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殘效磺酰脲類除草劑的田間藥效評價_第1頁
長殘效磺酰脲類除草劑的田間藥效評價_第2頁
長殘效磺酰脲類除草劑的田間藥效評價_第3頁
長殘效磺酰脲類除草劑的田間藥效評價_第4頁
長殘效磺酰脲類除草劑的田間藥效評價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殘效磺酰脲類除草劑的田間藥效評價

1978年,美國dupint首次開發(fā)了磺酰胺a磺龍和氯磺龍等高效藥物。根據(jù)小麥種植的傳統(tǒng)使用技術,這些藥物可以在田間停留幾個月以上,對玉米、蔬菜、棉花和各種豆科植物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藥害,甚至死亡。由于我國地區(qū)之間環(huán)境差異大、種植作物多樣化,長殘效磺酰脲類除草劑的殘留藥害時有發(fā)生,以致河南、四川等省市目前禁止銷售和使用甲磺隆、氯磺隆及其混配制劑。影響長殘效磺酰脲類除草劑降解速度的環(huán)境因素很多,主要有有機質(zhì)含量、土壤質(zhì)地、土壤pH值、土壤溫濕度、陽光、土壤中微生物等,許多人對其在土壤中的殘留動態(tài)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實踐中如何降低殘留危害的具體應用技術等還沒有系統(tǒng)的研究報道,為了有效、安全、經(jīng)濟地使用該類除草劑,筆者在冬小麥-夏播作物一年兩熟制種植區(qū)以甲磺隆為對象進行了相關的殘留危害綜合治理的研究工作,以期更好的利用該類除草劑品種,并為實踐中對綜合治理長殘效除草劑的殘留提供一種思路。1材料和方法1.1關于減少長殘有效藥的試驗1.1.1添加量研究設計選用助劑SDP,添加量為15g/hm2,30g/hm2,45g/hm2,通過盆栽及田間小區(qū)試驗進行適宜添加量研究,篩選對甲磺隆的增效作用強的添加量。1.1.2小麥種植方式和品種研究小麥播種密度及行距與雜草發(fā)生量的關系,靠適當增加總莖數(shù)和縮短播種行距控制雜草發(fā)生,降低除草劑用量。試驗采用裂區(qū)-裂區(qū)設計,小麥品種為3235,中桿,分蘗力中等,小區(qū)面積24m2。以小麥種植方式做主處理,分2個水平:等行距(行距20cm)和三密一稀(密行15cm、稀行30cm);小麥種植密度做副處理,分6個水平:播量為37.5kg/hm2,75.0kg/hm2,112.5kg/hm2,150.0kg/hm2,187.5kg/hm2,222.5kg/hm2,重復4次。小麥品種3個:3235,中稈、分蘗力中等;花521,高稈,分蘗力強;河農(nóng)2458,中稈,分蘗力差。小麥返青期,根據(jù)雜草發(fā)生情況,在麥垅間定向噴施甲磺隆0,3.0g/hm2,4.5g/hm2,6.0g/hm2,7.5g/hm2,9.0g/hm2,藥后40d調(diào)查除草效果。1.1.3甲磺隆對玉米粉的不同用量對其除草效果的影響采用室內(nèi)除草劑初篩、田間小區(qū)試驗、大田示范的方法,對甲磺隆與巨星、2甲4氯等不同混用比例下的除草效果及對后茬玉米、大豆的安全性進行研究。1.2加快劑生產(chǎn)的三維技術研究1.2.1澆筑時間設計該項內(nèi)容在水泥池內(nèi)進行,水泥池面積4m2,10月15日播種冬小麥。春季(3月15日)噴施甲磺隆。用藥量為7.5g/hm2,用藥后灌水。澆水時間設計為:一水(A:起身水;B:拔節(jié)水;C:麥黃水;D:夏播作物播種前灌水,灌水量60kg/m2);二水(E:起身60kg/m2,麥黃水60kg/m2);三水(F:拔節(jié)60kg/m2,孕穗、夏播作物播種前灌水,灌水量60kg/m2,G:拔節(jié)水60kg/m2,夏播作物播種前灌水120kg/m2);四水(H:起身、拔節(jié)、孕穗、夏播作物播種前灌水,每次60kg/m2)。檢測玉米、大豆地上部鮮重和產(chǎn)量。1.2.2隆隆雙組采用不同用量的用藥分別于11月1日和4月15日噴施甲磺隆,用藥量均為7.5g/hm2,15.0g/hm2。小麥收獲后,種植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測量地上部鮮重。1.3減少敏感作物的破壞研究1.3.1玉米、大豆種籽的處理采用室內(nèi)盆栽及田間生物測定的方法,以濃度為1.0g/kg的萘苷處理玉米、大豆種籽后,甲磺隆用藥量為7.5g/hm2春季用藥(3月15日),設不拌種處理和不用藥處理。1.3.2玉米、大豆噴施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后藥害恢復情況的調(diào)查甲磺隆用藥量為7.5g/hm2,秋季及春季小麥返青期用藥,小麥收獲后,種植玉米、大豆兩種作物,在作物4葉期,分別噴施赤霉素(150mg/kg)和蕓苔素內(nèi)酯(1.0×10-3mg/kg),設不噴施保護劑和空白對照,調(diào)查下茬玉米、大豆噴施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后藥害的恢復情況。2結果與分析2.1分散長劑的添加量2.1.1藥劑防治雜草播婦蒿植物源助劑SDP對甲磺隆有較大的增效作用。施用甲磺隆7.50g/hm2,加入SDP15g/hm2,藥劑對雜草播娘蒿的防效可93.6%,除草效果比不加助劑的處理提高21.7%。因此加入SDP15g/hm2,可以有效增加甲磺隆的除草效果,降低用量(表1)。2.1.2不同種植密度下小麥產(chǎn)量和共同體的產(chǎn)量變化增加小麥播種密度對越年生雜草播娘蒿、薺菜的發(fā)生密度基本無影響,但明顯降低了其株高;對晚春生雜草藜的密度影響較大。當3235的播種密度由37.5kg/hm2增加到225kg/hm2時,藜的密度減少2/3(表2)。小麥三密一稀種植與等行距種植雖然在雜草密度上差別不大,但密垅間卻基本無雜草發(fā)生,即使有雜草出土,生長也非常緩慢。噴施除草劑的結果表明:密垅間基本不用噴施除草劑或只是依雜草發(fā)生情況進行點片定向噴施除草劑即可達到理想除草效果,這樣,施用甲磺隆6.0~7.5g/hm2即可以達到90%以上的除草效果。這就可以使甲磺隆的用量降低40%左右。同時適當密植,對小麥后茬免耕夏玉米田苗前的雜草也有控制作用。種植密度低時,小麥產(chǎn)量隨種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當?shù)刃芯嘈←溍芏冗_到150kg/hm2和三密一稀小麥密度達到187.5kg/hm2時,小麥產(chǎn)量不再增加(表3)。選用分蘗力較強的品種(如花521),同樣的播種密度下,對雜草的控制效果好于分蘗力差的品種。但是,此項措施或其它農(nóng)作措施作為雜草控制措施的補充,應以不減產(chǎn)為原則。2.1.3甲磺隆與其它藥劑聯(lián)用的小區(qū)后,其藥害情況即甲磺隆和其它除草劑混用,可以明顯降低其用量且除草效果較好(表4),同時,甲磺隆與其它除草劑混用的小區(qū)后茬玉米、大豆未發(fā)現(xiàn)藥害。因此,藥劑混用不但可以發(fā)揮殺草譜互補及甲磺隆殺草譜速度快的優(yōu)勢,也起了到避免因甲磺隆用量過大對下茬作物藥害的作用。2.2加快藥物生產(chǎn)的形成和農(nóng)業(yè)措施2.2.1早澆2水水甲磺隆、綠磺隆在土壤pH6.9以上的土壤水溶解度提高,因此在華北地區(qū)小麥田普遍偏堿的土壤,增加灌水量可以加速藥劑向土壤深層的淋溶,從而降低藥害發(fā)生程度。但是,這項措施一方面不利于節(jié)水,另一方面如果盲目灌水,淋溶到一定土壤深層的藥劑又可通過毛細管向上移動,危害作物根系。本研究表明:施用甲磺隆7.5g/hm2,在小麥春季用藥后澆1水的處理對后茬大豆、玉米生長造成的危害明顯大于起身、拔節(jié)、孕穗和麥黃水各澆60kg/m2的處理;在同樣澆水量的情況下,晚澆的效果好于早澆;在總澆水量相同時(180kg/m2),推遲澆水時間,并將4次澆水集中到2次,只澆小麥拔節(jié)水和玉米播前水,由于播前一次澆水量比較大,會促進藥劑淋溶至耕作層以下,后茬玉米、大豆出苗后基本無藥害發(fā)生??梢允褂衩咨L發(fā)育早期株高抑制率由57.7%降低到14.8%,地上部鮮重抑制率由92.5%降低到12.3%;對玉米產(chǎn)量的影響由降低產(chǎn)量73.1%到基本無影響。大豆生長發(fā)育早期株高抑制率由55.1%降低到25.9%,地上部鮮重抑制率由65.2%降低到13%(表5)。2.2.2藥劑對作物生長的影響在用藥量相同的情況下,上茬小麥施藥時間與后茬敏感作物播種時間間隔越長,藥劑在土壤中的殘留量越少,對作物影響越小(表6)。對小麥田雜草消長動態(tài)的研究表明:麥田大部分越年生雜草在冬前出土。因此,在小麥播種后至3葉期用藥,即可有效防除秋季出土的雜草,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藥害程度。2.3減少敏感作物的浪費2.3.1米的作用與大豆使用萘酐拌種,甲磺隆對玉米、大豆的藥害程度有所減輕。其中拌種對玉米的作用比大豆明顯。麥田春季施用甲磺隆7.5g/hm2后,下茬作物用濃度為1.0g/kg的萘酐拌種,可使大豆及玉米生長發(fā)育早期地上部鮮重抑制率由92.5%和65.2%降低到33.3%和2.0%。2.3.2對作物藥害的治療麥田施用甲磺隆7.5g/hm2,在后茬大豆、玉米4葉期,噴施GA3和BR,均對作物藥害有一定緩解。其中,用1.0×10-3mg/kg濃度BR噴施作物莖葉后,玉米、大豆葉色變綠,長勢及長相與空白對照基本無差別,株高及生物量比不噴BR的處理明顯提高(表7)。3苯磺隆、噻磺隆等制備的長、短殘效從根本上控制的對植物的影響本試驗從采用合理選藥用藥、改進耕作栽培技術和施用增效劑等3方面的標本兼治措施,減少長殘效除草劑對土壤的絕對投放量和拉長施藥與后茬作物播種的間隔來降低其對下茬敏感作物的影響。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長殘效磺酰脲類除草劑對下茬作物的危害。冬小麥田以高效、殘留期短的苯磺隆、噻磺隆等取代綠磺隆、甲磺隆,苯磺隆可和其它類除草劑混配,如異丙隆、精惡唑禾草靈等,以增加其殺草譜;變甲磺隆春施為秋施(除了小部分以藜為優(yōu)勢雜草的麥田);采取長、短殘效除草劑二元混用(如甲磺隆+2甲4氯、甲磺隆+苯磺隆等),可以降低長殘效磺酰脲類除草劑的用量,又可以發(fā)揮其對敏感草種的控制效果;使用增效劑SDP可以將甲磺隆施藥量減少1/3~1/2。麥田適量密植,可以有效控制晚春雜草,如藜的發(fā)生危害,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