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yī)針灸學總論_第1頁
獸醫(yī)針灸學總論_第2頁
獸醫(yī)針灸學總論_第3頁
獸醫(yī)針灸學總論_第4頁
獸醫(yī)針灸學總論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獸醫(yī)針灸學Science of Veterinar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研究運用針灸技術防治動物病證的一門臨床學科,是中獸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灸:在中獸醫(yī)理論指導下,按照辨證論治和補虛瀉實的原則,通過針具物理刺激穴位促使經(jīng)絡通暢、氣血調(diào)和,達到扶正祛邪,防治病證的目的。針術: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針具刺入動物機體一定的穴位,通過機械刺激來防治疾病的技術;灸術:是應用點燃的艾絨或其他溫熱物體對畜體的一定穴位或患部進行薰灼或熨烙來防治疾病的技術,包括艾灸、溫熨和燒烙。針灸療法特點:治療范圍廣泛。針具簡單、攜帶方便。操作簡便、療效迅速。應用安全、易學易用。費用低廉

2、、經(jīng)濟合算。針術分類:按針刺時出血/ 不出血,分血針術/ 白針術;按針刺前針具是否加熱,分火針術 / 冷針術;按針刺后導入的物質(zhì),分氣針術/水針術 / 埋植術等;按針具名稱,分毫針術/ 寬針術 / 三棱針術 / 夾氣針術 / 穿黃針術等。儀器針灸:電針機、特定電磁波譜治療儀(TDP)、磁療機、激光針灸儀、微波針灸儀等。其中電針術、磁針術、微波針術用于針術;TDP用于灸術;激光針術、激光灸術兩者兼而用之。針具:白針用具:毫針:不銹鋼或合金制成,針尖圓銳,針體細長。圓利針:不銹鋼制,針尖呈三棱狀,較鋒利,針體較粗。血針用具 :寬針:針頭部如矛狀,針刃鋒利。三棱針:針頭部呈三棱錐狀,針體部為圓柱狀。

3、3.眉刀針和痧刀針:眉刀針形似眉毛?;疳樣镁?:針尖圓銳,針體光滑、比圓利針粗。針柄有盤龍式、螺旋式、雙翅式、拐子式多種,也有另加木柄、電木柄的,以盤龍式、針柄夾墊石棉類隔熱物質(zhì)為多。巧治針具 :穿黃針:與大寬針相似,但針尾部有一小孔。夾氣針:用竹或合金制成,長而扁平。三彎針:又名開天針,針尖銳利,距尖端5 處呈直角雙折彎。玉堂鉤:尖部彎成直徑約1 的半圓形。姜牙鉤:針尖部半圓形,鉤尖圓銳。抽筋鉤:針尖部彎度小于姜牙鉤,鉤尖圓而鈍,比姜牙鉤粗。骨眼鉤:鉤彎小,鉤尖細而銳。宿水管:形似毛筆帽,尖端密封,扁圓而鈍,粗端管口有一唇形緣,管壁有8 10 個小圓孔。持針器 :針錘: 木制,長約 35 ,

4、錘頭呈橢圓形, 中心鉆有一橫向洞道,用以插針。 針杖: 木制,長約 24 ,棒一端約 7 處鋸去一半,沿縱軸中心挖一針溝。射針器:結構與手槍相似,將針具固定在槍頭上,對準穴位,扣動扳機,針即被刺入穴位。灸具:艾灸用具 :艾炷:呈圓錐形,一般為大棗大、棗核大、黃豆大等。艾卷:用陳久的艾絨攤在棉皮紙上卷成。溫熨用具 :有軟燒棒,麻袋,毛刷等。燒烙用具 :烙鐵:頭部形狀有刀形、方塊形、圓柱形、錐形、球形等多種。刀形又有尖頭、方頭之分,長約10。柄長約40 ,有木質(zhì)把手。其他用具:火罐:竹、陶瓷、玻璃等制成,呈圓筒形或半球形,也可以用大口罐頭瓶代替。刮痧器:鐵板制成,形如刮毛刀但鈍得多。也可用舊鋤頭代

5、替。現(xiàn)代針灸儀器:電針治療機:半導體低頻調(diào)制脈沖式電針機應用較多,具有波型多樣、輸出量及頻率可調(diào)、刺激作用較強、對組織無損傷等特點。激光針灸儀:常用氦氖激光器和二氧化碳激光器。微波針灸儀:扁鵲-A 型微波針灸儀,是利用半導體電子管產(chǎn)生微波,通過導線與毫針相連。磁療機:有特定電磁波譜治療機(TDP)、旋磁療機、電動磁按摩器、磁電復合式機等。TDP 有落地式、移動式、臺式和手擺式。獸醫(yī)針灸穴位:針灸穴位,是針灸治療動物疾病的刺激點。穴位是臟腑經(jīng)絡氣血輸注和聚集于體表的特定部位。研究證實穴位多分布在動物體表的肌肉、血管、淋巴管和神經(jīng)末梢等處。穴位有其特定的解剖位置,呈現(xiàn)出特定的生物物理現(xiàn)象。通過經(jīng)絡

6、的聯(lián)系,可以反映臟腑經(jīng)絡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并可接受外界的各種刺激并將其傳至體內(nèi),以調(diào)整內(nèi)部功能。穴位命名:按體表形象:1.按天象:天門、太陽、七星、風門、云門。2.山谷形象:巴山、山根、陽陵、昆侖。3.水流形象:后海、三江、分水、汗溝、曲池、涌泉。4.動物形象:龍會、虎門、雁翅、伏兔、鹿節(jié)。5.植物形象:姜牙、蓮花。 6.建筑形象:腎堂、三臺、仰瓦。按解剖位置:骨眼、眼脈、鼻俞、鬐甲、膊尖、弓子、膝眼、大胯、小胯、蹄頭、尾根、尾尖、嗉囊。按臟腑名稱: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腎俞等。治療作用:睛明、通關、開關、順氣、鎖口、鎖喉、穿黃、蘇氣、斷血、安腎、挺耳、展翅、立地。會意:掠草、承漿、搶風

7、、百會、命門、陽關。穴位分類:按針法分: 1.白針穴位:針刺后不出血、且多具有針感反應。2.血針 :位于體表淺靜脈或末梢器官血管叢上,針刺后出血。3.火針 :多分布在肌肉豐厚處,其下無重要器官、關節(jié)囊、大血管、神經(jīng)干,適宜深刺。精選文庫4.巧治 :運用特制針具,施以手術技巧來治療疾病。按解剖部位:頭部、軀干部、前肢部、后肢部穴位。按經(jīng)脈絡屬關系:1.經(jīng)穴:歸屬于十四正經(jīng)循行經(jīng)路上的穴位,每一穴位都有固定的名稱和編號。2.經(jīng)外奇穴:未歸屬于十四正經(jīng)的穴位,一般有特殊主治功能。3.阿是穴:病痛部位最顯著處或壓痛點、反應點,“以痛為俞” 。穴位的歸經(jīng):將穴位歸屬于一定的經(jīng)脈通路上。十四經(jīng)脈是經(jīng)絡主要

8、組成部分,各條經(jīng)脈在體表都有其氣血輸注的穴位分布。穴位的主治特性:近治作用:每個穴位都能治療穴位局部及鄰近部位的病證。遠治:分布在同一條經(jīng)絡上的穴位,都能治療該經(jīng)及其所屬臟腑的病證。雙向調(diào)整 :同一穴位對處于不同病理狀態(tài)的臟腑和不同性質(zhì)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療作用。相對特異性:同一經(jīng)絡的穴位,既具有共同的主治特性,又有各自的相對特異性。穴位的定位方法:一、解剖標志定位法:1.靜態(tài)標志定位法:以動物不活動時的自然標志為依據(jù)。以器官作標志:口角后方取鎖口穴,眼眶下緣取睛明穴,耳廓頂端取耳尖穴。以骨骼:肩胛骨前角取膊尖穴,腰薦十字部取百會穴。以肌溝:橈溝內(nèi)取前三里穴,腓溝內(nèi)取后三里穴。2.動態(tài)標志 :以搖

9、動肢體或改變體位時出現(xiàn)的明顯標志作為定位依據(jù)。搖動肢體:上下?lián)u動頭部,在動與不動處取天門穴;上下?lián)u動尾巴,在動與不動處取尾根穴。改變體位:血針取穴要改變動物體位使局部緊張,并在血管近心端按壓使血管怒張。 取三江穴必壓低頭部, 在穴位下方按壓; 取胸堂穴必抬高頭部, 在穴位上方按壓, 即“抬頭看胸堂,低頭看三江” 。二、體軀連線比例定位法:在某些解剖標志之間畫線,以一線的比例分點或兩線的交叉點為定穴依據(jù)。百會穴與股骨大轉(zhuǎn)子連線中點取巴山穴,胸骨后緣與肚臍連線中點取中脘穴。三、 指量定位法 :以術者手指第二節(jié)關節(jié)處的橫寬作單位來量取定位。食指、中指二橫指為1 寸(3cm) ,加上無名指三橫指為1.

10、5 寸,再加上小指四橫指為2 寸。四、同身寸定位法:以動物某一部位(多用骨骼 )長度作為1 寸 (同身寸 )量取穴位。動物體大則寸大,體小則寸小,度量較科學。尾骨同身寸:以坐骨結節(jié)相對的一節(jié)尾椎骨(馬為第 4 尾椎骨,牛、豬為第3 尾椎骨 )的長度作為1 寸。肋骨 :以髖結節(jié)水平線與倒數(shù)第3 肋骨交叉點處的肋骨寬度作為1 寸。五、 骨度分寸定位法:人體穴位定位法,可用于動物四肢穴位。將身體不同部位的長度或?qū)挾纫?guī)定為一定的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寸。如前臂規(guī)定為12 寸,在上3 寸處橈溝中取前三里穴;小腿規(guī)定為16 寸,在上3 寸處腓溝中取后三里穴。穴位的選配原則:一、選穴原則 :局部選穴:在患病區(qū)內(nèi)

11、選穴。鄰近:在病變部位附近選穴。循經(jīng):根據(jù)經(jīng)脈循行路線選取穴位。隨癥:主要針對全身疾病選取有效穴位。二、配穴原則:單、雙側配穴:選取患病同側或兩側穴位配合使用。遠近、前后:取患病部位附近和遠隔部位或體軀前部和后部具有共同效能的穴位配合使用。背腹、上下:取背部與腹部或體軀上部和下部穴位配合使用。表里、內(nèi)外:取互為表里的兩條經(jīng)絡上的穴位或體表與體內(nèi)穴位配合使用。針灸基本操作:術前準備:用具準備:根據(jù)治療方案準備適當針灸工具和材料。動物保定。消毒準備:針具用 75%酒精擦拭,必要時蒸汽消毒。術者手指用酒精棉球消毒。大動物宜剪毛,用75%酒精消毒,干后即可施針。持針法:1)針:拇指對食指和中指夾持針柄

12、,無名指抵住針身以輔助進針并掌握進針深度。用長毫針時捏住針尖部,先將針尖刺入穴位皮下,再用上法捻轉(zhuǎn)進針。2)圓利針 :與地面垂直進針時,以拇、食指夾持針柄,以中、無名指抵住針身。與地面水平進針時用全握式持針法,以拇、食、中指捏住針體,針柄抵在掌心,先將針尖刺至皮下后調(diào)整角度,以上述三指持針柄捻轉(zhuǎn)進針。3)寬針 : (1)全握式:拇、食、中指持針體,針尖露出一定長度,針柄抵于掌心。進針迅速,使針刃一次穿破皮膚及血管。用于纏腕、曲池、尾本。(2)手代針錘法:食、中指和無名指緊握針體,小指中節(jié)放在針尖內(nèi)側,抵緊針尖部,拇指抵壓在針上端,使針尖露出所需刺入長度。揮動手臂刺入。(3)針錘法:將針具夾在錘

13、頭針縫內(nèi),針尖露出適當長度,推上錘箍固定針體,用于頸脈、胸堂、腎堂、蹄頭及黃腫處散刺。-2精選文庫4)三棱針: (1)執(zhí)筆式:拇、食、中指持針身,中指尖抵于針尖部控制進針深度,無名指抵按在穴旁以準確進針,用于通關、分水、內(nèi)唇陰。 (2)彈琴式:拇、食指夾持針尖部,針尖留出適當長度,其余三指抵住真身,用于平刺三江、大脈。5)火針 :燒針時針尖先向下后向上, 始終保持針尖在火焰中。 與地面垂直進針似執(zhí)筆式,拇、 食、中指捏住針柄,針尖向下;與地面水平進針似全握式。6)三彎針 :常用執(zhí)筆式水平進針。押手法:針刺時多以左手按穴稱押手??晒潭ㄑㄎ?、輔助進針,使針體準確刺入穴位、減輕針刺疼痛。指切押手法

14、:左手拇指指甲切壓穴位及近旁皮膚,右手持針使針尖靠近押手拇指邊緣,適用于短針。 駢指 :左手拇、食指夾捏棉球裹住針尖,右手持針柄,左手夾針下壓時右手順勢將針尖刺入,用于長針。 舒張 :左手拇、食指貼近穴位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緊張。 提捏 :左手拇、食指將穴位皮膚捏起來,右手持針從側面刺入。用于頭部或皮膚薄、穴位淺的部位,如鎖口、開關。穿黃針也用此法。進針法:捻轉(zhuǎn)進針法:毫針、圓利針。速刺 :寬針、火針、圓利針、三棱針。飛針法:類似速刺,一呼、二拍、三扎針。管針進針法。針刺角度:針體與穴位局部皮膚平面構成的夾角。分為刺, 90 (肌肉豐滿處如巴山、路股、環(huán)跳、百會);斜刺, 45(骨骼邊緣和不宜

15、深刺的穴位如風門、伏兔、九委)平刺, 15(肌肉淺薄處如鎖口、肺門)。行針:為使病畜產(chǎn)生針感而運行針體的方法。得氣:針刺產(chǎn)生的針感反應。也稱針感。行針手法:提插:縱向行針。捻轉(zhuǎn):橫向。搓:單向地捻動。彈:用手指彈擊針柄。刮:以拇指抵住針尾、食指或中指指甲輕刮針柄。搖:用手捏住針柄輕輕搖動針體。行針間隔:分為直接行針、間歇行針和持續(xù)行針。針灸補瀉與刺激強度:1.白針術補瀉 :捻轉(zhuǎn)補瀉:右手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捻轉(zhuǎn)針體為補,反之為瀉。提插 :重、快插、輕、慢提為補,。徐疾 :慢進針、快出針為補,。開闔 出針后按揉、閉合針孔為補,。呼吸 :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平補平瀉:中等刺激強度、緩和行

16、針。2.其他針術補瀉:火針為補,血針為瀉。3.灸術補瀉 :艾炷點燃后,不吹艾火,待其徐徐自燃自滅,火力微小而溫和,灸治時間長,壯數(shù)較多,灸治完畢,用手按揉施灸部位,使真氣聚而不散者為補;反之為瀉。4.刺激強度 :強刺激:進針較深,行針幅度較大、頻率較快。弱刺激:用于老弱幼病畜,及內(nèi)有重要臟器的穴位。中刺激 :介于二者之間 , 行針幅度 ,頻率中等 ,適于一般病畜 .留針與起針:留針:得氣后據(jù)病情需要把針留置在穴位內(nèi)一定時間。起針 :針刺達到一定的刺激量后, 將針從穴位取出,分:捻轉(zhuǎn)起針法:押手輕按穴旁皮膚,刺手緩緩捻轉(zhuǎn)針體,慢慢的退出穴位。抽拔 : 押手輕按穴旁皮膚,也可不用押手,刺手捏住針柄

17、,輕快拔出針體。異常情況處理:1.彎針:順彎曲方向?qū)⑨樔〕觥?.折針:若折針斷端尚露出皮膚外面,用左手迅速緊壓斷針周圍皮膚肌肉,右手持鑷子或鉗子夾住折斷的針身用力拔出;若折針斷在肌肉層內(nèi),則行外科手術切開取出。暈針:立即停針,使患畜安靜,癥狀重者,可針分水、通關等穴。4.血針出血不止:輕者用消毒棉球或蘸止血藥壓迫止血;重者施行手術結扎血管。5.局部感染:輕者局部涂擦碘酊,重者根據(jù)不同情況進行全身和局部處理。注意事項: 1.術者態(tài)度嚴肅認真,操作謹慎2 診斷確實辯證基礎上確定針灸處方3.針灸時機最好選擇晴朗溫暖天氣進行-3精選文庫4.施術順序依據(jù)病畜性格靈活處理,原則以針治安全方便,不影響療效為

18、宜。5. 施術間隔白針、電針、艾灸、醋麩灸每日或隔日一次,血針、火針、醋酒灸35 日一次,夾氣針、火烙一般不重復施術。6.術后護理加強護理,停止使役,避免雨淋或涉水,預防感染。獸醫(yī)針術 :一、白針術 :使用圓利針、毫針或小寬針等,在白針穴位上施針,借以調(diào)整機體功能活動,治療畜禽各種病癥的一種方法。圓利針:緩刺法;急刺法。毫針術:與圓利針緩刺法相似。小寬針術:用于肌肉豐滿的穴位速刺速拔,不留針。二、 血針術 :用寬針和三棱針,在畜體血針穴位施針,刺破穴位部淺表靜脈使之出血,達到瀉熱排毒、活血消腫、防治疾病的目的。注意事項 :三棱針針尖較細,謹防折針。寬針施術時,針刃必須與血管平行,以防切斷血管;

19、進針深度以刺破血管出血為度,防治刺穿血管,造成血腫;根據(jù)患畜體質(zhì)強弱、病證虛實、季節(jié)氣候及針刺穴位掌握瀉血量;針后防止水浸、雨淋,保持清潔,防感染。二、火針術 :用特制針具燒熱后刺入穴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操作 :用棉花將針尖及針身的一部分纏成棗核形,浸油,點燃,將燃盡時甩掉脫棉花,快速進針,留針,捻轉(zhuǎn)起針,用碘酊消毒針孔,橡皮膏封蓋或涂抗菌素軟膏。注意事項 :須在火針穴位上施針,針后嚴格消毒,封閉針孔,防止雨淋、水浸和患畜啃咬。間隔 1 周以上,避免在同一穴位重復施針。四、氣針術:向穴位內(nèi)送入適量的空氣,利用氣體對局部產(chǎn)生輕柔的刺激,使末梢神經(jīng)和血管興奮,從而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供應達到治療

20、疾病的目的。提皮進氣法;注射器注氣法;夾氣針術。注意事項 :頭部、四肢下部、關節(jié)腔的穴位,及骨折、脫臼、關節(jié)扭傷、傳染病禁用氣針;注射器法注氣前應先回抽,避免將氣體注入血管內(nèi);氣針治療后,患畜應避免劇烈運動;施夾氣針術時,動物必須保定確實,防折針或刺入胸腔。五、水針術 :是將某些中西藥液注入穴位來防治疾病的方法。適用于眼病、脾胃病、風濕癥、損傷性跛行、神經(jīng)麻痹、癱瘓等。操作方法 :基本同肌肉注射,但若能將注射針頭刺入,待出現(xiàn)針感后再注射藥物效果更好。注意事項 :關節(jié)腔及顱腔內(nèi)不宜注射;穴位嚴格消毒;有毒副作用的藥物不宜選用,刺激性強的藥物劑量不宜過大,兩種以上藥物混合注意配伍禁忌;注射總量小于

21、臨床用量;推藥前一定要回抽注射器;防止將不宜作靜脈注射用的藥液誤注血管內(nèi)。六、埋植術 :將腸線或某些藥物埋植在穴位,造成較長時間刺激而達到治療目的。埋線:分為縫合針法、注射針法、封閉針法。注意事項:嚴密消毒防感染;埋植不得損傷內(nèi)臟、大血管和神經(jīng)干;熱性病患者忌用。埋藥:以大寬針在穴位皮膚上作一切口,捏起皮膚做成皮囊,納入適當藥物,用膠布或火棉膠封閉。注意事項 :嚴格消毒;埋植蟾酥可引起局部發(fā)炎、壞死,愈合后造成疤痕或缺損;治體表黃腫時,應盡量在腫脹下方刺孔埋藥,以便炎性滲出物排出。獸醫(yī)灸術:一、艾灸: 用點燃的艾絨在患畜體的一定穴位上熏灼,借以疏通經(jīng)絡、驅(qū)散寒邪,達到治療疾病目的所采用的方法。

22、(一 ) 艾炷灸:直接灸:將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在其頂端點燃,待燒到接近底部時再換一個艾炷。根據(jù)灸灼皮膚的程度分為無疤痕灸、有疤痕灸;間接灸:在艾炷與穴位皮膚之間放置藥物的一種灸法。隔姜灸,隔蒜灸(二 )艾卷灸: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 )溫針灸:艾卷溫針;艾絨溫針。二、溫熨 :應用熱源物對動物患部或穴位進行溫敷熨灼的刺激,以防治疾病的方法。醋麩灸:用醋拌炒麥麩熱敷患部;醋酒灸:用醋和酒直接灸熨患部;軟燒法:以火焰熏灼患部。三、燒烙 :使用燒紅的烙鐵在患部或穴位上進行熨烙。直接燒烙:用燒紅的烙鐵在患部進行熨烙或畫烙。間接:用大方形烙鐵熨烙覆蓋浸醋布墊的患部。-4精選文庫儀器針灸療法一、電針

23、療法 :將毫針、圓利針刺入穴位產(chǎn)生針感后,通過針體導入適量電流,利用電刺激來加強或代替手捻針刺激的療法。操作:選穴扎針,每組2 穴,刺激強度根據(jù)病情和治療需要,以及患畜安靜接受為度。一般每日或隔日1 次, 5 7 日一療程,每個療程間隔3 5 日。注意事項 :針刺靠近心臟或延腦的穴位時,掌握好深度和刺激強度,防止傷及心、腦導致猝死;導線夾應夾在針體上,保證通電;金屬夾脫落,須先將電流及頻率調(diào)至零位或低檔,再連接;注意變換刺激量。二、電磁療法: TDP療法:特定電磁波譜治療器,利用TDP 發(fā)出的特定電磁波刺激穴位或患部。磁療法:單獨運用磁場或針和電、磁場同時刺激穴位。包括磁針療法、電磁針療法、旋磁療法、磁按摩法等。對急性軟組織損傷、幼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