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推斷七看課件_第1頁
文言虛詞推斷七看課件_第2頁
文言虛詞推斷七看課件_第3頁
文言虛詞推斷七看課件_第4頁
文言虛詞推斷七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之

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高考專題復(fù)習文言文閱讀之高考專題復(fù)習1文言虛詞用法推斷“七看”文言虛詞用法2一、看語法結(jié)構(gòu)①先妣撫之甚厚。(歸有光《項脊軒志》)②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莊子·秋水》)③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韓愈《師說》)④輟耕之壟上。(司馬遷《陳涉世家》)借助語法結(jié)構(gòu)分析推斷文言虛詞的用法。

①“撫之”是動賓短語,“之”是動詞“撫”的賓語,代詞,代“嫗”,譯為“她”。②“仲尼之聞”是偏正短語,“之”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結(jié)構(gòu)助詞,譯為“的”。③“師道之不傳”是主謂短語,作“久矣”的主語,“之”用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是結(jié)構(gòu)助詞,可不譯。④“之壟上”是動補短語,“之”是動詞,“去”“往”的意思,“壟上”是補充說明“之”的處所。因此“之”是一個實詞,而不是虛詞。一、看語法結(jié)構(gòu)①先妣撫之甚厚。(歸有光《項脊軒志》)借3二、看對應(yīng)位置

①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④噫吁嚱,危乎高哉!

①“以”和“而”處于對應(yīng)位置,“而”是表修飾的連詞。②“因”和“乘”處于對應(yīng)位置,“乘”是介詞“趁著”的意思,由此可推斷“因”也是乘著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對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勢。③“矣”和“思”處于對應(yīng)位置,由“矣”是語氣助詞可推斷“思”也是語氣助詞。④“乎”和“哉”處于對應(yīng)位置,由“哉”是表感嘆的語氣助詞,可推斷“乎”與“哉”同義。二、看對應(yīng)位置①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①“以”和“而4

語言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gòu)成的對文,其對應(yīng)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yīng)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語言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gòu)成的對文,其對應(yīng)位置上的5三、看特殊標志①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②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③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文言文段與段、句與句銜接過渡,起承轉(zhuǎn)合,常由一些虛詞充當?shù)臉酥拘栽~語。這些詞語多用來發(fā)議論、轉(zhuǎn)話題、抒感嘆、表關(guān)聯(lián)等。根據(jù)標志性詞語,可推斷其用法。①“夫”用在段首引發(fā)議論,是發(fā)語詞,可不譯。這種用法的虛詞還有“若夫”“故夫”“且夫”“蓋”等。②“嗟夫”用在段首抒發(fā)感嘆,可譯為“唉”。這種用法的虛詞還有“噫”“嗚呼”等。③“是故”表事情的關(guān)聯(lián),可譯為“因此”。這種用法的虛詞還有“是以”“雖然”“然則”“蓋”等。三、看特殊標志①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文言文段與段6四、看語氣表達

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語氣副詞,但所表達的語氣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①其李將軍之謂也。②其真不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③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④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①“其”表推測語氣,可譯為“大概”。②“其”表反詰語氣,可譯為“難道”。③“其”表商量語氣,可譯為“還是”。④表祈使語氣,可譯為“一定”。有些虛詞的用法可以根據(jù)語句表達的語氣推斷。四、看語氣表達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語氣副詞,但所7五、看具體語境①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③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④圣心備焉。

文言虛詞的用法比較靈活,要確定一個虛詞的用法必須聯(lián)系語境具體分析,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篇”。①語境是一只“青麻頭”(蟋蟀)藏匿在“針針叢棘”之中。由此可推斷“焉”是兼詞“于此”?!胺伞奔础胺谀抢铩薄"谡Z境是交代寫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由此可推斷“焉”是代詞,代文章?!暗醚伞奔础澳軌蚩吹剿薄"邸把伞庇迷谝蓡柧渲?,表示責備的語氣,由此可推斷“焉”是疑問代詞,可譯為“何、哪里”。④“焉”用在陳述的語境里,是語氣助詞。五、看具體語境①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文8

有些文章虛詞的用法,可以通過刪除或替換的方法來推斷。刪除或替換虛詞后句意表達受影響的一般是介詞。比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①俅以幸臣躐躋顯位②得全首領(lǐng)以沒③扈從以行④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六、看刪換變化

先要確定“以”的詞性,然后作具體分析??刹捎谩皠h除法”,刪除“以”字,例①④句意表達受到影響,例②③句意表達則不受影響,由此可推斷例①④“以”是介詞,例②③“以”是連詞。再作具體分析,例①“以”表憑借某種身份,例④“以”表動作行為所用得工具,兩者的意義不相同。例②③“以”都是用在狀語和中心語之間,表示修飾和被修飾的關(guān)系,兩者的意義完全相同。還可以通過“替換法”解答。把四句中的“以”用“而”來替換,例①④句意表達受到影響,例②③兩句意表達不受影響,據(jù)此可推斷例①④“以”是介詞,例②③“以”是連詞。C有些文章虛詞的用法,可以通過刪除或替換的方法來推斷。刪除9七、看句式特點有些文言虛詞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來推斷。①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杜牧《阿房宮賦》)②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③何以戰(zhàn)?(《左傳·曹劌論戰(zhàn)》)④豎子不足與謀!(司馬遷《鴻門宴》)⑤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蒲松齡《促織》)①“于南畝之農(nóng)夫”介賓短語,“于”是介詞“比”的意思。②定語后置,“石”是中心語,“之”是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③賓語前置句,“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詞“憑借”的意思。④省略句,“與”后面省略了賓語“之”,“與”是介詞“和、跟”的意思。⑤被動句,“為”表被動,是介詞“被”的意思。七、看句式特點有些文言虛詞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來推斷。①多于10答題思路檢索該虛詞的用法和意義辨認課內(nèi)語句的出處和意義、用法代入原文,結(jié)合較寬的語境加以辨別、確認提醒:熟記常見虛詞意義和用法是解題的前提,了解課文出處并理解正確是成功的關(guān)鍵。答題思路檢索該虛詞的用法和意義辨認課內(nèi)語句的出處和意義、用法11

難點:”而”字用作連詞,連接先后結(jié)構(gòu)相似的兩項,是并列關(guān)系、遞進關(guān)系、修飾關(guān)系還是順承關(guān)系,是較難分辨。例句:

①空中而多竅。②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③履至尊而制六合。④噲拜謝,起,立而飲之。(1)連詞:并列,遞進,順承,轉(zhuǎn)折,假設(shè),目的,修飾而難點:”而”字用作連詞,連接先后結(jié)構(gòu)相似的12“空中而多竅?!本洹岸边B接的“空中”和“多竅”不分主次、先后,表示并列關(guān)系。譯為“(大石)中間是空的,上面有很多窟窿”?!皩O權(quán)據(jù)有江東,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本洹岸焙竺娴囊豁椨羞M一層的意思,是遞進關(guān)系,譯為“國家形勢險要而且百姓歸附”?!奥闹磷鸲屏??!本洹岸边B接的兩項時間一先一后,表示承接關(guān)系。譯為“登上最尊貴的帝位來統(tǒng)治天下”?!皣埌葜x,起,立而飲之?!本洹岸边B接“立”和“飲”兩個動詞,“立”前的“起”是“起身”的意思,“立而飲之”應(yīng)當譯作“站著喝下了酒”,“立”是動詞作狀語,是“飲”的行為方式,因此,表示修飾系?!翱罩卸喔[?!本洹岸边B接的“空中”和“多竅”不分主次、先13【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虎丘記》)②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遙游》)。④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返回容易忽視的復(fù)合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返回容14【既而】不久,一會兒。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③既而將訴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诩冀?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鄢茧m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15【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②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齊桓晉文之事》)③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何乃】譯為“怎能”。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何如(若何)】即“如何”,述賓式結(jié)構(gòu),用在疑問句中,表示疑問或詰問,可譯為:“怎么樣,什么樣”。《莊暴見孟子》好樂何如?容易忽視的復(fù)合虛詞何【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16【何必】譯為“不必”,表示反問語氣?!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巴鹾伪卦坏茫嘤腥柿x而已矣?!薄竞卧S】譯為“何處,什么地方”。《大鐵椎傳》:“大鐵椎,不知何許人?!薄竞纹洌ê?、曷其、奚其)】:常見用法有兩種:一、代詞性結(jié)構(gòu),可以表示詢問或反問,與“何”用法一樣,可譯為:為什么、怎么;也可以表示對程度的詢問,兼有感嘆意味時,可譯為:為什么這樣……,怎么這樣……;二、副詞性結(jié)構(gòu),用于感嘆句中,表示程度深,可譯為:“多么”。田贊衣補衣而見荊王,荊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惡也?”歐陽修《伶官傳序》:“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何必】譯為“不必”,表示反問語氣。17【于是】1.相當于“于+此”,在這時,在這種情況下,對此,從此,因此。

①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在這時)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這件事上)

③于是余有嘆焉。(因此)(《游褒禪山記》)

④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從此)

2.連詞,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代漢語“于是”相同。

①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③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觸龍說趙太后》)

【見……于】表示被動。

①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②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愚溪詩序》)返回容易忽視的復(fù)合虛詞于【于是】返回容易忽視的復(fù)合虛詞于18【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①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②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乃爾】譯為“這樣”。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孔雀東南飛》)

返回容易忽視的復(fù)合虛詞乃【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返回容易忽視的復(fù)合虛詞乃198.若(1)代詞用法(2)連詞用法(3)復(fù)合虛詞(1)代詞。①第二人稱代詞。你(們)、你(們)的。②指示代詞。這、這樣。(2)連詞:①表假設(shè)。如果。

②表選擇?;?、或者。另:動詞。(實詞)像,好像。如:其若是,孰能御之。8.若(1)代詞用法(1)代詞。①第二人稱代詞。你(們)、20【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逍遙游》)【若定】心中有數(shù),從容不迫。指揮若定。(《赤壁之戰(zhàn)》)【若何】怎么樣。以閑敝邑,若何?(《崤之戰(zhàn)》)【若干】約計之詞,相當于“幾許”、“多少”。車后若干遞送夫?!救舸恕渴鲑e式結(jié)構(gòu),常用于疑問或反問句中,可譯為:“如此”、“這樣”。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返回容易忽視的復(fù)合虛詞若【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21【所以】1.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2.表示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容易忽視的復(fù)合虛詞所【所以】1.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于“用來…22【所謂】所說的。①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②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所在】1.到處。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2.所在之處,處所。①原來有這等一個所在,且回衙去(《閨塾》)②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促織》)【所謂】所說的。23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ㄔ谄渲校?。(《論語》)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從這里)。(《勸學》)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義而死焉(在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記》)知識聯(lián)想:兼詞“諸”

——是“之于”“之乎”的意思

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肴之戰(zhàn)》)

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莊暴見孟子》)

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返回(3)兼詞。①相當于“于之”、“于此”、“于彼”。②相當于“于何”。譯為“在哪里”“從哪里”"怎么"等。焉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ㄔ谄渲校?。(《論語》)焉返回(3)兼24

難點:"焉"用在句末作代詞,語氣助詞或兼詞時,有時會混淆。例句:

①吳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記》)②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shù)士,六藝從此缺焉。(《史記·儒林列傳》)③青麻頭伏焉。(《促織》)難點:"焉"用在句末作代詞,語氣助詞或兼詞25

三句中的“焉”都用在句末,且都用在動詞后,用法是否相同?要根據(jù)具體語境判別。

“吳之民方痛心焉?!本渥g為“蘇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焉”是“痛恨”的賓語,因此“焉”是代詞,相當于“之”。如果作語氣助詞講,“痛恨”就少了賓語,句子結(jié)構(gòu)不完整。如果作兼詞講,更講不通。“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shù)士,六藝從此缺焉?!本洹叭薄钡膬?nèi)容應(yīng)該是“六藝”,“缺”不需要帶賓語,因此,“焉”是陳述語氣詞。

“青麻頭伏焉。”句譯為“青麻頭伏在那里”,“焉”用在動詞“伏”的后面充當補語,指出動詞所涉及的處所?!把伞毕喈斢凇坝诖恕?,是兼詞,如果不作兼詞講,那么句子結(jié)構(gòu)就不完整。三句中的“焉”都用在句末,且都用在動詞后26【……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意思是“說的就是……啊”。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①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②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ā恫∶佛^記》)③豈獨伶人也哉?。ā读婀賯餍颉罚疽矚e】表感嘆、反問,相當“么”。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也夫】表肯定兼感嘆的語氣。相當于“啊”、“呀”?!妒酚洝ぬ饭孕颉罚骸笆怯嘀镆卜?!是余之罪也夫!”返回容易忽視的復(fù)合虛詞也【……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意思是“說的就27

難點:“以”用來表示原因,譯作“因為”或“由于”時,有的是介詞,有的是連詞,較難辨別。例句:

①趙王豈以一壁之故欺秦耶?②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①句中的“以”用在單句中,是表原因的介詞,和“一壁之故”組成介賓短語作“欺”的狀語。②句中的“以”用在復(fù)句中,和“不知忠臣之分”組成表示原因的分句,“以”和后一分句的“故”相關(guān)聯(lián),“以”是表原因的連詞。介詞位居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之前,連詞位居詞語與詞語、句子與句子之間;介詞去掉,句意難以暢通,連詞去掉,句意基本不受影響。

(1)介詞:①把、拿。②用。③憑借、靠。④憑……身份。

⑤因、由于。⑥按照、依據(jù)。⑦在、從。⑧和、跟。

以難點:“以”用來表示原因,譯作“因為”或“28

“以”作連詞時,連接前后結(jié)構(gòu)相似的兩項,表示并列關(guān)系,修飾關(guān)系,還是目的關(guān)系,也較難辨別。例句:

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②斂貲財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記》)

③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④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五人墓碑記》)

⑤各各竦立以聽。(《促織》)

(2)連詞:①表并列或遞進關(guān)系。又、并且、而且、不譯。②表承接關(guān)系,相當于“而”,或不譯。③表修飾關(guān)系,“地”或不譯。④表目的關(guān)系。來、用來、以致。

⑤表因果關(guān)系。因為?!耙浴弊鬟B詞時,連接前后結(jié)構(gòu)相似的兩項,表29

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該句譯為“我與其他四人舉著火把進去”,“擁火”是“入”的方式,作狀語,因此是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