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碩士研究生考試《教育學》能力提升試卷D卷 附答案_第1頁
2021碩士研究生考試《教育學》能力提升試卷D卷 附答案_第2頁
2021碩士研究生考試《教育學》能力提升試卷D卷 附答案_第3頁
2021碩士研究生考試《教育學》能力提升試卷D卷 附答案_第4頁
2021碩士研究生考試《教育學》能力提升試卷D卷 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答準不姓答準不姓線 密題…A.勤奮感…2、請首先按要求在試卷的指定位置填寫您的姓名、準考證號等信息。3、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線內答題,否則不予評分。育和新教育的運動,形成了“新傳統教育”思潮。新傳統教育主要包括()A.要素主義教育、永恒主義教育、新托馬斯主義教育B.改造主義教育、永恒主義教育、新托馬斯主義教育C.永恒主義教育、要素主義教育、改造主義教育D.新托馬斯主義教育、要素主義教育、改造主義教育2、17世紀,以愛丁堡大學為代表的蘇格蘭大學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相比,更重視()A.大學自治B.教授治校C.科學教育D.古典教育的積極解決有助于展出的優(yōu)秀品質是()B.“忠誠”C.“希望”D.“意志”4、艾里克森認為,青少年期人格發(fā)展的主要任務是獲得()B.親密感目的強調培養(yǎng)具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的統治者,工業(yè)時代兼顧腦力勞動者和體力A.文化傳統B.生產方式C.教育政策D.教育理論6、在教育文獻檢索中,題錄、書目、索引、提要等屬于文獻等級中的()B.一級文獻C.二級文獻D.三級文獻7、下列統計方法,不適用于定序變量的是()A.中位數B.百分數C.斯皮爾曼相關8、研究表明,人的發(fā)展存在個體差異,充分尊重和利用這種發(fā)展特點的教育措施特有()A.個別輔導,分層教學,小組合作學習B.個別輔導,分層教學,班級授課C.分層教學,班級授課,小組合作學習D.班級授課,小組合作學習,個別輔導9、在西歐中世紀騎士教育實踐中,以“騎士七技”為主要學習內容的階段是()……A.家庭教育B.禮文教育C.侍從教育DD.社會教育10、為了研究不同教學模式對學生代數成績的影響,三位教師分別采用三種不同教學模式執(zhí)教三個班的代數課,這一實驗研究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分別是()AA.教師和學生BB.教師和學生代數成績C.教學模式與學生發(fā)展D.教學模式與學生代數成績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賀拉斯曼關于美國公立學校教育目的與作用理解的是()A.社會機器的平衡論B.社會人才的鍛造爐C.社會差異的復印機DD.社會意識的均衡閥的的教育改革實驗是()AA.昆西制度B.葛雷制C.道爾頓制D.文納特卡制13、在課程內容選擇上,斯賓塞認為科學知識最有價值,其判斷依據是他的()AA.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B.外在教育目的論C.教育準備生活說DD.教育適應生活說14、清朝地方官學實施嚴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點是對生員進行()A.思想控制B.動態(tài)管理C.分類教學DD.身份限制15、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漸進,主要依據的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A.差異性和階段性BB.差異性和順序性C.不均衡性和差異性D.階段性和順序性16、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顯著特征是()A.嚴密性、流暢性、準確性B.敏捷性、嚴密性、獨特性C.準確性、變通性、敏捷性DD.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17、泰勒原理由兩條密切相關的基本原理組成,一條是課程編制原理,另一條是()A.課程實施原理BB.課程設計原理C.課程評價原理D.課程組織原理經費而已,不必去理會什么主義。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A.周予同B.胡適C.李大釗D.王光圻19、運用“心理胚胎期”和“敏感期”概念表述兒童發(fā)展過程階段性特征的教育家是()A.福祿培爾B.赫爾巴特C.第斯多惠DD.蒙臺梭利20、孔子重視啟發(fā)式教學,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朱熹對“憤”的解釋是()A.“達其辭”B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開其意”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21、某團隊在進行職業(yè)教育調查時,將×職業(yè)高中里沒上課的老師都召集到一個會議室進行訪談。這種形式是()A.結構性訪談B.非結構性訪談C.重復性訪談DD.集體訪談22、古風時代雅典青少年一邊繼續(xù)在文法學校和弦琴學校學習,一邊為了接受體育訓練進入(()A.斯多葛學校B.體操學校C.埃弗比D.體育館23、在中國近現代學制發(fā)展過程中,取消大學預科始于()A.壬寅學制B.壬子癸丑學制D.戊辰學制24、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認為,人的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A.環(huán)境影響B(tài).教育作用C.內在因素DD.實踐活動25、宗教改革對歐洲教育發(fā)展影響的具體表現是()AA.教育管理的國家化B.教育內容的古典化C.教學語言的統一化D.教學目的單一化26、受身心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轉弱,行為隨意性強,自我控制水平低,在對其進行研究時,較適宜采用()AA.實驗法B.訪談法C.觀察法DD.問卷法27、書院教學的基本精神是()A.分齋教學C.注重考試D.藏書讀書28、下列研究假設中,不符合研究假設表述規(guī)范的選項是()A.灌輸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B.集中識字和分等識字的教學效果則是差異C.人均受教育年限越大,人生出生率越低D.用定性分析軟件進行分析34D.用定性分析軟件進行分析34、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的附屬內驅力在學校表現最突出、易見的時期是()A.小學低年級B.小學中年級C.小學高年級D.初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成績明顯提高。但沒有想到的是,學生之間相互猜忌、隱瞞學習資料等現象日趨嚴重。上述事實表明,教育()A.既有正向顯性功能,又有正向隱性功能B.既有負向顯性功能,又有負向隱性功能C.既有正向隱性功能,又有負向隱性功能D.既有正向顯性功能,又有負向隱性功能36、古希臘羅馬時代,以培養(yǎng)演說家或雄辯家為目標的學校是()A.文法學校B.弦琴學校C.體操學校D.修辭學校37、科舉制度區(qū)別于察舉制度的根本之處在于()A.開設繁多的考試科目B.建立完備的防弊制度D.地方推薦、中央考試38、科舉考試中偏重測試考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試方式是()A.帖經B.策論29、“你曾經在考試中作過弊嗎?”這是某研究者在“關于大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問卷”中的一個題目,這一題目存在的主要問題是()A.過于書面化B.詞義含糊C.帶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問題30、西歐中世紀大學所設學科一般為()A.文科、法學科、醫(yī)學科、神學科B.文科、理科、醫(yī)學科、神學科C.文科、理科、法學科、醫(yī)學科D.文科、理科、法學科、神學科31、以下判斷不能說明教育相對獨立的是()A.教育是個體向社會上層流動的助推器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C.教育發(fā)展具有持續(xù)性和繼承性D.教育具有自我復制和自我更新的功能32、20世紀70年代英國《詹姆斯報告》的頒布與實施,促進了()A.英國中等教育民主化水平的提高B.英國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提高C.英國職業(yè)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合D.英國師范教育非定向培養(yǎng)體制的確立3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定性分析的理論的是()A.分析的歸納B.敏感的概念C.實地理論CC.詩賦D.經義3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曾對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進行調查,發(fā)表《學會生向科學的人道主義”、“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承擔社會義務的態(tài)度”以及()A.“培養(yǎng)完人”B.“培養(yǎng)獨立個性”C.“培養(yǎng)國際理解”D.“培養(yǎng)終身學習能力”40、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教育理論界開展了一系列關于教育與發(fā)展的教育實驗,形成了實驗教學論體系,其代表人物是()A.馬卡連柯B.贊科夫C.巴班斯基D.蘇霍姆林斯基41、下列關于學術論文的結論與討論的說法錯誤的是()A.結論就是摘要的重復B.結論是圍繞正文所做的結語C.結論是對研究成果進行更高層次的精確概括D.討論往往用于自然科學的學術論文42、下列關于總體的界定表述錯誤的是()A.總體的界定是抽樣設計的基礎B.總體的界定取決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C.總體的界定取決于研究者的研究方法D.總體的界定要兼顧研究的外部效度和可行性43、只要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達成學習目標。依據這種思想建構的教學模式是()A.程序教學模式B.發(fā)現教學模式C.掌握學習教學模式D.非指導性教學模式44、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前,蘇聯在實施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過程中,曾出現把智育視為教育的中心任務、片面追求升學率、相對忽視勞動教育的現象。此現象發(fā)生于()A.建國初期的教育改革D.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的教育改革45、研究表明,學習成功的學生往往對學習抱積極態(tài)度,而學習遭受挫折的學生對學習抱消極態(tài)度。能對這種態(tài)度作出合理解釋的是()A.認知失調理論B.社會學習理論C.效果律D.準備律1、教育受制于社會,因此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取決于社會的現實要求。2、心智技能的獲得只要通過反復練習達到“孰能生巧”即可。3、皮亞杰與維果茨基的知識建構觀無明顯差異。1、簡述教育實驗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的含義,并舉出兩種影響實驗效度的心理效應。2、簡述道德教育體諒模式。3、簡述德育、智育、體育的相互聯系。4、簡述非隨機分派控制組前后測實驗設計的格式及優(yōu)缺點。5、簡述梁啟超關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觀點。1、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路易斯是一個性格文靜的初三學生。他有好幾門課程的成績不及格?,F在,他有時來校,有時不來校。他有幾個哥哥姐姐都沒有讀完中學,父母也沒有中學畢業(yè)。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戴莎找路易斯談話,問他為什么不來上學。他說,自己在四年級時學習便碰到了麻煩,感覺很無助。他覺得自己很“蠢”,而且越認為自己笨,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少,因為反正付出了努力也沒有作用。由于不努力,成績落后得更厲害,這使得老師也認為他很笨,對他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把他.安置在“差”生班里。路易斯感覺難受,干脆就不來學校了。而學校除了把這些事情告訴他父母之外,什么也沒做。戴莎老師問他:如果輟學了你會做什么?路易斯說:輟學的哥哥姐姐都找到了工作,一個做招待,一個在建筑工地做工。他們既有錢花,在工作中也沒有人會因為他們沒完成學業(yè)而刁難他們。自己也想去打工,有錢后就可以四處游玩。看來,以前總認為輟學可能會帶來許多麻煩的說法都是謊話,學校無法幫助自己得到想要的東西,只是浪費時間。在仔細傾聽了路易斯的看法后,戴莎老師告訴他:“我覺得你很聰明,而且實際上你非常了解自己和其他人。但我提醒你,政府法律不允許你現在輟學?!贝魃蠋熯€告訴他,學校有一些專門的計算機程序和輔導老師旨在幫助學生趕上學業(yè)。戴莎老師找來了一些曾經接受過這種幫助,現在發(fā)展很不錯的學生和他交流,并告訴他,可以選修一些職業(yè)技能課程,參加職業(yè)培訓、實習等。這樣一來,在完成學業(yè)后,比起那些沒有經過培訓的人,就可以擁有更多的機會、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然而,要想獲得這些,必須現在回學校。戴莎老師還告訴他:“我們只關心下星期,你的目標是下周每天都要來上學,接下來的幾周以后再說?!甭芬姿拐J為這有點困難,自己可能堅持不了一周。戴莎老師說:“我們一天天來,我們做一個日程表,每來一天學校就在上面做個標記。”(1).閱讀第二自然段,指出路易斯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根據社會認知學習論的互動觀,分((文憑)變成了一種財富形式,這不但從根本上剝奪了人獨立自主的學習動機和能力,而且通過文憑、學歷對人的社會地位進行分層,導致更深刻的社會兩極化,給整個社會都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因此,“學校的廢除已不可避免”。析這種水平與他在校經歷之間的關系。(2).閱讀第三、四自然段,分析“榜樣”對其輟學的影響。實現(1)1971年,伊凡?伊里奇廳發(fā)表《非學校化社會》,引起巨大反響。伊里奇以為,學習原本是個人的一種自主活動,是自律、自助、自我實現的過程。它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不必非得與別人的東西交換才有價值。他批評學校“把學習從一種活動變成了一種商品?!卑阎皇亲C書對學習與行為的自我調節(jié)對學習與行為的自我調節(jié)。(2)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越來越多的美國家長不再讓孩子進入學校我上學,而是“在家上學(homeschool)”,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進入21世紀,全美已經有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在家上學”。家長不送子女去學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復雜,包括:家長認為學校不2、某研究者欲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為題在某地區(qū)初中開展研究,旨在了解該地區(qū)出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成因分析,尋求相應的對何種取樣方法?如何抽取樣本(寫出步驟)(2)請按問卷指導語的要求,擬出一份問卷指導語。(3)為了了解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教育存在深層次問題,研究者還擬對部分家長進行訪談提綱(至少包含5個問題)。能提供他們認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如宗教信仰)。家長不造成學校和教師的教育理念,家長認為教師的教育方式不適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等等。據以上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從教育功能的角度,評析伊里廳的觀點。(2)結合學校在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方面的作用,評析“在家上學”現象。3、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消亡”的觀點不時出現。例如:消亡”的觀點不時出現。例如:參考答案的點即可,故本題選4、D本題重在理解。題目中體現的是時代變遷,在變遷中不同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不同,所以重在體現生產方式對人才的要求,并且生產方式包含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生產方式是決定教育目的6、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測量變量的變量特點。定序變量中,數字僅代表等級或順序位置,它既無絕對零點,又無相等單位。因此,不能進行加減乘除運算。適用的統計方法有:中位數、百分數、斯皮爾曼相關。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知識模塊:教育研究方法、A9、C10、D教學模式的變化在引起學生成績的變化。所以模式是自變量,成績是因變量。14、B這個需要了解六等黜陟法的含義,它是動態(tài)實現對學生成績的獎懲。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則,循序漸進地促進兒童身心的發(fā)展;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上應有所不17、C,解析:提供什么樣的教育經驗最有可確定教育目標)泰勒原理的基本內容是:學校應該試圖達到哪些教育目標(,人們如何確定這些目標正組織教育經驗)選擇學習經驗),怎樣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能達到這些目標(以及評價編制的課程目標是否得以實現,。泰勒原理主要探工讀主義分為三種:一是做工的人求學;二是求學的人為了實驗學理而勞作;三是貧苦學生為補助學費而半工半讀。以胡適等為代表的是純粹的工讀主義,胡適認為工讀主義不過是靠自己的工作去換點教育經費而已。故本題選B。蒙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心理發(fā)展有四個特點:獨特的心理胚胎期;心理具有吸收力;發(fā)展具有敏感期;發(fā)展具有階段性。以此為基礎提出來兒童心理發(fā)展具有節(jié)律性、階段性、規(guī)律性等特20、D21、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訪談調查的類型。根據訪談者一次訪談對象的多少,可以將訪談分為個別訪談調查和集體訪談調查。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知識模塊:教育研究方法22、B23、C書上背的知識。24、D26、C27、B28、B29、D、A、A32、D33、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定性分析的理論。定性分析的理論有分析的歸納、敏感的概念、實地D、A35、D36、D37、C8、B、A40、B41、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術論文中結論的構成。結論是圍繞正文所作的結語,是對研究成果進行的更高層次的精確概括。結論的措辭要嚴謹,邏輯要嚴密。討論往往用于自然科學的學術42、C只有規(guī)定了明確而有意義的總體,才能保證樣本的代表性??傮w的界定主要取決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同時還兼顧研究的外部效度和可行性,結合研究目的,在兩者之間尋求一個恰當的平43、C44、C45、45、C1、參考答案:錯誤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養(yǎng)規(guī)格、努力方向和社會傾向性前者是關于教育活動的質的規(guī)定性:后者是關于教育對象的質的規(guī)定性。社會本位論把滿足社會需要視為教育的根本價值,以德國的納托普、凱興斯泰納,法國的涂(1)教育目的不應從人的本位出發(fā),而應從社會需要出發(fā),根據社會需要來確定。(2)個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發(fā)展必須服從社會需要。(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符合社會準則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會化,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與延續(xù)。(4)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個人的存在與發(fā)展依賴并從屬于社會,評價教育的價值只能以教育的社會價值,強調教育目的從社會出發(fā),滿足社會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過分強調人對社會的依賴,把教育的社會目的絕對化,完全割裂人與社會的關系,極易導致教育對人的培養(yǎng)只見社會不見人,單純把人當做社會工具,而不是把人作為社會主體來培養(yǎng),造成對人發(fā)展的嚴重束縛和壓抑。本題比較傾向于社個人本位論把滿足個人需要視為教育的根本價值,以法國的盧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齊、德國的康德、法國的薩特為代表。(1)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發(fā)展。(2)重視人的價值、個性發(fā)展及其需要,把人的個性發(fā)展及其需要的滿足視為教育的價值所(3)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社會只有在有助于個人的發(fā)展時才有價值,教育的價值應當以其對個人發(fā)展所起的作用來衡量。個人本位的價值取向重視教育的個人價值,強調教育目的從個人出發(fā),滿足個人的需要,具有一定臺勺合理性。特別是在文藝復興以后的歷史條件下,它對于打破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對人的束縛,倡導人的自由和個性解放,提升人的價值和地位,使教育回歸到人間等方面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但激進的個人本位論者離開社會來思考人的發(fā)展,無視個人發(fā)展的社會需要和社會條件,甚至把滿足個人需要和滿足社會需要對立起來,把教育的個人目的和社會目的看成是不可調和的,這極易導致唯自由論和個人主義傾向??梢?,個人本位的價值取向與社會本位論一樣,具有明顯的片面性。(1)社會依據。教育必須依據社會現實和發(fā)展需要來選擇和確立教育目的。一是要根據社會關系現實和發(fā)展的需要,即生產關系和政治的性質來確定,體現鮮明的階級性。二是要根據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需要,即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來確定。(2)人的依據。教育目的直接指向的對象是受教育者,含有對人的素質發(fā)展的要求,這種要求不要求不僅要依據社會現實曼其發(fā)展來確定,也要依據人的身心發(fā)展和需要來確定。如果不考慮這一點,就會導致實際教育活動脫離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難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趨勢要求我們積極調整教育目標,建立一個開放的、面向世界的教育體系,造就具有新的個性特征的、全面發(fā)展的代新人。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具體有三個特點:第一,動作對象的觀念性;第二,動作執(zhí)行的內潛性。第三,動作結構的減縮性<不用像動作技能那樣一一出現,內部語言是可以合并、省略和簡化的)。家馮忠良根據有關研究并結合教案實際,將加里培林的五個階段進行了簡化和改進,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階段說,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即了解這種實踐模式,了解動作結構,各動作成分及其順序等。該階段學員主要是在頭腦中形成程序性知識。通過原型定向,學員在頭腦中形成了有關活動方式的定向映象)。2)原型操作<在該階段,活動方式是物質化的,即以外部語言、外顯的動作,按照活動模式一步步展開執(zhí)行)。3)原型內化<在該階段,學員擺脫了實踐模式,但已經將實踐模式內化為一種熟練的思維活動方式,突出表現在外顯的言語活動明顯減少。學員最初面臨一個新任務時,始終復述任務規(guī)則,但隨著練習的不斷進行,法則復述消失,這是內化的一個標志)。該題目認為心智技能的獲得只要通過反復練習達到“熟能生巧”即可忽略了原型內化階段,認為只要有外部的練習可以獲得的觀點是不對的。的建構,但在知識的實質以及知識的建構過程方面,兩人仍存在著明顯的理論上的差異。義。認知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以心理結構的形式存在于學生的頭腦之中,這種知識是通過同化、順化等過程,為個體所建構起來維果茨基的知識建構觀則稱為社會建構主義。社會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在得以內化之前,以各種社會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會之中,而知識的內化則是個體與社會環(huán)境互動的結果。教育實驗的內在效度是指自變量與因變量聯系的真實程度,即研究的結果能被解釋的程度。它表明的是因變量的變化在多大程度上是來自于對自變量的操縱。只有當實驗的結果僅僅是由于操作自變量和控制了無關因素的干擾所致,一個實驗才是有效的,內在效度決定了實驗結果的解釋,沒有內在效度的實驗研究是沒有價值的。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實驗研究結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應用范圍問題,表明實驗結果的可推廣程度,研究結果是否被正確的應用到其他非實驗情景、其他變量條件及其他時間、地點、總體中去的程度,所以又可以分為總體效度和生態(tài)效度。變量的結果,而是操作的變量與未控制變量相混合的結果。心理學家把由變量的混淆而引起的典的結果,而是操作的變量與未控制變量相混合的結果。心理學家把由變量的混淆而引起的典型錯誤概括為心理效應。影響實驗效度的典型效應如實驗者效應,即羅森塔爾效應和霍桑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也稱期望效應,是實驗主試情感的某種偏向而對實驗結果產生了干擾?;羯P脖环Q為被試效應,指實驗對象情感上的變化對實驗結果產生了影響。體諒模式是英國學者麥克費爾等人創(chuàng)建的一種側重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該模式強調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技能,引導學生學會體諒,學會關心。該模式通過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會情境問題的教材(《生命線》),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等式進行道德學習?!驹u分說明】08年大綱新增內容,此題考查了德育模式中的體諒模式。作答該題時要回答,大致內容和優(yōu)缺點。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會的要求,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形成所期望的的政治立場、世界觀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它體現了整個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對受教育者的全面發(fā)展起著定向的作智育,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培養(yǎng)基本的技能技巧和發(fā)展智力的教育,它在個性全面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體育,是全面發(fā)展體力,增強體質,傳授和學習健身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能的教育。體力和體質的發(fā)展是個性全面發(fā)展的生理基礎。德育、智育和體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其中三個部分,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辯證統一的。首先,三者不可分割,其次,不能相互代替。在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時,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只注重之間的聯系性和相互促進性而忽視其各自的獨特性;二是只注重他們的區(qū)別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視其相互促進的作用,甚至把他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總之,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目的和手段的。在實踐中,共同組成統一的教育過程。德育對其他各方面起著保證方向和保持動力的作用。智育為其他各育實施提供認識基礎。體育是實施各育的物質保證,處理好它們的關系,使其相輔相成,發(fā)揮教育的整體功能。4、(1)基本格式:G1O1XO2(實驗組)G2O3O4(控制組)(2)優(yōu)點:有控制組、前后測比較,一定程度控制選擇偏差等,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