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課件_第1頁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課件_第2頁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課件_第3頁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課件_第4頁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

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

文言文

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

1(一)人物常用詞語文言文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課件21、表官職的(1)宰相:總攬政務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2)御史大夫:其權力僅次丞相。(3)六部:吏、戶、禮、兵、刑、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書?。褐醒胄姓C要機關。(6)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7)太尉:軍事首腦。(8)郎中:尚書屬下部員。(9)宦官:宮廷內侍,又稱太監(jiān)。(10)侍郎侍中:官庚侍衛(wèi)。(11)校尉:漢代軍事長官。(12)翰林學士:管文件,圖書,侍讀。(13)太史:記史,管文收。(14)國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構。(15)左右拾遺:唐代諫官。(16)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17)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18)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19)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20)主簿:秘書。1、表官職的(1)宰相:總攬政務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32、表官職變化的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③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④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⑤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⑥表恢復的:復、還⑦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2、表官職變化的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4(0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將腳砍掉(和氏璧)(05)宮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馬遷)

(06)臏刑:剔去膝蓋骨(孫臏)(二)古代的刑罰(07)大辟:砍頭

(08)炮烙:將人燒烤死

(09)車裂:又叫“五馬分尸”(商鞅)

(10)湯鑊:將人煮死

(11)腰斬:從腰部斬籪

(12)凌遲:又叫“千刀萬剮”(13)棄市:暴尸街頭

(0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涂墨。(二)古代的5(三)地理山川

1、陰陽:陰:山北水南,陽光不易照到之處;陽: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

3、關內、關外:漢朝前,"關"特指函谷關;明清時以至現(xiàn)在稱東北三省為"關外"。

4、山東、山西:"山"特指崤山,后來有時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

京口--鎮(zhèn)江

大梁、汴梁、東京、汴京--開封

姑蘇、吳郡--蘇州

臨安、錢塘--杭州

金陵、建業(yè)、建康、江寧、石頭誠--南京

會稽--紹興

淮上、江都、維揚--揚州

奉天--沈陽

直沽--天津

長安--西安(三)地理山川

1、陰陽:陰:山北水南,陽光不易照到之處;陽6(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東、南、西、北)。

(2)八荒:“八”是指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荒,是荒遠之地。“八荒”指離中原極遠的地方“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保?)九州:古代分天下為九州,即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楊州、梁州、雍州。一般指中原地帶。陸游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4)五湖:指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5)四海:①泛指海內之地,即全國,四海之內皆兄弟也。②指我國周邊環(huán)繞的海:東海、西海、南海、北海。(隨時代變化,四海所指亦有變。)"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泛指全國各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6)江南:泛指長江以南。江左(江東):即長江以東。長江在蕪湖、南京之間作西南偏南、東北偏北流向,自此以下的長江南岸古人習慣上叫""。即今蘇南、浙江及部分皖南地區(qū)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

(7)江表:長江以外,泛指長江以南地區(qū)。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黃河流域一帶。(9)關中:古代在陜西建都的王朝,通稱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的京畿地區(qū)叫"關內"或"關中""欲王關中。"

(10)關西:漢、唐時泛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qū)為關西"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

(11)崤函:古代崤山函谷關的合稱"據(jù)崤函之固。"(12)塞外(朔北、漠南):塞,指長城要塞。塞外是指長城以北地區(qū),內蒙古中、西部一帶"昭君出塞"。即到了塞外。(四)地名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東、南、西、北)。(四)7(13)百越(百粵):秦時"百越"地域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廣東、廣西一帶"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14)姑蘇(吳縣):江蘇省蘇州市的別稱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15)京口:古城名,故城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曾是東吳孫權等朝建都古城。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16)山、水之"陰陽":山之"陰"--太陽照不到之面,即"山北"如"山陰"(古地名)后入會籍,又入紹興山之"陽"--太陽正照之面,即"山南"如"華陽"在華山之南水之"陰"--河水"南岸"如"淮陰"在淮水之南岸水之"陽"--河水"北岸"如"漢陽"、"洛陽"在漢水,洛河北岸。(17)五岳:因歷代帝王曾在此五座大山中祭祀而得名。泰山(東岳,又叫岱山,岱宗,山東)、衡山(南岳,湖南)、華山(西岳、陜西)、恒山(北岳,河北)、嵩山(中岳;河南,少林寺在此)。"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18)赤壁:山名。在湖北省蒲圻縣的長江南岸,與洪湖隔江相望"赤壁之戰(zhàn)"。蘇軾在赤壁(今黃罔)懷古,寫前后《赤壁賦》與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四)地名

(13)百越(百粵):秦時"百越"地域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廣東、廣8

古人士大夫階層,除姓名外,還有字、號、謚號、齋名等不同名號。如: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齋名聊齋,因未做官,死后無謚號。

字:亦稱"表字"屈原名平。字原;諸葛亮,名亮,字孔明

號:指人的名字之外另起的稱號"東坡居士"是蘇軾自號;"青蓮居士"是李白的別號謚號: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朝廷根據(jù)死者生前事跡,給予一個稱號以褒貶善惡,這個稱號叫"謚號"王翱謚號為"忠肅",稱王忠肅公;北宋人陳堯咨,謚號"康肅",稱"陳康肅公堯咨"

廟號:帝王死后,要在太廟立室奉祀,特立名號,稱"廟號"。從漢代始,第一個皇帝稱太祖(高祖、世祖),以下為太宗、世宗等漢高祖--太祖高皇帝;隋文帝--高祖文皇帝。"太祖"、"高祖"即廟號。("高皇帝"、"文皇帝"是謚號,一般廟號放在謚號之前。)

齋號:宋元以來,文人雅士常自取或由他人賀取"齋名"。"室名"齋,即書齋;室,即住室"項脊軒"是明人歸有光的書齋名;"老虎尾巴"是魯迅北京寓所的書齋名。"復庵"是明末范養(yǎng)民于明亡后隱居華山時修建的住室名。(五)古人名號

古人士大夫階層,除姓名外,還有字、號、謚號、齋名等不9(六)人名稱謂

(1)人名。古人有名、字、號,當大官的死后有謚號。如歐陽修,字永叔,號六一居士,謚文忠。名和字間一般有聯(lián)系,如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義的,如韓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稱謂。直稱姓名,用于自稱,稱輕視的人或客觀介紹。稱字、號、齋名、謚號表示禮貌發(fā)尊敬。還有稱官爵名,稱籍貫(如康有為稱康南海)。有幾項邊稱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貫,后姓名,如"余在史館,聞翰林(官名)天臺(籍貫)陶先生言博雞者之事","馬副使(官名)鳴錄(名)。"(3)謙稱。王侯自稱孤、寡人,大臣自稱臣,一般人自稱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稱妾。晚輩自稱小子。

(4)敬稱。對君王稱陛下、大王、皇上(已死的稱廟號,如宋太祖,宋仁宗),對上官或長輩稱公、君、足下、大人,對老師稱子、夫子、師、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長。(六)人名稱謂

(1)人名。古人有名、字、號,當大官的死后有10直稱姓名:在正規(guī)場合,不表露感情及傾向時用,分他稱與自稱;有時也含感情色彩"曹操自江陵將順流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不帶感情),"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帶厭惡感情)

自稱:稱姓名"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稱名:"五步之內,相如得以頸血濺大王矣!"稱字:稱"字"一般表親近。名與字之間有時有聯(lián)系,如韓愈名"愈",字"退之";有的無聯(lián)系,如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先稱"字",后稱"名""冀君實或見恕也"。"賢大夫者,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

稱號:"號"與"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稱號表尊敬之情"五人者,蓋當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稱謚號:除朝廷封謚以外,還有學者死后,他的親人、后學為其加的"私謚""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忠烈"是史可法死后謚號。陶淵明死后,顧延年在為其作誄時,私謚為"靖節(jié)先生"

稱齋名:以其書齋名稱之梁啟超自稱"飲冰室主人";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

稱官名:表尊敬對方稱官名,有時多為表示榮寵的加銜《答司馬諫議書》"諫議"即諫議大夫,是司馬光當時的官職。"豫州今欲何往?""豫州"即豫州牧,是劉備以前的官名(七)古人稱謂1

直稱姓名:在正規(guī)場合,不表露感情及傾向時用,分他稱與自稱;11稱爵名: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常封以爵位,至高為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柳敬亭于幕府"左良玉曾被封為"寧南伯",后又被封為"寧南侯"

稱籍貫:王安石文集為《臨川先生文集》,"臨川"是王安石的籍貫。

兼稱:一般先稱官名,其次是籍貫,最后是姓名及字。這時官名、地名成了姓名的修飾"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廬陵"是籍貫,"蕭君圭"是姓名,"君玉"是字。(籍貫)、(名)(字)如"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敬稱:稱皇上或國君為"上"、"大王"、"皇上"、"陛下"、"萬歲"等"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竊為陛下惜之!"

稱老師為"夫子"、"子"、"師"、"先生"等"夫子何哂由也?"

稱朋友或長輩為"公"、"夫子"、"君"、"足下"、"大人","丈"或加"太、從、令、賢、仁"等。稱已故皇帝為"先……"或稱廟號。稱已故長輩為"先……""先考(父)、"先妣"(母)等"某公守法?""夫子何哂由也?""太后、太夫人""從父從母("從"表叔伯關系)"令尊"、"令郎"、"令愛""賢弟"、"仁兄""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嫗,先大母婢也。""先大母"指已故的祖母。"先妣嘗一至。"

謙稱:諸侯王自稱"寡人"、"孤"等"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孤之過也。大罪?"(七)古人稱謂2

稱爵名: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常封以爵位,至高為王,下有公、12(七)古人稱謂3

臣下自稱為"臣""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一般人自稱為"仆"、"不才"、"不佞"、"愚"、"妾"、"敝人"、"臣"或加"家"(家父)"愚以為宮中之事……""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妾"是女人謙稱

賤稱:對晚輩或下屬不客氣地稱呼為"豎子"、"小子"、"閹"等"唉!豎子不足與謀!""小子無所謂,何敢助婦語!""大閹之亂"

平晚輩稱:“爾”、“汝”等,是不客氣的說法“而翁長詮”,“爾何知”(“而”通“爾”)“汝生于斯而葬于斯?!?/p>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合為“九族”十族尚且不怕,何況九族!

避諱:對君主或尊長,不直接指名道姓,而改用他字或空字,缺筆的辦法叫“避諱”將“娥”改為“嫦娥”,是因避漢文帝劉恒的諱?!耙再狗蛴^人風者得焉”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七)古人稱謂3

臣下自稱為"臣""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13謙稱:

1、自稱: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稱: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4、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肖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謙詞:

尊長者自稱:在上晚輩自稱:在下老人自稱:老朽、老夫女子自謙:妾謙稱:

1、自稱:愚、敝、卑、臣、仆14敬稱:1、對帝王:萬歲、圣上、天子、圣駕、陛下、大王2、對將軍:麾下

3、對于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令: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哥哥)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物。

尊上(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對方父親)

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的親戚)尊命(對方的吩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稱平輩或晚輩。

賢家(指對方)賢郎(對方兒子)賢弟(對方弟弟)

仁:稱同輩友人中長于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

4、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以后稱岳父為丈人,又稱泰山。妻母為丈母,又稱泰水。

5、稱謂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稱死去的父親:先考、先父。

稱死去的母親: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對臣敬稱:卿、愛卿。

7、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稱,“孔子”為“圣人”,“孟子”為“亞圣”“杜甫”為“詩圣”,后來“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駕”。

敬稱:1、對帝王:萬歲、圣上、天子、圣駕、陛下、大王151、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特殊稱謂:1、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

2、伯(孟16

謝謝!文言文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課件17文言文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課件18

文言文

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

文言文

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

19(一)人物常用詞語文言文人物傳記類知識匯總-課件201、表官職的(1)宰相:總攬政務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2)御史大夫:其權力僅次丞相。(3)六部:吏、戶、禮、兵、刑、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書?。褐醒胄姓C要機關。(6)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7)太尉:軍事首腦。(8)郎中:尚書屬下部員。(9)宦官:宮廷內侍,又稱太監(jiān)。(10)侍郎侍中:官庚侍衛(wèi)。(11)校尉:漢代軍事長官。(12)翰林學士:管文件,圖書,侍讀。(13)太史:記史,管文收。(14)國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構。(15)左右拾遺:唐代諫官。(16)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17)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18)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19)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20)主簿:秘書。1、表官職的(1)宰相:總攬政務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212、表官職變化的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③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④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⑤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⑥表恢復的:復、還⑦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2、表官職變化的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2(0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將腳砍掉(和氏璧)(05)宮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馬遷)

(06)臏刑:剔去膝蓋骨(孫臏)(二)古代的刑罰(07)大辟:砍頭

(08)炮烙:將人燒烤死

(09)車裂:又叫“五馬分尸”(商鞅)

(10)湯鑊:將人煮死

(11)腰斬:從腰部斬籪

(12)凌遲:又叫“千刀萬剮”(13)棄市:暴尸街頭

(0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涂墨。(二)古代的23(三)地理山川

1、陰陽:陰:山北水南,陽光不易照到之處;陽: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

3、關內、關外:漢朝前,"關"特指函谷關;明清時以至現(xiàn)在稱東北三省為"關外"。

4、山東、山西:"山"特指崤山,后來有時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

京口--鎮(zhèn)江

大梁、汴梁、東京、汴京--開封

姑蘇、吳郡--蘇州

臨安、錢塘--杭州

金陵、建業(yè)、建康、江寧、石頭誠--南京

會稽--紹興

淮上、江都、維揚--揚州

奉天--沈陽

直沽--天津

長安--西安(三)地理山川

1、陰陽:陰:山北水南,陽光不易照到之處;陽24(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東、南、西、北)。

(2)八荒:“八”是指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荒,是荒遠之地?!鞍嘶摹敝鸽x中原極遠的地方“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保?)九州:古代分天下為九州,即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楊州、梁州、雍州。一般指中原地帶。陸游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4)五湖:指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5)四海:①泛指海內之地,即全國,四海之內皆兄弟也。②指我國周邊環(huán)繞的海:東海、西海、南海、北海。(隨時代變化,四海所指亦有變。)"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泛指全國各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6)江南:泛指長江以南。江左(江東):即長江以東。長江在蕪湖、南京之間作西南偏南、東北偏北流向,自此以下的長江南岸古人習慣上叫""。即今蘇南、浙江及部分皖南地區(qū)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

(7)江表:長江以外,泛指長江以南地區(qū)。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黃河流域一帶。(9)關中:古代在陜西建都的王朝,通稱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的京畿地區(qū)叫"關內"或"關中""欲王關中。"

(10)關西:漢、唐時泛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qū)為關西"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

(11)崤函:古代崤山函谷關的合稱"據(jù)崤函之固。"(12)塞外(朔北、漠南):塞,指長城要塞。塞外是指長城以北地區(qū),內蒙古中、西部一帶"昭君出塞"。即到了塞外。(四)地名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東、南、西、北)。(四)25(13)百越(百粵):秦時"百越"地域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廣東、廣西一帶"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14)姑蘇(吳縣):江蘇省蘇州市的別稱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15)京口:古城名,故城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曾是東吳孫權等朝建都古城。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16)山、水之"陰陽":山之"陰"--太陽照不到之面,即"山北"如"山陰"(古地名)后入會籍,又入紹興山之"陽"--太陽正照之面,即"山南"如"華陽"在華山之南水之"陰"--河水"南岸"如"淮陰"在淮水之南岸水之"陽"--河水"北岸"如"漢陽"、"洛陽"在漢水,洛河北岸。(17)五岳:因歷代帝王曾在此五座大山中祭祀而得名。泰山(東岳,又叫岱山,岱宗,山東)、衡山(南岳,湖南)、華山(西岳、陜西)、恒山(北岳,河北)、嵩山(中岳;河南,少林寺在此)。"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18)赤壁:山名。在湖北省蒲圻縣的長江南岸,與洪湖隔江相望"赤壁之戰(zhàn)"。蘇軾在赤壁(今黃罔)懷古,寫前后《赤壁賦》與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四)地名

(13)百越(百粵):秦時"百越"地域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廣東、廣26

古人士大夫階層,除姓名外,還有字、號、謚號、齋名等不同名號。如: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齋名聊齋,因未做官,死后無謚號。

字:亦稱"表字"屈原名平。字原;諸葛亮,名亮,字孔明

號:指人的名字之外另起的稱號"東坡居士"是蘇軾自號;"青蓮居士"是李白的別號謚號: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朝廷根據(jù)死者生前事跡,給予一個稱號以褒貶善惡,這個稱號叫"謚號"王翱謚號為"忠肅",稱王忠肅公;北宋人陳堯咨,謚號"康肅",稱"陳康肅公堯咨"

廟號:帝王死后,要在太廟立室奉祀,特立名號,稱"廟號"。從漢代始,第一個皇帝稱太祖(高祖、世祖),以下為太宗、世宗等漢高祖--太祖高皇帝;隋文帝--高祖文皇帝。"太祖"、"高祖"即廟號。("高皇帝"、"文皇帝"是謚號,一般廟號放在謚號之前。)

齋號:宋元以來,文人雅士常自取或由他人賀取"齋名"。"室名"齋,即書齋;室,即住室"項脊軒"是明人歸有光的書齋名;"老虎尾巴"是魯迅北京寓所的書齋名。"復庵"是明末范養(yǎng)民于明亡后隱居華山時修建的住室名。(五)古人名號

古人士大夫階層,除姓名外,還有字、號、謚號、齋名等不27(六)人名稱謂

(1)人名。古人有名、字、號,當大官的死后有謚號。如歐陽修,字永叔,號六一居士,謚文忠。名和字間一般有聯(lián)系,如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義的,如韓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稱謂。直稱姓名,用于自稱,稱輕視的人或客觀介紹。稱字、號、齋名、謚號表示禮貌發(fā)尊敬。還有稱官爵名,稱籍貫(如康有為稱康南海)。有幾項邊稱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貫,后姓名,如"余在史館,聞翰林(官名)天臺(籍貫)陶先生言博雞者之事","馬副使(官名)鳴錄(名)。"(3)謙稱。王侯自稱孤、寡人,大臣自稱臣,一般人自稱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稱妾。晚輩自稱小子。

(4)敬稱。對君王稱陛下、大王、皇上(已死的稱廟號,如宋太祖,宋仁宗),對上官或長輩稱公、君、足下、大人,對老師稱子、夫子、師、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長。(六)人名稱謂

(1)人名。古人有名、字、號,當大官的死后有28直稱姓名:在正規(guī)場合,不表露感情及傾向時用,分他稱與自稱;有時也含感情色彩"曹操自江陵將順流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不帶感情),"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帶厭惡感情)

自稱:稱姓名"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稱名:"五步之內,相如得以頸血濺大王矣!"稱字:稱"字"一般表親近。名與字之間有時有聯(lián)系,如韓愈名"愈",字"退之";有的無聯(lián)系,如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先稱"字",后稱"名""冀君實或見恕也"。"賢大夫者,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

稱號:"號"與"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稱號表尊敬之情"五人者,蓋當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稱謚號:除朝廷封謚以外,還有學者死后,他的親人、后學為其加的"私謚""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忠烈"是史可法死后謚號。陶淵明死后,顧延年在為其作誄時,私謚為"靖節(jié)先生"

稱齋名:以其書齋名稱之梁啟超自稱"飲冰室主人";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

稱官名:表尊敬對方稱官名,有時多為表示榮寵的加銜《答司馬諫議書》"諫議"即諫議大夫,是司馬光當時的官職。"豫州今欲何往?""豫州"即豫州牧,是劉備以前的官名(七)古人稱謂1

直稱姓名:在正規(guī)場合,不表露感情及傾向時用,分他稱與自稱;29稱爵名: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常封以爵位,至高為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柳敬亭于幕府"左良玉曾被封為"寧南伯",后又被封為"寧南侯"

稱籍貫:王安石文集為《臨川先生文集》,"臨川"是王安石的籍貫。

兼稱:一般先稱官名,其次是籍貫,最后是姓名及字。這時官名、地名成了姓名的修飾"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廬陵"是籍貫,"蕭君圭"是姓名,"君玉"是字。(籍貫)、(名)(字)如"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敬稱:稱皇上或國君為"上"、"大王"、"皇上"、"陛下"、"萬歲"等"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竊為陛下惜之!"

稱老師為"夫子"、"子"、"師"、"先生"等"夫子何哂由也?"

稱朋友或長輩為"公"、"夫子"、"君"、"足下"、"大人","丈"或加"太、從、令、賢、仁"等。稱已故皇帝為"先……"或稱廟號。稱已故長輩為"先……""先考(父)、"先妣"(母)等"某公守法?""夫子何哂由也?""太后、太夫人""從父從母("從"表叔伯關系)"令尊"、"令郎"、"令愛""賢弟"、"仁兄""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嫗,先大母婢也。""先大母"指已故的祖母。"先妣嘗一至。"

謙稱:諸侯王自稱"寡人"、"孤"等"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孤之過也。大罪?"(七)古人稱謂2

稱爵名: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常封以爵位,至高為王,下有公、30(七)古人稱謂3

臣下自稱為"臣""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一般人自稱為"仆"、"不才"、"不佞"、"愚"、"妾"、"敝人"、"臣"或加"家"(家父)"愚以為宮中之事……""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妾"是女人謙稱

賤稱:對晚輩或下屬不客氣地稱呼為"豎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