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圖版八年級下學期地理素養(yǎng)綜合全練(五)跨學科_第1頁
2023中圖版八年級下學期地理素養(yǎng)綜合全練(五)跨學科_第2頁
2023中圖版八年級下學期地理素養(yǎng)綜合全練(五)跨學科_第3頁
2023中圖版八年級下學期地理素養(yǎng)綜合全練(五)跨學科_第4頁
2023中圖版八年級下學期地理素養(yǎng)綜合全練(五)跨學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項素養(yǎng)綜合全練(五)

跨學科專題

一、選擇題

【跨歷史?世界文明古國】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亞洲

文明對話大會于2019年在北京開幕。亞洲人民在數(shù)千年發(fā)展歷程中開辟的絲綢

之路等古老商路,記錄著亞洲先人們交流交往的文明對話。完成1一3題。

威尼斯7

伊斯坦布爾

依率$

亞歷

山大/、巴力?

貝初(s魯木齊

堆盧瓦基西瓦尼

北方絲綢之路

西南絲綢之路印度洋

海上絲綢之路

1.(2022廣東東莞期中)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列關于亞洲說法正確的是()

A.面積最大、跨經(jīng)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B.北回歸線穿過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

C.①是高加索山脈,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

D.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長度最長的山脈

2.(2022廣東東莞期中改編)亞洲是世界三個文明古國即中國、古印度(今印度河流

域)、古巴比倫(今兩河流域)的發(fā)祥地,三個文明古國()

A.地形均以高原為主

B.都分布在河流沿岸

C都以白色種人為主

D.都以季風氣候為主

3.(2022廣東東莞期中)亞洲文明大會召開的意義是()

①傳承、弘揚亞洲各國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

②為保護各國文化特色,減少國家間交流

③增強亞洲文化自信,促進亞洲協(xié)作互信

④凝聚亞洲發(fā)展共識,激發(fā)亞洲創(chuàng)新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跨生物?特色農(nóng)業(yè)】有一種菜地叫“漂浮菜園”,一塊塊大小不一的“菜地”漂浮

在水面,瓜果蔬菜栽種其中。它讓孟加拉國農(nóng)民在雨季耕地被淹沒后仍能耕作。雨

季過后,水位下降,土壤露出,“漂浮菜園”被打碎混入土壤中,以增加土壤有機質。讀

圖完成4一5題

4.(2022安徽宣城寧國期中)當?shù)剡\用“漂浮菜園”的時間有可能是()

A.1月B.2月C6月D.11月

5.(2022安徽宣城寧國期中)當?shù)剞r(nóng)民使用“漂浮菜園”可有效應對()

A.霜凍B.臺風C.干旱D.洪澇

【跨語文?文學名著】《阿拉丁和神燈》是源自西亞的神話故事《一千零一夜》

中的其中一個故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6—7題。

6.(2022山東濱州無棣期中)據(jù)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該地區(qū)宗教建筑反映居民多信奉佛教

②該地區(qū)著名的手工毛毯與本區(qū)的畜牧業(yè)有關

③該地區(qū)人們夜晚常把床鋪放在屋頂上,與地形密切相關

④本區(qū)居民多為白色人種,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7.(2022山東濱州無棣期中)阿拉丁與公主交流使用的語言可能是()

A.漢語B.英語

C.西班牙語D.阿拉伯語

【跨歷史?歷史地圖】公元399年一412年,僧人法顯西行求法,游歷三十余國,

其旅行見聞《佛國記》是現(xiàn)存最早關于中國與南亞陸海交通的地理文獻。下圖為

“法顯求法路線示意圖.讀圖完成8—9題。

竭叉(喀什)龜鎏*瞽煌一/

國起訖城市檜安古代地名V.//n<

。i黑城鎮(zhèn)信安)現(xiàn)代地名即亞熱型弓、

7修黑(印度尼西史F話鬲一

8.(2022山東濱州無棣期中)《佛國記》中有“無冬夏之異,草木常茂,田種隨人,無有

時節(jié)”的記載,其描述的區(qū)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爾高原

C斯里蘭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9.(2022山東濱州無棣期中)法顯從耶婆提國乘船返回中國最適合的時間是()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跨數(shù)學?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圖】下圖為印度人口增長和印度人口金字塔圖。讀圖,完

成10—12題。

⑥口八說出?甲小(年

老年人口

5.23%

壯年人口

64.30%

幼年人口

30.47%

???

6543210123456(%)

10.(2022福建泉州安溪期中)2000年,印度人口數(shù)量達到()

A.12.1億B.10.2億

C.8.4億,D.6.8彳乙

11.(2022福建泉州安溪期中)關于印度人口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男性人數(shù)多于女性人數(shù)

B.增長速度越來越慢

C.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D.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最大

12.(2022福建泉州安溪期中)印度人口的優(yōu)勢有)

①勞動力豐富②居住條件差

③消費市場廣闊④國防兵源不足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二、綜合題

13.1跨生物?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2021北京房山期末)保護人類共有的資源寶庫

南極地區(qū)。

1983年中國加入《南極條約》后,在南極地區(qū)建設多個科學考察站,對南極地

區(qū)特殊地理環(huán)境進行大量的科學考察,為南極地區(qū)的環(huán)境保護做出貢獻。讀圖完成

各題。

海拔高■

.好典.前

E雪龍?zhí)柍霭l(fā)啦!

[這里環(huán)境獨,支科W此時上海正值

[價值—電我來農(nóng)

⑥(李方)

到達⑦洲

的弗里哽特爾

r.下一站就

.駐南極洲啦!

順利抵達中山

站!這里的經(jīng)

緯度是遜

需要:補紿門

選擇南美洲的

蓬塔阿缶納斯

人類越來越關注全球環(huán)境作為補給地是

問題門全球氣候變暖會因為A

什致南極冰川/

我國第5個

南極科考站建設中

人類意識到開

找極地科學考

察和保護肢地

環(huán)境的市:要件.

你對保護南極

的建議是?

西綸90,(至少答兩點)

①,②,③,④,⑤,

⑥,⑦,⑧,⑨,

⑩,11O

專項素養(yǎng)綜合全練(五)

跨學科專題

一、選擇題

1.B本題組結合亞洲古絲綢之路等歷史知識,考查學生對亞洲自然、人文地理特

征的了解。亞洲是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跨經(jīng)度最廣的是

南極洲。北回歸線穿過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①是烏拉爾山脈,是亞歐兩

洲的分界線。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即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

第斯山脈。

2.B古巴比倫的發(fā)祥地位于兩河流域,中國的發(fā)祥地位于黃河流域,古印度的發(fā)

祥地位于印度河流域,亞洲的三個文明古國都分布在河流沿岸。

3.C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聚焦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的主題,旨在傳承與

弘揚亞洲各國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增強亞洲文化自信,促進亞洲協(xié)作互信;凝聚亞

洲發(fā)展共識,激發(fā)亞洲創(chuàng)新活力,故①③④正確。

4.C本題組以孟加拉國特色農(nóng)業(yè)入手,考查區(qū)域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讀

圖可知,孟加拉國屬于熱帶季風氣候,6?10月降水豐富,為雨季,因此,當?shù)剡\用“漂

浮菜園”的時間有可能是6月。

5.D孟加拉國位于南亞,南亞多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多旱澇災害。孟加拉國農(nóng)民使

用“漂浮菜園”可有效預防應對洪澇。

6.D本題組通過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引出所考查的區(qū)域對象。該地區(qū)宗教

建筑多為清真寺,反映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羊毛編織的地毯是西亞的重要出口商

品。該地區(qū)人們夜晚常把床鋪放在屋頂上,與當?shù)匮谉岣稍锏臍夂蛴嘘P。本區(qū)居民

多為白色人種,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7.D《阿拉丁和神燈》是源自西亞的神話故事,西亞主要為阿拉伯民族,使用阿拉

伯語,故阿拉丁與公主交流使用的語言最可能是阿拉伯語。

8.C本題組借助法顯西行的歷史地圖和歷史著作,考查東南亞、南亞地區(qū)的自然

地理特征。印度河上游谷地有大片沙漠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