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整理《研究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考題附答案_第1頁
2022年新整理《研究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考題附答案_第2頁
2022年新整理《研究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考題附答案_第3頁
2022年新整理《研究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考題附答案_第4頁
2022年新整理《研究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考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新整理《研究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考題附答案導論1.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我們黨不斷開拓符合中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的前進旗幟,也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理論主題和實踐主題,是當代中國的主題。要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當代中國的主題這一問題,須首先認識當代中國的歷史任務。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擔當起了完成兩大歷史任務的責任,集中體現為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三是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chuàng)、堅持、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展現出中華民族不斷發(fā)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明確指出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3)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它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力量。(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旗幟。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指引下,中國獲得了自近代以來從未有過的長期快速穩(wěn)定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引領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關鍵在于它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即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時代特色??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它是當代中國的主題。2.如何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使我們國家快速發(fā)展起來,使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3.如何認識“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重大意義和辯證統一關系。“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是黨中央立足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立足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的新形勢下黨治國理政的新的戰(zhàn)略思想、新的戰(zhàn)略要求和新的戰(zhàn)略部署,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huán)節(jié)、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緊密,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方略、總遵循?!八膫€全面”戰(zhàn)略布局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提出是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的緊密結合,是對科學社會主義關于發(fā)展與公正原則的堅持與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要達到的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主要是解決發(fā)展問題的。全面深化改革所要達到的目標,既有發(fā)展的內容,比如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又有公正的內容,比如釋放社會創(chuàng)造活力。全面依法治國所要達到的根本目標,就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全面從嚴治黨,既是實現科學發(fā)展的領導力量保證,又是維護社會公正的政治保證?!八膫€全面”戰(zhàn)略布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的豐富和充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生動實踐,又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總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螺旋式前進的基本路徑和模式?!八膫€全面”戰(zhàn)略布局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必須依靠體制機制的改革創(chuàng)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可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全面深化改革,為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消除阻力、增添動力、激發(fā)活力。全面依法治國,為人民群眾維護自身權益提供法制保障,可以對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行為予以懲治。全面從嚴治黨,為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指明正確方向、引領正確道路?!八膫€全面”戰(zhàn)略布局體現了黨自身的責任擔當。體現了對民族的責任,昭示著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x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也體現了對人民的責任,昭示著我們黨要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還體現了對黨的責任,昭示著我們黨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八膫€全面”戰(zhàn)略布局指明了實現中國夢的現實路徑?!八膫€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提出與中國夢這一美好愿景的激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中國夢的激勵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僅是當下的奮斗目標,而且還是實現未來美好愿景的必要條件;全面深化改革不僅僅是倒逼出來的必然選擇,而且還是為未來美好愿景奠定制度和治理基礎的重要前提;全面依法治國不僅僅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yè)的重要條件,而且還是在公平正義的方向上實現未來美好愿景的根本保障;全面從嚴治黨不僅僅是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的必然舉措,而且還是鼓舞激勵全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未來美好愿景的必備要件??梢哉f,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夢的激勵,我們黨才能既務實深刻又超然灑脫地提出并實施“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從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以“釘釘子”的精神深入落實“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用“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統領經濟社會發(fā)展各方面和全過程,“一張藍圖繪到底”,將成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第一講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發(fā)展實際1.為什么說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和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與最大實際?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正確認識國情。當今中國最大的國情是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fā)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fā)展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必須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實實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勝利。如何認識并切實抓住我國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首先,認識“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的問題,實質上是建立起堅持科學發(fā)展、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信心問題?!爸匾獞?zhàn)略機遇期”是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來的,指的是21世紀頭20年。經過過去這10年快速發(fā)展,中國在世界上迅速崛起,引人注目。這樣就產生了兩個方面的效應和輿論:一方面是“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責任論”等國際輿論此起彼伏,中國同美國等大國在貿易、匯率等問題上摩擦不斷,中國周邊的朝鮮半島問題、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接踵而至,在境外敵對勢力策應下發(fā)生的西藏、新疆事件也牽扯了我們許多精力。與此同時,我們國內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包括收入差距擴大、社會建設滯后、群體性矛盾沖突不斷等問題,也在海外不斷被放大。這一切給人們的印象是:中國的快速發(fā)展之路已經走到頭,戰(zhàn)略機遇期提前結束了。另一方面是中國已經從世界的邊緣進入世界的中心舞臺,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尤其是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和影響越來越大,中國與美國等大國之間有矛盾有摩擦但互利共贏的格局已趨形成,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更為廣泛深入,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雙邊關系或多邊關系更加務實。特別是中國通過舉辦奧運會、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舉辦世博會和亞運會等活動,通過抗御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國威大增,民氣大升。這一切表明,盡管我們面前遇到了不少新矛盾新問題,但是中國的快速發(fā)展仍有重大的戰(zhàn)略機遇。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對當今世界的變動和國內狀況的變化,作了全面的、客觀的、冷靜的分析,作出了兩個判斷:一是“我國發(fā)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這是一個總判斷。二是“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的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zhàn)”。這是一個清醒的判斷。根據這兩個判斷,提出了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這兩個意識。我們在這“兩個判斷”和“兩個意識”上統一了思想,就能夠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下,始終充滿信心,始終保持清醒。其次,認識“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的問題,關系到能不能從實際出發(fā)自覺地堅持科學發(fā)展、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問題。敢于和善于抓住機遇,是鄧小平戰(zhàn)略思想的重要特點。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之所以在2003年提出科學發(fā)展觀,在2007年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現在又進一步明確科學發(fā)展是主題,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是主線,不僅是為了解決我們現實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而且是為了抓住歷史和時代提供的極好機遇,完成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加快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在中華民族的近代史上,我們有過因錯失機遇而落后,因落后而挨打的教訓。所以,要真正理解和實現黨中央制定“十二五”規(guī)劃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一定要在“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這個認識問題上進一步統一思想。2、怎樣理解“我國在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如何有所作為”?第一,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边@一判斷的主要根據是什么?從世界來說,和平與發(fā)展仍是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從國內來說,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zhàn)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21世紀頭20年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zhàn)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fā)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等等。顯然,十六大作出“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這個判斷及其根據,現在依然存在,不僅沒有變,而且對于我們來說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第二,當今世界經濟政治發(fā)生的深刻變化,總體上有利于我國和平發(fā)展。同黨的十六大時期相比,當今世界的經濟政治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政治層面來看,最大的變動,一是美國和北約調整了戰(zhàn)略,把北約的觸角延伸到了我國周邊,深陷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二是歐洲通過《里斯本條約》,加快了一體化進程,與美國的關系也更加微妙;三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及隨之發(fā)生的歐洲一些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重創(chuàng)了世界經濟,也影響了世界政治格局特別是削弱了美國控制世界的能力;四是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更加明顯,二十國集團走上世界舞臺,全球治理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五是我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從經濟層面來看,深刻的變動表現在:一是世界經濟在經歷國際金融危機后恢復好于預期,但由于主要發(fā)達國家的房地產和金融業(yè)等支柱產業(yè)受到重創(chuàng),發(fā)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家庭負債率和失業(yè)率居高不下,國際市場需求受到抑制,增長放緩;二是發(fā)達國家過度依賴虛擬經濟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中東等國提供能源資源、中國等亞洲國家生產、美歐消費的世界經濟循環(huán)和增長格局面臨大調整;三是一些國家為刺激本國經濟復蘇,持續(xù)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可能會引起國際金融市場更大的動蕩,對新興經濟體也會產生很大的沖擊;四是世界科技創(chuàng)新孕育新突破,產業(yè)升級步伐加快;五是全球博弈更趨復雜,我國面臨的外部壓力有所加大。這些情況表明,在總的格局不變中世界經濟政治出現了深刻的變化,這就是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對于我國來說,我們面臨的國際環(huán)境是有機遇、有挑戰(zhàn),機遇很多很大,挑戰(zhàn)也不少不小,但總的特點是機遇大于挑戰(zhàn)。第三,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快速發(fā)展,在經濟和社會各個方面的改革發(fā)展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也出現了黨的十七大報告分析過的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一方面,要看到我們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困難。一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快、總量大,同時人均國民收入低、占世界百位左右;二是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任務突出,同時投資與消費關系失衡,國民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偏低,居民消費率偏低;三是經濟增長速度快,同時經濟結構升級遇到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勞動力素質偏低等因素的制約,實現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難度大;四是人民群眾對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需求提升,同時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保障性住房、環(huán)境保護、社會福利等社會建設的投入和發(fā)展還有各種困難,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難度大;五是“80后”、“90后”青年逐漸成為社會主體,新一代人的多元性、獨立性、選擇性增強,同時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特別是形成全社會共同的核心價值任務艱巨;五是民主法治不斷推進,同時人民群眾有序的政治參與要求提高,對于擁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的呼聲越來越高;六是社會更加充滿活力,同時社會分層加劇、社會矛盾增多,對于黨進一步做好群眾工作,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各級領導干部的領導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矛盾和困難,有的還是“兩難”的問題,都是對我們的挑戰(zhàn)和考驗。在制定“十二五”規(guī)劃的時候,必須充分看到這一點。另一方面,更要看到我國“十二五”時期發(fā)展的條件比改革開放以來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好。一是我國的發(fā)展道路具有明顯優(yōu)勢。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市場經濟的優(yōu)越性日益顯現,這已在全球范圍引起關注,對我國當前和長遠發(fā)展也是根本保障。二是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經過30多年改革發(fā)展大幅度增強。這為我們在當前和今后的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三是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fā)展。十六大以來,我國堅持走新型工業(yè)化道路,取得明顯進展。城鎮(zhèn)化率“十二五”時期將超過50%,這不僅對于減輕“三農”問題和就業(yè)問題的壓力,而且對于我國擴大內需包括國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將產生很大的拉動作用。在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qū)出現了許多新的增長點,區(qū)域經濟正在形成新的功能性發(fā)展格局。四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建設加快發(fā)展。十六大以來,我國徹底取消農業(yè)稅,全面實行真正免費的義務教育,建立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制定和實施了國家中長期的科技、教育、人才三個配套的規(guī)劃綱要等,在改善民生的過程中民氣上升??偲饋碚f,我國有機遇,有挑戰(zhàn),還是機遇大于挑戰(zhàn),這不僅有利于制定和實施“十二五”規(guī)劃,而且對于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任務也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基礎。3、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與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統領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的戰(zhàn)略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里程碑。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深刻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性緊迫性,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到實處,對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從解決溫飽到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這一系列奮斗目標的提出、發(fā)展和完善,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什么是小康社會、如何建成小康社會認識的深化,為實現民富國強的中國夢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和明確的歷史方位,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實踐中的不斷拓展,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發(fā)展的美好圖景。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步?!靶】怠币辉~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可見,小康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追求的社會理想。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藍圖時,首先使用了“小康”概念,勾畫了中國1980年到21世紀中葉的發(fā)展道路。黨的十二大明確提出把“小康”作為主要奮斗目標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標志。黨的十三大根據“三步走”的戰(zhàn)略構想,把“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世紀之交,我國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并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躍升到第二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更高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科學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諸多重大問題,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圖景更具體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第二,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相一致,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各方面,既與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又更切合我國新的發(fā)展實際,更順應人民意愿,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一是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到2020年實現GDP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實現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現代化,為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明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二是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的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大力推進,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進一步發(fā)揮,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三是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踐行,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文化產品豐富,文化服務健全,文化產業(yè)繁榮,文化影響增強,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健康豐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更加堅實。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經濟發(fā)展基礎上全面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實現人民群眾對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動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換素食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的期盼,實現孩子們對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期盼,中國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五是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立資源循環(huán)利用體系,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強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性,改善人居環(huán)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從目前我國取得的一些成果來看,在新世紀的新階段,GDP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都成倍上升,外匯儲備也顯著增加。就近十年的發(fā)展來看,中國經濟總量和進出口總額均位居世界第二,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升,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基本惠及到了全國各地人民,尤其是現在國家對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的投入和基本保障的支持力度,都已經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條件更加充分、基礎更扎實、目標也更接近。但是從國際國內大勢來看,我國仍將處于有作為的戰(zhàn)略機遇期,國際競爭甚至是貿易壁壘仍然存在,我國周邊事態(tài)也變得復雜而敏感。國內也還面臨著發(fā)展方式轉變緩慢、能源資源短缺、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中國共產黨面對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之重是前所未有的,矛盾風險挑戰(zhàn)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地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敢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因此,我們就要重視深化重要領域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完善,因為深化該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源泉,也是破解我國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必由之路。比如: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xù)發(fā)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快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樹立生態(tài)文明新理念,建立和完善生態(tài)文明制度,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良好局面。只有從各方面都加快轉型和改革,號召全國人民加入改革的行列,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匯集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把全面深化改革落到實處,最終才能全面建成我們所構想的、真正的惠及每個人的小康社會。第二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1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建設對提升中國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意義?首先,鞏固中國同中亞和東南亞的合作基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理念是加強同中亞和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中國同中亞及東南亞各國歷史上有著共同的發(fā)展經歷,文化相通,合作基礎堅固。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舉措有利于通過共建“一路一帶”絲綢之路形成對外開放新的增長點,所以關鍵是處理好中國與中亞及東南亞國家的關系,發(fā)揮好上合組織和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在推動諸邊合作中的積極作用,加強互聯互通,優(yōu)勢互補,共同發(fā)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鄰邦及東南亞鄰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其次,逐步形成兩個輻射作用。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中國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為基礎,可以逐步形成連接東歐、西亞和東南亞的交通運輸網絡,為相關國家經濟發(fā)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可以鞏固和發(fā)展我國同東南亞的經貿關系,同時可以逐步輻射到南亞和非洲等地區(qū),擴大中國的影響力。共建絲綢經濟帶的倡議之所以深受中亞各國的歡迎和贊同,因為在已有的上合組織框架下,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具有良好的基礎。同時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振興勢必會形成對阿拉伯和東歐國家的輻射作用,其結果有利于新的歐亞商貿通道和經濟發(fā)展帶的形成。對中國來說,可以帶動內陸沿邊向西開放,相當于擴大西部的發(fā)展空間,有利于增強中國的影響力,可謂一舉多得。第三,帶動中西部加快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表明,開放所到之處,經濟即進入活躍發(fā)展階段。西部大開發(fā)和中部崛起形成于2000年之后,同東部沿海相比起步較晚,必須加快對外開放。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動內陸沿邊開放的要求,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新的重要內容,只要加快推動和落實,將進一步激活內陸和沿邊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活力,結合我國周邊外交的發(fā)展重點,通過開放實現體制和機制的創(chuàng)新,全面提升內陸和沿邊開放性經濟水平。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成為擴大中西部開放、打造中西部經濟升級版的主引擎。第四,促進東部地區(qū)的轉型升級和對外投資。東部地區(qū)經過30多年的率先對外開放,已形成了貿易驅動型的外向型增長模式。目前企業(yè)面臨著經濟結構轉型和海外投資加快發(fā)展的新階段,加快同東南亞的互聯互通,加快企業(yè)產品結構的升級至關重要。東部省份應尋求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的新支點,加大經貿合作力度,以點帶面,形成聯動發(fā)展的新局面。2、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涵及其歷史演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涵:(一)、市場經濟是指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經濟形式.資源配置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市場方式;另一種是計劃方式.在現代社會中,單一的、純粹的市場方式或計劃方式,一般來說是不存在的,往往是以某種方式為主,另一種方式為輔.如果某一社會經濟中的資源配置方式是以計劃方式為主,就叫計劃經濟;如果以市場方式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這種經濟就稱為市場經濟.(二)、市場經濟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雖然在不同的經濟制度中,它都表現為一定的特殊性,但作為社會化生產條件下的一種經濟形式,它具有一些一般性特征:資源配置市場化,企業(yè)行為自主化.,宏觀調控間接化,市場管理法制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質上就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結合.這是一個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的結合問題,(三)、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所有制結構.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2.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堅持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3.以現代企業(yè)制度為市場經濟體制的微觀基礎.轉換國有企業(yè)的經營機制,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yè)制度的要求,對國有大中型企業(yè)實行規(guī)范的公司制改革.4.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和發(fā)展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土地市場、信息市場和產權市場等生產要素市場,形成完善的市場體系.同時,健全市場規(guī)則,加強市場管理,規(guī)范市場運行.5.完善以間接調控為特征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實行政企分開,建立和健全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的間接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6.建立和健全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yǎng)老、醫(yī)療保險制度,完善失業(yè)保險和社會救濟制度.上述六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共同構成作為我國經濟改革目標模式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演變:第一階段: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提出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的方針。第二階段: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提出了“在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新概念。第三階段: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和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計劃和市場的作用范圍都是覆蓋全社會的”新的運行機制總體上來說應當是“國家調節(jié)市場,市場引導企業(yè)”的機制。后來又提出了“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jié)相結合”第四階段: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把這一問題講得更加簡明和更加深刻。他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一精辟論述,為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鄧小平這一思想,1992年,黨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確定下來。1993年黨中央又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問題的文件。繪就了一個藍圖,搭起一個框子。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2003年,黨中央通過了一個文件《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決定》。中共十五大關于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內容。3、為什么中國特色的農業(yè)現代化是實現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的基礎?首先,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安天下、穩(wěn)民心的重要戰(zhàn)略產業(yè)。農業(yè)現代化是指用現代工業(yè)、現代科技和現代管理方式改造傳統農業(yè),從而促進農業(yè)生產增長,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fā)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實現農村事業(yè)全面發(fā)展。其次,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我國人多地少,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實現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基礎,對此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1.推進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進程要求,必須加快發(fā)展現代農業(yè),增強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近些年來,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連年快速增長,基本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但同時,這些年也是我國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鎮(zhèn)化推進速度最快的時期,社會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需求在快速增長。我國農業(yè)基礎薄弱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仍然明顯滯后。在近年農產品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的增長,趕不上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速度的跡象已經開始顯現。雖然短時間內還可以依靠進口,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彌補不足,但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影響經濟、社會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那么農業(yè)難以支撐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而反過來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反哺農業(yè)的進程也將受到影響,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2.發(fā)展我國農業(yè),再靠增加水土資源和化肥等投入,不僅余地已經很小,而且還會加重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因此,必須走中國特色農業(yè)現代化的道路,在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深入發(fā)展中同步推進農業(yè)現代化。要在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不斷完善國家對農業(yè)支持保護體系的基礎上,用現代生產條件裝備農業(yè),用現代科技手段改造農業(yè),用現代產業(yè)體系提升農業(yè),用現代發(fā)展理念引領農業(yè),用現代組織形式經營農業(yè),用培育和造就大批新型農民來發(fā)展現代農業(yè)。要增加各方投入,大力改造中低產田,全面提升農業(yè)的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通過提高農業(yè)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競爭力,來保障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持續(xù)增長的能力。所以,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yè)現代化道路,才能最大效率地推動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從而推進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中國特色農業(yè)現代化是實現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的必要基礎。第三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1、結合我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歷程,談談你對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的理解。①真正實現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屬性和鮮明特征,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最高目標。正如黨的十六大報告所強調指出的:“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正確理解和深刻把握黨的十六大報告的這一精神,對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②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否定了少數人對多數人的政治壓迫,建立了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從政治上爭得了自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我國實行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本質上都是為了實現和保障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也否定了社會經濟生活中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經濟剝削,建立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經濟制度,這就使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廣大人民能夠以平等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參與政治生活。因此,能否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根本區(qū)別。③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求,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共產黨執(zhí)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全國各族人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主體,能否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是檢驗黨的領導是否正確和執(zhí)政能力的根本標準,也是檢驗社會主義民主實現程度的根本標準。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是通過黨的領導體制實現的,集中反映在黨與國家以及人民群眾關系的具體形式上。黨也只有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各種有效的當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鞏固和發(fā)展黨的執(zhí)政地位。2.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fā)展的歷史進程,談談你對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意義的認識。在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在此基礎上確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概念,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是通過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等渠道,就經濟社會發(fā)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一)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有利于發(fā)揮各民主黨派在制定國家大政方針政策上的作用,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起著示范、帶動、推進作用,共同就黨和國家事務提出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課題。人民政協通過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職能,通過提案、視察、專題調研、反饋社情民意信息等經常性工作,開展協商民主參政議政的活動。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明確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的親密關系。由中共領導下的各民主黨派的合作下更好的發(fā)揮民主協商的作用,更好的建言獻策。(二)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拓展人民群眾有序參與政治決策的渠道,協商民主能夠集思廣益、廣納群言,平衡各方的利益,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展了政治參與的渠道。協商民主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三)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協商民主關注公共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與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四)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有利于依法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民主協商要貫徹到決策的全過程中,使決策的機制更加完善。開展民主協商,可以拓寬政府決策視野,促進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進一步完善,避免和減少決策失誤,使黨和國家的事業(yè)順利發(fā)展,有利于提高黨和政府科學執(zhí)政水平;廣泛開展民主協商,使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建立在尊重民意、代表民生的基礎上,有利于提高黨和政府民主執(zhí)政水平。3、如何認識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1、堅持黨的領導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一致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階級性和人民性與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由全體人民通過立法、司法、法律監(jiān)督、法制教育等實踐活動建立起來的將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人民性,而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正是這種階級性和人民性的集中體現。二是黨的政策與國家法律本質上是一致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文化事業(yè)的領導,主要是對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以及立法的領導,而憲法就是成熟定型政策的規(guī)范化、條文化和法律化。從執(zhí)政黨的決策來看,必須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把黨的政策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變?yōu)閲乙庵?,形成具有國家強制力并要求全社會人民遵行的行為?guī)范。因此,從根本上說,黨的政策與國家憲法法律是統一的、一致的。三是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是統一的、一致的2、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一方面,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統治階級實現其利益的工具。在社會主義中國,法體現的就是人民政權的意志,維護和保障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國家政權和國家法制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所以說,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維護人民利益,體現人民意志。人民的利益與意志是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能夠實現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3、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不僅是理論命題,而且是實踐命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全面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黨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wěn)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一體系基本的原則,就是法治,通過各領域、各系統實現法治,形成完備的以法治為基礎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黨的建設也會得到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也會得到不斷完善。4為什么說中國既沒有搞“三權鼎立”的政治基礎,也沒有搞“三權鼎立”的經濟基礎?三權分立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形式,但是對中國不適用。一方面,三權分立的經濟基礎是基于生產資料私有制,這樣導致利益多元化,資產階級內部就存在有大量的政治派別和利益集團。在確立和發(fā)展資本主義民主的過程中,資產階級通過分權制約的方式來協調內部不同利益的沖突,防止某個集團或階層的專制,維護資產階級的長久統治。而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谏a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我們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而不是像資本主義私有制國家那樣以物來支配人。另一方面,三權分立框架內的權力制約,實質是資產階級政黨之間的競斗。在他們看來,實行三權分立,必須實行多黨制。而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合作共贏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鮮明屬性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階級對立,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這構成了政黨合作的堅實基礎,使多黨合作成為可能。社會主義社會各階層人民具體利益又存在著差別,需要政黨來反映這種不同的利益和要求,這種差異性和多樣性又使多黨合作成為必要。社會主義社會的政黨關系,不是資本主義社會那種對立的或者競爭的關系,而是友好合作的關系,各政黨團結合作,群策群力,和諧相處,共同為實現全國人民的利益而奮斗同時又尊重差異、包容多樣,重視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利益和要求,重視各個政黨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堅持全國人民根本利益與各階層人民具體利益的統一。三權分立本質上是占社會少數的資產階級所享有的民主形式。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歷史上先進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民主,它把過去只有少數剝削者才能享受的民主變?yōu)榇蠖鄶等硕伎梢韵硎艿娜嗣衩裰?。國家的這種一元化權力結構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它體現了國家一切權力來自人民、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原則,人民代表大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集體行使權力的,重大問題都是由人大代表或常委會委員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做出決定,既充分發(fā)揚了民主,又避免了西方國家三權分立的互相牽制互相扯皮以及行政權膨脹。這樣保證了人民意志的統一和國家權力的統一,保證了決策的效率。第四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1、怎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制度和發(fā)展道路的內在聯系?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早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就已經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了十分明確的概括:“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色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反映先進生產力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眾服務的文化,是繼承人類優(yōu)秀精神成果,具有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首先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它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體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規(guī)律性認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指導思想。它包涵了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文化建設根本目的的理論,促進文化發(fā)展的理論,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理論,推進先進文化體制改革的理論以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理論。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則是指現階段國家通過憲法和法律規(guī)范社會文化生活,調整以社會意識形態(tài)為核心的各種文化生活的基本原則和規(guī)則的總和。它所涉及的內容很廣泛,它既包括基本文化制度,也包括各項具體制度,也就是基本文化制度在文化各領域的具體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文化領域的具體運用和展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集中體現,它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也指明了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和發(fā)展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制度和發(fā)展道路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是根本的指導思想,制度則是對理論做出的具體的規(guī)定和原則,二者之間的關系就好比大綱和具體步驟之間的關系一樣,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就是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和制度即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事業(yè)、科學文化事業(yè)等各方面的建設,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從而得以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怎樣認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和有效路徑?答: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14年1月4日,召開了全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座談會,2月10日山東省又在曲阜市召開了全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四德工程建設現場會議,要把《意見》、全國專題座談會和我省現場會的精神落到實處,關鍵是準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科學內涵,深刻領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以增強主動性,把握規(guī)律性,并最終達到預期工作實效。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及其科學內涵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見》指出,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三個倡導”中的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在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準確把握這些基本內容的科學內涵,是有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關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的科學內涵:“富強”,就是通過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使國家興旺發(fā)達起來,徹底告別貧窮落后受欺辱的歷史。興旺發(fā)達的表現,一曰富裕,二曰強大,無列強敢欺辱?!懊裰鳌保褪蔷o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發(fā)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讓人民享有廣泛真實的民主權利?!拔拿鳌笔侵肝覈谖镔|、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領域的建設成果都要達到人類的先進水平?!昂椭C”,就是指我國各種內外矛盾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或解決,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融洽。關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的科學內涵:“自由”就是公民在遵守憲法、法律的前提下,在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活動時,享有自主選擇、自主決策、自擔后果的自我決策權利,國家和其他公民不得任意干涉?!捌降取本褪侵溉魏尉哂泄褓Y格的人,在享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時,不得被任何組織或個人以階層、性別、民族等原因被特別優(yōu)待或歧視。“公正”就是指公民之間在權利的享受方面和義務的承擔方面是對等的、合理的,公民都必須籍由公平的機會、公平的規(guī)則方可獲取各種社會資源?!胺ㄖ巍本褪且七M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關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的科學內涵:“愛國”就是指我國公民應具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維護祖國形象,奉獻祖國的各項進步事業(yè)為榮,以損害祖國形象,危害祖國的安全利益和發(fā)展利益為恥?!熬礃I(yè)”就是公民無論在什么工作崗位上,都愛崗盡責,恪盡職守,報效祖國,奉獻社會,服務人民,不得敷衍塞責,失職瀆職?!罢\信”就是公民在從事各種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活動時,依法依規(guī)辦事,一諾千金,不弄虛作假,不食言、不違約?!坝焉啤本褪枪裰g在人際交往中彼此懷有善意,友好互助。黨的十八大報告和《意見》歸納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汲取了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精華,繼承了人類古今中外社會主義史上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合理內核,切合當代中國的現實需要,引領時代進步潮流,是黨、國家和人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倍加珍惜,大力培育和踐行。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是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工作主動性的重要保證,而要深刻認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價值、價值觀、社會主義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重要概念。所謂價值,就是某事某物的效用和意義,亦即客體對于主體的用處。所謂價值觀,就是主體對客體價值的看法。社會主義價值觀,就是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效用和意義的看法,通俗地講,就是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人民應帶來和將帶來什么好處、應實現什么樣的目標,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在社會主義價值觀中,有一些價值觀處于基礎地位或終極地位,這些價值,是實現其它價值的重要條件或最終目的,對這些價值的內涵、外延、實現路徑和意義等的看法被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意見》指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面對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tài)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边@一論斷是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外意義的簡明扼要的概括,社會各界要在這一重要論斷的指導下,進一步深刻領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何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因為,說到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國家、社會和個人的是非觀,是黨、國家、社會和個人行為的是非判斷標準,為黨、國家、社會和個人提供價值規(guī)范,防止黨和國家的制度設計、政策制定發(fā)生偏差,防止社會組織、社會群體或個人迷失方向,誤入歧途,甚至走向低俗或邪惡之路。社會主義國家的發(fā)展繁榮進步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的指引,一個缺乏正確是非觀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制度設計和政策制定方面遲早會出現大問題的,蘇聯東歐發(fā)生劇變,既有內因,又有外因,其中內因才是根本原因,黨和國家的制度設計和政策制定逐漸背離公平正義、民主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主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蘇聯東歐與其說是被西方打敗的,不如說是被自己打敗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發(fā)展繁榮進步不但與黨和國家的價值目標密切相關,還與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公民個人的價值準則息息相關。因為,沒有健康強大的社會和公民個體,就不會有健康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當下的中國,人們在看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祖國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的同時,也時常被各種不良社會現象所困擾,那些困擾我們的不良社會現象,那一個不是嚴重背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的人待人不平等,歧視欺辱弱勢群體;有的人處事不公,善于投機鉆營,營私舞弊;有的人目無法紀,無法無天,膽大妄為,試圖突破社會主義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有的人缺乏基本的職業(yè)操守,玩忽職守;有的人毫無社會責任感和誠信意識,極盡損人利己,損公肥私,背信棄義、敲詐勒索之能事。因為這些丑惡現象的存在,廣大人民群眾開始為能否吃上放心的飯菜而擔憂、為遇到倒地的老人該不該出手相扶而糾結。這些丑惡現象的存在大大折損了國人的幸福感,而實現人民的普遍幸福,是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因此,要建設美麗高尚幸福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民具有美麗高尚的心靈,而只有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的社會和人民才能有美麗高尚的心靈。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對社會和個人來說,是靈魂塑造工程。一個人人擁有美麗高尚心靈的社會主義國家,才是真正健全的、有前途的、值得尊敬和名符其實的社會主義國家。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動手、全社會參與、各方面配合,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常抓不懈,才能收到良好實效。1.要加強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切實負起應該承擔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建立起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動員參與機制、財政保障機制、檢查監(jiān)督機制和考評機制等。2.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自覺發(fā)揮模范引領作用?!墩撜Z?子路》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鄧小平曾經指出,端正黨風是端正社會風氣的關鍵,黨員是社會的表率,黨的領導干部是全黨的表率。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中,廣大黨員和領導干部都要起到模范引領作用,凡是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多做,凡是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不但確保自己堅決不做,還要敢于對社會上發(fā)生的違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進行堅決的批評和斗爭。3.動員全社會參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應僅僅是各級黨委政府、廣大黨員和領導干部的小眾化實踐活動,而應是社會各界、各階層、各群體廣泛參與的大眾化實踐活動。在這項大眾化實踐活動中,各級黨委政府既是這項工作的領導機構,又要使自身的各種治國理政工作切實體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在這項工作中起到骨干和示范帶動作用。要把其他社會各界、各階層、各群體的群眾納入這項工作中,對于他們當中能起模范帶頭作用的先進人物,要進行表彰獎勵,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對于存在違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為的人,要讓他們得到必要的懲戒,受到正面的感化、引導和教育。4.各方面密切配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涉及面廣,環(huán)節(jié)多,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從工作的涉及面來看,各級黨委政府負有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其中黨委宣傳部門負有組織指導、協調推進的重要職責。其他黨政部門、司法機關、國民教育系統的各級各類學校、新聞媒體、工會、青年團、婦聯、工商聯、行業(yè)協會、學會、農村、社區(qū)、企業(yè)等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的重要參與主體,各方都應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承擔起符合自身工作特點的責任。只有各方獻力,齊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收到最大實效。5.求真務實,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常抓不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各地區(qū)、各部門、各單位或情況不同,或擔負的具體責任不同,或面對的具體對象不同,各地區(qū)、各部門、各單位應在吃透《意見》、全國專題座談會和我省最近召開的專題會議精神的基礎上,求本地本部門本單位之真,務本地本部門本單位之實,在借鑒各地現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抓出實實在在的成效。人的價值觀的改造是人世間最難的工作之一,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絕非一日之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必須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式的,任何人都不能期待通過運動式或大會戰(zhàn)式的工作方式來完成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必須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常抓不懈,才能逐步見到實效。各地區(qū)、各部門、各單位都應根據自身特點做出科學的近期和中長期工作規(guī)劃,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扎穩(wěn)打地做好這項工作。3、怎樣科學實現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1)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消除成見和顧慮,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續(xù)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把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發(fā)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2)系統梳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資源,充分發(fā)揮專家學者作用,正確引導和規(guī)范文化傳播途徑,科學制定長期推進工作的規(guī)劃,建立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意識形態(tài)建設、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和價值觀培育等各項工作中。深入闡釋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講清楚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chuàng)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加強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和利用。(3)大力宣傳是創(chuàng)新和轉化的重要途徑。大力倡導、推行經典閱讀、禮儀普及、大眾講座等,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盡量選取深受群眾歡迎,創(chuàng)新內容和形式,做到了內容鮮活、形式活潑,找準與時代的對接點、與受眾的共鳴點,,真正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4)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自身悠久的歷史積淀的同時,也要積極探索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實現中華文明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新路徑。歷史地看,得益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開放包容,才造就了漢唐盛世的文化繁榮。學習借鑒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從中汲取養(yǎng)料豐富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4、請談談你對如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問題的看法。答:當今時代,盡管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日益增強,但中國在亞洲的軟實力綜合指數,依然落后于美國和日本。這意味著,中國持續(xù)增長的經濟和軍力,并沒有充分轉換成軟實力,去幫助提升中國在亞洲和世界中的間接影響。文化軟實力的強弱是塑造一國國際形象的核心因素,決定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強弱,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跡象表明,我們的文化軟實力建設遠遠滯后于經濟發(fā)展的步伐,因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采取有力的措施。(一)大力弘揚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古代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居于世界強國、文化大國的地位。唐朝時期,日本曾派大量的“遣唐使”到唐長安城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科學技術;儒家思想不僅維護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而且輻射到了周邊的韓國和日本等過,直至今天,在這些國家仍然具有很深的儒學傳統,這都是中華文明曾經強大的例證。所以,在西方國家洶涌的文化攻勢下,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和信心弘揚本民族傳統文化,讓國人從西方虛偽的民主論調中清醒過來,立足國情,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扎根于本國文化,為經濟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氣候。(二)重視和扶持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文化與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已成為潮流與趨勢。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發(fā)展,也與其高度的文化產業(yè)化密切相關。中國應當借鑒國外經驗,通過文化產業(yè)集群以及文化產業(yè)鏈條的延伸,發(fā)展文化產業(yè),提升文化軟實力。(三)發(fā)展人才教育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堅實基礎。目前,我國從初級教育到高等教育都開設了文化藝術領域的相關課程,并且還成立了專門的藝術院校培養(yǎng)專業(yè)文藝人才。人們對文化藝術的喜愛更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這些都是我國文化的吸引力所在,也是繁榮我國文化事業(yè)的夯實基礎??梢?文化人才的培養(yǎng)為我國文化的長期發(fā)展,提升文化“軟實力”水平提供了后備軍。(四)開展文化外交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渠道。中國文化“軟實力”要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文化外交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文化外交為我國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進行交流構建了平臺。中國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保持著不同形式的文化交往,與數千個國外和國際的文化組織有著各種形式的聯系;中國的學生到世界各處或者與來自五湖四海的留學生們進行思想文化的交流等,這些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豐富內涵和藝術魅力,對于吸收和借鑒世界的優(yōu)秀文化,繁榮我國的文化事業(yè),產生了深遠的作用,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增進和鞏固友誼的重要手段。第五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1.怎樣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fā),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要求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不斷引向深入,堅定不移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發(fā)展。1.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當前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按照十七大要求,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統一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上來,統一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事業(yè)上來。要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廣大黨員干部的頭腦,通過扎扎實實的理論武裝工作,使學習的成效切實轉化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堅定意志,轉化為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轉化為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過硬本領,轉化為增強黨性修養(yǎng)、提高思想覺悟的自覺行動。幫助廣大干部群眾深刻理解在當代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能夠最大限度地團結和凝聚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夠指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能夠引領中國發(fā)展進步,從而自覺做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2.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必須貫穿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yè)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x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并真正體現和落實到各項事業(yè)中。要落實到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上來,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努力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環(huán)保節(jié)能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要落實到堅定不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上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要落實到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上來,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建設和諧文化,大力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大力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要落實到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上來,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3.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必須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解放思想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在當前機遇前所未有、挑戰(zhàn)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勢下,只有繼續(x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才能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zhàn),全面認識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fā)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fā)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正確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針政策,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改革開放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必須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進一步深化各方面體制機制的改革創(chuàng)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步伐,全面提高開放水平,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茖W發(fā)展、社會和諧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若干重大關系,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區(qū)域發(fā)展、經濟社會發(fā)展、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國內發(fā)展和對外開放,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事業(yè)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2、如何在全面推進社會建設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公平正義,就是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從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1、妥善處理各種利益矛盾。健全訴求表達機制: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完善黨政領導干部和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制度,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搭建各種形式的溝通平臺,使群眾表達利益訴求逐步走入制度化、規(guī)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健全利益協調機制:健全利益引導機制,健全利益約束機制,健全利益調節(jié)機制,健全利益補償機制,教育和引導人們正確看待當前社會利益分化的現象,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利益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完善矛盾調處機制: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結合和相互銜接,最大限度地緩解社會沖突,減少社會對立,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加強權益保障機制建設:研究制定更多有利于保障公民權益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制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形成基本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2、加大收入分配調節(jié)力度:(1)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3)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4)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y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5)規(guī)范分配秩序,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作用有效調節(jié)過高收入,努力扭轉城鄉(xiāng)、區(qū)域、行業(yè)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趨勢。3、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1)轉變政府職能,創(chuàng)新基本公共服務體制制度。(2)加大財政投入。(3)建立基本公共服務監(jiān)測評價體系。4、完善法律制度,夯實社會和諧的法治基礎: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樹立社會主義法制權威。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發(fā)揮司法維護公平正義的職能作用。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內容有哪些?1、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2、實施擴大就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促進以創(chuàng)業(yè)帶動就業(yè)。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4.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的原則和措施有哪些?一、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優(yōu)先。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社會治理與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