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架施工安全專項方案編制要點_第1頁
模架施工安全專項方案編制要點_第2頁
模架施工安全專項方案編制要點_第3頁
模架施工安全專項方案編制要點_第4頁
模架施工安全專項方案編制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板支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

編制審核要點

專項方案主要內(nèi)容

12654影響模架整體穩(wěn)定性因素3模架施工主要術語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模架主要構造要求檢查驗收與安全管理內(nèi)容組成:continue目錄第一部分專項方案主要內(nèi)容

住建部《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即建質[2009]87號文。該文件對于建筑施工專項施工方案做了如下要求:第五條施工單位應當在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編制專項方案;對于超過一定規(guī)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單位應當組織專家對專項方案進行論證。腳手架模架施工時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需編制專項方案的范圍:第一部分專項方案主要內(nèi)容模板工程及支撐體系①各類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大模板、滑模、爬模、飛模等工程。②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搭設高度5m及以上;搭設跨度10m及以上;施工總荷載10kN/m2及以上;集中線荷載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撐水平投影寬度且相對獨立無聯(lián)系構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③承重支撐體系:用于鋼結構安裝等滿堂支撐體系。腳手架工程①搭設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工程。②附著式整體和分片提升腳手架工程。③懸挑式腳手架工程。④吊籃腳手架工程。⑤自制卸料平臺、移動操作平臺工程。⑥新型及異型腳手架工程。第一部分專項方案主要內(nèi)容第七條專項方案編制應當包括以下內(nèi)容:(一)工程概況: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概況、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術保證條件。(二)編制依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性文件、標準、規(guī)范及圖紙(國標圖集)、施工組織設計等。(三)施工計劃:包括施工進度計劃、材料與設備計劃。(四)施工工藝技術:技術參數(shù)、工藝流程、施工方法、檢查驗收等。(五)施工安全保證措施:組織保障、技術措施、應急預案、監(jiān)測監(jiān)控等。(六)勞動力計劃:專職安全生產(chǎn)管理人員、特種作業(yè)人員等。(七)計算書及相關圖紙。第一部分專項方案主要內(nèi)容第八條專項方案應當由施工單位技術部門組織本單位施工技術、安全、質量等部門的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審核。經(jīng)審核合格的,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專項方案應當由總承包單位技術負責人及相關專業(yè)承包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不需專家論證的專項方案,經(jīng)施工單位審核合格后報監(jiān)理單位,由項目總監(jiān)理工程師審核簽字。第九條超過一定規(guī)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方案應當由施工單位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實行施工總承包的,由施工總承包單位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腳手架模架施工時超過一定規(guī)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案需進行專家論證的范圍:第一部分專項方案主要內(nèi)容模板工程及支撐體系①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飛模工程。②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搭設高度8m及以上;搭設跨度18m及以上;施工總荷載15kN/m2及以上;集中線荷載20kN/m及以上。③承重支撐體系:用于鋼結構安裝等滿堂支撐體系,承受單點集中荷載700Kg以上。腳手架工程①搭設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工程。②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著式整體和分片提升腳手架工程。③架體高度20m及以上懸挑式腳手架工程。下列人員應當參加專家論證會:(一)專家組成員;(二)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第一部分專項方案主要內(nèi)容(三)監(jiān)理單位項目總監(jiān)理工程師及相關人員;(四)施工單位分管安全的負責人、技術負責人、項目負責人、項目技術負責人、專項方案編制人員、項目專職安全生產(chǎn)管理人員;(五)勘察、設計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及相關人員。第十條專家組成員應當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關專業(yè)要求的專家組成。本項目參建各方的人員不得以專家身份參加專家論證會。第十一條專家論證的主要內(nèi)容:(一)專項方案內(nèi)容是否完整、可行;(二)專項方案計算書和驗算依據(jù)是否符合有關標準規(guī)范;(三)安全施工的基本條件是否滿足現(xiàn)場實際情況。專項方案經(jīng)論證后,專家組應當提交論證報告,對論證的內(nèi)容提出明確的意見,并在論證報告上簽字。該報告作為專項方案修改完善的指導意見。第一部分專項方案主要內(nèi)容第十三條專項方案經(jīng)論證后需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單位應當按照論證報告修改,并重新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第十四條施工單位應當嚴格按照專項方案組織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調整專項方案。如因設計、結構、外部環(huán)境等因素發(fā)生變化確需修改的,修改后的專項方案應當按本辦法第八條重新審核。對于超過一定規(guī)模的危險性較大工程的專項方案,施工單位應當重新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第二部分影響模架整體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滿堂腳手架影響滿堂腳手架整體穩(wěn)定因素主要有豎向剪刀撐、水平剪刀撐、水平約束(連墻件)、支架高度、高寬比、立桿間距、步距、扣件緊固扭矩等。滿堂支撐架影響滿堂支撐架整體穩(wěn)定因素主要有豎向剪刀撐、水平剪刀撐、水平約束(連墻件)、支架高度、高寬比、立桿間距、步距、扣件緊固扭矩、立桿上傳力構件、立桿伸出頂層水平桿中心線長度(a)等。滿堂腳手架及支撐架的扣件節(jié)點均屬于半剛性節(jié)點,故此不能盲目使用剛性節(jié)點整體模型(剛性節(jié)點支架)臨界荷載推論所得參數(shù)。腳手板水平桿第三部分模架施工主要術語滿堂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在縱、橫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桿并與水平桿、水平剪刀撐、豎向剪刀撐、扣件等構成的腳手架。該架體頂部作業(yè)層施工荷載通過水平桿傳遞給立桿,頂部立桿呈偏心受壓狀態(tài),簡稱滿堂腳手架(見下圖)。第三部分模架施工主要術語滿堂扣件式鋼管支撐架:在縱、橫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桿并與水平桿、水平剪刀撐、豎向剪刀撐、扣件等構成的承力支架。該架體頂部的鋼結構安裝等(同類工程)施工荷載通過可調托撐軸心傳力給立桿,頂部立桿呈軸心受壓狀態(tài),簡稱滿堂支撐架(見右圖)??烧{托撐:立桿頂部可調節(jié)高度的頂撐(見右圖)??烧{托撐滿堂扣件式鋼管支撐架≤400伸出距離≤200第三部分模架施工主要術語腳手架高度:自立桿底座下皮至架頂欄桿上皮之間的垂直距離。腳手架寬度:腳手架橫向兩端立桿外皮間的水平距離,單排腳手架為外立桿外皮至墻面的距離。立桿縱(跨)距(la):腳手架縱向相鄰立桿之間的軸線距離。立桿橫距(lb):腳手架橫向相鄰立桿之間的軸線距離,單排腳手架為外立桿軸線至墻面的距離。步距(h):上下水平桿軸線的距離。剪刀撐:在腳手架豎向或水平向成對設置的交叉斜桿。掃地桿:貼近樓(地)面設置,連接立桿根部的縱、橫向水平桿件;包括縱向掃地桿、橫向掃地桿。第四部分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荷載荷載分類作用于扣件式鋼管支撐架上的荷載,可分為永久荷載(恒荷載)和可變荷載(活荷載)。永久荷載①架體結構自重:包括立桿、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剪刀撐、可調托撐、扣件等的自重;②構、配件及可調托撐上主梁、次梁、支撐板等的自重。可變荷載①作業(yè)層上的人員、設備等的自重;②結構構件、施工材料等的自重;③風荷載。第四部分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荷載取值支撐架上可調托撐上主梁、次梁、支撐板等自重應按實際計算,滿堂支撐架上荷載標準值取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①永久荷載與可變荷載(不含風荷載)標準值總和不大于4.2KN/㎡時,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應按本規(guī)范表4.2.2采用,對于混凝土結構腳手架取3.0KN/㎡

;②永久荷載與可變荷載(不含風荷載)標準值總和大于4.2KN/㎡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作業(yè)層上的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取1.0KN/㎡;大型設備、結構構件等可變荷載按實際計算;

2)用于混凝土結構施工時,作業(yè)層上荷載標準值的取值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62的規(guī)定。第四部分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立桿穩(wěn)定性計算①不組合風荷載時:N/(ψA)≤f②組合風荷載時:N/(ψA)+Mw/W≤f式中:N——計算立桿段軸心壓力設計值;

ψ——軸心受壓桿件穩(wěn)定性系數(shù),根據(jù)長細比λ確定。

λ=l0/i,其中l(wèi)0為計算長度;i為截面回轉半徑。

A——立桿截面面積;

f——鋼材抗壓強度設計值;

Mw——計算立桿段由風荷載設計值產(chǎn)生的彎矩;按下式計算:

Mw=0.9×1.4Mwk=0.9×1.4wklah2/10

其中:Mwk為風荷載產(chǎn)生的彎矩標準值;wk為風荷載標準值;

la為立桿縱距,h為步距。第四部分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扣件式滿堂支撐架立桿段軸向力設計值N①不組合風荷載時:N=1.2ΣNGK+1.4ΣNQK②組合風荷載時:N=1.2ΣNGK+0.9×1.4ΣNQK式中ΣNGK——永久荷載對立桿產(chǎn)生的軸向力標準值總和(KN);

ΣNQK——可變荷載對立桿產(chǎn)生的軸向力標準值總和(KN)。扣件式滿堂腳手架立桿軸向力設計值N①不組合風荷載時:N=1.2(NG1K+

NG2K)+1.4ΣNQK②組合風荷載時:N=1.2(NG1K+

NG2K)+0.9×1.4ΣNQK式中:NG1K——腳手架結構自重產(chǎn)生的軸向力標準值(KN);

NG2K——構配件自重產(chǎn)生的軸向力標準值(KN);

ΣNQK——施工荷載產(chǎn)生的軸向力標準值總和(KN),內(nèi)外立桿各按一縱距內(nèi)施工荷載總和的1/2取值。第四部分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碗扣式滿堂支撐架單肢立桿軸向力設計值①不組合風荷載時單肢立桿軸向力:N=1.2(Q1+Q2)+1.4(Q3+Q4)LXLY式中LX——單肢立桿縱向間距(m);

LY——單肢立桿橫向間距(m);

Q1——模板支撐架永久荷載標準值;

Q2——新澆混凝土自重(包括鋼筋)標準值;

Q3——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

Q4——澆筑和振搗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標準值。②組合風荷載時單肢立桿軸向力:N=1.2(Q1+Q2)+0.9×1.4[(Q3+Q4)LXLY+Q5]式中Q5——風荷載產(chǎn)生的軸向力(kN)。第四部分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立桿計算長度確定滿堂腳手架立桿計算長度立桿的計算長度l0應按下式計算:l0=kμh式中:k——滿堂腳手架立桿計算長度附加系數(shù),按下表采用;

h——步距;

μ——滿堂腳手架整體穩(wěn)定因素的單桿計算長度系數(shù),按下表采用。高度H(m)H≤2020<H≤3030<H≤36k1.1551.1911.204步距(m)立桿間距(m)1.3×1.31.2×1.21.0×1.00.9×0.9高寬比不大于2高寬比不大于2高寬比不大于2高寬比不大于2最少跨數(shù)4最少跨數(shù)4最少跨數(shù)4最少跨數(shù)51.8——2.1672.0792.0171.52.5692.5052.3772.3351.23.0112.9712.8252.7580.9————3.5713.482第四部分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扣件式滿堂支撐架立桿計算長度立桿的計算長度應按下式計算,取整體穩(wěn)定計算結果最不利值:

頂部立桿段:l0=kμ1(h+2a)

非頂部立桿段:l0=kμ2h

式中:k——滿堂支撐架立桿計算長度附加系數(shù),應按下表采用;驗算立桿長細比時,取k=1。

h——步距;

a——立桿伸出頂層水平桿中心線至支撐點的長度;應不大于0.5m,當0.2m<a<0.5m時,承載力可按線性插入值;

μ1、μ2——考慮滿堂支撐架整體穩(wěn)定因素的單桿計算長度系數(shù),普通型構造及加強型構造應按規(guī)范分別采用。高度H(m)H≤88<H≤1010<H≤2020<H≤30k1.1551.1851.2171.291第四部分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碗扣式支撐架立桿計算長度l0——立桿計算長度,應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計算:①在每行每列有斜桿的網(wǎng)格結構中按步距h計算;②當外側四周及中間設置了縱、橫向剪刀撐并滿足《建筑施工碗扣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66-2008)第6.2.2條第2款構造要求時,應按l0=h+2a計算,a為立桿伸出頂層水平桿長度。立桿穩(wěn)定性計算部位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滿堂腳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桿縱距、立桿橫距時,應計算底層立桿段;2.當架體的步距、立桿縱距、立桿橫距有變化時,除計算底層立桿段外,還必須對出現(xiàn)最大步距、最大立桿縱距、立桿橫距等部位的立桿段進行驗算;3.當架體上有集中荷載作用時,尚應計算集中荷載作用范圍內(nèi)受力最大的立桿段。第四部分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模板支撐架結構設計計算應包括下列內(nèi)容:1.根據(jù)梁板結構平面圖,繪制模板支撐架立桿平面布置圖;2.繪制架體頂部梁板結構及頂桿剖面圖;3.計算最不利單肢立桿軸向力及承載力;4.繪制架體風荷載結構計算簡圖,架體傾覆驗算;5.地基承載力驗算;6.斜桿扣件連接強度驗算。第四部分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碗扣式支撐架內(nèi)力計算當模板支撐架有風荷載作用時,應進行內(nèi)力計算,并符合一下規(guī)定:①架體內(nèi)力計算應將風荷載化解為每一節(jié)點的集中荷載W;②節(jié)點集中荷載W在立桿及斜桿中產(chǎn)生的內(nèi)力Wv、Ws應按下式計算:

Wv=hW/Lx

Ws=(h2+Lx2)?W/Lx③當采用鋼管扣件作為斜桿時應驗算扣件抗滑移承載力,并應符合下列要求:ΣWs=Ws+(n-1)Ws≤Qc式中:ΣWs——自上而下疊加在斜桿最下端處最大內(nèi)力(KN);

Ws——頂端風荷載產(chǎn)生的斜桿內(nèi)力(kN);

n——支撐架步數(shù);

Qc——扣件抗滑承載力,取8kN。W1第四部分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④頂端風荷載(W1)應按下列兩種工況考慮:

1)當鋼筋未綁扎時,頂部只計算安全網(wǎng)的擋風面積;

2)當鋼筋綁扎完畢,已安裝完梁板模板后,應將安全網(wǎng)和側模兩個擋風面積疊加計算。架體傾覆驗算架體傾覆驗算轉化為立桿拉力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1當按頂部有安全網(wǎng)進行風荷載計算時,依靠架體自重平衡,使其滿足P≥ΣWv;2當頂部梁板模板安裝完畢時,可組合立桿上模板及鋼筋重量,使其滿足P≥ΣWv

;3當按上述計算結果仍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下列措施:當架體高度小于或等于7m時,應加設斜撐;當架體高度大于7m時,可采用帶有地錨和花籃螺栓的纜風繩。第四部分模板支撐架設計計算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要求:Pk=Nk/A≤fg式中:pk——立桿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標準值(kPa);

NK——上部結構傳至立桿基礎頂面的軸向力標準值(KN);

A——基礎底面面積(㎡);

fg——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其取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為天然地基時,應按地質勘察報告選用;當為回填土地基時,應對地址勘察報告提供的回填土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乘以折減系數(shù)0.4;2.由載荷試驗或工程經(jīng)驗確定。第五部分模架主要構造要求架體高度6.8.2扣件式鋼管滿堂腳手架搭設高度不宜超過36m;滿堂腳手架施工層不得超過一層。6.9.1滿堂支撐架步距與立桿間距不宜超過《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附錄C表C-2~表C-5規(guī)定的上限值,立桿伸出頂層水平桿中心線至支撐點的長度a不應超過0.5m。滿堂支撐架搭設高度不宜超過30m。高寬比要求6.8.6扣件式鋼管滿堂腳手架的高度比不宜大于3,當高寬比大于2時,應在架體的外側四周和內(nèi)部水平間隔6m~9m、豎向間隔4m~6m設置連墻件與建筑結構拉結,當無法設置連墻件時,應采取設置鋼絲繩張拉固定等措施。第五部分模架主要構造要求6.2.5碗扣式模板支撐架高寬比應小于或等于2;當高寬比大于2時可采取擴大下部架體尺寸或采取其他構造措施。自由端要求立桿伸出頂層水平桿中心線長度即為自由端長度??奂戒摴軡M堂支撐架立桿伸出頂層水平桿中心線至支撐點的長度(a)應不大于0.5m,當0.2m<a<0.5m時,承載力可按線性插入值;6.2.1碗扣式模板支撐架應根據(jù)所承受的荷載選擇立桿的間距和步距,底層縱、橫向水平桿作為掃地桿,距地面高度應小于或等于350mm,立桿底部應設置可調底座或固定底座;立桿上端包括可調螺桿伸出頂層水平桿的長度不得大于0.7m。第五部分模架主要構造要求剪刀撐設置扣件式滿堂支撐架6.9.3滿堂支撐架應根據(jù)架體的類型設置剪刀撐,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1普通型:①在架體外側周邊及內(nèi)部縱、橫向每5m~8m,應由底至頂設置連續(xù)豎向剪刀撐,剪刀撐寬度應為5m~8m。②在豎向剪刀撐頂部交點平面應設置連續(xù)水平剪刀撐。當支撐高度超過8m,或施工總荷載大于15KN/㎡,或集中荷載大于20KN/m的支撐架,掃地桿的設置層應設置水平剪刀撐。水平剪刀撐至架體底平面距離與水平剪刀撐間距不宜超過8m。第五部分模架主要構造要求2加強型:①當立桿縱、橫間距為0.9m×0.9m~1.2m×1.2m時,在架體外側周邊及把內(nèi)部縱、橫向每4跨(且不大于5m),應由低至頂設置連續(xù)豎向剪刀撐,剪刀撐寬度應為4跨。②當立桿縱、橫間距為0.6m×0.6m~0.9m×0.9m(含0.6m×0.6m,0.9m×0.9m時,在架體外側周邊及內(nèi)部縱、橫向每5跨(且不小于3m),應由低至頂設置連續(xù)豎向剪刀撐,剪刀撐寬度應為5跨。③當立桿縱、橫間距為0.4m×0.4m~0.6m×0.6m(含0.4m×0.4m)時,在架體外側周邊及內(nèi)部縱、橫向每3m~3.2m應由底至頂設置連續(xù)豎向剪刀撐,剪刀撐寬度應為3m~3.2m。④在豎向剪刀撐頂部交點平面應設置水平剪刀撐,掃地桿的設置層水平剪刀撐的設置應符合6.9.3條第1款第2項的規(guī)定,水平剪刀撐至架體底平面距離與水平剪刀撐間距不宜超過6m,剪刀撐寬度應為3m~5m(圖6.9.3-2)。第五部分模架主要構造要求6.9.4豎向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應為45°~60°,水平剪刀撐與支架縱(或橫)向夾角應為45°~60°,剪刀撐斜桿的接長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3.6條的規(guī)定。6.9.5剪刀撐的固定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8.5條的規(guī)定(即:剪刀撐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水平桿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

)。6.9.6滿堂支撐架的可調底座、可調托撐螺桿伸出長度不宜超過300mm,插入立桿內(nèi)的長度不得小于150mm。6.9.7當滿堂支撐架高寬比不滿足本規(guī)范附錄C表C-2~表C-5的規(guī)定(高寬比大于2或2.5)時,滿堂支撐架應在支架的四周和中部與結構柱進行剛性連接,連墻件水平間距應為6m~9m,豎向間距應為2m~3m。在無結構柱部位應采取預埋鋼管等措施與建筑結構進行剛性連接,在有空間部位,滿堂支撐架宜超出頂部加載區(qū)投影范圍向外延伸布置(2~3)跨。支撐架高寬比不應大于3。第五部分模架主要構造要求扣件式滿堂腳手架6.8.4滿堂腳手架應在架體外側四周及內(nèi)部縱、橫向每6m至8m由底至頂設置連續(xù)豎向剪力撐。當架體搭設高度在8m以下時,應在架頂部設置連續(xù)水平剪刀撐;當架體搭設高度在8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