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詩言志的經典化過程看古代文論經典的形成【內容提要】本文對“詩言志的產生年代、經典化過程和途徑進展了闡述。由于“詩言志是古代文論的“開山綱領,因此它的經典化過程便有普遍的意義。因此,本文提出的“六途徑說,對于研究古代文論的經典化也是有意義的。本文認為,所謂文學經典,是指具有精品內質、闡釋空間和持久影響的文學文本。文學經典包括文學作品經典、文學理論經典、文學批評經典和文學史經典。對于古代文論經典來說,又包括文學的經典范疇、經典命題、經典觀點和經典論著??v看,有一時之經典、一代之經典和千古之經典;橫看,那么有民族之經典、國家之經典和世界之經典。中國古代文論的大半壁江山都是由儒家經典所奠定的?!娟P
2、鍵詞】詩言志/經典化/六途徑說/古代文論經典一、“詩言志產生的大致年代“詩言志是大家公認的古代詩學理論的經典表述,歷來受到人們的推崇。王士禎說,“此千古言詩之妙諦真詮也?師友詩傳錄?;劉毓崧說,此是“千古詩教之源?古謠諺序?;朱自清說,這是中國古代詩學“開山的綱領?詩言志辨序?。在我們討論“詩言志經典化問題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它產生的大致年代。從文獻記載看,“詩言志最早出如今今文?尚書堯典?古文?尚書舜典?中。研究“詩言志產生年代的關鍵問題,是考證?尚書堯典?的編寫時間和所記載的真實程度如何。關于這個問題,目前學術界有四種觀點:其一,堯時說。法國學者卑奧根通過對?尚書堯典?的星象記載和漢儒解釋的
3、研究,認為這確實是堯時的天文記錄高魯:?星象統(tǒng)箋?;日本學者鈴木虎雄?支那詩論史?認為,詩言志是“堯舜時代的詩論。其二遠古說。范文瀾認為,“?堯典?等篇,大概是周朝史官掇拾傳聞,組成有系統(tǒng)的記錄,其為遠古遺留下來的史實,大致可信1。如按范說,那“遠古遺留下來的史實,就不僅僅是指“禪讓,也應該指“詩言志。顧易生贊同范說,認為詩言志說“屬古已有之,非晚周儒家之徒所創(chuàng)立2。其三,戰(zhàn)國說。蔣善國將?堯典?中所涉及的歷史文物和語義特征,與先秦有關典籍進展比擬后認為,?堯典?出現(xiàn)于公元前372-289年之間,即墨子之后、孟子所生活的時代3。郭沫假設和陳夢家等人也主張戰(zhàn)國說。其四,秦漢說。陳良運認為,“詩言
4、志這一觀念的出現(xiàn),當在秦漢之際4。綜上所述,這些觀點各有各的證據,各有各的道理,都有參考價值。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大家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似乎存在著誤區(qū)。我認為,?尚書?成書的時間,并非是?堯典?產生的時間;而?堯典?產生的時間,也并非是“詩言志說的提出時間。因為,這些是不同歷史層面的問題。在春秋以前,無私家即個人著述。一部書從形成到編定,往往要經過相當漫長的時間。?詩經?、?周易?是這樣,?尚書?也是這樣。而且,尤其像?尚書?這樣的歷史性典籍,又經過了一個由口傳歷史到書寫歷史的漫長的傳播過程。鑒于此,我對“詩言志的產生年代作以下幾點考證:首先,以西周青銅器銘文證?尚書?成書年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
5、代的書面語言的書寫方式。西周青銅器銘文作為西周時期的書面語言,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只要我們找到?尚書?與西周青銅器銘文有一樣的書寫方式的證據,也就可以確定?尚書?的成書年代了。根本的證據有五點:一是錢宗武指出,?尚書?“沒有構造助詞者和句末語氣助詞也,“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5。之所以“非常特殊,就是先秦其他典籍沒有這種書寫方式。錢先生對?尚書?語言有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因此這話是可信的。我通過對西周“利簋、“衛(wèi)盉、“商尊和“折霰等青銅器銘文的閱讀,發(fā)現(xiàn)也沒有“者和“也字。春秋以后的青銅器銘文中有“也字,如戰(zhàn)國“新郪虎符銘文等;二是西周青銅器銘文與?尚書?在記載“年月日等時間時,都要在句
6、首冠以“惟字。諸如:銅器銘文?尚書?佳唯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衛(wèi)盉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訓?佳唯五月,辰才在丁亥商尊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畢命?佳唯五月折觥惟二月既望?召誥?佳唯甲子利簋惟戊午?泰誓中?6這并不是偶爾的,說明兩者關于時間有一樣的書寫方式。春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對于時間的記載那么有所不同。如春秋時晉國的“欒書缶銘文,記載時間為“正月季春,元日己丑。句首沒有“佳唯字;三是關于“武王伐紂的詳細日期,西周青銅器銘文與?尚書?的記載是一樣的。西周最早的青銅器“利簋銘文記載為:“珷武征周,佳唯甲子朝。?尚書牧誓?記載為:“時甲子昧爽周秉鈞注云:“日未出時,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就是說,武王伐紂的
7、戰(zhàn)役是于公元前1066年2月甲子日黎明開場的。這與?詩經大雅大明?“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朱熹注云:“會戰(zhàn)之旦也清明的說法是一樣的;四是觀點旁證。張其昀指出:西周“有些銘文,特別是一些前期銘文,就相當近乎?尚書?。錢宗武指出:“今文?尚書?多為可信的商周古文,和商周金、甲文是共時的語言材料。張先生是古文字學專家,錢先生既是?尚書?學專家,又是先秦語言學專家。他們的觀點都是經過大量研究后提出的,因此是可信的;五是文獻旁證??鬃铀幍哪莻€時代可以見到的編成的專書是很少的。據?論語?所載:孔子中年之前讀得最多的是?詩?與?書?,引用最多的也是?詩?與?書?,晚年才開場讀?易?,至于禮、樂當時很可能
8、還未成書。又據?左傳?記載:魯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晉國大臣趙衰就談到了?詩?與?書???梢?詩?、?書?在春秋初期就非常流行,而它們的成書時間還要早很多??傊?,這五點證明,?尚書?成書于西周早期是完全可能的。其次,從?尚書?“紀史方式考證?堯典?包括?舜典?的成篇年代。今文?尚書?有三種紀史方式:一是按“年、月、日等詳細時間紀史,這是比擬近的有詳細時間可記的紀史方式,西周史多用此方式記載;二是沒有詳細時間的紀史,或時間模糊難記,或不必要記載時間,這是比擬遠的有零星資料可參考的紀史方式,殷商史多用此方式記載;三是在篇首冠以“曰假設稽古我譯為“據說古時候7四字的紀史,這是很遙遠的根據傳說中
9、的口述歷史資料的紀史方式,先商史用此方式記載。這當然是?尚書?編著者的紀史體例。從這種編寫體例中,可知?堯典?是根據先商以來口口相傳的歷史資料編寫成的。但是,它的成篇年代是什么時間呢?我認為,大致在殷商時期。主要根據有三點:一是上古時期“紀史權利只在朝廷。從今文?尚書?看,史官文化較興旺者,只有殷商和西周初期。在28篇今文?尚書?中,殷商時代占5篇,西周武王至康王時代占16篇。這個數字說明,商代不僅開場設置史官,也是我國史官文化的第一個興旺時期;二是書面歷史記載也是從商代開場的。據日本學者島邦男從甲骨文記載中所建立的“殷商世系表見?殷墟卜辭綜類?第556頁,就可證明這一點。事實上,甲骨文中也有
10、關于“堯的記載。從堯到商末有1950多年歷史,又處于由口傳文化向書寫文化的轉型時期,口傳資源的豐富,書寫文化的激情和責任,都會促使當時的“史官將商前歷史記載下來;三是今文?尚書商書?中“言、“志的高頻率用字,也是?堯典?成篇于商代的最好證明。最后,再談“詩言志的產生年代。這個問題比擬復雜。假如按照人類文化史開展的歷史邏輯來看,作為口傳文化中的“舜時樂官文化現(xiàn)象,它的產生肯定要比記載它的?堯典?成篇的時間要早得多。但是,問題并非如此簡單。我認為,?堯典?關于“詩言志的這段記載,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從先商文化不一定是虞文化,也可能是夏文化流傳下來的信息,諸如詩準確地說是“歌、樂、舞渾然一體,
11、尤其是“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神人以和等,反映了石器時代的文化相貌;二是?堯典?成篇時代的文化信息,諸如“詩言志等。很顯然,“詩言志并非是遠古遺俗,而是從殷商時期萌芽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殷商時期對于我國文化史的主要奉獻是:進一步完善了文字不僅是甲骨文,很可能還有書寫在簡冊上的文字等,遺憾的是后者沒有可以保存下來;創(chuàng)始了書寫文化包括甲骨、簡冊等,如?尚書多士?云:“殷祖先有冊有典的新時代;還為后世萌發(fā)了“詩言志的種子。?尚書商書?中“言和“志字的使用頻率較高,如“言、“朕言、“眾言、“誓言、“矢言、“逸言、“大言、“箴言、“嘉言、“吉言、“德言和“浮言等,又如“志、“有志、“厥志、“朕志和“遜志等。
12、古文?尚書商書太甲下?云:“有言遜于汝志,就有“言志的意思。同時,還有“殷人尚聲?禮記郊特牲?的文化風氣。這些都說明:“詩言志產生的大致年代是殷商時期。二、“詩言志的經典化過程關于“詩言志的經典化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我們今天對于這樣一個問題的討論,存在著很大的難度。原因不僅在于該問題的復雜程度,而且對于其經典化過程的詳情卻無法理解。我們如今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根據現(xiàn)有的文獻記載,加之合理的歷史想像,對“詩言志的經典化過程作以簡單而慎重的描繪。我認為,“詩言志的經典化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商代是“詩言志說的創(chuàng)立時期。從上文的考證中可知,“詩言志說大約產生于殷商時期。這既
13、是本文提出的新觀點,也是我們討論“詩言志經典化的根本出發(fā)點。原始音樂包括歌、樂、舞的開展,到商代時已經到達了較高的程度。據考古證明,從已出土的甲骨文中有18種樂器名稱;還有出土的商代樂器實物有銅鼓、皮鼓、石磬、玉磬、鐃、鎛、鐸、銅鈴、陶鈴、塤等種類,尤其是出現(xiàn)了編磬、編鐃和18枚銅鈴組合使用的情況;根本上形成了“十二律體系;從樂器出土的地點看,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東、陜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內蒙古等省區(qū),說明了商代“樂政的興盛8。因此,?堯典?關于“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的闡述,很可能就是商代音樂思想的根本反映。上文提到“殷人尚聲和?尚書商書?中“言、“志的
14、高頻率用字,也可以證明這一點。所以,我認為,“詩言志說創(chuàng)立于殷商時期。值得注意的是,創(chuàng)立者有意采取了“經典化的策略,一是將“詩言志說放入?堯典?之中,二是假借“舜帝之金口說出。也就是說,“詩言志說是作為經典而創(chuàng)立的。因此,它一出現(xiàn)就是經典,就是權威。第二個時期,從西周初年到春秋末年,從制度和理論層面對“詩言志進展經典化。詳細說,西周的禮樂制度,將“樂包括詩、樂、舞儀式化、等級化和制度化。由于周王朝“制禮作樂的需要,朝廷組織專人“采詩和編詩,便形成了我國上古文化史上的第二部典籍?詩?早期文本,即西周時期的詩歌。由于朝廷的作為和政治的作用,從商代流傳下來而又參加“周書的?書?和?詩?便開場成為經典
15、,“詩言志便成為“經典中的經典了。這是從制度層面對“詩言志經典化的時期。春秋時期,主要是從理論層面對“詩言志經典化。大致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賦詩言志的社會文化思潮。從西周以來,?詩?不僅成為“雅言的經典,而且成為朝廷和諸侯教育子弟的經典教材。所以,從朝廷到地方各諸侯國邦都培養(yǎng)了一批精通?詩?的人才?!白钪哂恤敿疚淖?、季武子父子,叔孫豹、叔孫婼父子,晉之趙武、叔向,鄭之子產,齊之晏子,衛(wèi)之北宮文子,吳之公子季札等。8由于當時可供子弟學習和人們閱讀的書寥寥無幾,大約只有?詩?與?書?而已。其中,?詩?更為特殊一些,它不僅是子弟啟蒙識字的課本,又是禮樂制度的書面文本。因此它的傳播范圍更廣,其經典
16、化程度也更高,根本上形成了天下讀書人無一不讀?詩?、無一不曉?詩?和無一不用?詩?的場面。?詩?成為人們的知識資源、禮儀資源和思想資源。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文化語境里,逐漸形成了“賦詩言志和“借詩言志的社會文化風氣。“此風大約興起于僖公、文公之際,至昭公、襄公時最盛,前后流行約百余年9。在政治、外交和士人言談之中,人們往往將?詩?作為經典引用,借以表達自己的感情、愿望和思想即“志。據統(tǒng)計,?左傳?引詩181篇次,賦詩68篇次;?國語?引詩26篇次,賦詩6篇次。高臺會盟,華筵宴客,人們賦詩言志,才華俊爽,真乃“春秋一場大風雅也勞孝輿:?春秋詩話?卷一。這些引詩、賦詩活動都與“言志有關。?左傳?中關于
17、“賦詩言志有四處記載:襄公十六年記載一處,“齊高厚之詩不類,諸侯有異志矣;襄公二十七年記載兩處,“請皆賦,以觀七子之志,“詩以言志:昭公十六年記載一處,“請皆賦,起亦以知鄭志。這些可以看作是對?堯典?“詩言志說的詳細理論;而“詩以言志既是對“詩言志說的開展,又是對春秋“賦詩言志活動的總結。另一個是孔子對“詩言志說的理論。在?論語?中,孔子一般不引詩,但只論詩?!把灾疽辉~在?論語?中出現(xiàn)了三次,一次在?公冶長篇?,兩次在?先進篇?,均出自孔子之口,云“各言其志。在近年發(fā)現(xiàn)和整理的上博簡?孔子詩論?中,也有三處關涉到“詩言志:第一簡云“詩亡隱志;第八簡云“?小旻?多疑,疑言不中志者也;第二十簡云“
18、其隱志必有以諭也,其言有所載而后納??傊?,通過從制度層面和理論層面的經典化,擴大了“詩言志說的社會影響,奠定了“詩言志說的經典地位。轉貼于論文聯(lián)盟.ll.第三個時期,從戰(zhàn)國初年到戰(zhàn)國末年,從理論層面進展“詩言志的經典化。戰(zhàn)國是一個很務實的時代,也是一個“子學興旺的時代。隨著周王朝的逐漸衰落,各諸侯皆欲以“戰(zhàn)霸天下。禮樂制度、?詩?書?經典和賦詩言志等舊時代文化漸漸淡出歷史舞臺。士人面對現(xiàn)實,或著書立說,或游說諸侯,皆躍躍欲用于世。因此,一時著述迭出,論說紛紜,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場面。諸子皆從實際出發(fā),或言法,或言兵,或言農,或言技,或言術,卻很少言詩。兵家如?尉繚子?,名家如?公孫龍子?,雜家如
19、?黃帝經?,法家如?商君書?等,皆無一例引?詩?。因為在他們看來,詩、樂不僅無用,而且有害。商鞅認為,“學?詩?必使“粟少、“民窮、“兵弱、“國削,因此將“?詩?、“?樂?列入“六虱之二?商君書靳令?。韓非也認為,“好五音不已,那么窮身之事也?韓非子十過?。這些人功利務實,為學多存形下之思。但這是戰(zhàn)國學術的主流,因此可謂“子學多“實學。當然,也有例外。這時,關切精神文化,心系形上之學者,只有儒、道兩家。所以,“詩言志的經典化工作就是在儒、道兩家中進展的。道家代表人物莊子,雖然對?詩?持否認態(tài)度,但“?詩?以道志?莊子天下?一說,卻在無意中為“詩言志的經典化做了傳播工作。應該說,這個時期“詩言志
20、的經典化工作主要是由儒家完成的。?孟子?一書引詩33次,稱詩2次。孟子從“讀者承受論的角度,提出了“逆志說?孟子萬章?,進一步開展了“詩言志說。?荀子?一書引詩82次,論詩11次10。荀子受莊子的影響,從“六經論角度,指出“?詩?言是其志也,進一步引申了“詩言志說。到了?禮記?出來,既上承?堯典?,又對春秋以來的“詩言志經典化工作進展了總結,提出了“志之所至,詩亦至焉?孔子閑居?等“五至說,形成了?堯典?之后的第二個經典。第四個時期,從西漢到東漢,進一步穩(wěn)固了“詩言志的經典地位。漢代是一個重立經典和經典流行的時代。從上文闡述中可以看出,儒家經典是逐漸形成的。早在春秋初期,?詩?、?書?就已經成
21、為經典了。據?左傳?記載:魯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晉國大臣趙衰說:“?詩?、?書?,義之府也。他還在這話之前,用了“臣亟聞其言矣的表述方式,可見這話是他聽前人說的。那么,?詩?、?書?經典化的時間還可以向前推移。后來,經過孔子、孟子和荀子為代表的幾代儒家學者的努力,形成了?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部經典,稱為“六經。在這些經典中,?詩?、?書?在春秋之前就已經被官方經典化了,甚至被制度化了,只有其他四經那么是經過儒家學者個人的努力經典化的。到了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朝廷設立“五經博士制度。從此,?詩?、?書?等經典便又一次被官方化和制度化了。同樣,“詩言
22、志也成為新的官方經典。因此,在整個漢代,“詩言志成為最流行的經典詩學思想。據賈文昭主編的?中國古代文論類編?的“詩言志專題選文來看,漢代就有12條11。賈誼、董仲舒、揚雄、班固、王逸、鄭玄和許慎等漢代著名的學者,都議論過“詩言志問題。其中,?毛詩序?是最出色的代表。它上承?堯典?和?禮記?,對“詩言志作了全面、深化和系統(tǒng)的闡述。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段話:“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缺乏,故嗟嘆之;嗟嘆之缺乏,故永歌之;永歌之缺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序?將原來就是經典的“詩言志再經典化,被后世學者所祖述,成為?堯典?和?禮記?之后的第三個經典。
23、到此為止,“詩言志的經典化過程根本上完成了。從此以后,只是使用經典和開展經典的問題了。綜上所述,是我對“詩言志經典化過程的簡單描繪。這就是:商代是“詩言志說的創(chuàng)立時期,產生了?堯典?這個原典性經典;從西周以降,在1260多年之間,“詩言志說經過了三個時期的經典化,又形成了?禮記?和?毛詩序?這樣兩個經典文本。因此,對于“詩言志的經典載體來說,?堯典?是第一級經典文本,?禮記?和?毛詩序?是第二級經典文本,形成了“一宗二派的經典文本系統(tǒng)。它們對于后世的影響力是有大小差異的。我根據賈文昭主編的?中國古代文論類編?和?中國近代文論類編?的“詩言志專題選文情況統(tǒng)計,歷代引用?堯典?者27條,引用?毛詩
24、序?者23條,引用?禮記?者8條。雖然三者都是經典,但前兩者的影響要大得多。這些大體可以反映出“詩言志經典化過程中的實際情形。三、“詩言志經典化途徑與古代文論經典的形成?莊子徐無鬼?有所謂“橫說和“縱說之法。上文談“詩言志經典化過程,是縱說;接下來談“詩言志經典化途徑,那么是橫說。就是說,我們要討論“詩言志是通過什么途徑成為經典的。因為“詩言志是中國古代文論的“開山綱領,所以它的經典化途徑便不只是個案問題,而是具有普遍的意義。因此,下文將“詩言志經典化途徑與古代文論經典的形成問題結合起來討論。由于“詩言志經典化過程是非常復雜的,因此它的經典化途徑也顯得比擬復雜。大致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
25、精品的內質。“詩言志是一個內涵異常豐富的詩學命題,是一個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高度凝練的經典概括,是一個具有“精品內質的古代文論觀點。因此,“詩言志便有很豐富的理論內涵,歷代學者對于它的闡釋構成了一個潛在的理論體系。對于這些問題,我在10多年前已經作了全面而深化的討論12。當時,我認為,詩言志,“這是三個內容異常豐厚的沉甸甸的詩學術語,這是一個提醒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由志而言而詩的簡明公式,這是一部將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三個重要階段的豐富內容高度濃縮的詩學著作。從歷史上看,類似“詩言志這樣簡明精要、內涵豐富的命題,并不多見。很顯然,“詩言志已經具備了“精品的內質。所以,“精品的內質,就是“詩言志經典化的根本條件,
26、也是古代文論經典化的根本條件。諸如,“立象盡意、“神與物游、“為情造文、“文以載道和“詩窮后工等經典命題,?毛詩序?、?文賦?、?文心雕龍?、?詩品?、?二十四詩品?、?滄浪詩話?和?人間詞話?等經典論著,之所以成為經典,就因為它們都具有“精品的內質,具有成為經典的內在條件。這是決定性的因素,也是中國古代文論經典化的唯一途徑。其二、闡釋的空間?!霸娧灾具@句古訓為后世留下了無限的可闡釋空間??鬃又匾暋坝^志,孟子那么擅長“逆志。?禮記樂記?從禮樂活動的主體表現(xiàn)心理層面,將“詩言志納入其表現(xiàn)體系。?禮記孔子閑居?突出主體“志的地位,提出了“五至說。?毛詩序?看重“志的運動所之過程,作出了“在心為志,
27、發(fā)言為詩的更為詳細的闡釋??追f達通過“在己為情,情動為志,情、志一也的闡述,將“言志說與“緣情說統(tǒng)一了起來。?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一袁枚在“志字上大作文章,提出了“一日之志、“終身之志、“事外之志、“詩外之志和“即事成詩之志的觀點?再答李少鶴書?。錢泳那么認為,“志人人殊,詩亦人人殊?履園叢話?卷八。因此,從孔子到近代,“詩言志說的傳播過程,也是再闡釋的過程。通過人們的闡釋活動,“詩言志說被一次次地激活和增值,從而獲得了新的生命。這也是“詩言志經典化的一個途徑。同樣,在古代文論中,類似“自然、“意境和“神韻這樣的經典范疇,類似“言不盡意、“神與物游和“文以載道這樣的經典命題,類似?毛詩序?、?
28、文心雕龍?和?人間詞話?這樣的經典論著,都被歷代學者爭相闡釋,論說不絕,就因為它們有無限的可闡釋空間。其三、經典的載體?!霸娧灾咀钤绯鋈缃窠裎?尚書堯典?之中,而?尚書?即?書?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成為經典,后來又成為儒家的“五經、“六經和“十三經之一。即使“詩言志的第二級載體如?樂記?和?毛詩序?,前者屬于?禮記?,后者屬于?詩經?,兩者都是儒家的經典。所以,“詩言志從殷商時期走到今天,一直與經典相伴隨,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在這一點上,不僅“詩言志是幸運的,而且古代文論也是幸運的。因為,在古代文論中還有許多范疇、命題和觀點,是憑藉著經典的載體而得以傳播的。詳細來說,“賦、“比、“興、“美、“刺之
29、于?詩經?,“意象、“通變、“剛柔、“修辭立其誠之于?易經?,“詩教、“六藝之于?禮?,“和、“文采、“節(jié)奏、“感物心動、“觀舞知德、“審樂知政之于?樂?,“三不朽之于?春秋?,“文質、“辭達、“思無邪、“興觀群怨、“事父事君、“盡善盡美之于?論語?,“養(yǎng)氣、“共同美、“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之于?孟子?,等等??梢赃@樣說,中國古代文論的大半壁江山是由儒家經典奠定的。因此,經典載體對于古代文論的經典化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古代文論經典化的重要途徑。其四、影響的延續(xù)。“詩言志從?尚書堯典?以來,衣被千載,影響不絕。我據?中國古代文論類編?和?中國近代文論類編?的“詩言志專題選文情況統(tǒng)計,先秦8條,
30、兩漢12條,魏晉南北朝7條,唐代9條,宋代16條,元代3條,明代14條,清代30條,近代13條,共計112條。莊子、荀子、班固、鄭玄、沈約、劉勰、孔穎達、陸游、王守仁、王夫之、袁枚、魏源等,歷代名家都有所引用和發(fā)揮。當然,這只是一個不完全的統(tǒng)計。由此可見,“詩言志在各朝代的影響或大或小,不盡一樣;但它從殷商到近代一直傳承下來,歷史的鏈條從沒有中斷過。這就是經典的影響。因此,我認為,大凡經典都對當代和后代產生了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根據有沒有影響或影響指數的大小來判斷它是不是經典。比方,同是與孔子有關的古代文論文獻,?論語?是經典,而近年發(fā)現(xiàn)的?孔子詩論?卻不是經典。道理很簡單,就是前者對后
31、世造成了很大影響;而后者在當時有多大影響,暫時還不得而知。但從至今還沒有發(fā)現(xiàn)有一樣的抄本流傳下來看,它在當時的影響也可能就不大。另外,從傳世文獻中還沒有發(fā)現(xiàn)有引用?孔子詩論?的情況來看,它對后世幾乎沒有造成什么影響。因此,可以說,它是很重要的古代文論遺產,而不是古代文論經典。但凡大家公認的古代文論經典,都有一個從古至今的“傳承鏈存在,也都對后世產生了影響。其五、儒家的努力。如上文所述,在“詩言志經典化的過程中,孔子、孟子和荀子都盡了最大的努力,立下了汗馬功績。其實,儒家學者對于古代文論的經典化奉獻更大。在先秦諸子中,儒家以外的學者,尚用而不尚文,對于文學藝術的態(tài)度不是很積極。墨家的墨子、法家的
32、商鞅和道家的莊子對“詩、“樂持否認態(tài)度,道家的老子、兵家的尉繚子和名家的公孫龍子從不談詩、樂??梢栽O想,假如沒有先秦儒家對于文學藝術的熱情投入和積極努力,中國文學史和中國藝術史恐怕就是另外一種相貌了。中國古代文論的情形也是如此。總的來看,古代文論的絕大局部內容是從儒家那里來的。我大致估計,在古代文論中,來自于儒家的內容占三分之二,來自于道、墨、兵、釋等諸家的內容占三分之一。翻開郭紹虞先生主編的?中國歷代文論遜,將其經典一一數過來,諸如?尚書堯典?、?論語?、?孟子?、?荀子?、?毛詩序?、?楚辭章句序?、?典論論文?、?文賦?、?文心雕龍?、?詩品?、?修竹篇序?、?與元九書?等,皆是儒家文論的經典。儒家文論是中國古代文論的主流。因此,儒家的努力也是古代文論經典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六、政治的權利?!霸娧灾咀钤缡墙杷吹壑鹂谡f出,又是通過樂官夔推行“樂教的方式落實的。因此,“詩言志從一開場提出,就是政治權利的表達。后來,從西周的禮樂制度、春秋的賦詩言志到漢武帝設立五經博士,在“詩言志的傳播過程中,一直有政治權利的影子存在。古代文論經典的形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N-Nitroso-clonidine-生命科學試劑-MCE-2307
- IRF1-IN-1-生命科學試劑-MCE-6527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場館消毒防疫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電動助力車租賃與充電樁安裝合同
- 2025年度房屋買賣合同變更及產權過戶補充協(xié)議
- 2025年度理發(fā)店入股與客戶滿意度提升合作協(xié)議
- 施工現(xiàn)場施工防塌陷制度
- 施工單位關于施工設備的工作聯(lián)系函
- 綠色校園教學樓電氣節(jié)能與環(huán)保方案
- 食堂的應急預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全冊課時練習帶答案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評價規(guī)范
- 對醫(yī)院領導的批評意見怎么寫更合適范文(6篇)
- 賬期協(xié)議書賬期合同書
- 2024年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完整
- 天津市河東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數學試題
- 工程防滲漏培訓課件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024年數學八年級下冊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 牛津3000核心詞匯表注釋加音標1-4 完整版
- 高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策略與實踐研究課件
- 金屬表面處理中的冷噴涂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