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床學 第八章風化礦床和礦床的表生變化_第1頁
礦床學 第八章風化礦床和礦床的表生變化_第2頁
礦床學 第八章風化礦床和礦床的表生變化_第3頁
礦床學 第八章風化礦床和礦床的表生變化_第4頁
礦床學 第八章風化礦床和礦床的表生變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八章

風化礦床和

礦床的表生變化2第八章風化礦床

和礦床的表生變化一風化礦床(一)風化礦床概述(二)風化礦床的形成條件(三)風化礦床的成礦作用及主要類型二礦床的表生變化(一)金屬硫化物礦床的表生變化和次生富集(二)金屬氧化物礦床的表生變化和次生富集3一、風化礦床(WeatheringDeposit)(一)風化礦床概述風化作用:出露于地表的巖石、原生礦石,在水、大氣和生物等營力作用下,發(fā)生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變化,稱為風化作用風化殼:由風化產(chǎn)物所組成的巖石圈部分由于風化作用使有用物質(zhì)發(fā)生重新組合、分配、富集,形成風化礦床或風化殼礦床4一、風化礦床(WeatheringDeposit)

工業(yè)意義

(1)主要礦產(chǎn):Fe、Mn、Al、Ni、Co、Au、Pt、W、Sn、U、

V、REE、金剛石、剛玉、磷塊巖、高嶺土

(2)分布廣泛埋藏淺結構疏松適于露采

(一)風化礦床概述5

3、風化礦床的特點

(1)以近代(N-Q)形成者最為重要

(2)深度淺(近地表或近地表),距原生巖石或礦體近,作為原生礦床的直接而有效的找礦標志

(3)按礦體出露形態(tài),可分為三種類型

A-面型風化殼礦體:厚幾~幾十m,最厚200m,平面呈面狀,剖面上呈層狀;

B-線型風化殼礦體:沿構造裂隙或不同原巖接觸帶分布,呈似脈狀,長可達1000m;

C-巖溶型風化殼礦體:分布在碳酸鹽巖溶洞中(一)風化礦床概述63、風化礦床的特點(4)礦石主要由在外生條件下比較穩(wěn)定的元素和礦物組成(自然元素、氧化物、含水氧化物、硫酸鹽、磷酸鹽以及其它含氧鹽類);(5)礦石多呈膠狀結構和殘余結構蜂窩狀、角礫狀、結核狀、皮殼狀等構造(6)規(guī)模多為中-小型,但個別礦種(Fe、Ni)可形成大型礦床7第八章風化礦床

和礦床的表生變化一風化礦床(一)風化礦床概述(二)風化礦床的形成條件(三)風化礦床的成礦作用及主要類型二礦床的表生變化(一)金屬硫化物礦床的表生變化和次生富集(二)金屬氧化物礦床的表生變化和次生富集8(二)風化礦床的形成條件1、原巖條件---物質(zhì)基礎

(1)成礦物質(zhì)的主要提供者

(2)決定風化礦床的礦產(chǎn)類型超基性巖--紅土型Fe、Ni、PGE礦床花崗巖--高嶺土礦床、粘土吸附型REE礦床富鐵變質(zhì)巖--富鐵礦床2、氣候條件(溫度、降雨量、生物活動)---重要因素

熱帶、亞熱帶氣候--有利于大型風化礦床的形成一些大型的鐵、錳、鋁、鎳風化礦床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93、地形地貌條件高差不大的山區(qū)、丘陵地區(qū)有利于風化礦床的形成4、地質(zhì)構造條件

地臺區(qū)較有利于大規(guī)模風化礦床的形成構造破碎帶、裂隙帶利于形成線型風化礦床5、水文地質(zhì)條件

巖石滲透性強、適合的水文地質(zhì)條件(通氣帶)、較長的延續(xù)時間等有利于大型風化礦床的形成(二)風化礦床的形成條件101.物理風化作用1、物理(機械)風化作用是一種以崩解方式把巖石和礦物機械破壞成碎屑的作用,崩解使巖石和礦物顆粒比表面逐漸增大,礦物顆粒越來越細,增強了地表水、氧和二氧化碳對巖石和礦物的分解作用。其主要方式有冰楔作用植物根系的楔插作用晝夜溫度的變化、層狀節(jié)理化作用暴風沙的沖擊作用冰川的侵蝕作用等除極地和溫帶高寒地區(qū)外,物理風化與化學風化相比,幾乎是微不足道的。(三)風化礦床的成礦作用及主要礦床類型112.化學風化作用2、化學風化作用由于化學作用使組成巖石的礦物發(fā)生分解,即富含氧及二氧化碳的水(雨水和土壤水)與礦物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過程盡管化學的和礦物的變化程度不同,但它們都是時間和風化作用強度的函數(shù)對巖漿巖來說,礦物風化的順序同礦物從巖漿中結晶的次序相同,在深處較早結晶的那些礦物,在地表則是首先分解的。123.生物風化作用3、生物風化作用生物生活和死亡過程中引起的化學風化作用

生物的生命活動產(chǎn)物,如CO2、O2、有機酸等強烈地影響著周圍環(huán)境的pH值、Eh值等一系列物理化學條件,從而影響著風化作用的進行19世紀80年代開始認識到生物風化作用對風化殼形成的重要性。細菌、真菌、蚯蚓、藻類以及地衣等低級生物所組成的生物群覆蓋在巖石表面上或存在于土壤中,所有這些生物都能酸化周圍環(huán)境。這是由于它們呼吸時排出二氧化碳,而有的還在新陳代謝中排出有機酸,生物死亡后,則分解成各種有機酸,如腐殖酸、褐酸等。3.生物風化作用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特別是鐵細菌、硫細菌和還原硫酸鹽細菌,具有氧化或還原某些元素的能力。如鐵細菌能將二價鐵氧化為三價鐵;硫細菌能把硫化物氧化成硫酸鹽;目前有些國家借助于細菌氧化的原理,通過“堆淋法”而從低品位的硫化物礦石中提取金屬。還原硫酸鹽細菌則能將硫酸鹽還原為H2S;生物生長期間,不斷地從周圍介質(zhì)中有選擇地吸取某些元素,然后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以有機化合物的形式把它們固定下來。元素的生物吸收和堆積有時可達到驚人的程度;如捷克的奧斯蘭地區(qū)的1t水木賊的灰分中存在著金610g,在另一種木賊的1t灰分中含有金63g,而當?shù)孛繃嵧寥乐袃H含金0.1g。1314各種風化作用相互關系三種風化作用往往是相伴同時發(fā)生,但隨著環(huán)境條件的不同,它們相對的強度有所不同在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帶和北極圈的條件下,物理風化作用占優(yōu)勢;在有一定溫度和濕度的條件下,化學風化則起了主導作用,它可以在風化帶的所有深度上起作用,并控制著風化產(chǎn)物的性質(zhì);與此同時,生物風化又可加快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的進程在風化作用過程中,外界條件起著重要的控制作用,但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礦物本身的特性則對風化過程的速度和強度發(fā)生根本性的影響。風化過程中元素的遷移和富集化學元素在風化殼中遷移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元素自身的性質(zhì)和由它們組成的礦物的種類以及它們所處的外界環(huán)境若以物理風化作用為主,一般不改變原巖和礦物的化學成分,有用礦物堆積都是一些原巖中的穩(wěn)定礦物,如磁鐵礦、鈦鐵礦、錫石、鉻鐵礦、自然金、自然鉑和金剛石等當化學風化作用強烈時,會發(fā)生水解、水合、氧化、還原、離子交換等反應,導致元素的遷移和富集,表現(xiàn)為某些元素的淋濾失散和另一些元素的殘積富集兩個對立面15風化分異——元素在特定的風化條件下遷移能力的不同,引起了它們的彼此分異,生物風化作用也能引起風化分異元素的遷移順序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風化殼內(nèi)元素富集的可能性。當風化作用使元素發(fā)生遷移時,一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發(fā)生流失,另一部分元素和化合物則相對集中,使得風化礦床的形成成為可能16風化過程中元素的遷移和富集2023/2/2317(三)風化礦床的主要類型按風化作用的性質(zhì)1.物理(機械)風化作用—機械風化礦床(1)殘積礦床(2)坡積礦床殘坡積礦床:Au、Sn、Nb-Ta、金剛石、獨居石、鈦鐵礦2.化學風化作用—化學風化礦床(3)殘余礦床(高嶺土、鋁土礦、鐵礦)(4)淋積礦床(鎳礦)1718(三)風化礦床的主要類型(1)殘坡積砂礦床地表的巖石或礦石風化破碎難溶的和較重的有用礦物殘留在原地富集形成殘積砂礦床(eluvialdeposits)由于剝蝕作用和重力作用影響有用礦物沿山坡移動和堆積坡積砂礦床(colluvialdeposits)以物理風化作用為主有用物質(zhì)常在原地殘留或移動不遠碎屑具有明顯的棱角甚至保留原有礦物的晶形分選性較差無明顯的層理尋找原生礦床的重要標志19殘積和坡積砂礦床的一般特征

A.組成這類礦床的有用礦物的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而且是在原地殘留或移動不遠;

B.無磨圓,棱角或保留原來礦物的外形;

C.無分選或分選很差;

D.無明顯層理。

E.殘積礦床和坡積礦床常常呈逐漸過渡的關系,難

于截然分開,故也可統(tǒng)稱為殘坡積礦床;20殘坡積砂礦床的主要類型

殘坡積礦床種類不多,分布也有限,但有些較為重要,主要有金、鎢、錫、鈮、鐵、鋁土、鉭和水晶等殘積、坡積礦床

A、殘坡積砂金礦-西澳大利亞Kalgoorlie(卡爾古利)

B、殘坡積錫礦床-云南個舊錫礦區(qū)

C、殘坡積鈮、鉭礦床

21礦例1:澳大利亞卡爾古利砂金礦床

原生金一硫化物礦床的氧化帶,強烈風化形成了紅土,金在疏松紅土中富集,含金達30g/t。22礦例2:云南箇舊殘積一坡積砂錫礦床

石灰?guī)r中的原生錫石一硫化物礦床,由于風化,在礦體的上部和附近的巖溶洼地、緩坡上;礦層厚,品位高、規(guī)模大,是我國最重要的錫礦類型。礦例3:非洲尼日利亞殘積鈮鉭砂礦床

世界最為著名,為富含鈮、鉭鐵礦的花崗巖和花崗偉晶巖的風化形成,是鈮、鉭的重要來源。23(2)殘余礦床(residualdeposits)原生礦床或巖石風化作用后易溶組分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帶走難溶有用組分在原地或附近形成新的穩(wěn)定次生礦物堆積成礦殘余礦床紅土化作用與粘土化作用:殘余型粘土礦床高嶺土、蒙脫石(微晶高嶺土)

24殘余紅土型鋁土礦礦床-富鋁少硅的霞石正長巖、玄武巖、安山巖,以及石灰?guī)r風化作用產(chǎn)物.美國的阿肯色鋁土礦床

印度德于高原鋁土礦礦床殘余紅土型鐵礦床世界最富的鐵礦床

富鐵橄欖巖或玄武巖風化形成,單個礦床幾十-幾百億噸

古巴、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的鐵礦資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據(jù)統(tǒng)計,目

前世界上富鐵儲量的70%產(chǎn)于此類礦床中

礦例:古巴紅土型鐵礦床粘土吸附型REE礦床

花崗巖、正長巖及火山巖等含稀土元素較多的原巖風化殼中,常發(fā)現(xiàn)這類礦床。

礦例:我國南嶺燕山期花崗巖區(qū)形成了特大型稀土元素礦床25(3)淋積礦床地表的巖石和礦石風化作用發(fā)生分解易溶有用組分被地表水帶到風化殼下部的潛水活動區(qū)稀薄的含礦溶液與圍巖發(fā)生交代作用形成礦床礦體多呈不規(guī)則的似層狀,其次為囊狀、巢狀等;礦石常具網(wǎng)脈狀、浸染狀、粉末狀、葡萄狀、結核

狀構造Ni、Co、V、U、Fe、Mn等礦產(chǎn)淋積型硅酸鎳礦床

淋積型硅酸鎳礦床是鎳礦的一種重要類型,它們是由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的超基性巖風化而成。這些巖石在紅土化作用過程中鎳先臨時性溶解在水中,但很快又在紅土層下面的風化巖石中發(fā)生中和反應形成鎳的硅酸鹽礦物,如硅鎂鎳礦、鎳水蛇紋石、鎳綠泥石、水硅鎳礦等。這些次生鎳硅酸鹽富集而成淋積型硅酸鎳礦床,其上紅土層富鐵往往可成為紅土型鐵礦。26新喀里多尼亞淋積鎳礦床是此類礦床的典型代表;古巴、澳大利亞、巴西、菲律賓及我國的云南、內(nèi)蒙古、臺灣等國家或地區(qū)都有硅酸鎳礦床分布。淋積型硅酸鎳礦床2728二.礦床的表生變化(Oxidation)各類礦床的近地表或露出地表部分,長期經(jīng)受氧、二氧化碳、水、生物有機質(zhì)等風化作用,風化過程

中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稱為礦床表生變化改變原礦石組構、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研究意義

1、重要的找礦標志

2、大大提高Cu、Ag、U等礦床的工業(yè)價值金屬硫化物礦床明顯強于金屬氧化物礦床29

(一)金屬硫化物礦床的表生變化和次生富集

在風化作用下,如果金屬硫化物(特別是銅硫化物)礦床所處條件適宜,可有一個發(fā)育完整的表生分帶,自上而下為:

1、硫化物礦床的表生分帶

(1)氧化帶完全氧化帶(鐵帽)

淋濾亞帶次生氧化物富集帶

(2)次生硫化物富集帶

(3)原生硫化物礦石帶302、硫化物礦床的氧化帶分帶氧化帶分布在地表至潛水面之間或滲透帶,一般厚幾米至幾十米,個別也可達幾百米。在氧化帶中,硫化物一般都很容易轉變?yōu)榱蛩猁},特別是礦床中常見的黃鐵礦,氧化后形成硫酸鐵和硫酸。以常見的鐵的硫化物礦物(黃鐵礦、白鐵礦、磁黃鐵礦)為例。它們在氧化帶中的變化過程是:鐵的硫化物→硫酸亞鐵→硫酸鐵(水解)→氫氧化鐵在硫化物的表生氧化和硫酸形成過程中,細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硫氧化桿菌等。目前,細菌已被視為參與硫化物礦床氧化過程的一種因素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312FeS2(黃鐵礦)+7O2+2H2O→2FeSO4+2H2SO42Fe7S8(白鐵礦)+31O2+2H2O→14FeSO4+2H2SO4硫酸亞鐵很不穩(wěn)定,會很快地變?yōu)榱蛩徼F:4FeSO4+2H2SO4+O2→2Fe2(SO4)3+2H2O或12FeSO4+3O2+6H2O→4Fe2(SO4)3+4Fe(OH)3硫酸鐵水解后,生成氫氧化鐵及硫酸:Fe2(SO4)3+6H2O→2Fe(OH)3+3H2SO4Fe(OH)3,是一種難溶的膠體化合物,它們多在原地沉淀形成凝膠物質(zhì),脫水后變成為氧化鐵的混合物——褐鐵礦,包括水針鐵礦(Fe2O2·H2O)、針鐵礦(αFeO(OH))、水赤鐵礦(2Fe2O3·H2O)、赤鐵礦(Fe2O3)等2、硫化物礦床的氧化帶分帶32(2)銅的硫化物在氧化帶中的變化(黃銅礦、輝銅礦、斑銅礦)黃銅礦在氧化過程中形成硫酸銅CuFeS2+4O2CuSO4+FeSO4A在干燥氣候下,可形成膽礬[Cu(SO4)·5H2O]B在降雨的地區(qū)和季節(jié),硫酸銅礦物很容易被水帶走,若遇到碳酸鹽溶液、礦物或巖石時,形成在氧化帶中穩(wěn)定的碳酸銅,即孔雀石和藍銅礦(硅孔雀石、自然銅、銅的氧化物)2Cu

SO4+2CaCO3+H2OCu2(CO3)(OH)2+2CaSO4+CO2

孔雀石333CuSO4+3CaCO3+H2OCu3(CO3)2(OH)2+3CaSO4+CO2

藍銅礦34C、若硫酸銅溶液遇到高嶺石等硅酸鹽或硅酸,產(chǎn)生硅孔雀石:

Cu

SO4+CaCO3+H4SiO4

CuSiO3H2O+CaSO4+CO2

硅孔雀石銅的硫化物還可以在氧化帶中形成自然銅和銅的氧化物,如赤銅礦CuO2和黑銅礦CuO等35一、金屬硫化物礦床的表生氧化作用孔雀石(Cu2(CO3)(OH)2)、硅孔雀石、藍銅礦(Cu3(CO3)2(OH)2)、膽礬(Cu(SO4)5H2O)、水膽礬等礦物出現(xiàn)在完全氧化帶中。36一、金屬硫化物礦床的表生氧化作用在一個鐵、銅硫化物礦床中,只要出現(xiàn)前述的次生礦物,往往即可確定該礦床發(fā)生了表生氧化作用。這些礦物出現(xiàn)的深度即代表氧化帶的深度。氧化帶發(fā)育的程度,系受氣候、地形、構造、礦床產(chǎn)狀、礦石成分、圍巖性質(zhì)和時間等因素的控制。氧化帶的厚度,一般多在數(shù)十米以內(nèi),但也見達百米以上者。372、硫化物礦床的氧化帶分帶發(fā)育完整的氧化帶可分為如下三個亞帶:(1)完全氧化帶(鐵帽)鐵帽:硫化物礦床氧化帶的最上部的風化殘余物,由異常穩(wěn)定的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組成(水赤鐵礦、針鐵礦),呈褐色-棕紅色,具松散狀、多孔狀、蜂窩狀構造,是原生硫化物礦床的直接找礦標志位于氧化帶的最上部,氧化作用進行得最為強烈,氧化時間也最長,以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占絕對優(yōu)勢,故又稱為鐵帽。38作為尋找原生硫化物礦床的重要找礦標志鐵帽型金礦床確定原生硫化物礦床類型

(1)顏色:含銅硫化物--栗色、棕色、桔紅色;黃鐵礦--磚紅色;閃鋅礦--褐色及淺棕色(2)成分:鐵帽中殘留的金屬氧化物(如銻華[SbO3]、黃銻礦等)、碳酸鹽和硫酸鹽類礦物(如白鉛礦、孔雀石、鉛礬等),可幫助判斷原生礦床的物質(zhì)成分(3)構造:多呈疏松多孔構造、骨架構造,骨架間空洞充填了疏松狀褐鐵礦及其它次生礦物,骨架構造反映原生礦物的解理、晶體和晶面輪廓鐵帽的研究意義39真假鐵帽的區(qū)別真鐵帽

金屬硫化物礦床地表露頭經(jīng)氧化分解于原地形成的褐鐵礦堆積體下部有原生礦體假鐵帽金屬硫化物礦床氧化形成的次生鐵的氧化物、氫氧化物被地表水搬運到稍遠的低洼地帶堆積而成附近有原生礦體真假鐵帽區(qū)別(1)真鐵帽常呈多孔狀和蜂窩狀構造;假鐵帽呈膠狀和土狀構造(2)真鐵帽中常保留有原生礦床中不易風化的共生礦物;Cu、Pb、

Zn等金屬含量偏高,且常有其次生礦物存在(3)假鐵帽常具一定成層性和其它沉積特征(4)真鐵帽周圍的圍巖常伴有交代蝕變現(xiàn)象402、硫化物礦床的氧化帶(2)淋濾亞帶:雨水在氧化亞帶逐漸向下滲透過程中,在氧化帶的中部層位中,酸度介質(zhì)作用下產(chǎn)生的強氧化帶,叫淋濾亞帶,一般是石英和重晶石所組成的疏松淋濾亞帶.位于鐵帽之下僅由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石英、重晶石等穩(wěn)當?shù)V物組成412、硫化物礦床的氧化帶(3)次生氧化富集亞帶:僅出現(xiàn)在某些銅礦床氧化帶的下部。構造作用使礦床分布區(qū)上升和地下水面下降,引起次生硫化物富集帶上升進入氧化帶,銅的次生礦物從而受到氧化,生成更富銅的赤銅礦、自然銅4Cu2S(輝銅礦)+9O2→2Cu2O(赤銅礦)+4CuSO4Cu2S+2O2→Cu(自然銅)+CuSO4次生氧化富集亞帶在許多情況下,特別是在地下水面變動很小而又風化強烈時,可能不發(fā)育或完全缺失。42滲透帶流動帶停滯水帶氧化帶次生硫化物富集帶原生硫化物帶

(一)金屬硫化物礦床的表生變化和次生富集硫化物礦床的表生分帶

(1)氧化帶完全氧化帶(鐵帽)

淋濾亞帶次生氧化物富集帶

(2)次生硫化物富集帶

(3)原生硫化物礦石帶433、硫化礦床的次生富集作用

(SupergeneSulfideEnrichment)從氧化帶淋濾下來的某些金屬硫酸鹽溶液,以交代原生硫化物的方式生成次生硫化物,使礦石中某種金屬的含量(品位)

增加,從而提高礦石工業(yè)價值,這種作用稱為次生富集作用硫化物礦床的次生富集作用發(fā)生在地下水面以下的富集帶中,

厚一般10~20m(少數(shù)100m)

通過次生富集,貧礦石的品位可增加幾十倍;含礦巖石可以變?yōu)榈V石或富礦石硫酸鹽溶液交代原生硫化物是按一定順序的休曼系列:Hg-Ag-Cu-Bi-Pb-Zn-Ni-Co-Fe-Mn44

銅的原生硫化物主要是黃銅礦,其次是斑銅礦等,它們在氧化帶形成硫酸銅后,隨土壤水滲透到地下水面附近,在缺氧的條件下,對Fe、Zn、Pb的硫化物發(fā)生交代,生成銅的次生硫化物以銅礦床的次生富集作用最為重要和普遍455FeS2+14CuSO4+12H2O=7Cu2S+5FeSO4+12H2SO4

輝銅礦(含Cu79.8%)4FeS2+7CuSO4+4H2O=7CuS+4FeSO4+4H2SO4

銅藍(含Cu66.5%)465CuFeS2+11CuSO4+8H2O=8Cu2S+5FeSO4+8H2SO4

黃銅礦(含Cu34.6%)Cu5FeS4+CuSO4=2Cu2S+2CuS+FeSO4

斑銅礦(含Cu63.3%)PbS+CuSO4=CuS+PbSO4ZnS+CuSO4=CuS+ZnSO4CuFeS2+CuSO4=CuS+FeSO4

銅的次生硫化物以輝銅礦最普遍,其次是銅藍,少數(shù)情況下,可形成少量次生斑銅礦47

次生富集硫化物礦床的形成條件氣候適宜-溫度較高、雨量適當?shù)匦纹鸱鼑鷰r和礦體裂隙發(fā)育--滲透性好氧化帶物質(zhì)充分--大量硫化物還原帶有足夠的硫化物漫長的時間在硫酸鹽溶液交代原生硫化物時,通常是按一定順序進行的,即一般認為是按元素的親硫性大小順序進行的,這一序列稱為休曼序列(Schürman),即Hg-Ag-Cu-Bi-Cd-Pb-Zn-Ni-Co-Fe-Mn。由前到后,親硫性逐漸變小。序列前面的金屬鹽類,可以交代后面的金屬硫化物,即序列前面的元素可置換后面的元素。相反的情況一般是不存在的;實際上,休曼序列是由金屬元素間的氧化還原電位的高低決定的,前面元素的氧化還原電位高于后面元素。48次生硫化物富集帶的厚度一般為幾米至幾十米,個別可達百米以上;次生硫化物多聚集于該帶的上部,隨著深度的增加,次生硫化物逐漸減少,最后過渡為原生礦石帶;典型礦例:美國亞利桑那州Miami礦床的Inspiration礦體(圖)。礦床屬斑巖型銅礦床,原生礦石品位1%,產(chǎn)在花崗巖體的邊部,次生富集形成了品位4%左右的主要由輝銅礦組成的次生富集帶。4950(二)金屬氧化物礦床的表生變化1、含鐵石英巖(貧鐵礦)(BIF型)的表生變化古赤道附近;炎熱多雨和旱季與雨季交替的氣候;準平原化的地形地貌;長時間淋濾地表的含鐵石英巖(貧鐵礦)長期受風化淋濾和去硅作用,形成氧化赤鐵礦富礦體,沉降后被新地層封存,得以保存51本章小結1、什么是風化(殼)礦床2、試述風化礦床的地質(zhì)特征及工業(yè)意義3、簡述風化礦床的形成條件4、試述風化礦床的主要類型及其主要特點5、什么是鐵帽?鐵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研究鐵帽對找礦評價有何意義?6、何謂原生硫化物礦床的次生富集作用7、簡述Cu礦床的次生富集作用

52蛇紋巖面型風化殼型鎳礦床剖面圖(據(jù)B.И.斯米爾諾夫)1-覆蓋巖層;2-赭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