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氏脊椎正骨??普n件_第1頁
龍氏脊椎正骨專科課件_第2頁
龍氏脊椎正骨??普n件_第3頁
龍氏脊椎正骨??普n件_第4頁
龍氏脊椎正骨??普n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龍氏脊椎正骨??茋抑嗅t(yī)藥科研攻關項目

脊椎病特效治療新技術龍氏脊椎正骨??茋抑嗅t(yī)藥科研攻關項目脊椎1中西結合技術創(chuàng)新

無痛適宜療效顯著

椎間盤椎間盤腰椎骶骨和尾骨樞椎胸椎寰椎頸椎專治:

頸椎病

頭痛頭暈頑固性失眠肩周炎、腰腿痛腰椎盤脫出癥胃十二指腸潰瘍心律失常多汗癥假近視過敏性鼻炎突發(fā)性耳鳴耳聾

中西結合技術創(chuàng)新

無痛適宜療效顯著

椎2C4—T4支氣管哮喘C1—4偏頭痛、眩暈失眠、過敏性鼻炎C1—4偏頭痛、眩暈失眠、過敏性鼻炎脊椎與相關疾病關系圖

C1—4

偏頭痛、眩暈、失眠、過敏性鼻炎腰椎(L)1234523456127891011胸椎(T)1頸椎(C)1234567C1—5高血壓C3—6肩周炎T1—12肋間神經痛T6—10糖尿病L2—5痛經C6—T6心絞痛、心律失常T5—8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T9—L2腸功能紊亂、慢性結腸炎神經階段:頸椎(C):第1—第7胸椎(T):第1—第12腰椎(L):第1—第5C4—T4C1—4C1—4脊椎與相關疾病關系圖3脊

表脊

表4脊

表脊

表5脊

表脊

表6龍氏脊椎正骨??苝pt課件7

8龍氏脊椎正骨專科ppt課件9龍氏脊椎正骨??苝pt課件10一、學習正骨手法的幾點要領二、脊椎病基本病因、病理。三、椎小關節(jié)錯位常見的幾種形式四、頸椎X線照片五、椎小關節(jié)錯位的復位機理六、三步定位診斷法七、頸椎病正骨十法八、胸、腰椎病正骨法九、骶髂關節(jié)錯位正骨法十、頸椎病病因分型及主治輔治法十一、水針療法龍式脊椎正骨手法授課計劃龍式脊椎正骨手法授課計劃11穩(wěn):對病情要細心分析,排除治脊療法禁忌癥,觸診脊椎偏外時,注意分析是生理性(畸形)或病理性(符合三步定位診斷),避免誤診誤治。有錯位者要分清類型,盡可能以少而準的正骨手法糾正錯位,防止急于求成,判錯方向又用暴力復位,發(fā)生意外損傷加重病情。病情復雜者,分析清楚,先易后難,逐步復位(多系統(tǒng),多部位者)。第一節(jié):學習正骨推拿法要領一、要求做到:穩(wěn)、準、輕、巧四個字手法柔中有剛。

穩(wěn):對病情要細心分析,排除治脊療法禁忌癥,觸診脊椎偏外時,注12巧:利用體位復位,利用杠桿力、對頂力、對拉力、牽引力復位。

準:病因分型準確(主治法選準)

臨床分型準確(輔治法選誰)

三步定位準確(治療部位選準)

錯位類型準確(正骨法用準)輕:手法能輕勿重,先輕后重,老少弱者用緩慢復位法巧:利用體位復位,利用杠桿力、對頂力、對拉力、牽引13練功:站樁功(三園式、不意守、不閉目),保健功(自體牽引法)。練力:臂力、指力、腰力、腿力、耐受力(能站不坐、能坐不臥、持之以恒)。注意:工作姿勢,不聳肩扭手,不彎腰駝背,不扭轉身體。治療床、椅高度適宜、室溫適宜,空氣清新。二、要求即要治好病人,又要保護好自己。三、口訣:防醫(yī)療事故:清潔洗手剪指甲,根據(jù)病情施手法,小心皮膚莫摩擦,細問反應勤觀察。正骨要領(P97)練功:站樁功(三園式、不意守、不閉目),保健功二、要求即要治14搖正法→仰頭搖正C1.2,低頭搖正,側頭搖正C2-5,搖肩法C6-T2—左右旋轉式錯位。推正法→側(仰)臥推正法C1—6,俯臥(床邊懸吊)沖壓法C7—T3—前后滑脫錯位搬正法→側臥搬按法(拉肩法)CI—6(C6—T2)挎腳搬按法C2.3—側彎側擺式錯位牽引下正骨法→椎間盤變性并錯位,椎間盤突出,多關節(jié)多型式錯位者反向運動法→對拉舒筋、對頂復位(凍結肩)正骨十法頸椎(十法):搖正法→仰頭搖正C1.2,低頭搖正,側頭搖正C2-5,搖151、搖腳揉腰(背)法2、側臥搖(搬)按法3、旋轉分壓法4、坐式旋轉復位法5、牽抖沖壓法→(直接沖壓、間接沖壓)6、抱膝滾動法7、懸吊牽引捶正法→(背晃法、膝頂法)8、按腰搬腳法→側臥拉肩法9、肋骨平推法10、牽引復位法(治脊床、牽引床)胸腰椎(十法)1、搖腳揉腰(背)法胸腰椎(十法)16叩法→捶法、拍法、打法、棒擊法—興奮手法、作用深部搖法→伸法、屈法、搬法、運動法—滑利關節(jié)震法→震顫法160——200次/分鐘——鎮(zhèn)靜法、止痛佳龍氏脊椎正骨??苝pt課件17脊椎正骨推拿法操作程序分四步進行:1、放松手法:揉法、按法、拿法、滾法2、正骨手法:正骨十法中辯證選用3、強壯手法:(分筋、理筋法)、(調和陰陽),彈(撥)法,拿(捏)法、推(擦)法、點(穴)發(fā)4、痛區(qū)手法

鎮(zhèn)靜止痛法)、(興奮調理氣血法)、揉(捏)法、撫(摩)法、搓(擦)法、點(穴)法、叩(打)法、震(顫)法、運動法、故稱四步十法快速復位法—適用于青壯年(閃動力)。緩慢復位法—適用于老人、小孩、體弱者(生理運動)口訣:關節(jié)錯位需正骨,動中求正是要訣,肌肉放松勿對抗,切勿粗暴傷病人?!岸c”“動點”選得準,椎間狹窄加牽引,關節(jié)開合要充分,輕巧“閃動”定成功治脊正骨推拿法脊椎正骨推拿法操作程序分四步進行:治脊正骨推拿法18小關節(jié)錯位、復位機理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確證、X線片)正骨手法伸屈運動前后滑脫式錯位(C6:/T3↑4↓)推正法(側位片:椎體后緣聯(lián)線中斷、成角、反張)側屈運動側彎側擺式錯位(C1346/T11、12)搬正法(正位片:椎體、棘突、勾突排列側彎擺)旋轉運動左右旋轉式錯位(C4、5/T12、L4)搖正法(側位片:雙邊征、雙突征)(正位片:棘突左、右旋轉)伸屈運動時暴力損傷→傾位仰位式錯位(L34、5)←牽引下推正法(側位片除中斷、成角、反張外)(牽抖沖壓法等可見椎體傾、仰變化)小關節(jié)錯位、復位機理生理功能19混合式錯位:綜合上述變化在同一椎間多關節(jié)錯位:一種錯位式發(fā)生在多個關節(jié)處多關節(jié)多形式錯位:二種以上錯位形式發(fā)生在多個關節(jié)處老年性脊椎退行性變化椎間盤變性早期——椎體輕度骨質增生椎間失穩(wěn)中期——椎體中度骨質增生晚期——骨橋形成——椎間重新穩(wěn)定混合式錯位:綜合上述變化在同一椎間老年性脊椎退行性變化20三步定位診斷法一、神經(臨床癥狀)定位診斷:1、有麻木、疼痛的肢體,按周圍神經分布作出發(fā)病脊椎范圍的初步判斷。2、有內臟、器官病癥,按交感神經節(jié)段判斷。3、有脊椎局部癥狀的,按局部肌肉、韌帶附著關系作判斷。4、無1——3表現(xiàn)的,從動脈供血的腦、脊髓損害作判斷二、觸診(檢診)定位診斷:1、頸椎橫突、關節(jié)突觸診法;(胸、腰椎棘突診法)重點練習。2、椎旁壓痛點觸診;棘上(頸)韌帶。3、椎旁相關軟組織勞損點觸診(相關肌肉)。4、觸診不滿意者,按骨科臨床檢診(按神經科檢診)三步定位診斷法一、神經(臨床癥狀)定位診斷:二、觸診(檢診)21三、X線照片定位依斷:1、排除骨折、脫位、腫瘤、結核、嗜伊紅細胞肉芽腫、類風濕、痛風等。2、分析椎小關節(jié)錯位的部位、形式,有無椎間盤突出。3、分析椎間盤變性程度、骨質增生部位與發(fā)病的關系4、觀察關節(jié)炎癥、骨質疏松、韌帶鈣化部4位,治療方案作參考第一步定位作出脊椎發(fā)病范圍初步判斷,第二步與第一步判斷相符者,證明判斷準確,第三步與一、二步吻合者,即可作出最后定位診斷三、X線照片定位依斷:第一步定位作出脊椎發(fā)病范圍22牽引下正骨推拿方法:用QY—4型牽引椅進行牽引重量:16—20KG時間:5—15分鐘手法:選用推正法(滑脫式)搖正法:搖頭、搖肩(旋轉式)搬正法(側擺式)綜合法(傾仰式、混合式)反向運動法(斜角?。┯蠧1、2錯位(頭昏者)先徒手正骨復好位后再作牽引下正骨法。多關節(jié)多形式錯位者或急性期,先臥位治療后再作牽引下正骨法。有骨質疏松或體質太弱者慎用牽引下正骨推拿方法:用QY—4型牽引椅進行手法:選用推正法(23

適應范圍:

頸椎椎間盤突出或并發(fā)關節(jié)錯位者;椎間盤突變并發(fā)關節(jié)錯位者;勾椎關節(jié)錯位、外傷性椎體滑脫或傾仰位錯位者;脊髓型、混合型均有良好療效;上肢麻木經徒手治療效差者。禁忌癥:昏厥史者現(xiàn)仍經常發(fā)作者;臨床危重病人,頸椎骨折、脫位、結核、腫瘤;骨質疏松嚴重者;小兒(小于15歲)。適應范圍:禁忌癥:24配合治療1、有嚴重灼性神經痛者,急性期先作椎旁封閉。2、有椎間盤病變或脊髓損害者,同時應用微波治療。3、椎間關節(jié)炎癥水腫者,治療后應用超聲波(或磁療)治療。4、椎間盤性失穩(wěn)者,每次治療后水針作半環(huán)形注射,椎旁分層注射法,連續(xù)3—5次(內固定作用)配合治療1、有嚴重灼性神經痛者,急性期先作椎旁封閉。25第二節(jié):脊椎病基本病因、病理脊椎病的病因比較復雜,常見的病因又可分為基本病因和發(fā)病誘因一、基礎病因(一)、椎間盤退行性變導致的脊椎失穩(wěn):當某個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改變后,其椎間隙逐漸變窄,使椎周軟組織相對松弛,在一定誘因作用下,易發(fā)生椎體滑脫或椎間小關節(jié)錯位,從而對神經根椎間血管、交感神經或脊髓造成壓迫、刺激而致病。(二)、頸肩腰背軟組織慢性勞損導致的脊柱失穩(wěn):脊椎是人體負重和運動的軸心,連接脊柱的軟組織—包括韌帶、關節(jié)耕、筋膜、椎間盤及肌肉的慢性勞損后造成局部組織松弛或硬變(纖維化、鈣化),供椎間關節(jié)運動范圍失穩(wěn)而在一定誘因作用下發(fā)生關節(jié)錯位而致病。第二節(jié):脊椎病基本病因、病理脊椎病的病因比較復雜,常見的病因26引起椎周軟組織慢性勞損的常見原因:1、長期低頭工作或長期在某一特定姿勢下做重體力勞動,而又不注意定時適當作肌力平衡鍛煉者。2、姿勢不良:如歪頭寫字、躺在某一側看電視、俯臥睡覺、高枕、低枕等。3、劇烈運動前沒有做適當?shù)念A備運動,如:單雙杠、球類運動等。引起椎周軟組織慢性勞損的常見原因:1、長期低頭工作或長期在某274、反復輕度扭挫傷,如:舉、抬、挑、搬重物時或手持重物向外拋擲,用力不當或用力過于持久。5、自幼缺失體力勞動鍛煉,或因致病所導致體質瘦弱,氣血虧虛的人,忽然做過重的挑、抬、搬凳勞動或持久做過伸、過屈頭頸、腰背工作。6、頭頸腰背受撞擊或軟組織急性扭挫傷后,以軟組織撕裂、水腫、血腫,如未徹底治療,可發(fā)展為纖維性變,使肌肉、韌帶、關節(jié)等發(fā)生粘連,出現(xiàn)軟組織痙攣狀態(tài)。4、反復輕度扭挫傷,如:舉、抬、挑、搬重物時或手持重物向外拋28(三)、椎間盤突出:多有急性外傷史。人體腰椎負重大,故多發(fā);胸椎椎間盤較小且有胸廓的限制,故較少發(fā)生;頸椎有胸椎關節(jié)的保護,也較少發(fā)生。(四)、脊椎骨質增生突入椎間孔、橫突孔或椎管內,直接壓迫神經根、椎動、靜脈、交感神經或脊髓而致病。(五)、韌帶增生肥厚或鈣化:肥厚鈣化的軟組織直接對其鄰近的脊髓、神經根、椎動(靜)及交感神經造成壓迫而致病。(三)、椎間盤突出:(四)、脊椎骨質增生突入椎間孔、橫突孔或29(六)、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椎體融合、頸肋、椎管狹窄等,由于融合和頸肋,使局部活動度減少,增加其上部或下部椎間負擔而容易發(fā)生勞損。因此脊椎病好發(fā)于畸形椎體的上或下一椎間部位。先天性椎管狹窄者,其椎管、椎間孔及橫突孔等。骨質孔道比正常狹小,故代償功能較差,對原不可致病的輕度脊椎錯位、骨質增生或韌帶肥厚、鈣化的患者,可發(fā)病,其患病后的癥狀往往比一般病人重。(七)、頸部及咽喉部炎癥:患癥使關節(jié)更急其周圍韌帶充血松弛,也可發(fā)生骨質脫鈣,使頸椎缺少穩(wěn)定性受到損害,在一定的誘因下即可發(fā)生錯位。(六)、先天性畸形:(七)、頸部及咽喉部炎癥:30一、發(fā)病誘因(三)、睡姿不良:睡眠姿勢不良時生活中導致脊椎慢性勞損的原因之一。對于脊椎退變活失穩(wěn)者,因睡姿不良極易在熟睡中引起錯位而發(fā)病。如:偏睡一側、俯臥、扭腰、高枕、低枕屬不良睡姿。(二)、過渡疲勞:正常人因工作或生活發(fā)生過渡疲勞,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即能恢復。但對脊椎發(fā)生退變活失穩(wěn)者,則難以堅持正常工作,稍微過勞即可發(fā)病。(一)、輕度扭挫傷:對正常人不會造成損害,然而對脊椎失穩(wěn)者可使其發(fā)生椎間關節(jié)錯位。一、發(fā)病誘因(三)、睡姿不良:(二)、過渡疲勞:(一)、輕度31(六)、內分泌失調:由于內分泌失調,病人常并發(fā)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可使全脊椎失穩(wěn)加劇。常見更年期婦女易患脊椎綜合癥。(五)、感受寒冷:當脊椎退變或失穩(wěn)后,因著涼后的肌肉收縮不協(xié)調,則易發(fā)病。(四)、工作或生活中不良姿勢:辦公桌、課桌與椅的高度不適宜,單肩扛、背、提重物,激烈運動前不做預備活動;扭身歪脖看電視;躺在沙發(fā)或床上看書、報、電視;床墊過軟等。(六)、內分泌失調:(五)、感受寒冷:(四)、工作或生活中不32病理脊椎病的病理改變與病因有密切關系,與脊椎退化性改變有關,與外傷勞損有關,也與先天畸形有關一、椎間盤變性及突出:

構成椎間盤的軟骨板、纖維環(huán)及髓核有20—30歲開始變性,如收急性創(chuàng)傷或慢性勞損,則可加速變性的結果。1、軟骨板:逐漸變薄,甚至被髓核逐漸侵蝕造成缺損,使軟骨板失去由椎體向椎間盤內滲透組織營養(yǎng)的作用。病理脊椎病的病理改變與病因有密切關系,與脊332、髓核:含水量逐漸減少,其中纖維網和粘液樣子之基質,漸漸被纖維組織及軟骨細胞所代替,而成為彈性下降的纖維軟骨實體。因此椎間盤的高度降低,椎間隙狹窄,如發(fā)生椎間盤突出則椎間隙更加狹窄。3、纖維環(huán):纖維環(huán)變形比軟骨板與髓核為早,常在20歲后停止發(fā)育,開始變性。纖維交錯的纖維環(huán)雖較壯實,但因持久運動相互摩擦后,導致纖維變粗,彈性減弱,在一定誘因條件下(急性傷或慢性勞損),纖維環(huán)發(fā)生破裂,髓核即可向破裂出突出。因后縱韌帶在后外側較薄弱,故椎間盤突出以向后外側突出居多。突出的椎間盤初期為較軟的纖維組織,以后可逐漸鈣化或骨化。2、髓核:含水量逐漸減少,其中纖維網和粘液樣子之基質,漸漸被34二、關節(jié)突關節(jié)的改變及脊椎錯位:

由于椎間盤的退變使椎間隙變窄,關節(jié)突的關節(jié)及周圍韌帶均松弛,椎間孔的縱徑縮短,如遭受外傷或椎周軟組織勞損,即可發(fā)生脊椎錯位(Displacement),椎間孔橫徑(前后徑)及椎管的矢狀徑均縮短。根據(jù)我們做尸體解剖所見,椎間孔橫徑縮小1/3時,神經根可收到刺激,如縮小到1/2時,神經根則受到壓迫。三、椎周軟組織改變:

1、黃韌帶肥厚:黃韌帶可能由于長期被過度牽拉(低頭工作、高枕、長期彎腰工作等),或因脊椎失穩(wěn)活動度加大,使黃韌帶負擔增大,久之則增生肥厚,甚至鈣化、骨化,從而壓迫神經根出現(xiàn)癥狀。二、關節(jié)突關節(jié)的改變及脊椎錯位:三、椎周軟組織改變:352、前后縱韌帶改變:前后縱韌帶可能在遭受外傷或可能由于脊椎失穩(wěn)、長期過度活動而受勞損,發(fā)生水腫、出血、機化而鈣化、骨化,形成對脊椎或神經根產生壓迫。3、頸韌帶鈣化:在頸椎失穩(wěn)后,頸韌帶過度活動而肥厚,繼而鈣化、骨化。頸韌帶鈣化后部位多見于C3—C6之間的夾肌,肌與小菱肌附麗點處,頸項急上肢運動易損傷此段頸韌帶,頸韌帶鈣化的部位與頸椎發(fā)病的部位一致。4、椎旁有關肌肉改變:椎旁肌肉遭受急性外傷(扭挫傷)或慢性勞損,多見于肌腱與骨附體麗處發(fā)生性損傷,或肌纖維局限性斷裂,慢性勞損的局部組織是纖維性變活機化粘連,造成脊椎兩側肌力失衡。若脊椎已處于失穩(wěn)狀能,則極易發(fā)生錯位而出現(xiàn)相應神經支配的肌肉痙攣。2、前后縱韌帶改變:前后縱韌帶可能在遭受外傷或可能由于脊椎失36四、骨質增生:脊椎失穩(wěn)后,活動度增大,在關節(jié)突關節(jié),胸椎關節(jié)或椎體邊緣的韌帶、骨膜遭受牽扯、損傷,發(fā)生出血、機化而后骨化成為骨質增生,骨質增生的好發(fā)部位在頸、腰椎,這與活動較大有關,胸椎則較少。骨質增生隨年紀增長而增多,但不一定犯病,只有骨質突出椎管、椎間孔或橫突孔時才可壓迫脊椎、神經根或椎動脈而出現(xiàn)病狀。五、神經根改變:神經根可受突出的椎間盤,變窄的椎間孔或骨刺壓迫。椎間盤向外側突出雖未侵入椎間孔,但仍可壓迫脊膜更內的神經根。單獨壓迫后跟則出現(xiàn)麻木感而無運動障礙,如壓迫前根、則有運動障礙而無麻木感。如在前后根匯合處受壓,則患者既有運動障礙又有感覺障礙。四、骨質增生:五、神經根改變:37六、椎動脈改變:椎動脈可因頸椎關節(jié)錯位或胸椎關節(jié)增生的骨性壓迫,而出現(xiàn)受擠壓或扭曲,這可從椎A透影中得到證實。椎動脈受壓迫后可產生血循障礙,一側椎A首壓尚不會出現(xiàn)腦A缺血癥狀;若一側已有的病變,而在向健側轉頭使健側椎A也受壓迫后則出現(xiàn)癥狀。枕環(huán)關節(jié)及環(huán)椎關節(jié)錯位,常家大椎A第三段的扭屈;極易引起雙側椎A供血不全而發(fā)生眩暈或暈厥。七、脊椎改變:脊椎受到骨性直接壓迫或脊椎前動脈受壓而對血運障礙,在早期為功能障礙性改變還可逆轉,如受壓時間較久,未能獲得治療,則可發(fā)生脊髓變性、軟化、甚至空洞形成,成為難以恢復的損害。(P34)六、椎動脈改變:七、脊椎改變:38八、交感神經改變:交感神經的地基中樞在脊髓側角,交感神經的節(jié)前纖維石油髓鞘纖維隨同本節(jié)脊神經前根通過椎間孔,而達內臟內神經節(jié),其節(jié)后纖維循三個途徑分布:1、隨脊神經分布;2、纏在血管上隨血管分布;3、直接分布到內臟。交感神經的功能是與付交感神經向抵抗、相互調節(jié),平衡以維持個器官的正常功能。八、交感神經改變:1、隨脊神經分布;2、纏在血管上隨血管分布39如因脊椎錯位,椎間盤突出,韌帶鈣化或骨刺等造成壓迫或牽扯而損害交感神經時,可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則會出現(xiàn)很多器官、內臟癥狀,如椎動脈病可以引起頭、眼、耳、鼻、喉部癥狀,因椎動脈供應腦干和枕葉視中樞的血循環(huán)??勺尳桓猩窠浌?jié)后纖維分布于眼部及頸動脈從,調節(jié)眼循環(huán)和瞳孔擴大肌、眼臉肌。頸上交感神經節(jié)低于C1—3橫突前方,當上位頸椎錯位后,橫突亦隨之偏移,即可牽扯、刺激頸上交感神經節(jié)時,可引起眼部或其他五官器官出現(xiàn)癥狀。頸交感神經節(jié)有心支二支配心臟,頸交感神經節(jié)來源于第1、2胸交感神經節(jié)的交通支。上位頸椎錯位時刻出現(xiàn)竇性心動過速,心悸等功能性心律紊亂;C4-6錯位時??沙霈F(xiàn)心動過緩;心房纖顫者多為C7—T2有錯位;寶性、房性早搏及房室時導阻滯者,常見于T3—5錯位。從生理解剖方面是:右側交感神經纖維大部門如因脊椎錯位,椎間盤突出,韌帶鈣化或骨40急性損傷慢性損傷椎間盤變性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后縱韌帶骨化軟組織損傷、變性椎周軟組織相對松弛脊椎失穩(wěn)誘因突入椎管椎間孔橫突孔椎間盤突出椎小關節(jié)錯位椎體滑移椎小關節(jié)椎膜嵌頸先天發(fā)育因素椎管變窄、椎間孔變窄、橫突孔變窄壓迫或刺激內臟功能障礙交感神經損害癥狀脊髓損害癥狀神經根損害癥狀椎A損害癥狀脊椎病病因、病理示意圖急性損傷慢性損傷椎間盤變性骨質增生黃韌帶軟組織損傷、變性椎周41小關節(jié)錯位時頸椎病中最常見的病因,頸椎椎間關節(jié)除椎間盤外還有胸椎關節(jié)(2個)及后關節(jié)(2個),不同的作用力可導致關節(jié)錯位方向不同,常見的錯位形式有。第三節(jié):脊椎常見的幾種錯位形式1、前后骨膜式錯位:當椎間盤損傷、退變時易發(fā)生椎間關節(jié)滑移。觸診:同一平面橫突左右兩側均隆起或凹陷。X光側位片:椎體后緣聯(lián)線中斷,椎體向前或向后滑脫小關節(jié)錯位時頸椎病中最常見的病因,頸椎椎間關節(jié)除椎間盤423、側彎側擺式錯位:椎間盤受損或以變形,頸椎側屈過渡或頭仿挫(撞)傷時易發(fā)生,亦好發(fā)于習慣高枕及偏一側睡者。觸診:頸軸向一側偏歪側彎隆起,另一側凹陷,癥狀常出現(xiàn)在錯位關節(jié)的凹陷側。X光正位片:可見頸軸側彎或某人椎間胸椎關節(jié)偏歪不對稱(側擺),病程長者可見胸椎關節(jié)變尖/2、左右旋轉式錯位:椎間盤尚好,頸椎扭轉時易發(fā)生。觸診:錯位椎的橫突偏歪,為上下椎方向相反者。X光側位片:可見錯位椎體雙邊、雙突影X光斜位片:見椎間孔內小關節(jié)移位而致椎間孔變形變窄3、側彎側擺式錯位:2、左右旋轉式錯位:434、傾位、仰位式錯位:多見于急性外傷或有外傷史者,尤以揮鞭性損傷常見,有時合并有旋轉式錯位。觸診:核突觸診可有側擺式關節(jié)偏歪情況,棘突觸診間距不正常,以寬一窄。X光側位片:可見棘突傾仿或仰位,上寬下窄為仰位,上窄下寬為傾位,在伴有旋轉式錯位時,上寬下窄為仰旋轉式錯位,上窄下寬為傾旋轉式錯位,居中時為側旋轉式錯位。4、傾位、仰位式錯位:445、后關節(jié)滑膜嵌頓:后關節(jié)更松弛者,當關節(jié)張開在某姿勢時間較長對關節(jié)內膜牽張松弛,突然活動關節(jié)、更內的內膜(稱滑膜、分泌骨液)內含豐富交感纖維,內脊膜返回支神經支配,痛覺十分敏感,因松弛而關節(jié)咬合與關節(jié)內,稱為關節(jié)滑膜嵌頓。最常見于落枕患者,起病突然,頸部因劇痛引起反射性肌痙攣而對活動功能顯著受限。觸診:在發(fā)病關節(jié)處有色塊樣隆起(受傷后滲出水腫及關節(jié)腫脹)按之劇痛。X光側位片:可見該椎關節(jié)和椎間隙后緣增寬,密度略增高的關節(jié)類表現(xiàn)。5、后關節(jié)滑膜嵌頓:456、混合式錯位:(上述各型兼有二型以上者)頸椎關節(jié)錯位的臨床癥狀、特征:枕環(huán)關節(jié)錯位:1、常見癥狀:前頭痛或全頭痛,頭昏或眩暈,重者可有腦神經損害癥狀,枕下肌萎縮或痙攣,搖頭眼、鼻癥狀。2、功能障礙:頭前屈或后仰受限、斜頸。3、觸診:第一頸椎橫突左右不對稱。4、壓痛點:啞門穴。5、摩擦音或硬結:提肩胛肌,C1—2橫突后緣。6、混合式錯位:(上述各型兼有二型以上者)46環(huán)樞關節(jié)錯位:1、常見癥狀:前頭痛或頭頂痛,頭昏失眠,眨眼,夾肌萎縮或痙攣。2、功能障礙:頸部左右旋轉明顯受限,斜頸。3、觸診:C1橫突左右不對稱,C2棘突偏歪。4、壓痛點:啞門穴,C2棘突旁。5、摩擦音或硬結:提肩胛肌,C1—2橫突后緣,夾?。–5—6棘突旁)。環(huán)樞關節(jié)錯位:47C2—3關節(jié)錯位:1、常見癥狀:偏頭痛、后頭痛,耳大神經分布壓痛(下顎、耳內、耳周),枕部麻木,耳鳴、失聽、失眠、吞咽不適、視力模糊、心悸。2、功能障礙:頸后伸轉頭受限?;で额D時頭頸壓迫體位。3、觸診:C2—3關節(jié)突隆起、腫脹。4、壓痛點:天柱穴,醬風穴,C2—3橫突前后。5、摩擦音或硬結:提肩胛肌,C2—3橫突后側,橫突后側多為索狀硬結或球狀腫塊。C2—3關節(jié)錯位:48C3—4關節(jié)錯位:1、常見癥狀:頸痛、肩背痛或頭痛、惡心、腹肌緊張,前中斜角肌緊張,可出現(xiàn)臂叢神棘激癥狀,如全手麻木。2、功能障礙:頸部后伸時活動受限。3、觸診:C3—4關節(jié)突隆起,橫突左右偏歪。4、壓痛點:C3—4橫突前后,肱二頭肌短頭處、胸大肌處。5、摩擦音或硬結:提肩胛肌,C3—4棘突旁,C3—4橫突后測,前中斜角肌。C3—4關節(jié)錯位:49C4—5關節(jié)錯位:1、常見癥狀:沿橈神經分布壓疼痛(上臂、肘、前臂橈側、拇指、食指)麻木,握力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