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文化遺產(chǎn)_第1頁
洛陽文化遺產(chǎn)_第2頁
洛陽文化遺產(chǎn)_第3頁
洛陽文化遺產(chǎn)_第4頁
洛陽文化遺產(chǎn)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8洛陽素稱“九朝古都”,作為華夏文明的搖籃和人類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起,先后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建都時間長達2000年左右,在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在浩浩煙云般2000年厚重的都城史頁里,記載著多少重大歷史變革和時代更迭,涵納著無數(shù)帝王豪杰和風流人物。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于洛邑,其后平王東遷,漢高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嬗遞;乃至后梁后唐后晉,代相更替,凡十三朝。漢魏以降,洛陽漸成國際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百國來朝,“商遍天下,富冠天下”……。洛陽歷史上曾先后6次進入世界大城市之列,最興盛時期城市人口超過百萬。從商周到隋唐時期,洛陽曾是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與歐洲、北非、亞洲各國有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廣泛交流。輝煌歷史孕育燦爛文化。“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伏羲得河圖而畫八卦,夏禹擁洛書以制《洪范》;河圖洛書,開中華文明之先河。以“河圖洛書”為代表的河洛文化被奉為“人文之祖”。道學創(chuàng)始于此,儒學興盛于此,佛學首傳于此,理學光大于此,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有三項誕生于洛陽。歷史名人璨若群星,文物遺存比比皆是,人文薈萃,堪稱歷史教科書。老子在此著《道德經(jīng)》,孔子問禮至此,三班(班彪、班固、班昭)在此修成《漢書》,司馬光在此編成《資治通鑒》,張衡在此發(fā)明渾天儀、地動儀等;虞初的《周說》,陳壽的《三國志》,許慎的《說文解字》,歐陽修的《新唐書》等鴻篇巨制,也無一不得肋于洛陽這塊沃土;東漢的“洛陽太學”學生逾3萬人,為當時世界之最;晉人左思的《三都賦》名聲之噪,曾使“洛陽紙貴”;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程顥、程頤二兄弟,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等無不在此留下享譽九州的名篇;大詩人杜甫、白居易、李賀、劉禹錫等,或生于此,長于此,或游歷于此,終老于此,留下了多少千古絕唱。洛陽豐厚的歷史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也給后人留下了不盡的財富和供人憑吊的遺跡舊址。洛陽現(xiàn)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1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69處、市縣級571處、其它重要文化遺存400余處,共出土館藏文物近40萬件。預算1500——住宿400元,交通費300,門票500元,吃喝300游玩景點龍門石窟(國家首批5A景區(qū))——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陽南郊12公里處龍門鎮(zhèn)的伊河兩岸。經(jīng)過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開鑿,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數(shù)量之多位于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少林寺(國家5A景區(qū))——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少林寺位于古都洛陽的東方屏障中岳嵩山的五乳峰下,是少林武術的發(fā)源地、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有少林寺院、塔林、達摩洞、初祖庵等景點,更擁有傳承千年的少林“禪、武、醫(yī)”文化。少林寺因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號稱“天下第一名剎”。白馬寺(國家4A景區(qū)):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創(chuàng)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難怪陳運和為此寫詩《白馬馱經(jīng)》。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白馬寺內擁有狄仁杰墓。民俗文化豫劇"西府調"豫劇形成于清代初年,流行于河南東部,以開封為中心者,稱"祥符調";流行于河南西部,以"洛陽"為中心者,稱"西府調"。"西府調"唱腔多用下五音,下五音宜于使用本腔,不用邊音,因而吐字清晰,行腔圓潤自然,優(yōu)美動聽。"西府調"民間稱之為"梆子戲"、"靠山吼",它在洛陽一帶最為盛行,名角輩出。1912以來,先后有須生楊小德被稱為"戲狀元",黑頭篡金聲被稱為"活包公",翟燕身演《貂嬋》稱為"藝貌兼?zhèn)?,狗尾巴(藝名)扮演《芝麻官》里的唐成,冠絕當代。自西府調藝人周海水與祥符調藝人張子林在開封合演《收吳漢》以來,西府調與祥符調的交流漸趨頻繁。1930年后,西府調與祥符調已逐漸糅合起來。當時,歡快的調子唱祥符調,悲哀的調子多唱下五音,這是豫劇藝術的新發(fā)展。洛陽西府調自成流派者,當推常香玉。她善于吸收京劇、曲劇以及其他劇種的唱腔,加以消化,形成俏麗、活潑、瀏亮、花哨、多變的獨特的唱腔與演技。許多唱段,風靡全國,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劇西府調大放異彩,成為全國人民喜愛的劇種之一。河洛大鼓洛陽一帶特有的曲藝,始創(chuàng)于清代中葉。是以洛陽一帶流行的小唱本為內容,運用西河大鼓、京韻大鼓的腔調,經(jīng)過陶冶、取舍而形成的新派系。河洛大鼓最初所用的樂器只有一副鐵質鴛鴦板和一面玉鼓,至藝人張?zhí)炫嗖偶由狭讼易?,使河洛大鼓這朵藝術之花,更加鮮艷奪目。張?zhí)炫嘣c其高徒程文和在洛陽老城青年宮設書場,說唱《九頭案》、《劉鏞下南京》等,場場滿座。1957年,他參加河南曲藝會演,演出了《武松趕會》、《李老三修渠》等,受到嘉獎。1958年,在中南文藝會演中,演出了《草船借箭》、《關公戰(zhàn)長沙》,獲得了高度贊揚。洛陽龍燈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在洛陽東關夾馬營八孔窯出生時,整夜紅光映天,遠望宛如火龍出世,因而人們將夾馬營街改為"火燒街"。趙家兄弟先后登上"龍位"后,人們把"火燒街"改為"雙龍巷",因而火街的龍燈也由單龍變?yōu)?雙龍":一條是掃尾巴的青龍,一條是卷尾巴的紅龍。每逢元宵之夜或喜慶之時,街頭則舞龍燈。舞龍燈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龍燈隊以火彈子開路,龍燈前有武士一名,手持巨形彩球,逗引龍燈作出"爬龍山"、"過龍橋"、"空龍門"、"雙龍戲球"等各種精彩動作。龍燈所過之處,彩帶飄舞,華燈高懸,觀者如潮。龍燈一般是9節(jié),或13節(jié),節(jié)節(jié)有燭光。40多公斤重的龍頭,由大力士舞動,龍嘴不斷噴吐火焰,場面極為壯觀。特色小吃洛陽牡丹燕菜是洛陽水席中最出名的一道菜,有天下第一菜之稱,是洛陽著名特產(chǎn)之一。傳說武則天稱帝以后,天下倒也太平,民間發(fā)現(xiàn)了不少的“祥瑞”,如什么麥生三頭,谷長三穗之類,武則天對這些太平的事情當然是滿心高興,十分感興趣,一年秋天,洛陽東關外地里長了個大蘿卜,長有三尺,上青下白,這個異常龐大的白蘿卜,理所當然被當成吉祥之物敬獻給了女皇,武則天很是歡喜遂命皇宮御廚將之做菜,蘿卜能做什么好菜呢,但女皇之命又不敢不遵,廚師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對蘿卜進行了多道加工,并摻入山珍海味,烹制成羹,武則天品嘗之后,感覺香美爽口,很有燕窩湯的味道,就賜名為“假燕菜”,從此,武則天的菜單上就加了“假燕菜”,成為武則天經(jīng)常品嘗的一道菜肴。牡丹餅,又名牡丹糕,作為洛陽著名特產(chǎn)小吃之一,外形酷似月餅,壓制有牡丹花的圖案,以牡丹花醬和豆類粉為主料,和米、豌豆、紅小豆、紅棗搗碎,蒸制成糕,口感酥松綿軟,芳香濃郁。發(fā)展與保護洛陽市的文物保護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文物局就在全國推廣“洛陽模式”--避開舊城建新城。1982年,洛陽又在全國首創(chuàng)了基本建設要首先進行文物調查與鉆探的工作方式?;窘ㄔO與文物保護總體上看并不矛盾,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最重要的是應把眼光放長遠些。對東周車馬坑的精心呵護,讓人真切感受到古都洛陽對文物的尊重與寬容。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加強文物保護,使之世代傳承、永續(xù)利用,是我們應盡之責。經(jīng)濟要發(fā)展,文物要保護。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最重要的是必須把眼光放長遠些,對文物多一些尊重和寬容。任何短視行為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文物保護要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工作,就是要以實事求是為原則,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現(xiàn)代化建設的關系,該保留的保留,該揚棄的揚棄,既保留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不斷更新,在新與舊的交融中形成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7777777洛陽,地處中原,居中國經(jīng)濟戰(zhàn)略承東啟西的樞紐地帶,是進入中國中西部地區(qū)的門戶。它北臨黃河,南依洛水,有近5000年歷史,既是一座中國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資源豐富、文化發(fā)達、交通便利、科技實力雄厚的新興工業(yè)城市,現(xiàn)轄1市8縣6區(qū),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市區(qū)面積544平方公里;總人口615萬,市區(qū)人口140萬。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重點旅游城市。城市的興起距今有4千多年的歷史,從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被譽為“千年帝都”。因這里曾墨客騷人云集,故有“詩都”之稱,牡丹香氣四溢,又有“花都”、“牡丹花城”的美譽。洛陽有非常豐富的人文景觀,其中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官辦佛教寺院,洛陽古墓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墓群,此外還有二程墓、白園、關林等一大批歷史遺跡。連忘返偉大的洛陽在新石器時代末期曾是神圣之地。地處伊洛河交界,這里被稱作“夏之遺”,在地理上是中國的中心。因此,洛陽與神圣密不可分。公元前2070年,夏朝皇帝泰康將都城遷到洛河與沂河交界的城市,叫做斟鄩。公元前1600年,商朝皇帝湯打敗桀,成了夏朝最后的君王,建立西亳,洛河旁的新的都城?,F(xiàn)今洛陽城還存有西亳的遺址。公元前1136年,周朝侯爵建立成周,讓殘余被捕的周朝貴族居住。此侯爵還將九母王鼎從周朝首都豪京運到成周。第二個西周首都,王城(又稱洛邑)建立在周城西邊15千米的地方。公元前771年,王城成了東周的首都。公元前510年,東周首都遷至成周。后來,漢朝首都洛陽本該建在成周。成周遺址今天仍在,坐落在白馬寺東側兩千米的地方。今天的洛陽就是建立在當年的王城遺址上,就是今天的王城公園。公元25年,洛陽成為東漢首都。以后的幾個世紀,洛陽都是中國財政中心。公元68年,中國首座佛教寺院白馬寺建成于洛陽。這座寺廟現(xiàn)今仍然保存著,但存的是16世紀翻新過的建筑。安世高是洛陽城第一個傳播佛教的僧人。166年,羅馬國王馬爾庫斯?奧勒利烏斯(161-180)派第一位羅馬使者到達Rinan海(今天的越南),最后來到洛陽。第二個世紀末期,中國逐漸沒落,進入了無政府狀態(tài)?!斑@種沒落為黃巾之亂提供了可乘之機。叛亂雖被政府軍隊在184年平息,但此后動亂不停,最終演變成了內戰(zhàn)。在189年9月24日,漢代首都洛陽城遭焚城,全國叛亂到達頂點。知道220年代,中國國內的動亂才逐漸平息,三分天下的局勢開始形成?!惫?90年,董卓撤退,命令他的士兵洗劫洛陽,將洛陽城夷為平地。朝廷因此移到更適合防守的西部城市長安。經(jīng)過一段動亂時期后,魏國文帝在公元220年定都與此,洛陽再次繁盛。晉朝,魏的繼任者,同樣也定都與洛陽。晉朝被侵略者入侵后被迫遷都建康(今天的南京),洛陽慘遭毀城。公元493年,北魏遷都至洛陽,開始重建破損的龍門石窟。3萬多佛像被發(fā)掘。很多雕塑有雙面。文明皇后墓和永寧寺,一座九成高的寶塔也建在此處。唐朝期間,洛陽成為“東方首都”,人口達到了一百萬,僅次于世界上最大城市,唐代的“西方首都”,長安。在短暫的五代期間,洛陽是晚唐的首都。洛陽在之后的朝代中再也沒有成為首都。。洛陽市坐落在河南省的西部,地處黃河的南岸,因其位于古時洛水的北岸而得名。洛陽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被譽為“華夏第一王都”以及“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都城”,可以說自從洛陽建成之時,就是為都城而建,據(jù)相關史書記載,周武王平定天下后便“遷宅于成周,宅此中國”,后來的中州、中土、中原、華夏,甚至是中國等稱謂都是源自于洛陽?!坝缿押勇彘g,煌煌祖宗業(yè)”。在歷史上,以當時的洛陽城為核心的河洛地區(qū),被稱為“河南”,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動中心之一。中國自有史料記載以來的夏商時期,洛陽始終都是這片地域的政治中心,前后共十三個朝代建都于此。洛陽更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于這里,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與河洛文明,組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的一部分。歷史文化龍門石窟作為中國最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古跡之一,地處河南省洛陽市南郊約12公里處的伊河兩岸,并與山西云岡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以及甘肅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的四大石窟。龍門石窟從開始建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并在多個朝代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可說是損毀嚴重,但就算其所遺留的部分也足可體現(xiàn)出超絕的藝術水平以及曼妙的形態(tài)。為了加強對這里的保護,以及為后世留下這難得的寶貴遺產(chǎn),龍門石窟于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龍門石窟最早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即公元493年的前后開始興建,后又經(jīng)歷長達400余年的多個朝代大規(guī)模的營造,是歷代皇室貴族祈愿造像最為集中的地方,體現(xiàn)出了皇家的意志和行為。目前現(xiàn)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以及造像10萬余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極高藝術造詣的體現(xiàn)。傳統(tǒng)建筑河南白馬寺坐落在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qū)以東的一片古樹之中,有著“中國第一古剎”的美名。洛陽白馬寺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即公元年68年,距今已逾兩千余年,是佛教傳入中國以后所修建的第一座寺院,寺內至今仍留存有大量的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均十分珍貴。自洛陽白馬寺開始,中國的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成為中國佛教的起源地。曾經(jīng)有多位高僧,甚至是外國名僧均來此覽經(jīng)求法,因此白馬寺被尊稱為“祖庭”以及“釋源”。歷史上白馬寺曾幾度興廢,又幾度重修,其中以武則天時期所興建的規(guī)模最為龐大。白馬寺是一座坐北朝南的長方形院落,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云塔等。傳統(tǒng)曲藝河洛大鼓最早發(fā)祥于清末民初時期,是以洛陽琴書為基礎而發(fā)展形成的,歷史上又曾被稱為“鼓碰弦”、“大鼓京腔”以及“洛陽大鼓”,直到1952年才正式命名為河洛大鼓。洛陽琴書舊時稱為“琴音”,是以我國傳統(tǒng)的七弦古琴作為伴唱樂器。后來在洛陽琴書唱腔的基礎上融合了鼓兒詞的曲調,并逐漸吸收了河南墜子和山東大鼓的演唱形式,進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大鼓書形式,一直傳唱至今。當?shù)厝税押勇宕蠊姆Q為“說書”,現(xiàn)今在洛陽地區(qū)也常把“說書唱戲”聯(lián)在一起,其傳統(tǒng)的表演形式為:“主唱者左手打鋼板,右手敲擊平鼓,另有樂師以墜胡伴奏”,河洛大鼓通常以“愿書”的形式,在鄉(xiāng)村的庭院中進行表演。傳統(tǒng)藝術唐三彩是在中國唐代時期產(chǎn)生出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通常包括黃、綠、白、褐、藍、黑等顏色,但大都是以黃、綠、白三色作為主色,因此其通常被稱為“唐三彩”。由于河南省的洛陽市是唐三彩最早,而且最多的出土地區(qū),因此又被廣稱為“洛陽唐三彩”。唐三彩主要吸取了中國國畫以及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色,生產(chǎn)至今已逾一千多年的歷史,有著“東方藝術瑰寶”的美譽。唐三彩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是一種有著濃郁的傳統(tǒng)中國元素風格的藝術工藝品。當?shù)刭徫锝榻B洛陽購物攻略洛陽的工藝品和土特產(chǎn)琳瑯滿目,購物場所比較多且集中,所以非常方便。著名的唐三彩,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