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29-中華古詩學習的教案中華傳統(tǒng)古詩學習教案7篇
中華古詩有悠久的歷史,通過對它們的學習理解,大家總能腦補出一幅幅具有詩意的畫面。下面是給大家?guī)淼闹腥A傳統(tǒng)古詩學習教案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zhuǎn)發(fā)!
中華古詩學習教案(篇1)
教材分析:《春日》這首詩敘述了詩人尋春的所見所感:在一個暖和的春日里,詩人來到泗水河邊春游,一眼望去,就感處處處煥然一新。為什么?由于和煦的東風催的百花齊放,為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贊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春天的源頭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妙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開心心情。
3、激發(fā)同學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重點:入情入境的品讀古詩,體會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預備:搜集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詞語和古詩。
課前預備
1、在黑板上劃出橫線,便于同學板書。2
ppt課件預備些描寫春天的詞語和詩句。
2、課前分好學習小組
教學步驟: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膽識大,誰的一般話標準,誰的聲音好聽。(同學有困難,師生關(guān)心,ppt出示)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風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無邊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2、出示佳句名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綠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與淺紅。
一年之計在于春
季節(jié)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觀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許多,然而,人們最寵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示《春日》)
2、今日咱們要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同學板書題目
3、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讀的時候結(jié)合解釋。
4、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想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興奮、喜悅、興奮、開心、歡快、感動、舒服、舒坦、得意……)(同學板書在黑板兩側(cè))
5、猜想終歸是猜想,假如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jù)”,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想,我是有理由的。(說出一處,請同學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jié)日或親朋好友相見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絢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guān)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春游賞花,看花觀景,查找美麗的景色。春游時心情確定很興奮。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漂亮的河,在如此漂亮的河邊騎馬、漫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服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處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美麗的地方能叫風景嗎?美麗的風景令詩人喜悅?cè)f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速度快,令人感到驚異、興奮、感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閑識得——等閑:隨任憑便,輕松,簡單,不用費心。詩人閑適得意,遺忘了苦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簡單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lǐng)會到,熟悉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創(chuàng)造”的。什么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顏色明麗。現(xiàn)在還用來比方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妙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詩人能不興奮嗎?
(10)總是春——都是春天,肯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沉醉了,他從心底里發(fā)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6、春天真美呀!詩人看到這萬紫千紅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總之,太好了!讓我們自由的大聲地讀一讀,你想用什么樣的心情去讀你就怎么去讀。
7、明詩意,配樂讀。
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泗水河畔欣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渙然一新的感覺。詩人閑適得意,感受著春風的清爽和暖和,享受著萬紫千紅的明麗和芳香,不禁詩興大發(fā)…….(師生共誦《春日》)
聽,遠處傳來了春的聲音,讓我們和著春的旋律,一起來讀讀。(師生配樂讀,師先讀,生再讀)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春天真美呀!春天啊,你永久在我們身邊該多好呀!可是春天你的腳步總是那樣的匆忙,你能否為我多停留一會兒?
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就處在人生的春天,看你們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亮,你們的臉頰如花朵般明麗,你們的思想如春光般明慧,友愛的同學們,你準備怎樣度過你生命中的春天呢?
(生溝通,老師補充朱熹求學的故事)
四、作業(yè):繪春
1
真好!讀著朱熹的詩,我們仿佛來到了漂亮的泗水河邊,春天好像已來到我們的眼前,融入我們的心田。同學們,春天是否到過你的家鄉(xiāng),到過你每天經(jīng)過的小路旁,小河邊,田野上……是否也來到我們的中心學校?同學們,拿起筆,畫畫你心中的春天?
2
默寫《春日》
讓孩子們自己走進春天,走進文本
中華古詩學習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熟悉“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喜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預備】
1、我國聞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2、同學課前搜集有關(guān)古詩內(nèi)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學習《望天門山》〗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了解李白嗎?誰來背背他寫的詩?
2、看來同學們特別喜愛李白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同學齊讀課題)
二、讀通詩句,了解詩意
1、同學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2、檢查溝通:
⑴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生字:斷楚孤帆亦妝
讓同學讀生字,并關(guān)心正音
⑵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假如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肯定會讀得更好!
同學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3、自讀自悟詩意。請高校聯(lián)系課文中解釋,并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⑴同學個人讀悟。
⑵在學習小組中溝通。
⑶在全班溝通: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⑷老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1、老師范讀,同學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3、指名朗讀,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4、引導背誦: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久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自由練背。同桌相互背。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四、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1、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2、默寫《望天門山》。
五、總結(jié)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中華古詩學習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熟悉7個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略知詩意,背誦課文。
3、積累語言。
4、感受春天的美妙與生氣。
教學重點:熟悉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類型:精讀課
教學預備:①掛圖。②觀看大自然中的小草。
課時支配: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檢查課前預備:請幾個同學講講對小草的熟悉。
2、師歸納(板書課題:草)
二、師范讀《草》。
三、生自由讀詩,找誕生字。
四、教同學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生讀帶局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畫出朗讀節(jié)奏。
2、再讀詩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組且爭論后匯報解決。
(1)理解“離離原上草”意思。
(2)“一歲一枯榮”出示春草、秋草圖(生講兩幅圖的不同)。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圖。
4、朗讀全詩。
六、背誦詩歌。
七、讀課本P7的詩。
八、講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說說怎樣記住它。
3、師范寫,生書寫。
4、講評。
十、作業(yè):
背誦古詩《草》
其次課時
一、導入
1、復習、背誦《草》。
2、出示早春與晚春圖進行比較。
3、描繪春天的景色。
4、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詩,找誕生字。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用生字組詞。
3、朗讀帶有生字的詩句。
四、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讀詩,畫出節(jié)奏。
2、再讀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籬落:籬笆
稀?。合∈?/p>
急走:快跑
3、出示圖畫,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講詩意,師歸納。
5、小組表演詩歌。
6、表演后熟悉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讀詩歌。
8、背誦詩歌。
9、讀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圖,你能編個故事嗎?
五、寫字
1、指名認讀生字。
2、分析字形。
3、師范寫、生書寫。
六、課堂小結(jié)
七、作業(yè)布置
八、板書設計
九、課后反思
中華古詩學習教案(篇4)
活動目的:
1、學習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圖片內(nèi)容。
2、理解古詩內(nèi)容,感受古詩意境,學會朗誦古詩。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我們猜個謎語,看誰猜得又快又對:青竹竿,頂蜂窩,吃了肉,還有窩。(蓮蓬)
二、理解古詩《池上》
看看,圖上還有什么呀?(有白蓮花、小伴侶、小船、浮萍、水草……)
這兩個小娃娃在干什么?(撐著小船采白蓮)
老師小結(jié):小娃娃撐著小船,靜靜地去采白蓮玩,可是在回來的路上,不懂得怎樣掩藏自己的形跡,河面上。綠綠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蕩開了。這件事被白居易爺爺觀察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聽老師來讀一遍(出示古詩)。
三、觀賞古詩
介紹古詩《池上》,指導幼兒理解重點詞句,關(guān)心幼兒理解古詩內(nèi)容。
⑴小娃撐小艇:小娃娃撐著小船。
⑵偷采白蓮回:偷偷地去采白蓮回來。
⑶不解藏蹤跡:不懂得怎樣掩藏自己的形跡。
⑷浮萍一道開: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蕩開了。
四、學習古詩。
集體念,師生對念,男女生輪念。
五、啟發(fā)幼兒邊念邊用動作表達詩句含義。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活動反思:
由于在平常的活動中,我們比較多地和孩子們一起進行古詩,繞口令等一系列中國特有的民間活動,所以孩子們對于這樣形式的活動還是很感愛好的`。同時為了便于他們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畫的圖片,這樣便于他們的觀看和記憶。
古詩《池上》內(nèi)容簡潔,易懂,比較能夠激起孩子們學習的欲望。同時我利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層層遞進的關(guān)心孩子們進行鞏固和記憶,讓孩子們從小就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這是我們民俗教育的內(nèi)容,也是我們現(xiàn)在的每一個老師應當做的事情!
中華古詩學習教案(篇5)
一、積累引入,以舊帶新。
1、師:初夏季節(jié),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讓人想起詩人楊萬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闭f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同學溝通自己積累的關(guān)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師:今日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里發(fā)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理解題目含義。
4、簡介白居易。
(1)同學匯報自己知道的關(guān)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老師小結(jié):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zhàn)亂,對黑暗社會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許多詩,揭露統(tǒng)治者的浪費腐化,即出名的“諷喻詩”。他喜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同學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狀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讀準后鼻音:撐、艇、萍;指導“艇”字的寫法及結(jié)構(gòu)。
②學習新詞:浮萍,白蓮,蹤跡,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古詩。
(3)同學簡潔說說池塘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同學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同學結(jié)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解釋和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小組內(nèi)逐句溝通自己的理解,相互啟發(fā)、補充。
5、集體溝通,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設計意圖:
課標要求其次學段的同學要“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北经h(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同學借助工具書理解“艇、浮萍、蹤、不解”的含義,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古詩的意思,培育了同學自主探究的力量。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同學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同學溝通“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同學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妙畫面,喚起同學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憧憬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同學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蜜的蓮蓬,而不經(jīng)大人同意就當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讓同學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③看圖,指導同學讀出小娃天真、淘氣的感覺。
④朗讀前兩句,思索:你最觀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jié)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chǎn)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歡樂、無憂、自由。)
⑤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覺嗎?
2、同學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zhì)樸,練習讀出情趣。
設計意圖:
“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通過同學親身想象“偷采白蓮”兒童的心里,使情,同學情,詩中激發(fā)共鳴。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長。
1、同學帶著理解,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設計意圖:
課標要求其次學段的同學要能“誦讀優(yōu)秀詩文,留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通過熟讀成誦,增加同學的語言積累。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中華古詩學習教案(篇6)
古詩《池上》敘述了天真活潑的農(nóng)村兒童,他們撐著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蓮花?;貋淼臅r候,他們不懂怎樣掩蓋留下的蹤跡,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蕩開,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晰楚的水路。詩人抓住了小孩釣魚時所表現(xiàn)出的某些特點,用通俗易懂得詩句,活敏捷現(xiàn)地勾畫出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的形象,詩中有動有靜,情景交融,使人倍感親切。
一問:文中的“偷”應指偷家里的還是別人家的?
生:小娃很天真的,不會去真偷人家的東西的。
生:不應當是偷別人家的,否則詩人就是在表揚偷竊行為了。這個“偷”應是假偷。
生:確定是家里種的的,由于他不但有小艇,而且他還會撐呢?說明他常常跟著父母出入這一片池塘。
生:肯定不是真的去“偷”人家的東西,由于他臉上看不出緊急和可怕嗎?
生:另外,農(nóng)村有許多荷花和荷葉,小娃去摘不算“偷”。
二問:既然是自己家種的,家里的孩子要的話應當是“拿”,為什么詩人用“偷”這個字呢?
生:確定是背著父母干的,說不定他父母正在午睡。
生:他回來肯定不會告知父母這件事的。
生:這是他的隱秘,只有他一個人知道。
三問:小娃為什么要去“偷采白蓮”呢?
生:或許他父母舍不得給家人吃,要留著賣錢呢!、可是他太想吃蓮子了,怕大人不同意才出此下策。
生:主要是去練習一下自己撐船的本事。可是父母擔憂他單獨撐船有危急,已經(jīng)禁止他撐船了。
生:也可能是想采摘一點送給自己的同學嘗嘗鮮的??墒巧徟钸€沒有成熟,明說父母不給采摘,只好“偷”了。
生:他很淘氣,就想去玩一下,當然不能讓大人知道,還證明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
四問:小娃“偷”的工作有疏忽嗎?
生:有疏忽,由于他沒有考慮到,浮萍竟然會暴露他的行蹤。
生:浮萍一道開,是有些疏忽,他究竟是個小娃,顯示了他的自然、天真的共性,很好玩味。
生:雖然浮萍一道開,但是用不了多長時間,浮萍又會立刻合起來,而且會合得天衣無縫!所以小娃已經(jīng)充分考慮到這個優(yōu)勢,他還真聰慧呢。
生:管他呢,只要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回,即使被發(fā)覺,也無所謂了,不就打一頓嘛!
五問:你有過類似“偷”的事情和樂趣嗎?
…………
圍繞這五問,讓同學逐一探究,從而得知童年是好玩而難忘的?;叵肫鹜辍巴怠钡臉啡?,童年的一每天,就是一幅幅的水墨畫。
《小兒垂釣》一詩布滿兒童情趣.孩子們學習的興頭很足,課堂上時時布滿歡聲笑語.
一讀:自學古詩。讓同學在小組內(nèi)或查字典、或看插圖(如“蓬頭”)、或揣摩詩句(如“草映身”)、或聯(lián)系已知(如“借問”曾在《清明》一詩中接觸過),主動投入學習。
二讀:理解。讓同學紛紛登臺宣講自己的“自學所得”,師生相互補充、完善,完滿地實現(xiàn)了既定目標。
三看圖,糾錯。
師:老師發(fā)覺這幅圖有幾處與詩句不符合的地方,請同學們認真揣摩,看誰能最快發(fā)覺。(一石激起前層浪,同學聽到書上竟然有錯,樂觀性空前高漲。)
生:“蓬頭稚子學垂綸”中的稚子頭發(fā)應當是蓬亂的樣子,可是圖上的小孩的頭發(fā)竟然是一絲不亂,特別整齊!大錯呀!
生:“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講小孩子是側(cè)著身子坐著,可是圖上的小孩竟然正坐著,沖突呀!
生:還有一處,“路人借問遙招手”的“遙”說的是很遠的地方就招手示意莫大聲,擔憂會把魚兒嚇跑的,可是圖上小孩與路人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
(在教學中,遇到了書本上有錯誤的題目或錯誤答案時,老師不要立刻下結(jié)論進行更正或否定,而是要敏捷地進行處理“將錯就錯”就不失是一個好方法,擅長引導同學從錯誤中走向成熟。)
四、揣摩動作“招手”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是讓行人不要叫喊了?是讓行人走開?還是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做擺手的動作)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
生:那個小孩是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
情愿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當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關(guān)心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特別對。這位鄉(xiāng)村小男孩非常機智,他沉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關(guān)心別人,真是非??蓯?。
五、內(nèi)化古詩。
這樣好玩的教學,你是否也有過呢?在教學中,假如能敏銳的發(fā)覺一個點,順勢而導,既能抓住教學的重點,又能抓住同學的奇怪???心,同學的愛好上來了,動腦的樂觀性就高了,思維就活躍起來,就能變被動的聽講為主動的參加,同學化物為我,入情入境,將古詩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有聲有色的情景,讓人如身臨其境。
課前多投入,讓我們一起徜徉在這樣的情境中來吧!
中華古詩學習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朗讀、背誦課文。默寫三首古詩。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嗎?哪位同學能背一兩首呢?誰能背一背李白的詩歌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歌《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望廬山瀑布》
1.解題,介紹。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確:遠看?!皬]山”是個山名,在江西省北部,臨長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國聞名的風景區(qū)。誰去過廬山,或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請一位同學說說他所見過的廬山的景色。
(2)這首詩是誰寫的呢?
明確:李白。李白是唐代宏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這首詩就是他游廬山時,看到廬山瀑布漂亮壯麗的景象而寫下的。
2.朗讀詩歌。
讀前設問:詩人筆下的廬山是什么樣子的?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點看什么?
明確:詩人筆下的廬山,山峰屹立,紫煙繚繞,瀑布飛懸,景色壯美。從詩中看,選看到香爐峰,后看到飛流的瀑布,詩中重點描寫瀑布的壯麗景象。
3.同學輕讀古詩,借助字典自學此詩,初步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4.同學分組爭論字詞的意思,老師巡察。
5.理解詩意,想像畫面,體會感情。
(1)“日照香爐生紫煙”
①“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煙”,指的不是炊煙,也不是哪兒冒出的煙,而是指云霧。山峰高聳入云,峰上云霧繚繞,下面水氣升騰,整座山峰覆蓋在煙霧之中。陽光一照,煙霧便呈現(xiàn)出絳紫的顏色,飄飄悠悠,縈繞山際。多美?。?/p>
②在理解基礎上指導朗讀。
③讀后爭論:“生紫煙”的“生”字若換成“升”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升”僅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這層意思之外,還有“產(chǎn)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寫出了香爐峰上煙霧漸漸向上升騰,如同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這個字用得特別好。
④誰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句詩中描繪的美景說一說。
明確:在陽光的照射下,香爐峰充滿著紫色的云霧。
(2)“遙看瀑布掛前川”。
①解釋字義,理解句意。
“遙看”:遠遠看去,這個詞與題目哪個字有關(guān)系?(與題目中“望”字照應)
“川”:指大河。
“掛”:懸掛。
遠遠望去瀑布像是掛在山前的一條大河。這句詩掛字用得好,由于瀑布在不停地流淌著,從動態(tài)上看,就像一條巨大的河流,但平常河流都是流淌的,而這一瀑布卻由上而下地高懸,所以詩人用“掛”這個字寫出瀑布形狀的壯麗。同時通過“掛”這個字使人體會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勢陡峭,僅僅通過一個字就寫出了瀑布的磅礴氣概。
②指導朗讀。
(3)“飛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釋字意,理解詩意。
“飛流”:是形容瀑布飛速地流下來,像飛一樣。
“直下”:直下來。
“三千”:不是一個確數(shù),形容瀑布很長。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從陡峭的山上筆直地飛速地流下來,足足有三千多尺長。
②這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運用夸張的修辭方法,“三千”不是一個確定的數(shù),只是夸張地說出瀑布很長,氣概很大。
③指導朗讀
(4)學習第四行詩句“疑是銀河落九天”。
①理解詞語,體會詩意。
疑:是懷疑。
銀河:也稱天河,由許很多多恒星構(gòu)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現(xiàn)出一條光明的光帶,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銀河。
九天:古時傳奇天有九層,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層,也就是天的極高處。
這瀑布真像是銀河從極高的天上落下來了。在這句詩里,“落”和“掛”一樣用得精致。似乎天上突然發(fā)生了變化,無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人間。
②指導朗讀。
③反復朗讀全詩,體會感情進而背誦全詩。
(三)理解詩人的寫作手法
1.詩人是按怎樣的挨次寫瀑布的?
明確:先寫背景再寫實景,先寫靜態(tài),再寫動態(tài),最終寫聯(lián)想
2.詩人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運用了比方和夸張的修辭方法。
3.你讀了這首詩有何感受?
祖國山水壯麗,喜愛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業(yè)
1.辨字組詞
2.解釋詞義
遺:
直下:
3.填空:
(1)《望廬山瀑布》是唐代詩人的作品,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書設計
望廬山瀑布
其次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其次首古詩《山行》。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二)學習其次首古詩《山行》
1.解題,介紹。
(1)《山行》這題目是什么意思?
明確: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這首詩的是唐代詩人杜牧。
杜牧:(803~約852年)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其詩繼承了盛唐很多優(yōu)點,溶前賢闊大仆茂的精神,創(chuàng)與之共性相適應的新風格。在晚唐詩歌綺麗的傾向中,顯得豪放疏朗、清爽俊逸。語言明麗雋永,豪邁爽朗,獨具風格。在晚唐的詠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試讀全詩,理解詞語的意思。
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寒山:深秋季節(jié),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
石徑:石頭小路。
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合同附加協(xié)議》
- 2025工程設備租賃合同范文
- 2025超市物業(yè)管理合同范本
- 語言信息處理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 2025健身設備采購合同書律師擬定版本
- 2025自然人向企業(yè)借款合同范本參考
-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近似數(shù) |北師大版
- 2025智能合同管理系統(tǒng)優(yōu)化方案
- 2024年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醫(yī)師崗位招聘真題
- 2024年南平市市屬事業(yè)單位考試真題
- 《火力發(fā)電建設工程機組調(diào)試技術(shù)規(guī)范》
- 深度強化學習理論及其應用綜述
- 特種設備使用管理新版規(guī)則
- 騰訊社招測評題庫
- 集中供熱老舊管網(wǎng)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及技術(shù)措施
- 河北青縣村村合并方案
- 人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分數(shù)比較大小練習100題及答案
- DB21-T 3031-2018北方寒區(qū)閘壩混凝土病害診斷、修補與防護技術(shù)規(guī)程
- 國家職業(yè)技術(shù)技能標準 6-29-02-06 鑿巖工(試行) 2024年版
- 《人類征服的故事》讀后感
- 鋼筋混凝土護坡工程施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