教師精講點撥,強調重難點。課件出示以下詞語,學生口頭解釋。蕃:多 濯:洗滌褻:親近而不莊重 鮮:很少宜:應當3、兩名學生口頭展示全文翻譯成果,其余學生對其評價。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

6、,互相糾錯,教師精講點撥,解決字詞理解障礙,翻譯出重難點句子,疏通文意。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教給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4、獨立思考、質疑探究。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寫作方法提出疑問。學生問題:作者為什么愛蓮?作者借蓮想表達自己怎樣的品質?文章既是寫“蓮”,為什么又要寫菊和牡丹呢?組織學生積極討論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5、教師精講點撥。教師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討論情況,精講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 要求學生畫出文中描寫蓮花的語句?!坝瑾殣凵徶鲇倌喽蝗荆鍧i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7、”(課件出示)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度氣質三個方面描寫蓮花的,由此可見蓮具備高潔的品質。以上語句中的“不染” 一詞最能表現蓮高潔的品質,這正如君子一樣,不慕名利、潔身自好。所以作者說“蓮,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借蓮想表達自己堅貞的君子氣節(jié)。作者愛蓮花,不僅因為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外形,更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內在品質。這種品質正是作者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的人格的寫照。蓮的 “中通外直”比喻人的通達事理,行為方正;“不蔓不枝”比喻君子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則是君子美名遠揚、儀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的品行。作者借花喻人,表

8、明自己不慕權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陶淵明是有名的隱逸之士,他歸隱田園,以酒遣懷,與菊花相伴。作者借菊比喻遠離官場、逃避現實的隱士。唐朝時人們特別推崇牡丹,把牡丹視為珍品。權貴們?yōu)榱伺时龋幌Ц邇r爭相購買。周敦頤寫牡丹,實是對當時權貴追慕榮華富貴的嘲諷。作者寫菊和牡丹,批判了逃避現實的隱士,嘲諷了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從而襯托了像蓮一樣超凡脫俗、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格。設計意圖:學生就文本內容主動提出疑問,教師不急于答疑,而是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互相解決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客觀上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解決問題后有了成就感

9、,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在課前備好課,對學生的問題有了預設。課堂上對學生的問題加以歸納,圍繞學生理解難點加以精講點撥,幫助他們解決疑難問題,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四)拓展延伸,讀懂花語。仿照例句,寫出自己所喜歡的花和原因。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仿寫:我愛 ,因為它 ,恰如 。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延伸,學生進一步領會本課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時能夠明白不同的人面對同一事物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會不同。這一環(huán)節(jié),還訓練了學生的語句仿寫能力。(五)教師小結周敦頤借蓮表達自己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也不愿像世人那樣做貪慕富貴

10、的人。他以蓮自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生性高潔,行為方正,值得我們學習。希望我們都有高尚的情操,能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請大家以飽滿的熱情再次誦讀課文,讀出周敦頤的愛蓮之情。學生齊讀課文。設計意圖:通過課文小結及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學生在齊聲誦讀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再次體會了作者的情感。教學反思:愛蓮說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內容淺顯的文言文。課前,舒緩的背景音樂的播放,多姿多態(tài)的蓮的圖片的出示,讓學生對蓮有了直觀的聽覺和視覺感受,為課堂營造了抒情氛圍。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基本能翻譯出文章的意思。因此,在詞句的理解上,我把課堂交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翻譯文

11、章。課堂上,我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聲情文并茂,大大優(yōu)化了教學氛圍,增加了課堂容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自己放在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和評判者的位置上,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在積極參與中感受新知,在反復誦讀中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我把教學的著重點從 “重教”轉到 “重學”上來,充分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不僅學會本節(jié)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注意學法指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任務設計方面,我力求簡單明了,由淺入深,力求讓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成為追求高尚情操,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教材分析】1、愛

12、蓮說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荷專題里的一篇文言文,教學課時為1課時。2、愛蓮說是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代表作。這是一篇狀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作者借“蓮”以表達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也諷喻了當時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風。文章語言優(yōu)美,駢散結合,以蓮喻人,托物言志?!緦W生情況分析】1、七年級學生進取心和好勝心強,能積極思考、主動質疑,課堂學習氣氛濃厚而活躍。2、學生進入初中后已學習了十幾篇簡短的文言文,具備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能夠結合課下注釋,翻譯淺顯文言語句,讀懂文章?!窘虒W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課時 】一課時【學習目標】 1、讀準字音,讀對句讀,讀

13、通課文。2、 借助課下注釋及小組合作的方式疏通文意,積累一些常見文言實詞、虛詞。3、在反復誦讀中品味精美的語言和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學習重難點】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語。2、理解作者高潔的情懷,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窘虒W方法】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擴大課堂容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注重朗讀,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協(xié)作學習相結合?!窘虒W過程】(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多媒體播放樂曲荷花頌,投影出示蓮花的圖片。教師激情導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蓮以它的雅麗端莊、清幽高潔贏

14、得了無數文人雅士的喜愛。周敦頤就是這些文人雅士中的代表,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師佛從道,創(chuàng)立了宋代“理學”。周敦頤對蓮花情有獨鐘,他在自己著書講學的濂溪書院內建造了一座“愛蓮堂”,而且造了一個“蓮池”。先生講學研讀之余常漫步于堂前賞蓮自吟,寫下了千古名篇愛蓮說。周敦頤借蓮的高潔表達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愛蓮說。(板書課題)標題中的“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fā)表議論或記敘事物。“愛蓮說”就是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教師課件出示學習目標,并對目標進行解讀。 設計意圖:由背景音樂和各種各樣的蓮花圖片引入新課,為課堂營造了一種抒情的氛圍,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

15、的學習興趣。通過圖片,學生對蓮花的美麗、高潔、亭亭玉立的特點有了直觀的感知,為下文分析描寫蓮花形態(tài)的語句、體會作者對蓮花品質的贊美作了鋪墊。在導入中,學生對周敦頤和寫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對理解課文有一定幫助。(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聽范讀。教師播放范讀錄音,提醒學生聽范讀時注意字音、句讀、語氣、語調。 2、學生自由朗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以組內合作的方式,讀對句讀、語氣、語調。教師出示以下詞語,讓學生加注拼音。蕃 淤泥 漣 褻 濯 鮮教師出示以下語句,讓學生標出朗讀節(jié)奏。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學生糾錯。3、學生代表讀課文。請三位學生

16、讀課文,朗讀前教師強調注意語氣語調、節(jié)奏停頓以及作者情感。其他學生聽讀并分別進行評價。4、學生齊讀課文。設計意圖: 在聽讀、朗讀中熟悉課文,促進對課文的理解。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三)協(xié)作學習、疏通文意、質疑探究。1、以小組為單位,借助課文下面注釋,組內協(xié)作疏通文意。學生提出本小組內難以理解的詞句,其他小組幫助解決。2、教師精講點撥,強調重難點。課件出示以下詞語,學生口頭解釋。蕃:多 濯:洗滌褻:親近而不莊重 鮮:很少宜:應當3、兩名學生口頭展示全文翻譯成果,其余學生對其評價。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互相糾錯,教師精講點撥,解決字詞理解障礙,翻譯出

17、重難點句子,疏通文意。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教給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4、獨立思考、質疑探究。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寫作方法提出疑問。學生問題:作者為什么愛蓮?作者借蓮想表達自己怎樣的品質?文章既是寫“蓮”,為什么又要寫菊和牡丹呢?組織學生積極討論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5、教師精講點撥。教師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討論情況,精講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 要求學生畫出文中描寫蓮花的語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保ㄕn件出示)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

18、氣、風度氣質三個方面描寫蓮花的,由此可見蓮具備高潔的品質。以上語句中的“不染” 一詞最能表現蓮高潔的品質,這正如君子一樣,不慕名利、潔身自好。所以作者說“蓮,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借蓮想表達自己堅貞的君子氣節(jié)。作者愛蓮花,不僅因為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外形,更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內在品質。這種品質正是作者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的人格的寫照。蓮的 “中通外直”比喻人的通達事理,行為方正;“不蔓不枝”比喻君子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則是君子美名遠揚、儀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的品行。作者借花喻人,表明自己不慕權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這就是托物言志

19、的寫作手法。陶淵明是有名的隱逸之士,他歸隱田園,以酒遣懷,與菊花相伴。作者借菊比喻遠離官場、逃避現實的隱士。唐朝時人們特別推崇牡丹,把牡丹視為珍品。權貴們?yōu)榱伺时?,不惜高價爭相購買。周敦頤寫牡丹,實是對當時權貴追慕榮華富貴的嘲諷。作者寫菊和牡丹,批判了逃避現實的隱士,嘲諷了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從而襯托了像蓮一樣超凡脫俗、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格。設計意圖:學生就文本內容主動提出疑問,教師不急于答疑,而是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互相解決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客觀上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解決問題后有了成就感,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在課前備好課,對

20、學生的問題有了預設。課堂上對學生的問題加以歸納,圍繞學生理解難點加以精講點撥,幫助他們解決疑難問題,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四)拓展延伸,讀懂花語。仿照例句,寫出自己所喜歡的花和原因。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仿寫:我愛 ,因為它 ,恰如 。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延伸,學生進一步領會本課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時能夠明白不同的人面對同一事物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會不同。這一環(huán)節(jié),還訓練了學生的語句仿寫能力。(五)教師小結周敦頤借蓮表達自己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也不愿像世人那樣做貪慕富貴的人。他以蓮自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生性高潔,行為

21、方正,值得我們學習。希望我們都有高尚的情操,能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請大家以飽滿的熱情再次誦讀課文,讀出周敦頤的愛蓮之情。學生齊讀課文。設計意圖:通過課文小結及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學生在齊聲誦讀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再次體會了作者的情感。教學反思:愛蓮說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內容淺顯的文言文。課前,舒緩的背景音樂的播放,多姿多態(tài)的蓮的圖片的出示,讓學生對蓮有了直觀的聽覺和視覺感受,為課堂營造了抒情氛圍。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基本能翻譯出文章的意思。因此,在詞句的理解上,我把課堂交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翻譯文章。課堂上,我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聲情文并茂,大大

22、優(yōu)化了教學氛圍,增加了課堂容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自己放在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和評判者的位置上,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在積極參與中感受新知,在反復誦讀中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我把教學的著重點從 “重教”轉到 “重學”上來,充分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不僅學會本節(jié)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注意學法指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任務設計方面,我力求簡單明了,由淺入深,力求讓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成為追求高尚情操,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教材分析】1、愛蓮說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荷專

23、題里的一篇文言文,教學課時為1課時。2、愛蓮說是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代表作。這是一篇狀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作者借“蓮”以表達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也諷喻了當時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風。文章語言優(yōu)美,駢散結合,以蓮喻人,托物言志?!緦W生情況分析】1、七年級學生進取心和好勝心強,能積極思考、主動質疑,課堂學習氣氛濃厚而活躍。2、學生進入初中后已學習了十幾篇簡短的文言文,具備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能夠結合課下注釋,翻譯淺顯文言語句,讀懂文章?!窘虒W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課時 】一課時【學習目標】 1、讀準字音,讀對句讀,讀通課文。2、 借助課下注釋及小組合作的方式疏通文意

24、,積累一些常見文言實詞、虛詞。3、在反復誦讀中品味精美的語言和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學習重難點】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語。2、理解作者高潔的情懷,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窘虒W方法】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擴大課堂容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注重朗讀,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協(xié)作學習相結合?!窘虒W過程】(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多媒體播放樂曲荷花頌,投影出示蓮花的圖片。教師激情導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蓮以它的雅麗端莊、清幽高潔贏得了無數文人雅士的喜愛。周敦頤就是這些文人雅士中的

25、代表,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師佛從道,創(chuàng)立了宋代“理學”。周敦頤對蓮花情有獨鐘,他在自己著書講學的濂溪書院內建造了一座“愛蓮堂”,而且造了一個“蓮池”。先生講學研讀之余常漫步于堂前賞蓮自吟,寫下了千古名篇愛蓮說。周敦頤借蓮的高潔表達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愛蓮說。(板書課題)標題中的“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fā)表議論或記敘事物?!皭凵徴f”就是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教師課件出示學習目標,并對目標進行解讀。 設計意圖:由背景音樂和各種各樣的蓮花圖片引入新課,為課堂營造了一種抒情的氛圍,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圖片,學生對蓮花的美麗、高潔、亭亭

26、玉立的特點有了直觀的感知,為下文分析描寫蓮花形態(tài)的語句、體會作者對蓮花品質的贊美作了鋪墊。在導入中,學生對周敦頤和寫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對理解課文有一定幫助。(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聽范讀。教師播放范讀錄音,提醒學生聽范讀時注意字音、句讀、語氣、語調。 2、學生自由朗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以組內合作的方式,讀對句讀、語氣、語調。教師出示以下詞語,讓學生加注拼音。蕃 淤泥 漣 褻 濯 鮮教師出示以下語句,讓學生標出朗讀節(jié)奏。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學生糾錯。3、學生代表讀課文。請三位學生讀課文,朗讀前教師強調注意語氣語調、節(jié)奏停頓以及作

27、者情感。其他學生聽讀并分別進行評價。4、學生齊讀課文。設計意圖: 在聽讀、朗讀中熟悉課文,促進對課文的理解。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三)協(xié)作學習、疏通文意、質疑探究。1、以小組為單位,借助課文下面注釋,組內協(xié)作疏通文意。學生提出本小組內難以理解的詞句,其他小組幫助解決。2、教師精講點撥,強調重難點。課件出示以下詞語,學生口頭解釋。蕃:多 濯:洗滌褻:親近而不莊重 鮮:很少宜:應當3、兩名學生口頭展示全文翻譯成果,其余學生對其評價。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互相糾錯,教師精講點撥,解決字詞理解障礙,翻譯出重難點句子,疏通文意。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教給學

28、生借助課下注釋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4、獨立思考、質疑探究。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寫作方法提出疑問。學生問題:作者為什么愛蓮?作者借蓮想表達自己怎樣的品質?文章既是寫“蓮”,為什么又要寫菊和牡丹呢?組織學生積極討論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5、教師精講點撥。教師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討論情況,精講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 要求學生畫出文中描寫蓮花的語句?!坝瑾殣凵徶鲇倌喽蝗?,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保ㄕn件出示)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度氣質三個方面描寫蓮花的,由此可見蓮具備高潔

29、的品質。以上語句中的“不染” 一詞最能表現蓮高潔的品質,這正如君子一樣,不慕名利、潔身自好。所以作者說“蓮,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借蓮想表達自己堅貞的君子氣節(jié)。作者愛蓮花,不僅因為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外形,更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內在品質。這種品質正是作者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的人格的寫照。蓮的 “中通外直”比喻人的通達事理,行為方正;“不蔓不枝”比喻君子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則是君子美名遠揚、儀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的品行。作者借花喻人,表明自己不慕權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陶淵明是有名的隱逸之士,他歸隱田園,以酒遣懷,與菊花相伴。作者借菊比喻遠離官場、逃避現實的隱士。唐朝時人們特別推崇牡丹,把牡丹視為珍品。權貴們?yōu)榱伺时龋幌Ц邇r爭相購買。周敦頤寫牡丹,實是對當時權貴追慕榮華富貴的嘲諷。作者寫菊和牡丹,批判了逃避現實的隱士,嘲諷了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從而襯托了像蓮一樣超凡脫俗、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