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課件_第1頁
第五講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課件_第2頁
第五講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課件_第3頁
第五講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課件_第4頁
第五講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

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公元581年——公元937年一、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一)宮廷燕樂

燕樂又稱為宴樂,指在宮廷中,除了儀典之外,招待賓客、宴享與娛樂中所應用的一切音樂。隋唐以后的燕樂概念更加廣義,除宮廷雅樂以外,凡是宮中所用的各種民間音樂都屬于燕樂的范疇,是漢族俗樂與境內各民族外來音樂的總稱,具體組織形式:隋朝的“七部樂”、“九部樂”,唐朝的“九部樂”、“十部樂”、“立部伎”、“坐部伎”等隋唐時代的各類宮廷歌舞藝術形式。隋文帝頒布七部樂?!端鍟ひ魳分尽份d:“始,開皇初定令,置七部樂:一曰國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麗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國伎,六曰龜茲伎,七曰文康伎”。

隋代“七部樂”“九部樂”與唐代“九部樂”“十部樂”對照圖示▲為多部伎中較為重要的樂部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二)“立部伎”和“坐部伎”以演出形式為劃分的坐、立部伎是繼九、十部樂后出現(xiàn)的,是民族音樂真正融合的產(chǎn)物。他們演奏的大多為唐代的創(chuàng)作樂舞,一共有14曲。坐部伎:3—12人;演奏6曲;幽雅抒情,表現(xiàn)細膩,更為注重個人技巧立部伎:64—180人;演奏8曲;場面宏偉,伴以擂鼓,氣勢磅礴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秦王破陣樂》《秦王破陣樂》是創(chuàng)作于初唐時期的宮廷燕樂中的一部著名樂舞,是一首在漢族音調基礎上又“雜有龜茲之聲”的著名作品。其內容以歌頌唐太宗李世民統(tǒng)一中國、以武功定天下為宗旨。全舞共分三折,每折為四陣,以往來擊刺動作為主,歌者相和。舞隊擺出各種陣勢,“發(fā)揚蹈厲,聲韻慷慨”,伴奏音樂“聲震百里,動蕩山谷”。舞蹈不僅具有濃厚的戰(zhàn)陣氣息,還有一種威懾力,令觀者“凜然震竦”?!肚赝跗脐嚇贰非V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

《秦王破陣樂》片斷:欣賞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三)歌舞大曲與法曲隋唐歌舞大曲又稱大曲或燕樂大曲,是一種綜合器樂、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結構的大型歌舞音樂,在隋唐宮廷燕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著隋唐音樂文化的最高水平?!段鞣絻敉磷儭芳繕穲D部分敦煌172窟壁畫樂舞圖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法曲是歌舞大曲中的一部分,也是隋唐宮廷燕樂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法曲又名法樂,始見于東晉《法顯傳》,因用于佛教法會而得名,至隋稱為法曲。《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為著名的法曲,由唐玄宗李隆基創(chuàng)作,約成于公元718~720年間,是一部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佳作。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赌奚延鹨虑费莩鰣雒嫠逄茣r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霓裳中序第一》片斷:欣賞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四)宮廷音樂機構的興盛唐代的音樂機構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音樂歷史上空前龐大和系統(tǒng)的,建立了由政府管轄和宮廷直接管轄兩個不同的系統(tǒng)。政府管轄——太常寺——“大樂署”和“鼓吹署”,均由太常卿主管大樂署職能主要有兩個:管理雅樂和燕樂和培養(yǎng)樂工。鼓吹署由過去的“清商署”和“鼓吹署”合并而成。其職能是管理儀仗音樂,即鹵薄樂和軍樂。宮廷管轄——“教坊”和“梨園”。教坊負責管理領導歌舞、散樂梨園是唐玄宗在內廷設立的以教習法曲為主的音樂機構。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五)曲子的興起曲子是隋唐時期流行的一種民間音樂形式。它是在民歌的基礎上經(jīng)過加工、提煉和規(guī)范化,使其更加藝術化的聲樂藝術形式。形式自由,節(jié)奏活潑,歌詞較為口語化。因此常被用于說唱、歌舞等其他更高藝術形式中,成為市民音樂中的重要構成因素,也成為文人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曲子的創(chuàng)作方式:1、“由樂定詞”又稱為“填詞”2、“依詞配樂”又稱為“自度曲”。曲調固定下來之后便成為后來的“曲牌”,成為唐詩宋詞的先河。隋唐時期流傳至今的著名曲子有《望江南》和《陽關三疊》。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1、《望江南》《望江南》表現(xiàn)了一個被拋棄的女子的怨恨,歌詞有口語化特點:“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為奴吹散月邊云,照見負心人?!彼逄茣r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2、《陽關三疊》

根據(jù)唐代著名詩人兼音樂家王維的詩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譜曲而成。此詩表達了深切的惜別之情,影響頗大。因為詩中有渭城、陽關等地名,因此又名《渭城曲》、《陽關曲》。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六)俗講與變文俗講是唐代佛教寺院里的一種通俗講唱,將講與唱的方式相結合,以宣傳佛教經(jīng)義。變文則是指這種把佛經(jīng)內容變成俗講說唱的底本,是一種散文和韻文夾雜的文體,常由散文敘述一遍故事內容,而后以韻文演唱一遍。內容多為講說佛經(jīng)故事,宣揚因果報應、輪回思想等等。(七)隋唐散樂隋唐時期的“散樂”便是“百戲”的代名詞。包括了雜技、歌舞戲,以及參軍戲、雜劇等民間新興的藝術形式。其中參軍戲已經(jīng)包含了中國戲曲的最初形式。三、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發(fā)展(一)樂律學的發(fā)展

新音階的確立中國古代的音階,其半音位置是在四度與五度之間。新音階的半音位置與現(xiàn)在運用的音階一樣,是在三度與四度之間。

1、隋代八十四調理論隋代萬寶常提出的八十四調理論是以“七聲”與“十二律”旋相為宮。十二律構成十二均,每均都可以構成七種調式,從而得到八十四調。但是實際上,八十四調只是一個理論體系,在非平均律制中很難解決旋宮實踐問題。

2、唐代二十八調理論二十八調是唐代宮廷燕樂所用的宮調體系,也稱為“燕樂二十八調”。此調式理論對于俗樂的影響也非常大,因此又稱為“俗樂二十八調”。用現(xiàn)在的概念解釋,是由四個調、每個調由七種調式組成。唐燕樂二十八調與隋代的八十四調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發(fā)展

3、同曲的犯調和移調理論

犯調旋宮:音高的變換轉調:調式的轉換旋宮轉調移調:改變音階的絕對音高而調式不變(二)古琴減字譜和燕樂半字譜1、古琴減字譜曹柔創(chuàng)造用減字筆畫拼成某種符號作為左、右兩手在古琴音位上彈奏手法的標記,是一種只記彈奏音位與方法而不記音名的記譜法。一直沿用至今。2、唐代的燕樂半字譜我國工尺譜的一種早期形式,當時有管色譜和弦索譜兩種譜式。敦煌還曾出現(xiàn)唐代的舞譜兩卷,包括八個曲調。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發(fā)展敦煌曲譜《傾盃樂》(燕樂半字譜)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發(fā)展(三)樂器的發(fā)展樂器已經(jīng)約有300種之多,并且主要運用在九、十部樂中。此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帶有“品”的琵琶,并且開始用手指彈奏,以區(qū)別于先前盛行的用撥子彈奏的琵琶。在器樂合奏方面,隋唐時期主要有鼓吹、管樂合奏以及管弦樂合奏等。唐代鼓吹樂主要有“鐃鼓”、“簫笳”、“大橫吹”、“小橫吹”四種,其中“大橫吹”的藝術性較高。唐代螺田五弦琵琶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發(fā)展五代顧閎中所畫的《韓熙載夜宴圖》中描繪的管樂合奏場面隋唐時期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發(fā)展(四)音樂理論的發(fā)展隋唐時期雖然沒有出現(xiàn)專門的音樂美學論著,但是有關音樂本體的專門著述卻空前增多。《北堂書鈔》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類書,由隋代的虞世南任隋秘書郎時編纂?!稑窌洝肥且徊客ㄋ仔缘臉仿衫碚搶V?,由唐代武則天召集著作郎元萬頃等編纂,成書于久視元年(約700年)。《教坊記》是唐代開元年間任左金吾倉曹參軍崔令欽撰寫的一部敘述有關開元、天寶年間(公元714~756年)唐代教坊制度和軼聞的著作。《羯鼓錄》是唐代羯鼓名手南卓撰寫的一部有關于羯鼓的專門性著作,成書于唐宣宗大中二年(約844年)?!稑犯s錄》是由唐朝國子司業(yè)段安節(jié)所著,成書于唐昭宗乾寧年間(約907年),較為詳細記載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