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_第1頁
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_第2頁
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_第3頁
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_第4頁
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1頁玻璃體溫計 電子式體溫計 耳溫體溫計 額溫體溫計 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2頁 據計量教授介紹,最常見體溫計是玻璃體溫計,它可使隨體溫升高水銀柱保持原有位置,便于使用者隨時觀察。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3頁 因為玻璃結構比較致密,水銀性能非常穩(wěn)定,所以玻璃體溫計含有示值準確、穩(wěn)定性高特點,還有價格低廉、不用外接電源優(yōu)點,深受大家尤其是醫(yī)務工作者信賴。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4頁 但玻璃體溫計缺點也比較顯著,易破碎,存在水銀污染可能;測量時間比較長,對急重病患者、老人、嬰幼兒等使用不方便,讀數比較費事等 。 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5頁與傳統(tǒng)水銀玻璃體溫計相

2、比,含有讀數方便,測量時間短,測量精度高,能記憶并有蜂鳴提醒優(yōu)點,尤其是電子體溫計不含水銀,對人體及周圍環(huán)境無害,尤其適合于家庭,醫(yī)院等場所使用。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6頁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7頁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8頁測量體溫方法1)口腔測溫法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9頁口腔測溫法 口表消毒、擦干,將水銀頭端放于患者舌下,讓患者緊閉口唇,切勿用牙咬,也不要說話,以免體溫表被咬碎或脫落。3分鐘后取出,在光亮處,將體溫表橫持,并慢慢轉動,觀察水平線位置水銀柱所在刻度。正常口腔溫度為36.237.2。 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10頁2)腋下測溫法腋下測量法:擦干患者腋下,將腋表輕輕放入患者 腋下,

3、使水銀頭端位于腋窩頂部,讓患者夾緊腋窩。510 分鐘后取出,查看方法同口表。正常腋下體溫為3637。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11頁3)直腸測溫法肛門測量法:讓患者屈膝側臥或俯臥,露出臀部,將涂有凡士林或肥皂液肛表水銀端,輕輕插入肛門內約34厘米。3分鐘后取出,用軟紙擦凈體溫表后,讀出體溫刻度。正常肛門體溫為36.537.7。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12頁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13頁體溫計與眾不一樣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14頁體溫測量方法 腋溫測量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15頁腋溫正確測量 (1)將體溫計水銀柱甩至35以下;擦干腋下汗液,體溫計水銀端放于腋窩處。(2)體溫計緊貼皮膚,屈臂過胸,夾緊。不

4、能合作者,應幫助完成。(3)測量時間:5-10min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16頁請問,體溫計上刻度是從多少度到多少度?這是一個體溫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上面刻度!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17頁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18頁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19頁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20頁溫度:有沒有發(fā)燒:36.8沒有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21頁溫度:有沒有發(fā)燒:38.2發(fā)燒了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22頁注意事項在甩體溫表時用腕部力量,不能觸及他物,以防撞碎;切忌把體溫表放在熱水中清洗或在沸水中煮,以防爆裂;剛進食或面頰部熱敷后,應待30分鐘后方可測量;坐浴或灌腸者須待30分鐘后方可測直腸溫度;體溫測量專題知識

5、講座第23頁為嬰幼兒、重病人測溫時,應守護在旁;如病人不慎咬碎體溫表時,應馬上去除口腔內玻璃碎屑,以免損傷口腔,然后口服蛋清液或牛奶,延緩汞吸收,病情允許者也可服用膳食纖維豐富食物,以促進汞排出。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24頁體溫計摔碎了怎么辦?在日常生活中出現體溫計損壞水銀泄漏時,方便又正確方法是:灑落汞滴能夠用錫箔(用香煙包裝紙也能夠)回收,裝入瓶中,并用水封;或者馬上用硫磺撒在汞珠上,使二者發(fā)生反應,形成形狀不規(guī)則硫化汞固體,再將固形物置于玻璃瓶中密閉保留。破損水銀溫度計和搜集起固形物絕不能拋到垃圾堆中,最好埋入土中。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25頁體溫表清潔消毒常見消毒液:濃度為1消毒靈、

6、1過氧乙酸、 2碘伏、70%乙醇等。用有蓋塑料盒盛裝消毒液并在其中浸泡體溫表,消毒液每日更換一次。(1)口表及腋表消毒法 銀體溫計使用后,全部浸泡于消毒容器內,5分鐘后取出,用冷開水沖洗后,將體溫計水銀柱甩至35以下,再放入另一盛有消毒液容器內浸泡,30分鐘后取出,用冷開水沖洗,用紗布擦干后存放于清潔容器內備用。 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26頁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27頁(2)肛表消毒法 用消毒液紗布將肛表擦凈,再按上法另行消毒。(3)個人專用表消毒法 用乙醇棉球擦拭后浸泡在70乙醇內備用。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28頁再見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29頁二、觀察1發(fā)燒機體在致熱源作用下使體溫調整中樞

7、調定點上移而引發(fā)調整性體溫升高超出正常范圍(超出0.5),稱發(fā)燒。 發(fā)燒分感染性與非感染性兩大類。(1)發(fā)燒程度劃分:低 熱:37.438.0;中度熱:38.139.0;高 熱:39.141.0;超高熱:41.0以上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30頁2.發(fā)燒過程及癥狀1)體溫上升期 有驟升(肺炎、瘧疾)和漸升(傷寒)兩種方式。主要表現為皮膚蒼白、畏寒、寒戰(zhàn)、無汗。2)高熱連續(xù)期體溫連續(xù)在較高水平。表現為顏面潮紅灼熱、口唇、皮膚干燥、呼吸和脈搏加緊、尿量降低。3)退熱期 體溫恢復至正常水平。表現為大量出汗和皮膚溫度降低。退熱分為驟退和漸退兩種。驟退型因為大量出汗喪失水分,病人易出現脈搏細速、四肢厥冷等

8、虛脫或休克癥狀。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31頁2體溫過低體溫低于35稱體溫過低,常見于早產兒、年老久病者、休克病人、全身衰竭重危病人、用退熱藥過量及對退熱藥較敏感病人。老年人在嚴重感染而免疫反應差情況下,發(fā)燒反射不敏感,會產生體溫過低。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32頁三、體溫異常護理1高熱病人降溫法體溫39高熱。常見護理辦法:(1)物理降溫法 利用冷傳導到達散熱目標,物理降溫有以下兩種方法。局部降溫 體溫超出39,可用冰袋、冷毛巾濕敷頭部散熱。全身降溫 體溫超出39.5,可用乙醇擦浴、溫水擦浴或做大動脈冷敷.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33頁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34頁(2)藥品降溫法 按醫(yī)囑應用解熱劑使體溫下降。但未明確發(fā)燒原因時,不能輕易使用退熱藥,以免改變其原有熱型或其它臨床特征,給診療和治療帶來困難。體溫測量專題知識講座第35頁2高熱病人其它護理(1)休息 (2)口腔清潔 (3)皮膚護理 (4)飲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