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十三經 是指在 南宋形成的十三部 儒家經典。分別是 讓經、址、 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 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尚書原稱書,到漢代改稱尚書,意為上代之書。尚書,在作為歷史典 籍的同時,向來被文學史家稱為我國最早的超義總集,是和詩經并列的一個文體類別。但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標準來看,絕大部分應屬于當 時官府處理國家大事的公務文書、準確地講,它應是一部體例比較完備的 公文總集。漠儒焉融封其做注。.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
2、部解釋皿乙的書,是中國古代的 *。爾雅也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列入 十三經之中。爾雅是后代考證古代詞語的一 部著作。釋詁對古代詞匯的解釋釋言 對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的解釋釋訓解釋連綿詞和詞組,以及形容詞和副詞釋親解釋親屬的稱呼釋宮一一對宮室建筑的解釋釋器一一對日常用具、飲食、衣服的解釋釋樂一一對樂器的解釋釋天一一對天文歷法的解釋釋地一一對于行政區(qū)劃的解釋釋丘一一對丘陵、高地的解釋釋山對山脈的解釋釋水對河流的解釋釋草一一對植物的解釋釋木對植物的解釋釋蟲對動物的解釋釋魚一一對動物的解釋釋鳥一一對動物的解釋釋獸一一對動物的解釋釋畜一一對動物的解釋.世本戰(zhàn)國時趙國史書。以避 唐太宗 李世民諱,唐代改稱系本或代
3、本。 該書記載 厘也以來的史事,原十五篇,有帝系篇、王侯世、卿 大夫世、氏姓篇、作篇、居篇等。.逸周書 先至史籍。本名固衛(wèi),隋唐以彳爰亦稱汲冢周書 。是周朝古 書,其中謚法解是現(xiàn)存最早的關于謚法的文獻, 謚法是周禮的重要部分,結合謚 號對我們研究古人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周禮是 儒家經典,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 周公旦所著。周禮所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萬象; 小至溝洲道路,草木蟲魚。凡邦國建制,政法文教,禮樂兵刑,賦稅度支, 膳食衣飾,寢廟車馬,農商醫(yī)卜,工藝制作,各種名物、典章、制度,無 所不包。.儀禮是中國古代記載典禮儀節(jié)的書。簡稱禮,亦稱禮經、士禮。儀
4、禮是記載古代禮儀制度的著作,與 周禮、禮上合稱二 江”。是主禮”中成書較早的一部。但傳到 漢代只剩了十七篇、包括冠、婚、 喪祭、朝聘、射鄉(xiāng)五項典禮儀節(jié),由高堂生作為專供士大夫階層施行的土禮”傳授,稱作禮經,為五經”之一。.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禮記一書的編定是 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 戴圣。 禮記是戰(zhàn)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 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 思想的資料匯編。禮記 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 禮機、立儀,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 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禮記全書用記敘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 文學價伯。橙言己曲橙.周易是我國周朝的易經,是周文王囚美
5、里據伏羲先天八卦演繹而成后天 八卦(即文王八卦)并進一步推演為六十四卦并作卦辭和爻辭的。孔子定為五經之一,計有24070字。周易即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易經,它分本經和大傳兩部分。 本經包括八卦,重卦,卦辭,為易有主體,故稱為經;大傳包括上彖,下彖二, 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說卦八,序卦九,雜卦十,此十者 合稱十翼。十翼為闡明易經而作,故曰傳。.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隱公元 年(前722年),迄于魯悼公十四年(前 453年),以春秋為本,通 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6、。西漢時稱之為左氏春秋,東漢以后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亦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迄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公羊傳的作者舊題是戰(zhàn)國時齊人公羊高,他受學于孔子弟子子更, 后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谷梁傳亦稱春秋谷梁傳、谷梁春秋,為儒家經典之一。它是一部對春秋的注解,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體裁與公羊傳 相似。其作者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zhàn)國時魯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真)。 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谷梁赤
7、將它寫成書記錄下來,但實際上這 部書的口頭傳說雖然早已有了,但其成書時間是在漢朝。谷梁傳的書寫方式是問 答式,用這個方式來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從戰(zhàn)國時期到漢朝的演變的重 要文獻。晉人范寧撰春秋谷梁傳集解,唐朝楊士勛作春秋谷梁傳疏,清朝鐘 文烝所撰谷梁補注為清代學者注解谷梁傳的較好注本。.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 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 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書禮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 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 人視為至理。.孝
8、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該書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 發(fā)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 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和政治 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前 372年前289年),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今 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南宋時 生宜將孟 子與 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 四書;.史記漢司馬遷著,130卷。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 太 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 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 太史公書”的專名。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更陽人。
9、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大約卒于漢武帝征和三年。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 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史記序中寫道,全書有 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漢書 東漢 班固著,100卷。班固,享孟堅,扶風安陵人,漢 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 分為一百二十卷。它的記事始于漢高帝劉邦元年,終于王莽地皇四年。漢書則是一部 斷代史。漢書是繼 業(yè)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 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 前四史:漢書 藝文志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目錄學文獻。這部最早的系統(tǒng)性書目,是班固撰寫的,簡
10、稱漢志。屬于史志書目。漢書十志之一,漢書藝文志是作者根據劉歆七略增刪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六略三十八種的分類體系,另析“輯略 ”形成總序置于志首,敘述了先秦學術思想源流。此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系統(tǒng)性圖書目錄,并首創(chuàng)史志目錄的體例,對后世目錄學尤其是史志目錄的發(fā)展,影響極大。. 后漢書后漢書九十卷,南朝宋范曄撰。范曄字蔚宗,順陽人曄著,120 卷。.三國志西晉陳壽著,65卷。三國志,六十五卷,包括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時期的歷史。作者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生于漢后主劉禪建興十一年,死于晉惠帝元康七年。.晉書唐 房玄齡
11、等著,130卷。晉書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記載了從司馬懿開始到晉恭帝元熙二年為止,包括西晉和東晉的歷史,并用“載記 ”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國割據政權的興亡。.宋書南朝梁 沈約著,100卷。宋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建基至劉準首尾六十年的史實,為沈約所撰。全書一百卷,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作者根據何承天、徐愛等所著宋史舊本,旁采注紀,撰續(xù)成書。宋書的作者沈約,是南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聲律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人。.南齊書南朝梁 蕭子顯著,59卷。南齊書記述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現(xiàn)存關于南齊
12、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原名齊書,至宋代為區(qū)別于李百藥所著北齊書,改稱為南齊書,撰著者為蕭子顯。蕭子顯,字景陽,南朝歷史學家、文學家。南齊書現(xiàn)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紀八卷,志十一卷,列傳四十卷。所缺一卷為自序。.梁書唐 姚思廉著,56卷。梁書記載自梁武帝蕭衍建國至梁敬帝蕭方智亡國共五十六年間的歷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兩代人辛勤撰寫完成的。姚察,字伯審,吳興武康人,南朝歷史學家。姚思廉,字簡之,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舊稿。.陳書唐 姚思廉著,36卷。陳書是南朝陳的紀傳體斷代史著作,記載了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后主陳叔寶被隋文帝滅國首尾三十三年間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兩代人撰寫
13、的。姚察,字伯審,吳興武康人,姚思廉,字簡之。陳書中的帝紀六卷,列傳三十卷,共三十六卷,無表志。.魏書北齊魏收著,130卷。魏書,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紀十二卷,列傳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實共一百三十卷。北齊魏收撰。魏收,北齊鉅鹿下曲陽人,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齊書唐李百藥著,50卷。北齊書本名齊書,宋時才加一 “北 ”字而成今名。它雖以記載北齊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后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李百藥(公元565-648 年),字重規(guī),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身仕宦之家。.周書唐令狐德
14、菜等著,50卷。周書,五十三卷,其中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唐令孤德主編,參加編寫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周書雖以“周 ”題名,但實際上記述了從公元534 年東、西魏分裂到楊堅代周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歷史。.隋書唐魏征等著,85卷。隋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是現(xiàn)存最早的隋史專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較高的史籍之一。.南史唐李延壽著,80卷。南史是合南朝宋、齊、梁、陳四代歷史為一編的紀傳體史著,記事起自南朝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公元420 年),止于陳后主陳叔寶禎明三年(公元589 年),記述南朝四代一百七十年的歷史。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
15、人編撰完成的。李大師(公元570-628 年),相州(今河南安陽)人,南朝末期由隋入唐的歷史學家。李延壽,字遐齡,生卒年代已不可確知,大約卒于唐高宗儀鳳年間(公元676-679 年),唐初歷史學家。南史有本紀和列傳,無表、志。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共八十卷。其編撰方法按朝代順序、帝王在位先后,排列各朝帝王、宗室、諸王、大臣等紀傳。.北史唐 李延壽著,100卷。北史一百卷,其中本紀十二卷,列傳八十八卷。記述北朝從公元386 年到 618 年,魏、齊(包括東魏)、周(包括西魏)、隋四個封建政權共二百三十三年的歷史。作者李延壽,唐初相州(今河南安陽)人,曾任史官,參與修撰隋書、晉書,并另外著有南史。
16、.舊唐書后晉 劉峋等著,200卷,包括本紀二十卷,志三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卷。后晉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 年),石敬瑭命修唐史,由當時的宰相趙瑩負責監(jiān)修。.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著,225卷。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紀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傳一百五十卷。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擅長古文。.舊五代史宋 薛居正等著,150卷。舊五代史全書一百五十卷,包括本紀六十一卷,列傳七十七卷,志十二卷,另有目錄兩卷。原名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后人為區(qū)別于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便習稱舊五代史。這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薛居正(公元 912-981 年)監(jiān)修,盧多遜、扈蒙、張澹、李、劉兼、李穆、李九
17、齡等同修。.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著,74卷。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記,是唐代設館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撰者歐陽修(公元 1007 1072 年) ,大約于景祐三年(公元1036 年)至皇祐五年(公元1053 年)的十八年間編成此書。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 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史學家,奉命和宋祁領銜編撰新唐書。新五代史全書七十四卷,包括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世家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四卷。.宋史元 脫脫等著,496卷。宋史撰修于元朝末年,全書有本紀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傳二百五十五卷,共計四百九十六卷,約五百萬字,是二十五史
18、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宋史是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統(tǒng)的一部書。.遼史元脫脫等著,116卷。遼史撰成于元代,全書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紀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傳四十五卷,國語解一卷。本書較系統(tǒng)地記載了我國古代契丹族建立的遼朝二百多年的歷史,并兼載遼立國以前契丹的狀況,以及遼滅亡后耶律大石所建西遼的概況,是研究遼和契丹、西遼的重要史籍。.金史元脫脫等著,135卷。金史撰成于元代,全書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修三史的都總裁官是右丞相脫脫,參加修金史的有鐵木爾塔識、張起巖、歐陽玄、王沂、楊宗瑞等,其中歐
19、陽玄的貢獻最為突出,他制訂金史撰修的發(fā)凡舉例,書中的論、贊、表、奏皆他屬筆。.元史明 宋濂等著,210卷。元史是系統(tǒng)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成書于明朝初年。共二百一十卷,內本紀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傳九十七卷。它的編纂工作過于草率,沒有認真的融合貫通,基本上都是利用已有的文獻資料,略加刪削修改而成。但是,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元史仍是我們今天了解、研究元代歷史的極其珍貴的文獻。它是最早的全面、系統(tǒng)記述元代歷史的著作。.明史清 張廷玉等著,332卷。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明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
20、368 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 1644 年)二百多年的歷史。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編纂得體、材料翔實、敘事穩(wěn)妥、行文簡潔為 史家所稱道,是一部水平較高的史書。.茨:文解字,簡稱 說文,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許慎(約58年一約147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現(xiàn)河南哪城縣) 人,有五 經無雙許叔重”之贊賞。是漢代有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語言學家,是中 國文字學的開拓者。許慎 根據文字的形體,創(chuàng)立 540個部立,將9353字分 別歸入540部。540部又據形系聯(lián)歸并為 14大類。字典正文就按這 14大 類分為14篇,卷末敘目別為一篇,全書共有15篇。說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
21、在他在說文解字中系統(tǒng)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 六書。即 復匿、指事“、且“愛正“、假借歷代對于說 文解字都有許多學者研究,文朝時研究最為興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 桂庭的說文解字義證; 王 的說 文釋例、說文句讀尤備推崇,四人也獲尊稱為說文四大家”。.一切音羲佛書名,有二。其一為唐貞觀問釋玄應所撰,二十五卷。具體將佛經應釋之字錄出,注音訓於下,并廣引字書傳說以證之。所 釋凡佛教經律論四百四十二部。至於訓釋所資,釋典之外,徵引群籍百數 十種。如鄭玄尚書注、論語注,三家詩,賈逵、服虔春秋傳注,李巡、孫 炎爾雅注,以及倉領、三倉、字苑、字林、聲類、通俗文、說文音隱諸書, 皆久佚之
22、秘籍。故清儒之治小學、斛儺、輯佚者,視為璞寶。其一為唐貞元、元和問釋慧琳所撰,一百卷。凡開元錄入藏之經典二千馀部,一一懦 釋,引書幾七百種。隨唐志著錄久佚不傳之作,如廣倉、字統(tǒng)、字指、字 書、韻略、韻詮、纂韻、韻英、桂宛、珠叢、文字集略、開元文字音義, 周獨賴其微引;而如張配考聲集訓、古今正字、文字典說、文字釋典諸書, 并隋唐志亦未著錄。即傳世之書,引說文則聲義并載;引玉篇有野王案語,與楊守敬在日本訪得之詳本及萬象名義之據本合;引國語則唐周注,引孟 子則劉熙注。此外文佚秘籍,不可彈記。誠小學之淵藪,藝林之鴻寶。又 遼沙門釋希麟撰續(xù)一切經音義十卷,蓋慧琳書之續(xù)書也。玄應書,中央研 究院史語所編有
23、引用書索引?;哿障w霑本┐髮W編有引用書索引。.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上起 周穆王 十二年(前9 90)西征大龍(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 453年)。包括各國貴族 問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故事。作 者是左丘明。國語按照一定順序分國排列,在內容上偏重于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論。這是國語體例上最大的特點。閾言吾 共21卷。包括 周語3卷、魯語2卷、齊語1卷、晉語9卷、鄭語1卷、藉語2卷、 吳語1卷、越語2卷。.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通典是我國第一部
24、,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專史。它的作者杜佑,字君卿.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通典全書200卷,分為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等八門。它的結構具 有嚴密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通典在歷史編纂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典章制度專史的開創(chuàng)之作。.鄭樵(11041162),中國宋代史學家、目錄學家。字漁仲,南宋興化軍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稱夾襟先生。通志為一部巨著,共 200 卷,分傳、譜、略 3部分。20略共52卷,是全書精華。其中的校儺略 和藝文略是研究中國目錄學、校儺學的重要文獻。在校儺略中, 他從理論上闡明了圖書采訪、類例、著錄、注釋的觀點。在藝文略中, 他突破前人所用的四分、
25、五分、六分、七分、九分等文獻分類方法,創(chuàng)立 了 12類、100家、432種的分類體系,著錄 10912部、110972卷圖書, 力圖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當時的文獻存亡情況,超越了前人,取得很大成就。鄭樵的學術思想主要是 會通、求是和創(chuàng)新。.文獻通考,是宋元時代著名學者馬端臨的重要著作。馬端臨,享貴 與,江西樂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寶祐二年(1254年),卒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文獻通考全書分為 24門,348卷。自經籍至物 異等5門為通典所未有者,止匕外 19門均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 書的內容起自上古,終于南宋寧宗嘉定年間。通典、通志和文獻通考三書都以貫通古今為主旨,又都以 通”字為書名,
26、故后人合之稱為主通:三通”在中國古代史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十三經注疏是儒家十三部經典注疏的總匯,凡四百一十六卷。注,對經書字句的注解,又稱傳、箋、解、章句等;疏,對注的注解, 又稱義疏、正義、疏義等。注、疏內容關乎經籍中文字正假、語詞意義、音讀正訛、語法修辭, 以及名物、典制、史實等。宋人將十三經宋及宋以前之注疏合刊,“注疏”之稱始流行。十三經注疏:即指后人為了便于查閱 ,、 、 、 、 、 、 、 的注和疏加上唐陸彳惠明 的注 音合刊成的一部書.這就是現(xiàn)在通行的 .十三經”各注釋版 本中,以清代學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經注疏最為完善,是研究中國 古代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阮元是嘉慶、道光年
27、間的重要官員和著名學者,喜 羅致學者編??逃D書十三經注疏所收書目為:周易正義十卷,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 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二十卷,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七十卷,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周禮注疏四十二卷,漢鄭率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五十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禮記正義六十三 卷,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晉杜預集解,唐孔穎 達正義;春秋公羊傳注疏二十八卷,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毅梁傳注疏 二十卷,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論語注疏二十卷,魏何晏集解,宋邢禺 疏;孝經注疏九卷,唐李隆基注,宋邢禺疏;爾雅注疏十卷,晉郭璞注,宋邢吳疏;孟子注疏十四卷,漢
28、趙岐注,宋孫直疏。49周易正義 周易亦稱 易經、儒家經典之首,三國魏王弼和晉韓康伯均為易經作注,唐代孔穎達奉太宗命主編五經正義,首即周易正義。周易正義又周易注疏計十三卷(宋版)。正義又稱疏,系在正經注基礎上,融合眾多經學家見解,對原有經注進行疏證,并對注文 加以注解。.尚書正義尚書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保存了堯、 舜以來經夏、商至各代不少珍貴史料。由于經秦火之劫,它在傳承過程中有缺佚, 并出現(xiàn)了多種版本,有所謂今古文真?zhèn)沃妗I袝x成書于唐初,有序一百篇,文五十八篇,經歷代學者甄別,其中二十五篇屬后代學者搜集連綴古史材 料而成的文獻,雖有 偽”稱卻并非完全向壁造,因而也具有一
29、定價值。被判定為偽孔傳”的注釋,對尚書的解讀也大多是準確的??追f達等的疏解,吸取前 代各家舊疏,更對尚書經文和孔傳作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成為后人學習、研 究尚書極為有用的重要著作。漢孔安國 傳/唐孔穎達 正義/(漢)孔安國| 整理:黃懷信/(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黃懷信整理.毛詩正義選紀研究著作簡稱孔疏 ,40卷。唐貞觀十六年 (6 42)孔穎達(574648)等奉唐太宗詔命所作五經正義之一,為當時由政府頒布的官書??追f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歷任國子博士、司業(yè)、祭酒等職。其時撰五經正義,孔穎達以年輩在先,名位獨重,受命主持其事,諸儒分治一經,毛詩正義出于王德韶、齊威等人之手,
30、而孔穎達總其成。毛詩正義是對于毛傳及鄭箋的疏解 ,傳“箋”被稱 為注;正義”被稱為 疏;合稱毛詩注疏。毛詩正義通行的有十三經 注疏本,以阮元所刻為佳,書后附阮元的毛詩??庇洝?五經異義漢 許慎撰。分別敘述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的不同內容。原書已佚。鄭玄著駁五經異義引述有五經異義原文。清陳壽棋輯有五經異義疏證,皮短瑞輯有駁五經疏證,可供參考。.趙匡,唐經學家,字伯循,河東(郡治今山西永濟蒲州鎮(zhèn))人。仕唐,官至洋州刺史。生卒年不詳,其主要事跡在大歷年間(766779年)。趙匡師從啖助,啖助以治 春法著名于世,但早卒,年僅 17歲。趙 匡曾補訂啖助所撰春秋集傳和春秋統(tǒng)例,并自撰春秋闡微纂類義疏,認為春秋
31、文字隱晦,不易明了,于是舉例闡釋,發(fā)揮 微 言”。止匕外,他又懷疑春秋經文有缺誤,開宋代學者懷疑經傳的風氣。 他的遺說保存在陸淳春秋集傳纂例中,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 另輯存1卷。.春秋左健詁洪亮吉(1746-1809) 宇君直、稚存,號北江,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曾上書嘉慶皇帝,指責內外大臣誤國害 民,甚至指出皇帝“視朝稍晏,熒惑圣聽”,幾遭殺身之禍。他治學嚴謹,所 撰三國疆域志等至今仍是古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文獻;其經學與孫星衍并 稱“孫洪”,著有春秋左傳詁等。他是乾嘉時期著名的詩人、學者,清代 樸學、經學、訓詁學、史學、輿地學的重鎮(zhèn)。.太平寰宇言己宋太宗趙平時地理總志。 樂
32、史撰。二百卷。是繼 元和郡縣志后又一部現(xiàn)存較早較完整的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撰于宋太宗 太平興國年間(976983 ),前一百七十 一卷依宋初所置河南、關西、河東、河北、劍南西、劍南東、江南東、 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東、隴右、嶺南等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 沿革、領縣、州府境、四至八到、戶口、風俗、姓氏、人物、土產及所 屬各縣之概況、山川湖澤、古跡要塞等。幽云十六州雖未入宋版圖,亦 在敘次之列,以明恢復之志。十三道之外,又立四夷”二十九卷,記述周邊各族。樂史( 930-1007年),字子正,撫州宜黃(今屬江西)人,初仕南唐,入宋后歷任知州、三館編修、水部員外郎等。.讀史方輿紀要清初地理著作。原名二H一史方輿紀要。顧祖禹(1631 1692)撰。祖禹字景范,號宛溪先生,江蘇無錫人。全書共一百三十卷。首 為歷代州域形勢九卷,記述歷代王朝的盛衰興亡和地理大勢;次為明代兩京 十三布政使司一百十四卷,分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214-2025人全基因組高通量測序數據質量評價方法
- 人民幣借款合同:外匯質押版
- 商業(yè)地產買賣合同樣本參考
- 版勞動合同范本簡易版
- 全新百貨購銷合同案例分析
- 醫(yī)療器械代加工合同
- 散貨及快件出口運輸代理合同條款
- 天然氣領域內部合同承包合作框架
- 8《從猜想到驗證》表格式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一年級科學上冊蘇教版
- 貸款抵押合同擔保協(xié)議
- GB 19522-2004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
- 登記總賬、賬務處理程序課件
- 熱能與動力工程測試技術(白)課件
- 彩生活運營模式2016年
- 脂肪肝的科普課件
- 某銀行安全保衛(wèi)工作知識考試參考題庫(500題)
- 片劑工藝流程圖
- 企業(yè)服務工作實施方案
- 信息技術ppt課件完整版
- 新湘教(湖南美術)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全冊PPT課件(精心整理匯編)
- 大智慧指標公式函數大全(完整可打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