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建鐵路成都至重慶客運專線四電集成工程接觸網(wǎng)專業(yè)技術交底及工藝標準編制:審核:批準: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成渝客專項目經(jīng)理部二○一四年三月目錄一、編制依據(jù)及范圍 1(一)編制依據(jù) 1(二)編制范圍 1二、工程概況 1(一)線路情況 1(二)主要工程量 2(三)主要技術標準 2三、技術交底及工藝標準 4(一)設計總原則 4(二)接口檢查 102.1技術交底 102.2工藝標準 15(三)H型鋼柱組立及整正 173.1技術交底 173.2工藝標準 22(三)腕臂預配及安裝 253.1技術交底 253.2工藝標準 34(四)下錨安裝 404.1技術交底 404.2工藝標準 49(五)下錨拉線 525.1技術交底 525.2工藝標準 52(六)承導線架設 546.1技術交底 546.2工藝標準 62(七)中心錨結安裝 627.1技術交底 627.2工藝標準 64(八)吊弦安裝 658.1技術交底 658.2工藝標準 71(十)附加導線架設 7210.1技術交底 7210.2工藝標準 74(十一)電連接安裝 75(十二)接觸懸掛調(diào)整 76(十三)標識牌安裝(由供電段提供相關標準) 7713.1支柱號碼牌 7713.2“高壓危險”牌 78PAGEPAGE1一、編制依據(jù)及范圍(一)編制依據(jù)(1)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新建鐵路成都至重慶客運專線施工圖第九篇電氣化》施工圖說明文件;(2)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新建鐵路成都至重慶客運專線《施工圖技術交底資料》(接觸網(wǎng)專業(yè));(3)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新建鐵路成都至重慶客運專線接觸網(wǎng)平面布置圖(施工圖);(4)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新建鐵路成都至重慶客運專線相關安裝圖;(5)中國鐵路總公司關于“新建成都至重慶鐵路客運專線工程提高供電可靠性引起I類變更設計”的批復;(6)《高速鐵路電力牽引供電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7)《高速鐵路電力牽引供電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標準》(TB10758-2010);(二)編制范圍新建鐵路成都至重慶客運專線成都東客站(不含)至重慶車站(含),起止里程:DK5+000~DK306+302.2。二、工程概況(一)線路情況新建鐵路成都至重慶客運專線西起成都東客站(不含),向東經(jīng)簡陽南站、資陽北站、資中北站、內(nèi)江北站、隆昌北站后進入重慶市境內(nèi),然后經(jīng)榮昌北站、大足站、永川東站、璧山站、沙坪壩站,最后到達本線終點重慶站(菜園壩站),正線建筑長度為308.206km,正線橋梁長度占正線總長度的52.2%,正線隧道長度占正線總長度的15.4%。全線共設車站11個,其中新建9個,改建2個(沙坪壩站、重慶站)。正線DK3+756.335~DK295+972.03采用無砟軌道,其余正線、聯(lián)絡線采用有砟軌道,正線鋪設無砟軌道地段車站與正線相鄰到發(fā)線采用無砟軌道,其余到發(fā)線及沙坪壩站和重慶站到發(fā)線采用寬軌枕。(二)主要工程量新建鐵路成都至重慶客運專線接觸網(wǎng)專業(yè)主要工程量如下表所示:接觸網(wǎng)主要工程量序號項目單位數(shù)量備注1混凝土支柱H78根792H型鋼柱根104773鋼管柱(Φ350)根1954橋鋼柱根805格構式鋼柱G200/13根3326接觸線架設條公里853.7437承力索架設條公里853.7438正饋線條公里607.2969保護線條公里607.82610供電線條公里65.70411回流線條公里25.401(三)主要技術標準鐵路等級為客運專線,正線采用雙線設計,旅客列車設計目標行車速度350km/h,最小曲線半徑為7000m,限制坡度20‰。正線DK5+000至沙坪壩(不含)區(qū)段接觸網(wǎng)懸掛方式采用全補償彈性鏈形懸掛設計,接觸懸掛線材采用JTMH-120(21KN)+CTMH-150(28.5KN);站線、渡線、聯(lián)絡線、動車走行線及沙坪壩至重慶區(qū)段正線采用全補償簡單鏈形懸掛設計,沙坪壩(含)至重慶(含)接觸懸掛線材采用JTMH-120(15KN)+CTMH-150(15KN),站線、渡線、聯(lián)絡線、動車走行線接觸懸掛線材采用JTMH-95(21KN)+CTMH-120(15KN)。正線DK5+000至沙坪壩(不含)區(qū)段接觸線懸掛高度為5.3m,沙坪壩(含)至重慶站(含)區(qū)段接觸線懸掛高度為5.5m,接觸線懸掛點高度設計坡度為0;接觸網(wǎng)結構高度(含雙線隧道)一般為1600mm,單線隧道接觸網(wǎng)結構高度一般為1200mm,跨線建筑物或其他困難區(qū)段可適當降低結構高度,但最短吊弦長度不得小于600mm。正線路基區(qū)段接觸網(wǎng)標準跨距一般為60m,最大跨距為65m,最小不宜小于40m,相鄰跨距差不大于10m;箱梁橋上跨距需根據(jù)橋梁孔跨的形式進行配合確定,一般為49m。隧道內(nèi)接觸網(wǎng)跨距根據(jù)隧道凈空要求進行配合確定,一般不大于55m。正線接觸網(wǎng)錨段長度一般不大于2×700m,單邊補償?shù)腻^段長度,應為上述值的50%,困難時不宜大于2×750m;站線接觸網(wǎng)最大錨段長度不宜大于2×800m,困難時不宜大于2×900m;附加導線錨段長度一般不超過2000m。車站、區(qū)間心錨結采用兩跨式防竄防斷心錨結,在個別車站內(nèi)局部設置困難時采用防竄不防斷心錨結,中心錨結輔助繩采用承力索本線,接觸線中心錨結輔助繩采用JTMH-95鎂銅絞線。正線路基段采用大型機械養(yǎng)護的有砟軌道區(qū)段的接觸網(wǎng)支柱側面限界不小于3.1m,正線無砟軌道區(qū)段的接觸網(wǎng)支柱側面限界不小于3.0m;車站內(nèi)采用線間立柱時,直線地段支柱對正線側面限界不小于3.0m,對站線側面限界不小于2.8m。全線按重污區(qū)設計,絕緣子爬電距離一般不小于1400mm,上下行接觸網(wǎng)帶電體間的距離一般不小于2000mm,困難時不小于1600mm。正線區(qū)段絕緣及非絕緣錨段關節(jié)一般采用五跨形式,個別困難地段的非絕緣關節(jié)采用四跨形式;電分相采用六跨錨段關節(jié)形式,每處電分相設置2臺單極電動隔離開關并納入遠動,滿足雙列重聯(lián)動車組雙弓間距200~215m、中性段不大于200m的要求。與客專正線連接的18號道岔接觸網(wǎng)采用無交叉方式定位布置,42號道岔區(qū)采用第三輔助式無交叉布置方式,其他道岔采用交叉線岔布置。沙坪壩、重慶站速度已降至160km/h以下,正線道岔為12號道岔,采用交叉方式定位布置。吊弦采用截流不可調(diào)整體吊弦形式。正線區(qū)段下錨補償一般采用1:3棘輪補償裝置,墜砣采用鐵墜砣;腕臂支撐采用鋁合金材質(zhì);承力索座一般采用單槽承力索座,中心錨結中心柱處采用雙槽承力索座,承力索座處承力索采用預絞絲保護條保護;在每個錨段1/3和2/3處各設一處橫向電連接,即每個錨段設2處橫向電連接,半錨段在錨段中部設一處橫向電連接,接觸線電連接線夾采用無螺栓壓接型。凡高柱信號機,必須滿足其對接觸網(wǎng)帶電部分2m的安全距離。PW線按最大每隔1500m通過信號扼流圈中點接鋼軌,并連接至綜合接地系統(tǒng),同時滿足信號專業(yè)相關要求。避免由于鳥類筑巢導致供電設備故障,在雙極隔離開關處、承力索棘輪補償下錨底座處采用防鳥裝置,防鳥采取視覺驅(qū)鳥技術措施。對隧道出口兩側各10米(隧道內(nèi)外各5米)及鐵路路線橋橋梁下貫通并分別向外延長5米范圍內(nèi)的承力索、供電線、AF線加裝絕緣護套;附加導線跨越接觸網(wǎng)、PW線跨越AF線、供電線等,應在其跨越線上交叉點左右5m范圍內(nèi)加裝絕緣套管;加裝絕緣護套后,應保證在極限狀態(tài)下滿足絕緣距離要求。距跨線橋底部絕緣距離不小于500mm。三、技術交底及工藝標準(一)設計總原則1.1懸掛類型正線:JTMH-120(21KN)+CTMH150(28.5KN)全補償彈性鏈形懸掛;站線、渡線、聯(lián)絡線、動車走行線:JTMH-95(15KN)+CTMH-120(15KN)全補償簡單鏈形懸掛。沙坪壩(含)至重慶站(含)正線:JTMH-120(15KN)+CTMH-150(15KN)全補償簡單鏈形懸掛;1.2接觸線高度及坡度DK5+000至沙坪壩(不含)接觸線懸掛高度為5.3米,沙坪壩(含)至重慶站(含)接觸線懸掛高度為5.5米,接觸線懸掛點高度的設計坡度為0。1.3結構高度接觸網(wǎng)結構高度(含雙線隧道)一般為1600mm,跨線建筑物或其他困難區(qū)段可適當降低結構高度,但最短吊弦長度不得小于600mm。1.4跨距長度正線路基區(qū)段接觸網(wǎng)標準跨距一般為60米,最大跨距為65米,最小不宜小于40米,相鄰跨距差不大于10米;箱梁橋上跨距需根據(jù)橋梁孔跨的形式進行配合確定,一般為49米;隧道內(nèi)接觸網(wǎng)跨距根據(jù)隧道凈空要求進行配合確定,一般不大于55米。1.5錨段長度、補償方式、中心錨結正線接觸網(wǎng)錨段長度一般不大于2×700m,單邊補償?shù)腻^段長度,應為上述值的50%;困難時不宜大于2×750m。站線接觸網(wǎng)最大錨段長度不宜大于2×800m,困難時不宜大于2×900m。附加導線錨段長度一般不超過2000m。車站、區(qū)間中心錨結采用兩跨式防竄防斷中心錨結。承力索中心錨結輔助繩采用承力索本線,接觸線中心錨結輔助繩采用JTMH-95。1.6側面限界正線路基段采用大型機械養(yǎng)護的有砟軌道區(qū)段的接觸網(wǎng)支柱側面限界不小于3.1m;正線無砟軌道區(qū)段的接觸網(wǎng)支柱側面限界不小于3.0m。車站內(nèi)采用線間立柱時,直線地段支柱對正線側面限界不小于3.0m,對站線側面限界不小于2.8m。1.7絕緣距離全線按重污區(qū)設計,絕緣子爬電距離一般不小于1600mm。上下行接觸網(wǎng)帶電體間的距離一般不小于2000mm,困難時不小于1600mm。接觸網(wǎng)的空氣絕緣間隙如下表所示:序號項目正常工況下最小值(mm)1接觸網(wǎng)、供電線、正饋線等帶電部分至接地體的間隙3002接觸網(wǎng)帶電部分至機車車輛的間隙3503接觸網(wǎng)、供電線、正饋線等帶電部分至跨線建筑物的間隙5004受電弓振動至極限位置和導線被抬起的最高位置距接地體的瞬間間隙200525kV帶電絕緣子接地側裙邊距接地體間隙100643.3kV絕緣間隙(120度相位電分相間,如分相關節(jié))400750kV絕緣間隙(180度相位電分相間,如AT區(qū)段正饋線與接觸網(wǎng)間)5408同回路自耦變壓器供電線帶電體距接觸懸掛或供電線帶電體間隙5009隔離開關引線、電連接接線(包括跨另一支接觸懸掛時)及自耦變壓器供電線、供電線跳線距接地體間隙330附加導線對地面及相互間距離(單位:mm)如下表所示:序號有關情況供電線、正饋線回流線、保護線、架空地線1導線在最大弛度時距地面的高度居民區(qū)及車站站臺處70006000非居民區(qū)60005000車輛、農(nóng)業(yè)機械不能到達的山坡峭壁、擋土墻和巖石500040002導線距離峭壁、擋土墻和巖石無風時1000500計算最大風偏時300753導線跨越鐵路跨非電化股道(對軌面)75007500跨不同回路電化股道(對承力索或無承力索時對接觸線)300020004不同相或相同分段兩導線懸掛點間距離水平排列2400/垂直排列2000/5與建筑物間的最小距離導線與建筑物間最小垂直距離(計算最大弛度時)40002500邊導線對建筑物最小水平距離(計算最大風偏時)30001000附加導線對鐵路沿線樹木之間的最小距離(單位:毫米)如下表所示:附加導線類型供電線、正饋線回流線、保護線、架空地線與鐵路沿線樹木之間的最小水平距離350030001.8錨段關節(jié)正線區(qū)段絕緣及非絕緣錨段關節(jié)一般采用五跨形式,個別困難地段的非絕緣關節(jié)采用四跨形式。1.9道岔區(qū)接觸網(wǎng)布置方式與客專正線連接的18號道岔接觸網(wǎng)采用無交叉方式定位布置,42號道岔區(qū)采用第三輔助式無交叉布置方式,其他道岔采用交叉線岔布置。1.10電分相電分相采用六跨錨段關節(jié)形式,每處電分相設置2臺單極電動隔離開關并納入遠動。電分相處設置地面磁感裝置感應列車車載設備,從而實現(xiàn)列車自動過分相。滿足雙列重聯(lián)動車組雙弓間距200~215m、中性段不大于200m。1.11接觸網(wǎng)裝配接觸懸掛中間柱、轉換柱等均采用鋁合金腕臂系統(tǒng)結構;中間柱的平腕臂采用水平安裝,轉換柱、道岔柱的平腕臂略向上抬頭。硬橫梁、隧道內(nèi)采用吊柱懸掛方式。承力索座處承力索采用預絞絲保護條保護。無砟道床區(qū)段吊弦采用載流不可調(diào)整體吊弦形式;有砟道床采用載流可調(diào)式整體吊弦。1.12下錨補償安裝下錨補償一般采用1:3棘輪補償裝置,墜砣采用鐵墜砣;T梁橋下錨增設防墜砣防墜落裝置。為保證承力索抬高下錨,接觸網(wǎng)下錨支柱高于接觸網(wǎng)中間柱和轉換柱。(注:基礎面至軌面標高現(xiàn)場測量,測量后根據(jù)《成渝施網(wǎng)2011》開孔圖確定支柱高度)墜砣限制架有垂直和平行線路兩方向同時調(diào)節(jié)功能;棘輪下錨底座固定棘輪框架的螺栓銷在底座上具有橫向調(diào)節(jié)功能;采用雙聯(lián)平行掛板連接平衡輪本體和球頭掛環(huán)類連接件、球頭端與下錨絕緣子的球窩連接安裝。隧道內(nèi)墜砣串框架與墜砣限制架間采用滾動摩擦方式。1.13供電分段設置站場兩端的上、下行渡線采用分段絕緣器實現(xiàn)電分段,使上、下行接觸網(wǎng)從電氣上分開。每個車站均在車站的1/3及2/3處各設股道電連接一處,且不應距道岔太近;在每個錨段的1/3和2/3處各設一處橫向電連接,即每個錨段設2處橫向電連接,半錨段在錨段部設一處橫向電連接。接觸線電連接線夾采用無螺栓壓接型。1.14隔離開關車站兩端絕緣錨段關節(jié)處設置雙極電動隔離開關。變電所架空供電線(T線、F線)上網(wǎng)點設置單極電動隔離開關。分區(qū)所和AT所供電線上網(wǎng)點設置雙極電動隔離開關;對長度大于6km的隧道兩端設置絕緣錨段關節(jié)并設置雙極電動隔離開關。AT所附近需設置絕緣錨段關節(jié),并設置雙極電動隔離開關。接觸網(wǎng)電分相處設置單極電動隔離開關。所有電動隔離開關均納入遠動。1.15避雷器本區(qū)段原則上在以下位置設氧化鋅避雷器(注:避雷器單獨設置不與隔離開關合架):1)接觸網(wǎng)電分相或絕緣錨段關節(jié)處;2)長度大于200m的供電線及正饋線上網(wǎng)處;3)長度大于2000m的隧道兩端;4)長度大于200m的橋梁兩端、長度小于200m的橋梁一段;鋼柱上的避雷器接地通過鋼柱接入綜合接地系統(tǒng)。并保證避雷器在貫通接地上的接入點距其它接入設備在貫通地線上的接入點之間的距離不小于15m;無法達到15m以上要求時,路基地段的避雷器支柱,單獨設置接地極接地。1.16接地(1)工作接地在綜合地線區(qū)段,接觸網(wǎng)支柱和隧道內(nèi)吊柱利用PW作為閃絡保護的集中地線。PW線采用非絕緣安裝方式。在非綜合地線區(qū)段,當成排的支柱不懸掛PW線或回流線時,增設架空地線實現(xiàn)集中接地。零散的接觸網(wǎng)支柱單獨設接地極接地。(2)安全接地1)距接觸網(wǎng)帶電體5m以內(nèi)的金屬結構均應接綜合接地系統(tǒng);2)開關、避雷器等設備的底座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tǒng)實現(xiàn)安全接地。3)接觸網(wǎng)支柱基礎均采用接地基礎。4)架空地線下錨處及長度超過1000m的錨段中間單獨設接地極或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tǒng)實現(xiàn)安全接地。1.17線材及主要設備選擇1)接觸懸掛線材規(guī)格及張力線材類別線材規(guī)格額定張力(KN)接觸線正線(DK0~沙坪壩(不含))CTMH-15028.5沙坪壩(含)~重慶(含)CTMH-15015站線、渡線、聯(lián)絡線、動車走行線CTMH-12015承力索正線(DK0~沙坪壩(不含))JTMH-12021沙坪壩(含)~重慶(含)JTMH-12015站線、渡線、聯(lián)絡線、動車走行線JTMH-9515彈性吊索正線(DK0~重慶)JTMH-353.52)附加導線線材規(guī)格及張力組合附加導線一般采用抗拉強度高、耐腐蝕性能好的鋁包鋼芯鋁絞線。供電線上網(wǎng)一般采用架空方式,困難地段采用電纜方式。附加導線架空張力及線規(guī)格見下表:線村類別線材規(guī)格額定張力(KN)正饋線JL/LB1A-310/20(45/7)12保護線LBGLJ-120/20(28/3)10供電線JL/LB1A-310/20(45/7)122×JL/LB1A-310/20(45/7)最大值:2×12KNLBGLJ-240/30(24/7)12回流線LBGLJ-185/25(24/7)103)附加導線電纜規(guī)格型號如下:適用范圍規(guī)格型號N線(變電所處)電纜各8根1KV1×240(其中2根備用)N線(分區(qū)所、AT所處)電纜各6根1KV1×150(其中2根備用)所亭(變電所處)回流電纜各8根1KV1×240(其中2根備用)所亭(分區(qū)所、AT所處)回流電纜各6根1KV1×150(其中2根備用)注:變電所處4根1KV1×240,(其中一根備用)接扼流變,變電所處4根1KV1×240,(其中一根備用)回所接綜合接地箱;AT所、分區(qū)所3根1KV1×150,(其中一根備用)接扼流變;AT所、分區(qū)所處3根1KV1×150,(其中一根備用)回所接綜合接地箱。1.18其他要求1)凡高柱信號機,必須滿足其對接觸網(wǎng)帶電部分2m的安全距離。2)PW線按最大每隔1500m通過信號扼流圈中點接鋼軌。3)避免由于鳥類筑巢導致供電設備故障,在雙極隔離開關處、承力索棘輪補償下錨底座處采用防鳥裝置,防鳥采取視覺驅(qū)鳥技術措施。4)對隧道出口兩側各10米(隧道內(nèi)外各5米)及鐵路跨線橋橋梁下貫通并分別向外延長5米范圍內(nèi)的承力索、供電線、AF線加裝絕緣護套;附加導線跨越接觸網(wǎng)、PW線跨越AF線、供電線等,應在其跨越線上交叉點左右5m范圍內(nèi)加裝絕緣套管;加裝絕緣護套后,應保證在極限狀態(tài)下滿足絕緣距離要求。5)隧道外腕臂采用棒形瓷絕緣子QBJ(G)-25/16;位于跨線橋、隧道口兩側各兩根支柱及隧道內(nèi)腕臂支撐用絕緣子采用棒式復合絕緣子FQBJ(G)-25/16;絕緣子的公稱爬電距離≥1600mm,額定彎曲機械破壞荷重≥16KN,額定拉伸機械破壞荷重≥120KN。6)接觸網(wǎng)導線上絕緣子采用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正線接觸線采用FQXG-25/200型;正線承力索、其余線路接觸線、承力索采用FQXG-25/160型。公稱爬電距離一般≥1600mm。(二)接口檢查2.1技術交底2.1.1主要檢查項目1)腕臂柱基礎跨距、拉線基礎與腕臂柱基礎相對距離。2)腕臂柱基礎、拉線基礎型號。3)腕臂柱基礎面至軌面標高。4)腕臂柱基礎、拉線基礎中心至軌道中心線。5)腕臂柱基礎、拉線基礎地螺螺栓型號,螺絲外露、各螺栓間相互尺寸。6)腕臂柱基礎橫線路方向的中心線與線路中心線測量。7)基礎預留接地端子。8)基礎及預埋件外觀質(zhì)量檢查。2.1.2技術標準1、正線路基區(qū)段接觸網(wǎng)標準跨距一般為60米,最大跨距為65米,最小不宜小于40米,相鄰跨距差不大于10米;箱梁橋上跨距需根據(jù)橋梁孔跨的形式進行配合確定,一般為49米;隧道內(nèi)接觸網(wǎng)跨距根據(jù)隧道凈空要求進行配合確定,一般不大于55米。(具體以平面布置圖為準)2、拉線基礎中心線到相對應腕臂柱基礎中心線距離為7000~8500mm(具體詳見接觸網(wǎng)平面布置圖),拉線基礎與相對應的腕臂柱基礎必須在同一片箱梁上。3、路基段支柱基礎螺栓外露長度140mm;橋梁段支柱基礎螺栓外露長度190mm;拉線基礎螺栓外露長度140mm;螺栓允許外露長度為0~+5mm。4、基礎中心距線路中心的距離應保證鋼柱組立后滿足以下要求:正線路基段采用大型機械養(yǎng)護的有砟軌道區(qū)段的接觸網(wǎng)支柱側面限界不小于3.1m;正線無砟軌道區(qū)段的接觸網(wǎng)支柱側面限界不小于3.0m;車站內(nèi)采用線間立柱時,直線地段支柱對正線側面限界不小于3.0m,對站線側面限界不小于2.8m;一般情況下,GH260型支柱基礎中心至線路中心距離:側面限界+130mm;GHT240型H型支柱基礎中心至線路中心距離:側面限界+135mm。(側面限界以平面布置圖為準)5、路基段無渣軌道支柱基礎至軌平面距離715mm;路基段無渣軌道支柱基礎至軌平面距離315mm。(注:以實測為準并根據(jù)成渝施網(wǎng)2011確定支柱高度)路基及橋梁段基礎至軌平面距離6、腕臂柱基礎地腳螺栓橫線路方向螺栓間距為430mm,順線路方向螺栓間距為160mm。各類型鋼柱基礎地腳螺栓型號及分布如下所示:①GH260A型支柱基礎地腳螺栓分部圖如下所示:②GH260B、GHT240B型基礎地腳螺栓分布圖如下所示:7、下錨拉基礎地腳螺栓橫、順線路方向螺栓間距均為300mm;橋梁地段螺栓直徑不滿足要求的順線路兩地腳螺栓中間增加兩根后置M24化學錨栓。地腳螺栓型號及分布如下所示:①路肩地段拉線基礎②橋梁地段拉線基礎(螺栓直徑滿足要求)③橋梁地段拉線基礎(螺栓直徑不滿足要求)8、預埋鋼板應保持水平,與基礎面齊平或略高,中部預留孔中混凝土略高于預埋鋼板頂面。9、基礎表面及四周外露部分平整無蜂窩麻面、無缺損、無露筋等現(xiàn)象;地腳螺栓無明顯傾斜、外露螺紋無損傷的現(xiàn)象;2.1.3檢查要求1、基礎檢查要求:①接觸網(wǎng)基礎澆制前,檢查人員根據(jù)接口檢查預留表復核基礎位置、型號、規(guī)格,防止基礎位移偏大,影響接觸網(wǎng)彈性均勻度。②基礎澆制完成后檢查基礎扭轉度,防止基礎扭轉過大,影響支柱受力情況。③基礎澆制完成后檢查基礎頂面至軌平面的距離,過大或過小均影響支柱腕臂安裝狀態(tài)及受力情況。④基礎澆制完成后檢查基礎中心至線路中心的距離,防止組立支柱后侵限。⑤基礎表面光滑、無裂紋、無破損現(xiàn)象,影響基礎整體美觀。2、預埋件檢查要求:①地腳螺栓預埋好以后呈豎直狀態(tài),如果彎曲可能已造成機械損傷并且影響支柱組立狀態(tài)。②地腳螺栓分布必須滿足設計圖紙要求,分布不均勻直接導致支柱無法進行組立及后續(xù)施工。③地腳螺栓外露長度不得小于設計規(guī)定要求,外露不夠可能出現(xiàn)組立支柱時螺母不能完全佩戴進螺栓,造成安全質(zhì)量隱患。2.1.4驗收標準1、腕臂柱基礎、拉線基礎、硬橫梁基礎地腳螺栓布置符合設計技術文件要求。螺栓相鄰間距施工允許誤差±1mm;螺栓對角線間距施工允許誤差±1.5mm;螺栓應垂直水平面,施工允許誤差0~+1mm;2、腕臂柱基礎中心至線路中心距離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允許偏差0~+50mm。3、腕臂柱基礎橫線路方向中心線與線路中心線垂直,允許偏差不大于1.5°。4、同一組硬橫梁兩支柱基礎中心連線應垂直于車站正線,施工允許偏差不得大于2°。5、同一組硬橫梁基礎頂面高程應該相等,相對偏差不得超過50mm,當?shù)匦巍⒌孛驳那闆r下應符合設計具體要求。6、拉線基礎中心至線路中心的距離符合設計文件要求。除特殊情況,區(qū)間一般情況下為3150mm,車站一般情況下為3250mm,施工允許偏差為0~+50mm。7、拉線基礎橫線路方向的中心線與線路中心線垂直,允許偏差不大于2°。8、拉線基礎橫線路方向的中心線與相對應腕臂柱基礎中心線平行。9、所有基礎螺栓及螺紋外露尺寸滿足設計要求,施工允許偏差0~+5mm;所有基礎中心線與線路中心線的轉角不得大于1.5°。10、預埋鋼板安裝符合設計要求。預埋鋼板應與基礎面齊平或略高,施工允許偏差0~+5mm。2.2工藝標準1、基坑定位檢查站前單位在澆筑箱梁上接觸網(wǎng)基礎前,對基礎位置進行復核,參照西寶客專接觸網(wǎng)基礎預留表及接觸網(wǎng)施工平面布置圖進行檢查:①利用50m鋼卷尺,測量基坑中心至箱梁邊沿的長度是否與預留表中數(shù)據(jù)一致。②利用50m鋼卷尺,測量拉線基礎中心至相應支柱基礎中心的距離,一般情況下為8000mm。③利用50m鋼卷尺,測量兩個相鄰支柱基礎中心的距離,與基礎預留表及施工平面布置圖是否一致,誤差控制在±500mm以內(nèi)。2、預埋件分布情況初驗:站前單位在未澆筑基礎前,需要對基礎預埋螺栓分布情況進行一次初驗。①利用5m鋼卷尺,測量橫線路方向相鄰預埋螺栓中心位置的間距。②利用5m鋼卷尺,測量順線路方向相鄰預埋螺栓中心位置的間距。③利用5m鋼卷尺,測量預埋螺栓中心位置對角線的間距。如下圖所示:3、基礎及預埋件外觀質(zhì)量檢查:站前單位將基礎澆筑完成后,需要對基礎及預埋件的外觀進行檢查。①基礎外觀質(zhì)量檢查主要測量基礎保護層厚度,利用5m鋼卷尺測量螺栓到基礎外沿尺寸。②觀看基礎表面及四周露出橋面部分有無蜂窩、麻面或損傷的地方。③觀看地腳螺栓有無明顯傾斜、外露螺紋是否存在損傷的現(xiàn)象。4、基礎及預埋件各部位尺寸測量:①基礎扭轉度測量:利用5m卷尺分別測量順線路方向,靠近線路側一排螺栓兩端螺栓中心至線路的距離,A型基礎距離之差絕對值不得大于8mm,B型基礎距離之差絕對值不得大于12mm。②基礎螺栓外露測量:利用5m卷尺測量基礎面至螺栓頂部的距離,路基段支柱基礎螺栓外露140mm,橋梁段支柱基礎螺栓外露190mm,拉線基礎螺栓外露140mm。如下圖所示:拉線基礎測量支柱基礎測量③基礎螺栓水平測量:技術員調(diào)整好水準儀器水平以后,在每一根螺栓上放置塔尺讀數(shù),對比螺栓高度差并做好記錄。④利用5m鋼卷尺,測量橫線路方向相鄰預埋螺栓中心位置的間距,支柱基礎間距為430mm,拉線基礎為300mm。⑤利用5m鋼卷尺,測量順線路方向相鄰預埋螺栓中心位置的間距,支柱基礎間距為160mm,拉線基礎為300mm。⑥利用5m鋼卷尺,測量預埋螺栓中心位置對角線的間距。(三)H型鋼柱組立及整正3.1技術交底3.1.1支柱檢驗測量H型鋼柱支柱總高度、預留開孔間距、法蘭盤開孔間距、翼板、腹板厚度是否與設計圖紙相符;檢查支柱鍍鋅層、焊縫是否符合驗收標準,出現(xiàn)不合格情況的支柱要求進行返廠更換。鍍鋅層表面應連續(xù)完整,具有實用性光滑,無粗糙,無起皮,無殘留的溶劑渣;鋅附著量不得低于610g/m2,即任何局部鋅層厚度不低于86μm;焊縫高度不小于10mm。3.1.2基礎復查1)支柱基礎型號、外觀質(zhì)量符合設計要求,無缺損、露筋等現(xiàn)象。2)預埋件螺栓間距及外露長度符合設計要求,無彎曲、銹蝕等現(xiàn)象。3)隧道吊柱后植錨栓錨固抗拔力不應小于額定工作荷載。4)同一組硬橫梁兩基礎中心連線垂直車站正線,無特殊地形地貌情況下,基礎頂面高程應相等。5)支柱組立前采用絕緣鋼卷尺測量基礎側面限界。6)支柱組立前采用水準儀測量基礎標高。3.1.3支柱基礎表面清污及螺母墊片安裝1)組立支柱前,利用掃帚清掃基礎表面雜物,保持基礎面整潔;2)取下螺栓保護套,利用鋼絲刷清理螺栓表面雜物;3)橋梁地段需安裝柱底螺母,利用水平尺調(diào)整螺母水平,每個螺母上佩戴一個墊圈。如下圖所示:柱底螺母墊圈安裝3.1.3支柱組立現(xiàn)場環(huán)境不滿足軌道吊車進入的情況下使用地面吊車進行支柱組立;鋼軌鋪設完成以后可使用軌道吊車進場進行支柱組立。1)將吊車行駛至能組立支柱的基礎位置,吊車司機按照吊車操作規(guī)程支好吊車腿,每個腿下墊一塊圓木支撐支腿;2)使用尼龍吊裝帶拴在支柱2/3處(靠近柱頂有預留孔洞的地方),在吊裝帶上方孔洞中插入2根雙環(huán)桿,防止支柱起吊后吊裝帶上滑造成支柱起吊后脫落;3)支柱起吊時,指揮人員指揮吊車司機控制吊臂方向及收繩速度;4)支柱落桿時,指揮人員指揮吊車司機將支柱平移至基礎螺桿上方,4名作業(yè)人員扶穩(wěn)支柱保持支柱垂直并檢查翼板朝向,指揮吊車司機勻速慢慢落桿;如下圖所示:接觸網(wǎng)支柱組立5)支柱安裝到基礎上后,迅速佩戴墊圈及螺母,并對角循環(huán)緊固螺母;6)螺母緊固完成并支柱穩(wěn)固后,指揮吊車司機落鉤收臂,作業(yè)人員戴好安全帽、安全帶、腳扣等防護品上桿取下吊裝帶及雙環(huán)桿。3.1.4硬橫梁拼接及安裝1、硬橫梁預安裝:1)檢查硬橫梁外觀質(zhì)量并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將同一組硬橫梁的各段找出,運送至施工現(xiàn)場進行組裝。2)每段梁下方用方木墊上,將各段橫梁對接上。連接螺栓穿向應符合設計要求,橫梁中段與橫梁邊段連接時,螺栓由線路側穿向田野側。3)橫梁對接上后,用木棍進行調(diào)整,并使其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4)預裝一半硬橫梁連接螺栓利用水準儀器測量硬橫梁預拱度,使其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將剩余一半連接螺栓安裝到位并緊固。5)將組裝好的硬橫梁吊裝在運輸車上,并用大繩加以固定防止滑落或損傷。2、硬橫梁安裝固定:1)同組硬橫梁兩邊支柱分別上兩名作業(yè)人員,上桿后系好安全帶,在支柱頂部固定滑輪方便運送工具及材料。2)根據(jù)地理環(huán)境,在有條件情況下將吊車運行至安裝硬橫梁67米處停放支腿,在拼接完成后的橫梁總長1/2處固定吊裝帶,邊梁兩端分別用晃繩綁扎牢固,指揮吊車司機緩慢吊起橫梁。3)兩端拉晃繩配合人員控制硬橫梁轉向,兩端支柱人員配合將支柱與橫梁根部對齊。支柱法蘭與橫梁法蘭對齊后,桿上作業(yè)人員及時將連接螺栓由支柱外側穿向內(nèi)側,并佩戴好螺母。如下圖所示:硬橫梁吊裝4)硬橫梁調(diào)整:如果橫梁長度與現(xiàn)場實際跨度有極小差距時,可松動支柱底法蘭螺母,撬動底部法蘭,并重復硬橫梁安裝固定的操作步驟,完成后緊固支柱底部螺母。3.1.5硬橫梁吊柱安裝1)吊柱底座安裝:作業(yè)人員將吊柱底座及吊柱同時運送到施工現(xiàn)場,安裝人員佩戴安全帽、安全帶、腳扣等防護用品提前上桿做好準備工作。在橫梁上固定滑輪、安裝大繩。線路上作業(yè)人員將底座用大繩綁扎牢固,將底座拉起,橫梁上作業(yè)人員,配合將底座固定在橫梁上,并安裝好連接螺栓,逐個擰緊并達到設計要求值,方可解開大繩。2)吊柱安裝:線路作業(yè)人員將吊柱利用大繩綁扎牢固,拉起吊柱。橫梁上作業(yè)人員接住吊柱后,及時安裝連接螺栓,并擰緊螺母。如下圖所示:吊柱安裝3)吊柱調(diào)整:線路測量人員,利用經(jīng)緯儀測量吊柱垂直度,橫梁上作業(yè)人員配合調(diào)整,在吊柱底部與底座連接部位墊上墊片,邊調(diào)整邊測量,直至達標。達標后將吊柱與底座的連接螺栓緊固,并達到設計要求值。3.1.6支柱調(diào)整及參數(shù)測量檢查1)橫順線路斜率初測:使用傾斜尺分別靠在支柱橫順線路方向進進測量,根據(jù)初測值對照施工表進行比對確定調(diào)整方向及大小。2)實施整正:檢查支柱垂直線路方向偏轉,如果過大,松動所有螺母,螺母離開法蘭盤不得超過10mm,用撬棍撬起,調(diào)整底部水平調(diào)節(jié)螺母。橫順線路方向傾斜調(diào)整上部螺母,利用傾斜尺、撬棍配合調(diào)整,完成后利用力矩扳手調(diào)整到200N.m的力緊固螺母,并每根螺栓上佩戴好副螺母。如下圖所示:橋梁地段調(diào)整完成后的支柱底部3)調(diào)整完成后,每根螺栓上均涂抹黃油進行防護,并在支柱上標明支柱號。4)支柱參數(shù)測量:利用經(jīng)緯儀器測量支柱橫線路方向傾斜度,技術員架好經(jīng)緯儀調(diào)整到水平,另一名技術員到支柱田野側拉好尺子,經(jīng)緯儀十字光標打到支柱頂部,固定水平調(diào)節(jié)鈕,將鏡頭垂直下一觀察尺子讀數(shù)并記錄。如下圖所示:經(jīng)緯儀測量支柱斜率利用水準儀器測量支柱標高,技術員架好水準儀調(diào)整到水平,另一名技術員到鋼軌面上豎立塔尺,觀察塔尺讀數(shù)并記錄,平移至支柱位置,做好標記,換算出支柱標高位置,用紅油漆再支柱上標好。3.2工藝標準1、支柱組立時,H型鋼柱銘牌統(tǒng)一朝向田野側;格構式鋼柱寬面垂直線路方向組立時支柱銘牌統(tǒng)一朝向成都方向,寬面平行線路方向組立時統(tǒng)一朝向田野側。2、支柱吊裝前,根據(jù)支柱的斜率要求,對柱底調(diào)整螺母頂面進行預調(diào),以減少支柱整正工作量。3、地腳螺栓螺母、墊片要求:1)路基地段H型鋼柱基礎每根地腳螺栓配2個螺母、1墊片;2)橋梁地段H型鋼柱基礎每根地腳螺栓配3個螺母、2個墊圈(注:H型鋼柱底板下設一個螺母、一個墊圈);3)拉線基礎每根地腳螺栓配2個螺母、1個墊片。4、路基段H型鋼柱調(diào)整時,根據(jù)實際情況在支柱底板下加墊厚度不等的熱鍍鋅鋼墊片(墊片安裝于兩螺栓正中間位置),墊片尺寸不小于50mm×100mm,墊片數(shù)量不得超過3片;支柱調(diào)整時,保證鋼柱底板至少有一個角與基礎面接觸。5、橋梁地段H型鋼柱調(diào)整時,通過調(diào)整底板下調(diào)整螺母進行調(diào)節(jié);調(diào)整時宜保證至少一個螺母與基礎面接觸;H型鋼柱整正到位后,必須保證地腳螺栓佩戴雙螺帽單墊片后螺紋外露不小于10mm。6、隧道吊柱安裝1)隧道吊柱受力后橫、順線路方向應垂直,其傾斜度不得大于1°。2)隧道吊柱化學錨栓應配帶雙螺帽,擰緊螺帽后螺栓外露長度不得小于30mm。3)隧道吊柱采用厚度不等的熱鍍鋅U形墊片,數(shù)量不得超過2片。U形墊片保證由高處向低處穿向。(U型墊片必須穿過螺桿)4)吊柱側面限界應符合設計要求,允許誤差0~+20mm。在任何情況下,不得侵入鄰近線路的基本建筑限界和電氣安全范圍。7、支柱、吊柱調(diào)整到位后,螺母、墊片均涂黃油防腐。8、硬橫梁吊柱連接螺栓從下向上穿,緊固力矩符合要求。9、支柱整正后側面限界滿足下述要求:正線無砟軌道區(qū)段的接觸網(wǎng)支柱側面限界不小于3.0m;車站內(nèi)采用線間立桿時,直線地段支柱對正線側面限界不小于3.0m,對站線側面限界不小于2.8m,允許施工偏差為0~+50mm。(以平面布置圖為準)10、支柱整正工藝標準:1)支柱類型2)錨柱順線路方向傾斜功能類型傾斜方向(單位:mm/m)傾斜量(單位:mm/m)硬錨下錨支柱參考表5.2-85mm/m補償下錨支柱參考表5.2-810mm/m3)支柱橫線路方向整正功能類型曲線半徑R支柱位置曲外傾斜(單位:mm/m)曲內(nèi)傾斜(單位:mm/m)1∞≥R≥135003013500≥R≥1200301200≥R≥300553∞≥R≥135003013500≥R≥1200551200≥R≥300554∞≥R≥13500-3513500≥R≥1200-551200≥R≥300335∞≥R≥135003013500≥R≥1200331200≥R≥300556∞≥R≥135003013500≥R≥1200331200≥R≥300538∞≥R≥135003013500≥R≥1200331200≥R≥30053備注:“-”表示與圖示方向相反。11、接觸網(wǎng)支柱承載后橫順線路方向應直立,施工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支柱承載后傾斜允許偏差(從基礎面算起)項目標準允許偏差支柱橫線路方向直立0.5%支柱順線路方向直立0.5%錨柱向拉線側傾斜1%,0曲線處側和直線腕臂柱橫線路方向向受力反側傾斜0.5%,0錨段關節(jié)中心柱、曲線內(nèi)側支柱及轉換柱向受力反側傾斜0.5%,0硬橫跨鋼柱順、橫線路方向直立0.5%兩側式懸掛支柱、安裝隔離開關的支柱橫、順線路方向直立0.5%12、硬橫梁安裝要求:1)硬橫跨支柱承載后順、橫線路方向均應直立,施工偏差為0~0.5%。橫梁跨跨長應符合兩基礎間距的要求,施工允許偏差±20mm,且每個基礎的位置符合側面限界要求,施工允許偏差為0~20mm。硬橫跨各梁段的結合部位要密貼,連接螺栓的長度與螺母數(shù)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橫梁安裝受力后呈水平狀態(tài)。硬橫跨安裝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允許偏差為mm。2)吊柱垂直安裝,施工允許偏差不得大于1°。3)安裝硬橫跨與硬橫梁立柱連接螺栓均由外側穿向內(nèi)側,對接硬橫梁螺栓均由站臺側穿向非站臺側,各連接螺栓力矩符合設計要求。4)橫梁承載前的預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硬橫梁承受全部荷載后,橫梁不得有負拱度。5)硬橫梁支柱中心線與橫梁縱向中心線重合。(三)腕臂預配及安裝3.1技術交底3.1.1技術標準1)DK5+000至沙坪壩(不含)區(qū)段接觸線懸掛高度為5.3米,沙坪壩(含)至重慶站(含)區(qū)段接觸線懸掛高度為5.5米,高速區(qū)段接觸線懸掛點高度的設計坡度為0;結構高度為1600mm。2)H型鋼柱采用孔內(nèi)安裝形式,支柱預留孔高度誤差應在±100mm范圍內(nèi)可調(diào),上、下底座間間距為1700mm;硬橫梁支柱采用孔外安裝形式,上、下底座間間距為1700mm;硬橫梁吊柱下腕臂采用孔內(nèi)安裝、上底座采用孔外安裝形式(雙底座上、下均采用孔外安裝形式并加防滑塊),上、下底座間間距為1700mm;隧道內(nèi)吊柱腕臂下底座采用孔內(nèi)安裝、上底座采用孔外安裝形式,上、下底座間間距為1600mm。3)上底座距軌面安裝高度為6785mm,下底座距軌面安裝高度為5085mm,現(xiàn)場根據(jù)H型鋼柱高度,選擇合適的預留孔進行安裝;隧道吊柱上底座距軌面安裝高度為6820mm,下底座距軌面安裝高度為5220mm。(注:腕臂底座具體高度根據(jù)腕臂計算數(shù)據(jù)確定)4)道岔柱、關節(jié)轉換柱、關節(jié)中心柱上、下腕臂底座均采用雙腕臂底座;六跨分相關結中心柱上、下腕臂底座均采用三腕臂底座。5)腕臂一般采用棒形瓷絕緣子QBJ(G)-25/16;位于跨線橋、隧道口兩側各兩根支柱及隧道內(nèi)腕臂用絕緣子采用棒式復合絕緣子FQBJ(G)-25/16。6)接觸懸掛采用旋轉平腕臂加腕臂支撐結構。定位管固定方式:中間柱正定位一般采用定位管支撐結構;反定位一般采用定位管吊線結構;非支定位管一般采用定位管吊線結構。7)在保證安裝條件下,拉出值選用應盡量大;平面布置圖中高速正線大曲線半徑上腕臂安裝一般均采用正反拉出值(靠近支柱為正,遠離支柱為負)。拉出值設置要與平面布置圖對應,根據(jù)現(xiàn)場安裝情況拉出值可進行調(diào)整,調(diào)整誤差±20mm。8)在直線區(qū)段及小超高曲線處定位器采用直型鋁合金限位定位器,限位定位器限位間隙應滿足受電弓最大動態(tài)抬升量的1.5倍,高速區(qū)段定位器抬升225mm時確保限位,低速區(qū)段定位器抬升150mm時確保限位;在大超高曲線內(nèi)側正定位時,定位器可采用折角定位器,定位器壁厚不小于3mm。9)定位器與定位支座間通過電氣連接跳線可靠連接。10)本區(qū)段內(nèi)定位器長度選用原則:滿足直線區(qū)段定位器的定位鉤距受電弓中心不小于1400mm;曲線區(qū)段曲內(nèi)正定位器(曲外反定位)的定位鉤距受電弓中心不小于1300mm,曲線區(qū)段曲內(nèi)反正位器)曲處正定位)的定位鉤距受電弓中心不小于1500mm。定位器長度選用表見下表所示:拉出值(a)(mm)定位器長度(mm)直線曲外反定位、曲內(nèi)正定位曲外正定位、曲內(nèi)反定位0≤a≤100L≥1350L≥1250L≥1450100<a≤200L≥1250L≥1150L≥1350200<a≤300L≥1150L≥1050L≥1250300<a≤400L≥1050L≥950L≥115011)正定位標準安裝及尺寸要求:12)反定位標準安裝及尺寸要求:13)非工作支標準安裝形式及尺寸要求:14)正常情況下,腕臂支撐的安裝位置如上圖所示,且與斜腕臂的夾角α保證在70°~90°之間;當安裝位置與α不能同時保證時,首先應保證與平腕臂絕緣子的距離為100mm左右,并確定腕臂支撐與定位環(huán)間距離。15)承力索座支撐支撐點處需安裝預絞式防疲勞型護線條,材質(zhì)為銅包鋼絲。16)接觸線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間的間隙不小于50mm,任何情況下定位管吊線與另一只接觸懸掛線索的空間距離不得小于100mm。17)承力索座均為雙槽,正定位時承力索安放于支柱側,反定位時承力索安放于線路側。18)腕臂材料均采用鋁合金材質(zhì)。3.1.2腕臂底座安裝1)在材料報驗完畢,業(yè)主、監(jiān)理確認能夠進行腕臂底座安裝之后方可進行安裝作業(yè)。2)根據(jù)施工表領取施工區(qū)段的腕臂底座及相關材料。3)將所有腕臂按對應支柱擺放到位。4)兩個上部作業(yè)人員系好安全帶,佩戴安全帽,攜帶施工工具上桿,在支柱頂部用鋼絲套固定好滑輪,并穿上大繩組成一個定滑輪。5)兩個下部施工人員利用定滑輪將腕臂底座拉至上部作業(yè)人員,上部作業(yè)人員開始安裝。3.1.3腕臂參數(shù)測量1、曲線段超高測量1)測量前檢查好施工測量工具是否可以使用,保證施工測量精度。2)將水準儀架設在兩支柱跨中,測量人員將三腳架調(diào)成等長并適合測量人員身高位置,將儀器固定在三腳架上,使儀器基座面與三腳架上頂面平行,通過調(diào)整旋鈕使儀器水準氣泡居中。3)一名測量人員在支柱將塔尺分別放置在支柱對應的高低鋼軌上讀數(shù)高軌h1,低軌h2(沒有鋼軌的情況下塔尺放置在軌枕中心處),水平轉動水準儀讀出塔尺上刻度,并記錄超高h=h2-h1。2、支柱法蘭盤表面與鋼軌(最低軌)高差1)將水準儀架設在兩支柱跨中,測量人員將三腳架調(diào)成等長并適合測量人員身高位置,將儀器固定在三腳架上,使儀器基座面與三腳架上頂面平行,通過調(diào)整旋鈕使儀器水準氣泡居中。2)觀察軌道線路情況,一名測量人員在支柱將塔尺分別放置在支柱對應的最低鋼軌及支柱法蘭盤表面,水平轉動水準儀讀出塔尺上刻度上,鋼軌讀數(shù)H1(沒有鋼軌的情況下塔尺放置在軌枕中心處讓后加上標準軌高度176mm),法蘭表面讀數(shù)H2,并記錄高差H=H2-H1。3、支柱標高測量利用先前測量的支柱法蘭盤表面與最低鋼軌高差H與外軌超高h,計算出標高,利用鋼卷尺由支柱法蘭盤表面起測x值位置為支柱標高做好標記。上圖為標高噴涂模板,倒三角位置為標高水平線。4、支柱斜率測量1)測量前檢查好施工測量工具是否可以使用,保證施工測量精度。2)將經(jīng)緯儀架設在兩支柱跨中,測量人員將三腳架調(diào)成等長并適合測量人員身高位置,將儀器固定在三腳架上,使儀器基座面與三腳架上頂面平行,通過調(diào)整旋鈕使儀器水準氣泡居中。3)經(jīng)緯儀調(diào)整水平后,一名測量人員將望遠鏡中十字光標對準支柱頂端線路側翼板邊沿,一名測量人員在支柱法蘭盤底部拉上鋼卷尺。望遠鏡由上至下垂直移動,十字光標對準卷尺刻度讀數(shù)a1并記錄,記錄時注意支柱外傾時為“+”,支柱內(nèi)傾時為“-”。4)支柱斜率,H為支柱高度。5、支柱限界測量限界測量必須待道床板鋪設完成后才可組織施工測量。1)鋼軌未鋪設時:利用5m鋼卷尺測量支柱對應兩道床板處軌枕中心間距L1,然后測量靠近支柱側軌枕中心距離支柱線路側翼板距離L2,計算出支柱限界,并記錄。2)鋼軌鋪設完成時:利用5m鋼卷尺測量支柱對應鋼軌處,兩鋼軌內(nèi)沿中心距離支柱線路側翼板距離,鋼卷尺拉到支柱時,應在標高水平線位置,讀數(shù)并記錄。3)防撞墻已經(jīng)做好的情況下,可先測量鋼軌中心至防撞墻邊沿的距離,再測量防撞墻邊沿至支柱線路側翼板邊沿的距離,然后求和。鋼軌鋪設完成后限界測量6、上下底座間距測量利用5m鋼卷尺根據(jù)施工表中底座安裝孔位要求測量,上下底座安裝孔位間距。7、上底座至支柱法蘭表面間距測量利用7.5m鋼卷尺根據(jù)施工表中底座安裝孔位要求,測量上底座孔位至支柱法蘭盤表面距離。8、跨距測量利用50m卷尺測量由小里程支柱中心至相鄰大里程支柱中心距離,將鋼卷尺放置在防撞墻上或電力電纜溝中。實際跨距測量3.1.4腕臂預配1)根據(jù)預配圖表在作業(yè)平臺上用卷尺測量出平腕臂、斜腕臂、定位管及支撐管的下料長度,并用記號筆做好標記。2)根據(jù)標記用無齒切割機切取預配所需長度,并在平腕臂上距離一端45mm處鉆孔。腕臂管切割平腕臂鉆孔3)按腕臂預配圖表尺寸,在平腕臂上用鋼卷尺測量出安裝腕臂支撐的套管單耳、雙套筒連接器的套管單耳以及承力索底座的安裝位置,用記號筆做好標記。將各種連接件固定在標記位置,并且預緊螺栓力矩。4)按腕臂預配圖上給出的尺寸,在斜腕臂上用卷尺測量出定位環(huán)、套管單耳和雙套筒連接器的套管單耳的安裝位置,并做好標記,將定位環(huán)及套管單耳固定在標記位置,并且預緊螺栓力矩。5)在預配平臺上將平、斜腕臂固定,使用激光標線儀。調(diào)整螺栓方向,使得相應螺栓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用力矩扳手緊固力矩,使其達到標準力矩。零部件緊固力矩表零件名稱項目型號力矩值N.m雙套管連接器M20螺栓和螺母M20*70120頂緊螺栓M12*3575鎖緊螺母M1250承力索支撐線夾頂緊螺栓M12*3575鎖緊螺母M1250壓線蓋板螺栓M12*4050φ55/70套管單耳U螺栓和螺母M1670φ42支撐管雙耳套筒頂緊螺栓M12*3575鎖緊螺母M1250φ55定位管雙耳套筒頂緊螺栓M12*3575鎖緊螺母M1250定位器支座U螺栓和螺母M1670電連接跳線螺栓和螺母M1025定位線夾螺栓和螺母M10*3025φ55拉線定位鉤U螺栓和螺母M1235φ55防風拉線固定環(huán)U螺栓和螺母M1235φ55錨支定位卡子U螺栓和螺母M1670定位線夾螺栓和螺母M1038單/雙腕臂底座螺栓和螺母M20120平/斜腕臂絕緣子壓板U螺栓和螺母M1235使用激光標線儀調(diào)整螺栓角度6)腕臂結構各連接螺栓穿向與行車方向相反,腕臂支撐、定位管支撐頂緊螺栓側均在下方(即支柱側);定位管套筒與定位環(huán)連接穿銷由上往下穿,定位管雙耳套筒頂緊螺絲應與行車方向相反。預配車間力矩扳手每日使用前使用力矩效驗臺進行校驗。7)將相應的支撐及定位管安裝到位,并緊固好力矩。8)由質(zhì)檢員對預配結束的腕臂進行復核,包括力矩,尺寸,螺栓穿向等。9)將檢查合格的腕臂進行標記(區(qū)間、錨段、支柱號),以區(qū)間和錨段為單位進行碼放。3.1.5腕臂安裝1)檢查腕臂底座安裝完好后,施工負責人確定腕臂編號與安裝地點相符;2)作業(yè)人員帶繩及滑輪上桿至上底座處,用鐵絲套子將滑輪掛在上底座上,將繩子放下,桿子下面人員將平腕臂絕緣子綁好后慢慢拉上桿子,上桿人員將平腕臂絕緣子安裝在上腕臂底座上,并戴緊螺栓;3)作業(yè)人員一人下至下腕臂底座處,上腕臂底座處作業(yè)人員將繩索放下,桿下人員將預配好的腕臂用繩索系好慢慢拉上桿子(提前將腕臂支撐安裝好),下底座處作業(yè)人員先將腕臂絕緣子與下底座連接好,然后拉繩人員慢慢放繩,聽從桿上人員指揮,上底座處作業(yè)人員拉起平腕臂通知拉繩人員拉繩立即把螺栓銷穿入,檢測螺栓力矩達標。參照圖如下:3.2工藝標準3.2.1腕臂底座安裝要求1)單腕臂底座(或雙腕臂方鋼)與支柱連接的螺栓、單腕臂底座與雙腕臂方鋼的螺栓從線路側穿向田野側,線路側至田野側分別為:螺栓-墊圈-腕臂底座(方鋼)-支柱-墊圈-螺母-螺母如圖所示:腕臂底座安裝示意圖2)用力矩扳手將螺栓緊固到位,力矩為120N.M;3)安裝完成后檢查完畢底座與支柱應該密貼,底座方鋼應該呈水平狀。3.2.2腕臂預配要求1)螺栓應使用力矩扳手進行緊固,力矩值符合產(chǎn)品技術要求;2)腕臂預配按照計算結果進行,預配完畢后應復測預配的各項長度尺寸偏差不大于5mm;2)開口銷穿向正確,垂直穿向的由上往下穿,水平穿向的順行車方向穿,開口銷雙向夾角扳成不小于120°,β型開口銷應正確安裝;3)腕臂結構各連接螺栓順線路方向的穿向與行車方向相反,腕臂支撐、定位管支撐頂緊螺絲側均在下方(即支柱側);定位管套筒與定位環(huán)連接穿銷由上往下穿,定位管雙耳套筒頂緊螺絲應與行車方向相反;4)定位管吊線套入拉線定位鉤時,拉線定位鉤缺口背離受力方向(反定位時缺口朝向線路側)。3.2.3腕臂安裝要求1)腕臂棒式絕緣子排水孔朝下;2)隧道外平斜腕臂管、定位管均需佩戴管帽,隧道取消管帽。3)腕臂安裝應符合腕臂安裝曲線,在平均溫度時應垂直于線路中心線。腕臂無彎曲,承力索懸掛點距軌面的高度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允許偏差±100mm。4)直型鋁合金限位定位器安裝控制角度β=8°~13°(相對軌平面);限位定位器限位間隙d應滿足受電弓最大動態(tài)抬升量的1.5倍,高速區(qū)段定位器抬升225mm時確保限位,低速區(qū)段定位器抬升150mm時確保限位;5)限位定位器傾斜度與定位管的坡度符合設計要求,限位間隙允許偏差為±1mm;非限位定位器的根部與接觸線高度只差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允許偏差為±10mm;6)定位器本體與定位支座間應通過電氣連接跳線可靠連接且無松散現(xiàn)象;電氣連接跳線安裝于行車方向側(即原則行車方向看不到電氣連接跳),定位器螺栓穿向與行車方向相反;定位支座螺栓穿向由上往下穿;電氣連接跳線與定位支座連接時,應先連接電氣連接跳線,后連接定位支座;與定位器連接時同樣先連接電氣連接線,后連接定位器;如下圖所示。7)防風拉線設置:①反定位時定位器設置防風拉線;正定位時無防風拉線。②防風拉線應順直,靠近定位管處活動量應滿足定位器的抬升量;防風拉線安裝與以中心錨結為界的補償下錨方向側(中心錨結處防風拉線安裝于成都方向側);如一端補償下錨一邊硬錨情況,安裝于補償下錨側;防風拉線的長環(huán)應安裝于防風拉線環(huán)內(nèi),短環(huán)安裝于定位器內(nèi)。③防風拉線環(huán)距定位器頭距離600mm,允許誤差±50mm,防風拉線主桿應穿于防風拉線環(huán)中,安裝工藝如下圖所示:8)定位管及定位管吊弦的安裝質(zhì)量符合下列要求:①定位管外露部分符合設計要求,外露長度不小于50mm;②定位管在支持器外露長度為50~80mm,隧道外定位管應帶管帽;③定位管吊線應順直,任何情況下定位管吊線與另一支接觸懸掛線索的空間距離不得小于100mm。9)接觸線非工作支和工作支的定位器、管之間的間隙不小于50mm,任何情況下定位管吊線與另一只接觸懸掛線索的空間距離不得小于100mm。10)平腕臂受力后應呈水平狀態(tài),允許施工偏差為+300mm;正定位的定位管允許抬頭安裝,反定位的定位管允許低頭安裝。11)定位管斜拉線尾線分別于承力索座頂緊螺栓、拉線固定鉤U型螺栓固定,尾線應位于螺栓墊圈下面,安裝于行車方向側。10)上下行接觸網(wǎng)帶電體間的距離一般不小于2000mm,困難時不小于1600mm。接觸網(wǎng)的空氣絕緣間隙如下表所示:序號項目正常工況下最小值(mm)1接觸網(wǎng)、供電線、正饋線等帶電部分至接地體的間隙3002接觸網(wǎng)帶電部分至機車車輛的間隙3503接觸網(wǎng)、供電線、正饋線等帶電部分至跨線建筑物的間隙5004受電弓振動至極限位置和導線被抬起的最高位置距接地體的瞬間間隙200525kV帶電絕緣子接地側裙邊距接地體間隙100643.3kV絕緣間隙(120度相位電分相間,如分相關節(jié))400750kV絕緣間隙(180度相位電分相間,如AT區(qū)段正饋線與接觸網(wǎng)間)5408同回路自耦變壓器供電線帶電體距接觸懸掛或供電線帶電體間隙5009隔離開關引線、電連接接線(包括跨另一支接觸懸掛時)及自耦變壓器供電線、供電線跳線距接地體間隙33011)螺栓穿向總體原則:①水平穿向螺栓與行車方向相反,豎起穿向螺栓由上往下穿;即腕臂支撐、定位管支撐用套筒雙耳螺栓以及雙套管連接器連接螺栓穿向與行車方向一致,雙套管連接器斜腕臂處、定位管連接器頂緊螺栓側位于來車方向側;腕臂支撐、定位管支撐用套筒雙耳頂緊螺栓側統(tǒng)一位于支柱側。②棒式絕緣子的鐵帽壓板螺栓方向安裝后應向上,即棒式絕緣子的溢水孔安裝后應向下;平腕臂與棒瓷連接部分需穿插銷并戴螺帽,穿銷穿向與行車方向相反。12)開口銷安裝后雙向劈開角度不小于120°,開口后不得有裂紋、斷裂現(xiàn)象;銷釘垂直安裝時釘帽在上,水平設置的兩銷釘頭應相互倒置安裝。13)承力索座的斜拉線鉤開口統(tǒng)一朝向支柱側。14)定位器安裝符合設計要求,在平均溫度時垂直線路中心線,溫度變化是,偏移量與接觸線在該點的伸縮量應一致;15)定位器線夾本體應位于受壓側,定位線夾的U形銷釘末端要向上彎曲60°。詳見下圖所示16)相關零件緊固力矩應符合緊固力矩要求,施工過程中嚴禁使用活口扳手緊固,必須使用力矩扳手,相關螺栓堅固力矩見下表:序號零件名稱螺栓型號緊固力矩(N·m)備注1雙套管連接器M20螺栓1002M12頂緊螺栓753承力索座M16螺栓704M10螺栓255頂緊螺栓506套管單耳U型螺栓44~567套筒雙耳頂緊螺栓508吊弦固定鉤U型螺栓449定位線夾M10螺栓25~3210定位支座U型螺栓70~8017)零件鎖片應符合要求,長邊與零件本體鎖死,短邊與螺母鎖死,短邊位于上方。如下圖所示:(四)下錨安裝4.1技術交底1、下錨補償均采用1:3棘輪補償裝置;隧道外墜砣采用圓形鐵墜砣,雙線隧道內(nèi)墜砣采用矩形鐵墜砣;2、正線接觸懸掛線材及張力采用JTMH-120(21KN)+CTMH-150(28.5KN),隧道外正線下錨時,承力索墜砣數(shù)量為28塊,接觸線墜砣數(shù)量為38塊,型號為Φ360(25Kg/塊);雙線隧道內(nèi)正線下錨時,承力索墜砣總重612Kg,接觸線墜砣總重852Kg,型號為矩形墜砣(數(shù)量待定);站線、渡線、聯(lián)絡線、動車走行線接觸懸掛線材及張力采用JTMH-95(15KN)+CTMH-120(15KN),承力索、接觸線墜數(shù)量均為20塊,型號為Φ360(25Kg/塊)。3、下錨安裝形式承力索、接觸線下錨均按抬高500mm考慮。DK5+000~沙坪壩(不含)接觸線高度為5300mm,結構高度為1600mm,承力索下錨高度為7400mm,接觸線下錨高度為5800mm;沙坪壩(含)~重慶(含)接觸線高度為5500mm,結構高度為1600mm,承力索下錨高度為7600mm,接觸線下錨高度為6000mm;H型鋼柱下錨底座均采用孔內(nèi)安裝形式,Φ350鋼管柱下錨底座采用孔外安裝形式。(1)隧道外H型鋼柱、Φ350鋼管柱1:3棘輪補償下錨(正線)承力索:鐵墜砣桿+正制動棘輪補償裝置(含雙耳楔形線夾、QP-16型球頭掛環(huán)+單重絕緣棒形復合絕緣子(FQXG-25/160QH)+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JTMH-120用)接觸線:鐵墜砣桿+正制動棘輪補償裝置(含雙耳楔形線夾、QP-16型球頭掛環(huán)+單重絕緣棒形復合絕緣子(FQXG-25/200QH)+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CTMH-150用)(2)隧道外H型鋼柱、Φ350鋼管柱1:3棘輪補償下錨(站線)承力索:鐵墜砣桿+正制動棘輪補償裝置(含雙耳楔形線夾、QP-16型球頭掛環(huán)+單重絕緣棒形復合絕緣子(FQXG-25/160QH)+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JTMH-95用)接觸線:鐵墜砣桿+正制動棘輪補償裝置(含雙耳楔形線夾、QP-16型球頭掛環(huán)+單重絕緣棒形復合絕緣子(FQXG-25/160QH)+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CTMH-120用)(3)H型鋼柱、Φ350鋼管柱無補償下錨(正線)承力索:H型鋼柱無補償下錨底座+Z-12型掛板+杵環(huán)桿(Φ22,T1200)+單重絕緣棒形復合絕緣子(FQXG-25/160QH)+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JTMH-120用)接觸線:H型鋼柱無補償下錨底座+Z-12型掛板+杵環(huán)桿(Φ22,T1200)+單重絕緣棒形復合絕緣子(FQXG-25/200QH)+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CTMH-150用)(4)H型鋼柱、Φ350鋼管柱無補償下錨(站線)承力索:H型鋼柱無補償下錨底座+Z-12型掛板+杵環(huán)桿(Φ22,T1200)+單重絕緣棒形復合絕緣子(FQXG-25/160QH)+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JTMH-95用)接觸線:H型鋼柱無補償下錨底座+Z-12型掛板+杵環(huán)桿(Φ22,T1200)+單重絕緣棒形復合絕緣子(FQXG-25/160QH)+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CTMH-120用)(5)雙線隧道內(nèi)棘輪全補償下錨(正線)承力索:隧道內(nèi)用下錨墜砣串+隧道內(nèi)用棘輪補償裝置(含雙耳楔形線夾)+掛板+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JTMH-120)+JTMH-120承力索+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JTMH-120)+單重絕緣棒形復合絕緣子(FQXG-25/160QH)+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JTMH-120)接觸線:隧道內(nèi)用下錨墜砣串+隧道內(nèi)用棘輪補償裝置(含雙耳楔形線夾)+掛板+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CTMH-150)+CTMH-150接觸線+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CTMH-150)+單重絕緣棒形復合絕緣子(FQXG-25/200QH)+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CTMH-150)4、中心錨結安裝(1)車站、區(qū)間中心錨結采用兩跨式防竄防斷式中心錨結,在個別車站內(nèi)局部設置困難時采用防竄不防斷中心錨結。(2)兩跨式防竄防斷式中心錨結兩跨式防竄防斷式中心錨結安裝中承力索中心錨結輔助繩采用承力索本線,接觸線中心錨結輔助繩采用JTMH-95(接觸線中心錨結線夾與接觸線中心錨結輔助繩由工廠統(tǒng)一壓接供貨);承力索中心錨結繩跨中的最低高度不應低于該跨中承力索的最低高度;接觸線中心錨結輔助繩安裝后應處于受力狀態(tài),不得松弛。安裝示意圖如下所示:節(jié)點I安裝:JTMH-95接觸線中心錨結輔助繩(含接觸線中心錨結線夾)2套,承力索中心錨結線夾(型號根據(jù)承力索線型選用)4套。節(jié)點II安裝:承力索中心錨結輔助線(具體長度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定,線材選用承力索本線)1根,承力索中心錨結線夾(型號根據(jù)承力索線型選用)4套。節(jié)點III安裝:H型鋼柱、Φ350鋼管柱無補償下錨底座+Z-12型掛板+杵環(huán)桿(Φ22T1200)+單重絕緣棒形復合絕緣子(FQXG-25/160QH)+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根據(jù)承力索確定)。(3)防竄不防斷式中心錨結防竄不防斷式中心錨結安裝中接觸線中心錨結輔助繩采用JTMH-95;接觸線中心錨結繩安裝后應處于受力狀態(tài),不得松弛。安裝示意圖如下所示:JTMH-95接觸線中心錨結輔助繩(含接觸線中心錨結線夾)2套,承力索中心錨結線夾(型號根據(jù)承力索線型選用)4套。中心錨結柱三腕臂上底座1套。(3)雙線隧道內(nèi)全補償中心錨結雙線隧道內(nèi)全補償中心錨結安裝中承力索中心錨結輔助繩采用承力索本線,接觸線中心錨結輔助繩采用JTMH-95;接觸線中心錨結輔助繩應盡量設置在結構高度較大(一般情況下應不小于1100mm)處,放在彈性吊索范圍之外;有條件時不宜設置在跨中或靠近最短吊弦處。當結構高度不小于1400mm時,中心錨結線夾設置在第二根吊弦與第三根吊弦之間;當結構高度在1100mm至1400mm之間時,中心錨結設置在第一根吊弦與第二根吊弦之間。接觸線中心錨結繩安裝后應處于受力狀態(tài),不得松弛。承力索中心錨結輔助繩處絕緣子應前移,保證絕緣子帶電部分側距隧道壁絕緣距離不小于300mm,保證絕緣不帶電部分側距帶電承導線距離不小于300mm。絕緣前移用材料: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根據(jù)承力索確定)+承力索本線+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根據(jù)承力索確定)+QP-16球頭掛環(huán)+單重絕緣棒形復合絕緣子(FQXG-25/160QH)+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根據(jù)承力索確定)。承力索中心錨結輔助線(具體長度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定,線材選用承力索本線)1根,承力索中心錨結線夾(型號根據(jù)承力索線型選用)4套。JTMH-95接觸線中心錨結輔助繩(含接觸線中心錨結線夾)2套,承力索中心錨結線夾(型號根據(jù)承力索線型選用)4套。5、補償下錨底座安裝:兩名上部作業(yè)人員帶上大繩、滑輪上到桿頂,掛好滑輪,穿過大繩。下部配合人員將大繩一端系在底座上,緩慢將底座拉起,上部人員注意控制大繩,防止底座碰撞支柱造成鍍鋅層損壞。分別安裝支柱兩側翼板上,對準支柱上預留孔,M20*100緊固螺栓由支柱中心往外穿,配戴好2個墊圈及2個螺母,緊固力矩120N.m。底座本體安裝完后,安裝上下部連接角鋼,對準底座本體預留孔,垂直連接的 M20*70螺栓由上往下穿,水平連接的螺栓統(tǒng)一由拉線側穿向支柱側,配帶好2個墊圈及2個螺母,緊固力矩120N.m。底座安裝必須使用水平尺測量角鋼安裝是否水平,為后續(xù)棘輪安裝提供有利安裝條件。H型鋼柱承力索補償下錨底座H型鋼柱接觸線補償下錨底座6、安裝棘輪裝置①棘輪補償裝置預配展開并理順平衡輪補償繩和墜砣補償繩,不得出現(xiàn)褶皺、扭曲的現(xiàn)像,對照廠家提供的安裝說明書,配置并纏繞好平衡輪補償繩和墜砣補償?shù)娜?shù),左右側輪補償繩的纏繞是按順時針方向,由內(nèi)向外同步纏繞,注意左右側輪的兩邊纏繞應對稱,大棘輪補償繩是按方向逆時針方向。防止補償繩之間交錯、重疊,并用鐵絲暫時固定住補償繩纏繞位置。補償繩預配溫度曲線變化表②棘輪補償裝置安裝下部作業(yè)人員將預配完成的棘輪裝置送給上部人員,對準調(diào)節(jié)孔,安裝上轉動軸,螺栓由上往下穿,完成后配帶上1個螺母,1個螺栓銷。銷釘雙向掰開角度為120°。安裝完成后調(diào)整棘輪裝置水平,轉動軸上油嘴中注意添加潤滑油。制動塊螺栓暫不緊固,待放線完成棘輪補償裝置受力后調(diào)節(jié)制動塊位置。棘輪補償裝置在安裝后,極限溫度時應保證棘輪中心與平衡輪中心的距離不小于1500mm,如下圖所示:棘輪補償裝置補償繩纏繞③安裝墜砣限制架及墜砣安裝墜砣限制架:橋梁上墜砣限制架統(tǒng)一安裝在支柱線路側翼板,路基上墜砣限制架統(tǒng)一安裝在支柱田野側翼板,與支柱連接的固定角鋼使用M20*90螺栓與支柱連接,由支柱外側穿向支柱中心。連接角鋼使用M20*70螺栓與固定角鋼連接,螺栓由上往下穿。限制架固定角鋼與連接角鋼連接使用M24*100螺栓,由支柱中心穿向支柱外側。上部作業(yè)人員提前安裝限制管固定M24“廠型”螺栓,將限制管對上螺栓安裝,然后安裝底部限制架上螺栓,預緊螺母,將導管位置固定。架線完成后調(diào)整“廠型”螺栓位置及導管位置。限制架上部角鋼安裝限制架下部角鋼安裝安裝墜砣串:安照補償張力要求安裝墜砣,將墜砣安放在兩根墜砣固定螺栓及墜砣桿中(兩根螺栓由地面往上穿過墜砣預留孔、墜砣桿安放在墜砣缺口中),相互貼著得兩塊墜砣缺口相互錯開180°。將墜砣串利用鏈條葫蘆提到補償繩楔形線夾能夠著的位置,將楔形線夾與墜砣桿連接,安裝開口銷,銷釘雙向掰開角度120°,補償繩在楔形線夾中豎直受力。利用鐵絲將兩串墜砣固定在支柱上,防止大風情況,來回擺動,造成安全隱患,導線架設前補償繩暫不受力。楔形線夾狀態(tài)4.2工藝標準1、棘輪補償裝置安裝螺栓穿向統(tǒng)一要求:棘輪底座本體與支柱連接螺栓統(tǒng)一由支柱內(nèi)側穿向支柱外側;上、下部連接角鋼與底座本體連接時螺栓統(tǒng)一由連接角鋼穿向底座本體;垂直地面螺栓有上向下穿,棘輪轉動軸螺栓由上向下穿,與棘輪轉動軸連接的棘輪支架螺栓由線路側穿向田野側。2、墜砣限制架路基地段統(tǒng)一安裝于田野側,橋梁地段統(tǒng)一安裝于線路側。3、墜砣限制架安裝螺栓穿向統(tǒng)一要求:墜陀限制架底座與支柱連接的螺栓統(tǒng)一穿向支柱中心;墜陀限制架與限制架底座連接的螺栓、墜陀抱箍與墜陀限制架連接的螺栓統(tǒng)一由線路側穿向田野側,限制架垂直地面的連接螺栓統(tǒng)一由下向上穿。3、與棘輪補償裝置平衡輪連接部分的螺栓均由上向下穿;4、棘輪補償裝置制動卡塊至輪體間的距離保證15mm~20mm。5、下錨墜砣安裝曲線如下圖所示:(安裝時兩墜砣中心應對齊,b值以較長的墜砣串為準)注:圖中t為環(huán)境溫度6、承力索、接觸線墜砣抱箍應固定于墜砣竄中部;安裝時,應調(diào)整好限制導管調(diào)節(jié)板中的位置,使墜砣抱箍能上下自由滑動。7、開口銷安裝后雙向劈開角度不小于120°,開口后不得有裂紋、斷裂現(xiàn)象。8、將棘輪掛裝在棘輪連接架的掛鉤上,使棘輪的棘齒自然卡在棘輪連接架的卡板上,調(diào)整位置使棘輪支架兩連板與棘輪掛鉤兩側面間隙對稱;使用線墜和卷尺檢查棘輪有無偏倒,如有偏倒現(xiàn)象,使用木錘敲擊棘輪本體,使其保持垂直狀態(tài),測量偏斜值a≤10mm,安裝示意圖如圖下所示。正確不正確棘輪安裝狀態(tài)示意圖(五)下錨拉線5.1技術交底1、拉線與地面的夾角一般45°,如地形困難其夾角可在40°到50°范圍之內(nèi)。2、承導線下錨時采用雙拉線安裝方式,中錨下錨時采用單拉線安裝方式。2、拉線用零件選用原則:①雙拉線:15kN+15kN時,選用NX-3型耐張線夾、NUT-3型耐張線夾、Zn-5%Al-REGJ1×19-13-1570-D-GB/T20492-2006拉線;21kN+28.5kN時,選用NX-4型耐張線夾、NUT-4型耐張線夾、Zn-5%Al-REGJ1×19-14.5-1570-D-GB/T20492-2006拉線。②單拉線:選用NX-3型耐張線夾、NUT-3型耐張線夾、Zn-5%Al-REGJ1×19-13-1570-D-GB/T20492-2006拉線。5.2工藝標準1、下錨拉線底板應與拉線基礎面密貼;拉線底板螺栓緊固后,地腳螺栓螺紋外露不小于20mm;安裝完成后所有螺栓絲扣部分需涂抹防銹黃油。2、掛板螺栓穿向統(tǒng)一由線路側穿向田野側。3、拉線用NUT型楔形線夾凸面朝田野側,UT型楔形線夾受力螺紋外露長度不小于20~50mm;拉線用雙耳楔形線夾的凸面朝下,螺栓穿向統(tǒng)一由線路側穿向田野側。4、拉線回頭長度為500mm(應從線夾尾部開始量),施工允許偏差±50mm;拉線回頭與本線綁扎采用Φ1.6軟態(tài)不銹鋼絲綁扎100mm,施工允許偏差為±10mm,綁扎密實整齊。拉線回頭外露50mm,端部用單股Φ1.6軟態(tài)不銹鋼絲綁扎3圈。5、與支柱連接的下錨底座應與支柱密貼,下錨螺栓穿向為:由下至上第1排拉線側穿向支柱側,第2排支柱側穿向拉線側,第3排拉線側穿向支柱側,第4排支柱側穿向拉線側,配帶好2個墊圈及2個螺母,緊固力矩120N.m。如下圖所示:拉線側下錨拉線底座6、中心錨結下錨底座由中錨側穿向拉線側;附加導線下錨底座螺栓穿向與行車方向一致。7、UT型楔形線夾、雙耳楔形線夾的受力面安裝正確,拉線本線應位于楔子的直邊,尾線位于楔子的斜邊。8、開口銷安裝后雙向劈開角度不小于120°,開口后不得有裂紋、斷裂現(xiàn)象。9、拉線安裝完成后,對向下錨兩側拉線受力均勻一致,且支柱在順線路方向應處于直立狀態(tài);接觸懸掛下錨在無負載時候,下錨拉線應處于受力與非受力狀態(tài),加載后下錨拉線應處于受力狀態(tài)且兩條拉線受力均勻一致。(六)承導線架設6.1技術交底6.1.1技術標準1、線材規(guī)格:DK5+000至沙坪壩(不含)正線接觸線材質(zhì)為CTMH-150,額定張力為28.5kN,承力索材質(zhì)為JTMH-120,額定張力為21kN;沙坪壩(含)至重慶站(含)正線接觸線材質(zhì)為CTMH-150,額定張力為15kN,承力索材質(zhì)為JTMH-120,額定張力為15kN;站線、渡線、聯(lián)絡線、動車走行線接觸線材質(zhì)為CTMH-120,額定張力為15kN,承力索材質(zhì)為JTMH-95,額定張力為15kN;2、DK5+000至沙坪壩(不含)正線接觸網(wǎng)懸掛方式采用全補償彈性鏈形懸掛,站線、渡線、聯(lián)絡線、動車走行線及沙坪壩(含)至重慶站(含)區(qū)段采用全補償簡單鏈形懸掛。補償下錨均采用1:3棘輪補償裝置形式。3、承力索座均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服務提供商銷售協(xié)議
- 國防生培養(yǎng)協(xié)議書
- 2024版?zhèn)€人二手車輛轉讓合同范本
- 房屋拆遷合同糾紛處理辦法
- 聘用合同范本簡單2024年
- 代理證券買賣協(xié)議書范本
- 正規(guī)的食堂承包合同范本
- 老人結伴旅游免責協(xié)議書
- 施工分包合同書
- 勞務合同書范本匯編
- 知道網(wǎng)課智慧樹《社會學(湖南應用技術學院)》章節(jié)測試答案
- 食品委托配送運輸合同范本共
- 駐村干部應知應會試題附有答案
-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上《3.3用橡皮筋驅(qū)動小車》課件
- 主題三:紅色之美 第12課《置死地而后生-飛奪瀘定橋》 課件
- 2023年高考生物重點、難點、熱點暨命題趨勢和復習指導課件44
- 湖北省大冶市紅峰礦區(qū)建筑石料用(熔劑用)石灰?guī)r礦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利用與生態(tài)復綠方案
- 湖北省陽新縣富池鎮(zhèn)曹家山礦區(qū)建筑石料用石灰?guī)r礦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利用及生態(tài)復綠方案
- 測井原理及方法
- 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標準
- 土地管理法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