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選讀》試題庫_第1頁
《教育名著選讀》試題庫_第2頁
《教育名著選讀》試題庫_第3頁
《教育名著選讀》試題庫_第4頁
《教育名著選讀》試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外教育名著選讀 題庫 TOC o 1-5 h z 一、單項選擇 (每題2分) 1儒家重要經(jīng)典論語的作者是()。A.老聃B.孔丘C.孟軻D.荀況 集前代注疏之大成的V論語集注的作者是()。A.馬融B.何晏C.皇侃D.朱熹 孔子“性相近也”中的“性”字是指()。A.性別 B.性格 C.天性 D.習性 “有教無類”中的“類”字通常認定是指()。A.族類 B.階級C.類別D.類型 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明確提出者是()。A.孔子 B.孟子C.朱熹 D.王守仁6.孔門弟子中以德行著稱的高足弟子是( )。A.顏回B.子路C.冉有D.子貢7.學記的成書年代通常認定是()。A.西周B.春秋C.戰(zhàn)國D.西漢8.學

2、記是出自儒家“六經(jīng)”中的()。A.易經(jīng)B.書經(jīng)C.禮經(jīng)D.春秋經(jīng) TOC o 1-5 h z “學學半”中第一個“學”字的字義為()。A.學生B.教 C.學習D.校 “嚴師為難”中“嚴”字的字義為()。A.嚴格B.嚴厲 C.尊敬 D.嚴選西方最早論述優(yōu)生問題的思想家是 ()。A.柏拉圖B.蘇格拉底C.亞里士多德D.昆體良柏拉圖主張教育由( )。A.家庭管理B.學校管理C.國家管理D.社區(qū)管理在西方, 最早倡導教育性教學的人是()。A.柏拉圖B亞里士多德C.夸美紐斯D.赫爾巴特 夸美紐斯生活的時代為()。A. 18世紀B. 19世紀 C. 17世紀D. 16世紀 近代資產(chǎn)階級教育理論的奠基之作為

3、()。大教學論)??茖W教育A.世界圖解B.人的教育 C.民主主義與教育大教學論)??茖W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系統(tǒng)論證了班班級授課制的教育家為A.杜威B.蒙臺梭利C.昆體良 D.夸美紐斯 洛克詳細論證了()。A. “白板說” B.內(nèi)發(fā)論 C.泛智論D. “靈魂回憶說 教育漫話一書的主題是()。A.紳士教育B.集體主義教育C.文雅教育 D. “外鑠論”這一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的宗師為()。A.夸美紐斯B.杜威C.福祿倍爾D.洛克 TOC o 1-5 h z 20盧梭認為嬰幼兒期的時間約為()。A. 09歲 B. 02歲 C. 03歲 D. 16歲21主張以“自然后果法”去教育兒童的代表人物是()。

4、A.夸美紐斯B.柏拉圖 C.盧梭在盧梭看來,與兒童成長無關(guān)的制約因素是(A.事物的教育B.人的教育 C.自然的教育 教育與美好生活的作者是()。A.夸美紐斯B.柏拉圖 C.盧梭D.裴斯泰洛齊)。DD.裴斯泰洛齊)。D.主觀能動性D.羅素)。A.外語B.現(xiàn)代人文學科C.地理和歷史D.音樂和舞蹈 TOC o 1-5 h z 教育與美好生活著重表述了幼兒教育改革的理想,尤其是 5 歲前兒童的()。A.品性教育B.語言教育C.自然教育 D.科學教育二、填空(每題 3 分) 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時的年齡是。 今本論語西漢末年的編纂者是。3文、行、忠、信的教學內(nèi)容可簡稱為。 “請學稼” “請學為圃”的孔門弟子名為

5、。 “學而時習知”的“習”字之義為。 “四毋”除毋意、毋必、毋固外,還有。 認為學記是“記學、教之義”的漢代經(jīng)學家是。 學記中所記設(shè)于國都的大學名為。 大學中用以懲戒違規(guī)學生的刑具名為。 教師在大學中面見君王時的面向為。西方嬰幼兒公養(yǎng)公育思想的提出者是。柏拉圖提出的數(shù)學、幾何、天文、音樂理論等學科后來合稱為。柏拉圖的代表作是。14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提出改良學校的基礎(chǔ)是萬物的嚴謹恰當 的。夸美紐斯指出,維護紀律的方法有三種:監(jiān)督、譴責和。 夸美紐斯建議設(shè)立從事師資培訓的機構(gòu)名稱為。17洛克的教育代表作是。 洛克談到教育問題時,主要著眼點及論述中心是如何培養(yǎng)。 洛克提出了世俗道德標準為。

6、盧梭的教育代表作是。21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實質(zhì)是:教育必須適應(yīng)。 自然教育最重要的原則是。 羅素的教育代表作是。 羅素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理想的。 羅素認為,理想的品性表現(xiàn)為活力、勇氣、敏感及。三、判斷(每題3分;正確打V,錯誤X)論語依據(jù)孔門弟子或再傳弟子所記。( )孔子在政治和教育兩方面都同樣成功。( TOC o 1-5 h z 3孔子的“仁愛”與基督的“博愛”意義等同。()4“叩兩端法”的“兩端”指事物的兩面性。()5“參也魯”是指曾參魯莽。()6“法語之言”是指嚴肅且符合原則的話。()7學記的“學”字與“教”字相通。()8學記與大學并無明顯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9“未卜禘,不視學”是指在春祭

7、前不視學。()10“當其為尸”的“尸”是指出任祭司。()理想國中三類人分別是哲學家(王)、護衛(wèi)者(軍人)及 工、農(nóng)、商。( )柏拉圖主張對女子和男子使用兩種不同的教育方法。( )西方最早論述優(yōu)生問題的思想家是柏拉圖。( )14 夸美紐斯認為學校是普及教育的產(chǎn)所。( ) TOC o 1-5 h z 夸美紐斯1 6 3 2年用英語完成初稿大教學論()16夸美紐斯提出課程設(shè)置的原則是實用、廣博和.精要。() 洛克主張用糖果或其它物質(zhì)作為動力去鼓勵兒童學習或鼓勵兒童。() 洛克的紳士教育理論也可以說是一種家庭教育理論。()19 .洛克強調(diào) “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 ”。()盧梭反對向兒童說理。(

8、) 盧梭認為,自然教育必須適應(yīng)環(huán)境。() 在盧梭看來,培養(yǎng)道德即應(yīng)從這種“自愛”的情感開始。() 羅素主張,品性教育必須始于誕生之日。() 羅素關(guān)于幼兒品性教育的思想受到行為主義理論的影響。()羅素認為,培養(yǎng)誠實習慣是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 )四、名詞解釋(每題4 分)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有教無類君子遠其子不憤不啟見賢思齊思孟學派豫時孫摩教學相長教之大倫理想國七藝13 .泛智論教育適應(yīng)自然的原則15 .白板說教育漫話消極教育自然后果律教育與美好生活20 智力美德五、簡答(每題 5 分)1簡述孔子接受教育和從事教育的經(jīng)歷。 2.簡述對論語題解的不同讀音和涵義。 3簡述孔子的人性觀及教育

9、作用論。4簡述孔子的教學內(nèi)容論及其基本特征。 5概述孔子有關(guān)“聞斯行諸”的教學實例。 6簡述孔子有關(guān)啟發(fā)誘導的教學原則。7簡述對學記篇名的幾種不同理解。 8簡介學記對大學施教程序的主張。 9簡述學記中課內(nèi)、課外結(jié)合的思想主張。 10簡述學記中有關(guān)對當時教學弊病的批評 11.為什么柏拉圖主張教育應(yīng)從幼年開始?12. 簡述柏拉圖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13大教學論的主要內(nèi)容及歷史地位。 14簡述夸美紐斯關(guān)于學制的設(shè)想及其特點。 15簡述洛克的歷史地位。16簡述洛克關(guān)于德育的具體實施意見。 17簡述盧梭關(guān)于嬰幼兒教育的主要觀點。 18簡述盧梭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9簡述羅素關(guān)于品性教育的主要觀點。 20簡

10、述羅素關(guān)于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趨勢的觀點。標準答案1B2D3 C4 B5 C6A7C8C9B10C11. A12. C13. A14C15. D16.D17. A18A19D20. B21.C22D23.D24B25. A二、130 歲2鄭玄 3四教4 樊遲 5 復(fù)習或練習6 毋我7鄭玄8國學9夏楚10 西方 11. 柏拉圖12. 四藝13. 理想國 14 秩序 15 懲罰16.學校之學校 或教學法學校17教育漫話 18紳士 19有利 20.愛彌爾21.兒童天性 22.自由 23 教育與美好生活或教育論24.品性25.理智三、1.V2. .X 3.X4.V5.V6.X7.V8.X9. X10.V11.

11、 V12. X13.V14V15 x16.V17. x18.V19.720721. x22. 723. 724x 257四、1. ( 1 )“五十”指 50 歲時(1 分);(2)“知”為通曉、掌握(1 分);(3)“天命”為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2 分)。2(1)“六十”指 60 歲時(1 分);(2)“知”為通曉、掌握(1 分);(3)“耳順”的引伸義為心理活動規(guī)律(2 分)。3(1)孔子有關(guān)教育對象的主張(1 分);(2)招收學生不分階級、民族(1 分);(3)沖破了“學術(shù)官守”的傳統(tǒng)(2 分)。4(1)孔子有關(guān)家庭教育的原則(1 分);(2)有德行的人應(yīng)有意疏遠自己的子女(1 分);(3)理

12、智的態(tài)度有利于建立良性親子關(guān)系(2 分)。 5(1)孔子有關(guān)啟發(fā)式教法的著名論斷(1 分);(2)“憤”即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1 分);(3)“悱”即理解尚難以表達的狀態(tài)(2 分)。 6(1)孔子有關(guān)修身進德的有效方法(1 分);(2)“見賢”為見到比自己德行好的人(1 分);(3)“思齊”為就應(yīng)當考慮如何向他看齊(2 分)。 7(1)先秦儒家著名學派之一(1 分);(2)思即子思,孟即孟軻(1 分);3)重良知良能,主內(nèi)圣外王(2 分)。 8(1)學記中所總結(jié)的教學原則(1 分);(2)預(yù)防性原則和適時性原則(1 分);(3)循序性原則和觀摩性原則(2 分)。 9(1)學記中首次提出的教育概念(

13、1 分);(2)“學學半”釋義(1 分);(3)可能教學相長的理由(2 分)。 10(1)學記中所提出的基本教育原理(1 分);(2)敬道、立志、遵紀、懲戒“四倫”(1 分);(3)另加張弛有度、指導有方、學不躐等“三倫”(2 分)。11.(1)是古希臘教育家柏拉圖的代表作(1 分);(2)在書中圍繞培養(yǎng)“哲學王”的教育問題,構(gòu)建了一個從優(yōu)生 、優(yōu)育到成人教育的系統(tǒng)教育體系(1 分);(3)幼兒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 分)。12. (1)是指西方學校教育的七種科目。(1 分);(2)柏拉圖提出四藝(數(shù)學、幾何、天文、音樂理論)和早期智者建立的“三 藝”(文法、修辭、辯證法)合起來并稱“七

14、藝”(1 分);(3)在西方教育史上成為穩(wěn)定的學校教學課程長達一千多年(2 分)。13(1)夸美紐斯提出的重要教育觀點(2 分);(2)指把一切有用的知識教給一切人,并使其智慧得到普遍發(fā)展的理論(2 分)。 14(1)夸美紐斯提出的教育的根本指導原則乃至原理(1 分);(2)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一種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則,人作為整個自然的一部分, 因此人的發(fā)展以及對人進行的教育,也應(yīng)服從這一普遍法則(1 分);(3)教育要依據(jù)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2 分)。 15(1)洛克繼亞里士多德之后再次提出并論證了的著名教育觀點(2 分);(2)認為在人的意識內(nèi)沒有天賦觀念(諸如“上帝”、善惡標準、數(shù)

15、學公理等), 人生下來其心靈猶如一張“白紙”,可以在上面任意涂寫(2 分)。16(1)英國教育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1 分);(2)在該書中,洛克提出了他關(guān)于紳士教育的思想體系(1 分);(3)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將教育分為體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詳細 論述(2 分)。17(1)盧梭的重要教育觀點(2 分);(2)兒童 12 歲以前處于“理性的睡眠期”,此時他們不能了解人際關(guān)系及道德 觀念,故要求這段時間“教育應(yīng)當純粹是消極的”,即除了增強體力、發(fā)展感 覺外,成人不應(yīng)對兒童進行道德灌輸,或傳授真理,而要“盡可能讓他的心閑 著不用,能閑多久就閑多久”(2 分)。18(1)盧梭的重要教育觀點(

16、2 分);(2)兒童12 歲以前處于“理性的睡眠期”,認識不到錯在何處,不可曉之以禮, 教育他們的唯一方法是“使他們經(jīng)驗從中去吸取教訓”。具體而言,就是用“自 然后果”去教育兒童,即讓兒童通過親身體驗自己錯誤行為所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 從中受到教育,并改正錯誤(2 分)。19(1) 英國教育家羅素的教育代表作,1926 年出版(2 分);(2) 論述了幼兒教育改革的理想,包括幼兒的品性教育(2 分)。 20(1)羅素的重要教育觀點(2 分);(2)主要包括好奇心、虛心、有志竟成的信念、耐心、勤奮、專心和一絲不茍 其中,好奇心是最基本的(2 分)。五、1 ( 1 )問學,踐履,自學成才( 1 分);

17、(2)立志:“十有五而志于學”(1 分);(3)30 歲時創(chuàng)設(shè)私學(1分);(4)畢生辦學的“三盈三虛”(1 分);(5)編訂“六書”作為私學教材(1 分)。2. ( 1 )兩面種讀音: lun ;和 lun ( 1 分);(2)議論、講述之義(1 分);(3)合議、認同之義(1 分);(4)規(guī)范、循理之義(1 分);(5)倫理、天倫之義(1 分)。(1)人類天生的遺傳素質(zhì)相差不遠(1 分)(2)而后天的行為習慣卻大有不同(1 分)(3)這便是因為環(huán)境、教育的不同所使然(1 分)(4)天才和白癡受教育的影響不大(1 分)(5)只有“中人”才因受教育而移易(1 分) ( 1 )四教:文、行、忠、

18、信( 1 分);(2)文、行、忠、信的內(nèi)涵(1 分);(3)六經(jīng):詩、書、易、禮、樂、春秋(1 分);(4)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1 分);(5)孔子教學內(nèi)容的“人文主義”特征(1 分)。 5(1)子路問“諸斯行諸”,孔子不允(1 分);(2)冉有問“諸斯行諸”,孔子允準(1 分); (3)公西華為此不解,“敢問”孔子(分);(4)孔子答曰:“求也退”、“由也兼人”(1 分);(5)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案例(1 分)。6(1)不憤不啟(1 分);(2)不悱不發(fā)(1 分);(3)舉一反三(1 分);(4)相互啟明(1 分);(5)教學相長(1 分)。 7(1)從文字源流的解讀(1

19、分);(2)從文字用途的解讀(1 分);(3)從論述重心的解讀(1 分);(4)從引伸義的解讀(1 分);(5)鄭玄的解讀(1 分)。 8(1)“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1 分);(2)“三年視敬言樂群”(1 分);(3)“五年視博習親師”(1 分);(4)“七年視論學取友”(1 分);(5)“九年知類通達,強力而不返”(1 分)。9(1)“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1 分); (2)“不學操縵,不能安弦”(1 分); (3)“不學博依,不能安詩”(1 分);(4)“不學雜服,不能安禮”(1 分);(5)“不興其藝,不能樂學”(1 分);10(1)只知死記硬背(1 分);(2)一味追求教學進度(

20、1 分); (3)未能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1 分);(4)未能因材施教(1 分);(5)不是順應(yīng)而是強求(1 分); 11.(1)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2 分); (2)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1 分); (3)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導,卻能決定他后來往哪 里走(2 分)。12.(1)第一個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的從學前到研究院的教育體系(1 分); (2)主張教育由國家管理,強調(diào)了教育服務(wù)于社會及政治的功能,成為“社會本 位論”的代表人物之一(1 分);(3)首次提出了優(yōu)生、胎教、計劃

21、生育及公共學前教育的思想,并論述了學前 教育的內(nèi)容及方法(1 分);(4)強調(diào)學前教育內(nèi)容(包括游戲、文學、音樂等)應(yīng)具有教育性,從而開創(chuàng)“教 育性教學”理論的先河(1 分);(5)第一次確定了心理的基本范疇及相應(yīng)的倫理學范疇(即理性、意志、感情及 智慧、勇敢、節(jié)制)等(1 分)。13(1)大教學論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代表作(1 分);(2) 書中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張建立適應(yīng)學生年齡特征的學校教育制度, 論證了班級授課制,規(guī)定了廣泛的教育內(nèi)容,提出了教學的直觀性、鞏固性、 啟發(fā)性與量力性原則;(3 分);(3) 大教學論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是有史以來最杰出的教育論 著之一(1 分)。(1)夸美紐斯學制的設(shè)想是:16歲,母育學校;712歲,國語學校;13 18歲,拉丁學校;19 2 4歲,大學(2分);(2)學制的特點是:把學前兒童的教育正式納入學制(1分);把小學的 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