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教學評價設計教案教學評價設計教案 作為一位出色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展籌劃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評價設計教案,歡送大家借鑒與參考,盼望對大家有所幫忙。 教學評價設計教案1課堂教學是當今執(zhí)教者施教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很多執(zhí)教者對課堂教學的藝術、方式與方法探究頗深,但對課堂教學評價談之甚少。課堂教學評價至關重要,科學的、人性化的、進展性的課堂教學評價是執(zhí)教者安康成長的階梯,也是當今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筆者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兩點入手進展課堂教學評價。一、“四基”達程度何謂四基?即根本學問把握狀況,根本技能形成狀況,根本方
2、法運用狀況,根本閱歷的積存與運用狀況。評價一堂課,四基達程度是根本,也是關鍵。無論執(zhí)教者在課堂上如何作秀?如何天花亂墜?評價時,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所學四基與執(zhí)教者所定教學目標達成狀況來評價他的這節(jié)課,不能以執(zhí)教者在課堂教學中個人言行表現(xiàn)來評價他的這節(jié)課。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例:一節(jié)課中,學生學會了哪些字詞,理解那些重點語句,是否理解了文本的內容、表達挨次與主旨,是否運用了以讀為中心的方法去學習文本?學習文本后,學生形成了何種技能與根本技能?學生受到了哪些情感教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存了何種生產、生活方法以及學以致用狀況等等去評價執(zhí)教者的一堂課,更不能以執(zhí)教者自身素養(yǎng)功底的凹凸去評
3、價他的一堂課。二、新課程理念的感悟度課堂教學評價還應看新課程理念的感悟度,即在課堂教學中是否滲透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還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是否表達了共性化閱讀?是否開展了合作、溝通、感悟、探究的學習文本的方法?還要看學生是否在課堂做到了自主參加、合作參加,合作探究是否到位?學生是否讀做了課堂學習的仆人?還應重視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方法,即嘗試教育;也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是否開展了師生互評、生生互評,這一切評價應以表揚和鼓舞為主,應淡化學生的弱點和缺點,恢復學生的本性和靈性,使每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有所獲,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實現(xiàn)人性化的課堂教學目標。固然,課堂教學評價是進展的.、變化的
4、、簡單的;其評價的內容、方法、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其評價的理念也是不斷更新的。以上所談只是筆者個人的片面之見,在此作拋磚引玉之用吧!教學評價設計教案2通過觀摩我覺得課堂教學中的各環(huán)節(jié)應有肯定的遞進性和層次性,讓學生盡可能的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進展學習,做到學以致用。為實施好課堂教學,我從日常教學中常常接觸的教學設計動身,探討語文教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tǒng)論的方法設計教學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及方案、評價和修改教學設計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幾個方面。教學設計要求從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動身,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材、媒體、評價等諸多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的詳細作用,強調運
5、用“整體局部整體”的思維方式,立足整體、統(tǒng)籌全局、使各教學要素相輔相成,提高和確保教學系統(tǒng)整體的效應。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是指微觀教學設計,包括單元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和微觀教學設計。其中課時教學設計是以某堂課的教學為設計對象,而此處的微觀教學設計則指以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設計對象。教學設計的操作步驟教學設計一般包括以下步驟:(1)、學習需求分析:從教材的角度動身,課程教學目標是什么?教學需要具備哪些條件?(2)、教學內容分析:課時教學目標是什么?進展學習任務分析,要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必備、幫助的學問技能,要教哪些內容。(3)、教學對象分析: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根底學問與技能的把握程度和
6、學習起點水平與學習特點。(4)、確定教學目標:依據(jù)課時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根底學問和學習力量,制定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5)、教學策略設計:主要解決“如何教、如何學”,要同時考慮目標、內容學生、時間、教學條件等要素,從爭取整體教學效益的角度正確選擇教學策略。如程度教學策略、發(fā)覺式教學策略、認知教學策略、把握學習策略、和諧教學策略等。(6)、教學媒體設計:依據(jù)學習目標、教學策略目標,選擇適宜的教學媒體,適時使用恰當?shù)慕虒W媒體,在運用媒體上,主見恰如其分,和諧、統(tǒng)一,不要為使用媒體而用媒體,避開與整體教學過程的脫節(jié)。(7)、教學過程反應、調控設計: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tài)活動過程,教師要依
7、據(jù)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估計學生將作出的反響,設計好另外的教學方法、問題和練習,一旦消失特別狀況,教師要準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策略和方法。(8)、教學評價設計: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的評價,總結性評價是指在學問教學完成后的總體評價。在總復習中,要時刻留意“信息反應”。正如掌握論創(chuàng)始人維納說:“有效行為必需由某種反應過程來供應信息,看它是否到達預定目標,最簡潔的反應是檢驗任務的勝利或失敗?!蓖ㄟ^反應信息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學問理解和把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復習教學中,除了留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應信息外,還特殊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信息反應。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并留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把握學問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狀況進展學問點、面、把握狀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展分析,查找存在缺乏的緣由。教師做好統(tǒng)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良教學方法,準時調整復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練習七-北師大版
-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3.1 倒-數(shù) |西師大版
-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4.1扇形統(tǒng)計圖的認識 ︳西師大版
-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解決問題第一課時|蘇教版
-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2.1 分數(shù)混合運算|北師大版
- 融資擔保培訓協(xié)議書(2篇)
- 北師大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單元測試卷-第三單元-加與減(含答案)
- 2024年血壓調節(jié)用品項目資金籌措計劃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兩人共同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股份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合伙人退出與合作伙伴關系維護協(xié)議
- 2025屆湖北武漢武昌區(qū)武漢大學附屬中學數(shù)學高三上期末達標測試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濰坊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測試+英語試卷
- 生涯規(guī)劃與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全套課件電子教案板
- 湘少版六年級英語下冊《全冊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護眼臺燈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土壤肥料學通論》課程教學大綱
- 第十四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公路收費及監(jiān)控員)賽項題庫-下(多選題-共3部分-2)
- 集合功能的測定(雙眼視檢查)
- 2024年農村自建房裝修合同
- 2024年《高等教育心理學》考前輔導必背習題庫(300題)
- 2024年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完美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