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語史課件二、研究漢語史的意義1、建立科學的漢語史,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2、更加深入了解和正確使用現(xiàn)代漢語。3、研究漢語史對理解現(xiàn)代漢語方言尤為重要。現(xiàn)代漢語方言差別很大,表現(xiàn)在語音、詞匯、語法各個方面。尤其是語音,有的達到無法交談的程度。但是通過漢語史的研究,對漢語方言之所以會產(chǎn)生如此大的差別就會變得比較容易理解。第二節(jié)
歷代學者對漢語史的貢獻
從漢代開始,我國學者即對漢語言文字進行研究,歷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臻于極盛,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學”。這類成果對于漢語史的研究很有價值。漢語史的研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漢初到東晉末,是語義研究階段;2、南北朝初期至明末,是語音研究階段;3、清初至今,是全面發(fā)展階段。需要注意的是三個階段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前兩個階段雖分別以語義和語音作為相應階段的名稱,但并不是說這一階段只有這一種研究,而是在該階段這一研究比較突出。一、語義研究階段(漢初至東晉末)漢代崇尚儒學,提倡讀經(jīng),學術氣氛很濃,出現(xiàn)了許多經(jīng)學大師。語義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有:1、《爾雅》2、《方言》3、《說文解字》4、《釋名》二、語音研究階段(南北朝初至明末)南北朝以后,語言研究的重點轉移到語音方面這有兩方面的原因:1、為了研究詩的韻律和節(jié)奏,需要明確地分析語音的構造,發(fā)現(xiàn)聲調(diào)的特性。2、由于佛經(jīng)的翻譯,中國語文學者認識了印度的語音學。音韻學著作:1、《切韻》2、《廣韻》(全稱為《大宋重修廣韻》3、《韻鏡》《七音略》4、《中原音韻》三、全面發(fā)展階段(清初至現(xiàn)在)(一)樸學訓詁學在清代盛極一時,不僅各類古書有多種注本,而且與文字、音韻等一起,漸成專門之學。這種作風很像漢儒,所以叫做“漢學”;因為這種學問是實事求是的,所以又叫做“樸學”。此期學術界人才濟濟,名家輩出,碩果累累。(二)字典的編纂這個時期有三部官修辭書:《康熙字典》《佩文韻府》《經(jīng)籍籑詁》(三)《說文》研究《說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駿聲。(四)高郵王氏之學(五)《助字辨略》、《古書疑義舉例》三個階段名著簡介——語義研究階段《爾雅》:是我國第一部詞典。1、《爾雅》取名的原因。爾,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
2、《爾雅》的作者和成書時間。作者和成書的時間學界有爭論(有多種說法)。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漢人所纂集,成書于西漢時期。3、《爾雅》的體例?!稜栄拧肥前匆饬x分類。多是排列同義詞,然后用一個詞作訓釋。如《爾雅·釋詁》:“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
《爾雅》簡介4、《爾雅》的功用。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曰:“《爾雅》者,所以訓釋五經(jīng),辯章同異,實九流之通路,百事之指南。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博覽而不惑者也。”
5、《爾雅》內(nèi)容?!稜栄拧繁?0篇,今存19篇。《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稜栄拧泛喗?/p>
6、《爾雅》的貢獻。對語言學的貢獻就是保存了古訓資料,為后人研究古漢語詞匯提供了便利。另外所創(chuàng)立的義類系統(tǒng)和編纂體例在中國詞典學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說文解字》簡介《說文解字》:東漢許慎著,我國第一部字典。
1、著作的目的。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旨——解釋文字,剖析錯誤,通達文字構形義。
2、編排體例。全書分540部,共收9353字。540個部首起始于“一”,終結于“亥”,依照“共理相貫”、“據(jù)形系聯(lián)”的原則編排。“共理相貫”即把意義相關的部首排在一起,如“宀”首為“宮”部,“木”部后為“東”部、“林”部?!皳?jù)形系聯(lián)”即把形體相近、相關的部首排列在一起,如卷一是“一、上、示、三、王、玉”等部次。卷八是“從、比、北”等字。
《說文解字》簡介3、說解的體例。先列小篆字頭,然后解說字義,最后說明形體構造。是依據(jù)字形來推求字的本義。如“初,始也。從刀,從衣,裁衣之始也?!?/p>
4、《說文》的成就(1)《說文》的產(chǎn)生標志我國文字學的創(chuàng)立。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地解析字形、探求本義的文字學著作,它創(chuàng)立的部首分類法,所闡釋的“六書”理論,以及對字形結構的解說,都是對文字學的貢獻。
《說文解字》簡介(2)《說文》為漢語字典的編纂樹立了楷模?!墩f文》所創(chuàng)立的部首分類法,雖然歷代有所損益,但根本原則未變,基本部首未變,直到現(xiàn)在仍是一種主要的漢字字典排檢方法。(3)《說文》保留許多字詞的古義、本義,為研究漢語詞匯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同時也閱讀古書提供了參考,在詞匯學與訓詁學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夺屆泛喗椤夺屆罚簴|漢劉熙著,是我國第一部詞的理據(jù)詞典。
1、書名的寓意。顧名思義是解釋事物的名稱,即探求事物得名的由來。
2、著書的目的。《釋名·序》:
“夫名之于實,各有義類,百姓日稱而不知其所以也?!?、探求事物名稱的方法。從聲音的角度來推求語源,即“聲訓”的方法?!奥曈枴笔怯猛艋蛳嘟淖诌M行解釋。如“墓,慕也,孝子思慕之處也?!薄夺屆め寙手啤?。又“疚,久也,久在體中也?!薄夺屆め尲膊 酚帧夺屆め屗罚骸敖?,公也。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碑斎挥寐曈杹硖角笫挛锏妹木売?,不始于《釋名》,《說文》中就有了:“衣,依也?!庇帧耙?,依也?!?/p>
《釋名》簡介4、《釋名》的內(nèi)容。今本共八卷27篇。卷一:《釋天》、《釋地》、《釋山》、《釋水》、《釋丘》、《釋道》;卷二:《釋州國》、《釋形體》;卷三:《釋姿容》、《釋長幼》,《釋親屬》;卷四:《釋言語》,《釋飲食》、《釋采帛》、《釋首飾》;卷五:《釋衣服》、《釋宮室》;卷六:《釋床帳》、《釋書契》、《釋典藝》;卷七:《釋用器》、《釋樂器》,《釋兵》、《釋車》、《釋船》;卷八:《釋疾病》、《釋喪制》。
《釋名》簡介5、《釋名》的體例?!夺屆防隆稜栄拧?,明朝人稱之為《逸雅》。實則此書收詞的原則以及釋義的方式,與《爾雅》大不同。《爾雅》重在纂輯名物訓詁,形式上多用義訓;而《釋名》卻重在探求事物得名之由,書中收詞一千五百多條,大多為常用詞,聲訓是其主要手段。
6、《釋名》的貢獻。為漢語詞匯研究開辟了一條新路:不僅要解釋詞義,還要解說語源。是一件開創(chuàng)性、獨創(chuàng)性的工作。并且對我們了解東漢的詞匯、語音面貌有參考價值。
《切韻》、《廣韻》、《七音略》、《韻鏡》——語音研究階段1、《切韻》:隋朝陸法言著,是今存最早的韻書,原本遺失,我們能看到是唐代的不完全的手抄本。2、《廣韻》、《集韻》:是宋代官修的一部韻書?!稄V韻》共分206韻,分為5卷,平聲2卷,上去入各1卷?!肚许崱吩跐h語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據(jù)切韻的語音系統(tǒng)??梢陨贤乒乓?、下推今音,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和各地的方言的語音系統(tǒng),基本上可以從《切韻》系統(tǒng)上得到解釋。3、《七音略》(鄭樵)、《韻鏡》(佚名):韻書之外,還有一些韻圖。這是一種表格,同一直行表示聲母相同,同一橫行表示韻母相同、聲調(diào)相同。是聲韻配合圖表。其現(xiàn)實的語音系統(tǒng)為《切韻》的。
清代名著簡介——全面發(fā)展階段1、《康熙字典》:為清代圣祖(玄燁)于康熙49年(公元1710)年命張玉書、陳廷敬等38人編纂的。前后經(jīng)過6年,這是中國第一部官修字典,共收字47035字,是按部首編排的字典。
2、《玉篇》:是我國最早一部楷書字典。南北梁顧野王編纂于公元543年,今天所見的是殘本,全本是宋代重修的,叫作《大廣益會玉篇》。也是按部首編排的,基本上采用《說文》部首,但多出2部,共542部。《玉篇》釋字以音義為主,不再如《說文》那樣用六書條例分析形體它在每個字的下面先是用反切注音,然后解釋字義。
清代名著簡介3、《字匯》。明代梅膺祚于公元1615年纂。全書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地支字標分為12集,分為214部,按筆畫多少為先后來排字,收字33179個。4、《正字通》:舊題張自烈纂,或廖文英纂?!墩滞ā奉櫭剂x有正字的用途。
《說文解字》四大家5、《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著。
(1)作者簡介。段玉裁(1735-1815)江蘇金壇人,乾隆的舉人,是乾嘉學派的中的著名學者,杰出的文字、訓詁學家。《說文解字注》歷時40年才成。
(2)價值:第一,闡明許書的體例。如《說文》:“天,顛也?!倍巫ⅲ骸按艘酝刊B韻為訓。凡‘門,聞也’、‘戶,護也’、‘尾,微也’,皆此例?!薄墩f文解字注》的價值第二,闡明了語音與語義的關系。段氏提出了“形、音、義三者互求,舉一而得其二。學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義”的觀點。如《說文·衣部》:“襛,衣服厚也。從衣,農(nóng)聲?!倍巫ⅲ骸胺厕r(nóng)之聲皆訓厚。醲,酒后也。濃,露多也。襛,衣厚貌也。引申為多、厚之稱。”
《說文解字注》的價值第三,善于從文字的本義,從而推導引申、假借義。如《說文·玉部》:“理,治玉也。從王,里聲?!倍巫ⅲ骸啊稇?zhàn)國策》:‘鄭人謂玉之未理者為璞’,是理為剖析也。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于無憾而后安是之謂天理。是之謂善治,此引申之義也。戴先生《孟子字義疏證》曰:‘理者,察真幾微必區(qū)以別之名也,’是故謂之分理。在物之質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則有條而不紊,謂之條理。”這樣段玉裁從《說文》之“理”分析歸納出六層引伸義,即“天理、分理、肌理、腠理、文理、條理”等?!墩f文解字注》的價值
第四,還有辨析同義詞、提出了連綿詞不可分訓以及疑古的精神、指出了許書許多缺點?!墩f文·皿部》:“盈,滿器也。”又《說文·水部》:“溢,器滿也。”段注:“滿器,人滿貯之。器滿,謂器中已滿?!卑矗簼M器之滿,是動詞。如現(xiàn)在北方話中還有“滿上一碗”的說法。“器滿”
之滿,是形容詞?!耙纭毕袼疂M溢出之狀也。段玉裁認為古文上下應為“、”。《說文解字》四大家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主要以古書文義參證《說文》釋義,材料豐富。王筠(《說文釋例》、《說文句讀》):《說文釋例》主要歸納《說文》的體例,以《說文》證《說文》?!墩f文句讀》主要是輯錄名家對《說文》的精彩注釋,自己的見解不多。王氏的書有助于初入《說文》的人。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說文通訓定聲》把《說文》540部拆散,舍形取聲,分析得聲符1137個,把它們歸入18部,即把漢字從字形排列法改為韻部排列法。18部以《周易》卦名為標目。高郵王氏父子6、《廣雅疏證》:王念孫(字懷祖)著,該書實際上是名物之學。他明確提出“就古音以求古義,引申觸類,不限形體”。突破形體的限制,從有聲語言的本身來觀察,因聲求義。
7、《讀書雜志》:王念孫(字懷祖)著,是校正古書錯誤的著作,對于字形、字義、字音,都有精確的考證。8、《經(jīng)義述聞》:王引之著。該書是解釋經(jīng)義的書(述聞表示是從他父親那聽來的話),他對古書的注釋是博采眾家,擇善而從,時參己意。
高郵王氏父子9、《經(jīng)傳釋詞》:也是王引之著,是一部解釋虛詞的書。王氏父子最大的貢獻是不從《說文》出發(fā),不拘泥字形,一切以語音為標準。這樣避免前人所犯的兩種偏差:第一是抓住字形不放,無論如何牽強附會,總要求講得通。第二只是拿字形相同或相近去證明字義相近,沒有考慮即使字沒有聯(lián)系,只要聲音相同或相近在字義上也可以相通。如“依、椅”,“分、班”。
第三節(jié)研究漢語史注意的問題1、注意語言發(fā)展的歷史過程。2、密切聯(lián)系社會發(fā)展的歷史。3、重視語言各方面的聯(lián)系。4、區(qū)分通例和特例。5.辨認語言發(fā)展的方向。1、注意語言發(fā)展的歷史過程。語言里面的成分(語音、語義、語法)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烙印。研究語言不能孤立,要考察其歷時變化,即源流兼顧。
第一,語音方面:(1)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2)語音:炎(癥)—癌
第二,詞匯方面:(1)“偷”先秦是“茍且”,無“偷盜”之說?!肮逝f不遺,則民不偷?!笨滓壹骸巴禃芩愀`沒?”所以孔乙己說“偷書”不能算“竊”?!巴怠钡谋I竊意義,漢以后多用。(2)詞的類化(書面語):家具傢具傢私—家私昏姻—婚姻
2、密切聯(lián)系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語言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社會的發(fā)展必然要影響語言的發(fā)展。跟社會的發(fā)展緊密相關的或者說最能迅速反映社會發(fā)展是詞匯。如中國社會變化發(fā)展的歷史,在漢語詞匯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在上古中國畜牧社會時期,就產(chǎn)生了大批有關畜牧的詞語。當上古中國由畜牧社會發(fā)展過渡到農(nóng)業(yè)社會時期,就產(chǎn)生了大批有關農(nóng)業(yè)的詞語。今天的通訊業(yè)發(fā)達,網(wǎng)絡詞語大批出現(xiàn)。3、重視語言各方面的聯(lián)系
構成事物的各個方面總是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語言也不例外。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語法是用詞造句的規(guī)則,語音是詞匯語法的外殼。語音的聯(lián)系往往意味著詞義的相關。1、同源詞:語音相同或相近有共同來源的詞。2、四聲別義:通過聲調(diào)的變化來改變詞的意義或者詞性。3、實詞的虛化又往往引起語音的變化。輕聲的產(chǎn)生。了—了。4、音變構詞:通過語音的變化來構造新詞。第四節(jié)研究漢語史的方法普遍使用的方法(一)探源:探求語言某種現(xiàn)象的來源及其演變,以便了解它的發(fā)展線索和規(guī)律。(二)比較法比較法:比較某些語言現(xiàn)象,從而得出一定的結論。1、歷史比較法:研究語言的親屬關系。就是把有關各種語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時比較或把同一種語言的歷史發(fā)展的各個不同階段進行歷時比較,以找出它們之間在語音、詞匯、語法上的對應關系和異同。(二)比較法2、歷時比較法:對某一種語言內(nèi)部某一要素在歷時變化中進行的比較。3、共時比較法:把同時代語言材料進行比較而發(fā)現(xiàn)其異同,從而尋求其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和特點。(三)共時描寫/內(nèi)證/外證/轉化法1、共時描寫法:對語言某一特定時期某一現(xiàn)象進行客觀窮盡式挖掘,顯示其分布情況。
2、內(nèi)證法(本證法):主要用在考據(jù)方面,是從某一語言內(nèi)部尋找證據(jù)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3、外證法:為了說明問題從所研究對象外部尋找根據(jù)來證明。
4、轉化:通過增加刪除移位等方法來研究語言結構意義不同。在墻壁上寫字。/在火車上寫字。第五節(jié)研究漢語史的依據(jù)1、歷代保存下來的書面語言。2、前人的研究成果。3、外語的借詞和親屬語言。4、現(xiàn)代漢語方言。第二章漢語史的分期一、分期的目的:為了反映漢語自身發(fā)展的階段特點,以便學習和研究。二、分期的標準:漢語史的分期不同于中國歷史的分期,而是取決于漢語自身的發(fā)展。其標準有:文體和語法。呂叔湘先生根據(jù)“文言”和“白話”兩種書面語言,把漢語發(fā)展史分為古代和近代。王力先生以語法為標準,分為四個時期。三、歷史分期(王力)1、公元三世紀(商、周、秦,漢)為上古時期。(三、四世紀為過渡階段。)2、公元四世紀到十二世紀(六朝、唐、南宋前半)為中古期。(十二、十三世紀為過渡階段。)3、公元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鴉片戰(zhàn)爭)為近代。(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為過渡階段。)4、二十世紀(五四運動以后)為現(xiàn)代。公元三世紀上古時期漢語特點1、語音上,沒有輕唇音(f);沒有舌上音(zh,ch,sh)。前期和中期沒有莊組聲母([t?]),陰、陽、入三類韻母配合整齊(之?職?k蒸??),聲調(diào)分平、入兩大類,又各按音高和音長分為兩大類,沒有去聲。2、詞匯上,以單音詞為主,有一定的數(shù)量的復音詞。3、語法上,判斷句一般不用系詞;否定句和疑問句的代詞賓語通常要放在動詞前面;被動句通常用“于”等虛詞表示,實詞缺乏一定的詞類標志。前期以甲骨文卜辭為代表,詞匯上數(shù)量不大,復音詞不多,語法比價單純,語音系統(tǒng)還不是十分清楚。中期《詩經(jīng)》等韻文材料豐富,上古韻部系統(tǒng)得以建立,詞匯數(shù)量大大增加,并有20%左右的復音詞,產(chǎn)生了一個完整的虛詞系統(tǒng)。后期齒頭音精組聲母逐漸分化為精、莊兩組聲母,復音詞數(shù)量增加,系詞“是”開始出現(xiàn)。上古30韻部之?職?k蒸??幽?u覺?uk冬?u?宵αu藥αuk侯o屋ok東o?魚α鐸αk陽α?
支e錫ek耕e?
脂ei質et真e?
微?i物?t文?n歌a月at元an緝?p侵?m葉ap談am公元四到十二世紀中古期漢語特點1、語音上,以《切韻》音系為代表的中古語音系統(tǒng)形成:平、上、去、入四聲開始形成,輕唇音、舌上音開始產(chǎn)生,莊組聲母和章組聲母合并,大量的古入聲字(長入)變?yōu)殛幝暎ㄈヂ暎?、詞匯上,四聲別義現(xiàn)象普遍加強,復音詞大量增加,有了一定的數(shù)量外語借詞。3、語法上,第三人稱代詞“他”產(chǎn)生,動詞時體系統(tǒng)開始出現(xiàn),系詞“是”和判斷句廣泛運用,否定句,疑問句的代詞賓語普遍移到動詞后面,用“被”表示的被動句出現(xiàn),用“將”和“把”表示的處置式產(chǎn)生。4、出現(xiàn)文言和白話兩種書面語言。模仿上古漢語的文言文占統(tǒng)治地位,反映口語的白話開始形成,并在變文、語錄中廣泛應用。近代期(13世紀——20)漢語特點元、明清、鴉片戰(zhàn)爭至五四分別是近代漢語的前、中、后期。該時期總體特點是:1、語音上,全濁音聲母清化,舌上音和正齒音合并,并產(chǎn)生舌上音,后期尖團音逐漸相混,韻部系統(tǒng)逐漸簡化[-m]韻尾逐漸消失,并入[-n]尾,入聲消失,并入平、上、去三聲,平聲分陰陽兩類。2、詞匯上,由于白話文學普遍傳播,口語詞(包括方言詞匯)大量進入文學語言,中后期以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吸收了大量的外來詞,并根據(jù)外來的概念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新詞。3、語法上,時體助詞“著”、“了”的用法進一步固定,結構助詞“的”、“地”普遍使用,新的語氣詞系統(tǒng)產(chǎn)生。近代期(五四到現(xiàn)在)漢語特點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標準語法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最后形成。語言的變化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語言要素的積累,因而變化不是突變的,是漸變的。因而上面所闡述的各個時期的特點不一定是絕對的,某一階段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可能在上一階段已經(jīng)存在。漢語史的分期主要根據(jù)每個時期總體特點來確定分期。第三章詞匯的發(fā)展一、漢語基本詞匯的形成1、基本詞匯: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里的一部分詞、代詞、數(shù)詞、連詞。在甲骨文里面,動詞和形容詞的數(shù)量少于名詞,這可能受了卜辭的性質的限制。代詞作為基本詞,起源較晚。數(shù)目概念的形成,是文化相當發(fā)達以后的事,不過,在甲骨文里面已有“一、二、三、百、千、萬”等數(shù)詞,現(xiàn)代漢語一些基本數(shù)詞承幾千年而來。
漢語基本詞匯的形成和發(fā)展2、名詞中的基本詞匯:(1)自然現(xiàn)象的名稱(2)肢體名稱(3)方位和時令的名稱(4)親屬的名稱(5)關于生產(chǎn)(漁獵、畜牧、農(nóng)業(yè))的詞(6)關于物質文化(宮室、衣服、家具)的詞二、詞匯的發(fā)展臉:“臉”字出現(xiàn)在較晚?!墩f文》沒有“臉”字。到第六世紀以后,“臉”字才出現(xiàn)。不過,當時“臉”只有“頰”的意義,即面上捈胭脂的地方,所以古人稱“臉”限于婦女,而不是“面”的同義詞?!澳槨弊诌@種意義,一直沿用到唐宋時代。杜牧詩:“頭圓筋骨緊,兩臉明且光?!薄澳槨弊衷诳谡Z中代替“面”字是很后的事。眼:《說文》:“眼,目也。”《釋名》:“眼,限也?!笨梢姖h代已有“眼”,但戰(zhàn)國以前是沒有的,戰(zhàn)國時代見,漢代以后才逐漸多見?!把邸痹谧畛鯐r候,只是指眼球?!肚f子·盜跖》:“子胥抉眼?!眱海骸皟骸痹谙惹刂皇恰昂⒆印钡囊馑?,《老子》:“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由“孩子”到“兒子”的轉變是很自然的。到了漢代,“兒”就有了“兒子”的意義?!稘h書·項籍傳》:“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往說羽?!薄稄V雅·釋親》:“兒,子也?!焙ⅲ骸墩f文·口部》:“咳,小兒笑也。古文‘咳’從子?!睂m室方面:“宮”、“室”二字起源很早。它們都和“穴居”有關。遠古之人掘地為穴,半陷在地平面下。古人的穴室有一種是連環(huán)穴,正像甲骨文的“宮”字。到了殷代,有了板筑堂基上棟下宇的建造,室和穴才有了區(qū)別。
第四章語法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語法發(fā)展的一般敘述1、漢語語法的穩(wěn)固性表現(xiàn):(1)詞序的固定(主語在謂語前,修飾語在被修飾語前,數(shù)千年如一日)是漢語語法穩(wěn)固性的最突出的一種表現(xiàn)。如: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論語》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墩撜Z》(2)漢語的虛詞也有相當大的穩(wěn)固性?!爸?、於、以、與、而、則、雖、如”等字今天依然在用。“三分之一”的“之”今天口語還沒能找到替身。(3)各地方言語法的統(tǒng)一性。第二節(jié)漢語構詞法的發(fā)展
漢語構詞法的發(fā)展是遵循著由單音詞到復音詞的道路發(fā)展。歷代復音詞都有增的加。鴉片戰(zhàn)爭以后,復音詞大量增加?,F(xiàn)在漢語復音詞化的趨勢并沒有停止。漢語復音化的主要原因:(1)外來語的吸收。(2)語音的簡化(語音簡化說)。(3)社會的發(fā)展。(4)思維的發(fā)展,表達精確的需要(明確表義說)。(5)漢民族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jié)
使成式(動補式)的產(chǎn)生及其發(fā)展
1、動補式的定義:從形式上來說,是及物動詞帶形容詞或動詞(修好、弄壞,打死、救活)。從意義上說,是把行為及其結果在一個動詞性的詞組中表示出來。2、動補式與詞的使動(致動)用法的區(qū)別(1)使動只有一個詞,動補式共有兩個詞。(2)使動是一種臨時用法(活用),動補式是一種經(jīng)常職務(用法固定)。3、由使動發(fā)展到動補式的意義:動補式在上古很少見,由使動發(fā)展到動補是漢語語法的一大進步,使?jié)h語語法更完善,更能表達復雜的思想。因為使動(致動)只能表示使某事物得到某種結果,而不能表示用哪種行為以達到此一結果。如:小之——削小,裁小,砍小;正之——糾正,改正,扶正;4、動補式產(chǎn)生的時間:產(chǎn)生于漢代,逐漸擴展于南北朝,普遍應用于唐代。
5、動補式結構語法化的標準
第一,形式的標準:當一個動補結構語法化以后,兩個成分凝結成一個句法單位,期間不能插入其它的成分,修飾語置于整個動補結構之前,賓語置于整個結構之后。第二,意義標準:兩個成分雖然并列一起,但是各個成分是按照行為的先后排列在一起,那不能算是動補結構,只能是多個動詞共一個賓語。6、動補式句法結構對漢語構詞法的影響:一種新的構詞方法——動補法。出現(xiàn)了許多動補式復合詞。如“增強、擴大、革新、改正、改進、增進”。當然其中受西洋語言的影響也有,即動詞帶形容詞結構便是。
第四節(jié)
處置式(把字句)的產(chǎn)生及其發(fā)展
1、處置式的定義:在形式上就是用動詞“把(或“將”)”字,把目的語提到敘述語的前面。在意義上,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示一種有目的的行為?!鞍选焙汀皩ⅰ钡淖饔檬且粯拥模徊贿^“把”用得普遍,“將”只是有時用在書面上,其普遍性不如“把”字。因此我們統(tǒng)稱此種句式為“把”字句把”和“將”本來都是動詞,“拿、持”的意思。后來虛化為介詞。如:(1)把問題提出來。(2)將問題解決。(3)把黃河治好。?!?、處置式產(chǎn)生的原因:它與一般主動句的語法意義有不同,有時是為了適應漢語的表達需要,以便表意更明確。要詳細地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弄清楚“把”字句運用的情況:一種是可用可不用,一種是必須用的。第一,可用可不用的:但兩種用法的語法意義不同。用了是表示人對某種事物的處理。如:我們一定要把黃河治好。我們一定要治好黃河。第二,必須用的(1)他把書講得非常清楚。(2)他把問題講得頭頭是道。(3)他把背靠在椅背上。(4)他把意義想反了。處置式(把字句)的產(chǎn)生及其發(fā)展第一,動詞往往是單音節(jié)的。
第二,賓語只能是一個詞,不能是詞組。
如下面的兩句話違背了書面語的條件,因此不符合漢語的習慣:
(1)他打掃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
(2)我忘這件事忘得干干凈凈。
3、處置式字句產(chǎn)生的時間:在上古時期或者中古的上半期——即七世紀以前,漢語里面還沒有處置式的存在。如果上古要表示現(xiàn)代漢語里用處置式的地方,南北朝以前只能用一般的動賓結構。“把它喝完:盡飲之?!薄鞍阉驍。簲≈??!钡侥媳背ㄍ趿Τ帧疤拼闭f)把字句(包括“將字句”)就產(chǎn)生了?!鞍选弊志涫疆a(chǎn)生的歷程1、“將”字句式產(chǎn)生的時間:南北朝(比“把”字句產(chǎn)生的時間中唐要早)。2、歷程:在南北朝以后,“將”字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連動句中。在第八世紀間,出現(xiàn)了下面兩種連動式(有的是把字句,有的是工具狀語):(1)動詞“將”+名詞(“將”的賓語,也是后面動詞的賓語)+及物動詞(A)孫子將一鴨私用。《朝野僉載》(B)料理中堂,將少府安置。《游仙窟》(C)空將澤畔吟,寄爾江南管。李白詩例(A)“將”的動詞性還很強,后兩例(B)、(C)完全虛化了。虛化后成了處置式。(2)動詞“將”+名詞(只是“將”的賓語,后面主要動詞有它自己的賓語)+及物動詞+名詞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為楫。王昌齡的詩
這類句子語法化后,“將+名詞”成了工具語(指的是謂語形式作狀語)。3、把字句產(chǎn)生的時間:是中唐以后。它也有兩類:
(1)“把”+名詞+外動詞(及物動詞)。這是處置式。白居易詩:“莫把杭州刺史欺?!保?)把+名詞+外動詞+名詞(非間接賓語)。這是工具語。白居易詩:“支分閑事了,把背向陽眠?!钡搅恕都t樓夢》時代,工具狀語才有了明確的分工:工具狀語用“拿”字,處置式用把字。如《紅樓夢·第四十七回》:“拿真心待你,你倒不信了?!薄都t樓夢·第八回》:“他吃了酒后,又拿我們來醒脾了?!薄鞍选弊志涫疆a(chǎn)生的歷程及發(fā)展4、處置式的變化:第一,在意義方面說,處置式的用法,到了近代漸漸超出了處置式的范圍。特別是元明以后,它可以表示一種不愉快或不幸的結果。處置式的動詞本是及物動詞,在這種情況下,它可以是不及物動詞或不表示處置的及物動詞。(1)把姑娘的東西丟了?!都t樓夢·第七十三回》第二,在近代后期,處置式有了新的發(fā)展。在過去的處置式中,賓語既然提前,動詞后面就不能帶賓語(雙賓語和保留賓語除外,如“把你嘴上的胭脂賞我吃了罷”),但是到了近代后期:賓語提前了,動詞后面還有賓語。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說課稿 新人教版
- 2025瓷磚買賣合同
- Unit 3 Family Matters Understanding ideas Like Father,Like Son 說課稿 -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 第三課 第4節(jié) 咬文嚼字-消滅錯別字說課稿2 新人教版選修《語言文字應用》
- 21 古詩三首 第一課時 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
- 2025購銷合同范本
- 森林安全監(jiān)管方案
- 企業(yè)派駐合同范例
- 網(wǎng)狀吊索拱橋施工方案
- 黔東南綠化草坪施工方案
- 2024.8.1十七個崗位安全操作規(guī)程手冊(值得借鑒)
- 中學生手機使用管理協(xié)議書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土地變更調(diào)查培訓
- 2024年全國外貿(mào)單證員鑒定理論試題庫(含答案)
- 新版中國食物成分表
- DB11∕T 446-2015 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guī)程
- 運輸車輛掛靠協(xié)議書(15篇)
- 完整版:美制螺紋尺寸對照表(牙數(shù)、牙高、螺距、小徑、中徑外徑、鉆孔)
- 醫(yī)院醫(yī)療質量管理制度完整版
- 粵劇課程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