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其四)_第1頁
擬行路難(其四)_第2頁
擬行路難(其四)_第3頁
擬行路難(其四)_第4頁
擬行路難(其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擬行路難(其四)鮑照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作者簡介鮑照(412——470),字明遠,生活在南北朝時期,東海(今屬江蘇)人,家世貧賤,自稱“家世貧賤”是“負鍤(chā)下農”,臨海王劉子頊鎮(zhèn)守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鮑照為亂兵所殺。鮑照的作品藝術風格俊逸豪放,奇矯凌厲,直接繼承了建安傳統,對后世李白、岑參、高適、杜甫有較大影響;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fā)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創(chuàng)作背景南北朝時期,群雄割據,社會動蕩。當時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而鮑照出身寒微,他雖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但卻受到社會現實的壓制和世俗偏見的阻礙。于是常借詩歌來抒發(fā)他建功立業(yè)的愿望,表現寒門志士備遭壓抑的痛苦,傳達出寒士們慷慨不平的呼聲,充滿了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情緒和抗爭精神。這種憂憤的情感發(fā)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詩歌的獨特風格。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不同處境下高低貴賤的人?!八钡牧飨颍堑貏菰斐傻?,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這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常現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它從平凡的日常生活現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叫人感悟。譯: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樣,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譯: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在行走,坐著而嘆息又哀愁呢?此句承接上文,既然人的貴賤窮達是命運注定的,那又何必煩愁苦怨、長吁短嘆呢?表面上,這是叫人們放寬心胸,承認現實,其實內里蘊蓄著無限的酸辛與憤慨。把社會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現象歸之于“命”,這本身就包含著無言的控訴。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譯:喝點酒來寬慰自己,歌唱《行路難》,歌聲因舉杯飲酒而中斷。詩人想要喝酒來寬慰自己,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就連借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這里詩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訴說自己的悲哀和苦悶,胸中郁積的塊壘,已無法借酒澆除,他便著筆于如何從悵惘中求得解脫,在煩憂中獲得寬慰。這種口吻和筆調,更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濃重的愁苦悲憤的情感,造成了一種含蓄不露,蘊藉深厚的藝術效果。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譯:人心又不是木頭,石頭,怎么會沒有感情?聲將發(fā)又止,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說什么了。“心非木石豈無感”,用反詰語氣強調指出:活著的心靈不同于無知的樹木、石塊,怎么可能沒有感慨不平!簡簡單單七個字,把前面諸種自寬自解、認命聽命的說法一筆抹倒,讓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憤之情如火山般噴射出來。

社會政治的黑暗,殘酷無情的統治,窒息著人們的靈魂。社會現實對于寒微士人的壓抑,已經到了讓詩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難進的地步了?!安桓已浴比痔N藏著無窮的含意,表明詩人所悲、所感、所憤激不平的有著重要的社會政治內容;愈是不敢言說,愈見出感憤的深切。有許許多多像詩人一樣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樣忍氣吞聲,默默地把憤怒和痛苦強咽到肚里,這正是人間極大的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