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促滲劑對鹽酸丁丙諾啡凝膠體外透皮特性的影響_第1頁
透皮促滲劑對鹽酸丁丙諾啡凝膠體外透皮特性的影響_第2頁
透皮促滲劑對鹽酸丁丙諾啡凝膠體外透皮特性的影響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透皮促滲劑對鹽酸丁丙諾啡凝膠體外透皮特性的影響

丁丙醇是一種混合的抗高血壓藥物,具有強烈的鎮(zhèn)痛作用,對生理功能的影響小。對疼痛和依賴的藥物治療沒有影響。一般采用肌肉或緩慢靜脈注射,6~8h重復給藥,口服首過效應明顯,生物利用度僅為10%~15%。透皮治療系統(tǒng)具有提高藥物生物利用度、避免重復給藥、維持穩(wěn)定的血漿藥物治療濃度等優(yōu)點。目前,國內尚未見有關丁丙諾啡透皮給藥的實驗報道。作者制備了鹽酸丁丙諾啡凝膠(BHG),觀察透皮促滲劑氮酮和油酸對該給藥系統(tǒng)的影響,并探討鹽酸丁丙諾啡(BH)經皮給藥的可行性。1材料和方法1.1儀器、試劑和儀器改良Franz擴散池(山本制作所,日本),Waters高效液相色譜儀(515泵,996-UV檢測儀,7725進樣器,美國),HJ-6多頭磁力攪拌器(金壇市富華電器有限公司),循環(huán)恒溫水浴加熱器(上海市實驗儀器廠),卡波姆940(上海申新制藥廠),BH晶體(天津藥物研究所),丙二醇(汕頭新宇化工廠),油酸(汕頭西隴化工廠),氮酮(廣州精細化學工業(yè)公司)。1.2方法1.2.1.0.質量分數(shù)實驗分為無促滲劑組和促滲劑組,其中無促滲劑組又分為含0.5%、1.0%、2.0%(質量分數(shù))BH3組;促滲劑組根據(jù)含促滲劑不同又分為氮酮、油酸和混合組,氮酮組再分為含1%、2%、4%(質量分數(shù))氮酮3組,油酸組在含1%BH基礎上,再分含2%、4%、6%(質量分數(shù))油酸3組,混合組含4%油酸+4%氮酮。1.2.2加緩沖液及卡波姆840在已稱量的空白燒杯中加入BH晶體,用丙二醇溶解后加入促滲劑,加緩沖液至處方總量的90%,均勻撒入2.0g卡波姆940,然后靜置24h;加緩沖液至100g,攪拌均勻,得到BHG。1.2.3中心提供了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無毛小鼠體質量為(25±5)g,由第一軍醫(yī)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無毛小鼠斷頭處死,取背部皮膚,剝離皮下脂肪,用打孔器取下直徑1.0cm的皮膚樣品,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10℃冷藏。1.2.4色譜條件的確定檢測條件為C18柱(250mm×4.6mm),流動相:甲醇-乙氰-2%醋酸銨-醋酸(62∶5∶31∶2),流速1ml/min,檢測波長280nm。精密稱取BH晶體20mg,置于50ml量瓶內,加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精密吸取1、2、3、4、5、6ml,分別置于10ml容量瓶內,加流動相至刻度,得到系列標準溶液;分別吸取25μl注入色譜儀,以BH峰面積對BH濃度作回歸處理,相關系數(shù)r=0.999,表明藥物濃度與色譜峰面積成線性關系,保留時間約4.8min。實驗表明,擴散池中的其他成分對藥物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沒有干擾。色譜圖見圖1。1.2.5透皮吸收促進劑用量的測定—透皮裝置和方法將攪拌子放入Franz擴散池,加入14.5ml磷酸鹽接受液(pH7.4),把小鼠皮置于上下兩室之間,真皮面向接受液,分別將各組不同配方BHG均勻涂于皮膚上。將擴散池置于恒溫水浴槽(35℃)中,磁力攪拌器置于水浴槽下,攪拌速度為200r/min。分別于0.5、1、2、4、8、12、24、36h時取樣1ml,每次取樣后往擴散池內加入1ml接受液。樣品經15000r/min離心,取上清液25μl進行色譜檢測。隨行外標法計算每個時間點接受液的藥物濃度,并按公式計算藥物累積滲透量和透皮滲透率。計算公式為:Js=Pe△C=1/A(dM/dt),其中Js為穩(wěn)態(tài)透皮速率(μg/cm2·h),Pe為有效滲透系數(shù)(cm/h),△C為藥物擴散濃度差,A為有效滲透面積(約0.785cm2),dM/dt為單位時間透皮的藥物累積量。每組實驗重復3次。1.3統(tǒng)計處理應用SPSS10.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多組Js比較行完全隨機設計方差分析,多重比較采用SNK法。2結果2.1組比較見表1無促滲劑3組Js分別為(0.69±0.11)、(0.90±0.14)和(1.18±0.10)μg/cm2·h,提高率分別為0.76、1.00和1.31,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2促進滲透劑組以含1%BH的無促滲劑組為對照。混合組促滲效果最明顯,Js為(13.22±1.27)μg/cm2·h。各組Js比較見表1。2.3合組患者釋放規(guī)律曲線對照組、4%氮酮組、4%油酸組、混合組24h內藥物釋放規(guī)律曲線見圖2,可見促滲劑使凝膠的釋放規(guī)律由一級動力學模型向近似零級動力學模型轉變。3促滲劑濃度及用量藥物的理化性質和藥物動力學特性是影響其透皮速率的重要因素。BH分子質量為504g/mol,熔點為262℃,油水分配系數(shù)為427,比較適合透皮吸收。但在未加促滲劑的條件下,BHG對皮膚滲透作用較弱,其釋放呈一級動力學模型,僅提高藥物含量不能顯著提高Js,難以達到生物治療所要求的血藥濃度。透皮促滲劑是提高藥物透皮率的常用方法,已被廣泛接受的Barry脂質-蛋白分配理論認為,促滲劑的作用機制可能是:對增加藥物、共溶劑進入角質層起協(xié)同作用;破壞角質層的高度有序結構,增加其流動性;與角質層內蛋白質相互作用。促滲劑濃度與其促滲作用不成比例。油酸為常用的透皮促滲劑,能夠插入皮膚脂質,形成不對稱的空間構型,產生細微的易于滲透的流動性孔道,同時降低角質層脂質雙分子層的相轉變溫度,增加膜脂運動自由度和流動性。油酸濃度過高能產生皮膚損傷,其常用量<10%。與預想的濃度促滲劑越高促透皮作用越強不同,4%油酸組具有最高滲透率,4%油酸組Js高于6%組(P<0.01),可能原因是高濃度油酸破壞基質卡波姆的分子膠聯(lián)結構,影響B(tài)H從儲庫釋放。氮酮是20世紀80年代研制的新型促滲劑,其促透機制可能是與角化層間質的脂質發(fā)生作用,增加其流動性,減少藥物的擴散阻力,但其控制藥物通過完整皮膚的轉運機制尚未明確。有文獻報道0.1%~5%氮酮有明顯的促滲作用,但其促滲效果并不與其濃度成正比,過高的濃度可能增加凝膠粘稠性,不利于凝膠透皮。本實驗結果說明,氮酮濃度高于2%時其促滲能力呈下降趨勢?;旌蟽煞N或多種促滲劑具有比單一促滲劑更好的促滲效果,對于難以透皮吸收的藥物,氮酮和油酸合用對透皮吸收有近似相加的結果。本實驗混合組Js有顯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