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y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 體外診斷試劑現場檢查指導原則 北京市醫(y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2016年5月 北京IVD現場檢查指導原則解讀 IVD體系核查相關說明12目 錄IVD體系核查相關說明1、檢查時間由注冊申報前變?yōu)樽赃^程中(結合申報資料,關注真實性)2、延續(xù)注冊時,不再進行體系核查。注:如發(fā)生工藝變更等情形應如實申報,進行現場核查。 (如增加凍干工藝、分裝改為自配、增加校準品等)3、明確了30工作日時限要求(不含18工作日文審,不含送達)。4、醫(y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附錄-體外診斷試劑 2015年10月1日施行 醫(y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現場檢查指導原則 2015年9月25日發(fā)布注:以注冊申報時
2、間為界限(整改復審的審核標準不變)。5、關于印發(fā)體外診斷試劑質量管理體系考核范圍有效覆蓋判定原則及認定程序的通知(國食藥監(jiān)械2009320號)?即將出臺優(yōu)化程序新法規(guī)變化醫(y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核查承諾書、 醫(y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核查自查表、 注冊申請人基本情況表如生產過程有凈化要求的,還應提供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認可的檢測機構出具的生產車間、無菌檢測室、微生物限度檢測室、陽性對照間及潔凈工作臺符合無菌醫(y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guī)范(YY0033)的環(huán)境檢測報告復印件。對于適用于不同檢查指導原則的產品,如無菌產品、植入性產品、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等,申請人應分別進行申請。申請人應在市器審中心安排的時間內接受現場檢
3、查。注:體系核查時,企業(yè)負責人及管理者代表應在現場。注冊核查受理材料要求IVD體系核查相關說明體外診斷試劑檢查要點指南(2013)醫(yī)療器械工藝用水檢查要點指南(2014版)醫(yī)療器械工藝用水系統(tǒng)確認檢查要點指南(2014版)潔凈室(區(qū))檢查要點指南(2013版) 應及時關注國家局及市局相關指南IVD體系核查相關說明GB/T 6682-2008分析實驗室用水規(guī)格和試驗方法 GB 19489-2008 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 21415-2008 體外診斷醫(yī)療器械 生物樣品中量的測量校準品和控制物質賦值的計量學溯源性 YY 0033-2000 無菌醫(y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guī)范YY/T 0316-20
4、08醫(yī)療器械 風險管理對醫(yī)療器械的應用 YY/T 1244-2014體外診斷試劑用純化水(2015.7.1實施)WS 233-2002 微生物和生物醫(y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藥典(2015版)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2004年)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2006年)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2011年)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醫(yī)療器械生產企業(yè)供應商審核指南(2015年) 體系核查涉及相關文件及標準IVD體系核查相關說明IVD現場檢查指導原則解讀 IVD體系核查相關說明12目 錄機 構 和 人 員 企業(yè)的生產和質量的管理機構,對做好醫(yī)療器械生產全過程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適應的組織
5、機構及人員的配備是保證醫(yī)療器械質量的關鍵因素;人員的職責必須以文件的形式明確規(guī)定;培訓是實施規(guī)范的重要工作。機構與人員規(guī)范7條+附錄6條主旨:機構職責及其人員配備1.1.1應當建立與醫(yī)療器械生產相適應的管理機構,具備組織機構圖。查看提供的質量手冊,是否包括企業(yè)的組織機構圖,是否明確各部門的相互關系。*1.1.2應當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權限,明確質量管理職能。查看企業(yè)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是否對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做出了規(guī)定;質量管理部門應當能獨立行使職能, 查看質量管理部門的授權文件,是否明確規(guī)定對產品質量的相關事宜負有最終決策的權利。1.1.3生產管理部門和質量管理部門負責人不得互相兼任。查看公司的
6、任職文件或授權文件并對照相關生產、檢驗等履行職責的記錄,核實是否與授權一致。機 構 和 人 員注:管代應在組織機構圖中標注;生產部和質量部可以為同一主管部門下。案例1:成品檢驗報告放行人為生產部負責人簽名。案例2:質量手冊中部門職責出現組織機構圖中沒有的部門。1.2.1企業(yè)負責人應當是醫(yī)療器械產品質量的主要責任人。1.2.2企業(yè)負責人應當組織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查看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制定程序、批準人員。1.2.3企業(yè)負責人應當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所需的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和工作環(huán)境。1.2.4企業(yè)負責人應當組織實施管理評審,定期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進行評估,并持續(xù)改進。查看管理評審文
7、件和記錄,核實企業(yè)負責人是否組織實施管理評審*1.2.5企業(yè)負責人應當確保企業(yè)按照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的要求組織生產。機 構 和 人 員注:質量目標應可測量,可按年度調整,可分解各部門目標。案例1:質量目標為“出廠合格率100%”,“顧客滿意度100%”。案例2:管理評審記錄顯示企業(yè)負責人并未參加。1.3.1企業(yè)負責人應當在管理層中確定一名管理者代表。查看管理者代表的任命文件。 1.3.2管理者代表應當負責建立、實施并保持質量管理體系,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和改進需求,提高員工滿足法規(guī)、規(guī)章和顧客要求的意識。查看是否對上述職責做出明確規(guī)定。1.4.1技術、生產、質量管理部門負責人應當熟悉醫(yī)療器
8、械法律法規(guī),具有質量管理的實踐經驗,應當有能力對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中實際問題做出正確判斷和處理。查看相關部門負責人的任職資格要求,是否對專業(yè)知識、工作技能、工作經歷做出了規(guī)定;查看考核評價記錄,現場詢問,確定是否符合要求。機 構 和 人 員案例1:管代在人員花名冊中未顯示任何中層管理職務。案例2:經現場詢問,質量部負責人不清楚產品出廠檢驗項目。1.5.1應當配備與生產產品相適應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查看相關人員的資格要求。*1.5.2應當具有相應的質量檢驗機構或專職檢驗人員。查看組織機構圖、部門職責要求、崗位人員任命等文件確認是否符合要求。*1.6.1從事影響產品質量工作的人員,
9、應當經過與其崗位要求相適應的培訓,具有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應當確定影響醫(yī)療器械質量的崗位,規(guī)定這些崗位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包括學歷要求)、工作技能、工作經驗。查看培訓內容、培訓記錄和考核記錄,是否符合要求。機 構 和 人 員注:應明確各部門人員相關要求;專職檢驗員不應兼職生產、采購等工作; 影響產品質量人員應包括采購、庫管、生產、檢驗等。案例1:成品檢驗人員也是生產人員;原料檢驗人員兼職采購。 案例2:對從事生產、檢驗人員的培訓沒有針對性。1.7.1體外診斷試劑生產、技術和質量管理人員應當具有醫(yī)學、檢驗學、生物學、免疫學或藥學等與所生產產品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并具有相應的實踐經
10、驗,以確保具備在生產、質量管理中履行職責的能力。查看企業(yè)對相關崗位任職要求、學歷證書或培訓等材料,是否符合要求。1.8.1凡在潔凈室(區(qū))工作的人員應當定期進行衛(wèi)生和微生物學基礎知識、潔凈作業(yè)等方面培訓。查看培訓計劃和記錄,是否對在潔凈室(區(qū))工作的人員定期進行了衛(wèi)生和微生物學基礎知識、潔凈技術等方面的培訓。1.8.2臨時進入潔凈室(區(qū))的人員,應當對其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查看是否制定了相關措施,對臨時進入潔凈室的人員 (包括外來人員)進出潔凈區(qū)的指導和監(jiān)督做出了規(guī)定。機 構 和 人 員注:應明確部門負責人任職要求并留存相關資料;培訓應有考核記錄。案例1:質量部負責人剛大學畢業(yè),且專業(yè)為土木工程。
11、案例2:培訓考核試卷只有成績,沒有判卷過程記錄,經問詢不會作答。1.9.1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生產的全體人員,包括清潔、維修等人員均應當根據其產品和所從事的生產操作進行專業(yè)和安全防護培訓。查看培訓計劃和記錄,是否對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生產的全體人員,包括清潔、維修等人員根據其產品和所從事的生產操作進行了專業(yè)和安全防護培訓。企業(yè)從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強傳染性、強致敏性等有特殊要求產品的生產和質量檢驗人員應當具備相關崗位操作資格或接受相關專業(yè)技術培訓和防護知識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機 構 和 人 員案例1:現場審核時發(fā)現維修人員無任何防護直接從物料入口進入潔凈區(qū)。案例2:查無設備管理人員相關培訓記錄。案
12、例3:現場檢查時,危險品庫管裸手接觸已開瓶濃硫酸。1.10.1應當建立對人員的清潔要求,制定潔凈室(區(qū))工作人員衛(wèi)生守則。查看工作人員衛(wèi)生守則,是否對人員清潔、進出程序、潔凈服的穿戴做出規(guī)定。1.10.2人員進入潔凈室(區(qū))應當按照程序進行凈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潔凈工作服、工作鞋?,F場觀察人員進入潔凈室(區(qū))是否按照程序進行凈化,并按規(guī)定正確穿戴工作帽、口罩、潔凈工作服、工作鞋。1.10.3裸手接觸產品的操作人員每隔一定時間應當對手再次進行消毒。裸手消毒劑的種類應當定期更換。查看消毒劑配制或領用記錄,是否按要求定期更換裸手消毒劑的種類機 構 和 人 員案例1:查現場,部分女員工戴耳環(huán)及手鐲
13、,與制度規(guī)定不符。案例2:查現場,員工先穿褲子再穿上衣,與制度規(guī)定不符。案例3:經詢問,裸手接觸生產人員并不清楚定期手消毒規(guī)定,且現場無相應 消毒設備。1.11.1應當制定人員健康要求,建立人員健康檔案。查看人員健康要求的文件,是否對人員健康要求做出規(guī)定,并建立人員健康檔案。1.11.2直接接觸物料和產品的操作人員每年至少體檢一次?;加袀魅拘院透腥拘约膊〉娜藛T不得從事直接接觸產品的工作。查看潔凈間直接接觸物料和產品的人員的體檢報告或健康證明,是否按規(guī)定時間進行體檢,患有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員未從事直接接觸產品的工作。機 構 和 人 員案例1:查某一線生產人員,去年體檢報告未見傳染性和感染性疾
14、病檢查項目案例2:經查,某一線生產人員去年體檢時發(fā)現轉氨酶異常偏高,未進行復查 亦未有任何措施。1.12.1應當明確人員服裝要求,制定潔凈和無菌工作服的管理規(guī)定。工作服及其質量應當與生產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區(qū)的潔凈度級別相適應,其式樣和穿著方式應當能夠滿足保護產品和人員的要求。無菌工作服應當能夠包蓋全部頭發(fā)、胡須及腳部,并能阻留人體脫落物。查看潔凈和無菌工作服的管理規(guī)定;現場觀察服裝的符合性及人員穿戴的符合性1.12.2潔凈工作服和無菌工作服不得脫落纖維和顆粒性物質。查看潔凈工作服和無菌工作服是否選擇質地光滑、不產生靜電、不脫落纖維和顆粒性物質的材料制作。機 構 和 人 員案例1:查現場,萬級車間
15、一次性潔凈工作服質量不過關,審核員所穿三套中 即有兩套破損。案例2:查現場,非潔凈鞋與潔凈鞋混放,已清洗工作服與未清洗工作服混放 生產廠房、設施是實施規(guī)范的先決條件,廠房設計布局、建造及其配套設施應與產品特性、生產規(guī)模相適應,便于清潔和日常維護。廠 房 與 設 施規(guī)范7條+附錄25條,是體外診斷試劑生產環(huán)境、設施等硬件的基本要求。廠 房 與 設 施2.1.1廠房與設施應當符合產品的生產要求。2.1.2生產、行政和輔助區(qū)的總體布局應當合理,不得互相妨礙。*2.2.1廠房與設施應當根據所生產產品的特性、工藝流程及相應的潔凈級別要求進行合理設計、布局和使用。2.2.2生產環(huán)境應當整潔、符合產品質量需
16、要及相關技術標準的要求。2.2.3產品有特殊要求的,應當確保廠房的外部環(huán)境不能對產品質量產生影響,必要時應當進行驗證。廠 房 與 設 施案例1:查現場,萬級微生物室嵌套于十萬級生產車間中。案例2:查現場,潔具間嵌套于晾衣間內。案例3:查現場,潔凈間暫存室堆放大量與生產無關的雜物。案例4:查現場,稱量間天平旁有用水點,且無有效防護。廠 房 與 設 施2.3.1廠房應當確保生產和貯存產品質量以及相關設備性能不會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影響。2.3.2廠房應當有適當的照明、溫度、濕度和通風控制條件。2.4.1廠房與設施的設計和安裝應當根據產品特性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防止昆蟲或其它動物進入?,F場查看是否配備了相
17、關設施。2.4.2對廠房與設施的維護和維修不應影響產品質量。2.5.1生產區(qū)應當有足夠空間,并與產品生產規(guī)模、品種相適應。案例1:查現場,分裝設備所用空壓機置于潔凈區(qū)內,噪音太大且有漏油現象案例2:查現場,空調機組無加濕裝置,潔凈間濕度僅為20%。案例3:查現場,洗衣間下水口密封不嚴,水池下方有裝修遺留墻洞未封補。案例4:查現場,配制分裝間僅3.6平米,部分設備由于操作臺面有限已移至地 面放置,離心機放在萬分天平防震臺下。廠 房 與 設 施2.6.1倉儲區(qū)應當能夠滿足原材料、包裝材料、中間品、產品等貯存條件和要求?,F場查看倉儲條件是否保持清潔,照明通風良好,滿足產品儲存要求*2.6.2倉儲區(qū)應
18、當按照待驗、合格、不合格、退貨或召回等進行有序、分區(qū)存放各類材料和產品,便于檢查和監(jiān)控?,F場查看是否設置了相關區(qū)域并進行了標識,對各類物料是否按規(guī)定區(qū)域存放,應當有各類物品的貯存記錄。*2.7.1應當配備與產品生產規(guī)模、品種、檢驗要求相適應的檢驗場所和設施對照產品生產工藝的要求和產品檢驗要求和檢驗方法,核實企業(yè)是否具備相關檢測條件。案例1:查現場,成品冷庫照明不足,多個頂燈已無法正常工作。案例2:查現場,原料庫物品直接落地、靠墻,退貨物品與待檢物品混放。案例3:查現場,僅有一臺培養(yǎng)箱,無法同時進行細菌和真菌培養(yǎng)。案例4:貨位卡顯示結余物料應有1165.977g,實際物料有4瓶,其中3瓶未開封
19、(250g/瓶)、1瓶開封(毛重不足100g) 。廠 房 與 設 施 體外診斷試劑所用原輔料比較多,而且不易辨別,儲存條件要求高,保存時限短,倉儲管理必須做到:1、與生產規(guī)模匹配,區(qū)域必須劃分清楚;2、環(huán)境控制滿足產品的需求,如冷藏、冷凍、干燥等,定期的數據監(jiān)控記錄;3、所有物料應明確標識和分類;4、貯存物料不得直接接觸地面;5、建立貨位卡和臺帳,內容應與實物相符,并能反映出物料的基本信息。倉儲區(qū)基本要求:廠 房 與 設 施2.8.1應當有整潔的生產環(huán)境。廠區(qū)的地面、路面周圍環(huán)境及運輸等不應對產品的生產造成污染。廠區(qū)應當遠離有污染的空氣和水等污染源的區(qū)域?,F場查看生產環(huán)境,應當整潔、無積水和雜
20、草。廠區(qū)的地面、路面周圍環(huán)境及運輸等不應對產品的生產造成污染。檢查地面、道路平整情況及減少露土、揚塵的措施和廠區(qū)的綠化,以及垃圾、閑置物品等的存放情況。2.8.2行政區(qū)、生活區(qū)和輔助區(qū)的總體布局合理,不得對生產區(qū)有不良影響2.9.1生產廠房應當設置防塵、防止昆蟲和其他動物進入的設施。潔凈室(區(qū))的門、窗及安全門應當密閉,潔凈室(區(qū))的門應當向潔凈度高的方向開啟。案例3:查現場,潔凈間擋鼠板高度僅25cm,明顯無擋鼠功效。案例1:查現場,廠房附近有垃圾處理站,且正對潔凈間空調機組新風口。案例2:查現場,潔凈間物流入口正對洗手間出入口。廠 房 與 設 施2.10.1應當根據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過程控
21、制,確定在相應級別的潔凈室(區(qū))內進行生產的過程,避免生產中的污染。查看相關文件,是否明確了生產過程的潔凈度級別;現場查看是否在相應級別潔凈室(區(qū))內進行生產,是否能避免生產中的污染。2.10.2空氣潔凈級別不同的潔凈室(區(qū))之間的靜壓差應當大于5帕,潔凈室(區(qū))與室外大氣的靜壓差應大于10帕,并應當有指示壓差的裝置?,F場查看是否配備了指示壓差的裝置,空氣潔凈級別不同的潔凈室(區(qū))之間以及潔凈室(區(qū))與室外大氣的靜壓差是否符合要求。2.10.3相同級別潔凈室間的壓差梯度應當合理。查看相關文件,是否明確相同級別潔凈室間的壓差梯度,現場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案例3:查現場,配制間與廊道間房門閉合有明顯
22、阻力。案例1:試劑盒配套質控血清在微生物限度室進行分裝。案例2:查現場,一二更間壓差計無法正常歸零。廠 房 與 設 施2.11.1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試劑、免疫熒光試劑、免疫發(fā)光試劑、聚合酶鏈反應(PCR)試劑、金標試劑、干化學法試劑、細胞培養(yǎng)基、校準品與質控品、酶類、抗原、抗體和其他活性類組分的配制及分裝等產品的配液、包被、分裝、點膜、干燥、切割、貼膜以及內包裝等,生產區(qū)域應當不低于100,000級潔凈度級別。2.12.1陰性或陽性血清、質?;蜓褐破返鹊奶幚聿僮鳎a區(qū)域應當不低于10,000級潔凈度級別,并應當與相鄰區(qū)域保持相對負壓。2.13.1無菌物料等分裝處理操作,操作區(qū)域應當符合局部1
23、00級潔凈度級別2.14.1普通類化學試劑的生產應當在清潔環(huán)境中進行。案例1:陽性質控血清在非潔凈區(qū)生物安全柜內完成配制分裝。案例2:查現場,陽性操作間與相鄰緩沖間無壓差監(jiān)測裝置,負壓不明顯。注:普通化學類試劑一般是指不含生物活性物質的生化試劑,如無機離子測定 試劑盒等。廠 房 與 設 施 2.15.1潔凈室(區(qū))空氣潔凈度級別應當符合下表規(guī)定: 潔凈室(區(qū))空氣潔凈度級別表潔凈度級別塵粒最大允許數m3微生物最大允許數0.5m5m浮游菌m3沉降菌皿100級3,50005l10,000級350,0002,0001003100,000級3,500,00020,000500 10注:微生物限度中浮游
24、菌與沉降菌為二選一即可。案例1:查塵埃粒子、沉降菌測試操作規(guī)程,未明確采樣布置圖。 案例2:風速儀無風量罩,送風口6060cm,僅取3點均值計算缺乏合理性。2.16.1潔凈室(區(qū))應當按照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工藝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氣潔凈度級別進行合理布局,人流、物流走向應當合理。同一潔凈室(區(qū))內或相鄰潔凈室(區(qū))間的生產操作不得互相交叉污染?,F場查看潔凈室(區(qū))的人流、物流走向是否合理,是否能夠避免交叉污染。2.17.1進入潔凈室(區(qū))的管道、進回風口布局應當合理,水、電、氣輸送線路與墻體接口處應當可靠密封,照明燈具不得懸吊。2.18.1潔凈室(區(qū))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應當與產品生產工藝要求相適應。
25、無特殊要求時,溫度應當控制在1828,相對濕度控制在45%65%。現場查看溫濕度裝置及記錄,是否符合要求。廠 房 與 設 施案例1:潔凈車間中孵育工序與分裝工序共用一室,未明確各操作區(qū)域。案例2:查現場,稱量間抽風管路直排,無有效的防倒灌裝置。案例3:查現場,潔凈間內安裝懸掛式吊扇;且上午時已將下午溫濕度記錄填 寫完畢。2.19.1潔凈室(區(qū))和非潔凈室(區(qū))之間應有緩沖設施。2.20.1潔凈室(區(qū))的內表面(墻面、地面、天棚、操作臺等)應當平整光滑、無裂縫、接口嚴密、無顆粒物脫落,避免積塵,并便于清潔處理和消毒。2.21.1潔凈室(區(qū))的空氣如循環(huán)使用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查看
26、空調凈化系統(tǒng)送、回、排風相關圖紙,空氣如循環(huán)使用的,核實控制措施是否有效。2.22.1潔凈室(區(qū))內的水池、地漏應安裝防止倒灌的裝置,避免對環(huán)境和物料造成污染。2.22.2100級的潔凈室(區(qū))內不得設置地漏。廠 房 與 設 施案例1:人流緩沖間兩側門無互鎖裝置,員工進出亦無防同時開啟相關意識。案例2:查現場,下水管明敷,儲存鐵柜大量銹斑。案例3:查現場,部分房間送回風采用“上送上回”形式,且距離較近;個別 垃圾桶置于回風口旁。2.23.1產塵操作間應當保持相對負壓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粉塵擴散,避免交叉污染。*2.24.1對具有污染性、傳染性和高生物活性的物料應當在受控條件下進行處理,避免造成
27、傳染、污染或泄漏等。*2.25.1生產激素類、操作有致病性病原體或芽胞菌制品的,應當使用單獨的空氣凈化系統(tǒng),與相鄰區(qū)域保持負壓,排出的空氣不能循環(huán)使用。現場查看生產激素類、操作有致病性病原體、芽胞菌制品的區(qū)域與其他類產品生產區(qū)域是否嚴格分開。如系多樓層建筑,在同一生產層面與其他一般品種的生產線不能共用物料通道、人員通道、包裝線等,防止產品交叉污染?,F場查看是否為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tǒng),排出的空氣不能循環(huán)使用?,F場查看壓差表,是否與相鄰區(qū)域保持負壓。廠 房 與 設 施注:“生產激素類”的產品,此處主要是指試劑配制過程中,需要使用激素作 為原料的。如果是陽性質控品,一般會在陽性間操作,也滿足此條要求。
28、2.26.1進行危險度二級及以上的病原體操作應當配備生物安全柜,空氣應當進行過濾處理后方可排出。2.26.2應當對過濾器的性能進行定期檢查以保證其有效性。查看維護保養(yǎng)記錄,是否進行定期檢查。2.26.3使用病原體類檢測試劑的陽性血清應當有相應的防護措施。查看相關文件,是否明確了防護措施?,F場查看陽性血清的保存條件及使用記錄。*2.27.1對于特殊的高致病性病原體的采集、制備,應當按照有關部門頒布的行業(yè)標準如人間傳染病微生物名錄、微生物和生物醫(y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關規(guī)定,配備相應的生物安全設施。查看相應文件,是否明確病原體的危險等級,生物安全防護要求是否符合相關規(guī)
29、定?,F場查看是否配備生物安全設施,是否符合防護要求。廠 房 與 設 施注:特殊的高致病性病原體: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中第一、二類品種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的分類和管理 第七條 國家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后對個體或者群體的危害程度,將病原微生物分為四類: 第一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fā)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 第二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嚴重疾病,比較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間傳播的微生物。 第三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但一般情況下對人、動物或者環(huán)境不構成嚴重危害,傳播風險有限,實
30、驗室感染后很少引起嚴重疾病,并且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類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類、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統(tǒng)稱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八條 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由國務院衛(wèi)生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后制定、調整并予以公布;動物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由國務院獸醫(yī)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后制定、調整并予以公布。 摘自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04)廠 房 與 設 施 表2. 細菌、放線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分類名錄序號病原菌名稱危害程度分類實驗活動所需生物安全實驗室級別運輸包裝分類e備 注學名中文名大量活菌操作a動
31、物感染實驗b樣本檢測c非感染性材料的實驗dA/BUN 編號1Bacillus anthracis炭疽芽孢桿菌第二類BSL-3ABSL-3BSL-2BSL-1AUN 28142Brucella spp布魯氏菌屬第二類BSL-3ABSL-3BSL-2BSL-1AUN 2814其中弱毒株或疫苗株可在BSL-2實驗室操作。3Burkholderia mallei鼻疽伯克菌第二類BSL-3ABSL-3BSL-2BSL-1AUN 28144Coxiella burnetii伯氏考克斯體第二類BSL-3ABSL-3BSL-2BSL-1AUN 28145Francisella tularensis土拉熱弗朗西
32、絲菌第二類BSL-3ABSL-3BSL-2BSL-1AUN 2814廠 房 與 設 施摘自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2006)關于病原微生物危險度等級GB 19489-2004 實驗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 危害程度分級 根據生物因子對個體和群體的危害程度將其分為4級。 3.1 危害等級I (低個體危害,低群體危害) 不會導致健康工作者和動物致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因子。 3.2 危害等級 (中等個體危害,有限群體危害) 能引起人或動物發(fā)病,但一般情況下對健康工作者、群體、家畜或環(huán)境不會引起嚴重危害的病原體。實驗室感染不導致嚴重疾病,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并且傳播風險有限。 3.3
33、 危害等級III (高個體危害,低群體危害) 能引起人類或動物嚴重疾病,或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觸而在個體間傳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蟲藥治療的病原體。 3.4 危害等級 (高個體危害,高群體危害) 能引起人類或動物非常嚴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間接或因偶然接觸在人與人,或動物與人,或人與動物,或動物與動物間傳播的病原體。 注: GB 19489-2008已刪除此章節(jié) 廠 房 與 設 施*2.28.1生產聚合酶鏈反應(PCR)試劑的,其生產和檢驗應當在獨立的建筑物或空間內,保證空氣不直接聯(lián)通,防止擴增時形成的氣溶膠造成交叉污染。生產聚合酶鏈反應(PCR)試劑的,其生產
34、和質檢的器具不得混用,用后應嚴格清洗和消毒。2.29.1潔凈室(區(qū))內的人數應當與潔凈室(區(qū))面積相適應。查看驗證記錄,是否對現場工作人員數量上限進行驗證,確認能夠滿足潔凈控制要求。核實現場工作人員數量,查看相關記錄,不應超過驗證時所確認的現場工作人員數量上限。注:第2.28.1條是征求意見時爭論最大的一條,原細則明確要求生產和檢 定應在各自獨立的建筑物中 ,本次修訂放寬要求,重點放在“保證空氣 不直接聯(lián)通”。案例1:PCR檢驗三個操作間共用潔具及移液器。案例2:查現場, PCR檢驗無壓差梯度監(jiān)測裝置,亦無有效監(jiān)測手段。案例3:查現場, PCR熒光定量分析試劑擴增分析室僅有一臺普通擴增儀。不符
35、合要求的嵌套式布局基本滿足要求的布局2.30.1對生產環(huán)境沒有空氣凈化要求的體外診斷試劑,應當在清潔環(huán)境內進行生產。清潔條件的基本要求:要有防塵、通風、防止昆蟲或其他動物以及異物混入等措施;人流、物流分開,人員進入生產車間前應當有換鞋、更衣、佩戴口罩和帽子、洗手、手消毒等清潔措施;生產場地的地面應當便于清潔,墻、頂部應平整、光滑,無顆粒物脫落;操作臺應當光滑、平整、無縫隙、耐腐蝕,便于清洗、消毒;應當對生產區(qū)域進行定期清潔、清洗和消毒;應當根據生產要求對生產車間的溫濕度進行控制。注:與原細則中要求基本一致,清潔環(huán)境生產過程也應有所控制。廠 房 與 設 施*2.31.1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具
36、有污染性或傳染性、具有生物活性或來源于生物體的物料的管理應當符合國家相關規(guī)定。所涉及的物料應當列出清單,專區(qū)存放、專人保管和發(fā)放,并制定相應的防護規(guī)程。查看清單,是否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具有污染性或傳染性、具有生物活性或來源于生物體的物料均已納入。查看防護規(guī)程,是否明確管理、防護要求?,F場查看是否專區(qū)、專人管理,是否有發(fā)放記錄。2.32.1動物室應當在隔離良好的建筑體內,與生產、質檢區(qū)分開,不得對生產造成污染。注:可參考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生物制品生產和檢驗用菌種、 毒種的管理規(guī)程;危險化學品應在獨立的存儲空間存放,應有雙人收 發(fā),雙人保管的要求及記錄。 案例1:危險品庫無相應的防護
37、措施,且酸堿混放。案例2:危險品庫自制隔擋板頂端與天花板尚余約半米寬間隙。案例3:粗洗間酸缸及檢水用濃硫酸直接敞放,無任何防護措施。常見危險品無水乙醇、高錳酸鉀(固體)、硫酸、鹽酸、硝酸、過氧化氫、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溶液含量30% 、疊氮鈉、NC膜(硝化纖維素 )。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中無:草酸、75%乙醇。 注:已配制好的用于檢水的堿性碘化汞鉀溶液、高錳酸鉀溶液等可不按危險品管理。設 備 設備是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必備的硬件要求,也是滿足生產質量的基本條件。設備的特性和選型必須與產品特性、生產規(guī)模相適應,便于清潔和日常維護。設 備規(guī)范5條,包括生產和檢驗 附錄6條,其中4條是生產配套設
38、施設 備*3.1.1應當配備與所生產產品和規(guī)模相匹配的生產設備、工藝裝備,應當確保有效運行。查看設備清單 ,所列設備是否滿足生產需要;應當制定設備管理制度。3.2.1生產設備的設計、選型、安裝、維修和維護應當符合預定用途,便于操作、清潔和維護。查看生產設備驗證記錄,確認是否滿足預定要求?,F場查看生產設備是否便于操作、清潔和維護。3.2.2生產設備應當有明顯的狀態(tài)標識,防止非預期使用?,F場查看生產設備標識。3.2.3應當建立生產設備使用、清潔、維護和維修的操作規(guī)程,并保存相應的設備操作記錄。案例2:查現場,自動分裝機狀態(tài)標識為正常待用,但處于已拆機維修中。案例3:查20130102批生產配制記錄
39、,與WE325天平使用記錄無法匹配。案例1:配制間冷凍離心機滿載量為0.6L,無法滿足20130102批生產記錄所示 配制量要求。設 備*3.3.1應當配備與產品檢驗要求相適應的檢驗儀器和設備,主要檢驗儀器和設備應當具有明確的操作規(guī)程。對照產品檢驗要求和檢驗方法,核實企業(yè)是否具備相關檢測設備。主要檢測設備是否制定的了操作規(guī)程。3.4.1應當建立檢驗儀器和設備的使用記錄,記錄內容應當包括使用、校準、維護和維修等情況。3.5.1應當配備適當的計量器具,計量器具的量程和精度應當滿足使用要求,計量器具應當標明其校準有效期,保存相應記錄。查看計量器具的校準記錄,確定是否在有效期內使用。案例2:查自動封口
40、機維護保養(yǎng)記錄,與制度規(guī)定維護頻次及內容不符。案例3:塵埃粒子計數器上月已送檢未回,本月相關環(huán)境監(jiān)測數據記錄完備。案例1:產品配制記錄精確到0.0001g,查現場稱量間僅有千分天平。設 備3.6.1潔凈室(區(qū))空氣凈化系統(tǒng)應當經過確認并保持連續(xù)運行,維持相應的潔凈度級別,并在一定周期后進行再確認。查看潔凈室(區(qū))空氣凈化系統(tǒng)的確認和再確認記錄。3.6.2若停機后再次開啟空氣凈化系統(tǒng),應當進行必要的測試或驗證,以確認仍能達到規(guī)定的潔凈度級別要求。如果潔凈室(區(qū))空氣凈化系統(tǒng)不連續(xù)使用,應當通過驗證明確潔凈室(區(qū))空氣凈化系統(tǒng)重新啟用的要求,并查看每次啟用空氣凈化系統(tǒng)前的操作記錄是否符合控制要求。
41、如果未進行驗證,在停機后再次開始生產前應當對潔凈室(區(qū))的環(huán)境參數進行檢測,確認達到相關標準要求。注:這兩條為新增內容,與無菌附錄一致,源于藥品GMP要求。 建議停機后使用值班風機維持適當壓差(不要求溫濕度),特別是萬級車間 如果不連續(xù)使用,應經驗證。設 備3.7.1應當確定所需要的工藝用水,當生產過程中使用工藝用水時,應當配備相應的制水設備,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用量較大時應當通過管道輸送至潔凈室(區(qū))的用水點。工藝用水應當滿足產品質量的要求?,F場查看制水設備是否滿足用水要求;是否具有防止污染的措施。3.8.1應當制定工藝用水的管理文件。查看工藝用水的管理文件,是否明確工藝用水種類是否符合藥典
42、或GB/T6682或YY/T1244等標準要求。是否包括設備維護、保養(yǎng)、清洗、消毒,水質監(jiān)測、檢測的要求。3.8.2工藝用水的儲罐和輸送管道應當滿足所生產的產品對于水質的要求,并定期清洗、消毒?,F場查看工藝用水的儲罐和輸送管道應當用不銹鋼或其他無毒材料制成,應當定期清洗、消毒并進行記錄。案例2:潔凈區(qū)內多個用水點死水段過長(明顯超過4D)。案例1:對照品分裝間所使用的工藝用水穿越普通區(qū)傳遞,無防護規(guī)程。設 備摘自醫(yī)療器械工藝用水質量管理指南一、適用范圍本指南所指工藝用水是醫(yī)療器械產品實現過程中使用或接觸的水的總稱,以飲用水為源水,主要包括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guī)定的純化水、注射用水和滅菌注射用
43、水,還包括體外診斷試劑用純化水、血液透析及相關治療用水、分析實驗室用水等。工藝用水主要用于:可作為產品的組成成分;可用于試劑的配制;可用于零部件、半成品或外協(xié)件、成品、包裝材料的清潔;可用于產品的檢驗;可用于潔凈環(huán)境的清潔;可用于潔凈室(區(qū))內直接接觸產品的工裝、工位器具、設施設備的清潔;可用于潔凈室(區(qū))內工作服及人員的清潔等。 二、質量管理要求(九)應當確定工藝用水取樣點,制定取樣點分布圖,至少應當包括總送水口、總回水口及管路最遠端取樣點,并確保取樣點設置合理。(十三)應當對制水系統(tǒng)進行定期維護。涉及需計量、校驗的儀表、器具應當定期計量、校驗 (十五)采購注射用水和滅菌注射用水的,對供方管
44、理可參照醫(yī)療器械生產企業(yè)供應商審核指南 目前市局暫定工藝用水執(zhí)行標準要求1、生化試劑:YY/T1244-20142、其他試劑: YY/T1244-2014 或藥典(2015版)純化水3、普通環(huán)境生產試劑:GB/T6682-2008 三級水(至少)如果僅僅是分裝的試劑呢?藥典、GB/T 6682-2008、YY/T 1244-2014的差異設 備2010年版2015年版檢驗環(huán)境潔凈度 : 應在潔凈度10000級背景下的局部100級單向流空氣區(qū)域內進行。檢驗環(huán)境潔凈度 :應在受控潔凈環(huán)境下(不低于D級)的局部不低于B級單向流空氣區(qū)域內進行。檢驗方法 : 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細菌計數)3035培養(yǎng)3天
45、玫瑰紅鈉瓊脂培養(yǎng)基(酵母菌、霉菌計數)2328培養(yǎng)5天 檢驗方法 : R2A 瓊脂培養(yǎng)基(總需氧菌計數)3035培養(yǎng)不少于5天 兩版藥典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驗變化設 備3.9.1配料罐容器與設備連接的主要固定管道應當標明內存的物料名稱、流向,定期清洗和維護,并標明設備運行狀態(tài)?,F場查看主要固定管道標識是否清晰、是否包含物料名稱和流向,與其連接的設備是否標識了設備運行狀態(tài)。查看主要固定管道的清洗和維護記錄。3.10.1與物料或產品直接接觸的設備、容器具及管道表面應當光潔、平整、無顆粒物質脫落、無毒、耐腐蝕,不與物料或產品發(fā)生化學反應和粘連,易于清潔處理和消毒或滅菌。注:3.9.1大部分企業(yè)不適用。
46、3.10.1原細則側重驗證,此處未提及。 設 備3.11.1需要冷藏、冷凍的原料、半成品、成品,應當配備相應的冷藏、冷凍儲存設備,并按規(guī)定監(jiān)測設備運行狀況、記錄儲存溫度。查看相關文件,是否明確需要冷藏、冷凍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儲存條件。現場查看是否配備冷藏、冷凍的設施設備,如有冷庫,查看冷庫是否有溫度顯示、是否有報警功能、如冷庫斷電是否有應急措施。查看儲存環(huán)境的溫度記錄,是否持續(xù)滿足產品的儲存要求。3.11.2冷藏、冷凍體外診斷試劑應當配備符合其溫度要求的運輸設施設備;查看冷藏、冷凍體外診斷試劑運輸管理文件,是否明確試劑運輸過程中的防護要求和方法。查看現場,是否具有相應的運輸設施設備,是否符
47、合儲存運輸的溫度要求。注:這兩條為新增修訂的關于冷藏、冷鏈運輸的要求。 保溫箱及冰袋是否算運輸設施設備? 文件是質量保證體系的基本要素。為保證質量體系的有效運行,良好的文件系統(tǒng)及其記錄是不可缺失的。文件能夠有效的避免信息口頭交流可能引起的差錯,記錄是確證產品生產和質量控制的全過程的可追溯。文件管理文 件 管 理規(guī)范4條文 件 管 理*4.1.1應當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包括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技術文件和記錄,以及法規(guī)要求的其他文件。質量方針應當在企業(yè)內部得到溝通和理解;應當在持續(xù)適宜性方面得到評審。質量目標應當與質量方針保持一致;應當根據總的質量目標,在相關職能和層次上
48、進行分解,建立各職能和層次的質量目標;應當包括滿足產品要求所需的內容;應當可測量、可評估;應當有具體的方法和程序來保障。4.1.2質量手冊應當對質量管理體系做出規(guī)定。查看企業(yè)的質量手冊,應當包括企業(yè)質量目標、組織機構及職責、質量體系的適用范圍和要求。4.1.3程序文件應當根據產品生產和質量管理過程中需要建立的各種工作程序而制定,包含本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各項程序文件。*4.1.4技術文件應當包括產品技術要求及相關標準、生產工藝規(guī)程、作業(yè)指導書、檢驗和試驗操作規(guī)程、安裝和服務操作規(guī)程等相關文件。文 件 管 理4.2.1應當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系統(tǒng)地設計、制定、審核、批準和發(fā)放質量管理體系文件。4.2.2文
49、件的起草、修訂、審核、批準、替換或撤銷、復制、保管和銷毀等應當按照控制程序管理,并有相應的文件分發(fā)、撤銷、復制和銷毀記錄。4.2.3文件更新或修訂時應當按規(guī)定評審和批準,能夠識別文件的更改和修訂狀態(tài)。查看相關記錄確認文件的更新或修訂是否經過評審和批準;其更改和修訂狀態(tài)是否能夠得到識別。4.2.4分發(fā)和使用的文件應當為適宜的文本,已撤銷或作廢的文件應當進行標識,防止誤用。到工作現場抽查現場使用的文件,確認是否是有效版本。作廢文件是否明確標識。案例1:審核現場出現多個非受控版本文件。文 件 管 理4.3.1應當確定作廢的技術文件等必要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保存期限,滿足產品維修和產品質量責任追溯等需
50、要。保存期限應當至少在企業(yè)所規(guī)定的醫(yī)療器械壽命期內。4.4.1應當建立記錄控制程序,包括記錄的標識、保管、檢索、保存期限和處置要求等。4.4.2記錄應當保證產品生產、質量控制等活動可追溯性。4.4.3記錄應當清晰、完整,易于識別和檢索,防止破損和丟失。4.4.4記錄不得隨意涂改或銷毀,更改記錄應當簽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時,應當說明更改的理由。4.4.5記錄的保存期限至少相當于生產企業(yè)所規(guī)定的醫(yī)療器械的壽命期,但從放行產品的日期起不少于2年,或符合相關法規(guī)要求,并可追溯。案例1:現場出現多處記錄涂改非受控現象。 產品質量源于設計,設計和開發(fā)是摸索、探究產品作用機理、工藝過程
51、、預期用途、風險分析、工藝技術轉化的過程,是產品實現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決定產品安全有效可靠的固有特性。 研究對象包括新產品開發(fā)及老產品改進、新工藝過程及老工藝過程改進等。設計開發(fā)規(guī)范11條+附錄3條設 計 開 發(fā)設 計 開 發(fā)設 計 控 制 過 程設 計 開 發(fā)5.1.1應當建立設計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對醫(yī)療器械的設計和開發(fā)過程實施策劃和控制。查看設計控制程序文件,應當清晰、可操作,能控制設計開發(fā)過程,至少包括以下內容:1.設計和開發(fā)的各個階段的劃分;2.適合于每個設計和開發(fā)階段的評審、驗證、確認和設計轉換活動;3.設計和開發(fā)各階段人員和部門的職責、權限和溝通;4.風險管理要求。注:與原細則相
52、比,設計開發(fā)這部分變化明顯,將原細則附錄C內容 基本納入,要求更加細化。 設 計 開 發(fā)5.2.1在進行設計和開發(fā)策劃時,應當確定設計和開發(fā)的階段及對各階段的評審、驗證、確認和設計轉換等活動,應當識別和確定各個部門設計和開發(fā)的活動和接口,明確職責和分工。查看設計和開發(fā)策劃資料,應當根據產品的特點,對設計開發(fā)活動進行策劃,并將策劃結果形成文件。至少包括以下內容:1.設計和開發(fā)項目的目標和意義的描述,技術和經濟指標分析(至少是初步的估計);2.確定了設計和開發(fā)各階段,以及適合于每個設計和開發(fā)階段的評審、驗證、確認和設計轉換活動。3應當識別和確定各個部門設計和開發(fā)的活動和接口,明確各階段的人員或組織
53、的職責、評審人員的組成,以及各階段預期的輸出結果;4.主要任務和階段性任務的策劃安排與整個項目的一致;5.確定產品技術要求的制定、驗證、確認和生產活動所需的測量裝置;6.風險管理活動。應當按照策劃實施設計和開發(fā),當偏離計劃而需要修改計劃時,應當對計劃重新評審和批準。設 計 開 發(fā)5.3.1設計和開發(fā)輸入應當包括預期用途規(guī)定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法規(guī)要求、風險管理控制措施和其他要求。5.3.2應當對設計和開發(fā)輸入進行評審并得到批準,保持相關記錄。案例1:設計開發(fā)輸入未涵蓋產品性能指標及風險措施。設 計 開 發(fā)5.4.1設計和開發(fā)輸出應當滿足輸入要求,包括采購、生產和服務所需的相關信息、產品技術
54、要求等。查看設計和開發(fā)輸出資料,至少符合以下要求:1.采購信息,如原材料、組件和部件技術要求;2.生產和服務所需的信息,如產品圖紙(包括零部件圖紙)、工藝配方、作業(yè)指導書、環(huán)境要求等;3.產品技術要求;4產品檢驗程序;5.規(guī)定產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須的產品特性,如產品使用說明書、包裝和標簽要求等。產品使用說明書是否與注冊申報和批準的一致;6.標識和可追溯性要求;7.提交給注冊審批部門的文件,如研究資料、產品技術要求、注冊檢驗報告、臨床試驗報告(如有)、醫(yī)療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單等;8.樣機或樣品;9.生物學評價結果和記錄,包括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供應商的質量體系狀況等。5.4.2設計和開發(fā)
55、輸出應當得到批準,保持相關記錄。設 計 開 發(fā)5.5.1應當在設計和開發(fā)過程中開展設計和開發(fā)到生產的轉換活動,以使設計和開發(fā)的輸出在成為最終產品規(guī)范前得以驗證,確保設計和開發(fā)輸出適用于生產。查看相關文件,至少符合以下要求:1、應當在設計和開發(fā)過程中開展設計轉換活動以解決可生產性、部件及材料的可獲得性、所需的生產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等。2、設計轉換活動應當將產品的每一技術要求正確轉化成與產品實現相關的具體過程或程序。3、設計轉換活動的記錄應當表明設計和開發(fā)輸出在成為最終產品規(guī)范前得到驗證,以確保設計和開發(fā)的輸出適于生產。4、特殊過程的轉換應當進行確認,確保其結果適用于生產。應當保留確認記錄。5.
56、6.1應當在設計和開發(fā)的適宜階段安排評審,保持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查看相關文件和記錄,至少符合以下要求:1、應當按設計開發(fā)策劃的結果,在適宜的階段進行設計和開發(fā)評審。2、應當保持設計和開發(fā)評審記錄,包括評審結果和評審所采取必要措施的記錄。5.7.1應當對設計和開發(fā)進行驗證,以確保設計和開發(fā)輸出滿足輸入的要求,并保持驗證結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查看相關文件和記錄,至少符合以下要求:1、應當結合策劃的結果,在適宜的階段進行設計和開發(fā)驗證,確保設計開發(fā)輸出滿足輸入的要求。2、應當保持設計和開發(fā)驗證記錄、驗證結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3、若設計和開發(fā)驗證采用的是可供選擇的計算方法或經證實的
57、設計進行比較的方法,應當評審所用的方法的適宜性,確認方法是否科學和有效。5.8.1應當對設計和開發(fā)進行確認,以確保產品滿足規(guī)定的使用要求或者預期用途的要求,并保持確認結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查看相關文件和記錄,至少符合以下要求:1、應當在適宜階段進行設計和開發(fā)確認,確保產品滿足規(guī)定的使用要求或預期用途的要求。2、設計和開發(fā)確認活動應當在產品交付和實施之前進行。3、應當保持設計和開發(fā)確認記錄,包括臨床評價或臨床試驗的記錄,保持確認結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設 計 開 發(fā)5.9.1確認可采用臨床評價或者性能評價。進行臨床試驗時應當符合醫(yī)療器械臨床試驗法規(guī)的要求。查看臨床試驗報告和(或)材料,應符
58、合醫(yī)療器械臨床試驗法規(guī)的要求。應能夠提供符合法規(guī)要求的臨床試驗的證實材料。對于需要進行臨床評價或性能評價的醫(yī)療器械,應能夠提供試驗報告和(或)材料5.10.1應當對設計和開發(fā)的更改進行識別并保持記錄。5.10.2必要時,應當對設計和開發(fā)更改進行評審、驗證和確認,并在實施前得到批準。查看設計和開發(fā)更改的評審記錄,至少符合以下要求:應當包括更改對產品組成部分和已交付產品的影響。設計和開發(fā)更改的實施應符合醫(yī)療器械產品注冊的有關規(guī)定。設計更改的內容和結果涉及到改變醫(y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備案憑證)所載明的內容時,企業(yè)應當進行風險分析,并按照相關法規(guī)的規(guī)定,申請變更注冊(備案),以滿足法規(guī)的要求。*5.10
59、.3當選用的材料、零件或者產品功能的改變可能影響到醫(yī)療器械產品安全性、有效性時,應當評價因改動可能帶來的風險,必要時采取措施將風險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同時應當符合相關法規(guī)的要求。設 計 開 發(fā)設 計 開 發(fā)5.11.1應當在包括設計和開發(fā)在內的產品實現全過程中,制定風險管理的要求并形成文件,保持相關記錄。查看風險管理文件和記錄,至少符合以下要求:1、風險管理應當覆蓋企業(yè)開發(fā)的產品實現的全過程。2、應當建立對醫(yī)療器械進行風險管理的文件,保持相關記錄,以確定實施的證據。3、應當將醫(yī)療器械產品的風險控制在可接受水平。5.12.1研制條件,包括配合使用的設備、儀器和試劑應當滿足研究所需,研制所用的設備、
60、儀器和試劑應當保存使用記錄。5.12.2研制過程中主要原料、中間體、重要輔料應當明確來源,其數量、使用量及其剩余量應當保存記錄。5.12.3工藝研究、技術要求/分析性能研究、穩(wěn)定性研究、檢驗、臨床試驗/評價(包括預實驗)研究、參考值研究等各個階段的樣品數量、貯存條件、留樣、使用或銷毀情況應當保存記錄,樣品試制量應當滿足從事研究所需要的數量。注:與原細則附錄C相比,風險管理部分簡化要求。 體外診斷試劑主要原材料,通常來源兩種方式:一種是企業(yè)自行制備,另一種是外購。 自制的,應當明確制備原理,簡單描述制備過程、質量標準和檢驗數據,如單抗應說明生物源性與免疫原;核酸類產品應有引物、探針的合成、純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臨時勞工合同范本
- 與企業(yè)有關合同范本文檔
- 書籍委托銷售合同范本
- 2024年溫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天津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天津市南開醫(yī)院)招聘考試真題
- 加油站公司合同范本
- 2024年廈門市集美區(qū)杏東中學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溫州文成農商銀行招聘筆試真題
- 鳳崗酒店蔬菜配送合同范本
- 2024年六安霍邱聯(lián)合村鎮(zhèn)銀行招聘考試真題
- 西師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合集
- 2022年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單招筆試職業(yè)技能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電纜防火封堵施工標準【實用文檔】doc
- 牙周炎-牙周牙髓聯(lián)合病變
- 分布式光伏電站運行維護技術方案
- GB/T 9793-2012熱噴涂金屬和其他無機覆蓋層鋅、鋁及其合金
- GB/T 26121-2010可曲撓橡膠接頭
- 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AD技術概述
- GB/T 14643.3-2009工業(yè)循環(huán)冷卻水中菌藻的測定方法第3部分:黏泥真菌的測定平皿計數法
- GB/T 1095-2003平鍵鍵槽的剖面尺寸
- GB 31631-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氯化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