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29000_WPSOffice_Level1論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審美魅力 118611_WPSOffice_Level1前言 130074_WPSOffice_Level1一、語言藝術(shù) 25401_WPSOffice_Level1二、崇高的情感 56546_WPSOffice_Level1三、文化批判與文明對比 78855_WPSOffice_Level1結(jié)語 917130_WPSOffice_Level1參考文獻 10論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審美魅力摘要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在九十年代的散文領域產(chǎn)生了轟動效應。以《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等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充滿了豐富的美學蘊藉,將充滿“陌生感”、詩意表達和大膽想象的語言藝術(shù),帶有崇高美感的情感表達以及文化批判精神與文明對比精神的交織,完滿地融為一體,構(gòu)成了其散文獨特的審美魅力。關鍵詞余秋雨文化散文;語言藝術(shù);崇高情感;文化批判;文明對比TheAestheticFascinationofYuQiuyu'sCulturalProseAbstractYuQiuyu'sculturalproseisamonumentalworkofcontemporaryliterature.Hisworkssuchas"CulturalJourney","MountainNotes",“MillenniumSigh”,“ARealTraveler'sProvinceIsBoundless”andsoonarerichinaestheticimplication,integratingtheartoflanguagewhichcontainstrangenesspoeticexpressionandboldimagination,emotionalexpressionwithsublimebeautyandhumanismspiritfullofculturalcriticismandcomparisonof,perfectlytogether,constitutetheuniqueaestheticcharmofhisprose.KeywordsYuQiuyu'sculturalprose;languageart;loftyemotion;criticism;comparison.前言九十年代的散文領域,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余秋雨創(chuàng)作的文化散文。以《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等為代表的散文集,以其獨特的美學風格,風靡海內(nèi)外,構(gòu)成了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壇的一大景觀。其代表作《文化苦旅》更被評論家認為是“當代散文創(chuàng)作中一次富有意義的理性精神復歸,是民族文化詩學多姿多彩的集萃”。沈義貞沈義貞.中國當代散文藝術(shù)演變史[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244.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散文大繁榮大發(fā)展的一個時期,作者群體和作家數(shù)量都非常地龐大。另一方面,高度發(fā)達的大眾傳媒也由于自身需求與散文功能的完美契合而強化了散文的傳播。其中,文化散文的勃興一個引人注目的現(xiàn)象。而最先引起廣泛的社會轟動效應的,正是余秋雨以《文化苦旅》為代表的文化散文作品。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自發(fā)表以來,一直都是詆毀與贊譽參半,飽受評論者的爭議。研究者們有的從文化層面或史學層面探究他的作品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厚重感,有的從美學理論層面探究作品的審美特點,當然,也有很多批判其作品中史實方面的失誤亦或是濫情嫌疑。但無論如何,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都在當代散文領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對于當代散文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啟迪之功。其作品將文學、史學、美學乃至哲學完美融合,為當代散文提供了新型的范例本文主要從美學層面入手,以余秋雨文化散文所展現(xiàn)的語言藝術(shù)、崇高情感以及文化批判與文明對比精神三個角度為依托,試圖淺要說明余秋雨文化散文所具有的獨特的審美魅力,展示作品中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一、語言藝術(shù)余氏文化散文獨特的審美魅力首先來自他的語言藝術(shù)。余秋雨在自己的文化散文中善于打破語言運用的規(guī)范,采用新穎的組合遣詞造句,從而給讀者造成一種“陌生感”,所謂陌生感就是指將對象從正常的感覺領域中移出,通過實戰(zhàn)創(chuàng)造性手段,重新構(gòu)造對對象的感覺,從而擴大認知的深度和廣度,不斷給讀者以新鮮感的創(chuàng)作方式。帶給讀者一種全新的體驗。人的感官是容易疲勞的,需要新鮮活潑的刺激,才能不斷地獲得滿足。語言本來就有美學因素(諸如車跑、風叫等等),可是講熟了,成為機械性的自動反應,便失去了這因素了。日常語言常常把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和感受僵化、固定化和割裂化,語言愈發(fā)達,抽象語匯愈多,這一點愈突出。李澤厚.美學三書[M]所謂陌生感就是指將對象從正常的感覺領域中移出,通過實戰(zhàn)創(chuàng)造性手段,重新構(gòu)造對對象的感覺,從而擴大認知的深度和廣度,不斷給讀者以新鮮感的創(chuàng)作方式。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492.比如,“到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庇嗲镉?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11.“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庇嗲镉?山居筆記[M]余秋雨.山居筆記[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100.“歷史,曾經(jīng)在這塊荒涼的土地上做過一個有關城市的夢。夢很快就碎了,醒來一片荒涼。”余秋雨.山居筆記[M]余秋雨.山居筆記[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73.此外,諸多排比句式的運用,極力鋪陳,恢弘大氣,帶著浩浩蕩蕩的氣勢震撼人心,令讀者在閱讀之時有種暢快淋漓的審美享受,不得不被作者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征服。比如“偉大是一種隱隱然的氣象,從每一扇舊窗溢出,從每一塊古磚溢出,從每一道雕紋溢出,從每一束老藤溢出”;余秋雨.行者無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10.余秋雨.行者無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10.余秋雨.行者無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93.其次是語言中充滿詩意的表達。余秋雨在文化散文的寫作中非常注重選取美的意象,營造一種充滿詩意的意境,完美地繼承古典文學的詩情和詩意之美,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而讀者也得以在浪漫主義的文學氛圍中,感受著古典和現(xiàn)代的交匯。《陽關雪》,陽關與雪的組合,令人腦海中浮現(xiàn)出“西出陽關無故人,勸君更盡一杯酒”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的詩句,在加上純潔的白雪,單單是這兩個意象,就已經(jīng)營造出一個極美的意境,還未往下讀文章,就先陶醉其間;《風雨天一閣》,凄風苦雨,悲涼的味道,一語雙關,讀完全文,對天一閣悲壯的藏書歷史肅然起敬,感嘆中國文化保存和流傳的艱辛歷程;《筆墨祭》,選取毛筆作為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意象,論述書法藝術(shù)之美,同時也指出其在現(xiàn)代社會被淘汰的合理之處,于是不得不以詩意的痛悼,為傳統(tǒng)文化之美“張羅一個酸楚的祭奠”,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280.并感嘆道“世間最讓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對美的祭奠?!庇嗲镉?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280.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280.崔顥.登黃鶴樓.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xiàn)于三國魏正始年間。由于正始玄風的影響,詩歌逐漸與玄理結(jié)合,詩風由建安時的慷慨悲壯變?yōu)樵~旨淵永、寄托遙深。后世將正始時期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正始文學也稱為“正始之音”。最后是在想象中表現(xiàn)真實。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談到,“藝術(shù)能表現(xiàn)‘動’,照片不能表現(xiàn)‘動’?!畡印亲匀坏摹嫦唷粤_丹說照片說謊,而藝術(shù)真實。”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69.雖然這里是在說雕塑藝術(shù),但這種審美觀念同樣適用于文學藝術(shù)。藝術(shù)真實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真實。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shù),語言文字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真實具有更加強烈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余秋雨在文化散文的寫作中就表現(xiàn)了這種藝術(shù)真實,而這種藝術(shù)真實的獨特之處在于,大膽借助想象藝術(shù)地再現(xiàn)某些鮮活的文化生命和震撼的歷史現(xiàn)象,讓讀者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對歷史和文化進行一種近距離的審美感知。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69.比如,《道士塔》中,作者大膽借助想象,虛構(gòu)出一個愚昧道士用自己的雙手破壞民族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的場景,沒有出現(xiàn)一個貶詞,但是憤怒和無奈、心痛和惋惜的情感卻在這種想象的情節(jié)中表露無遺。這種藝術(shù)化的處理確乎要比單純列舉詳盡的事實和數(shù)據(jù)高明得多,也更加深入人心。《一個王朝的背影》一文中,作者在一個山莊中所演繹的清王朝三百年的興衰秘史,同樣是大規(guī)模地借助想象虛構(gòu)了一整段的歷史。既有對“一群強者英武的雄姿”余秋雨.山居筆記[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31.的由衷贊嘆,也有對“一些文質(zhì)彬彬的凄怨靈魂”余秋雨.山居筆記余秋雨.山居筆記[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31.余秋雨.山居筆記[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31.余秋雨.山居筆記[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91.二、崇高的情感文學如果不能傳達情感,那就無法稱之為文學。中國文學歷來有抒情傳統(tǒng),數(shù)千年前的作品能夠流傳至今,歷久不衰,無一例外都是因為飽含真摯的情感,在情感上引起廣大讀者的強烈共鳴,使讀者與作家進行跨時空的情感交流。中國抒情文學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作品。屈原在作品中注入了“個性化的情感”,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307.他“使這種情感形式在顯露和參與人生深度上,獲得了空前的悲劇性的沉積意義和沖擊力量。”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307.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307.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311.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313.兼具大自然的魅力和文化的魅力的“人文山水”、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3.歷史遺跡、文化人物等,本身就是崇高的對象,康德曾指出,面對這樣崇高的對象,“把感情提升到了頂端,那種感情的本身才是崇高—我們說它崇高,是因為心靈這時被激動起來,拋開感覺,而去體會更高的符合目的性的觀念?!崩顫珊?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498.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3.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498.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498.譬如,身處道士塔下,卻只能眼睜睜看著敦煌莫高窟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被一個愚昧而無知的道士破壞,并且經(jīng)由他手大批流向國外,作者所抒發(fā)的那種失落民族瑰寶的酸楚、遺恨、痛惜之情的強烈,也極大地感染著讀者,令讀者的心潮因此而澎湃,并且久久不能平復;來到都江堰,作者對李冰所創(chuàng)造的水利奇跡為后世作出的巨大貢獻高度贊美,同時也為李冰的精神世界所折服,這種情感態(tài)度傳達給讀者的是高貴人格所釋放的正面能量;懷著一顆虔誠的心進入天一閣,翻閱藏書的同時,也翻出了一部范欽家族歷經(jīng)風雨,極端艱難而又極端悲愴的藏書史,作者在這其間所傾注的是一種對堅守文化的悲壯人格的崇高敬意,讀者在這種悲壯的文化情感中也能夠感受到一種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傳承;作者為傳統(tǒng)毛筆文化的消逝感到惋惜,卻也理性認識到其有無法生存在現(xiàn)代社會的理由,于是不得不為懷著酸楚的心情告別這種美好,祭奠這種逝去。這種對傳統(tǒng)文化逐漸消逝的悲涼感同時又兼具理性的態(tài)度,也能夠讓讀者在情感上惋惜的同時引發(fā)一些深刻的思考;為普普通通的鄉(xiāng)間信客樹碑立傳,表現(xiàn)小人物在鄉(xiāng)村文明開化中的榮辱興衰,讓讀者看到了普通人物在文化歷程中的生命軌跡,這種關注的目光是一種可貴的情感傳遞;在東北這片流放者的土地上,作者為那些被流放的文化靈魂在苦難中所表現(xiàn)出的高貴而動心,為他們在苦難中還為當?shù)氐奈拿鏖_化作出貢獻而敬佩,對于如此高貴的對象,自然也會表達出崇高的情感,讀者在閱讀時也被這些高貴的精神所感召著,感化著。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之所以能夠有強大的精神感召力,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一方面是因為其所表現(xiàn)的對象足夠高貴,足夠偉大,另一方面也與作者在作品中所傾注的情感有著極大的關系,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被文字中灌注的崇高感情所打動,從而體會到這種深情的審美風格的獨特魅力。三、文化批判與文明對比既然是文化散文,那么文化必然是作品的靈魂所在。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做支撐,一方面,能夠以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增強散文的可讀性和審美性,另一方面,作家能夠以自己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與歷史文化進行深層對話,從不同的層面解讀其深層內(nèi)涵。余秋雨作為深受歷史文化熏陶的學者,他熟知中外文明,因而在創(chuàng)作中能夠使與自然山水、歷史遺跡、文化人物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就在這看似平常的佇立瞬間,人、歷史、自然混沌地交融在一起了?!庇嗲镉?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4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4作者曾在文章中直接表白自己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或者說是自己對文化的態(tài)度。他認為,自己是個文化人,自己生命的主干屬于文化,自己活在世上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接受文化和傳遞文化。懷著這樣的一顆赤子之心,背負著傳承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也為了解答生命的困惑,作者跋山涉水,親自去尋找一個個文化遺跡和文化現(xiàn)場,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苦旅》。在此之后,又繼續(xù)在《山居筆記》中,試圖探詢一些超越具體遺跡的整體性文化難題??梢哉f,這兩部作品是作者對中華文化脈絡的梳理。作者的目光并沒有僅僅停留在這片中華大地上,而是以更加開闊的文化視野放眼世界文明,在世界其他土地的文化現(xiàn)場和廢墟遺跡中行走著,考察著。這就是《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的偉大行程。在這些艱險的旅途中,作者也曾說過他自己最看重的不是發(fā)現(xiàn)了那數(shù)萬公里而是從那數(shù)萬公里重新發(fā)現(xiàn)了中國文化。余秋雨.千年一嘆[M]余秋雨.千年一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5在《青云譜隨想》一文中,作者對現(xiàn)代藝術(shù)家進行批判,認為游人不懂朱耷、不懂畫是因為現(xiàn)代畫家的藝術(shù)不夠強健,不足以震撼民眾,使他們的生活常常缺少一種藝術(shù)激動,這也體現(xiàn)了作者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十萬進士》中,對于科舉制度造成的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群體人格的退化以及科舉對文學生命力的破壞進行了批判;在《夜航船》一文中,作者以形象的比喻來對中國社會的“夜航船文化”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216.進行批判。他認為中國文化的進程恰恰就像一艘夜航船,在緩慢的行進中,為千百年前的細枝末節(jié)哪怕是一些瑣碎的知識爭論不休。這種拾人牙慧,拒絕反思,在談笑間消耗文化生命力的弊端,不得不令人感嘆;在《柳侯祠》中通過柳永的坎坷仕途批判中國社會的貶官文化;在《西湖夢》中也了批判以林和靖為代表的隱逸文化;而作者筆下最有力的批判莫過于對“歷史的暗角”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3,216.余秋雨.山居筆記[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285.余秋雨.行者無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46.《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兩部作品是作者向世界上其他文明投去的目光,但這考察的目的歸根到底還是為了跳出中華文明圈,從一個更客觀、更具對比性的視角,來審視和反思中華文明。同時也是為尋找文明自身的邏輯,關懷人類文明的終極走向所作的一番努力?!肚暌粐@》作品集中,有對希臘文明遺址的贊美和哀嘆,對埃及文明中斷原因的探詢,對孕育了眾多輝煌古文明的中東地區(qū)所遭受的極端主義沖擊的批判與同情,還有對南亞文明地區(qū)最集中的恐怖主義的震驚和失望,作者一邊為這些文明的衰落和毀滅而惋惜和失落,一邊在對比中驚訝著、尋找著中華文明既不中斷又不湮滅的原因,最終挖掘出中華文明在地理環(huán)境的阻隔、文明的體量、統(tǒng)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統(tǒng)、實用理性和中庸之道以及科舉制度這五個方面與其他文明的與眾不同之處。作者在面對不同的文明時,有一種難能可貴的人文情懷,不狹隘,也不武斷。在他筆下的文明都有著各自的表情和神態(tài)。文明在各種自然或是人為破壞力的面前總是那么脆弱,無論它曾經(jīng)有過多么輝煌的時刻?!缎姓邿o疆》一書,是對歐洲文明的深入考察,是作者進一步為中華文明尋找的對比坐標。從南歐到中歐,再到西歐,最后進入北歐,一路感受歐洲文明的精致與輝煌。美第奇家族為新文化中心的營造而做出權(quán)力和財富的集中貢獻,使得權(quán)力、財富和文化資源得到良性的集結(jié),而中國文化在這方面不能不汗顏;德國柏林費希特、黑格爾的墓地的眾多游人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墓地和故居的冷清和寂寥形成對比,這讓作者領略到德國知識分子的純粹和他們文化思維的獨立,而反觀中國知識分子,卻總是與權(quán)力相連,難以做到學術(shù)文化的純粹性和獨立性;歐洲人閑散的生態(tài)模式,與中國人成年累月忙忙碌碌的生活狀態(tài),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這一點讓作者清醒認識到在經(jīng)濟發(fā)展道路上應該學會關注人文理想,在物質(zhì)富足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滿足……誠然,歐洲文明的高度發(fā)達會引起我們的羨慕和贊美,但我們同時也應該像作者一樣在學習歐洲文明的當下作出一些更深入的理性的總體思考。作者最后放眼整個人類文明,并得出“二十一世紀的最根本沖突,產(chǎn)生在文明與非文明之間。守住全人類的整體文明,是迫在眉睫的當代大道”余秋雨.行者無疆[M]余秋雨.行者無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門面購置合同范本
- 歌手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河北勞動關系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oem合同家具代工合同范本
- 攤位出租合同范本復制
- 2025-2030年中國電動自行車電池市場發(fā)展狀況及營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液壓支柱管行業(yè)需求分析與十三五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沙發(fā)布行業(yè)運行動態(tài)及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汽配城市場運行趨勢及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汽車釬焊鋁合金散熱器市場發(fā)展趨勢規(guī)劃研究報告
- 讀《讀懂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 《勞動合同法》普法宣傳資料
- 二年級下冊科學教案-2.3科技產(chǎn)品體驗會 大象版
- 退役軍人優(yōu)待證申領表
- Q∕SY 19001-2017 風險分類分級規(guī)范
- 勞務分包項目經(jīng)理崗位職責
- 幼兒繪本故事:奇怪的雨傘店
- 鋼琴基礎教程教案
- 糖基轉(zhuǎn)移酶和糖苷酶課件(PPT 111頁)
- 屋面網(wǎng)架結(jié)構(gòu)液壓提升施工方案(50頁)
- (語文A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課件跳水 (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