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總結(jié)_第1頁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總結(jié)_第2頁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總結(jié)_第3頁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總結(jié)_第4頁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總結(jié)地理事物與現(xiàn)象越來越為人們所關(guān)注,不僅僅局限于經(jīng)典的山川面貌、星辰運行等自然地理的內(nèi)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資源、環(huán)境與進展、旅游等人文層面的印記。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學問點(總結(jié)),供大家閱讀參考。

更多學問點相關(guān)內(nèi)容推舉↓↓↓

地理中考的學問點總結(jié)

地理中考學問點總結(jié)

高考紅樓夢必考學問點

高中歷史抗日戰(zhàn)斗的學問點

高考物理變壓器學問點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學問點總結(jié)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氣候變化:一個特定地點、區(qū)域或全球的長時間的氣候轉(zhuǎn)變。地球氣候變化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地質(zhì)時期;歷史時期;近現(xiàn)代時期

2、各個時期的氣候變化特征

(一)地質(zhì)時期的氣候變化

地質(zhì)時期,地球表面歷經(jīng)了三次大冰期:震旦紀大冰期,石炭-二疊紀大冰期,第四紀大冰期。全球氣候始終處于波動變化之中,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周期長短不一??傮w來看,在地質(zhì)時期的氣候變化過程中,暖和期較長,寒冷期偏短;潮濕期與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潮濕期為主。

(二)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

歷史時期全球氣候有兩次較大的變化,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的

暖和期期;另一次是十五世紀以來的寒冷期。

(三)近現(xiàn)代的氣候變化

自1861年以來,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呈上升趨勢,近現(xiàn)代全球陸地降水量也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

3雪線:

長年積雪的下界,分布高度主要取決于溫度、降水量和地形等條件——溫度、坡度與雪線高度正相關(guān),降水量與雪線高度負相關(guān)。

冰蓋:掩蓋在各種地形上的巨厚冰體,氣溫越高,冰蓋面積越小

4全球氣候變化(主要是全球變暖)的影響:

①全球氣候變化本身就是資源條件的變化。增加了自然資源的開發(fā)難度。

②全球氣候變化加劇了自然災難。

③全球氣候變化還將導致原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變化。將有1/3的動植物棲息地發(fā)生轉(zhuǎn)變,大量物種滅亡。

④全球氣候變化對主要生產(chǎn)領(lǐng)域,如農(nóng)業(yè)、林業(yè)、牧業(yè)、漁業(yè)的影響更為顯著。氣候變化對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作物品種、耕作方式、生產(chǎn)的穩(wěn)定性等都產(chǎn)生影響

⑤氣候變化通過極端天氣和氣候大事(如厄爾尼諾、干旱、洪澇、熱浪等),擴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中國地理常識總結(jié)

1、中國領(lǐng)土東西跨經(jīng)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qū),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2、中國領(lǐng)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3、中國領(lǐng)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4、中國領(lǐng)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四周)。

5、中國領(lǐng)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6、中國領(lǐng)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7、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只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地勢西高東低。

8、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中,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公里,沿海有很多優(yōu)良港灣,便于船舶避風和???。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疆。

11、中國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于浙江省東面的海疆。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nèi)海是一個國家神圣不行侵害的領(lǐng)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是中國的內(nèi)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其次大島是海南島。

16、遼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中國其次大半島。

17、臺灣海峽位于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shù)闹匾ǖ?,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18、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臺灣省是中國地震最頻繁的省份。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5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尼泊爾、錫金、印度、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老撾、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27、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28、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29、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30、中國的行政區(qū)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特殊行政區(qū))、縣(自治縣、市)、鄉(xiāng)(鎮(zhèn))三級。

31、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2個特殊行政區(qū)。

32、新疆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qū),它位于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3、有“古代歷史的博物館”之稱的陜西省,是古代秦國的所在地,所以稱“秦”或“陜”。

34、陜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稱長安),是我國聞名的“千年古都”。

35、有“煤?!敝Q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6、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nèi)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37、因位于黃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于冀州,所以河北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

38、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簡稱“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有大量古代歷史和(文化)遣址。

39、遼寧因省內(nèi)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

40、吉林省位于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41、有“北大倉”(糧倉)之稱的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北的省份,也是最東的省份,簡稱“黑”。

42、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jié))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shù)節(jié)。

43、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

44、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位于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保晒耪Z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這是我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

46、西藏自治區(qū)位于中國的西南邊疆。從公元7世紀開頭就與內(nèi)地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常常往來,促進了藏、漢民族之間的溝通與進展。左圖為西藏布達拉宮。

47、同緬甸、老撾、越南相鄰的中國西南邊疆省份是云南省,簡稱“滇”或“云”。

48、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著名中外的“春城”。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氣候溫柔,四季如春。

49、“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指的是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

50、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學好地理的(方法)

1、學會概括。

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例如南亞地型簡單,可用八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整合學問點。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做成(思維導圖),會讓大腦思維條理糊涂,便利記憶把握。

3、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

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把握學問、技能的工具,又是培育自學力量的依據(jù)。

4、抓重點概念。

對地理原理、要領(lǐng)的把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數(shù)學公式、定理那樣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關(guān)鍵和要點,就很簡單地理解和把握了。

5、重視地理觀看。

觀看就是邊思索邊細看??匆豢串?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shù)厥窃鯓踊顒拥?。通過報刊、電視節(jié)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熬煉我們的才智。

6、擅長地抱負象。

觀看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供應位置直觀,想象才能使二者聯(lián)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huán)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現(xiàn)地理的將來。

7、學會閱讀理解地理教科書。

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閱讀理解,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于,對教材學問點必需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需在老師的指導下仔細學習。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學問點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學問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