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佛教佛道考述_第1頁
天山佛教佛道考述_第2頁
天山佛教佛道考述_第3頁
天山佛教佛道考述_第4頁
天山佛教佛道考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天山佛教佛道考述

臺天不僅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宗派“天臺宗”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500羅漢”道場的著名聲譽。今就其形成、發(fā)展與地位、影響作一闡述。一、共同編纂,立明院,即置石梁之石羅漢,即阿羅漢(梵語Arhat)、應真。在釋迦牟尼生前,泛指受人尊重的沙門。佛經(jīng)常見“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反映了皈依佛門弟子之多。小乘佛教創(chuàng)“四果”之說,認為羅漢果包含殺賊、不生、應供三種內(nèi)容,已達到斷盡生死煩惱的“無余涅般”的至境,具有濃厚的禁欲主義和出世主義色彩,是早期佛教進一步宗教化的結(jié)果。大乘佛教提倡在佛滅度后,羅漢不入涅槃而領(lǐng)受護法弘法成就眾生的重任。證諸佛經(jīng),大迦葉、君屠缽嘆、真頭盧與羅羅親聞佛陀言教而覺悟成道,就是最早住世、實有其人的“四大羅漢”。其后增加到十六位。唐玄奘譯《法住記》,公布了他們的法名與住址,對“十六羅漢”的崇拜開始在我國流行起來。發(fā)展到“十八羅漢”,增加的二位有說是降龍、伏虎或布袋和尚的,逐漸中國化,世俗化。特別是“五百羅漢”更富于華夏色彩,受到僧俗的更多重視,形成了堪與“四大名山”匹敵的道場,在宗教生活與世俗生活的很多方面產(chǎn)生了令人矚目的影響。佛教經(jīng)論對五百羅漢有種種記載,有指隨從釋迦聽法做道的五百弟子,如《十誦律》卷四說:“世尊與五百羅漢入首波城?!薄斗ㄈA經(jīng)·五百弟子授記品》說:“爾時五百阿羅漢于佛前得授記已,歡喜踴躍?!庇兄阜鹉鶚労笾文?迦葉尊者與五百羅漢最初集結(jié),即編纂佛教經(jīng)典。也有弗沙密多羅王毀滅佛法后,五百羅漢重興圣教等說法。上述諸說,前二說較可信,一般指佛陀的五百位弟子。但除知名的十大弟子外,都無具體名號、事跡。直到南宋紹興四年(1134)十二月立《江陰軍乾明院羅漢尊號石刻》,高道素所錄,五百人名字一應俱有。這全是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按照僧傳的說法,五百羅漢最初于東晉興寧(363—365)年間“應化顯現(xiàn)”于中國,比五臺、普陀、峨眉、九華顯現(xiàn)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位菩薩要早。《高僧傳》載:沙門帛道猷或云竺道猷(按,即曇猷),銳涉山水,窮括奇異。見天臺石梁,終古無度,乃慷慨曰:“彼何人,斯獨無貞操!故使圣寺密邇,對面千里。遂揭錫獨往,而趨石梁。周敵崖隙久之,方獲其山。石梁非一,圣寺亦多,欲將直度,不惜性命。且虹梁亙互,下望萬尋,上闊尺許,莓苔斜側(cè),東邊似通,西礙大石,攀登路絕。猷乃別思冀授。夜宿梁東,便聞西寺磬聲經(jīng)唄唱薩,勇志相續(xù)。彌年禪觀,后試造梁,乃見橫石洞開,梁道平正,因即得渡。遂見棟宇宏壯,圖塔瑰奇,僧敘接宛同素識。中食既訖,將陳住意。僧曰:“劫后十年,自當至此,何勞早住?”相送度梁,橫石已塞。這“西寺磐聲經(jīng)唄唱薩”,即指五百羅漢首先顯化說法于方廣圣寺。后世僧傳對此有更詳細的描繪“其石梁圣寺在石橋之里,梵唄方作,香靄始飄。先有金色鳥飛翔,后林樹石畔見梵僧,或行或坐,或招手之狀,或臥空之形,眴息之間,千變?nèi)f化?!睍议嘣谑瘶蜷_山以后,又去西十里萬年山卓庵而居,也夢見五百大士留連于八峰兩澗之間,游戲習定。待至唐太和年間,百丈懷海高足普岸禪師建成平田禪院,成為天臺山另一處羅漢道場。南朝陳太建七年(575)秋月,智顴入天臺山,常宿于石橋,遇到釋定光陪同三位皂幘絳衣者。指點他以后要依靠皇太子造寺。第二次入山時,又見到眉發(fā)皆白的沙門秉錫迎候,繼而隱秘。這三皂一白即指大阿羅漢。這些就是天臺山成為中國五百羅漢道場的原因,也是后來建五百羅漢堂于方廣、萬年、國清、華頂諸寺的根據(jù)。天臺山成為五百羅漢道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東晉時代,帝王奉佛成風,世家大族和士大夫文人也多取支持態(tài)度,佛典大批譯出,建康、廬山成為南方兩大佛教中心。天臺山地處海隅,卻是玄圣窟宅之區(qū)。早在三國吳赤烏年間,已建有寺觀,與剡縣同為三教代表人物向往游憩之所。曇猷感應真顯圣,揚波于前,智顗敘緇衣指點國清建寺之基,助瀾于后;寒山子與趙州對話亦涉“五百羅漢游山”,則天臺成為羅漢道場自非偶然。再說,處在封建高壓戰(zhàn)亂之中的百姓,渴望過太平日子,并不深究羅漢是土著域外、神佛仙道,因而對僧人宣揚丈八金身神通廣大的羅漢能夠消災解難、造福延壽說法堅信不疑,心向往之,以致結(jié)想成象,虔誠禮拜。于是羅漢信仰在天臺僧俗中迅速傳播,乃至相沿成習。然而,天臺山五百羅漢道場的真正確立卻是在五代后唐。后梁開平元年(907),錢鏐被封為吳越王,歷五世72年,包括臺州在內(nèi)的轄境未遭戰(zhàn)亂。諸王崇佛,大規(guī)模建寺造塔、造像寫經(jīng),招攬佛教精英,使這一地區(qū)成為佛教一大中心。錢鐸晚年篤信佛教,下旨在石橋方廣寺建造五百羅漢銅像,設立齋會。當時在國清寺從德韶參學的延壽主持其事,作詩六首紀盛,時呈于武肅王,其四曰:“凌晨迎請信精誠,親散鮮花異處清。羅漢攀枝呈梵相,巖僧倚樹現(xiàn)真形。神幡雙出紅霞動,寶塔全開白氣生。都為王心標意切,滿空盈月瑞分明?!笨梢钥闯?迎請五百羅漢的儀式是十分隆重的,自晨至晚,整整進行了一天。由于“親王恩運睿謨”,精誠祝禱“永盜軍庶息災虞”,因而獲得了“圣者已符祥瑞事,地靈全副禱祈情”的“愿滿事圓”的效果。在臨安羅漢寺,錢鏐巡游題詩:“一登靈鷲閣,寶地勝黃金?!钡弁鮾A注熱情于佛教,把崇拜羅漢與祝愿國泰民安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這也正是天臺山五百羅漢道場得以穩(wěn)固建立、羅漢信仰迅速傳播開來的契機。宋太宗也十分重視天臺羅漢道場,親自在滋福殿宣問兩浙都僧正贊寧石橋長廣量度,贊寧一一實泰,太宗嘆嗟久之。八年(983),因萬年山福田寺自詢誓斷腕燃鏈,乞重建禪院,于是令內(nèi)殿頭高品衛(wèi)紹欽、張承貴革故規(guī)制,建造新寺,莊麗如天宮。雍熙二年(985),自詢振火自焚,舌根不壞,詔改壽昌寺,敕造羅漢像五百十六身奉安。(7)宋景祐四年(1037),仁宗下敕供施石橋五百羅漢:朕荷祖宗之休,丕承洪業(yè),未嘗不虛懷逸士,側(cè)度幽人。雅聞天臺之石橋近接四明之雪竇,智覺之遺風具在,應真之靈跡儼存??朊?載形夢寐。今遣內(nèi)使張履信赍沉香山子一座,龍茶二百斛,銀五百兩,御衣一襲,表朕崇重之意。同時賜御衣給萬年寺,上繡“如朕親到”四字,寺遂建“親到堂”供奉(9)宋淳熙二年(1175),尤袤以承議郎知臺州,孝宗問他:“天臺有何勝概?”答以天臺寺名聯(lián)綴的巧對:“太平洪福,國清萬年。”孝宗又說:“朕聞石橋應真是五百強漢,出沒無常,卿以何法處之?”袤抱拳說:“臣有金剛王寶劍在上?!毙⒆诟吲d地賜予御書。到了明代,當過和尚的朱元璋在《賡僧韻》中贊頌天臺五百羅漢的禪心神力,這些都說明羅漢崇拜與帝王治道是相輔相成的。天臺五百羅漢道場的確立和發(fā)展,與中國佛教的總趨向,特別是宋代佛教的進一步“世間”化是一致的。宋初延壽提倡禪、教統(tǒng)一,禪、凈統(tǒng)一,要求佛教回到世間,輔助王政。贊寧進一步提出“佛法王法以眾”。上述佛事與君臣交談都說明了這一點。宋代國家向寺院普遍收納賦稅和鬻賣度牒,寺院經(jīng)濟有了新的發(fā)展。像萬年、國清這樣名列“五山十剎”的大寺,經(jīng)濟實力很強。據(jù)載,這二座寺院,當時的田、地、山的畝數(shù)分別是:萬年3998、196、6830;國清、420、3902畝。國清寺在乾道四年(1168),從寧海募得千畝海涂,墾荒種糧。紹熙改元(1190),住持志南建“神運莊”屋三十余間,儲蓄贏余。邑令劉潮為撰碑記。這樣雄厚的財力,正是修建塑像眾多、用工甚巨的羅漢堂和發(fā)展五百羅漢道場的必要條件?;仡櫲龂詠淼臍v史,可以看出天臺之所以成為五百羅漢道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佛教經(jīng)論作依據(jù),神秀的山水為依托,又有東吳以來興建寺院和佛教信仰作基礎(chǔ),最后,皇權(quán)成為羅漢道場得以確立和持續(xù)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二、天柱的羅漢崇拜和信仰習慣天臺山的羅漢崇拜,發(fā)軔于信仰觀念的形成,發(fā)展于信仰觀念的外化,深化于羅漢信仰習俗的出現(xiàn)。(一)口岸世界的現(xiàn)實困境宗教信仰“是窘迫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類的‘幻覺’,是人對生命的彼岸世界的終極關(guān)注。殘酷的現(xiàn)實境遇使人們在精神世界中充滿對人生彼岸世界的向往,從而產(chǎn)生種種幻想,構(gòu)成人們精神生活中的安慰性的幻覺”。羅漢信仰實際上是人們對佛國世界的向往與構(gòu)想。1.天臺宗的出國與出國羅漢顯圣屬宗教神話,一旦傳開,虔誠的佛教徒卻會堅信無疑;流傳廣遠,日漸附益,故事荒誕中又有幾分合理,使人產(chǎn)生一種朦朧的真實感。繼曇猷、智額之后,唐代國清寺陳惠虛言曾渡石梁,見樓閣橫亙十,規(guī)模遠超東晉。五代時,每次迎請五百羅漢,都有胡僧顯現(xiàn)于石橋。北宋時,廣嚴寺熊羅漢入滅后,有人見于壽昌五百應真之位者。南宋時,高郵桑莊妻陸孺人到石橋應真閣修茶供,看到第三尊羅漢,驚奇地說:“這是我當年在開封碰到的那位自稱十八兄弟之一的乞錢老僧!”陸游撰文記其事。南宋天臺籍僧人濟公在杭州西湖凈慈寺入滅后,相傳有人還在六和塔和天臺碰到過,并捎來書信僧鞋。舊志稱他是“天臺五百應真之流也?!泵骷尉搁g曇猷修道遺址,即今“蓋竹洞天”一帶,據(jù)說靜夜猶能聽到方廣鐘鼓之聲。這些綿綿不絕的神奇?zhèn)髡f,在人們的心靈中構(gòu)筑了神圣的羅漢殿堂,使它成為神靈世界與世俗世界之間的大門。2.千僧齋嶺經(jīng)論中的羅漢有“五通”神力,自然能隨意變換其身形。民間相傳,石橋有二位羅漢,扮作袈裟襤褸的貧僧赴萬年千僧齋,被擋駕在山門外,就說:“咱倆原是‘二百五’,餓又何妨。只是檀越所施舍的田,十方僧眾都有份,我們要扛兩畝去。”說罷腋下挾著田,騰空飛身上嶺。后人就以羅漢名其田、嶺。上述陸游文所述老僧乞錢從另一角度看亦屬羅漢化身。至于說濟公能隨心所欲地化為眾生相,佯狂濟世,則由于小說、影視的傳播而盡人皆知了。3.山西文化的前代無所根據(jù)佛教“六道輪回”之說,羅漢可以投胎轉(zhuǎn)世為僧侶、俗人。天臺山的一些得道高僧曾被視為羅漢再世。茲枚舉如次:圣者頭陀,隋國清寺僧。舊志記他去雷馬山伐木建殿,用神通致雨運木。后人建頭陀庵于雷馬潭畔。(20)寒山子,居寒石山,豐干、拾得,居國清寺,這三位唐大歷年間的詩僧就其外貌言行而言,與其說是文殊、彌陀、普賢菩薩的化身,毋寧說更像羅漢轉(zhuǎn)世。道育,唐景福(892—893)間由新羅掛錫萬年寺。凡供養(yǎng)羅漢大齋之日,他都禁食。人問:“何不去殿內(nèi)受供?”答道:“伊伊去”或“飼蟲”。時見群虎嗅之,盤桓而去。八十多歲坐化,得舍利無數(shù)。人視為活羅漢。師簡,五代僧,善書,詭言異行。大旱時,有龍臥巖間,他以杖扣之,天降大雨。所居寺因名戲龍院。國師德韶稱之為簡羅漢。相傳圓寂后又有人見于長沙市中,攜手話舊,所言隱私,驗之果然。道濟,即濟公,南宋天臺赤城山麓永寧村人。相傳誕生時適值國清寺第十七尊降龍羅漢像倒塌,人們就說他是羅漢轉(zhuǎn)世。后又尊為“活佛”。裘和尚,明國清寺僧,后居華頂。能預見事變。曾攜兒童出游,猛虎見而馴服道側(cè)。世傳伏虎禪師后身。與此同時,某此游覽天臺山的居士、文人,被稱作天臺高僧轉(zhuǎn)世,實亦指羅漢投胎。陳甲林《天臺山游覽志》列舉了宋王十朋,明屠隆、陳函輝,清施閏章、彭啟豐、張照、呂玉、邱鴻、龔自珍、杜、蔡煌、丁潛生、李慈銘的名字。(23)特別是宋代王十朋,熙寧間夢見一處勝境,橋畔有碑。寺僧對他說:“這是你的前身嚴首座所寫。”紹興年間,他路過石橋,山水碑石果如夢境。于是題詩:“石橋未到已先知,入眼端如入夢時,僧喚我為嚴首座,前身曾寫此橋詩?!睋?jù)說王母臨產(chǎn)前夢見嚴贈予金環(huán),十朋呱呱墜地之日,正是首座入滅之時。后十朋撰文自述其事。按照這些傳說記載,天臺山無論僧俗,代有高人,異跡迭見,確是名符其實的“羅漢之鄉(xiāng)”了。(二)對羅馬形象的崇拜羅漢信仰外化為對羅漢形象的崇拜。1天臺宗的五一卷,據(jù)《唐紀六山唐代開元間“塑圣”楊惠之,曾為名優(yōu)作彩塑,人們能從背部辨識。他作的洛陽廣愛寺山門內(nèi)的五百羅漢像,是最早著錄的五百羅漢塑像。究其淵源,應上溯天臺山羅漢塑像與生活觀察。惜乎前者已經(jīng)失載。直到五代,錢鏐下令建造516尊銅像;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建方廣寺,朝廷在石梁橋頭五間屋面的亭子里供奉的五百羅漢像。與國清寺的羅漢像都是木雕的。日僧成尋1072年參拜天臺山時見過。此外,萬年寺與善興(華頂)寺均建有羅漢堂造像禮拜。2.第三,“準漢”五百羅漢比佛與菩薩是大眾化多了。僧俗歡迎土生土長、看得見摸得著的羅漢,于是就出現(xiàn)了把當?shù)氐母呱蟮聢A寂后的肉身像當作羅漢來供奉的做法。此舉濫觴于東晉。南朝齊建元(479—482)間,康居釋慧明登赤城山,見石室中曇猷遺體呈綠色,端坐如生——王羲之曾去瞻仰,稱“綠衣尊者”一—乃予清理立室,造臥佛并奉其像。這是天臺見諸史籍的第一尊肉身像。這位“過石橋親見五百大阿羅漢,禮拜供養(yǎng)”的高僧,自己也被后人當作羅漢禮拜,成尋還說他是“第三果人”,認定是“準羅漢”了。全亮,俗姓陳,師事普岸,唐上元(674—675)入滅,肉身不朽。道榮(869—?),俗姓吳,天臺人。自幼出家庵頂山,光啟三年(887)居廣嚴寺。圓寂后,肉身一直供奉到本世紀四十年代末。人稱“榮羅漢”。廣嚴寺至宋淳化(990—994)間有僧俗姓熊者,由東陽古積寺前來住持。示寂后軀體不壞,人稱熊羅漢。民國十一年(1922)五月,高鶴年(游覽該寺時)“懷容羅漢肉身在焉,另有二肉身,不知何代僧,香火頗盛”,則該寺有三尊肉身羅漢了。阇提首那尊者,宋異國僧,居萬年寺,鑄巨釜。寺后過溪有“西天大師庵”供奉其肉身。(30)(三)羅馬城的信仰習俗天臺僧俗禮拜羅漢既虔且勤,久而衍為習俗,深刻地影響于社會生活,今擇要介紹以見一斑:1.山西茶“供茶”天臺是浙江最早產(chǎn)茶區(qū)之一。自漢末葛玄種茶上華頂以后,佛教與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始則以茶驅(qū)睡,茶禪一味;繼則以茶供佛;北宋初,“分茶”藝術(shù)以“羅漢供茶”的形式出現(xiàn)。這就是“茶百戲”:“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就散滅。”照寧五年(1072)五月,日僧成尋以榮供石橋羅漢516杯,杯中突現(xiàn)八葉蓮花紋,眾皆禮拜不已。此時國清寺羅漢堂亦以茶供養(yǎng)??梢姴韫┝_漢已成常禮。臺州知事葛閎等聞訊赴羅漢閣煎茶供奉,亦見“有茶花數(shù)百甌,或六出或五出,而金絲徘徊處及蘇盤金富無礙,三尊尺干,皆有飲痕?!备痖b、劉理都作詩紀盛:“已愛六花金縷異,更驚三啜翠痕干。”國清寺僧處謙將此法帶往杭州表演,蘇軾作詩贊嘆“天臺乳花世不見”,贊處謙是“點茶三昧手”。從此羅漢供茶馳名中外。羅適、洪適、賀允中、范宗尹、徐大受、宋之瑞、韓元吉等均有題詠。南宋天臺籍宰相賈似道對此亦推波助瀾。景定二年(1261)出俸在石橋頭建造曇花亭,落成之日“供五百圣德茶,茶甌中一一現(xiàn)異花”、“中現(xiàn)四字,其文曰:‘大士應茶’”。且如《赤城志》所載:“凡往來人供茗,必有乳花效應,或?qū)毦娼鹑?靈跡梵響,接于見聞?!辈韫┍煌葡蛐碌母叱?成為天臺的習俗。今民間以茶谷米供佛的習俗即其遺風。2.龍??h5所古代生產(chǎn)力低下,每逢大旱,士民官吏求神拜佛,結(jié)隊去“龍?zhí)丁闭垺褒垺薄弭~鱔;天降甘霖,則重禮致謝。天臺以幾處羅漢道場附近的龍?zhí)蹲罘Q靈驗,如石橋惠澤潭,萬年三井潭、龍穿潭,國清稢絲潭及蒼山九龍?zhí)?天柱河胤潭、雷馬潭。宋建隆二年(961),吳越境內(nèi),五個月不雨,錢俶命取龍湫于天臺山以祈雨。慶元六年(1200),邑令丁大榮捐款建佇真亭于石橋潭側(cè)。翌年大災,他邀集僧道赴亭伏謁致拜,“忽有黿大如覆盂,出沒波面”,“遂迎以歸,越二日,雨大滂沛,四效霈足,稚耋歡喜”。于是建龍君祠于曇猷初修處,后來敕封“惠澤”。九龍?zhí)兜牡谝惶秳t以同樣原因敕封其“龍王”為“靈澤侯”。饒有意味的是“抬羅漢”、“曬羅漢”取水。北宋地符(1098—1100)間大旱,邑令太史章多處求雨無效,就將榮羅漢肉身像迎接進城祈禱,“雨即充洽,尋送還寺,作長歌以頌其德”,立碑記于廣嚴寺。后來發(fā)展到大旱時將羅漢像環(huán)村抬游,然后置于烈日下烤炙,認為羅漢吃不消自然會求龍王降雨。如能靈驗,則以三牲盛供。3.每年數(shù)的“本尊像”不同五百羅漢濟濟一堂,每逢新年佛節(jié),善男信女隨喜寺院,都喜歡到羅漢堂去“數(shù)羅漢”。按照慣例,從自己邁進門檻的那只腳方向逐一數(shù)去,直到數(shù)足自己的歲數(shù),那位羅漢就是自己的該年命相,預知一年之吉兇禍福。由于五百羅漢每尊的造型不同,這樣每年數(shù)羅漢,自己的“本尊像”也就不一樣,往往會因此而互相逗樂,笑語滿堂。此俗南北皆然,至今風行不輟。三、天羅地區(qū)的影響天臺山五百羅漢道場的開辟,羅漢崇拜和信仰習俗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歷史文化影響和意義。(一)天臺宗與漢族文化早期佛教文獻表明,佛陀有超人的神通,但畢竟是人,佛教原出人間并要利益人間。大乘佛教神化佛陀,推崇菩薩,構(gòu)筑“羅漢——菩薩——佛”的修持品階。羅漢在佛國遭貶,卻更靠近民眾。在中國,羅漢既不高踞蓮座,也不穿莊嚴佛衣。這樣,經(jīng)過小乘宗教化的羅漢,在華夏土地上,仿佛向佛陀弟子作某種程度的復歸:他們有種種神通,能隨機應變,救民于苦海;身著普通僧衣,三五成群談笑風生,亦莊亦諧,或威或慈,令人感到親切。地無分南北的數(shù)羅漢活動正反映出人同此心,在天臺甚至連“曬羅漢”也不必擔“大不敬”的罪名,與人們對佛、菩薩敬畏多于親近、不許隨便指點大相徑庭。天臺素稱“佛地”,有很多佛教地名,其中與羅漢或準羅漢有關(guān)的就有:五百溪、五百(相傳羅漢上岸處)、覆舟山、鐵船湖(羅漢泛舟處)、羅漢嶺、羅漢巖、搗臼灣(羅漢搗米供膳處)、五百岙、千佛山、洗腸井、潛真洞、五百寺、廣嚴寺、佛隴、智者嶺、智者岸、拜經(jīng)臺、賢師崗、拾得嶺、瑞霞洞。建筑有應真閣、佇真亭、曇花亭、三賢堂、寒拾亭、豐干橋、羅漢石塔、羅漢磚塔、濟公院、李濟橋;動植物有菩提樹。羅漢竹、羅漢松、羅漢茶、羅漢果、護圣木瓜、萬年藤、羅漢嶺巨杉、金雀、念佛鳥等。這些都是羅漢崇拜的名物化,是佛教親和力的輻射。天臺是天臺宗發(fā)祥地和禪宗名剎所在。但信徒無論屬何宗門都禮拜羅漢;國清、萬年、方廣、華頂諸寺盡管宗門有別,都建有羅漢堂。影響所及,全國各大寺院亦多建羅漢堂、羅漢山、羅漢碑。上海圓明講堂還創(chuàng)制出有聲光電設置的自動化羅漢山,吸引更多信士游眾。(二)促進詩歌藝術(shù)的發(fā)展白化文先生說:“羅漢一到中國,就異常生動活潑地顯現(xiàn)在佛教徒、藝術(shù)家的心目里,豐富了中國雕塑的題材和內(nèi)容?!?.傳承教育觀及早期文獻記載中國各種佛和菩薩的形象至唐代已基本定型,面相、衣飾均趨類型化。唯多如蕓蕓眾生的羅漢,穿的卻是普通僧衣。這就給了藝術(shù)家根據(jù)現(xiàn)實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可以在老幼肥瘦高矮俊丑的僧俗人眾的基礎(chǔ)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據(jù)《宣和畫譜》載,梁張僧繇畫過十六羅漢。唐代名家輩出,盧楞伽、王維、貫休尤著。永嘉全億長史畫有天臺山“半千羅漢”(早佚),可能是石橋塑像的摹本。北宋初名畫家李公麟,畫有十八羅漢、五百羅漢像,深得時人稱贊。劉克莊詩云:“昔聞天臺境,肉身住無從。仁夫示此圖,恍惚游其中。應真一一若舊識,或踞怪石臨飛淙……石橋滅沒云氣斷,似是鬼國非人工?!睒O贊其真實生動,很可能受到天臺羅漢像的啟發(fā)。2.羅漢堂《像》天臺山的佛雕多采取傳統(tǒng)的于漆夾芋工藝。唐臺州開元寺僧思托用此法為其師鑒真制彩色坐像,造型優(yōu)美,線條柔和,被定為日本國寶。天臺山某些高僧紀念像很可能采取這種工藝。五百羅漢木雕像亦多以此種工藝制造,又稱旃檀像,香樟木雕成。日僧成尋《參天臺五臺山記》中所說國清羅漢院十六羅漢等身木像、五百羅漢三尺像,和石橋五百羅漢像都是。治平進士羅適有《題石橋旗檀像》詩:“傳得旃檀相甚奇,紺容光徹照須沸。橋頭尊者來瞻禮,應憶靈山聽法時。”明正德十二年(1517),釋佛樹、明輝游覽石橋,“見應真之像,天匠工巧,奇妙絕倫”,嘆為觀止??赡芫褪墙ㄓ谑兰o末(紹熙四年)的雕像。“經(jīng)歷年久,顏色脫落,因重修之”。這些雕像現(xiàn)在已蕩然無存,但從現(xiàn)存的國內(nèi)諸剎羅漢像,可以深味“宋代以后的佛教雕塑,以各種羅漢像最有特色”一語。今石橋下方廣寺羅漢堂奉小型金身木都像。國清寺大殿列坐元十八羅漢楠木等身雕像,姿態(tài)各異,神采奕奕,是難得的藝術(shù)精品正在雕制中的羅漢堂五百像,略小于真人,工藝上承繼傳統(tǒng)又有所出新。最有藝術(shù)與文物價值的要數(shù)石橋小銅殿。以高級合金“風磨銅”為原料,造型精致考究,高約1.30、寬近1米。內(nèi)鑄五百羅漢浮雕小像。系明天啟元年(1621)欽差提督九門大監(jiān)徐貴等施助,五臺山釋如璧募造,有書畫家米萬鐘等題名,并鐫“金殿永遠供養(yǎng)天臺勝景石梁橋首”等字樣。3.題材更廣泛、形式更多樣早在東晉,名士孫綽《游天臺山賦》里就寫到“琪樹璀璨而垂珠”、“應真飛錫以躡虛,騁神變之揮霍,忽出有而入無”,描繪羅漢的變化無窮。隨著五百羅漢信仰的形成和發(fā)展,題材更加拓寬,形式也更為多樣。既有羅漢出世、顯圣之類神話傳說,也有十七羅漢助秦王的歷史故事;既有善男信女的詩詞頌偈,蘇軾、陸游、曹勛等名家撰寫的單篇碑記,又有像《濟公全傳》這樣宣揚羅漢神通、曲折離奇、引人入勝的長篇章回巨著。這一切為中國古典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異彩,具有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像濟公這樣的羅漢形象還搬上舞臺,改編為電影、電視劇本,流傳到海外。(三)日本的“石梁”與“山”早在唐末,新羅僧道育來天臺山求法,掛錫萬年,異相迭見,人視為羅漢。圓寂火化,“得舍利不可勝數(shù)”。令人想到金地藏之于九華山。隨著天臺宗傳到朝鮮半島,高麗朝野亦崇信羅漢。高麗王于宋咸平(998-1003)間,貢佛及羅漢金像。真宗下詔奉置于廬山能仁寺日本僧人的羅漢信仰更有甚者。日本學者指出:“北宋時代。入宋(日)僧的目的不像入唐那樣,以求法、學習為主,目的在于參拜五臺山、天臺山、天童寺等靈山和佛祖圣跡?!蔽鯇幬迥?1072),日本天臺宗高僧成尋等八人入宋,移文上就寫著,“欲往天臺山燒香供養(yǎng)羅漢一回?!背蓪さ热说搅藝?“以寺主為引導,一一燒香禮拜,感淚無極”。又去石橋先拜道猷尊者像,再拜十六羅漢畫像,燒香供養(yǎng)五百羅漢。翌日辰時又以茶供,喜淚盈眶。原來作者對石橋羅漢早已神往,夢寐以求,度橋禮佛正符合他康平四年七月卅日那夜的夢境。乾道四年(1168),榮西與重源同登天臺山,參拜祖塔和羅漢。他說在石梁、萬年都見過羅漢現(xiàn)身。1187年,他再度入宋,居萬年寺二年五個月,將原來準備去印度的旅資三百萬元,捐贈用作建筑覽眾亭,修理山門、兩廡和智者塔院。其后道元(1223年入宋)、圓爾辨圓(1235年入宋)、心地覺心(1249年入宋)、徹通義介(1259年入宋)、寒嚴義尹(1264年入宋)等日僧接踵而至,參拜羅漢。心地還曾“見羅漢現(xiàn)身”。徹通則畫下萬年平面圖。南宋時,萬年寺、國清寺被列入禪宗“五山十剎”。能夠朝拜這些大寺院,成為別源圓者(1320年入元)、不聞契聞(1326年入元)等日本高僧“向往已久的心愿”。入華高僧在把羅漢信仰傳播到日本的同時,帶去了羅漢藝術(shù)與羅漢供茶儀禮。高然和重源等在參拜天臺山后,攜帶十六羅漢像回國,其中有深得天臺山羅漢之神的李公麟真跡,現(xiàn)藏于京都嵯峨清涼寺。日本的佛畫深受中國水墨肖像畫的影響。藏服部家的可翁寒山圖,寒山被描繪成長著突出的前額、扁平的鼻梁的面孔。頭上的圣光抹去了,混俗和光,回到現(xiàn)實中來,因此,“與其說像佛或者菩薩那樣端莊,不如像羅漢那樣刻劃出他那奇形怪狀的樣子?!闭鐫弧吧瘛睘榉?倒底還是羅漢一個。另外,榮西滯宋期間參與修補寺院,回國后將豐富的經(jīng)驗用于修建圣福、壽福、建仁寺時,“得以徹底采用中國建筑的風格、式樣和工藝。”成尋最早向日本介紹石梁羅漢供茶的靈應故事,中經(jīng)榮西、道元,“茶百戲”和“分茶”藝術(shù)東傳。1221年5月15日,道元在宇治郡觀音蓮利興圣寶林寺向僧眾出示《正法眼藏阿羅漢》。1249年春節(jié)永平寺做羅漢佛事時,唱讀道元《羅漢供養(yǎng)式文》,十六尊羅漢像和方丈室均現(xiàn)瑞華。大乘寺、金文院等寺院,早課唱經(jīng)中有《十六大阿羅漢回向文》,珍藏著《拜羅漢儀程草稿》等片斷殘本,其中《諸羅漢尊號》中載有“歸命頂禮天臺石梁瑞應香剎五百大羅漢”的名號。日本許多寺院里至今保留著“羅漢供茶”的古風。1983年4月16日、17日,日本長野縣中野市栗和田常樂寺開創(chuàng)四百周年舉行法會,就舉行這種儀式。日本友人還特地來天臺山拍攝電視專題片《茶葉之路》?,F(xiàn)在,國清、方廣和萬年寺仍然是日本天臺宗和臨濟、曹洞二宗信徒與學者朝巡考察的圣地。其中曹洞宗龍洞院村上博優(yōu)一家四代十人分三批朝拜,并撰《天臺山平田萬年寺遙拜記》、《云游的足跡——道元禪師在寧波、臺州》,傳為佳話。另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