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陽丹-陰證略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元陽丹-陰證略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元陽丹-陰證略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元陽丹-陰證略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元陽丹-陰證略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元陽丹ー陰證略例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TOC\o"1-5"\h\z\o"CurrentDocument"元陽丹ー陰證略例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o"CurrentDocument"原方 31組成: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1功效:陰毒傷寒始得,頭痛腰重,眼睛疼,身體倦怠而甚墊,四肢厥逆冷,額上及手背冷汗不止,或多煩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六脈沉細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大。并治氣痛。 31來源:《陰證略例》 31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3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7%:烏頭散 31組成:烏頭2枚(生者,去皮臍,坐正角炙),干姜(生用,去皮)1棗子大,甘草1棗子大。 3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1加:甘草 31功效:風(fēng)蚪牙痛。 31來源:《普濟方》卷六十八引《博濟》 3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7%:三圣丸 31組成:威靈仙(凈洗,去土,揀擇,焙干)5兩,干姜2兩(炮制),烏頭2兩(炮制,去皮臍) 3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1加:威靈仙 31功效:腰膝冷痛。 31來源:《養(yǎng)老奉親》 3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7%:小黑神丸 32組成:烏頭1個,芫花5錢,干姜5錢。 3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2加:元花 32功效:血風(fēng)走注攻刺,半身不遂,麻痹瘙癢;急風(fēng)口眼喝斜,言語騫澀,手疋拘攣。 32來源:《得效》卷十五。 3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7%:椒丸 32組成:烏頭6分,椒6分,干姜4分。 3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2加:椒 32功效:卒心痛。久患常痛,不能飲食,頭中疼重。冷邪郁痹,厚衣不暖,心腹痛。 32來源:方出《肘后方》卷ー,名見《元和紀(jì)用經(jīng)》 3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7%:妙應(yīng)丸 32組成:烏頭(去皮臍,生用)半兩,梔子(去皮)1分,干姜(生用)1分。32TOC\o"1-5"\h\z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2加:梔子 32功效:胃寒腸熱,水谷不化,痞滿不已,腹脹泄利。 33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3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厚樸湯 33組成:厚樸4兩(去皮,涂姜汁炙令紫),干姜(炮)2兩。 3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3加:厚樸 33減:烏頭 33功效:脾胃氣虛,滑泄下痢白膿。 33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五。 3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黑子散 33組成:干姜半兩,甘草1分。 3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3加:甘草 33減:烏頭 33功效:小兒慢脾風(fēng)。 33來源:《普濟方》卷三七二。 3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黑神散 33組成:杉木節(jié)半斤(燒留性),干姜1兩(燒留性)。 3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3加:杉木節(jié) 34減:烏頭 34功效:妊娠內(nèi)挾寒冷,腹中(廣巧)痛。 34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五。 3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黑散 34組成:干姜半兩,甘草1分。 3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4加:甘草 34減:烏頭 34功效:慢脾風(fēng),目垂面白。 34來源:《幼幼新書》卷十引《莊氏家傳》 3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桂心丸 34組成:桂心2兩,烏頭1兩。 3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4カ口:桂心 34減:干姜 34功效:卒心痛。 34來源:方出《肘后方》卷ー,名見《外臺》卷七。 3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桂心湯 34組成:桂(去粗皮,不得見火)1兩,烏頭(大者,炮,去皮臍)1兩。3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5カ口:桂 35減:干姜 35功效:產(chǎn)宮氣寒,胎血凝沮,子死腹中。 35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3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厚樸丸 35組成:干姜、厚樸(去粗皮,細鏗)各等分。 3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5加:厚樸 35減:烏頭 35功效:妊娠洞泄寒中。 35來源:《婦人良方》卷十五。 3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瓜子散 35組成:干姜2兩,瓜子3兩。 3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5加:瓜子 35減:烏頭 35功效:被箭,血內(nèi)漏腹中瘀滿。 35來源:《醫(yī)心方》卷十八引《錄驗方》 3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黃連散 36組成:黃連1分(去須),干姜半分(炮裂)。 3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6加:黃連 36減:烏頭 36功效:口吻惡瘡。 36來源:《圣惠》卷三十六。 3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固陽丸 36組成:陽起石(煨,別研)、干姜(炮,洗)各等分。 3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6加:陽起石 36減:烏頭 36功效:臟腑滑泄。 36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七。 3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甘草干姜湯 36組成:甘草4兩(炙),干姜2兩。 3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6加:甘草 36減:烏頭 37功效:脾胃陽虛,手足不溫,口不渴,煩躁吐逆;老年虛弱尿頻,下半身常冷,咳唾痰稀,眩暈短氣,脈沉無カ;現(xiàn)用于胃院痛、吐酸、腸鳴腹泄、胸背徹痛、眩暈、喘咳,經(jīng)期腹痛屬寒證者;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shù)。 37TOC\o"1-5"\h\z來源:《傷寒論》? 3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干姜茱萸湯 37組成:干姜(切)2兩,茱萸2兩(熬)。 3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7加:茱萸 37減:烏頭 37功效:霍亂苦嘔不息。 37來源:《外臺》卷六引《肘后方》 3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干姜丸 37組成:干姜、細墨各等分。 3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7カ口:細墨 37減:烏頭 37功效:崩中漏下,青黃赤白。 37來源:《雞峰》卷十六。 3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干姜丸 38組成:干姜(炮)1兩半,黃連(去須,炒)1兩半。 3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8加:黃連 38減:烏頭 38功效:殖泄色白,食不消化,氣痢瀉,里急后重。 38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3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干姜丸 38組成:干姜6分,附子4分。 3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8加:附子 38減:烏頭 38功效:傷寒。 38來源: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外臺》卷二引《深師方》。........3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干姜丸 38組成:干姜10兩,赤石脂6兩。 3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8加:赤石脂 38減:烏頭 39功效:胃中冷不能食,或食已不消。 39來源:《千金翼》卷十九。 3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干姜散 39組成:干姜、雄黃。 3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9加:雄黃 39減:烏頭 39功效:目翳。 39來源:《醫(yī)心方》卷五引《古今錄驗》 3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桂姜丸 39組成:桂(去粗皮)1分,干姜(炮)1分,烏頭(炮,去皮臍)1分,人參3兩。 3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39加:桂、人參 39功效:胸中隱然而痛,亦治胸痹,心膈痞滿,肩背緩急痛。 39來源:《普濟方》卷ー八七引《肘后方》。 3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堅固丸 39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茴香子(炒)各等分。 3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0加:茴香子 40減:干姜 40功效:虛勞極冷,陽氣衰弱,小便數(shù)滑遺瀝,及婦人赤白帶下。........40來源:《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4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附湯 40組成:干姜5錢,熟附子3錢。 4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0加:熟附子 40減:烏頭 40功效: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忽然暈倒,口吐涎沫,狀如暗風(fēng),手足厥冷,或復(fù)煩躁;兼陰癥傷寒,大便利而發(fā)熱;及中腕虛寒,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zhuǎn)筋,四肢厥逆。 40來源:《赤水玄珠》卷二。 4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帆散 40組成:枯鞏、干姜各等分。 4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0加:枯鞏 40減:烏頭 40功效:諸瘡發(fā)癢者。 40來源:《金鑒》卷六十二。 4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茶丸 41組成:干姜(炮)1兩,建茶1兩。 4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1加:建茶 41減:烏頭 41功效:休息痢。 41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六。 4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茶散 41組成:干姜(炮,為末)2錢匕,好茶末1錢匕。 4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1加:好茶末 41減:烏頭 41功效:霍亂后煩躁,臥不安。 41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 4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草湯 41組成:甘草(炒)1錢,干姜1錢。 4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1加:甘草 41減:烏頭 42功效:陰乘于陽,寒而嘔血。 42來源:《校注婦人良方》卷七。 4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柏散 42組成:干姜、黃柏各等分。 4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2加:黃柏 42減:烏頭 42功效:口糜。 42來源:《金鑒》卷六十五。 4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艾餛飩子 42組成:干姜(末)、熟艾各等分。 4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2加:熟艾 42減:烏頭 42功效:冷痢。 42來源:《外臺》卷二十五引《張文仲方》 4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胡椒丸 42組成:胡椒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干姜(炮)半兩,赤石脂半兩。 4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3加:胡椒、赤石脂 43功效:脾胃虛冷,大腸滑泄,飲食不化。 43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五。 4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健脾散 43組成:烏頭(炮)3分,厚樸(姜炙)1分,甘草(炙)1分,干姜(炮)1分。 4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3加:厚樸、甘草 43功效:胃虛泄瀉,脾泄,老人臟泄。五泄,或青白五色雜下,陳作無時。 43來源:《蘇沈良方》卷四。 4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附丸 43組成:附子2兩(炮),干姜1兩。 4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3加:附子 43減:烏隊 43功效:心肺傷動,冷痛。 43來源:方出《肘后》卷ー,名見《外臺》卷七。 4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加減姜黃丸 44組成:干姜(炮)、黃連(去須,炒)各等分。 4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4加:黃連 44減:烏頭 44功效:冷熱赤白痢,瀉血。 44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六。 4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既濟丹 44組成:干姜、黃連各等分。 4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4加:黃連 44減:烏頭 44功效:口瘡。 44來源:《攝生眾妙方》卷九。 4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回陽丸 44組成:牡蠣(煨通赤)半斤,干姜(炮)半斤。 4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4加:牡蠣 44減:烏頭 44來源:《圣濟總錄》卷ーハ五。 4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回陽丹 45組成:干姜1兩,牡蠣1兩。 4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5加:牡蠣 45減:烏頭 45功效:痼冷。 45來源:《古今醫(yī)鑒》卷七。 4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回生起死丹 45組成:丁香9枚,干姜1錢。 4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5加:丁香 45減:烏頭 45功效:痘出灰白,寒氣逆上,不食腹脹,嘔吐肚痛,泄瀉清水,手足俱冷。 45來源:《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4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回生丹 45組成:丁香9枚,干姜1片。 4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5加:丁香 46減:烏頭 46功效:痘灰白,虛寒吐瀉,手足冷。 46來源:《活幼心法》卷末。 4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干姜散 46組成:干姜、半夏各等分。 4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6加:半夏 46減:烏頭 46功效:懸癰,咽熱,暴腫。 46來源:方出《千金》卷六,名見《三因》卷十六。 4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換金散 46組成:黃連、干姜。 4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6加:黃連 46減:烏頭 46功效:滿ロ生瘡疼痛。毒熱ロ瘡,或下虛,邪熱不可忍者。 46來源:方出《孫真人海上方》,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九。 4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健脾湯 46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甘草(炙,鋰)1分,干姜(炮)1分。 4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7加:厚樸、甘草 47功效:胃虛泄瀉,老人冷瀉。 47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4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菖蒲丸 47組成:菖蒲3兩,干姜1兩半(炮裂,鋰)。 4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7加:菖蒲 47減:烏頭 47功效:水谷痢,及冷氣腹肚虛鳴。 47來源:《圣惠》卷五十九。 4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二姜散 47組成:高良姜、干姜各等分(炮8分,留2分)。 4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7加:高良姜 47減:烏頭 47功效:小腸氣。 47來源:《蘇沈良方》卷ハ。 4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二姜散 48組成:干姜(炮)3分,高良姜3分。 4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8加:ア可良生 48減:烏頭 48功效:寒瘧不愈。 48來源:《圣濟總錄》卷三十四。 4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二虎丸 48組成:烏頭4兩,附子4兩。 4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8加:附子 48減:干姜 48來源:《證類本草》卷十引《梅師方》 48相似度50%:地黃散(方出《千金》卷二,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五四。)48組成:干地黃4兩,干姜2兩。 4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8加:干地黃 48減:烏頭 49功效:婦人血少氣寒,胎漏腹痛。妊娠血下不止。 49來源:方出《千金》卷二,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五四。 4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當(dāng)歸散 49組成:當(dāng)歸、干姜各等分。 4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9加:當(dāng)歸 49減:烏頭 49功效:產(chǎn)后腹痛,腹脅脹滿。 49來源:《婦人良方》卷二十。 4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大戟散 49組成:大戟(去皮,細切,微炒)2兩,干姜(炮裂)半兩。 4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49加:大戟 49減:烏頭 49功效:通身腫滿、喘急,小便澀。 49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 4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雌黃丸 49組成:雌黃(研如粉)1兩半,干姜半兩(鏗,入鹽4錢匕,同炒黃色)。5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0加:雌黃 50減:烏頭 50功效:小便滑數(shù),腎消尿數(shù)。 50來源:《圣濟總錄》卷九十六。 5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干姜散 50組成:干姜2分,桂心1分。 5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0加:桂心 50減:烏頭 50功效:鼻中不利。 50來源:《醫(yī)心方》卷五引《效驗方》 5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赤石脂散 50組成:赤石脂1兩,干姜(炮)3分。 5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0加:赤石脂 50減:烏頭 50功效:白膿痢。泄瀉虛滑無度。 51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五。 5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二姜丸 51組成:良姜3兩,干姜(炮)3兩。 5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1加:良姜 51減:烏頭 51功效:痼冷,腹痛脈遲者。 51來源:《醫(yī)學(xué)啟源》卷十ー。 5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菖蒲散 51組成:菖蒲4分,烏頭(炮)4分。 5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1加:菖蒲 51減:干姜 51功效:小兒耳自鳴,日夜不止。風(fēng)聾積久。 51來源:《醫(yī)心方》卷二十五引《產(chǎn)經(jīng)》 5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草節(jié)丸 51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1錢,黃連(去須)1錢,吳茱萸(湯洗,焙炒)1錢,干姜(焙)1錢。 5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2加:黃連、吳茱萸 52功效:小兒冷痢,或下青白,或下瘀黑,或如凝脂。 52來源:《圣濟總錄》卷ー^tハ。 5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半夏丸 52組成:半夏1兩,干姜半兩。 5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2加:半夏 52減:烏頭 52功效:久吐不止。 52來源:《普濟方》卷二。六。 5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半夏湯 52組成:半夏、干姜各等分。 5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2加:半夏 52減:烏頭 52功效:干嘔吐逆痰沫出者。 52來源:《醫(yī)方類聚》卷ーー九引《王氏集驗方》。 5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半夏干姜散 52組成:半夏、干姜各等分。 5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3加:半夏 53減:烏頭 53功效:干嘔吐逆,吐涎沫。 53來源:《金匱》卷中。 5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柏姜散 53組成:黃柏2錢,干姜8分。 5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3加:黃柏 53減:烏頭 53功效:喉證,陰虛火盛。 53來源:《喉證指南》卷四。 5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白芍藥散 53組成:白芍藥2兩,干姜半兩。 5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3加:白芍藥 53減:烏頭 53功效:婦人帶下赤白,年月深久不愈,腹臍疼痛。 53來源:方出《圣惠》卷七十三,名見《衛(wèi)生寶鑒》卷十八。 5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白通湯 54組成:干姜2兩,附子(生用)2兩。 5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4加:附子 54減:烏頭 54功效:傷寒發(fā)熱,大便自利。 54來源:《易簡》 5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赤石脂丸 54組成:赤石脂、干姜(炮)各等分。 5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4加:赤石脂 54減:烏頭 54功效:泄瀉虛滑無度。 54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十。 5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粉姜散 54組成:粉、干姜。 5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4力ロ:粉 54減:烏頭 55功效:小兒急中卒風(fēng)不語。 55來源:《普濟方》卷三六六。 5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墨丸 55組成:干姜5兩,好墨5兩。 5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5加:好墨 55減:烏頭 55功效:赤白下痢。 55來源:《本草綱目》卷七引《肘后》 5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干姜散 55組成:干姜(炮裂)1分,半夏(湯洗7遍)1分。 5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5加:半夏 55減:烏頭 55功效:懸癰腫,生息肉。 55來源:《圣濟總錄》卷ー二三。 5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干姜散 55組成:干姜1兩,棚白皮(姜汁炙5度)1兩。 5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6加:棚白皮 56減:烏頭 56功效:一切赤白痢,久不愈。 56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七。 5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干姜附子湯 56組成:干姜1兩,附子1枚(生用,去皮,切8片)。 5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6加:附子 56減:烏頭 56功效:汗下傷陽,晝躁夜靜,不嘔不渴,表證不見,身無大熱,脈沉微;中焦陽虛,寒飲內(nèi)停,心腹冷痛;中寒暈倒,四肢厥冷,眩暈無汗,或自汗淋漓者。下之后,復(fù)發(fā)汗,晝?nèi)諢┰瓴坏妹?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暴中風(fēng)冷,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zhuǎn)筋。中寒,卒然暈倒,或吐逆涎沫,狀如暗風(fēng),手腳攣搐,口噤,四肢厥冷或復(fù)躁熱。中寒厥逆,TOC\o"1-5"\h\z眩暈無汗,或自汗淋漓,及外熱煩躁,陰盛格陽。 56來源:《傷寒論》 5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附子粥 56組成: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干姜1兩(炮裂,鍥)。 5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6加:附子 56減:烏頭 57功效:冷痢,飲食不下。 57來源:《圣惠》卷九十六。 5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附子湯 57組成:桂(去粗皮,不得見火)1兩,烏頭(大者,炮,去皮臍)1兩。 5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7カ口:桂 57減:干姜 57功效:子死腹中。 57來源:《普濟方》卷三五七。 5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附子散 57組成:附子(生,鏗)2枚,干姜(炮)2兩。 5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7加:附子 57減:烏頭 57功效:小兒凍足爛瘡。 57來源:《圣濟總錄》卷ーハ二。 5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附姜湯 57組成:附子(炮,去皮臍)5錢,干姜(炮)5錢。 5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8加:附子 58減:烏頭 58功效:媵理素虛,卒暴中寒,自汗淋漓,身冷,手足厥逆;或陰盛于內(nèi),逼其陽亡于外,外顯假熱躁煩。 58來源:《法律》卷二。 5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二姜湯 58組成:干姜1兩(炮),良姜1兩(生)。 5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8加:良姜 58減:烏頭 58功效:瘧疾;膿血瀉利。 58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煙霞圣效方》。 5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伏龍肝散 58組成:伏龍肝1兩半,干姜半兩(炮裂,鏗)。 5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8加:伏龍肝 58減:烏頭 58功效:產(chǎn)后中風(fēng),口噤不能語,腰背著床不得。 58來源:《圣惠》卷七十八。 5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二姜丸 59組成:干姜、良姜各等分。 5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9加:良姜 59減:烏頭 59功效:痹疾,發(fā)寒熱似瘧:亦治瘧疾。 59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十六。 5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ニ宜散 59組成:甘草(慢火油煎)、干姜(炮,洗)各等分。 5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9加:甘草 59減:烏頭 59功效:赤白痢。 59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七。 5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二勝散 59組成:訶黎勒皮2兩,干姜(成塊者)2兩。 5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59加:訶黎勒皮 59減:烏頭 60功效:干霍亂,不吐不利,令人昏冒,煩亂氣短,上下隔塞,冷汗自出。 60來源:《圣濟總錄》卷三十九。 6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二神散 60組成:干姜1兩,雄黃3錢。 6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0加:雄黃 60減:烏頭 60功效:口舌生瘡。 60來源:《喉科枕秘》卷二。 6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二神散 60組成:丁香9粒,干姜1錢(炒) 6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0加:丁香 60減:烏頭 60功效:痘正發(fā)時遇大寒,變?yōu)殛幇Y,腹痛,ロ氣冷,嘔吐,泄瀉,灰白陷伏難發(fā)者。 60來源:《外科啟玄》卷十二。 6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二氣散 60組成:山梔子(炒)1兩,干姜(炮)1兩。 6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1加:山梔子 61減:烏頭 61功效:陰陽痞結(jié),咽膈噎塞,狀如梅核,妨礙飲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61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六。 6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二妙散 61組成:熟地黃(炒)2錢,干姜(炮)2錢。 6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1加:熟地黃 61減:烏頭 61功效:妊娠胎漏,漏血如月經(jīng),以致胞干,母子俱損。 61來源:《葉氏女科》卷二。 6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二姜丸 61組成:干姜(炮)、良姜(去蘆頭)各等分。 6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1加:良姜 61減:烏頭 61功效:心脾疼痛;一切冷物所傷。 62來源:《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6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干姜散 62組成:干姜2兩(炮裂,鍥),梔子仁14枚。 6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2加:梔子仁 62減:烏頭 62功效:赤白痢。 62來源:《圣惠》卷五十九。 6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福壽ニ味散 62組成:干姜(生用)、石決明各等分。 6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2加:石決明 62減:烏頭 62功效:諸病煩渴。 62來源:《普濟方》卷ー^t七。 6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頭散 62組成:烏頭1枚(炮裂,去皮尖,為末),膩粉2錢匕。 6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2加:膩粉 63減:干姜 63功效:惡瘡。 63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三二。 6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橡實散 63組成:橡實1兩,干姜1兩(炮裂,鋰)。 6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3加:橡實 63減:烏頭 63功效:赤白久痢,日夜不止。 63來源:《圣惠》卷五十九。 6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吳茱萸湯 63組成:吳茱萸(湯浸,焙干炒)1兩,干姜(炮)1兩。 6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3加:吳茱萸 63減:烏頭 63功效:霍亂干嘔不止。 63來源:《圣濟總錄》卷三十九。 6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頭丸 63組成:烏頭(生用,去皮臍)半兩,蛤粉半兩。 6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4加:蛤粉 64減:干姜 64功效:血痢久虛,撮痛后重,下血不止。 64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六。 6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頭丸 64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五靈脂1兩。 6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4加:五靈脂 64減:干姜 64功效:牙齒風(fēng)踽疼痛。 64來源:《圣濟總錄》卷ーニー。 6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頭丸 64組成:烏頭7枚(去皮,生為末),黃狗膽1枚。 6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4加:黃狗膽 64減:干姜 64功效:打撲傷損。 64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四五。 6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頭丸 65組成:烏頭6分(炮),椒6分(汗),干姜4分,桂心4分。 6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5加:椒、桂心 65功效:心痛,不能飲食,頭中疼重。 65來源:《外臺》卷七引《肘后方》 6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頭丸 65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石硫黃(研)1兩。 6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5加:石硫黃 65減:干姜 65功效:煩逆頭痛,齒痛。 65來源:《圣濟總錄》卷五"!--,〇 6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黃丸 65組成:干姜黃4兩,干姜2兩。 6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5加:干姜黃 65減:烏頭 65功效:妊娠漏胞。 66來源:《雞峰》卷十六。 6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頭散 66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梔子仁(生用)1兩。 6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6加:梔子仁 66減:干姜 66功效:九種心痛。 66來源:《圣濟總錄》卷五十六。 6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小臘茶煎 66組成:銅錢100個,烏頭7個。 6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6加:銅錢 66減:干姜 66功效:陰瘡,癢痛出水,久不愈。 66來源:《雞峰》卷二十二。 6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頭散 66組成:烏頭1兩,黃柏2兩。 6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6加:黃柏 67減:干姜 67功效:鼠瘦及癰。 67來源:《醫(yī)心方》卷十六引《古今錄驗》。 6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靈丸 67組成:烏頭(削去皮臍)1兩,五靈脂(炒)2兩。 6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7加:五靈脂 67減:干姜 67功效:癱瘓風(fēng),久患風(fēng)虛麻痛,行步艱難。 67來源:《圣濟總錄》卷七。 6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連湯 67組成:黃連(去須)、烏頭(炮,去皮尖)各等分。 6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7加:黃連 67減:干姜 67功效:脈痔下血不止。 67來源:《三因》卷十五。 6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姜散 67組成:川烏頭、干姜各等分。 6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8加:川烏頭 68減:烏頭 68功效:陰毒傷寒,手足逆冷,脈息沉細,頭疼腰重;兼治陰毒咳逆。68來源: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引《孫兆口訣》,名見《仙拈集》卷ー。6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姜散 68組成:干姜1兩,高良姜1兩。 6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8加:高良姜 68減:烏頭 68功效:瘧疾。 68來源:《雞峰》卷十四。 6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豆煎 68組成:烏頭1兩(每枚4破之),大豆1兩半。 6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8加:大豆 68減:干姜 68功效:瘡疥。 68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三六。 6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溫六丸 69組成:辰砂益元散加干姜5錢。 6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9加:辰砂益元散 69減:烏頭 69功效:白痢。 69來源:《麻科活人》卷三。 6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烏頭湯 69組成:烏頭(生用)1兩,蒼術(shù)2兩。 6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9加:蒼術(shù) 69減:干姜 69功效:冷氣心腹?jié)M脹,臍腹撮痛,吐逆泄瀉。 69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6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熨胃丸 69組成:紫油厚樸3斤(用老姜2斤切片,同煮ー時,去姜不用),干姜4兩(用甘草2兩同煮ー時,去甘草不用)。 6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69加:紫油厚樸 70減:烏頭 70功效:胃脫痛。 70來源:《驗方新編》卷四引林屋山人方。 7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紫金丸 70組成:破砂(別研)1兩,干漆(炒煙出)1兩,烏頭(生,去皮臍)1兩,干姜(生用)1兩。 7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0加:砲砂、干漆 70功效:老幼久積冷毒,嘔吐酸水,心腹膨脹(廣巧)痛,不美飲食;兼治小腸疝氣,大便不通。 70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二。 7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助陽散 70組成:干姜1兩,牡蠣1兩。 7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0加:牡蠣 70減:烏頭 70功效:急陰冷。 70來源:《濟陽綱目》卷四十八。 7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助陽散 71組成:芥菜子7錢,干姜3錢。 7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1加:芥菜子 71減:烏頭 71功效:極冷急癥。 71來源:《古今醫(yī)鑒》卷七。 7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豬膽膏 71組成:高良姜1兩(切作小塊,油炒),干姜1兩(炮)。 7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1力口:咼良姜 71減:烏頭 71功效:脾胃虛弱,遂作瘧疾,寒多熱少。 71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三。 7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茱萸散 71組成:吳茱萸(湯洗7遍,炒干)、干姜(炮裂)各等分。 7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1加:吳茱萸 71減:烏頭 71功效:胃氣虛冷,不能飲食,食已即吐酸水。 72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7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治中散 72組成:干姜2兩,食茱萸2兩。 7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2加:食茱萸 72減:烏頭 72功效:胃冷,食后吐酸水。 72來源:《千金》卷十六。 7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止漏散 72組成:熟地4兩,干姜2兩。 7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2加:熟地 72減:烏頭 72功效:妊娠漏胞。 72來源:《女科百問》卷下。 7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消毒膏 72組成:馬牙消1兩(燒赤,研),烏頭(大者2枚,燒存性,研)3分。7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3加:馬牙消 73減:干姜 73功效:風(fēng)毒走注疼痛,筋脈攣急。 73來源:《圣濟總錄》卷十。 7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梔子干姜湯 73組成:梔子14個(劈),干姜2兩。 7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3加:梔子 73減:烏頭 73功效:傷寒,醫(y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 73來源:《傷寒論》 7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小地黃丸 73組成:人參、干姜(炮)各等分。 7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3加:人參 73減:烏頭 73功效: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食。 73來源:《普濟方》卷三三七引《產(chǎn)育寶慶》 73相似度50%:熨痛膏 74組成:干姜(炮)2兩,大麥(炒)2兩。 7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4加:大麥 74減:烏頭 74功效:寒濕客搏經(jīng)絡(luò),四肢骨節(jié)疼痛。 74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四。 7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陰陽散 74組成:黃連2錢,干姜1錢。 7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4加:黃連 74減:烏頭 74功效:小兒赤口瘡。 74來源:《痘疹全書》卷下。 7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飴姜片 74組成:黑糖1斤,干姜(細末)4兩。 7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4加:黑糖 74減:烏頭 74功效:冷嗽。 75來源:《東醫(yī)寶鑒ー雜病篇》卷五引《鄉(xiāng)藥集成方》 7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一字散 75組成:烏頭(生用)半兩,青帆半兩。 7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5加:青磯 75減:干姜 75功效:賊風(fēng)吹著,ロ眼嗎斜。 75來源:《圣濟總錄》卷六。 7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一笑散 75組成:干姜(炒黑)、山梔子(姜汁拌炒)。 7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5加:山梔子 75減:烏頭 75功效:心疝心痛及寒痛。 75來源:《內(nèi)經(jīng)拾遺》卷ー。 7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雄姜散 75組成:干姜1兩,雄黃3錢。 7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5加:雄黃 76減:烏頭 76功效:牙疼。 76來源:《仙拈集》卷二。 7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雄黃丸 76組成:雄黃、干姜各等分。 7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6加:雄黃 76減:烏頭 76功效:小便滑數(shù)。 76來源:《普濟方》卷ニー六。 7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退陰散 76組成:川烏頭(炮)半兩,干姜半兩。 7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6加:川烏頭 76減:烏頭 76功效:陰毒傷寒,手足逆冷,脈息沉細,頭痛腰重。 76來源:《博濟》卷ー。 7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真珠散 76組成:青珠1分,干姜2分。 7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7加:青珠 77減:烏頭 77功效:手足指逆臚。被凍療損疼痛。 77來源: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三四。 7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雷音丸 77組成:干姜(炒)、巴豆皮各等分。 7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7加:巴豆皮 77減:烏頭 77功效:腹大如鼓,已下幾次不愈者。 77來源:《良朋匯集》卷二。 7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溫六散 77組成:六一散6兩,干姜1兩。 7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7加:六一散 77減:烏頭 77功效:泄瀉,嘔吐。 77來源:《簡明醫(yī)殼》卷二。 7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起死回生丹 78組成:丁香9枚,干姜1錢。 7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8加:丁香 78減:烏頭 78功效:痘疹。寒氣逆上,身涼,痘色灰白塌陷,不食腹脹,嘔吐,泄瀉清水,肚腹疼痛,手足俱冷。 78來源:《痘疹仁端錄》卷十四。 7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木香丸 78組成:木香1兩,干姜(炮)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半,桂(去粗皮)3分。 7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8加:木香、桂 78功效:痣氣急痛,多吐苦水,日夜發(fā)歇無常。 78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7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牡蠣散 78組成:牡蠣3分,干姜3分。 7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8加:牡蠣 79減:烏頭 79功效:男子陰下癢濕。 79來源:《醫(yī)心方》卷七引《效驗方》 7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牡蠣散 79組成:牡蠣不拘多少(鹽泥固濟,炭3斤,煨令火盡,冷?。?兩,干姜1兩(炮) 7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9加:牡蠣 79減:烏頭 79功效:水(廣頹)偏大,上下不定,疼痛。 79來源:方出《證類本草》卷二十引《初虞世方》,名見《雞峰》卷二十四。7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茅姜煎 79組成:茅根3錢,干姜(炒)3錢。 7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79加:茅根 79減:烏頭 79功效:勞傷溺血。 79來源:《仙拈集》卷二。 7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麥藥散 80組成:大麥糞1升(炒),干姜2兩。 8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0加:大麥菓 80減:烏頭 80功效:飽食訖便臥得病,令人四肢煩重,嘿嘿欲臥。 80來源:《普濟方》卷二十四。 8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祛風(fēng)散 80組成:干姜1兩(洗凈),銅綠1錢。 8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0加:銅綠 80減:烏頭 80功效:風(fēng)眼連瞼赤爛,隱澀疼痛。 80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ー。 8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理中散 80組成:干姜2兩,食茱萸2兩。 8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0加:食茱萸 80減:烏頭 80功效:食后吐酸水,食羹粥酪劇。 81來源:《外臺》卷六引《必效方》 8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如圣丸 81組成:烏頭(端正大者,炮裂,去皮臍)、綠豆各等分。 8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1加:綠豆 81減:干姜 81功效:水瀉并赤白痢。 81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8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瞿麥散 81組成:瞿麥2分,干姜2分。 8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1加:瞿麥 81減:烏頭 81功效:瞇目不出,生膚翳。 81來源:《外臺》卷二H一引《廣濟方》 8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救陽湯 81組成:川烏頭4兩,干姜4兩(搗碎,同炒轉(zhuǎn)色)。 8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1加:川烏頭 82減:烏頭 82功效:陽微陰性,風(fēng)寒侵襲,真氣暴衰,形寒脈結(jié),神識不明,心胸痰滿,嘔逆清涎,頭目昏眩不覺,倦臥,自汗不止,飲食不入,下利頻并,臍腹疼痛,肢體困倦。 82來源:《雞峰》卷十三。 8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飴煎 82組成:干姜3兩(炮裂,為細末),膠飴1斤。 8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2加:膠飴 82減:烏頭 82功效:冷嗽。 82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8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芍散 82組成:干姜(炒黑)5錢,白芍(酒炒)2兩。 8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2加:白芍 82減:烏頭 82功效:赤白帶下,不論新久。 82來源:《仙拈集》卷三。 8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樸丸 83組成:干姜、厚樸各等分。 8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3加:厚樸 83減:烏頭 83功效:中寒洞泄。 83來源:《普濟方》卷二。九引《鮑氏方》 8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足踏丸 83組成:烏頭3兩(去皮臍,生,搗末),樟腦2兩(細研)。 8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3加:樟腦 83減: 干姜 83功效:腳氣腫滿,痛連骨髓。 83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四。 8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連散 83組成:干姜半兩,黃連半兩。 83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3加:黃連 83減:烏頭 83功效:暴赤眼。 84來源:《普濟方》卷七十四引《大衛(wèi)方》。 8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白堊散 84組成:白堊土(以米醋1升,煨白堊土令赤,入醋內(nèi)浸,令冷再燉,再浸,以醋干為度,研取)1兩,干姜1分(炮)。 8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4力口:白堊土 84減:烏頭 84功效:婦人翻胃吐食,男子畏寒。 84來源:《婦人良方》卷七引《千金翼》。 8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良姜湯 84組成:干姜、真良姜(油焙紫色,水洗,去油)各等分。 84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4加:真良姜 84減:烏頭 84功效:心痛,腹痛,久瘧瘦弱。 84來源:《雞峰》卷H-- 8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四炒健脾散 84組成:蒼術(shù)4兩(款炒),干姜4兩(灰炒),烏頭6兩(以江水浸7日,取出切片,以鹽4兩炒干;或先切片子,以江水浸2日,炒黃為度,同鹽取出),甘草5兩半(炒) 8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5加:蒼術(shù)、甘草 85來源:《奇效良方》卷十七。 8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姜桂散 85組成:桂心1兩半(醋炒黑),干姜1兩半(醋炒黑)。 85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5加:桂心 85減:烏頭 85功效:產(chǎn)后血痢,脈緊細者。 85來源:《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8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通神丸 85組成:干姜(炮)1兩,知母(焙)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研)半兩。 85原方對照:烏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5加:知母、巴豆 85功效:酒癖。 85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8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鐵彈丸 86組成:五靈脂、烏頭(去皮臍并尖,并生用,取凈末)各等分。........8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6加:五靈脂 86減:干姜 86功效:偏風(fēng),卒中風(fēng)。中風(fēng)肢體痹,頑疼少カ。 86來源:《圣濟總錄》卷九。 8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桃姜散 86組成:桃仁40粒(去皮尖,炒黃),干姜(炒黑)5錢。 8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6加:桃仁 86減:烏頭 86功效:瘀血作痛。 86來源:《仙拈集》卷ー。 8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桃花丸 86組成:赤石脂10兩,干姜10兩。 86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6加:赤石脂 86減:烏頭 86功效:冷痢,臍下攪痛。小兒脫肛。 87來源:《千金》卷十五。 8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桃花丸 87組成:赤石脂1兩,干姜1兩(炮)。 8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7加:赤石脂 87減:烏頭 87功效:赤白痢,日夜無度,攻臍腹痛。 87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六。 8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痰癖丸 87組成:芫花(苦酒浸,熬干)1兩,干姜(色黑者)1兩。 8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7加:?;?87減:烏頭 87功效:少陽病,脅下痛,有停水者。 87來源:《普濟方》卷一三九。 8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青鹽散 87組成:青鹽(研)2兩,烏頭(粗鏗)2兩。 87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7加:青鹽 88減:干姜 88功效:牙齒疼風(fēng)腫,時復(fù)發(fā)歇。 88來源:《圣濟總錄》卷 九。 8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四妙健脾散 88組成:蒼術(shù)4兩(款炒),干姜4兩(灰炒),甘草5兩半(砂炒),烏頭6兩(以江水浸7日,取出切片,以鹽4錢炒干:或先切片子,以江水浸TOC\o"1-5"\h\z兩日,同姜炒黃為度,取出合諸藥)。 8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8加:蒼術(shù)、甘草 88來源:《普濟方》卷二十五引《十便良方》 8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外接回生神膏 88組成:牡蠣(煨)1錢,干姜(炮)1錢。 88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8加:牡蠣 88減:烏頭 88功效:陰毒傷寒,及諸陰寒之證。 88來源:《醫(yī)鈔類編》卷六引《良方》 8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水火散 88組成:黃連2兩,干姜1兩。 8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9加:黃連 89減:烏頭 89功效:心脾蘊熱,口舌糜爛。 89來源:《良朋匯集》卷三。 8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蜀椒丸 89組成: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1兩,干姜(炮裂)1分。......8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9加:蜀椒 89減:烏頭 89功效:小兒深秋冷痢。 89來源:《圣濟總錄》卷ー^bハ。 8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石灰散 89組成:干姜、石灰各等分。 89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89加:石灰 89減:烏頭 89功效:瘡腫軟拜。 89來源:《醫(yī)方類聚》卷ー九一引《經(jīng)驗良方》 9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勝金丹 90組成:干姜(末)、黃蠟各等分。 9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90加:黃蠟 90減:烏頭 90功效:赤白痢。 90來源:《袖珍》卷ー。 9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失笑散 90組成:干姜、雄黃各等分。 9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90加:雄黃 90減:烏頭 90功效:牙疼。 90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七十三引《施圓端效方》 9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神應(yīng)丸 90組成:石灰(風(fēng)化者)1錢,干姜1錢。 90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90加:石灰 90減:烏頭 91功效:暴心痛,危篤者。 91來源:《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9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神效太ー丹 91組成:禹余糧4兩(火燒令赤,于米醋內(nèi)淬,如此7遍后,搗研如面),烏頭1兩(冷水浸1宿,去皮臍,焙干,搗羅為末)。 9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91加:禹余糧 91減:干姜 91功效:冷勞,大腸轉(zhuǎn)泄不止。 91來源:《圣惠》卷二十八。 9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神功丹 91組成:枯白帆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91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91加:枯白帆 91減:十安 91功效:婦人赤白帶下。 91來源:《普濟方》卷三三一。 9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0%:太公丸 91組成:干姜2兩,白磯(枯過)2兩。 92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92力口:白機 92減:烏頭 92功效:緊陰青筋,心腹疼痛。 92來源:《古今醫(yī)鑒》卷六引宋杏川方。 92.原方組成: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功效:陰毒傷寒始得,頭痛腰重,眼睛疼,身體倦息而甚墊,四肢厥逆冷,額上及手背冷汗不止,或多煩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六脈沉細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大。并治氣痛。來源:《陰證略例》。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相似度67%:烏頭散組成:烏頭2枚(生者,去皮臍,坐正角炙),干姜(生用,去皮)1棗子大,甘草1棗子大。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加:甘草功效:風(fēng)螂牙痛。來源:《普濟方》卷六十八引《博濟》。.相似度67%:三圣丸組成:威靈仙(凈洗,去土,揀擇,焙干)5兩,干姜2兩(炮制),烏頭2兩(炮制,去皮臍)。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加:威靈仙功效:腰膝冷痛。來源:《養(yǎng)老奉親》?.相似度67%:小黑神丸組成:烏頭1個,芫花5錢,干姜5錢。原方對照: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加:芫花功效:血風(fēng)走注攻刺,半身不遂,麻痹瘙癢;急風(fēng)口眼喝斜,言語春澀,手足拘攣。來源:《得效》卷十五。.相似度67%:椒丸組成:烏頭6分,椒6分,干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