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民俗風光_第1頁
石門民俗風光_第2頁
石門民俗風光_第3頁
石門民俗風光_第4頁
石門民俗風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石門(sh mn)民俗風光共三十七頁石門(sh mn)頌共三十七頁石門(sh mn)概述 石門,歷史悠久。自南北朝置石門郡始,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全縣總面積3973平方公里,人口70萬,居民有土家族、回、苗等16個少數(shù)民族,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縣。歷史上是添平土司統(tǒng)治的中心區(qū)域,土家族占全縣總人口比例的51%,土家傳統(tǒng)習俗濃郁。 石門,土地富饒?,F(xiàn)已探明礦種35個,雄磺礦儲量世界(shji)第一,矽砂礦儲量亞洲第一,磷礦儲量全國第一,水能資源極為豐富,理論蘊藏量68.6萬千瓦,占湖南省的4.5%,易開發(fā)利用的48.1萬千瓦;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資源也享譽中外,是中國柑桔之鄉(xiāng),全國早熟蜜桔第一縣,全國馬

2、頭羊生產(chǎn)基地縣,僵有機茶生產(chǎn)基地縣,全國高山蔬菜重點基地縣;還是湖南省旅游資源大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江南最大的原始峽谷群,“湖南屋脊”壺瓶山是全球200個重點生態(tài)區(qū)之一,其自然景觀以其雄奇?zhèn)グ蹲u甲天下。集佛教、茶禪、史學三大大文化于一體的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屬國家3A級景區(qū)。還有地下宮殿龍王洞、花山鳥蒙泉湖、瓊閣仙境熱水溪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皂市水庫庫區(qū)等諸多旅游勝地,精彩紛呈,美不勝收。共三十七頁地理位置(d l wi zh) 石門,地理優(yōu)越。東臨洞庭湖,北望長江,西與著名旅游勝地張家界相連,南與國家重點風景區(qū)桃花源相鄰,素有“湘西北門戶”之稱。焦作至柳州、洛陽至湛江、石門至長沙的鐵路在境內(nèi)成T

3、形交匯(jio hu);省道S303、S304貫通縣境;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和常德桃花源機場分別東西,近在咫尺。郵電通信位居全國百強縣之列。共三十七頁自然(zrn)氣候 境內(nèi)年平均氣溫16.70C,最冷的元月平均氣溫5度,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28.6度,全年無霜期282天,日照1646.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540毫米。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為豐富資源(zyun)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適宜的條件。共三十七頁交通(jiotng)鐵路:焦(焦作)柳(柳州)線橫貫縣境,石(石門)長(長沙)線與焦柳線在石門形成縣城T型交匯,洛(洛陽)湛(湛江)線途經(jīng)石門。新改擴建完成(wn chng)的石門縣北站于2013年7月1日正

4、式開通,為湘西北地區(qū)最大的縣級樞紐火車站。公路:石門距207國道澧縣段僅25公里,距常張高速公路桃源入口50公里、慈利入口40公里。荊張高速(荊州至張家界,經(jīng)過我縣西北太平、磨市兩鎮(zhèn))已經(jīng)動工,安慈高速(安鄉(xiāng)至慈利,經(jīng)過我縣開發(fā)區(qū)、夾山鎮(zhèn))已經(jīng)批準立項;省道S304線和石門澧水二橋已經(jīng)建成通車。航空:石門至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130公里,可直達深圳、海南、昆明、重慶、北京等地。石門至常德桃花源機場115公里。共三十七頁共三十七頁石門(sh mn)美譽石門是“中國名茶之鄉(xiāng)”、“中國茶禪之鄉(xiāng)”、“全國綠茶出口基地縣”;“中國柑橘之鄉(xiāng)”、“中國早熟蜜橘(m j)第一縣”;也是“湖南省旅游強縣”。共三十

5、七頁茶禪之鄉(xiāng) 石門是湖南最大的茶葉生產(chǎn)基地,面積6.8萬畝,其中有機(yuj)茶面積3700畝,年產(chǎn)量3000多噸,現(xiàn)有東山峰、白云山、壺瓶山、太清山四大茶葉生產(chǎn)基地,白云山有機茶通過歐盟認證。共三十七頁柑橘(gnj)之鄉(xiāng) 柑橘,是石門的“名片”。四條“百里柑橘走廊(zulng)”蔚為壯觀, 十大“萬畝橘園”氣勢恢宏,二百二十個專業(yè)村星羅棋布,每年五億元以上產(chǎn)值富民強縣,“中國柑橘之鄉(xiāng)”、“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 “全國柑橘標準化示范區(qū)”、“中華名果”、“全國園藝產(chǎn)品(柑橘)石門的橘子紅了出口示范區(qū)”、“全國柑橘優(yōu)勢農(nóng)產(chǎn)品區(qū)域重點縣” 等榮譽熠熠生輝六十年風雨兼程,六十年厚積薄發(fā),六十年茁壯成

6、長,石門柑橘愈發(fā)“枝繁葉茂”。共三十七頁民俗文化敬土地土能生萬物(wnw),地可產(chǎn)千金,它是人們賴以生存、賴以生長的極端重要的東西。因而石門先民神化土地,崇拜土地,想象出了各種各樣的土地神,俗稱“土地菩薩”,簡稱“土地”。在石門人的心目中,土地神的法力甚大,除管五谷生長,風調(diào)雨順外,主要掌管人的疾病禍福。因此,石門人極端崇拜“土地菩薩”。石門西北鄉(xiāng)的“土地菩薩”很少建土地廟,多是在村頭寨尾或田邊地角,用“三塊巖板立個屋,兩張黃紙做大門”。石門南鄉(xiāng)一般正式建個一、二米高左右的小巖屋,特別是石門縣的易家渡鎮(zhèn)土地廟建得高大雄偉,而且保存完好,估計有20多座。石門西北鄉(xiāng)土地廟里一般不放土地公神像,哪里

7、有小巖屋哪里就有了“土地菩薩”。所以石門“土地”到處都有,隨處可見,隨到隨拜。一個土地廟,往往成為一戶人家,一村一寨的保護神。石門“土地”按其司職不同有八種之多。共三十七頁敬古樹 石門有許多植物崇拜遺俗。屋前屋后如果有一棵上百年歷史的大樹就稱之為古樹,古樹不僅不能砍,連樹枝也不能去折斷,否則驚動了樹神會不吉利。石門人認為某一棵古樹內(nèi)面有大蛇、大蟒或是什么毒蜈蚣之類,老天爺要除去這些危害古樹的大蟲,就會用炸雷打擊古樹。石門人常常在古樹蔸腳下砌一小石屋,逢年過節(jié)或不定期去燒香拜樹。 古代石門人常常會觀察古樹神奇地顯“靈”,預兆(yzho)某種事情出現(xiàn)。譬如石門覃氏把白花樹崇拜成神樹3,稱作“菩舍樹

8、”。覃氏感念它的靈異,在樹后建祖祠,定堂號“白花堂”,對樹特別保護,根部培土施肥,四周砌石欄,防止別姓嫉妒破壞。相傳,每當覃氏子孫返鄉(xiāng)祭拜菩舍樹,叩頭一次,花就自落一朵,祭拜人多,叩頭亦多,白花自落遍地,待到祭拜完畢,菩舍樹下落英繽紛。覃氏子孫在鞭炮鑼鼓聲中,在菩舍樹下,跳畢茲卡舞“舍巴日”。他們繞樹而舞,跳出單擺、雙擺、旋轉擺來。 另外石門人對“生物活化石”銀杏樹(俗稱白果樹)非常崇拜。石門人常常對著白果樹合十許愿或祈福降祗。共三十七頁共三十七頁石門(sh mn)風光共三十七頁旅游(lyu)景區(qū) 石門不僅資源豐富,而且名勝古跡頗多,風景迷人。位于縣城東12公里處的夾山寺,規(guī)模宏偉,有“騎馬關

9、山門”之說,系唐代古剎。夾山寺自唐至明七百多年間為澧水流域佛教文化中心。宋朝圓悟禪師主持著有碧巖錄一書,是佛家寶典,又被稱為“宗門第一書”,流傳全國及朝鮮、日本。寺旁有“奉天玉和尚”墓,相傳是明末清初農(nóng)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兵敗禪隱圓寂的墓葬,已引起史學界的高度重視,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建有李自成博物館,被中國名勝辭典收入(shur)詞目。地處仙陽河畔的古城堤,為前晉太康年間諜陽縣治,城垣殘跡,至今可辨。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武略將軍、提信校尉陳南荊奉湖南巡撫趙慎清之令,進剿石門邊寇遺址大勝寨,那丹霞地貌,是先民們血染的風采。鬼斧神工的“龍王洞”,蜿蜒數(shù)十公里,洞內(nèi)鐘乳石爭奇斗妍,異彩

10、紛呈,洞口清泉潺潺,如龍吐水。共三十七頁石門(sh mn)風景區(qū)夾山寺國家森林公園概述夾山寺又名靈泉禪院,位于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nèi),夾山景區(qū)核心景點,距石門縣城8公里,寺周圍山水環(huán)繞,景色秀麗。唐代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善會大和尚獲賜領眾僧開山建寺。享有(xingyu)三朝御修的盛譽,規(guī)模宏大有騎馬關山門之稱。至明代,由于兵火連年,殿宇大多毀落,佛事衰退,僅有僧眾60余名。到清順治初年,有奉天玉大和尚駐錫于此,率眾僧建寺,使禪關重啟,規(guī)模遠超唐、宋、元時期,擴建有大雄寶殿,大悲殿,經(jīng)殿、天王殿、韋駝莊、山門、涌花亭、洗墨池、玉璽井、放生池、塔林、紫石碑坊以及鐘、鼓樓等,譽稱為楚南

11、名剎。共三十七頁夾山寺歷史沿革夾山寺初稱普慈寺,又名靈泉禪院,佛教禪宗南派青原下第四世善會禪師于唐朝公元870年興建(唐咸通11年),歷經(jīng)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三朝(snzho)御修。至明末清初,大順帝闖王李自成兵敗禪隱夾山住持30年。夾山寺鼎盛時期,其規(guī)模宏大,有九殿一宮,后屢經(jīng)兵荒馬亂數(shù)度興廢,現(xiàn)已修復六殿一宮。夾山寺是佛教禪宗祖師講經(jīng)說法之所,宋代高僧圓悟克勤在此住持說法評唱的碧巖錄,被譽為天下禪門第一書,在中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影響深遠。共三十七頁 夾山是譽滿東亞的茶禪祖庭。夾山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為貢品。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興建,宋、元、明、清各代屢加修繕,因唐懿宗,宋神宗

12、,元世祖時曾修葺,故享有三朝御修的盛譽。原來規(guī)模很大,從山門到大殿有騎馬關山門之說。但幾經(jīng)滄桑,今僅存清代重建的大雄寶殿。夾山寺在清初為鼎盛時期,至民國時期,殿廂年久失修加之人為的毀拆,日益衰落。新中國建立前只存三殿一廂,1949年后,又經(jīng)土地改革,大躍進、文革期間的拆改,大部分建筑無存,僅存唐建大雄寶殿。該殿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維修,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九脊琉璃,黃瓦屋面,下檐外部不用柱,而用磚墻,翼角起翹,角山墻成45度輻射,自金磚(jn zhun)砌至檐柱,高出下檐成弓山墻,為本省其他寺宇中所少見。寶殿殿面闊7間,合27米,進深5間共17米,通高13米,面積459平方米。青

13、石臺基,寶柱石欄桿,柱墩多為乳釘鼓形狀,內(nèi)金柱置覆盆柱礎(為唐、宋遺物),棱花格扇裝修,后檐墻立園門一道,殿前東側封墻有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重修夾山靈泉功德碑一方,西側與之相對立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重修夾山靈泉寺碑一方,均為楷書陰刻,剛勁有力,兩碑上方墻上存有娛樂圖和唐僧取經(jīng)墨彩壁畫2幅。殿內(nèi)原有佛像20尊和一口宋鐘均已毀。兩碑上記載該寺興廢和李自成與該寺淵源,原大雄寶殿橫額,相傳即奉天玉和尚親筆所書。清乾隆時,澧州知州何璘,親巡此地考察,撰有書李自成傳后一文,論述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并對其隱居夾山寺記述其詳。共三十七頁夾山寺院(syun)文化碧巖禪學夾山寺聞名于世的另一因緣

14、是碧巖禪學緣起于該寺。北宋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8年夾山寺 碧巖泉),圓悟克勤大師住持靈泉禪院(夾山寺)時,在碧巖方丈室編著了10卷本的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錄,亦稱碧巖泉,并在夾山寺室講唱說此頌古百則。該書在錄出百則的每一則之前,先加垂示以作解題提示,列出本則后逐句評論,介紹公案提出者的簡歷,并就其警句加以評唱,自作頌語,最后又評唱之。圓悟大師的思想精義和這種獨特的傳法方式,形成(xngchng)了該寺特有的碧巖禪風,并逐漸流傳于國內(nèi)外。碧巖錄因此成為中國禪學臨濟宗的主要典籍,尤其對日本佛教禪宗產(chǎn)生極大影響,被譽為宗門第一書。1998年8月28日,日本佛教文化考察團一行20余人,在文學

15、博士石井修道團長的帶領下,專程來夾山寺尋根問祖,參觀碧巖禪的源頭-碧巖靈泉和祖師塔。因之有聯(lián)曰:僧入碧巖參佛果,客來禪院品靈泉。共三十七頁茶禪祖庭(z tn) 夾山寺是譽滿東亞的茶禪祖庭。夾山開山祖師善會講禪說法品茶悟出了茶禪一味。 夾山寺 茶禪宋代高僧圓悟克勤以禪宗的觀念和思辯來品味茶的無窮奧妙,揮毫寫下了茶禪一味,其真跡被弟子帶到日本,現(xiàn)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為鎮(zhèn)寺之寶。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榮西高僧兩次來到中國參禪,并將圓悟禪師的碧巖錄以及茶禪一味墨寶帶回日本,于1191年寫成吃茶養(yǎng)生記一書,成為日本佛教臨濟宗和日本茶道的開山祖師。15世紀中葉,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學禪,師從大名鼎鼎

16、的千利休和尚。然而,珠光參禪念經(jīng)常打瞌睡,醫(yī)生建議他吃茶去,結果立竿見影。 夾山八坪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為貢品,碧巖泉已有上千年歷史,依舊誦珠如玉,泉水清澈,甘甜清冽,是煮茶的優(yōu)質(zhì)泉水,也是極有價值的礦泉水泉。據(jù)中國茶禪學會專家考證,夾山是茶禪、茶道的正宗(zhngzng)源頭。共三十七頁夾山禪宗(chn zng)共三十七頁主要(zhyo)景點 森林公園規(guī)劃區(qū)域面積1530公頃,現(xiàn)經(jīng)營面積740公頃,夾山森林風光宜人,峰谷相間的低山丘陵地貌和自然條件適宜多種林木生長,加上長期封禁造育有效保護,形成了今日夾山蒼翠(cngcu)的森林植被和冬暖夏涼的小氣候,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呈現(xiàn)多種林相景

17、觀。園內(nèi)群巒疊翠、萬木崢嶸,空氣清新、環(huán)境幽雅,以人文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秀美成為江南名勝,是邑郊園型森林公園,2014年被評為中國AAAA級景區(qū)。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nèi)西北一字排列海拔180米至420米的高山,南面是一排丘陵低山,構成西高東低馬蹄形盆地,全園林木茂盛,形成天然氧吧的小氣候。共三十七頁夾山風景區(qū)(jn q)現(xiàn)有五個景區(qū)(jn q),即夾山寺景區(qū)(jn q)、佛光閣景區(qū)(jn q)、犀牛溝景區(qū)(jn q)、紫和寺森林生態(tài)區(qū)、森林生態(tài)區(qū)。各景區(qū)(jn q)主要景點如下:夾山寺景區(qū):靈泉禪院(俗稱夾山寺)、闖王陵、碧巖泉、洗墨池、玉璽井、善會墓、圓悟塔、玉帶湖等。佛光閣(青嶂嶺)景區(qū):

18、佛光閣、狐仙洞、野人灣、桃花山等。犀牛溝景區(qū):犀牛溝等。紫和寺森林生態(tài)區(qū):紫和寺(即存心觀)等。共三十七頁夾山風景(fngjng)共三十七頁共三十七頁 闖王陵位于中心景區(qū)石常公路西側的奉天玉和尚墓原址(yunzh),與夾山寺毗鄰,按清代澧州知府何磷親臨夾山勘訪所記原貌重建。 闖王陵占地2公頃,由陵衛(wèi)、紫石牌坊、神道 、陵寢、明樓等組成。闖王陵氣勢恢宏,莊嚴肅穆,被譽為湖湘第一陵。是現(xiàn)代人為李自成建的皇陵,為江南最大的皇家園林。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三十七頁 坐落在縣北的壺瓶山,主峰高達2098.7米,乃湖南屋脊。其間具有神話色彩的“神景”坐北朝南,洞深數(shù)十里;狀如彗星的“隔人潭瀑布”,飛流直

19、下,猶如一塊水晶屏障;神景洞頂一帶20多萬畝原始森林,為世人所矚目,樹木達670多種,屬國家1,2,3類保護的樹種就達20多種。山中怪石嶙峋,巖磴環(huán)疊,珍鳥奇獸稀世罕見,奇花異草千姿百態(tài),令人心曠神怡。壺瓶山現(xiàn)已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屹立在縣境南部的梭金山下,曾立有北宋書法大家黃庭堅所書“蒙泉”二字碑,昔人摹拓者甚多。位于渫水中下游的十家坪商代遺址,出土有不少文物:土陶俑、鼎足、矮足豆、煉鐵爐灶及骨刀、骨錐等。陽泉鄉(xiāng)燕耳洞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化石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現(xiàn)代人的起源,研究湖南本土古人類的發(fā)展和舊石器時代的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將在我國考古學界產(chǎn)生重大影響。此外,縣城附近還有舊稱“石門八景”

20、的層山古柏、石門峭壁、云寺曉鐘、方頂留茵、將軍野渡(y d)、麒麟繡水、清瀨流觴、洄湍卷雪等名勝。共三十七頁 壺瓶山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區(qū)位優(yōu)勢。這里,北望滾滾東去的長江,南臨煙波浩渺的洞庭,西連萬壑千山的武陵源,東臨三國名城荊州,壺瓶山正處于(chy)中心大本營的位置,使長江三峽、石城荊州、世外桃源夾山寺、張家界形成眾星捧月的格局,從而形成中南山、水、石、林、園的大旅行框架。因此,壺瓶山的旅游縣有重要的地位。 走進壺瓶山,您會看到原始森林連綿無際,奇花異草五彩繽紛高山飛瀑形態(tài)百異、巖洞迷宮神秘幽深。其天候氣象、撲塑迷離、變幻莫測,日出、雨幕、云山、霧海、晚霞、雪原都成為活動美的生命。數(shù)不清的飛禽走獸,或搏擊云天,或穿行林間,或水中游弋,或洞中蟄伏,無一不經(jīng)游人提供“活的風景”。 壺瓶山共三十七頁壺瓶山風景(fngjng)共三十七頁共三十七頁東山峰(shnfng)共三十七頁石門縣龍王(Lngwng)洞 石門縣龍王洞位于湖南省石門縣白云鄉(xiāng)望羊橋村,距石門縣城西北部30公里,與武陵源同在一條旅游線上,是武陵山北麓一座造型奇特的大溶洞,洞史6億年(y nin),全長10華里,南北走向。與南支仙人洞、仙女洞渾然一體,互相貫通,構成一可與武陵源黃龍洞相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