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股權善意取得的依據(jù)與法律適用郭富青
【摘要】股票善意取得以持有股票的權利推定效力為邏輯前提,而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善意取得則以工商登記的公信力為邏輯前提,二者均以實現(xiàn)交易安全為價值追求。然而,有限責任公司股權以登記為公示方式,發(fā)生無權處分股權及善意取得的幾率有限。隱名出資形成的名義股東處分其名下的股權屬于有權處分,缺乏適用善意取得的前提。股權畢竟不同于物權,在適用物權法第106條關于物權善意取得的三個要件時,必須考慮其特殊性。
【關鍵詞】股權;善意取得;公示;交易安全
【全文】2010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04次會議通過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三)》)已經將我國《物權法》第106條關于物權善意取得的規(guī)定引入公司案件的司法審判,適用于股東出資、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糾紛的處理,實現(xiàn)了《物權法》與《公司法》的對接。其中《公司法解釋(三)》第7條、第26條和第28條涉及股權善意取得。然而,在此之前股權能否善意取得法學界存在意見分歧。因此,仍然有必要深入研究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善意取得是否存在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形態(tài),以及物權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如何在股權善意取得中正確適用,從而促進股權善意取得案件公正和妥善地解決。一、股權善意取得的依據(jù):從物權到股權股權善意取得源自物權善意取得,是物權善意取得原理在股權變動中的具體運用。因此,在探討股權能否善意取得之前,我們有必要首先回顧物權善意取得理論的基礎、價值取向和制度設計。物權善意取得是指,未經授權的非物權所有人擅自將他人所有的物轉移給受讓人時,受讓人基于善意取得物權,原權利人則喪失物權的制度。在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之所以會出現(xiàn)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物權的現(xiàn)象,是因為以物權公示原則為核心的物權變動體系要求物權變動必須以一種客觀可以認定的方式加以展示,以獲得社會和法律認可的效力。公示的一般方式為不動產登記和動產占有交村。物權公示原則必然引申出公信原則,即凡依賴物權變動的外部表征受讓物權者,縱然該表征與真實權利不相一致,法律對信賴該表征的受讓人亦加以保護。“物權變動的公信原則包括兩項內容:一為占有的公信力,二為登記的公信力。其中前者主要適用于動產,并以此為邏輯前提,導出了動產善意取得制度;后者主要適用于不動產,并以此為邏輯前提,導出了不動產的善意取得制度?!眥1}320為了適應保護交易安全,促進交易便捷的需要,在所有人與善意受讓財產的第三人之間出現(xiàn)利益沖突的情況下,采取側重保護善意第三人的立法政策,則是物權善意取得制度的實踐依據(jù)。{1}249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之所以會發(fā)生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物權的行為,是因為物的占有委托和占有脫離在物權公示原則、公信原則的作用下,導致法律物權與事實物權發(fā)生分離。根據(jù)物權是否具有公示的外觀表征,可以將物權區(qū)分為法律物權和事實物權。“已經納入登記的物權,以及由占有表示的物權,即由法定公示方式表征的物權,為法律物權;而真正權利人實際享有的物權,為事實物權?!眥2}58一般情況下,法律物權和事實物權具有一體的重合性或一致性,二者均由同一法律主體統(tǒng)一支配?!胺晌餀嗑褪窃撐镏洗嬖诘恼嬲餀啵晌餀嗳藢ξ锏闹浞峡陀^事實?!眥2}64但是,在復雜的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由于各種客觀原因往往導致法律物權與事實物權出現(xiàn)分離的現(xiàn)象。例如,由于當事人出于某種需要或過失,他人惡意侵占,以及登記機關的錯誤登記等原因,經常會發(fā)生不動產納入登記的權利人并非真正的權利人,真正的權利人卻未納入登記;動產的所有人并不占有該動產,非所有人卻占有該動產。諸如此類的情形均會導致物權法律公示的權利與真實權利不一致。法律物權與事實物權的分離已經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常態(tài),這便為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創(chuàng)造了條件。物權變動采債權意思主義者主張出賣他人之物的買賣合同無效,因此,買受人通常不能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除了買賣標的物為遺失物或盜竊物外,善意買受人可例外的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在物權變動債權意思主義模式下,僅根據(jù)生效的債權合同就能夠產生物權變動效果,物的占有交付或登記并非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只是對抗要件,因而物權公示的權利推定效力被弱化,發(fā)生無權處分幾率比較大。物權變動采物權形式主義者,通常認為處分人享有處分權是處分行為的有效要件,當事人不享有標的的處分權,并不影響債權合同的效力,但是無處分權人而為的物權行為效力處于待定狀態(tài)。若事后無處分權人取得處分權以補正其處分權上的欠缺,則受讓人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或者受讓人為善意也可以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由于占有交付或登記是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公示所表彰的權利人即被推定為真正權利人,受讓人基于對讓與人物權的公信力,受讓物權完全排除了其善意主張,即不知情的可能性,并且只要受讓人已經占有標的物或被納入登記,即取得合法有效的物權。即使讓與人不是真正的權利人,受讓人也可以根據(jù)物權行為理論從無權利人處取得物權。{2}55據(jù)此,僅憑物權行為制度足以保護交易安全,似乎沒有善意取得制度適用的余地,然而,德國民法為何在采用物權變動形式主義模式下,還要確立物權善意取得制度?筆者認為由于物權行為的獨立性和無因性,在物權變動中一旦標的物占有交付或登記,物權行為即刻生效,受讓人取得物權。事后,即使轉讓標的物的債權合同不成立、無效或被撤銷,轉讓人只能主張不當?shù)美姆颠€。這種過度傾向于物權受讓利益保護的安排,致使讓與人處于相對不利的境地,若不加以限制則物權所有人的靜態(tài)安全時刻會受到無權處分行為的威脅。因此,德國民法確立物權善意取得制度是對物權行為理論過度保護受讓人利益的矯正機制。“在無處分權人為無權處分行為時,一旦受讓人為善意,則其善意可補正無權處分人處分權的欠缺,例外地承認無權處分行為為有效行為。這樣就進一步排除了將占有或登記的效力作為受讓人取得所有權法律基礎的可能,使善意受讓人取得所有權成為經由法律的特別規(guī)定得以補正的、有效法律行為的法律后果。”{1}245惡意受讓人即使獲得占有交付或登記也不能產生物權變動的效果。我國《物權法》第106條規(guī)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1)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2)以合理的價格轉讓;(3)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guī)定應當?shù)怯浀囊呀浀怯?,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guī)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guī)定。”該規(guī)定在確保物權靜態(tài)安全的基礎上兼顧了動態(tài)的交易安全,實現(xiàn)了物權原權利人與善意第三人之間的利益平衡。首先,所有權的靜態(tài)安全是整個私法秩序的基礎,所有權神圣不可侵犯,法律理應側重優(yōu)先保護原所有權人的利益。因此,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其次,為了建立正常的物權交易秩序,也須保護交易安全。因而,當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具備善意,支付了合理對價,且以物權公示方式完成了占有交付或登記構成要件的,可以例外地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紤]到作為特殊種類物的貨幣和有價證券等在所有權移轉上的特殊規(guī)則:即在未有特約的情況下,占有的移轉即代表著所有權的移轉,因而無論是否承認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一旦完成了交付,即實現(xiàn)了所有權的移轉。因此,各國和地區(qū)的民法對貨幣和不記名有價證券或認為其屬于特殊動產,或直接規(guī)定得適用動產善意取得制度。{1}275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以發(fā)行股票實現(xiàn)了權利證券化。無記名股票屬于純粹有價證券,其本身“表示一定權利,權利人行使權利必須持有證券,原則上不得離開證券而行使權利”。{3}3-4但是,記名股票偶爾會發(fā)生股東在不持有股票時,仍然能夠行使權利的情形。[1]這一點雖然與無記名股票有所區(qū)別,但是通常情況下其持票人就是票面權利的實際所有人。股票的持有人被推定了權利人。然而,股票占有者僅僅是得到被“推定”為適法持有人的形式上的資格而已,并非賦予實質性的權利,有時會出現(xiàn)股票持有人并非真正的權利人。因此,主張相反事實的人可以通過舉證推翻該事實?;诠善闭加芯哂袡嗬贫ㄐЯ?,股票的善意取得是可以的。{4}253記名股票背書轉讓的權利證明效力同樣包括善意取得,此時3善意取得是指持票人只能以背書的連續(xù)證明其權利并且在取得票據(jù)時是善意、無重大過失時,就是票據(jù)的合法取得人?!眥3}119由此可見,“股份的善意取得是基于對股票占有認定的權利推定力的當然的邏輯后果?!眥4}260筆者認為股票不但可以善意取得,而且其大于動產善意取得的適用范圍,即使盜竊等不法手段獲得的股票同樣可以適用善意取得制度。那么,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能否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國外和我國公司立法均未明文規(guī)定。我國公司法學界對此持不同看法。有學者持肯定態(tài)度,認為“基于股權的特殊性,我們應當考慮特定情形下善意取得的適用?!眥5}328另有學者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善意取得盡管存在邏輯上抽象的可能性,但是在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難以具備可行性?!眥6}316“善意取得僅適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轉讓?!眥7}225-226“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無權處分場合,不應適用《物權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因為和交易安全進行價值衡量的,不僅僅是股東的股權,還有股東的身份、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公司的股權結構、其他股東的同意和優(yōu)先購買權等眾多法律價值目標?!眥8}《公司法解釋(三)》采納了肯定者的主張,于第7條、第26條和第28條規(guī)定了以股權向公司出資、股權轉讓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物權法第106條的規(guī)定認定股權的善意取得。筆者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能否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必須考察其是否存在善意取得的邏輯前提,以及是否存在發(fā)生無權處分的可能性。首先,股權在特定情形下會出現(xiàn)事實權利與法律形式權利分離的現(xiàn)象?!豆痉ā返?3條第3款規(guī)定:“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fā)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據(jù)此,納入工商登記的股東推定為享有合法的股權,登記的公信力得對抗第三人。當股權轉讓時,受讓人基于對讓與人登記股權的信賴,依法取得股權。然而,現(xiàn)實中由于股權轉讓合同生效后因未及時辦理股權的變更登記,或股權轉讓辦理股權登記后,股權轉讓合同不成立、無效和被撤銷,或因錯誤的股權登記,則會出現(xiàn)形式股東并不是真正的股權所有人,真正的股權享有人卻沒有登記的現(xiàn)象。其次,當出現(xiàn)事實的股權與法律形式上的股權分離的情形時,若名義股東處分股權則構成無權處分,此時,受讓人根據(jù)股權登記的公信力受讓股權,則有適用善意取得股權的余地。由于有限責任公司為股東簽發(fā)的出資證明書,不是有價證券,只是一種書證?!皶C是記載一定法律事實或法律行為的文書,其作用僅僅證明這種法律事實或法律行為曾經發(fā)生?!眥3}2據(jù)此,出資證明書是記載股東向公司出資的法律事實,證明股東已向公司履行出資義務的書證?!皶C只有證明作用與權利本身沒有關系”,{3}4據(jù)此,出資證明并不體現(xiàn)股權。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并未實現(xiàn)股權證券化,出資證明書持有人并不能推定為股權享有者。因此,股權善意取得的邏輯依據(jù)不同于股票的善意取得。股票善意取得是持有股票權利推定的直接邏輯后果,而股權的善意取得必須以納入工商登記的公信力為邏輯前提。此外,股權是一種無形資產權,具有絕對權屬性,股東基于股權擁有排除包括公司在內的一切其他主體侵害其股權利益的權能。因此,大陸法系一般認為股權變動屬于準物權行為。我國《物權法》第2條第2款規(guī)定:“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guī)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guī)定?!钡?23條規(guī)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可以轉讓的股權可以出質。與第106條物權善意取得的規(guī)定聯(lián)系起來進行體系化思考,完全可以得出物權法已經為股權的善意取得提供了立法依據(jù)?!豆痉ń忉專ㄈ穼蓹嗟纳埔馊〉盟鞯乃痉ń忉寣⑵渚唧w化,進一步強化了其可操作性。至于股權善意取得具體包括哪些特定情形,其適用范圍如何,必須進一步深入研究。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以股票形式實現(xiàn)了權利證券化,其流通僅次于貨幣,權利轉讓有特殊規(guī)則,并且適用善意取得已無異議。因此,下文不再贅述股票善意取得,將重點討論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善意取得。二、股權善意取得的前提要件:從股權變動到無權處分股權(一)從物權變動看股權變動物權變動是物權的取得、變更、轉讓和消滅的總稱。各國所采取的物權變動方式可歸納為:債權意思主義、債權形式主義和物權形式主義三種模式。債權意思主義是指,雙方當事人僅就以變動物權為目的的債權合同成立生效,即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也就是說物權基于與債權相同的效果意思發(fā)生物權變動的效果?!皞鶛嗪贤ЯΠl(fā)生之際,就是物權變動的法律效果實現(xiàn)之時。如果不能實現(xiàn)物權變動的法律效果,債權合同效力也就無法得以發(fā)生?!眥1}206債權形式主義則要求旨在變動物權的債權合同,除了雙方當事人達成合意訂立有效的債權合同之外,還須有動產占有交付、不動產登記的公示形式,才能發(fā)生物權變動的效力。物權形式主義與前兩種物權變動模式截然不同,它以物權獨立性和無因性為基礎,在物權變動中區(qū)分債權行為(負擔行為)和物權行為,物權變動以動產交付占有和不動產登記為生效要件,物權行為的效力不受債權行為的影響。只要具備物權變動的形式要件,即使債權合同未成立、無效或被撤銷,因物權行為的無因性,也不會導致物權行為無效。據(jù)此,受讓人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出讓人只能請求受讓人返還不當?shù)美?。于是,所有人從所有權人變?yōu)閭鶛嗳耍辉傧硎芪餀嗟谋Wo。我國《物權法》第9條第1款規(guī)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fā)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fā)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第14條規(guī)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guī)定應當?shù)怯浀?,自記載于不動產登記簿時發(fā)生效力?!钡?5條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钡?3條規(guī)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fā)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钡?27條第1款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第129條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钡?58條規(guī)定:“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從以上規(guī)定可以看出,我國所采用的物權變動模式是:以債權形式主義為主,并輔之以債權意思主義的折中主義。一般物權的變動以債權意思與占有交付或登記共同構成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地役權等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的物權變動適用單純債權意思主義。僅就我國物權變動的債權形式主義而論,其特征為:(1)不承認物權行為的獨立性。首先,發(fā)生債權的意思表示即為物權變動意思,二者合一,不作區(qū)分。其次,盡管原則上要求以登記或交付行為作為標的物所有權移轉的表征,但是并不承認物權合意的存在,即不存在獨立于債權行為之外的物權行為。(2)物權變動是債權合同這一法律行為與交付或登記這一事實行為合力作用的結果。僅有生效的債權合同,沒有標的物的占有交付或登記,不發(fā)生物權變動的效果;只有占有交付或登記的事實行為,沒有生效的債權合同作為根據(jù),同樣不能發(fā)生物權變動的效果。(3)債權合同的效力與物權變動的效果相分離?!皞鶛嗪贤ЯΦ呐袛嗯c物權變動的效果是否實現(xiàn)的判斷是兩個獨立的判斷。不發(fā)生物權變動的效果,不能在邏輯上推導出債權合同不發(fā)生效力的結論。”{1}207(4)不承認物權變動的無因性。旨在物權變動的債權合同不成立、無效或被撤銷時將導致物權變動無效。雖然“在債權形式主義物權變動模式之下,合同的效力與合同得到履行的法律效果是相互分離的。合同履行的法律效果不實現(xiàn)并不影響合同的效力。但要想實現(xiàn)合同履行的法律效果,卻必須以合同的生效為前提?!眥1}243我國《公司法》確認的股權變動模式與《物權法》規(guī)定的物權變動的一般模式不同?!豆痉ā返?40條規(guī)定:“記名股票,由股東以背書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方式轉讓;轉讓后由公司將受讓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記載于股東名冊。”第141條規(guī)定:“無記名股票的轉讓,由股東將該股票交付給受讓人后即發(fā)生轉讓的效力。”股票作為有價證券其轉讓方式與票據(jù)相同,均屬于單方法律行為,與一般債權讓與是合同行為不同。因此,股票轉讓只須有讓與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生效。無記名股票僅須依轉讓的意思交付于受讓人即發(fā)生轉讓的法律效力;記名股票只須背書交付即生效,背書由讓與人(背書人)簽名即可,有時雖要記載被背書人(受讓人)的姓名,但仍是背書人的行為,不需要被背書人同意,更不要被背書人簽名。{3}103-104另外,記名股票可采用空白背書的方式轉讓,而空白背書股票[2],其后手可以單純交付的方式再轉讓,視同無記名股票。由此可見,股票所表彰的股東對股份有限公司享有股權的變動具有無因性、獨立性,以形式要件具備決定變動的效力,其變動模式類似于物權形式主義。《公司法》第72條第1款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钡?款規(guī)定了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然而,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變動明顯不同。由于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沒有可識別的權利證券化的外在形式,需要通過轉讓人與受讓人訂立書面合同才能實現(xiàn)股權轉讓,股權轉讓的債權合同有效成立即發(fā)生股權變動的效力,受讓人取得股權。盡管《公司法》第33條和74條規(guī)定,發(fā)生股權變動應當向公司和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冊的變更登記。但是,這種登記并不是取得股份的生效要件,而只是對抗要件。登記前根據(jù)生效的股權轉讓合同受讓人已經取得股權,登記僅具有宣示性并產生對抗效力。即凡未經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公司和第三人。因此,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采取的是單純債權意思主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物權法》第226條對股權的出質作出了特別規(guī)定,即股權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以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登記的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以其他股權出質的,質權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3]因此,股權出質引起的股權變動采用是債權形式主義,即質權設定除了當事人訂立生效的書面合同之外,還必須辦理相應的登記?!段餀喾ā分杂写颂貏e規(guī)定,是因為證券交易所實行的無紙化交易使記名股票設質背書無用武之地,至于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本無證券化形式,無法通過交付占有設定質權。然而,這兩種股權要設定質權如果不存在外在表征,則所設定的質權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在事實上,均難以發(fā)揮擔保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必須依賴于登記公示方式作為生效要件,才能使這兩種股權所設定的質權成立,并產生公信力及其權利推定效力。(二)股權的無權處分及善意取得的適用范圍所謂處分行為,在債權意思主義和債權形式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下,由于不承認有獨立于債權合同的物權合同,因此,處分行為指旨在發(fā)生權利變動所訂立的債權合同。而在物權形式主義變動模式下,處分行為則指獨立于債權合同的物權合同。具有有價證券形式的股票,非享有股票權利的持有人僅以單方行為將股票交付或背書加交付予受讓人,便構成無權處分。由于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轉讓股權采取債權意思主義,股權出質采取債權形式主義,因而股權的無權處分是指不享有股權者以他人所有的股權為標的與受讓人簽訂合同的行為。至于無權處分人處分他人股權訂立合同的效力如何?根據(jù)我國《合同法》第51條的規(guī)定應為效力待定合同。即事后經股東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股權,使訂立合同時法律行為效力的缺陷得以彌補的,該合同有效,否則該合同無效。另外,根據(jù)《物權法》第106的規(guī)定,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股權一般不產生股權變動的效力,股東有權主張轉讓無效。但是,符合善意取得要件時,受讓人可以取得股權。在此情形下,交易相對人的善意僅可彌補權利取得的缺陷,卻無法彌補法律行為效力上的缺陷,股權轉讓合同仍屬于無效合同,善意取得股權,視為原始取得。無權處分人之所以能夠處分他人所有的股權,在股票方面是因為股票的托管、質押、遺失或其他原因往往出現(xiàn)持有人并非真正的權利人,而權利人卻不持有股票,加之持票人被推定為權利人,致使股票的事實權利與法律權利相分離。當股票持有人擅自轉讓他人股權時,受讓人對持票人權利外觀的信賴,極容易發(fā)生無權處分行為。然而,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在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方面,對于公司,記載于股東名冊的股東,可依據(jù)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對于公司之外,納入工商登記冊登記的股權,股東則能以之對抗第三人??梢姡蓶|名冊和工商登記冊均屬于股權公示形式,具有對抗和股東資格推定的效力。而《韓國商法》則賦予股東名冊既能對抗公司又能對抗第三人的雙重對抗效力。[4]這樣一來,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就極大地減少了無權處分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因而股權善意取得的適用空間十分有限。其原因是:第一,股權公示通常排除了受讓人善意的可能性。如果無處分權人擅自處分他人股權,股東名冊與工商登記冊記載的股東及享有股權的公示功能及效力,完全排除了受讓人的善意。因為受讓人只需查閱股東名冊或工商登記冊,便可確知股權的歸屬。若未盡查閱的注意義務,股權公示的效力則推定其對股權歸屬已知情,不能以其對轉讓人不享有股權不知情對抗真正享有股權的股東。也就是說,受讓人須承擔自己疏忽的風險責任。第二,有限責任公司兼有人合性,維持股東之間信任關系即靜態(tài)的安全優(yōu)于交易安全的保護。為此,各國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均有限制性規(guī)定。尤其是股東向股東之外的第三人轉讓股權時須經其他股東同意,發(fā)生無權處分的幾率極低。雖然股東之間轉讓股權,除公司章程有限制外,法律允許自由轉讓,但是,有限責任公司往往股東人數(shù)較少,互相知情,難以發(fā)生無權處分股權的行為,股權善意取得適用余地更小。然而,并不能完全排除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在特定情形下,發(fā)生無權處分并適用善意取得的可能性。其中典型的類型包括:(1)A與B訂立股權轉讓合同將其所有的股權轉讓給B,并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事后A與B之間的股權轉讓合同被認定為無效或被撤銷,但在此之前,B已將該股權再轉讓給C并辦理了工商登記。A與B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被撤銷,B再轉讓股權則為無權處分,但C可根據(jù)善意取得該股權。(2)A將自己擁有的股權,“一股權二賣”,先與B訂立股權轉讓合同,但未辦理變更登記,然后又與C訂立股權轉讓合同,且辦理了工商登記。A再次轉讓股權屬于無權處分,但C可以根據(jù)善意取得股權。對此種無權處分股權的類型,《公司法解釋(三)》第28條規(guī)定:“股權轉讓后尚未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原股東將仍登記于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受讓股東以其對于股權享有實際權利為由,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物權法第106條的規(guī)定處理?!保?)在股權共同共有時,其中共有人之一,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處分共同所有的股權。由于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對共同共有股權登記的公信力能夠排除受讓人不知情的抗辯,通常不易發(fā)生善意取得。即使處分人虛構其他共有人同意的事實也不能善意取得。只有當其他共有人將其享有的一定比例的股權轉讓給某一共有人,獲得全部股權者,再轉讓給第三人,事后共有人之間的權益轉讓無效或被撤銷的,第三人在此特定情形下才能善意取得股權。無處分權人處分股權是股權善意取得的前提條件?!豆痉ń忉專ㄈ返?6條將股東處分其名下的股權作為無權處分的類型之一適用善意取得。其規(guī)定為:“名義股東將登記于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實際出資人以其對于股權享有實際權利為由,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物權法第106條的規(guī)定處理。”筆者認為名義股東處分其名下的股權屬于有權處分,缺乏適用善意取得的前提。理由是:其一、根據(jù)實際出資人、名義股東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鏈條,實際出資人從未取得股東資格并享有股權。《公司法解釋(三)》第23條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對股權歸屬發(fā)生爭議,一方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其享有股權的,首先應當證明的事實是:已經依法向公司出資或者認繳出資,且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而公司法相關強制規(guī)定,要求投資者必須以顯名的方式,[5]直接向公司出資或者認繳出資才能取得股東資格享有股權。在實際出資人、名義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中,實際出資人采取隱名的方式向公司間接投資。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之間往往存在投資協(xié)議法律關系。對此,《公司法解釋(三)》第25條第1款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并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fā)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52條規(guī)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睆脑撘?guī)定可以看出,根據(jù)雙方當事人的合同約定,實際出資人享有投資權益但不享有“股權”,因為依據(jù)這種約定也不可能產生股權,享有股權者只能是名義股東。另外,根據(jù)《公司法》第33條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置備股東名冊,記載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股東的出資額;出資證明書編號。記載于股東名冊的股東,可以依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fā)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庇捎趯嶋H出資人既未登記于股東名冊也未納入工商登記冊中的股東登記,只是根據(jù)與名義股東之間的投資協(xié)議隱名于名義股東身后,與公司之間不存在任何直接法律關系。因此,實際出資人僅憑與名義股東訂立協(xié)議而享有投資權益,既不能對公司主張股東權利也無法對抗第三人,只能對抗名義股東?!豆痉ń忉專ㄈ返?5條第3款進一步規(guī)定,當實際出資人欲轉為股東時須經公司其他股東半數(shù)以上同意,并且仍須依法通過記載于股東名冊、簽發(fā)出資證明書、記載于公司章程,并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登記,履行顯名手續(xù)才能成為股東。因此,認為實際出資人對于股權原本享有實際權利,也與該條款的規(guī)定明顯不符。其二、名義股東由于依法向公司以顯名的方式履行了出資義務,根據(jù)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冊對其姓名或名稱及其出資的記載,不但能夠對公司主張行使股東權利而且可以對抗第三人。至于其出資的來源,是否是實際出資人在所不問,這是外觀主義法理的必然結果。有人主張“名義股東本質上并非股東,其不真正享有公司股權。名義股東轉讓其名下股權屬于無權處分,在第三人善意的情況下,即可取得股權?!眥9}這種觀點,顯然缺乏公司法上的依據(jù),也沒有法理上的支持。因此,名義股東處分其名下的股權依法屬于有權處分,不存在參照物權法第106條適用善意取得的邏輯前提。至于名義股東處分股權造成實際出資人損失,實際出資人可以根據(jù)其與名義股東訂立的投資合同處理,其既可以追究名義股東的違約責任,也可以解除合同請求名義股東承擔賠償責任。再者,夫妻以共同財產向公司出資以夫或妻一方的名義登記為股東,登記為股東的夫或妻轉讓其名下的股權,雖未經另一方同意的,也不屬于無權處分而是有權處分。盡管從婚姻法的角度而論以夫妻共有財產出資形成的股權屬于夫妻共有財產,但是若未根據(jù)公司法的要求登記為夫妻共同享有股權,在這種情形下,共有財產只能體現(xiàn)為股權收益或股權轉讓金歸夫妻共有。至于股東資格及股權,根據(jù)外觀主義法理和公司法關于股東顯名主義的規(guī)定,只能由登記為股東的夫或妻享有包括轉讓的股東權利。另外,并非所有無權處分股權均適用善意取得。物權法對無權處分他人物權的態(tài)度是原則上無效,只是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時,受讓才例外地取得物權。為此,國外關于善意取得制度多限于動產,一般僅適用于占有委托物而不適用于占有脫離物。法國和日本民事立法均排除遺失物或盜竊物善意取得的適用。[6]《德國民法典》第935條第1項規(guī)定,從所有人處盜竊的物、由所有人遺失或因其他方式丟失的物,不適用善意取得之規(guī)定而取得所有權。瑞士民事立法則將非基于所有權人意志的一切占有脫離物均排除在適用動產善意取得制度之外。[7]其被排除的范疇最廣,包括盜竊物、遺失物以及通過走私、搶奪、搶劫等其他非以所有人的意志而喪失占有的物。我國《物權法》第107條、第108條和第114條規(guī)定,不適用善意取得的物包括遺失物、漂流物、發(fā)現(xiàn)埋藏物或者隱藏物。法律在界定物權善意取得的范疇上,之所以區(qū)分占有委托物和占有脫離物,是因為:當所有人出于特定的交易目的,依其意志使讓與人占有其物時,將同時面臨兩種風險:第一,它營造了一個可以使第三人信賴的權利外觀,從而危及交易安全;第二,所有人失去標的物的直接占有,就會產生標的物被他人處分的危險。這兩種危險均是由所有人自身的行為所招致的。就防范交易風險而言,所有人與善意第三人相比所處地位截然不同:所有人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可以較少的成本避免風險,而善意第三人則處于消極被動地位,控制風險能力弱且成本高。因此,從實現(xiàn)社會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衡量,理應由所有人承擔風險。至于贓物、遺失物等占有脫離物,所有人喪失占有并非出于其意志,在交易的風險防范上所有人與善意第三人相比并無優(yōu)越地位,若仍然適用動產善意取得制度,對所有人未免過于苛刻,并且會導致法益保護失衡。也就是說,“所有人如果將自己的占有托付給第三人,而第三人通過處分濫用了這種信任,所有權人必須自己承擔這種風險。如果該物是所有人不情愿地丟失的,他則無須承擔這種風險?!眥10}253就此而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善意取得較之動產物權的善意取得更應屬于極例外的股權取得方式。因此,對無權處分股權適用善意取得的范圍應當有所限制。筆者認為,對無權處分人偽造股東簽名在股東不知情的情況下,轉讓股東股權者,受讓人不適用善意取得,受讓人已經登記為股東再將股權轉讓給第三人者,第三人亦不能使用善意取得股權(見下圖)。因為在該案型中,無權處分人乙沒有享有股權的權利外觀,股東名冊及工商登記的公示效力排除了受讓人丙以不知情為善意的抗辯。第三人丁受讓股權雖然符合善意取得的特征,但在不知情的股東甲與第三人丁的利益平衡上,若使第三人丁取得股權,對原股東甲過于苛刻且顯失公平,同時也不符合有限責任公司人合性和封閉性的特征。此外,甲的股權是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乙以偽造甲簽名的手段擅自轉讓,從而形成丙享有股權的權利外觀,但是這并非甲的行為促成的結果,對股權遭到無權處分的風險,甲丁處于相同地位。然而,保護靜態(tài)安全是私法的基礎,保護交易安全則位居次要地位。因此,甲不應承擔喪失股權的風險。對該案型主張第三人善意取得的觀點不足取。[8]例如,A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股東燕某授意他人以摹擬簽字的手法擅自將股東崔某等2人的股權非法轉讓給李某等人,并于2003年9月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2003年9月,李某等人又將股權轉讓給不知情的孫某等人。孫某等人在轉讓前到工商部門查閱了登記檔案,在轉讓中支付了對價,在轉讓后實際控制了公司,并開展了經營活動。案發(fā)后,崔某等2人要求工商部門撤銷第一次變更登記,恢復自己的股東身份。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維持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李某等人對爭議的股權不具有處分權,孫某等人受讓李某等人的股權適用善意取得制度。{11}筆者認為,該判決適用股權善意取得,導致崔某等2人在不存在任何過錯的情況下,喪失股權,有失公允。一方面,它使燕某與偽造簽名者串通侵害崔某等2人股權的違法行為的后果不能獲得法律救濟,是對侵犯股權行為的鼓勵和縱容;另一方面,在原股權所有人與受讓人之間的法益平衡上傾斜于受讓人,與公司法保護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和靜態(tài)安全重于交易安全的法理相抵觸。再者,在我國公司運行實踐中,這種侵害股權的行為方式比較常見,司法審判若適用股權善意取得無異于促進其蔚然成風,必將妨害公司法保護股東合法權益的宗旨,動搖有限責任公司的根基。三、股權善意取得構成要件及法律效力(一)股權與物權善意取得的共性與差異《公司法解釋(三)》第28條規(guī)定,股權善意取得可以參照物權法第106條的規(guī)定處理,已經表明二者既有共性又不完全相同。因此,股權善意取得只能類推適用物權法第106條的規(guī)定。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二者的法理依據(jù)、價值取向完全相同。具體而言,二者均按照公示原則,以權利相應的公示方式產生的公信力作為善意取得制度的邏輯前提;以保護交易安全為價值追求,從而實現(xiàn)側重保護善意第三人的立法政策。在構成要件方面除了均須以標的的無權處分為前提,股權善意取得也必須符合物權善意取得的其他構成要件。即:(1)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2)以合理的價格轉讓;(3)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guī)定應當?shù)怯浀囊呀浀怯?,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然而,股權畢竟不同于物權,在適用物權法第106條關于物權善意取得的三個要件時,還必須考慮特有的要件,以及相關要件認定的特殊性。以下僅從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角度分別論述。1.股權善意取得的特殊要件:股權須以依法轉讓的方式取得。善意取得是為了保護交易安全而建立的制度,因此,股權只能在轉讓中才能適用善意取得。因贈與、繼承和公司合并而取得股權時,不存在善意取得。當然,從無權利人處受贈與、繼承和合并而取得股權后,再轉讓的,受讓人可以善意取得股權。股權轉讓不但涉及轉讓雙方的利益,而且牽連其他股東、公司和公司登記機關,事關重大,因此,無處分權人作為轉讓人必須與受讓人訂立書面的轉讓合同。不能采取口頭合同的形式轉讓股權。如果法律規(guī)定需要批準的合同,當事人須履行批準手續(xù)。另外,無權處分人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shù)同意。其應就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確保其他股東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否則,受讓人不能善意取得股權。2.股權善意取得其他要件認定的特殊性。首先,受讓人受讓股權時是善意的。這里的善意是指受讓人受讓股權時,對轉讓人并非是所轉讓股權真正的權利人不知情,且對不知情不存在重大過失。由于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對外以工商登記為公示方式,納入工商登記的股東及其股權具有對抗第三人效力。只有無權處分人實際上不是股東也不真正享有股權,但是卻因某種原因已經被登記為股東,才能使受讓人產生虛假的權利外觀,并信賴轉讓人是股權所有人而受讓股權。其典型類型是:A與B訂立股權轉讓合同將其所有的股權轉讓給B,并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事后A與B之間的股權轉讓合同被認定為無效或被撤銷,但在此之前,B已將該股權再轉讓給C。C受讓該股權時是基于工商登記冊對B股東身份及股權的登記,這一權利外觀的信賴而受讓股權的,所以,B為善意受讓人。有時,這種權利外觀是未及時辦理股權變更登記產生的。如《公司法解釋(三)》第28條規(guī)定,股權轉讓后尚未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原股東將仍登記于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即A為轉讓所擁有的股權先與B訂立股權轉讓合同,但未辦理變更登記,然后又與C訂立股權轉讓合同,且辦理了工商登記。遇此場合,前一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則A喪失股權,A再處分者為無權處分。由于前一股權轉讓未辦理變更登記,工商登記冊的股東仍為A,A據(jù)此再處分時對后一受讓人C形成權利外觀,后一受讓人C對前一股權轉讓不知情,則存在受讓善意。由于股權工商登記的公信力,對受讓人善意的認定,應當采取推定善意的方法,即凡受讓人基于對登記在冊股東享有股權的信賴而受讓股權的,推定受讓人為善意,除非受讓人明知登記錯誤。原股權享有人主張其為惡意的,負舉證責任。另外,不具有股權外部表征的人,轉讓以他人名義登記的股權,受讓人以未查閱工商登記作不知情抗辯者,屬于重大過失,受讓人善意不成立,不能取得股權。其次,以合理的價格轉讓。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由于沒有公開的市場價格,因此,合理轉讓價格會成為司法認定的難點。筆者認為股權轉讓價格的認定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凡通過產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形成的價格即為公平價格;(2)股權經法定評估機構評估,轉讓雙方以評估價為底價協(xié)商達成協(xié)議的價格,視為合理價格;(3)股權轉讓時,雖未對股權委托評估機構評估,但轉讓方未作虛假陳述,而且是在使受讓方在充分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前提下,雙方經自愿、平等協(xié)商確定的價格,應認定為合理的價格。再次,轉讓的股權已經登記。股權轉讓已經辦理登記,一方面是無處分權人像有權處分權人一樣,使移轉股權產生可信賴表征的要求;另一方面表明股權轉讓已經完成,受讓人已經事實取得股權,構成法律觀念上的交付,是對善意受讓人的保護優(yōu)于原權利人的依據(jù)之一。進而言之,包括:第一,股東名冊的變更登記。受讓人未將其姓名或名稱、股權比例、住所等信息納入股東名冊登記的,不得向公司主張股東權利。股東名冊變更登記雖然不是股權善意取得的必要條件,但是,公司申請股東變更工商登記往往以此為基礎;第二,變更股東名義的工商登記。以股權轉讓采取債權意思主義而言,雖然,股權轉讓雙方僅憑訂立轉讓股權的債權合同生效就能產生股權轉讓效力,工商變更登記并非生效要件,但是非經登記受讓人獲得的股權就會因缺少法定公示形式,不得對抗第三人,也就是說無法獲得公司法排他性的保護;第三,《物權法》第226條規(guī)定,以有限責任股權出質的,質權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梢?,股權質權未登記者則不能成立生效。(二)股權善意取得的法律效力無權處分股權符合善意取得構成要件者,受讓人取得股權,原股權所有人則喪失股權。原股權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然而,與物權善意取得不同的是,原物權所有人物權相對消滅后便退出了該物權關系,原物權所有人將不存在任何義務。但是,當善意取得的股權存在瑕疵時,不但善意受讓人無法取得優(yōu)于原股權所有人的權利,而且原股權所有人也無法退出與公司之間出資的法律關系。原股權所有人是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的股東者,則居于發(fā)起人地位。公司成立后有證據(jù)證明發(fā)起人利用設立中公司的名義為自己的利益與相對人簽訂合同,公司以此為由主張不承擔合同責任的,原股東須承擔合同責任。原股東未全部履行出資義務的,其他股東和公司有權請求履行相應的出資義務;公司債權人可請求其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shù)牟糠殖袚a充賠償責任;當其他股東在公司設立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須承擔出資擔保連帶責任。[9]結論因股票有權利證券化的形式,并且持有人將被推定為權利人,往往會出現(xiàn)非股權所有人持有股票移轉股權的情形,受讓人基于對持有人權利推定公信力的信賴,善意取得股權有極大的余地。相對而言,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雖然有工商登記作為善意取得的邏輯前提,但是因無以憑借證券化形式,則很少出現(xiàn)法律權利與實事權利分離的狀態(tài)。加之,有限責任公司的封閉性和人合性的要求,因而其股權發(fā)生無權處分和適用善意取得的機會較少。司法實踐中,法官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適用善意取得的適用條件應當從嚴掌握,不應作擴大解釋,輕易適用物權法善意取得的規(guī)定?!咀髡吆喗椤?/p>
郭富青,西北政法學院教授。
【注釋】
\o"回到本文注源"[1]《公司法》第144條規(guī)定:“記名股票被盜、遺失或者滅失,股東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公示催告程序,請求人民法院宣告該股票失效。人民法院宣告該股票失效后,股東可以向公司申請補發(fā)股票。”
\o"回到本文注源"[2]記名股票轉讓時,背書人不記載被背書人,僅簽名于股票背面以表明轉讓股權的背書稱空白背書,又稱略式背書、無記名背書。
\o"回到本文注源"[3]該條規(guī)定以其他股權出質的,質權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其他股權”顯然是指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作為股權出質設立的生效要件與《公司法》第33條第2款的規(guī)定明顯存在著法律沖突。因為《公司法》該條款規(guī)定:“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fā)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痹诖藨攲ⅰ豆痉ā返?3條第2款看作一般法的規(guī)定,而將《物權法》第226條視為特別法的規(guī)定,并按照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律的原則,優(yōu)先適用《物權法》第226條。
HYPERLINK"7/ApiSearch.dll?ShowRecordText?Db=art&Id=7&Gid=335623464&ShowLink=true&PreSelectId=0&Page=0&PageSize=20&GidHtm=218774&HtmTiao=3&mark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元宵晚會活動的組織與策劃
- 酒店管理知識培訓課件
- 清風競聘部門經理-1
- 2025年中班重陽節(jié)親子活動方案
- 圖形結合的課件
- 找詞語游戲課件
- 小指移植環(huán)指再植護理
- 導購人員培訓教材
- 避孕藥具知識培訓
- 天津市薊州區(qū)馬伸橋中學2024-2025學年高考英語試題沖刺卷(二)含解析
- 2024年煙葉制絲操作工(二級)理論考試題庫大全-上(單選題)
- T-CPQS C010-2024 鑒賞收藏用潮流玩偶及類似用途產品
- NB/T 11448-2023礦用乳化液配比裝置
-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地理+生物試卷(含答案)
- 房地產中介服務質量調研報告
-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李景治 第八版 課件 第1、2章 當代世界政治、當代世界經濟
- 2023年復合型膠粘劑項目安全評價報告
- DZ∕T 0215-2020 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 煤(正式版)
- X射線衍射儀(XRD)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fā)展前景及規(guī)劃投資研究報告
- 【初中+語文】中考語文一輪專題復習+《名著閱讀+女性的力量》課件
- 2024年強基計劃解讀 課件-2024屆高三下學期主題班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