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人飲食護理新講座_第1頁
中風病人飲食護理新講座_第2頁
中風病人飲食護理新講座_第3頁
中風病人飲食護理新講座_第4頁
中風病人飲食護理新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風病人飲食護理新講座中風病人的飲食護理陳瑜:黃曉云:0421105016柯志敏:第一頁,共14頁。中風也叫腦卒中,中風主要是指供應腦的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引起血管堵塞、狹窄或破裂,造成部分腦組織的損害。中風分為血栓性中風、梗塞性中風。中風具有發(fā)病急、來勢兇的特點。中風病分三期:急性期——發(fā)病后兩周內,恢復期——發(fā)病在兩周或一月以上至半年以內,后遺癥期——發(fā)病在半年以上。什么是中風?第二頁,共14頁。營養(yǎng)失調、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是引起腦卒中的重要原因,因此與其有關的飲食營養(yǎng)因素與腦卒中也有密切關系。飲食對中風的影響第三頁,共14頁。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脂肪攝入過多,占總熱能40%的地區(qū)中腦缺血、腦梗死發(fā)病率高,而低脂肪、低蛋白質、高鹽飲食地區(qū),腦出血發(fā)病率偏低。實驗研究證實,血清膽固醇過高,易發(fā)生粥樣硬化性血栓而高血壓同時有膽固醇過低高可使動脈壁變脆弱,紅細胞脆性增加,易發(fā)生出血。若飲食為高鈉、低鈣、低鉀,也易發(fā)生高血壓和腦卒中。第四頁,共14頁。中風病人的飲食

?昏迷期可采用鼻飼飲食,將易消化的流汁狀飲食分5—6次徐徐灌入??蛇x濃米湯、豆?jié){、牛奶、果蔬汁等。第五頁,共14頁。(2)初步恢復期中風病人神智已清醒,但進食嗆咳,則應予糊狀飲食,如蒸蛋羹,肉末爛面條,肉末果蔬粥、牛奶沖藕粉等。第六頁,共14頁。(3)基本恢復期

1.補充優(yōu)質蛋白。如豆制品、魚類、牛奶等。

2.多吃含維生素C的果蔬,增強血管致密性,防止再出血。

3.多吃含碘豐富的食物,可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沉積,防止動脈硬化的發(fā)生。如紫菜蝦米、海帶等。

第七頁,共14頁。疾病愈后期1.控制總熱量。2.限制精制糖和含糖類的甜食。3.腦梗塞的病人要經常飲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間。這樣可以稀釋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4.腦梗塞的病人有食鹽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鹽飲食,每日食鹽3克,可在烹調后再加入鹽拌勻即可。5.限制脂肪攝入量。每日膳食中要減少總的脂肪量,減少動物脂肪,烹調時不用動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飲食中的膽固醇,每日應在300毫克以內,相當于每周可吃3個蛋黃。第八頁,共14頁。第一方面要禁忌肥甘厚味第二方面要禁忌飲酒。第三方面要禁忌高鈉鹽的攝入。第四方面要禁忌溫燥性食物的攝入。所謂溫燥性食物,指食物中性質溫熱、溫補者,如羊肉、狗肉、鹿肉、鹿茸酒、三鞭酒等。中風病人禁食什么?第九頁,共14頁。

由于中風造成的面癱和吞咽障礙使得病人無法順利進食,病人營養(yǎng)攝入不夠,抵抗力下降,加上咽嗆咳,也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而長期依賴鼻飼,病人會有低人一等的悲觀心理,這些都影響中風病人的康復。

所以,中風病人吞咽功能的恢復至關重要。

中風病人進食的技巧第十頁,共14頁。具體措施:

鼓勵病人有意識地練習吞咽動作和咀嚼動作,訓練吞咽肌、四周肌肉和舌頭的功能;在胃管未拔除的情況下,經常從口中滴入少量液體,促使病人練習吞咽動作;用一根彎頭塑料軟管,伸入病人口中讓其吮吸液體,練習吞咽功能。病人初步具備吞咽能力后,家屬喂食時盡量用小勺將食物送到病人的健側舌根處,以利于病人吞咽;病人進食速度要慢,小口進食,確認口腔中沒有殘留食物后再進食第二口;逐步培養(yǎng)和訓練病人的有關進食技巧,病人能夠坐起時應將頭部稍微前仰,保持食管的通暢,從少量和易于吞咽的食品開始,如液體一粥一半固體食物一軟食一常規(guī)飲食,逐步過渡。只要堅持練習,即使是中風引起的嚴重吞咽障礙,數(shù)月后也能夠恢復。所以,應當樹立起病人的信心,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努力鍛煉。

第十一頁,共14頁。溫馨提醒:10月29日是世界腦卒中日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