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料喉風散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30例,耳鼻咽喉科論文_第1頁
雙料喉風散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30例,耳鼻咽喉科論文_第2頁
雙料喉風散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30例,耳鼻咽喉科論文_第3頁
雙料喉風散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30例,耳鼻咽喉科論文_第4頁
雙料喉風散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30例,耳鼻咽喉科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雙料喉風散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30例,耳鼻咽喉科論文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化膿性細菌經(jīng)咽鼓管入侵中耳,引起急性化膿性病變,多見于兒童。主要臨床特點為全身異常感覺和狀態(tài)較成年人重,常有高熱、體溫可高達40℃以上,脈速甚至可出現(xiàn)驚厥,常伴胃腸道異常感覺和狀態(tài)如惡心、嘔吐、腹瀉等;嬰幼兒因訴講不清耳朵疼痛及不適感,常表現(xiàn)為哭鬧不安、夜啼、搖頭抓耳;檢查可見外耳流出膿臭性分泌物,多伴有聽力下降。感染如沒有能及時或有效治療可轉為慢性且反復發(fā)作,嚴重者可并發(fā)顱內外感染。我們應用雙料喉風散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30例,獲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所觀察病例均系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麗水市人民醫(yī)院兒科門診與五官科門診并符合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診斷標準的患者共61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華而不實男13例,女17例,年齡在1~12歲,平均年齡5.6歲;病程2~7d,平均4d;有發(fā)熱者3例,嘔吐者5例,腹瀉者2例,貧血者1例;初次發(fā)作者12例,2次以上發(fā)作者18例。對照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齡在1~12歲,平均年齡5.8歲;病程2~8d,平均4.5d,有發(fā)熱者2例,嘔吐者3例,腹瀉1例,貧血者1例。初次發(fā)作者14例,2次以上發(fā)作者17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2組臨床資料比擬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西醫(yī)診斷標準入選病例均符合2018年3月第2版(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制定的兒童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診斷標準,有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臨床異常感覺和狀態(tài)和體征。額鏡耳道檢查,在穿孔前,全鼓膜極度充血,標志消失,向外膨隆;穿孔后,常見自穿孔搏動樣溢膿。聽力檢查為傳導性聾,如乳突受累,耳后乳突紅腫、壓痛。1.3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肝膽熾熱證診斷標準:急性發(fā)作、耳深部痛、頭痛、聽力下降。發(fā)熱、面紅目赤、小便黃赤。檢查見鼓膜充血、穿孔,流膿較多,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1.4納入和排除標準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者納入觀察對象。排除標準:中醫(yī)證候屬脾虛濕困型、腎陰虧虛者;有嚴重的顱內并發(fā)癥,如硬腦膜外膿腫、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腦膿腫、化膿性腦膜炎者;對雙料喉風散過敏者;合并肝、腎、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2、治療方式方法2.1治療方式方法2組均給予頭孢克洛分散片30mg/kg/d(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117),分3次服用,連服1周;全身異常感覺和狀態(tài)嚴重者先給予靜脈滴注頭孢呋辛100mg/kg/d(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進口藥品注冊標準H20080174),分2次給藥,同時給予支持治療,連用3~5d,再給予頭孢克洛分散片序貫治療,總療程7~10d。治療組加局部噴敷雙料喉風散(廣東嘉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4020314),每次1噴,每日3次,每次噴用前用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清洗耳道后再噴藥,連用1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加用3%的雙氧水(廣東南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44024859)將耳朵清洗干凈,再用棉簽拭凈,每日3次,連用1周為1個療程。2.2觀察方式方法通過觀察患兒異常感覺和狀態(tài)(發(fā)熱、嘔吐、腹瀉)、體征(外耳流出膿性分泌物)1周后到五官科行額鏡耳道檢查及聽力檢查,綜合判定療效。療效評定標準:治愈:耳內流膿停止,鼓膜穿孔愈合,聽力明顯改善;好轉:耳內流膿減少,聽力改善。統(tǒng)計各組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并計算2組痊愈患者在半年內的復發(fā)率。3、臨床療效觀察3.1療效標準臨床痊愈:7d內主要異常感覺和狀態(tài)、體征消失,五官科檢查治愈;顯效:7d內主要異常感覺和狀態(tài)、體征明顯好轉,五官科檢查明顯好轉;有效:7d內主要異常感覺和狀態(tài)、體征有好轉,五官科檢查有好轉;無效:治療7d內主要異常感覺和狀態(tài)、體征均無改變或加重,五官科檢查無好轉或更嚴重。3.22組臨床療效比擬治療組臨床痊愈者16人,顯效者9人,有效者2人,無效者3人;對照組臨床痊愈者10人,顯效者6人,有效者5人,無效者10人。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率分別為治療組(90.0%)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7.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32組痊愈患者半年內復發(fā)率治療組痊愈患者半年內復發(fā)1例,復發(fā)率6.3%,追查復發(fā)原由于該患兒有反復溢乳病史,后經(jīng)中藥調理溢乳停止,用同法治愈中耳炎后未再復發(fā)。對照組痊愈患者半年內復發(fā)5例,復發(fā)率50.0%,其誘發(fā)原因有溢乳者2例,上呼吸道感染者2例,腹瀉者1例。2組痊愈患者半年內復發(fā)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藥物安全性評價2組均未發(fā)現(xiàn)嚴重不良反響。5、討論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兒童較為多見,主要有其解剖生理原因:其一小兒咽鼓管較短且峽部較寬,管腔相對較大,而咽口位置較低,造成管之走向似一直線,與水平面交角僅為10℃,接近水平位,因而鼻部和咽部的分泌物、細菌等微生物比擬容易經(jīng)此侵入中耳;其二小兒機體抵抗力差,各種上呼吸道傳染病均易感染,如猩紅熱、麻疹、百日咳等;其三小兒咽部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常因反復感染而增生肥大,扁桃體隱窩、腺樣體溝裂均可隱藏病毒與細菌,使得與其毗鄰的中耳易遭感染;其四小兒中耳局部的免疫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防御能力比擬差;其五嬰幼兒哺乳位置不正確,或乳汁流出過猛而小兒來不及吞咽,乳汁從咽鼓管流入中耳。其主要病理變化是鼓室黏膜極度充血、水腫,滲出增加,繼而化膿感染擴及咽鼓管、鼓竇及乳突。致病菌為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傳統(tǒng)治療方式方法單純采用西醫(yī)治療,且治愈較低,半年內復發(fā)率也較高。頭孢克洛分散片為廣譜半合成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對溶血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敏感,其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來抑制上述細菌生長;頭孢呋辛是一種殺菌性的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可抵抗大多數(shù)的-內酰胺酶,并對多種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有效。在小兒耳部疾病中,多見于耳心疼痛或耳內流膿,多為肝膽火熾之聤耳。耳中疼,皆屬少陽之熱。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中醫(yī)稱急性膿耳是因邪熱上犯耳竅、血腐化膿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內流膿為特征的疾病,辨證多屬肝膽熾熱證。中醫(yī)理論以為本病邪尚在表,以疏風、清熱、解毒為主。雙料喉風散為傳統(tǒng)的中成藥,由多種中藥組成的青灰色的粉末,包括珍珠粉、人工牛黃、黃連、冰片、山豆根、青黛、甘草、寒水石、人中白(煅)等,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生肌作用,且對損傷細胞有恢復功能。方劑中人工牛黃、青黛既清熱解毒又有涼血作用,珍珠粉既解毒又斂毒,黃連、甘草清熱解毒,黃連又助牛黃瀉火與解毒,冰片生肌防腐。外用雙料喉風散于中耳,有消腫拔毒、袪腐生肌、辛涼止痛作用。雙料喉風散對血管滲出性炎癥與通透性炎癥均有抑制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抗菌效價一般都在1∶160左右,尤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可高達1∶640,且局部給藥,病灶局部的藥物濃度遠高于抑菌所需的藥物濃度,因而能有效地抑制細菌繁衍;林龍等在運用雙料喉風散治療中耳炎方面亦獲得較好療效。趙書策對雙料喉風散所試菌種亦證明,散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明顯抑菌作用,具有廣譜抗菌和較強的抗菌作用。本結果提示,治療組兒童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痊愈后半年內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與治療組應用雙料喉風散有關。痊愈患者避免參加導致鼓室進水的活動如游泳,積極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傳染病,減少復發(fā)。以下為參考文獻:[1]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859.[2]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371-2372.[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02.[4]楊寶峰.藥理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390-391.[5]王伯岳,江育仁.中醫(yī)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4:74.[6]朱文鋒,袁肇凱.中醫(yī)診斷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185.[7]徐曉波,徐惠波.當代方劑藥理與臨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5:1140.[8]牛忻群.雙料喉風散新用處[J].家庭中醫(yī)藥,2006,1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