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馬林諾夫斯基對墨西哥市場的研究
前言:一、20世紀20—40年代的墨西哥——關于一般概況和人類學界的動向(一)一般概況在進入20世紀80年代的如今,墨西哥照舊沒有出現(xiàn)多少令人滿懷希望的現(xiàn)象。經濟的破綻、政治混亂、階層差異擴大、急劇的都市化及貧困問題,還有煤氣爆炸事故和地震等等,這一切都無法引起人們對墨西哥的興趣。然而,所有這些消極性的現(xiàn)象乃是自20世紀60年代開場便已顯現(xiàn)出來的矛盾外表化的結果,可在此前十年的50年代,卻曾有過一個由經濟開展所證明的充滿希望的時代。在更前的20—40年代,整個社會那么似乎呈現(xiàn)出圓滿、富裕的景象。現(xiàn)實也是這個時期的墨西哥正處于春風浩蕩的上升時期,到訪該國的很多人都迷戀上了她的文化,對該地區(qū)表示了深切的關注。這些內、外的動向,使得20世紀20—40年代的墨西哥成就了一段輝煌的時期,因此,馬林諾夫斯基把這個期間的墨西哥作為他最后的田野,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了。馬林諾夫斯基對墨西哥的關注,正處于從卡德納斯政權(1934—1940年)到阿畢拉·卡馬喬政權(1941—1947年)的時期。卡德納斯政權實現(xiàn)了曾被墨西哥革命(1910—1917年)視為目的的諸項改革,以他執(zhí)掌該政權的最后一年(1940年)為界,此后美國的影響不斷加強,“產業(yè)革命〞獲得了進展。在文化上,正如何塞·巴斯科賽羅斯在?宇宙的人種?(1925年)一書中所倡導的那樣,將印歐混血文化作為國民文化確定了下來,不過,人們所追求的那么是以印第安納(印第安)為根底的墨西哥式的文化,20世紀20年代由呂貝拉、希凱伊洛斯、奧羅斯克等人創(chuàng)始的“壁畫運動〞在卡德納斯政權下日趨高漲。但是,理應支撐這一運動的土著性的文化,很多地方卻主要只是觀念上的產物,現(xiàn)實那么是印第安納人在印歐混血人的壓榨下生存岌岌可危,印第安納人急劇地向印歐混血式的農民過渡。無論是作為觀念上的印第安納人,還是作為現(xiàn)實存在的“印第安人〞(在這個時期,“印第安納〞這一語匯尚未被廣泛使用),即土著居民,乃是舉國關心的大事,如后所述,同時也是人類學界非常積極地予以應對的問題。這一時期,迷戀墨西哥的外國人甚多,從而為該國的文化史增添了光榮。被譽為中美洲社會人類學之創(chuàng)始者的羅伯特·雷德菲爾多,20世紀20年代曾到該國旅游,被其民俗文化打動心扉,遂開場了對于特波斯托蘭的調查。以服裝和假面收藏家而著稱的多納爾多·科德利夫婦于30年代來到該國,后來干脆定居在庫埃納瓦卡。這一時期,墨西哥是個自由的天地。佛朗哥在西班牙上臺,左翼人士便紛紛逃往歐洲其他國家和墨西哥等地避難。他們先到達韋拉克魯斯市,然后再分散到聯(lián)邦區(qū)以及各州。卡德納斯曾希望逃亡者到農村地區(qū)定居,但由于逃亡者中多為城市出身的人和知識分子,很多人又返回了聯(lián)邦區(qū)。1939—1949年的十年間,逃亡者多達18494人,幸好墨西哥經濟景氣,這些人適應得很順利,也有幾位西班牙知識分子對墨西哥做出了奉獻,其中人類學者可以范·科馬斯為代表。(二)人類學界的動向20世紀20年代是墨西哥人類學的草創(chuàng)期。1922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出版了曾師從于佛朗茨·博厄斯的馬奴埃爾·嘎米奧的?特奧梯瓦堪盆地的村落?一書,這在墨西哥是基于田野工作而問世的第一部田野報告,它提出了有關印第安納人和印歐混血農民的村落向國民文化統(tǒng)合的詳細形式,為學術界吹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氣。當時,正在芝加哥大學法學系學習的雷德菲爾多去墨西哥旅游后,也轉向了人類學。此后,他得到嘎米奧的幫助,于1926—1927年間對莫雷洛斯州的特波斯托蘭村進展了調查,并提出了“民俗社會〞的概念,創(chuàng)始了社區(qū)研究的新途徑。此后,1930年他又與阿爾馮索、比略·洛哈斯相識,并和他們一起于1931年對尤卡坦半島的扦科姆村進展了調查。在研究既非“野蠻社會〞亦非“部族社會〞的中美洲的過程中,雷德菲爾多提出了“小社區(qū)〞(小共同體)這樣的概念,這是一個實用性很強的概念。鑒于尚缺乏有關該地區(qū)的民俗社會和印第安納社會方面的知識的積累,從社區(qū)出開展開調查便是很自然的方法。而且,小規(guī)模社會也比擬合適于個人或少數(shù)人進展的社會人類學調查。于是,中美洲研究中的所謂社區(qū)研究形式便被確立了,截至20世紀60年代后半期,特別是在70年代到來之前,這個范式始終未能被打破。20世紀20年代以后,墨西哥的人類學研究是在美國的強烈影響之下進展的。在經濟上,斯密索尼安研究所、卡內基研究所、芝加哥大學提供了大量的資助。在研究方面,受到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厄斯影響的嘎米奧,與雷德菲爾多的芝加哥學派相結合的阿爾馮索·卡索、比略·洛哈斯,還有耶魯大學的馬林諾夫斯基的合作者德·拉·富安鐵等人,都非?;顫姟H祟悓W研究逐年獲得了進展,這既表如今墨西哥國家的研究組織方面,也可以從土著居民復權運動的興盛趨勢中窺見一斑。1921年,教育部附設土著文化局;1937年,成立了墨西哥人類學會;1938年,建立了人類學教育大學;1939年,成立了國立人類學歷史學研究所;1940年,在米卻肯州的巴茨夸洛舉行了第一屆美洲土著居民復權運動大會;1948年,又設立了國立印第安納研究所。如前所述,20世紀20—40年代,墨西哥整個國家蒸蒸日上,人類學也處于朝氣蓬勃的開展時期。在研究層面上,當時曾以社區(qū)研究占主導地位。此時進入墨西哥的馬林諾夫斯基得到了德·拉·富安鐵的協(xié)助,以瓦哈卡盆地的市場為特定課題致力于研究,從而為墨西哥和英國人類學界留下了一段為數(shù)有限的交流的歷史。二、馬林諾夫斯基與德·拉·富安鐵的合作研究馬林諾夫斯基初訪墨西哥是在1926年。他是利用洛克菲勒財團之邀訪美的時機成行的,當時,曾會見了馬奴埃爾·嘎米奧。第二次訪墨為1939年,與其第二個妻子娃雷塔·斯萬同行,從亞利桑那州乘車進入墨西哥,逗留了一個月,并一直南下到了莫雷洛斯州。馬林諾夫斯基與西班牙語文化圈的接近并非始于此時,根據其女兒艾蓮娜的手記,馬林諾夫斯基的母親為尋求陽光之地,曾屢次帶著童年時代的馬林諾夫斯基從波蘭出發(fā),前往地中海各地及西班牙的加那利阿群島。后來,在特洛布里安德島的調查之后,1920—1921年的一年間,他住在加那利阿群島的梯內利菲,在第一個妻子艾爾茜·瑪遜的幫助下,寫成了?太平洋西部的航海者?。由于有這些經歷,對他而言,親近西班牙語文化圈當并非難事。因此,在1938年赴美后繼續(xù)滯留于耶魯大學的情景之下,他把墨西哥選作田野調查的地方并非不可思議。此次赴美,雖說是利用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給予的一年帶薪休假而成行的,他卻沒有按原方案返回英國。他后來一直呆在美國,這可能并非馬林諾夫斯根本人所愿,而是偶爾因素所致吧。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縮編,他收到了來自英國的校長的信函,信中勸他就在耶魯大學就職。于是,1939年他把孩子們也接到了美國(此時,妻子艾爾茜已分開人世),并與已經交往了7年之久的英國畫家娃雷塔·斯萬結婚,完成了他在美國生活的準備。1939年,他成為耶魯大學客座教授。1940年6月19日,他和娃雷塔一起分開紐約,乘船于6月24日到達韋拉克魯斯。由此開車前往瓦哈卡、普埃布拉、喬爾拉、墨西哥城。隨后,于7月24日在瓦哈卡開場進展了田野調查工作,并在9月底返回了耶魯大學。1941年夏天,他再次奔赴瓦哈卡,繼續(xù)調查工作。紐約的卡內基財團為他提供了資助。正如馬林諾夫斯根本人在本書序言中表達的那樣,墨西哥方面成立了一個小型委員會協(xié)助他的工作。當時,任國立人類學歷史學研究所所長的卡索、內務部人口局局長嘎米奧、印第安關系局局長恰拜斯·奧洛斯科、美洲印第安土著居民復權運動研究所所長莫伊塞斯·薩恩斯等著名人物,都是該委員會的委員??ㄋ鬟€特別推薦德·拉·富安鐵作為他的研究助手,而向德·拉·富安鐵提供資助的那么是墨西哥的教育部。經過上述調查之后,在卡索的努力下,耶魯大學人類關系研究所撥付資金,保證了德·拉·富安鐵赴美的旅費和生活費(1941年1—5月)。在這5個月中,馬林諾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鐵合作完成了作為本書之根底的草稿,德·拉·富安鐵回到墨西哥后,又為草稿寫出了述評和說明,并把它寄到了美國。該草稿及述評在馬林諾夫斯基去世后由娃雷塔·斯萬保存,她去世后交給了艾蓮娜等人。馬林諾夫斯基認為,他們的研究尚屬初期階段的成果,原稿也是面向學生而寫的,以后還要繼續(xù)進展更加深化的研究。然而,1942年5月15日,他卻因心臟麻木而溘然離世,繼續(xù)研究的方案未能付諸施行。1957年,也就是草稿完成后約15年,通過墨西哥國立人類學歷史學大學的學生會的努力,它被譯成了西班牙文,墨西哥的學生這才初次接觸到了馬林諾夫斯基的作品。由于英文版在1982年之前尚未出版,因此,在英語世界中,它也是一部被人遺忘了40多年的作品。馬林諾夫斯基的合作者胡里奧·德·拉·富安鐵終究是何許人物呢?他于1905年出生在韋拉克魯斯州靠近海岸的一個名為洋嘎的小村,在墨西哥城的國立自治大學學習過3年化學,中途輟學后,先后當過工廠工人、插圖畫家、記者等,并受到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影響。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大恐慌時期,他在紐約生活了4年,干過諸如洗盤子等雜活。1932年,他回到韋拉克魯斯州,受教育部雇用,在農業(yè)委員會聯(lián)盟工作。1935年,他移居墨西哥城,患了眼病,后轉攻人類學。根本上是自學的他,手里拿著嘎米奧的?特奧梯瓦堪盆地的村落?和雷德菲爾多的?特波斯托蘭?,進入瓦哈卡州的薩波梯卡山地亞拉拉古村,進展田野調查,據說約在1940年便完成了?亞拉拉古?(1949年)的草稿。與馬林諾夫斯基協(xié)作的工作完成之后,德·拉·富安鐵又陸續(xù)發(fā)表了有關恰阿潘的薩波梯卡的調查報告、有關民族關系的著作以及有關印第安納的應用人類學的多篇論文。1951年,他成為印第安納研究所所長,1970年與世長辭。馬林諾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鐵的合作研究是如何進展的呢?兩人相遇時,馬林諾夫斯基已經56歲,兩年后便去世了。德·拉·富安鐵當時才35歲,很年輕,但他已對亞拉拉古的調查做了總結,被認為是很有前途的。在墨西哥人類學界,一般多認為雷德菲爾多和墨西哥合作者比略·洛哈斯在尤卡坦半島的合作研究是一次幸運的相遇;而關于馬林諾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鐵的相遇,那么多數(shù)人都對德·拉·富安鐵寄予了同情。比略·洛哈斯曾在瓦哈卡調查過程中造訪過兩人,并與他們一起生活了兩周,他批評道:馬林諾夫斯基才華橫溢,但對德·拉·富安鐵的態(tài)度頗為傲慢??赡苡捎谶@一點,在墨西哥人類學界,馬林諾夫斯基的聲譽并不怎么樣。我認為,指導調查的人是馬林諾夫斯基,但有效地進展實地考察并搜集資料的,那么應歸功于德·拉·富安鐵。正如馬林諾夫斯基在序言中所述的那樣,在他返回耶魯大學后,德·拉·富安鐵再次回到瓦哈卡,實地考察了萬靈節(jié)和孤獨的瑪麗亞之祭日的市常我認為,德·拉·富安鐵本來就不是理論家,但他卻是一位忍受力極強、能做細致觀察的人類學者,正如在其經歷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樣,支撐其研究態(tài)度的正是他和印第安納人之間的共感。我的這個感想,乃是我在從我所在的密亥山地向他曾作為田野調查地的亞拉拉古村進發(fā)的途中形成的。盡管歷經了30年的歲月,他書中所刊載的地圖仍非常有用,他對方方面面的描繪照舊活靈敏現(xiàn)。他的主要著作?亞拉拉古?(1949年)雖然沒有理論,但卻可以看出是對事物不輕下斷言的作者所進展確實切的觀察。另外,假如閱讀了本書收入的他的述評,就可以明白,實際上他甚至對一些細枝末節(jié)也做了認真的觀察,他確實具備了一雙通曉瓦哈卡民族志的人的慧眼。總之,我認為,正是由于有了馬林諾夫斯基的問題意識和德·拉·富安鐵的細致觀察與奔忙,才使得從這次未滿5個月的調查中,形成了40年代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考慮到這段時間以及時代的限制,對二人的研究成果作出評價,正應該是我們晚輩學者的立腳點。三、馬林諾夫斯基從事的瓦哈卡市場研究的特點讀者對本書的表達有時也許會感到無聊。?太平洋西部的航海者?一書也可能被認為如此。確實,20世紀20—40年代的民族志,其打動人心的力量已有幾分被時代所“風化〞了。可是,進一步考慮那么會發(fā)現(xiàn),馬林諾夫斯基關于瓦哈卡市場的研究還是提出了一些要點。第一,他發(fā)現(xiàn)瓦哈卡盆地的市場具有“太陽系市場網〞的特征。而且正如本書第三章的圖表3—1所說明的那樣,在這個體系中,以瓦哈卡市的市場為中心(包括常設市場和每周六的市場日),伴隨著每周7天的改變,周圍各村也逐次開市(各市場多具有專門的商品),賣主、買主和物資一起隨著一周7日的不同而從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整體看來就形成了一個宛如太陽系的組織。根據瓦哈卡地方史的專家錢斯和梯伊拉等人的說法,該州即便是在進入殖民地時代之后,征服者的統(tǒng)治也沒能徹底浸透,使土著的社會、經濟組織得以輕易地保存下來??梢哉f,在現(xiàn)存的太陽系市場網絡中,仍舊頗為濃重地保存了一些與該州地理相適應的土著交換體系的色彩。第二,馬林諾夫斯基指出,該地區(qū)的市場是因為經濟上的必要性而發(fā)揮著它的功能。這一看法正因為是作為庫拉研究者的他本人的意見才有意義。與更加側重禮儀性交換的特洛布里安德島附近的庫拉相比擬,馬林諾夫斯基認識到,瓦哈卡的市場應該是專門滿足“傳統(tǒng)性的且經濟性的需要〞的市場,故而他對這一點加以強調。馬林諾夫斯基屢次指出,每當萬靈節(jié)、孤獨的圣母之祭日(瓦哈卡市的瑪麗亞)、新年、復活節(jié)等這些節(jié)日降臨之際,因人們購置食品、禮儀用品等,市場便呈現(xiàn)興隆的景象。說起來,這終究也是人們?yōu)闈M足其傳統(tǒng)的需要所致,因此,他認為節(jié)日乃是創(chuàng)造出此種必要性的宗教性的要素。第三,馬林諾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鐵關注到了各種類型和層次的商人,以及各種交易的形式(討價還價、物物交換、計量上的花招、對山地居民采取不正當?shù)匿N售方法等等)方面的問題。他們的關注至今仍給人以新穎感。盡管在記述中有些地方存在松散之處,但正如前面所述,其對在瓦哈卡盆地市場中存在的明顯事實幾乎都做了極為詳盡的描寫,使人們認識到馬林諾夫斯基觀點確實定和德·拉·富安鐵知識的詳荊假設斗膽指出其缺乏,那么可列舉以下三點。其一,在瓦哈卡盆地的市場網絡中處于周邊位置的一些山地如薩波梯卡、密休鐵卡、密亥等地市場的資料不夠充分。盡管就這三個族群集團對盆地地區(qū)市場的參與情況,書中已有極為確切的信息和敏銳的觀察(第六章),堪稱非常珍貴,但如今仍有進一步調查的需要。其二,鑒于對商人的階層序列未作充分的調研,因此,未能明確市場間的權利關系,亦即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其三,除了買和賣這種經濟上的理由之外,到市場去游逛的人頗多。對這種去市場游逛的局部,尚未能做充分的考察。就我在瓦哈卡市場的觀察經歷而言,市場乃是愉悅和生動活潑之地。賣貨人的叫賣聲和叫賣的詞語非常有趣,在卡車助手和搬運工人等的吆喝聲中,也存在著特殊的音色。那里既有小型馬戲團的演出,又能聽到在賣酒和飲料的攤鋪處男男女女付款取貨和互相交談的聲響,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口承文學的世界。我認為,這樣的市場游逛以及相關風俗的局部,也很值得重視。上述三點,顯然不是僅靠他們兩人就可以在短時間的調查中所能實現(xiàn)的,它們理所當然地成為馬林諾夫斯基之后的研究課題而被遺留下來。四、馬林諾夫斯基之后瓦哈卡州市場的研究1940年以后,瓦哈卡市場的研究有兩個案例。一個是墨西哥人類學家阿雷汗德羅·馬洛金指導學生進展的托拉希阿科市場的研究,第二個是以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拉爾夫·畢爾茲為首的瓦哈卡市場研究工程組所進展的研究。馬洛金的調查,后于1957年出版了名為?集市城鎮(zhèn)托拉希阿科?的報告,它將位于瓦哈卡州密休鐵卡高地的托拉希阿科當作一個集市型城鎮(zhèn)進展了分析。根據載于該書中的阿格雷·貝爾托蘭的序言所述,為了實如今密休鐵卡高地設立土著居民問題協(xié)調中心和由政府對玉米價格進展調整這樣兩個目的,也就非常需要相關的信息,于是,馬洛金的調查工作遂得以展開。該地區(qū)的印第安納人家族,由于耕地缺乏、外出打工率居高不下、中介商人對市場的控制頗為顯著等,其生活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以救濟處于此種境地的印第安納人為目的的馬洛金的研究,提出了如下十清楚確的結論:集市型城鎮(zhèn)正是因為存在著周圍的各個村落才得以成立的,各個村落的印第安納人受到了同一地區(qū)密休鐵卡的商人和來自梯瓦堪的印歐混血商人的盤剝。墨西哥革命以后,盡管確實對農業(yè)方面進展了改革,大地主衰敗了,但取而代之的商人卻抬了頭,并使印第安納人的生活受到了壓迫。甚至土地的收買者、墨西哥城的商人,也都壓價收買產自土地的產品;反之,又從外地運進食品和各種工業(yè)品等,進展壟斷性銷售,從而大獲其利。由于密休鐵卡高地變成了需要輸入玉米、小麥粉之類根本食品之地,銷售這些商品的小商人也就控制了市常馬洛金強調指出,政府必須對此現(xiàn)實加以改革,而村落本身也需要改進農業(yè),以進步生活程度。在弄清與瓦哈卡盆地的太陽系市場網絡相聯(lián)絡的亞體系之一,即密休鐵卡高地市場的構造方面,馬洛金的工作意義重大。馬林諾夫斯基之后,集中對瓦哈卡州的市場進展過調查的,乃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人類學小組。這個小組的指導人為拉爾夫·畢爾茲,因他年事已高,工程的施行主要由他的學生羅納爾多·沃塔貝利擔任。考慮把瓦哈卡州作為調查對象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美國各大學之間在研究地域方面的分工。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在E·Z·沃特指導下,長期研究恰帕斯高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喬治··福斯特指導下,長期研究米卻肯州,因此,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人類學家遂有意識地選擇了尚未被做過研究的空白地區(qū)。另外,畢爾茲曾在20世紀30年代對密亥(族)作過調查,所以對當?shù)氐臓顩r及地理也較為熟悉。事實上,這項研究始于畢爾茲關于拉丁美洲的市場的課堂討論。1962—1963年,畢爾茲和沃塔貝利兩人推敲了調查研究的方案,獲得國家科學基金資助以后,在1964—1969年,用5年時間施行了該工程。工程參加者有8人,在成果出版階段,還編入了另一位利用其他資助而進展過調查的研究者的資料。作為這些調查的成果,先后出版了以下著作:狄斯金的學位論文?墨西哥瓦哈卡的托拉克魯拉的經濟和社會?(1967年)、沃塔貝利的學位論文?墨西哥瓦哈卡市的傳統(tǒng)市撤(1968年)、巴古的?現(xiàn)代經濟的沖擊——索果喬市場的研究?(1974年)、畢爾茲的?墨西哥瓦哈卡農民的市撤(1975年)、庫克的?薩波梯卡的石匠?(1982年),以及全體人員的論文集?瓦哈卡的市撤(1976年)。此處略去詳細引文,僅就這些出版物所開展的研究做一些簡要的介紹。該工程的全體人員都認為,瓦哈卡是一個如波拉尼所說的市場經濟的社會。這一點與馬林諾夫斯基的看法一致。在研究方法上,幾乎所有的研究人員都采取了尊重民族志事實的實體主義者的立場,只有庫克和巴古從形式主義者的立場出發(fā),搜集并處理了有關資料。閱讀庫克和巴古的闡述,我認為有關民族志內的經濟局部,都只是以數(shù)字和符號來表現(xiàn)的,其最終所傳達的信息并未超出民族志所記述的范圍。可是,把看似與世界經濟相隔絕的山地村落以及小鎮(zhèn)的市場的動態(tài),與現(xiàn)代社會的流變聯(lián)絡起來加以考慮,通過數(shù)字來表現(xiàn)的態(tài)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轉貼于論文聯(lián)盟.ll.
論文聯(lián)盟.LL.編輯。因此,假設要對這個工程所獲得的成果做出評價的話,怎么講才會恰如其分呢?我覺得,正如畢爾茲在其著述的序言中所說的那樣,工程研究的大框架是以馬林諾夫斯基的工作為前提的,其成果主要有:(1)對瓦哈卡盆地的市場作了更詳盡的描繪;(2)對與盆地的市場相聯(lián)絡的亞體系的市場進展了更詳細的調查;(3)明確指出了1940年以后市場的變化。下面,就此三點作一介紹。第一,說明了瓦哈卡盆地的市場(瓦哈卡市及54個村落的市場)的實際狀態(tài),現(xiàn)舉例說明之。在狄斯金的調查中,搞清了托拉克魯拉市場的詳細情況。通過沃塔貝利的調查,搞清了瓦哈卡市本身的市場的功能以及商人的種類。在瓦哈卡市的市場中有自產自銷者、倒爺(轉賣人)、行商、在市場有固定的設攤位置的商人、中型批發(fā)商、大型批發(fā)商、咖啡及鱷梨之類經濟作物的囤積商等不同類型,他們都在四處活動。甚至還查明了后三種人,即參與和介入大規(guī)模交易的商人,本來多是普埃布拉州出身的人。大型批發(fā)商在馬林諾夫斯基調查時并不存在,這可以認為是在1943—1948年,連接墨西哥城—瓦哈卡市—特旺特佩克的高速公路實現(xiàn)通車,遂使很短時間內的大量運輸成為可能之后才出現(xiàn)的。根據沃塔貝利和塔庫尼庫對圣·安托尼奧·奧克托蘭市場的調查,該村甚至還造就出不少職業(yè)商人。該村商人在恰帕斯州的圖休托拉、特旺特佩克的薩利那·克爾斯以及瓦哈卡沿海的普艾魯托·艾斯孔德多開設了很多商店。雖然村中的倒爺活潑在各個市場,但大型批發(fā)商和經濟作物囤積商,那么甚至跑到普埃布拉州的阿托利休克、普埃布拉和恰帕斯州、墨西哥城、韋拉克魯斯州等地做買賣。有關土特產品的研究也獲得了進展。庫克研究了一種碾磨玉米的石臼在鐵第巴庫、托拉克魯拉、馬古達雷那·奧克托蘭等三地的消費和流通機構,已經查明關于該產品的購銷,瓦哈卡市的市場并未能成為一次性的集散地。由斯圖梅卡對阿棕巴的綠釉陶器所進展的調查說明,買主的愛好對于陶器的制作有著很大的影響。第二,有關與盆地的市場相聯(lián)絡的亞體系的研究進展如何呢?在畢爾茲的總結中,把盆地的市場網絡本身當作盆地亞體系,并把它看成是山區(qū)薩波梯卡亞體系、密亥亞體系、伊斯姆斯(陸橋區(qū))亞體系這三個亞體系的中心。巴古關于索果喬的研究,可以作為山區(qū)薩波梯卡的例子。對于密亥雖未進展新的調查,卻可以參考畢爾茲本人1933年的調查資料中有關納烏馬多和拉密雷斯的調查報告,進而加以概括。至于特旺特佩克陸橋地區(qū)的情況,那么有艾達的研究和奇拿斯有關女行商的報揭發(fā)表。該工程尚未研究便告終結的地區(qū)乃是密休鐵卡沿海地區(qū);與其比鄰的羅希恰地方,不清楚之處也頗多。居住在密亥以北地區(qū)的契南鐵卡人,也被畢爾茲工程小組排除在了瓦哈卡的市場網絡之外。再有,畢爾茲雖然認為索凱人(居住在恰帕斯州和瓦哈卡州的邊境地帶)和特克斯托拉鐵卡人(居住在特旺特佩克地區(qū)),也可納入到瓦哈卡的市場網絡里來,但卻未作詳細說明。無論如何,由于周圍地區(qū)與其他各州的市場之聯(lián)絡的增加,歸屬關系時刻受到道路開通這一時代變化的影響。盡管存在一些紕漏,然而由于該工程處理了馬林諾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鐵的研究未能涵蓋的亞體系的問題,所以,正如畢爾茲在其著作中所說的那樣,他們先后調查了總數(shù)達255個村、鎮(zhèn)一級的行政區(qū)域,涉及人口約90萬(1970年統(tǒng)計)之多的市場網絡。第三,捕捉市場的變化這一點可以說是該工程組的奉獻。在無論哪一個報告中,都可以看到對于變化的表達,顯示出了現(xiàn)代經濟的宏大影響。1943年公路便一直通到了瓦哈卡,1948年那么延長至特旺特佩克。伴隨著公路的延伸,支線道路也不斷擴展,這使瓦哈卡州的市場網絡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直到如今變化還在進一步的繼續(xù)開展之中。直承受其影響的是薩波梯卡商人,過去,他們曾組建騾馬商隊到特旺特佩克,購置各種海產品和熱帶物產,運向密亥地區(qū);經由密亥地區(qū),再壟斷性地收買鱷梨、咖啡等產品并帶回瓦哈卡盆地。然而,由于公路通車,他們改為乘車到特旺特佩克,直返瓦哈卡盆地,再由那里運送到密亥地區(qū)。據我在密亥山區(qū)的見聞得知,在密亥高地的各個村落中,隨著道路的延伸,密亥的賣方及商人與薩波梯卡商人(主要來自密托拉)的關系隨時在發(fā)生著改變。密托拉的商人由盆地帶來的商品流入量逐年增加,他們也比以前更加壟斷地大量收買密亥的鱷梨和咖啡等產品。趁著這種勢頭,密亥的商人得以成長壯大,同時,密亥的人民一般卻都不斷地走向了貧困化。同樣的變化,在瓦哈卡市場工程組的論文集中刊載的由艾達所寫的關于特旺特佩克陸橋地區(qū)的市場亞體系的報告里也能看到。以前,沿海地區(qū)的特產如鹽、海產品、水果、(干)辣椒等,要經由密休鐵卡高地運往普埃布拉和瓦哈卡等地,由于連接瓦哈卡和沿海地區(qū)的3條公路通車,而改成由密阿瓦托蘭至普艾魯托·安亥魯、索拉·德·貝加至布艾魯托·艾斯科德多、托拉希阿科至皮諾鐵帕·納希奧納爾這3條道路來運輸了,從而使過去作為地區(qū)間交流據點的“市場村〞,很多都失去了它的重要性。特旺特佩克衰敗,胡奇坦那么突出起來,也是由于公路的影響所致。據艾達的資料,陸橋地區(qū)的市場未能呈現(xiàn)如盆地地區(qū)那樣的環(huán)形配置,市場的重要作用也較低,同時也較少具有瓦哈卡市場的特征。這終究是以前的傳統(tǒng)本來就如此呢,還是40年代以后變化的結果?作者并未進展充分的闡述。伴隨著道路的擴展引起的變化,正如前面所述,新時代的商品(罐頭、包裝食品、啤酒、軟包裝飲料等)以及工業(yè)產品(藥品、收音機等)之類進入市場正是新時代的特征。此外,運進果品、蔬菜、玉米之類的情形,也是在40年代不存在的場景。與此類變化同時,長途奔波于遠間隔城市之間的大型批發(fā)商的頻繁活動,也是馬林諾夫斯基時代未曾見到過的新時代的景象。假設要對上面所介紹的瓦哈卡市場工程組的工作提出我的批評意見,那么,可以歸結為以下兩點。第一點,是有關與盆地市場體系相聯(lián)絡的其他亞體系的視點的疑問。盆地市場的開放性和自由性得到了強調,畢爾茲甚至說“剝削被限制在很小程度上〞;庫克和狄斯金在與恰帕斯高地的市場做了比擬之后,也強調了瓦哈卡市場的自由性。然而,這終究是只理解了盆地地區(qū)情形后的意見,實際上,盆地的市場和亞體系的關系處于剝削與被剝削的狀態(tài),而且,這種關系還伴隨著民族關系而被確定了下來。在密亥亞體系中,盆地的薩波梯卡商人在密亥人面前頗有勢力;在密休鐵卡高地,梯瓦堪的印歐混血商人對密休鐵卡擁有支配性的實力;在特旺特佩克陸橋地區(qū)的圣·馬鐵奧·德魯馬魯,薩波梯卡的女商人對烏阿拜人進展盤剝。所有這些事例盡管出如今各個研究者的報告之中,但是在介紹瓦哈卡州整個市場體系時,卻未能有效地被加以使用。在盆地地區(qū),在西班牙殖民之前就已存在的物資交換組織,在殖民地時代也或多或少被保存下來了,這和被殖民地行政當局徹底改造過的米卻肯州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比照。經過19世紀的改革以及20世紀的革命時代,它盡管也在一點點地發(fā)生著改變,卻仍滿足了村落之間交換的種種需要。如今,盆地農民都講西班牙語,匯入了國民文化的主流,成為習慣于市場經濟的人。在諸如大型批發(fā)商們所進展的那種大規(guī)模買賣的商人出現(xiàn)以后,農民在市場中的存在受到了威脅,盡管如此,自由自主地進展選擇,生動活潑的場面,仍然比比皆是。假如說盆地的市場本身是自由而又開放的,那么,盆地的市場和周邊亞體系的關系,那么處在印歐混血人和印第安納人之間的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之中。實際上,這一點正是目前印第安納人地區(qū)所存在的具有共通性的經濟問題的集中表達。這一點之所以未被工程組的有關人員加以強調,很可能是由于他們想把自己的研究與在墨西哥人類學界占主流地位的、亦即主要面向簡單而易行的開展政策和印第安納人救濟對策之類的研究互相區(qū)別的緣故。我想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巡游市場的人們的景象。人們來到瓦哈卡市場的目的是或買或賣,盡管在消費的背景里存在著祭祀及禮儀性的目的,然而它們仍是為了滿足“社會性目的〞的“需要〞,對此,可以理解為工程組的成員們是和馬林諾夫斯基站在了一樣的立場上。盡管如此,在市場中,非經濟性的活動場面還是很多。狄斯金曾對市場的“社會性的側面〞作了簡要的描繪,實際上,市場乃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局部,也是展演社會戲劇的大舞臺。我曾在密亥的一個市場村阿尤托拉居住過一段時間,村民們的生活是以周日開市為基準,其生活節(jié)奏與之合拍而運轉的。到了星期六,遠方各村的人們就來到了這里,村子里的氣氛便活潑起來。在我下榻的房東家,院子里也有60多人投宿,人們手里端著咖啡或麥斯克爾酒之類,互相歡快地聊天,彼此交換著各村的新聞。由于密亥中部和密亥高地的19個村子的人都會來到這里,市場村自然就成了族群的新聞中心。這些人參與的集市,有如露天劇場一般。我跟著房東的培托羅尼拉太太一到市場,人們的活動就鮮明地映入眼簾。有一天,為了買火雞,我們兩人前往廣場(Plaza)。來到近處,噪音不絕于耳。正值麥克風將教會做彌撒的聲音傳到廣場之際,來自瓦哈卡市的毛毯商人馬上也用麥克風招攬顧客。培托羅尼拉太太說:到處都言過其實,這是其他地方的人的叫賣方法。確實,密亥的商人那么是靜靜地坐著,把想要賣的東西擺放在前面,雙目低垂著等待而已?;痣u在廣場下方的斜坡處有售,但走到那里卻頗費周折。于是,順路到薩波梯卡(族)的商店,詢問了正在出貨的玉米的售價,但通常必須先親眼看看玉米粒的好壞。走出店門,遇見了村子的官員。他正在市場中征收售貨人的攤位費,非常繁忙??墒?,因為他是培托羅尼拉的從兄弟,所以需要打個招呼。之后,正想走過鄰村三個賣桃婦女并排的攤位時,由于她們在所賣桃子的數(shù)量上蒙騙了一個有大款氣派的薩波梯卡女行商,彼此開場發(fā)生了一小點兒摩擦。這位佩戴著金色圣母像章而胸前閃閃發(fā)光的女士來自密托拉鎮(zhèn),她不怎么瞧得起密亥人,人們一般也不跟她正面對著唱反調。培托羅尼拉太太自己也要買桃,只能對密亥的三位婦女暗中表示支持。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來到火雞的出售點,時間已到午后,在相鄰的出售麥斯克爾酒的店鋪周圍,可以看到醉醺醺的男人們。為了從這兒買火雞,我們整整花去了兩個小時,瞧瞧雞冠的顏色,看看眼珠的轉動,捅捅雞胸,舉起來讓它試飛一下,檢查火雞的體力等等。我們一邊閑聊,一邊不停侃價,好不容易才把價錢確定了下來。由于剛剛買、賣雙方緊張的討價還價,因此,這時便露出了心平氣和的面色。培托羅尼拉太太左手抱著火雞,踏上了歸途,走到教會前的時候,還停下來劃十字祈禱,又買了幾根蠟燭。在這期間,前后曾有十多個朋友或熟人上來搭話。參與這樣的市場之中的,終究哪些是經濟活動?哪些算是經濟之外的活動?分析起來是相當困難的。密哈伊爾·巴甫欽曾經把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定期集市的情景作為“民眾文化〞的一大要素進展了分析,但可以把瓦哈卡州市場的那種活潑的氣氛和人們的活動用文化的“術語〞加以闡述和分析的方法也許并不存在。對馬林諾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鐵的研究以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應該予以補充的,大概也不屬于此種嘗試吧。五、其他地區(qū)的市唱—以密恰阿堪州和恰帕斯高原為例除了瓦哈卡的市場之外,墨西哥還有各式各樣的市常是因地區(qū)的不同而類型有差異,還是可被歸納為幾種有限的類型,如今還很難做出結論。這是因為僅對瓦哈卡的市場做過詳細的調查,除此之外幾乎還沒有。本節(jié)想對僅有兩三份資料的米卻肯州和恰帕斯高地的市場作些介紹,盡管較為粗略,但我認為,它們可以成為對墨西哥的市場進展比擬研究的材料。假如說瓦哈卡的市場尚在相當程度上濃重的保存著西班牙殖民以前土著社會的村落間交換的形式的話,那么,那么可以說,米卻肯州的市場已在殖民地時代得到了大規(guī)模的改造,并被卷入到國家經濟的主流之中。這個州在被征服以前曾經有過為塔拉斯卡(族)王國所控制的獨特的交換和物資運輸網絡。都城曾設在策晨倉的這個王國,還曾支配著太平洋沿岸、低地、山地、帕茨庫阿羅湖周圍等4個地區(qū)的物資交換及流通體系。以村落為單位,還形成了興隆的行會組織,每村都有各自的土特產品(如策晨倉的陶器),這些土特產品自然也成了交換的對象。而且,人們還在適宜交換的地方建起了市常根本上可以說,這種交換的形式一直遺留至今,但殖民地行政也帶來了宏大的變化,這一點那么是不能與瓦哈卡相提并論的。由于靠近墨西哥城,米卻肯州成了殖民地政府推行開展政策的對象。在奇奇梅卡戰(zhàn)爭中,這里曾是食品補給的基地;為開發(fā)薩卡鐵卡斯和瓜納法托的銀礦,也要從這里調度食品;進而還向墨西哥城輸送物資,甚至向西班牙、秘魯運送木棉等。該州經常被卷入諸如此類的龐大行動之中。在農業(yè)方面,小麥、西式蔬菜等商品作物已進入了該州,源自歐洲的動物飼養(yǎng)也被引進,各個村落的手工業(yè)也都在專業(yè)和技術上發(fā)生了很多變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普法教育演講
- 會計實習工作總結
- 2025標準版股權轉讓合同范本
- 2025二手車行紀銷售合同
- 尊重規(guī)范主題班會
- 經典案例2024年計算機二級考試試題
- 黨建活動推廣合同標準文本
- 臨時上課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典當行的借款合同
- 加強社區(qū)青年成長的行動方案計劃
- 掌握重點中職電子商務教師資格證試題與答案
-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qū)2024-2025學年級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數(shù)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隔音涂料施工方案
- 甘肅卷2024年高考真題化學試題(含答案)
- 醫(yī)院品管圈(QCC)活動成果報告書-基于QFD 潤心服務改善 ICU 患者及家屬就醫(yī)體驗
- JJG 693-2011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
- 學唱蟲兒飛(含歌詞、曲譜)
- 天津科技大學教師公寓租賃管理辦法
- 第七章--展示的版面和色彩設計
- DBT29-295-2021 600MPa級高強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
- Q∕GDW 12164-2021 變電站遠程智能巡視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