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香薷飲-百一卷七-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十味香薷飲-百一卷七-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十味香薷飲-百一卷七-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十味香薷飲-百一卷七-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十味香薷飲-百一卷七-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qǐng)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110十味香薷飲_百一卷七_(dá)方劑加減變化匯總十味香薷飲_百一卷七_(dá)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451.1. 組成: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451.2. 功效:暑濕內(nèi)傷,脾胃不和,食少腹脹;脾胃不和,乘冒暑氣,心腹膨悶,飲食無味,嘔吵惡心,五心潮熱,力乏體倦;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利。暑瘧。 451.3. 來源:《百一》卷七。 45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 452. 相似度80%:消暑十全飲 452.1. 組成:人參、厚樸(姜制)、白術(shù)、香薷、木瓜、白扁豆、黃耆、陳皮、白茯苓、甘草各等分。 452.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452.3. 加:香薷、木瓜 452.4. 減:香薷葉、干木瓜 452.5. 來源:《衛(wèi)生寶鑒_補(bǔ)遺》。 453. 相似度73%:參蘇飲子 453.1. 組成:人參(去蘆頭)、白術(shù)、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蘇葉、干木瓜、香薷葉、厚樸(生姜汁制,炒香)、半夏曲(炙)、白扁豆(微炒)、陳橘皮(去白)各等分。 463.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463.3. 加:紫蘇葉、半夏曲、陳橘皮 463.4. 減:陳皮、黃耆 463.5. 功效:小兒伏熱吐瀉,虛煩悶亂,引飲不止。 463.6.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464. 相似度70%:十全飲子 464.1. 組成:人參、白茯苓、干山藥、白扁豆、紫蘇葉、香薷葉、甘草、厚樸、半夏、白術(shù)各等分。 464.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464.3. 加:干山藥、紫蘇葉、半夏 464.4. 減:陳皮、黃耆、干木瓜 464.5. 功效:傷暑,病瘧,中暑等疾。 464.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一一七引《十便良方》。 465. 相似度60%:養(yǎng)胃進(jìn)食丸 475.1. 組成:人參(去蘆頭)1兩,甘草(銼)1兩,白術(shù)2兩,白茯苓(去皮)2兩,厚樸3兩(去粗皮,生姜制,炒),陳皮(去白)1兩半,神曲(炒)2兩半,大麥糵(炒黃)1兩半,蒼術(shù)5兩(去粗皮,泔浸)。 475.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475.3. 加:神曲、大麥糵、蒼術(shù) 475.4. 減:香薷葉、黃耆、干木瓜、白扁豆 475.5. 功效:脾胃虛弱,心腹脹滿,面色萎黃,肌肉清瘦,怠惰嗜臥,全不思食。 475.6. 來源:《御藥院方》卷三。 476. 相似度60%:加味四君子湯 476.1. 組成:人參1兩,白茯苓1兩,白術(shù)1兩,甘草(炙)半兩,黃耆(炙)1兩,白芍藥1兩,白扁豆(制)1兩。 476.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476.3. 加:白芍藥 476.4. 減:香薷葉、陳皮、厚樸、干木瓜 476.5. 功效:色疸。濕疽及久疸不愈。 486.6. 來源:方出《直指》卷十六,名見《奇效良方》卷三十七。 487. 相似度60%:加味四君子湯 487.1. 組成:白茯苓1錢2分,白術(shù)1錢2分,人參1錢2分,甘草1錢,陳皮1錢,厚樸1錢,蓮子1錢。 487.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487.3. 加:蓮子 487.4. 減:香薷葉、黃耆、干木瓜、白扁豆 487.5. 來源:《玉案》卷四。 488. 相似度60%:參訶飲 488.1. 組成:訶子(去核)2錢半,白術(shù)(炒)2錢半,黃耆(蜜炙)2錢半,白茯苓(去皮)2錢半,人參(去蘆)2錢半,半夏曲2錢半,陳皮(去白)2錢,五味子2錢,甘草(炙)1錢,款冬花1錢。 488.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488.3. 加:訶子、半夏曲、五味子、款冬花 488.4. 減:香薷葉、厚樸、干木瓜、白扁豆 488.5. 功效:虛寒痰嗽。 498.6.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二。 499. 相似度60%:參苓歸術(shù)散 499.1. 組成:人參、白茯苓、當(dāng)歸、白術(shù)、白芍藥、陳皮、黃耆、川芎、熟地黃、甘草。 499.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499.3. 加:當(dāng)歸、白芍藥、川芎、熟地黃 499.4. 減:香薷葉、厚樸、干木瓜、白扁豆 499.5. 功效:痧退之后,氣血虛弱者。 499.6. 來源:《痧脹玉衡》卷下。 4910. 相似度60%:參耆湯 4910.1. 組成:人參、甘草(炙)、白扁豆(炒)、干葛、茯苓、陳皮、白術(shù)、黃耆(炙)、山藥、半夏(洗)各等分。 4910.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4910.3. 加:干葛、茯苓、山藥、半夏 4910.4. 減:香薷葉、白茯苓、厚樸、干木瓜 5010.5. 功效:虛盜汗。 5010.6. 來源:《袖珍》卷三。 5011. 相似度60%:暢中散 5011.1. 組成:人參1兩(大者),五味子(佳者)8株,白茯苓1兩,白術(shù)1兩,藿香葉半兩,黃耆半兩,陳皮6銖,肉豆蔻4個(gè),生姜(切,焙)6銖,甘草半兩。 5011.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011.3. 加:五味子、藿香葉、肉豆蔻、生姜 5011.4. 減:香薷葉、厚樸、干木瓜、白扁豆 5011.5. 來源:《雞峰》卷十二。 5012. 相似度60%:養(yǎng)血健脾湯 5012.1. 組成:白術(shù)(炒)、白茯苓、當(dāng)歸、沙參、丹皮、黃耆、陳皮、甘草、白扁豆(炒)。 5012.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012.3. 加:當(dāng)歸、沙參、丹皮 5012.4. 減:香薷葉、人參、厚樸、干木瓜 5112.5. 功效:頭暈,唇白,氣虛而作暈者。 5112.6. 來源:《幼科直言》卷五。 5113. 相似度60%:苓白術(shù)散 5113.1. 組成:人參4錢,白術(shù)(炒)1兩,木香4錢,蓮肉(去皮心)1兩,砂仁5錢(去殼),白茯苓1兩,甘草6錢,陳皮6錢,山藥1兩,黃耆1兩(蜜炙)。 5113.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113.3. 加:木香、蓮肉、砂仁、山藥 5113.4. 減:香薷葉、厚樸、干木瓜、白扁豆 5113.5. 功效:小兒泄瀉。 5113.6. 來源:《幼科直言》卷四。 5114. 相似度60%:參耆健中湯 5114.1. 組成:當(dāng)歸身1錢半,人參1錢,黃耆1錢,白術(shù)1錢,陳皮1錢,白茯苓1錢,白芍藥1錢,生干地黃(酒炒)1錢,甘草5分,五味子3分。 5114.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114.3. 加:當(dāng)歸身、白芍藥、生干地黃、五味子 5214.4. 減:香薷葉、厚樸、干木瓜、白扁豆 5214.5. 功效:虛損少氣,四肢倦怠,飲食少進(jìn)。 5214.6. 來源:《東醫(yī)寶鑒_雜病篇》卷四引《醫(yī)方集略》。 5215. 相似度60%:六君子湯 5215.1. 組成:人參1兩半,白術(shù)1兩半,白茯苓1兩半,當(dāng)歸1兩半,黃耆1兩半,白扁豆1兩半,甘草1兩半。 5215.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215.3. 加:當(dāng)歸 5215.4. 減:香薷葉、陳皮、厚樸、干木瓜 5215.5. 功效:便血不止,脾胃虛寒,飲食不進(jìn),身體羸瘦。 5215.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三十七引《德生堂方》。 5216. 相似度60%:調(diào)中正胃散 5216.1. 組成:藿香葉、白術(shù)、人參、白茯苓、甘草(炙)、陳皮(去白)、山藥、白扁豆(炒)、半夏曲、川白姜各等分。 5216.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216.3. 加:藿香葉、山藥、半夏曲、川白姜 5316.4. 減:香薷葉、黃耆、厚樸、干木瓜 5316.5. 功效:嬰孩小兒中脘不和,胃氣不正,胃冷傷熱,吐逆煩悶,神困力乏,飲食不美,虛弱思睡,睡不安穩(wěn)。 5316.6. 來源:《活幼口議》卷十九。 5317. 相似度60%:人參湯 5317.1. 組成:人參1兩,肉豆蔻(去殼,炮)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1兩,藿香(去梗)1兩,黃耆(銼)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熟)1兩,枇杷葉(拭去毛,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3分,白術(shù)2兩。 5317.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317.3. 加:肉豆蔻、半夏、藿香、枇杷葉 5317.4. 減:香薷葉、陳皮、干木瓜、白扁豆 5317.5. 功效:虛勞,脾胃氣弱,嘔吐不納飲食,四肢怠情。 5317.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5318. 相似度60%:和中散 5318.1. 組成:人參1兩(去蘆),白茯苓1兩(去皮),白術(shù)1兩,黃耆1兩(去蘆),甘草半兩(微炒),白扁豆半兩(姜汁浸1宿,蒸過,去皮,焙干,微炒),木香1分(煨),藿香葉半兩(去梗),縮砂仁半兩,半夏1兩(湯泡洗7次)。 5418.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418.3. 加:木香、藿香葉、縮砂仁、半夏 5418.4. 減:香薷葉、陳皮、厚樸、干木瓜 5418.5. 來源:《普濟(jì)方》卷二十五引《衛(wèi)生家寶》。 5419. 相似度60%:秘傳補(bǔ)中參術(shù)湯 5419.1. 組成:人參、白術(shù)、甘草、當(dāng)歸、白茯苓、蒼術(shù)、厚樸、陳皮、枳殼少許。 5419.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419.3. 加:當(dāng)歸、蒼術(shù)、枳殼 5419.4. 減:香薷葉、黃耆、干木瓜、白扁豆 5419.5. 功效:七情,觸發(fā)怒氣,傷于肝經(jīng),而致氣虛證。 5419.6. 來源:《松崖醫(yī)徑》卷下。 5420. 相似度60%:和中散 5520.1. 組成:人參(切,去須,焙)、白茯苓、白術(shù)、甘草(銼,炒)、干葛(銼)、黃耆(切,焙)、白扁豆(炒)、藿香葉各等分。 5520.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520.3. 加:干葛、藿香葉 5520.4. 減:香薷葉、陳皮、厚樸、干木瓜 5520.5. 功效:小兒腹痛吐瀉,煩渴厭食。 5520.6. 來源:《閻氏小兒方論》。 5521. 相似度60%:內(nèi)補(bǔ)湯 5521.1. 組成:人參、黃耆、當(dāng)歸、白術(shù)、川芎、甘草、茯苓、陳皮、厚樸各等分。 5521.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521.3. 加:當(dāng)歸、川芎、茯苓 5521.4. 減:香薷葉、白茯苓、干木瓜、白扁豆 5521.5. 功效:痘瘡中虛。 5521.6. 來源:《景岳全書》卷六十三。 5622. 相似度60%:祛瘧散 5622.1. 組成:黃耆(蜜炙)1錢6分,人參1錢,白術(shù)1錢,白茯苓1錢,砂仁1錢,草果1錢,陳皮(去白)1錢,五味子1錢,甘草7分,烏梅3枚(去核)。 5622.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622.3. 加:砂仁、草果、五味子、烏梅 5622.4. 減:香薷葉、厚樸、干木瓜、白扁豆 5622.5. 功效:瘧疾表里之邪已透,中氣虛弱者。 5622.6. 來源:《法律》。 5623. 相似度60%:附子溫中湯 5623.1. 組成:干姜(炮)7錢,黑附子(炮,去皮臍)7錢,人參(去蘆)5錢,甘草(炙)5錢,白芍藥5錢,白茯苓(去皮)5錢,白術(shù)5錢,草豆蔻(面裹煨,去皮)3錢,厚樸(姜制)3錢,陳皮3錢。 5623.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623.3. 加:干姜、黑附子、白芍藥、草豆蔻 5623.4. 減:香薷葉、黃耆、干木瓜、白扁豆 5723.5. 功效:中寒腹痛自利,米谷不化,脾胃虛弱,不喜飲食,懶言語,困倦嗜臥。 5723.6. 來源:《衛(wèi)生寶鑒》卷二十三。 5724. 相似度60%:固真湯 5724.1. 組成:黃耆、人參、甘草(炙)、陳皮、白術(shù)、木香、白芍(炒)、白茯苓、訶子(煨,去核)、肉豆蔻(面裹煨,紙包捶去油)各等分。 5724.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724.3. 加:木香、白芍、訶子、肉豆蔻 5724.4. 減:香薷葉、厚樸、干木瓜、白扁豆 5724.5. 功效:小兒痘瘡,虛瀉。 5724.6. 來源:《古今醫(yī)鑒》卷十四。 5725. 相似度60%:厚樸煮散 5725.1. 組成: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高良姜1兩,白術(shù)1兩,干木瓜(銼)1兩,人參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肉豆蔻(煨,去殼)2枚,甘草(炙,銼)半兩,干姜(炮)半兩,草豆蔻(煨,去皮)3枚。 5725.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725.3. 加:高良姜、肉豆蔻、干姜、草豆蔻 5825.4. 減:香薷葉、陳皮、黃耆、白扁豆 5825.5. 功效:脾胃虛冷,腸滑泄利,腹多脹滿。嘔逆不思食,羸瘦。 5825.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四。 5826. 相似度60%:加減補(bǔ)中益氣湯 5826.1. 組成:黃耆(蜜炒)1錢,人參1錢,白術(shù)(去油蘆,炒)1錢5分,當(dāng)歸(酒洗)1錢,白茯苓(去皮)1錢,陳皮6分,白芍(酒炒)1錢,蓮肉1錢,懷山藥1錢,甘草(炙)3分半。 5826.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826.3. 加:當(dāng)歸、白芍、蓮肉、懷山藥 5826.4. 減:香薷葉、厚樸、干木瓜、白扁豆 5826.5. 功效:虛勞發(fā)熱,口干咳嗽,吐痰喘急,自汗,四肢困倦無力,不思飲食,大便泄瀉,肚腹膨脹而腫,六脈浮數(shù)無力。 5826.6. 來源:《壽世保元》卷四。 5827. 相似度60%:加味六君子湯 5827.1. 組成:人參1兩,白術(shù)1兩,白茯苓1兩,甘草1兩,黃耆1兩,山藥1兩,砂仁1兩,厚樸7錢半,肉豆蔻(面炒研)7錢半。 5927.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927.3. 加:山藥、砂仁、肉豆蔻 5927.4. 減:香薷葉、陳皮、干木瓜、白扁豆 5927.5. 功效:一切脾胃虛熱泄瀉之癥;傷寒病后,米谷不化,腸中虛滑,發(fā)渴微痛,久不愈者;及小兒脾疳、泄痢。 5927.6. 來源:《普濟(jì)方》卷二○七引《德生堂方》。 5928. 相似度60%:加減調(diào)中湯 5928.1. 組成:人參、白術(shù)、黃耆、甘草(炙)、木香、桂枝、白茯苓、藿香、白芍藥(酒炒)、陳皮。 5928.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5928.3. 加:木香、桂枝、藿香、白芍藥 5928.4. 減:香薷葉、厚樸、干木瓜、白扁豆 5928.5. 功效:痘疹應(yīng)出不出,而內(nèi)虛者。 5928.6. 來源:《準(zhǔn)繩_幼科》卷四。 5929. 相似度60%:中和散 6029.1. 組成:人參(去蘆)、白茯苓、白術(shù)、甘草(銼,炒)、干葛(銼)、白扁豆(炒)、黃耆(切,焙)、藿香(去土)各等分。 6029.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6029.3. 加:干葛、藿香 6029.4. 減:香薷葉、陳皮、厚樸、干木瓜 6029.5. 功效:小兒吐瀉定后煩渴者。 6029.6. 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十。 6030. 相似度60%:白術(shù)湯 6030.1. 組成:白術(shù)(銼,炒)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兩,黃耆(細(xì)銼)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桔梗(銼,炒)1兩,桂(去粗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甘草(炙,銼)1兩。 6030.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6030.3. 加:桔梗、桂、陳橘皮 6030.4. 減:香薷葉、陳皮、干木瓜、白扁豆 6030.5. 功效:時(shí)氣出汗吐下后,四肢羸劣,嘔逆減食。 6030.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二。 6131. 相似度60%:加減觀音散 6131.1. 組成:白術(shù)(炒)、白扁豆(蒸)、人參(去蘆)、白茯苓、干山藥、甘草、黃耆(蜜水炙)、神曲(炒)、麥芽(炒)、香附子(炒去毛)各等分。 6131.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6131.3. 加:干山藥、神曲、麥芽、香附子 6131.4. 減:香薷葉、陳皮、厚樸、干木瓜 6131.5. 功效:小兒食瀉。 6131.6. 來源:《醫(y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 6132. 相似度60%:正氣調(diào)胃散 6132.1. 組成:厚樸1兩(生姜和皮2兩搗,壓缽中1-2宿,常翻轉(zhuǎn),取2日子,慢火炒),半夏1兩(洗去滑7次),白扁豆(炒)1兩,藿香葉1兩,陳皮1兩,甘草(炙)半兩,薏苡仁(炒)半兩,白茯苓半兩,白術(shù)半兩。 6132.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6132.3. 加:半夏、藿香葉、薏苡仁 6132.4. 減:香薷葉、人參、黃耆、干木瓜 6232.5. 功效:嬰孩小兒八種虛痢作熱,或吐或?yàn)a,發(fā)熱霍亂,上下氣不復(fù)常,心虛煩悶。 6232.6. 來源:《活幼口議》卷十六。 6233. 相似度60%:加減四君子湯 6233.1. 組成: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1兩,白術(shù)1兩,白扁豆(蒸熟,焙干)半兩,甘草(炙)半兩,黃耆(去蘆)半兩,藿香葉半兩。 6233.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6233.3. 加:藿香葉 6233.4. 減:香薷葉、陳皮、厚樸、干木瓜 6233.5. 功效:小兒吐瀉不止。 6233.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二四四引《澹寮方》。 6234. 相似度60%:保肺健脾湯 6234.1. 組成:白術(shù)7分(炒),白芍7分(炒),苡仁1錢,白扁豆1錢(炒),黃耆7分,沙參8分,陳皮6分,甘草6分,當(dāng)歸6分,白茯苓7分。 6234.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6234.3. 加:白芍、苡仁、沙參、當(dāng)歸 6334.4. 減:香薷葉、人參、厚樸、干木瓜 6334.5. 功效:小兒因肺經(jīng)受傷,或久咳后而成肺疳,面多青白,或泄瀉肚痛,或朝涼暮熱;或病中服藥失序,虧損脾肺。 6334.6. 來源:《幼科直言》卷四。 6335. 相似度60%:八珍散 6335.1. 組成:人參(去蘆)1兩,白術(shù)1兩,黃耆(蜜水涂炙)1兩,山芋1兩,白茯苓(去皮)1兩,粟米(微炒)1兩,甘草(炙)1兩,白扁豆(蒸用)1兩。 6335.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6335.3. 加:山芋、粟米 6335.4. 減:香薷葉、陳皮、厚樸、干木瓜 6335.5. 功效:無故不思飲食。 6335.6. 來源:《本事》卷二。 6336. 相似度60%:八珍散 6336.1. 組成:人參1兩,白術(shù)1兩,粟米(微炒)1兩,白茯苓1兩,厚樸(姜制)1兩,益智1兩,黃耆2兩,甘草半兩。 6336.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6336.3. 加:粟米、益智 6436.4. 減:香薷葉、陳皮、干木瓜、白扁豆 6436.5. 功效:婦人無子,思慮過多,傷損脾氣,脾虛則不能制水,漏下五色,或只常下黃白水。 6436.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三三六引《孟氏詵詵方》。 6437. 相似度58%:驅(qū)暑建中湯 6437.1. 組成:黃耆1錢半,人參1錢,白術(shù)1錢,白茯苓1錢,白芍藥1錢,當(dāng)歸1錢,香薷1錢,白扁豆8分,陳皮8分,木瓜7分,甘草(炙)5分,桂枝4分。 6437.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6437.3. 加:白芍藥、當(dāng)歸、香薷、木瓜、桂枝 6437.4. 減:香薷葉、厚樸、干木瓜 6437.5. 功效:傷暑,汗大出不止,甚則真元耗散。 6437.6. 來源:《濟(jì)陽綱目》卷三。 6438. 相似度58%:加減補(bǔ)中益氣湯 6438.1. 組成:黃耆(蜜水炒)1錢半,人參1錢,白術(shù)(去蘆,炒)1錢半,白茯苓(去皮)1錢,陳皮7分,柴胡5分,當(dāng)歸(酒炒)1錢,半夏(泡,姜汁炒)7分,山楂肉5分,枳實(shí)(麩炒)5分,厚樸(姜汁炒)7分,甘草(炙)4分。 6538.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6538.3. 加:柴胡、當(dāng)歸、半夏、山楂肉、枳實(shí) 6538.4. 減:香薷葉、干木瓜、白扁豆 6538.5. 功效:癥瘕積聚,諸醫(yī)攻擊太過,以致面黃肌瘦,四肢困倦,不思飲食。 6538.6. 來源:《壽世保元》卷三。 6539. 相似度55%:榮衛(wèi)飲子 6539.1. 組成:川當(dāng)歸、熟干地黃(凈洗)、人參、白茯苓、川芎、白術(shù)、甘草(炙)、白芍藥、枳殼(炒,別研)、黃耆(蜜炙)、陳皮各等分。 6539.2. 原方對(duì)照:香薷葉1兩,人參(去蘆)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皮(溫湯浸少時(shí),去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黃耆(去蘆)半兩,厚樸(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半兩,干木瓜半兩,白扁豆(炒,去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6539.3. 加:川當(dāng)歸、熟干地黃、川芎、白芍藥、枳殼 6539.4. 減:香薷葉、厚樸、干木瓜、白扁豆 6539.5. 功效:嬰孩氣血俱虛,榮衛(wèi)不順,四肢頭面手足俱浮腫,以至喘急者。 6539.6. 來源:《活幼口議》卷十七。 6540. 相似度55%:黃耆散 6640.1. 組成:黃耆1兩(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qǐng)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qǐng)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píng)論

0/150

提交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