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高職單招2023年生態(tài)學基礎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日照市高職單招2023年生態(tài)學基礎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日照市高職單招2023年生態(tài)學基礎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日照市高職單招2023年生態(tài)學基礎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日照市高職單招2023年生態(tài)學基礎自考測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日照市高職單招2023年生態(tài)學基礎自考測試卷(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30題)1.生長在水中的溞在夏季具有發(fā)達的頭盔,到冬季頭盔就消失,這是溞對溫度變化的()

A.生理適應B.形態(tài)適應C.行為適應D.結構適應

2.種群生態(tài)學的核心內容是()

A.種群動態(tài)研究B.種群數(shù)量C.種內、種間關系D.種群調節(jié)

3.生態(tài)位包括()

A.空間生態(tài)位B.營養(yǎng)生態(tài)位C.多維生態(tài)位D.以上三者都是

4.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種組成最簡單的是()。A.常綠闊葉林B.落葉闊葉林C.熱帶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5.沿海赤潮產生的原因是()

A.過多的氮B.過多的磷C.過多的碳D.過多的氮和磷等

6.在種群指數(shù)增長模型Nt=N0·en中,N0為()

A.種群初始數(shù)量B.環(huán)境容量C.種群增長率D.增長時間

7.種群的生境比較穩(wěn)定,種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齡錐體呈()。A.金字塔形B.鐘形C.壺形D.以上三者都不是

8.當種群長久處于不利條件下,產生新個體的能力下降或喪失,其種群數(shù)量會出現(xiàn)持久性下降,這種過程稱

A.種群衰退B.種群平衡C.種群爆發(fā)D.生態(tài)入侵

9.白樺在自然條件下不能在華北平原生長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量太大B.溫度過高C.溫度過低D.土壤中缺乏白樺生長所需的元素()

10.高溫引起生物()。

A.細胞膜系統(tǒng)滲透性改變B.細胞脫水、蛋白質沉淀C.細胞重量增加D.細胞內蛋白質凝固,酶系統(tǒng)失活

11.種類組成貧乏,喬木以松、冷杉、云杉、落葉松為主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A.熱帶雨林B.落葉闊葉林C.常綠闊葉林D.北方針葉林

12.邏輯斯蒂方程中的修正項(K-N)/K,是邏輯斯蒂系數(shù),其意義是()。A.環(huán)境壓力的度量B.環(huán)境負荷量C.增長量D.常量

13.地球環(huán)境是指()

A.大氣圈B.水圈C.巖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層所組成

14.用“生物學的多層蛋糕”來形象地確定生態(tài)學在傳統(tǒng)生命科學劃分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的人是()

A.林德曼B.奧德姆C.坦斯利D.蘇卡喬夫

15.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屬于典型沉積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16.有效積溫法則公式K=N(T-C)中,N為()。A.發(fā)育歷期B.生物學零度C.有效積溫D.平均溫度

17.演替的方向性是指()。

A.大多數(shù)群落的演替都有著共同的趨向,而且是不可逆的,演替的趨向一般是從低等生物逐漸發(fā)展到高等生物

B.大多數(shù)群落的演替都有著共同的趨向,而且是可逆的,演替的趨向一般是從低等生物逐漸發(fā)展到高等生物

C.從小型生物發(fā)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從短到長

D.從小型生物發(fā)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從長到短

18.植物利用太陽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幾,甚至萬分之幾,農作物平均也不過是()

A.5%~10%B.1%~2%C.10%~20%D.0.1%~0.2%

19.下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是()

A.湖泊

B、草原

C、果園

D、熱帶雨林

20.目前地球上面積最大,對維持人類生存環(huán)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是()

A.熱帶雨林B.常綠闊葉林C.落葉闊葉林D.北方針葉林

21.我國西北地區(qū)云杉采伐跡地上演替發(fā)展的最后群落是()

A.樺樹和山枸B.雜草群落C.樺、山枸、榿木D.云杉林

22.群落發(fā)育初期的主要標志是()。

A.植物伴生種的良好發(fā)育B.植物優(yōu)勢種的良好發(fā)育C.植物建群種的良好發(fā)育D.植物亞優(yōu)勢種的良好發(fā)育

23.白樺、云杉在自然條件下不能在華北平原生長是由于()

A.水分的限制B.低溫的限制C.高溫的限制D.養(yǎng)分的限制

24.農田作物的生長和土壤養(yǎng)分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其產量往往受土壤中供應最不足的營養(yǎng)元素所制約。這是()

A.李比希最低率B.謝爾福德耐性定律C.阿倫法則D.貝格曼法則

25.從純生態(tài)學角度講,人類()最為經濟。

A.肉食B.素食C.雜食D.以上三種飲食方式差不多

26.在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群落的植物生活型譜中,占比例最大的生活型是()

A.地下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地上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27.某一物種的個體樣方數(shù)占全部樣方數(shù)的百分比,屬于群落數(shù)量特征中的()

A.多度B.密度C.頻度D.優(yōu)勢度

28.如果一個種群的年齡錐體為金字塔形,則該種群的發(fā)展趨勢呈

A.穩(wěn)定型B.增長型C.衰退型D.下降型

29.土壤真菌與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體稱為

A.菌根B.根瘤C.菌絲D.子實體

30.下列生態(tài)因子不是自然資源因子的是()。

A.光合有效輻射B.水體中的浮游生物C.土壤肥力D.風

二、填空題(20題)31.調和人與自然的矛盾,要實行利用與保護兼顧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堅持收獲量小于______的原則。

32.在最適宜的條件下,種群所表現(xiàn)出來的最大增長率稱為______。

33.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剛好與呼吸作用的消耗______時的光照強度稱為光補償點。

34.由于人類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某種生物帶人適宜于其棲息和繁衍的地區(qū),種群不斷擴大,分布區(qū)逐步穩(wěn)定地擴展,這種過程稱______。

35.根據(jù)植物對土壤酸堿度的反應,可將植物分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種類型。

36.森林草原為內陸______氣候條件下的產物。

37.在相同條件下,一定范圍內,不論種群的密度如何,其最終產量總是趨于相同,這就是______法則。

38.當兩個生物(或生物單位)利用同一資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環(huán)境變量時,就出現(xiàn)______。

39.食物鏈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處于不同的營養(yǎng)層次,這些環(huán)節(jié)稱為______。

40.群落的數(shù)量特征有多度或密度、頻率、蓋度______和重要值。

41.種群中各年齡段的個體數(shù)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或配置隋況即為種群的______。

42.綠色植物處在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鏈中的第______營養(yǎng)級。

43.制定《京都議定書》的目的是為了限制______的排放,以減輕溫室效應。

44.地球上凈初級生產力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__________。

45.我國東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46.草甸是一類生長在______條件下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類型。

47.兩個或多個群落之間的過渡區(qū)域稱為______。

48.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三大功能類群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______。

49.邏輯斯諦方程中的修正項(K—N)/K,是__________。

50.李比希(Liebig)定律又稱為______定律。

三、判斷題(10題)51.全球生態(tài)學的研究對象是全球陸地和全球海洋。[]

A.正確B.錯誤

52.現(xiàn)代生態(tài)學以人為研究中心,更加注重實踐研究。[]

A.正確B.錯誤

53.哺乳動物大多屬于r對策生物。()

54.在生態(tài)因子中,對生物生存和繁殖起關鍵性作用的主導因子。[]

A.正確B.錯誤

55.種群在最適環(huán)境條件下的死亡率稱最低死亡率。()

A.正確B.錯誤

56.相對于限制因子來說,改善主導因子獲得的效益最大。()

A.正確B.錯誤

57.沿?!俺喑薄笔撬蛑幸恍└∮紊锉l(fā)性增殖引起的水色異?,F(xiàn)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富營養(yǎng)化。()

58.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無機環(huán)境、生物群落和生態(tài)過程變化的多樣性。()

59.鉀在植物—微生物—土壤—植物間的循環(huán)屬于生物循環(huán)。()

A.正確B.錯誤

60.如果種群數(shù)量在較長的時期內維持在同一水平,就說明該種群處于平衡狀態(tài)。()

A.正確B.錯誤

四、簡答題(10題)61.簡述物候節(jié)律及其意義。

62.簡述陸地生物群落的主要植被類型。

63.高斯假說的中心內容是什么?

64.簡述影響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65.簡述紫外光的生態(tài)作用。

66.植物對水分的適應類型有哪些?

67.簡述物質循環(huán)的調節(jié)。

68.種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

69.什么是物種多樣性?包括哪幾個層次?

70.簡述植物對土壤pH的適應類型。

五、論述題(5題)71.以DDT為例,說明物質富集的危害。

72.試述細胞外被中糖蛋白在細胞內合成、組裝和運輸?shù)娜^程及其對于細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73.比較r對策和K對策的特點。

74.試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流途徑。

75.論述群落演替的動因及其類型。

六、單選題(0題)76.我國內蒙古草原農田棄耕后,最后恢復的群落是()。A.雜草群落B.黃蒿群落C.禾草群落D.貝加爾針茅群落

參考答案

1.B

2.D

3.D

4.D

5.D

6.A

7.A增長型種群:錐體成典型的金字塔,基部寬,頂部窄,表示種群中有大量幼體,而老年個體較少,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長的種群。

8.A

9.B

10.D

11.D

12.A

13.D

14.B

15.C地球上大多數(shù)礦質元素如磷、鈣、鉀、鎂、錳、鐵、銅等屬于沉積型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

16.A

17.A

18.B

19.C

20.A

21.D

22.C

23.C

24.A

25.B解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是遞減的,越往高級,損失的能量越多,所以人類以初級生產者為食,減少能量流動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減少系統(tǒng)能量的損失,故是最經濟的,選B。

26.D

27.D

28.B

29.A

30.D解析:本題強調的是自然資源,A、B、C都屬于自然資源,只有D項風是一種氣候現(xiàn)象,不屬自然資源,故選D。

31.凈生產量

32.內稟增長率

33.相等

34.生態(tài)入侵

35.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堿性土植物

36.半濕潤半濕潤

37.最后產量衡值

38.生態(tài)位重疊生態(tài)位重疊

39.生態(tài)死亡率生態(tài)死亡率

40.優(yōu)勢度優(yōu)勢度

41.年齡結構年齡結構

42.一一

43.二氧化碳

44.熱帶雨林

45.草甸黑土

46.中度濕潤

47.群落交錯區(qū)(或生態(tài)交錯區(qū)、生態(tài)過渡帶)

48.分解者分解者

49.邏輯斯諦系數(shù)

50.最小因子

51.B

52.A

53.N

54.B

55.A

56.B

57.Y

58.Y

59.A

60.A

61.生物長期適應于一年中溫度的寒暑節(jié)律性變化,形成與此相適應的生物發(fā)育節(jié)律稱為物候。植物的物候變化非常明顯;動物對不同季節(jié)食物條件的變化以及對熱能、水分和氣體代謝的適應。導致生活方式與行為的周期性變化。物候研究觀測的結果,可應用于確定農時、確定牧場利用時間、了解群落的動態(tài)等,特別是對確定不同植物的適宜區(qū)域及指導植物引種工作具有重要價值。

62.植被是劃分生物群落類型的基礎。陸地生物群落主要植被類型如下:(1)森林包括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北方針葉林;(2)草地包括稀樹草原和草原;(3)荒漠;(4)苔原。植被是劃分生物群落類型的基礎。陸地生物群落主要植被類型如下:(1)森林,包括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北方針葉林;(2)草地,包括稀樹草原和草原;(3)荒漠;(4)苔原。

63.當兩個物種利用同一種資源和空間時產生的種間競爭現(xiàn)象;兩個物種越相似它們的生態(tài)位重疊就越多競爭就越激烈競爭的結果是其中一個要被排除。當兩個物種利用同一種資源和空間時產生的種間競爭現(xiàn)象;兩個物種越相似,它們的生態(tài)位重疊就越多,競爭就越激烈,競爭的結果是其中一個要被排除。

64.(1)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布和動物的活動性;(2)群落內部環(huán)境的變化;(3)種內和種間關系的改變;(4)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5)人類的活動。(1)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布和動物的活動性;(2)群落內部環(huán)境的變化;(3)種內和種間關系的改變;(4)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5)人類的活動。

65.紫外線主要引起化學效應它有殺菌、產生紅疹、引起皮膚癌和促進抗軟骨病的維生素D的合成的作用。紫外線能被原生質吸收大的劑量能使植物致死。昆蟲對紫外光具趨光性因此紫外光常用于害蟲誘殺、消毒滅菌。紫外線主要引起化學效應,它有殺菌、產生紅疹、引起皮膚癌和促進抗軟骨病的維生素D的合成的作用。紫外線能被原生質吸收,大的劑量能使植物致死。昆蟲對紫外光具趨光性,因此紫外光常用于害蟲誘殺、消毒滅菌。

66.(1)水生植物有三類: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陸生植物有三類:①濕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67.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在自然條件下,處于穩(wěn)定的平衡狀態(tài)。就是說對某一種物質在各主要庫中的輸入和輸出量基本相等。大多數(shù)氣體型循環(huán)物質如碳、氧和氮的循環(huán),由于有很大的大氣蓄庫,它們對于短暫的變化能夠進行迅速的自我調節(jié)。

68.(1)數(shù)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結構、性別比。

(2)分布特征:種群有一定的分布區(qū)域,種群的內分布型有3種類型。

(3)遺傳特征。

69.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的多樣化和變異以及生境的生態(tài)復雜性。”是生物與環(huán)境形成的生態(tài)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tài)過程的總和。一般有三個層次:一是遺傳多樣性二是物種多樣性三是生態(tài)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的多樣化和變異以及生境的生態(tài)復雜性?!笔巧锱c環(huán)境形成的生態(tài)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tài)過程的總和。一般有三個層次:一是遺傳多樣性,二是物種多樣性,三是生態(tài)多樣性。

70.根據(jù)植物對土壤酸堿度的反應和要求不同,可以把植物分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堿性土植物三種類型。(1)酸性土植物僅能在pH6.5的酸性土壤中生長,并且對Ca2+及HCO3-離子非常敏感,不能忍受高濃度的溶解鈣,這類植物主要分布在氣候冷濕的針葉林地區(qū)和酸性沼澤土上,這里土壤中的鈣及鹽基被高度淋溶。

(2)堿土植物只能在pH7.0的堿性土壤上生長,適于生長在含有高量代換性Ca2+、Mg2+離子而缺乏代換性H+的鈣質土和石灰性土壤上,這類植物主要分布在氣候炎熱干旱的荒漠和草原地區(qū),以及鹽堿土地區(qū),這里降雨少,不足以淋失土壤中的鹽基和鈣質。

(3)中性植物生長在pH6.5~7.0的中性土壤上,大多數(shù)作物、溫帶果樹都屬此類型。

71.①DDT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有機氯殺蟲劑一旦進入生態(tài)系統(tǒng)便會參與物質循環(huán)。②人類把DDT噴灑在植物上經過植物的莖和葉及根系進入植物體在植物體內積累起來被草食動物吃掉再被肉食動物所攝取逐級濃縮。③在循環(huán)過程中DDT的性質穩(wěn)定易被生物體吸收由于不能被生物消化與分解在生物體內的殘留濃度不斷升高并且沿著食物鏈逐級富集、濃縮。越是上面的營養(yǎng)級生物體內DDT的殘留濃度越高。因為排泄要求水溶性一旦進入人體內DDT就不能被排泄出去。因此大量使用DDT這類物質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構成了明顯的危害。①DDT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有機氯殺蟲劑,一旦進入生態(tài)系統(tǒng),便會參與物質循環(huán)。②人類把DDT噴灑在植物上,經過植物的莖和葉及根系進入植物體,在植物體內積累起來,被草食動物吃掉,再被肉食動物所攝取,逐級濃縮。③在循環(huán)過程中,DDT的性質穩(wěn)定,易被生物體吸收,由于不能被生物消化與分解,在生物體內的殘留濃度不斷升高,并且沿著食物鏈逐級富集、濃縮。越是上面的營養(yǎng)級,生物體內DDT的殘留濃度越高。因為排泄要求水溶性,一旦進入人體內,DDT就不能被排泄出去。因此,大量使用DDT這類物質,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構成了明顯的危害。

72.細胞外被糖蛋白又稱糖萼,是細胞膜的正常結構組分,是胞外多糖與蛋白的共價結合物,它不僅對膜蛋白起保護作用,而且在細胞識別中起重要作用。這類蛋白主要有膠原、糖胺聚糖、蛋白聚糖、層粘連蛋白、纖連蛋白、彈性蛋白等。糖蛋白首先在粗面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上合成,然后前體蛋白質在粗面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內發(fā)生糖基化修飾,最終從內質網的TGN以囊泡的形式排出并運送到細胞膜處,將糖蛋白整合入細胞膜。真核細胞中寡糖鏈一般結合在肽鏈的四種氨基酸殘基上,由此可分為兩大類不同的糖基化修飾,即N-連接(連接到天冬酰胺的酰胺氮原子上)和O-連接(連接到絲氨酸、蘇氨酸或在膠原纖維中的羥賴氨酸或羥脯氨酸的羥基上)糖基化。N-連接與O-連接的寡糖在成分和結構上有很大的不同,合成和加工的方式也完全不同。N-連接的糖基化反應起始發(fā)生在糙面內質網中,一個14個糖殘基的寡糖鏈從供體磷酸多萜醇上轉移至新生肽鏈的特定三肽序列的天冬酰胺殘基上。因此所有的N-連接的寡糖鏈都有一個共同的前體,在糙面內質網內以及在通過高爾基體各間隔轉移過程中寡糖鏈經過一系列酶的加工,切除和添加特定的單糖,最后形成成熟的糖蛋白。所有成熟的N-連接的寡糖鏈都含有2個N-乙酰葡糖胺和3個甘露糖殘基。O-連接的糖基化是在高爾基體中進行的。隨后由于不同的糖基轉移酶催化,依次加上一個單糖。同復雜的N-連接的糖基化一樣,最后一步是加上唾液酸殘基,這一步反應發(fā)生在高爾基體反面膜囊和TGN中,至此完成全部糖基的加工和修飾。蛋白質糖基化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糖蛋白是抗體識別位點,介導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黏著,糖基化增強了蛋白質的穩(wěn)定性,影響蛋白質的水溶性及所帶電荷的性質等等。

73.具有一對策的生物在進化過程中表現(xiàn)出很高的擴散能力一有機會就遷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個體的壽命短形體較小親代沒有對后代的照顧和保護能力防御能力較弱死亡率極高通過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斷擴散提高生存過程中的競爭力。具有r對策的種群經常受到生態(tài)因素的影響數(shù)量變動很大。但是高的r值能使種群數(shù)量迅速恢復到原有的水平強的擴散能力可以使r對策者迅速離開惡劣的生境擴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種群。具有K對策的生物擴散能力較弱其出生率低個體的壽命長形體較大保證它們在生存競爭中取勝。具有親代關懷行為具有,一對策的生物在進化過程中表現(xiàn)出很高的擴散能力,一有機會就遷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個體的壽命短,形體較小,親代沒有對后代的照顧和保護能力,防御能力較弱,死亡率極高,通過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斷擴散提高生存過程中的競爭力。具有r對策的種群經常受到生態(tài)因素的影響,數(shù)量變動很大。但是高的r值能使種群數(shù)量迅速恢復到原有的水平,強的擴散能力可以使r對策者迅速離開惡劣的生境,擴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種群。具有K對策的生物擴散能力較弱,其出生率低,個體的壽命長,形體較大,保證它們在生存競爭中取勝。具有親代關懷行為,

7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始于初級生產者(綠色植物)對太陽輻射能的捕獲,通過光合作用將日光能轉化為儲存在植物有機物質中的化學潛能,這些被暫時儲存起來的化學潛能由于后來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能流的不同路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