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7/17/wKhkGWVptpeAZ5n0AACEDnaCCP4046.jpg)
![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7/17/wKhkGWVptpeAZ5n0AACEDnaCCP40462.jpg)
![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7/17/wKhkGWVptpeAZ5n0AACEDnaCCP40463.jpg)
![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7/17/wKhkGWVptpeAZ5n0AACEDnaCCP40464.jpg)
![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7/17/wKhkGWVptpeAZ5n0AACEDnaCCP4046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標準廣東省標準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waterproofengineeringofconstructi批準部門:廣東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中國城市出版社廣東省標準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求3粵建公告〔2020〕33號年9月1日起實施。原廣東省標準《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2020年4月29日4根據(jù)《廣東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關于發(fā)布<2013年廣東省工程建設標準制訂和修訂計劃〉的通知》(粵建科函〔2013〕1029號)的要求,規(guī)程編制組對廣東省標準《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DBJ15-19-2006進行了修訂。在修訂過程中,編制組比較廣泛地調(diào)查研究和收集資料,總結(jié)吸取省內(nèi)外的實踐經(jīng)驗,引用了部分國內(nèi)新的相關標準,參考國外相關技術資料,經(jīng)過反本規(guī)程共分7章,主要技術內(nèi)容有:1總則;2術語;3基本規(guī)定;4防水材料;5防水設計;6防水施工;7工程驗收。本規(guī)程1997年首次制訂,2006年進行修訂。規(guī)程自實施以來,對指導廣東省防水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提高防水工程的質(zhì)量,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本次修訂,新增章節(jié)和修訂的內(nèi)容1.重新調(diào)整章節(jié),將分布在各章節(jié)的基本規(guī)定提取、集成為第3章,各章節(jié)內(nèi)部的共性問題,相應變?yōu)橐话阋?guī)定。2.完善防水設計章節(jié),重新按照新的國家相關規(guī)范進行防水分級,并優(yōu)化了防水層方案設計,增加裝配式外墻防水設計,3.簡化了防水材料章節(jié),其主要性能表格參照相關國家和行業(yè)規(guī)范,材料進場抽樣復驗規(guī)則調(diào)整為附4.完善了防水施工章節(jié),對應地增加裝配式外墻防水施工,5.工程驗收按照分部分項的原則,按部位提出驗收內(nèi)容和56.更新了附錄A建筑防水工程材料現(xiàn)場抽樣復驗。8.更新了原附錄C防水工程質(zhì)量驗收記錄表。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廣東省建設科技與標準化協(xié)會(地址:廣州市先烈東路121號,郵編:510500)。鄧天寧楊仕超周子鵠梁志勤孟憲忠6本規(guī)程主要審查人員:張南寧倪建國孫禮軍瞿培華7 2 44防水材料 5 95.1一般規(guī)定 95.2屋面防水設計 455.4室內(nèi)防水設計 5.5外墻防水設計 5.6水池防水設計 5.7裝配式外墻防水設計 97 97 986.3平屋面防水施工 6.4坡屋面防水施工 6.5地下防水施工 6.6室內(nèi)防水施工 6.7外墻防水施工 6.8水池防水施工 6.9裝配式外墻密封防水施工 7.2屋面工程驗收 87.3地下防水驗收 7.5外墻防水驗收 7.6質(zhì)量驗收記錄表 本規(guī)程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9 1 2 44WaterproofMaterials 55DesginofWaterproofSystems 9 9 45 68 79 926WaterproofConstruction 97 98 7AcceptanceofWork 7.4IndoorWaterproofAcce 7.5ExternalWallWaterproofAcceptance AppendixBWaterproofProjeetQuali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 11.0.1為提高廣東省建筑防水工程的技術水平,根據(jù)廣東省地理氣候特征,合理應用防水材料,為建筑防水工程設計、施工、1.0.2本規(guī)程適用于廣東省工業(yè)與民用建筑防水工程的設計、1.0.3建筑防水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及設計、施工、驗收,除應22.0.5非固化橡膠瀝青防水涂料non-curablerubbermodifiedas-由主體材料、自粘膠、表面防(減)粘保護層(除卷材搭接區(qū)域)、隔離材料(需要時)構(gòu)成的,與后澆混凝土粘結(jié),防2.0.7建筑外墻防水waterproofandprotectionofexteriorwall3由工廠生產(chǎn)的地面(底盤)、墻面(墻板)、吊頂和潔具設43.0.1建筑防水工程應遵循功能保證、設防可靠、防排結(jié)合、3.0.2建筑防水工程選用的材料、技術、工藝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標準規(guī)定,防水材料的性能還應滿足廣東省高溫高濕(局地冬季濕冷)的環(huán)境氣候要求。3.0.3建筑防水工程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建設單位應組織合規(guī)3本規(guī)程及其他國家、行業(yè)標準沒有規(guī)定的新材料、新技3.0.4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應遵循按圖施工、材料檢驗、過程控3.0.5建筑防水工程質(zhì)量保證年限應滿足國家現(xiàn)行相關標準的54.0.1防水工程中使用的防水材料的品種、規(guī)格、性能等應符4.0.2各種不同類型的防水材料在復合使用、配合使用時應具2貯存時,應注意勿使包裝損壞,放置于通風、干燥處。4.0.4防水工程的輔助材料、配套材料、配件應與防水材料配4.0.6常用防水材料的性能應符合表4.0.6的規(guī)定。1防水卷材卷材防水工程23改性瀝青聚乙防水工程4自粘聚合物改性防水卷材》GB23441防水工程65防水卷材卷材防水工程67防水卷材《熱塑性聚烯烴(TPO)防水卷材》GB277898防水卷材《聚氯乙烯(PVC)9卷材防水工程防水防水涂料防水涂料防水涂料防水涂料》JC/T4087適用范圍剛性防水泥基滲透結(jié)晶(剛性)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防水工程聚合物水泥防水漿料防水工程防水工程防水工程聚硫建筑密封膠防水工程防水工程防水透汽膜8適用范圍自粘聚合物《坡屋面用防水材料自瀝青防水卷材用《瀝青基防水卷材用自粘聚合物瀝《建筑表面用防水密封膏95.1.1建筑防水工程設計應根據(jù)建筑物性質(zhì)及重要程度、使用功能、結(jié)構(gòu)特點、施工條件及使用環(huán)境等確定其防水設防等級,5.1.3建筑工程防水設計宜優(yōu)選復合防水層,不同種類的防水3卷材、涂膜防水層收頭及節(jié)點部位選用的密封材料,應4采用涂料保護層時,保護層涂料應與所接觸防水卷材或5.1.5防水卷材用作一道防水層時的最小厚度應符合表5.1.5防水卷材自粘聚分子類防水卷材注:①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采用熱熔工法施工時卷材厚度不應小于4.0mm,與其他具有相容性的防水涂料復合使用時卷材厚度不應小于3.05.1.6防水涂料用作一道防水層時的最小厚度應符合表5.1.6表5.1.6防水涂料用作一道防水層時的最小厚度(mm)防水涂料防水涂料②聚合物改性乳化瀝多組分型注:①反應型高分子類防水涂料在地下工程和屋面工程中,單道使用時厚度不應小于2.0mm,與其他材料復合多道使用時,厚度不應小于1.5mm;②聚合物乳液類防水涂料在地下工程和屋面工程中,單道使用時厚度不應小于2.0mm,與其他材料復合多道使用時,厚度不應小于1.5mm;防水等級I級(高)I級(低)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高)I級(高)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第三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高)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三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高)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第三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高)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三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I級(高)第一道:2.0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I級(高)第一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第三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低)I級(低)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Ⅱ級(低)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I級(低)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低)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Ⅱ級(低)第一道:1.5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I級(低)I級(低)第一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低)第一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防水等級防水方案2.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4.當聚氨酯防水涂料與瀝青防水卷材復合時,宜設置20mm厚強度不小于表5.2.3-3種植屋面防水設防等級及適用范圍防水等級1級(高)I級(低)表5.2.3-4種植屋面防水設防設計方案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高)I級(高)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高)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高)第一道:2.0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I級(低)續(xù)表5.2.3-4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低)第一道:1.5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I級(低)第一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4.當聚氨酯防水涂料與瀝青防水卷材復合時,宜設置20mm厚強度不小于表5.2.3-5坡屋面防水設防等級及適用范圍防水等級I級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I級2.0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僅適用于瓦屋面)I級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I級1.5mm厚PVC或TPO防水卷材(僅適用于金屬板屋面)1.5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僅適用于瓦屋面)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僅適用于瓦屋面)1.2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1.2mm厚PVC或TPO防水卷材(僅適用于金屬板屋面)防水透汽膜(僅適用于金屬板屋面)防水等級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1.5mm厚熱塑性聚烯烴(TPO)防水卷材I級1.5mm厚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I級1.2mm厚熱塑性聚烯烴(TPO)防水卷材1.2mm厚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4mm厚SBS/APP玻纖增強聚酯胎改注:防水卷材厚度指單道防水層最小厚度。5.2.4屋面基本構(gòu)造及層次宜符合表5.2.4的要求,并根據(jù)屋面形式、使用功能、材料選擇等情況適當調(diào)整位置、增減相應構(gòu)造層次。基本構(gòu)造層次(自上而下)裝飾層、保護層、隔離層、保溫隔熱層、防水層、找坡(找平)穿刺防水層、普通防水層、保溫隔熱層找坡(找平)層、結(jié)構(gòu)層混凝土瓦)坡屋面(瀝青瓦)基本構(gòu)造層次(自上而下)(機械固定)防水卷材、隔離層或不燃材料覆蓋層、保溫隔熱層、隔汽層(滿粘法)防水卷材、粘結(jié)基層、保溫隔熱層、隔汽層、結(jié)構(gòu)層5.2.5下列構(gòu)造或構(gòu)造層次不應作為屋1屋面排水方式的選擇,應根據(jù)建筑物屋面形式、使用功2建筑高度大于10m的屋面,應采取有組織排水,多跨及4屋面宜在女兒墻、出屋面樓梯間和設備房、突出屋面構(gòu)5檐溝、天溝的過水斷面,應根據(jù)屋面匯水面積的雨水流量經(jīng)計算確定;鋼筋混凝土檐溝、天溝凈寬不應小于300mm,分水線處最小深度不宜小于50mm,溝內(nèi)縱向坡度不宜小于1%,溝底水落差不宜超過200mm;檐溝、天溝排水不應流經(jīng)變形縫和6坡屋面檐口宜采用有組織排水,檐溝和水落斗可采用金8當采用重力式排水時,屋面每個匯水區(qū)域內(nèi),雨水排水立管不宜少于2根;水落口和水落管的位置,應根據(jù)建筑物的造型要求和屋面匯水情況等確定,水落口間距不宜大于30m;度不應小于3%;當采用材料找坡時,應采用質(zhì)量輕、吸水率低厚度(mm)4保溫隔熱層上的找平層應留設分格縫,縱橫縫的間距不應大于4m,縫寬為10mm~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1保溫隔熱層應采用整體澆筑或板塊狀隔熱保溫材料,不2保溫隔熱層設計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50176及廣東省標準《廣東省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DBJ/T15-133、《廣東省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DBJ15-513保溫隔熱層與防水層材料應相容,屋面坡度較大時,保4屋面為停車場、種植屋面等具有高荷載、振動要求的情7檐溝、水落口部位應采用現(xiàn)澆混凝土或磚砌堵頭,并應9當保溫材料采用機械固定法施工時,單層壓縮強度不應小于60kPa,在60kPa壓縮強度下,壓縮比不得大于10%,在500N的點荷載下,變形量不應大于5mm。1排汽道應縱橫貫通,并應與大氣連通的排汽孔相通,排2排汽道縱橫間距宜為6m,屋面面積每36m2宜設置一個3在保溫隔熱層下可鋪設帶支點的塑料板,通過空腔層排2當采用聚乙烯膜、聚丙烯膜時,其厚度不應小于0.3mm;3隔汽層應沿周邊墻面向上連續(xù)鋪設,高出保溫隔熱層上表面不應小于150mm。1增強層最小厚度應符合表5.2.12的規(guī)定;防水材料增強層最小厚度(mm)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PY類)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2檐溝和天溝與屋面交接處、屋面平面與立面交接處、水卷材或涂膜增強層,寬度宜為500mm;3卷材增強層易拉裂部位,宜選用空鋪、點粘、條粘或機4當采用涂膜增強層時,應夾鋪胎體增強材料;胎體增強胎體增強材料長邊搭接寬度不小于50mm,短邊搭接寬度不小卷材類別防水卷材自粘防水卷材續(xù)表5.2.141密封膠的嵌填深度宜為接縫寬度的50%~70%;2防水密封處理的基層,應設置基層處理劑,基層處理劑3接縫處的密封材料底部應設置背襯材料,背襯材料宜大于接縫寬度20%,嵌入深度應為密封材料的設計厚度;背襯材料1上人屋面面層可采用塊體材料、細石混凝土等材料,不料的使用范圍和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2.16的規(guī)定;25mm厚1:2.5水泥砂漿φ4@100雙向鋼筋網(wǎng)片2采用塊體材料做面層時,宜設分格縫,其縱橫間距不宜大于10m,分格縫寬宜為20mm;宜為10mm~20mm,并應用密封材料嵌填;4塊體材料、水泥砂漿、細石混凝土面層與女兒墻或山墻之間,應預留寬度為20mm~30mm的縫隙,縫內(nèi)宜填塞聚乙烯泡5采用淺色涂料做面層時,應與防水層粘結(jié)牢固,厚薄均6需經(jīng)常維護的設施周圍和屋面出入口至設施之間的人行5.2.17塊體材料、水泥砂漿、細石混凝土面層與防水層之間應設置隔離層,隔離層材料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2.17的規(guī)定。隔離層材料200g/m2~400g/m2聚酯無紡布5.2.18天溝、檐溝、檐口的防水構(gòu)造(圖5.2.18-1、圖5.2.18-2),應符合下列要求:1天溝、檐溝的防水層下應增設增強層,增強層伸入屋面的寬度不應小于250mm;2鋪貼卷材應從溝底開始,當溝底過寬、卷材需縱向搭接4檐口800mm范圍內(nèi)鋪貼的卷材應采用滿粘法,卷材收頭5.2.19屋面女兒墻及凸出屋面構(gòu)筑物泛水的防水構(gòu)造(圖5.2.19-1、圖5.2.19-2),應符合下列要求:其泛水處應設增強層,增強層在平面和立面的寬度不應小2女兒墻壓頂應采用混凝土壓頂或采用金屬壓型制品,其金屬封頂固定配件間距不應大于800mm;壓頂向內(nèi)排水坡度不宜小于5%,壓頂內(nèi)側(cè)下端應做滴水處理,且壓頂應做防3泛水和立面的卷材應采用滿粘法,高度小于500mm的女密封;高度大于500mm的女兒墻、山墻的卷材收頭壓入墻體凹4泛水處的涂膜防水層,高度小于500mm的女兒墻、山墻的涂膜收頭可直接在壓頂下;高度大于500mm的女兒墻、山墻5.2.20水落口的防水構(gòu)造(圖5.2.20-1、圖5.2.20-2),應符1水落口必須設在溝底最低處,水落口周圍直徑500mm范圍內(nèi)坡度不應小于5%。水落口與基層接觸處,應留寬10mm、圖5.2.19-2女兒墻構(gòu)造二(H>500mm)2水落口周圍直徑500mm范圍內(nèi)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作為增強層加強處理,防水層貼入水落口杯內(nèi)圖5.2.20-1直水落口圖5.2.20-2橫落水口5.2.21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構(gòu)造(圖5.2.21),應符合下列圖5.2.21伸出屋面管道1伸出屋面管道周圍的找平層應抹出高差不少于30mm的2管道與找平層間應留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3管道根部四周應增設增強層,卷材防水層收頭處應用金5.2.22變形縫的防水構(gòu)造(圖5.2.22-1、圖5.2.22-2),應符1變形縫應采用有足夠變形能力的防水材料和變形余量的2變形縫的泛水墻應采用混凝土結(jié)構(gòu),高度不小于250mm,3變形縫內(nèi)應預填聚苯乙烯泡沫板,上部填放襯墊材料,4變形縫頂部應加鋪混凝土或金屬蓋板,混凝土蓋板的接1—防水層(增強層);2—預制鋼筋混凝土壓頂;3—襯墊材料;2反梁過水孔宜采用預埋管道,其管徑不宜小于75mm,預埋管道兩端周圍與混凝土接觸處應留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密封。屋面防水材料及收頭密封材料應涂入預埋管道不少于20mm;3非預埋管道的過水孔內(nèi)應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密圖5.2.23反梁過水孔防水構(gòu)造5.2.24設備基礎與結(jié)構(gòu)同時澆筑,防水層應包裹設備基礎的上置的設備基礎應澆筑在防水保護層之上(圖5.2.24)。圖5.2.24設施基座防水構(gòu)造5.2.25屋面垂直出入口泛水高度不應小于屋面建筑完成面250mm,防水層收頭應壓在混凝土壓頂圈下,并固定密封,入孔5.2.26屋面水平出入口泛水高度不應小于250mm,水平出入口的防水層收頭應埋壓在室內(nèi)混凝土踏步下,泛水處應做保護層(圖5.2.26)。1種植屋面包括有種植綠化要求的屋面、露臺、裙樓屋面及其他種植綠化要求的樓地面及地下室頂板2種植屋面防水層應滿足一級防水等級設防要求,且必須3坡度大于20%的種植坡屋面應設置防滑構(gòu)造,屋面坡度大于50%時不宜采用種植屋面;4種植屋面應設置種植土蓄排水層,宜采用定型蓄排水板5過濾層宜選用聚酯無紡布,單位面積質(zhì)量不小于200g/m2,過濾層應沿種植土周邊向上鋪設至種植土高度,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50mm:6種植屋面應在種植邊界四周設置圍護墻及不小于300mm寬的排水溝,圍護墻應高出種植土面不小于100mm,圍護墻底部1種植屋面的女兒墻、周邊泛水部位和屋面檐口部位,應設置緩沖帶,其寬度不應小于300mm,緩沖帶可結(jié)合卵石帶、園2屋面防水層的泛水收頭高出種植土不小于250mm;3豎向穿過屋面的管道,應在結(jié)構(gòu)層內(nèi)預埋套管,套管高出種植土不應小于250mm;4坡屋面滿覆蓋種植時應采取擋墻或擋板等防滑措施,當設置防滑擋墻時,防水層應滿包擋墻,擋墻應設置排水通道(圖5.2.28-1);當設置防滑擋板時,防水層和過濾層應在擋板下連1—排水管;2—預埋鋼筋;3—卵石緩沖帶;4—建筑疏水板管(孔),擋墻應鋪設防水層,并與檐溝防水層連成一體(圖圖5.2.28-2坡屋面種植檐口圖5.2.28-3變形縫鋪設蓋板圖5.2.28-4外排水并應在周邊設置不小于300mm的卵石緩沖帶(圖5.2.28-5);圖5.2.28-5內(nèi)水落口9屋面排水溝、管溝應設置排水孔(圖5.2.28-6)。1—卵石緩沖帶;2—排水管(孔);3—蓋板;4—種植擋墻;5—建筑疏水板1坡屋面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jié)構(gòu)荷載規(guī)范》GB50009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風荷載計算,瀝青瓦屋面、單層防水卷材3細石混凝土持釘層或保護層中的鋼筋網(wǎng)應與屋脊、檐口4坡屋面與山墻及突出屋面結(jié)構(gòu)的交接處,均應做不小于5坡屋面檐溝、天溝的防水層,可采用防水卷材或防水涂6屋面附屬設施的支撐預埋件與屋面防水層的連接處應采1持釘層為木板時,厚度不應小于20mm;2持釘層為人造板時,厚度不應小于16mm;3屋面無保溫隔熱層時,木基層或鋼筋混凝土基層可視為持釘層,鋼筋混凝土基層不平整時,應采用M15水泥砂漿進行4屋面有保溫隔熱層時,應采用厚度不小于35mm的細石檐溝部位的預埋錨筋連接牢固。預埋鋼筋穿5.2.31塊瓦(燒結(jié)瓦、混凝土瓦)坡屋面設計應符合下列1燒結(jié)瓦、混凝土瓦應采用干法掛瓦,瓦與屋面基層應固3檐口挑出墻面的長底不宜小于300mm;4脊瓦在兩坡面瓦上的搭蓋寬度,每邊不應小于40mm;5突出屋面結(jié)構(gòu)的側(cè)面瓦伸入泛水的寬度不應小于50mm;6瓦頭深入檐溝或挑出檐口的長度宜為50mm~70mm。1瀝青瓦應具有自粘膠帶或相互搭接的連鎖構(gòu)造,礦物粒料或片料覆面瀝青瓦的厚度不應小于2.6mm,金屬箔面瀝青瓦的厚度不應小于2.0mm2瀝青瓦應采用釘為主、粘結(jié)為輔的固定方式,在屋面周邊及泛水部位應滿粘;每張瓦片上不得少于4個固定釘,在大風3脊瓦在兩坡面的搭蓋寬度,每邊不應小于150mm;4脊瓦與脊瓦的壓蓋面不應小于脊瓦面積的1/2;5瀝青瓦挑出檐口的長度宜為10mm~20mm;5.2.33坡屋面檐口防水構(gòu)造做法(圖5.2.33-1、圖5.2.33-2),2瀝青瓦的瓦頭挑出封檐的長度宜為10mm~20mm,金屬滴水板應固定在基層上,伸入瀝青瓦寬度不應小于80mm,向下延伸長度不小于60mm5.2.34坡屋面天溝、檐溝防水構(gòu)造(圖5.2.34-1、圖5.2.34-2),1燒結(jié)瓦、混凝土瓦的瓦頭伸入天溝、檐溝內(nèi)的長度宜為50mm~70mm,瀝青瓦伸入天溝、檐溝內(nèi)的長度宜為10mm~20mm;2檐溝和天溝防水層下應增設增強層,增強層伸入屋面的寬度不應小于500mm;檐溝防水層和增強層應由溝底翻上至外側(cè)3天溝采用搭接式或編織式鋪設時,瀝青瓦下應增設不小于1000mm寬的增強層;天溝采用敞開式鋪設時,在防水層上應鋪設厚度不小于0.5mm的防銹金屬板材。5.2.35坡屋面泛水構(gòu)造(圖5.2.35-1、圖5.2.35-2),應符合1山墻泛水處的防水層下應增設增強層,增強層寬度不應小于500mm,燒結(jié)瓦、混凝土瓦屋面的泛水,宜采用聚合物水泥2煙囪與屋面的交接處,在迎水面中部應抹出分水線,并應高出兩側(cè)各30mm。瀝青瓦屋面和金屬板材屋面的泛水板,與突出屋面的墻體搭接高度不應小于250mm。圖5.2.35-1坡屋面煙囪泛水圖5.2.35-2坡屋面泛水5.2.36穿出坡屋面的管根處應滿粘鋪設防水增強層,金屬泛水或其他裝飾材料,用密封材料封邊(圖5.2.36)。圖5.2.36出屋面管道5—保護層(持釘層);6—密封材料;7—瓦5.2.37坡屋面屋脊防水構(gòu)造(圖5.2.37-1、圖5.2.37-2),應圖5.2.37-1燒結(jié)瓦、混凝土瓦屋脊2燒結(jié)瓦、混凝土瓦的脊瓦下端距坡面瓦的高度不宜大于50mm,脊瓦在兩坡面瓦上的搭蓋寬度,每邊不應小于40mm;3脊瓦與坡面瓦之間的縫隙應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填實抹平;瀝青瓦屋面的脊瓦在兩坡面瓦上的搭蓋寬度,每邊不應小5.2.38坡屋面屋頂窗交接處,應采用金屬排水板、窗框固定鐵腳、窗口防水層、掛瓦條等連接(圖5.2.38-1、圖5.2.38-2)。1屋面的坡度應大于2%,采用空鋪壓頂法施工的屋面坡度不應大于10%。2當保溫隔熱層鋪設在金屬屋面板時,保溫隔熱層下面應1)壓型鋼板的基板厚度不宜小于0.75mm,基板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0.63mm,當基板厚度在0.63mm~0.75mm時應通過固定釘拉拔試驗;2)鋼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應小于50mm,強度等級不應3)木板的厚度不應小于25mm,并應通過固定釘拉拔6當防水卷材采用機械固定法和滿粘法施工時,應對設計選定的防水卷材、保溫材料和固定件等組成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術規(guī)程》JGJ/T316-2013附錄B進行抗風7單層防水卷材屋面應根據(jù)基層條件及防水材料品種,選械固定法施工,當基層為水泥膠結(jié)材料找平表5.2.39-1防水卷材及相應施工方法防水卷材HXXOLXPXOG×XX防水卷材HXLXP防水卷材內(nèi)增強〇〇XXXX8單層防水卷材屋面的搭接寬度應符合表5.2.39-2的規(guī)寬度不應小于15mm。5.2.40機械固定法應根據(jù)設計確定的間距布置固定件,當結(jié)構(gòu)層為混凝土時,應先在混凝土結(jié)構(gòu)層上鉆孔,后固定防水卷材;于50mm,外側(cè)邊緣距離卷材邊緣不應小于10mm。1山墻和女兒墻泛水卷材宜鋪設至外墻頂部邊沿(圖5.2.41-1),也可設置泛水,高度不應小于250mm,并應采用金屬壓條收口后密封,墻體頂部應采用蓋板覆蓋(圖5.2.41-2);防水固定件固定件固定件固定件防水≥80,有寬度≥25≥150≥25卷材≥40圖5.2.41-3檐口3穿出屋面設施構(gòu)造(圖5.2.41-4),當穿出屋面設施開泛水應直接與屋面防水卷材焊接或粘結(jié),泛水高度應大于圖5.2.41-4出屋面設施250mm,并應采用不銹鋼金屬箍箍緊,當穿出屋面設施開口尺寸少于500mm時,泛水應直接與屋面防水卷材焊接或粘結(jié),泛水高度應大于250mm,并應采用不銹鋼金屬箍箍緊;4變形縫內(nèi)應填充泡沫塑料或發(fā)泡聚氨酯,縫口應設置聚乙烯或聚氨酯泡沫棒材,并應設置蓋縫防水卷材(圖5.2.41-5),蓋縫卷材與大面焊接固定;5直式水落口卷材覆蓋條應與水落口和卷材粘結(jié)牢固(圖圖5.2.41-7橫式水落口5.3地下防水設計2地下防水工程的設計,應考慮地表水、地下水、毛細管3地下防水工程設計內(nèi)容應包括:防水等級和設防標準要4地下室側(cè)板、底板、頂板應進行結(jié)構(gòu)變形抗裂驗算,裂5.3.2地下防水工程應根據(jù)工程性質(zhì)、使用功能和允許滲漏情合表5.3.2的規(guī)定。防水設防等級I級1.不允許漏水,結(jié)構(gòu)表面可有少量濕漬;2.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總濕漬面積不應大于板、墻面、地面)的1%;任意100m2防水面積上的濕漬不超過1處,單個濕漬的最大面積不大于0.10m25.3.3地下工程的防水設防等級,應根據(jù)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防水等級I級(高)地下埋深超深,地下基礎與外圍湖泊、江河臨近且I級(低)人員長期停留的場所,因有少量濕漬會使物品所及嚴重影響設備正常運轉(zhuǎn)和危及工程安全運營的部信工程、計算機房、電氣控制室、配電房、指揮工程、武要求較高的人員掩蔽部、行李房、防水要求人員經(jīng)?;顒拥膱鏊?,在有少量濕漬的情況下不效的貯物場所及基本不影響設備正常運轉(zhuǎn)和5.3.4地下防水工程設計應以構(gòu)造設防,防排結(jié)合,剛?cè)嵯酀?,水方案可參照?.3.4-1~表5.3.4-4選用。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高)第一道:1.2mm厚預鋪防水卷材(P類)第二道:1.5kg/m2水泥基滲透結(jié)晶防水涂料(背水面)I級(高)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第三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高)I級(高)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三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I級(高)第一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第三道:1.5kg/m2水泥基滲透結(jié)晶防水涂料(背水面)I級(高)第一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三道:1.5kg/m2水泥基滲透結(jié)晶防水涂料(背水面)1級(低)1.2mm厚預鋪防水卷材(P類)I級(低)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低)I級(低)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工級(低)第一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低)第一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1.2mm厚預鋪防水卷材(P類)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續(xù)表5.3.4-1防水等級防水方案注:1.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涂料應設置在主體結(jié)構(gòu)的迎水面,無機防水涂料5.當聚氨酯防水涂料與瀝青防水卷材復合時,宜設置20mm厚強度不小于表5.3.4-2側(cè)墻防水設防設計方案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高)第一道:1.2mm厚預鋪防水卷材(P類,外防下連續(xù)墻)第二道:1.5kg/m2水泥基滲透結(jié)晶防水涂料(背水面)I級(高)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第三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高)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三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I級(高)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三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I級(高)第一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三道:1.5kg/m2水泥基滲透結(jié)晶防水涂料(背水面)1級(低)1.2mm厚預鋪防水卷材(P類,外防內(nèi)貼,僅適用地下連續(xù)墻)I級(低)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低)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低)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1級(低)第二道:1.5kg/m2水泥基滲透結(jié)晶防水涂料(背水面)I級(低)第一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注:1.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涂料應設置在主體結(jié)構(gòu)的迎水面,無機防水涂料5.當聚氨酯防水涂料與瀝青防水卷材復合時,宜設置20mm厚強度不小于防水等級防水方案Ⅱ級(高)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第三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高)I級(高)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第三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1級(高)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三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續(xù)表5.3.4-3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高)第一道:2.0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工級(低)I級(低)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低)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I級(低)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低)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I級(低)第一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二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4.當聚氨酯防水涂料與瀝青防水卷材復合時,宜設置20mm厚強度不小于表5.3.4-4種植頂板防水設防設計方案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高)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高)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高)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高)第一道: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類)第二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高)第一道:2.0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工級(低)I級(低)第一道:3.0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類)I級(低)I級(低)第一道:1.5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4.當聚氨酯防水涂料與瀝青防水卷材復合時,宜設置20mm厚強度不小于5.3.5地下防水工程的變形縫、施工縫、后澆帶等細部構(gòu)造,應加強防水措施,設防標準應符合表5.3.5的規(guī)定。5.3.6受振動、沖擊或基層剛度較弱、變形較大的建筑,應采采用耐侵蝕的防水混凝土、耐腐蝕的柔性材5.3.7地下工程防水層設防高度應比室外地坪最終完成面標高5.3.8柔性防水層應設置保護層,迎水面立面部位宜采用剛?cè)岱浪胧┩赓N式止水帶中埋式止水帶金屬止水帶遇水膨脹止水條(膠)外涂防水涂料預埋一次止水灌漿管外貼式止水帶金屬止水帶遇水膨脹止水條(膠)預埋二次止水灌漿管外貼式止水帶中埋式止水帶遇水膨脹止水條防水嵌縫密封材料可卸式止水帶外貼防水卷材防水等級應選2種應選1~2種應選1~2種5.3.9地下工程的穿墻管(盒)、預埋件、預留通道接頭、樁5.3.10地下工程的排水管溝、地漏、出入口、窗井、風井等,1結(jié)構(gòu)防水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由結(jié)構(gòu)設計決定,混凝土抗2結(jié)構(gòu)防水混凝土選用的外加劑應滿足混凝土的抗?jié)B、減3防水混凝土結(jié)構(gòu)構(gòu)件厚度不應小于250mm,鋼筋保護層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立面水平鋼筋宜設置在豎向鋼筋外側(cè),水平鋼筋的間距不宜大于150mm,防水混凝土鋼筋宜采用變形4防水混凝土宜根據(jù)工程抗裂要求采用聚合物混凝土、摻5施工縫距穿墻孔洞邊緣不宜小于500mm,施工縫的止水6當環(huán)境溫度高于50℃時,防水混凝土施工縫應采用金屬7防水混凝土的環(huán)境溫度不得高于70℃,處于侵蝕性介質(zhì)8后澆帶混凝土宜采用聚合物防水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墊層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5級,厚度不應小于100mm,在軟弱1柔性防水層應鋪設在混凝土結(jié)構(gòu)主體的迎水面上,應從防水層(圖5.3.12);2柔性防水層上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表5.3.12的規(guī)定,采防水層類別剛性保護層 3立墻迎水面的柔性防水層應采用軟保護,并宜在軟保護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防水層應設置在地下室結(jié)構(gòu)層的立2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的基層應為強度等級不小于C20的3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與柔性防水材料復合使用時,應先5.3.14地下工程種植土頂板1地下工程種植土頂板的防水等級應為一級設防。種植土2地下工程種植土頂板基本構(gòu)造層次(圖5.3.14,由上至下):種植土→過濾層→排(蓄)水層→保護層→隔離層→耐根排水溝、通風井和亭、臺、架、柱等構(gòu)配件的防排水、泛水1—種植土;2—過濾層;3—排(蓄)水板;4—保護層;4地下工程種植土頂板結(jié)構(gòu)應為現(xiàn)澆防水混凝土,宜水結(jié)構(gòu)找坡,坡度宜為0.5%~2%,頂板厚度不應小于250mm,最大裂縫寬度不應大于0.2mm;5地下工程種植頂板的耐根穿刺防水層應鋪設在頂層防水6地下工程種植頂板排(蓄)水層應根據(jù)滲水性、蓄水量、穩(wěn)定性、抗生物性和碳酸鹽含量等因素進行設計;排(蓄)水層應設置在保護層上面,并應結(jié)合排水溝分區(qū)設置。排(蓄)水層宜選用塑料排水板、網(wǎng)狀交織排水板等輕質(zhì)材料。排(蓄)水層上應設置過濾層,過濾層材料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200mm;7種植土中的積水宜通過盲溝排至周邊土體或建筑排水系8地下工程種植土頂板保溫材料應選用密度小、壓縮強度5.3.15地下工程鋪裝頂板基本構(gòu)造層次(圖5.3.15,由上至下):鋪裝面層→保護層→隔離層→防水層→找平層→找坡層→圖5.3.15地下工程鋪裝頂板基本構(gòu)造1地下工程不具備迎水面設防時應進行背水面設防,背水2背水面防水層的基層應是強度等級大于C30及抗?jié)B等級大于P6的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層,且防水層與基層之間應設置一道2)用于伸縮的變形縫在滿足結(jié)構(gòu)設計情況下宜不設或少設,可根據(jù)不同的工程結(jié)構(gòu)類別及工程地質(zhì)情況采用3)變形縫處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厚度不應少于300mm;式、中埋式、嵌縫式。為增強變形縫的防水能力,可采用兩道、多道或幾種形式復合使用(圖5.3.17-1~圖①5)對環(huán)境溫度高于50℃處的變形縫,可采用2mm厚的紫銅片或2mm厚不銹鋼等金屬止水帶,其中間呈圓弧形1)后澆帶應設在受力和變形較小的部位,間距宜為30m~60m,寬度宜為700mm~1000mm;2)后澆帶混凝土強度等級應高于兩側(cè)混凝土一級,宜采用聚合物混凝土澆筑,且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28d;并增設外貼式或中埋式止水帶(圖5.3.17-5)。圖5.3.17-5后澆帶超前止水構(gòu)造2)墻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置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板與側(cè)壁的交接處,應留置在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拱(板)墻接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置在拱(板)墻接縫線以上150mm~300mm處;3)墻體水平施工縫宜采用平縫形式。施工縫應埋設遇水4穿墻管(盒)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穿墻管(盒)應在澆筑混凝土前預埋;2)相鄰穿墻管外沿之間的間距不宜小于300mm,穿墻管外沿與內(nèi)墻角、凹凸部位的間距應大于250mm;3)當結(jié)構(gòu)變形或管道伸縮量較小時,穿過結(jié)構(gòu)防水層的管道,可采用直埋式(圖5.3.17-6)。4)當結(jié)構(gòu)變形或管道伸縮量較大或有更換要求時,穿過結(jié)構(gòu)防水層的管道應采用套管式。埋入結(jié)構(gòu)混凝土中的套管應加焊止水環(huán),或粘貼遇水膨脹止水條(圈),或兩者并用(圖5.3.17-7);5)管道和套管周圍的混凝土表面應留寬度為10mm、深6)穿墻管管徑宜小于50mm,宜采用遇水膨脹止水圈,7)穿墻管線較多時,宜相對集中,并采用穿墻盒方法,穿墻盒的封口鋼板應與墻上的預埋角鋼焊嚴,并從鋼板上的預留澆注孔注入聚合物水泥基灌漿材料或防水細石混凝土(圖5.3.17-8)。圖5.3.17-8穿墻群管防水構(gòu)造5地下室底板結(jié)構(gòu)上預埋件的端部和預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必要時應采取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圖5.3.17-9)。6預留通道接頭應采取復合防水構(gòu)造形式(圖5.3.17-10~7樁頭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樁頭防水構(gòu)造形式如圖5.3.17-13所示;2)樁頭頂面宜采用水泥基滲透結(jié)晶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其抗壓強度不應小于樁頭相應指標,在柔性防水層和樁頭的交界處,防水層應鋪設至樁周邊,并用密封材料封嚴;3)采用其他防水材料進行防水時,基面應符合防水層施工的要求。②圖5.3.17-13樁頭防水構(gòu)造1)結(jié)構(gòu)防水混凝土內(nèi)預留孔口部位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預留孔口范圍內(nèi)的防水層應與孔外防水層2)地下工程通向地面的各種孔口應設置防地面水倒灌措3)窗井的底部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時,窗井的底板和墻體4)窗井或窗井的一部分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時,窗井應與主體結(jié)構(gòu)連成整體,其防水層也應連成整體,并在窗井內(nèi)設集水井(圖5.3.17-15);6)窗井內(nèi)的底板,應比窗下緣低300mm。窗井墻高出地面不應小于500mm。窗井外地面應做散水,散水與墻7)通風口應與窗井同樣處理,豎井窗下緣離室外地面高度不得小于500mm。A—A1—窗井;2—主體結(jié)構(gòu);3—排水管;4—墊層;5—排水溝A—A1—窗井;2—防水層;3—主體結(jié)構(gòu);4—保護層;5—集水井;6—墊層1)地下室底板上的坑、溝、池、槽底部混凝土厚度不應小于250mm,其局部小于250mm時底板相應降低,并應使防水層保持連續(xù)(圖5.3.17-16);2)坑、儲水池應用混凝土整體澆筑,并內(nèi)外設防水層;1地下防水工程設計應根據(jù)工程地質(zhì)、水文地質(zhì)及周圍的環(huán)境保護要求進行排水設計。設計時應根據(jù)工程情況選用合理的2有自流排水條件的地下工程,應采用自流排水法。無自流排水條件且防水要求較高的地下工程,可采用滲排水、盲溝排水或機械排水等排水方法。但應防止由于排水造成危及地面建筑物及其他設施的水土流失。通向江、河、湖、海的排水口高程低于洪(潮)水位時,應采取防倒灌措施;3無自流排水條件、防水要求較高且有抗浮要求的地下工程,宜采用滲排水法。結(jié)構(gòu)許可時滲排水層可設置在工程結(jié)構(gòu)底板下面,由粗砂過濾層與集水管組成(圖5.3.18-1);4滲排水法的粗砂過濾層總厚度不宜小于300mm,過濾層10mm的石子鋪填;過濾層頂面與混凝土墊層之間,宜干鋪一層卷材或30mm~50mm厚水泥砂漿作隔漿層。集水管應設置在粗砂過濾層下部,且不得有倒坡現(xiàn)象。集水管之間的距離宜為5m~5地基為弱透水性土層、地下水量不大或排水面積較小,6盲溝排水法應設計為自流排水形式(圖5.3.18-2),當圖5.3.18-2盲溝排水構(gòu)造7盲溝反濾層的層次和粒徑組成應符合表5.3.18的規(guī)定;8滲排水管應采用無砂混凝土管,滲排水管應在轉(zhuǎn)角處及直線段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檢查井,井底距滲排水管底應留設(塑性指數(shù)Ip<3)(塑性指數(shù)Ip>3)第一層(貼天然土)9地下防水工程在施工期間應采取有效的降水、截水、排10明挖法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時,地下水位應降至工程底部最低高程500mm以下。降水作業(yè)應持續(xù)至回填土完畢。工程底5.4室內(nèi)防水設計5.4.1室內(nèi)防水包括涉水樓地面及內(nèi)墻面,其設計應根據(jù)建筑及厚度。室內(nèi)防水設防等級及適用范圍應滿足表5.4.1-1的規(guī)定,室內(nèi)防水方案可參照表5.4.1-2、表5.4.1-3選用。防水等級I級防水等級防水方案第一道: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填充或架空層下部)第二道: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填充或架空層上部)防水等級防水方案I級第二道:2.0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空層上部)I級第一道:2.0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空層下部)第二道:2.0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空層上部)I級上部)2.0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注:防水材料厚度指單道防水層最小厚度。防水等級防水方案 1.2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注:防水材料厚度指單道防水層最小厚度。1樓面結(jié)構(gòu)應雙層雙向配筋,板厚度不應小于100mm;2混凝土找坡層的強度等級不低于C20級,砂漿找坡層強度等級不低于M15級;3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陽臺、外廊、架空層等涉水空間1具有排水要求的房間,應繪制排水平面圖,并標注主要2一般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等房間的樓地面排水坡度宜為1%~3%;陽臺、外廊、架空層等半室外空間的樓地面主要排水坡度宜為1%,找坡長度大的大陽臺、外廊等宜沿外周邊以聚合物水泥砂漿設縱坡坡度為0.5%~1%的排水溝槽;具有給水排水要求的設備層,排水坡度不應小于2%,并設置集水坑,設備層地漏口應根據(jù)集水面積、排水流量確定其數(shù)量及分布,宜每250m2設置1個。圖5.4.3-1沉箱二次側(cè)排地漏防水構(gòu)造2)敷設于沉箱內(nèi)部的設備管道應安裝牢固,管道接駁位3)回填式沉箱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應采用輕質(zhì)且吸水量小的材料作填充層,并采用建筑疏水板或其他疏排水4)大型公共廁、浴、廚房間沉箱內(nèi)部應加大排水坡度,采用建筑疏排水板、卵石等構(gòu)造措施加強疏水功能(圖5.4.3-2),并應對沉箱底的排水地漏口采取防堵圖5.4.3-2大型浴廁、廚房樓面防排水構(gòu)造1—結(jié)構(gòu)板;2—防水砂漿找坡層兼找平層(i≥1%,無疏排水板i≥2%);4架空樓板式沉箱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的防排水設計應符1)架空面板宜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板,板縫間應采用砂2)架空板應繪制放大布置平面圖,支承部位宜以磚柱或磚帶支撐,支撐磚柱或磚帶的布置以不影響沉箱排水3)沉箱底部的二次排水地漏口應設置格網(wǎng)構(gòu)造措施防止5管道井樓面部分應采用聚合物混凝土封閉,并宜設置排6地漏、穿板管道等節(jié)點周邊50mm范圍內(nèi)排水坡度不應小于3%~5%。7排水立管不應穿越下層住戶的居室;廚房地漏的排水支8排水立管支架和洗滌池不應直接安裝在與臥室相鄰的墻體上.1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等有水房間內(nèi)的管道井、管道預留口周邊根部應設置高出樓地面不少于200mm、強度不小于C202陽臺或外廓周邊的墻體根部、防護欄桿或欄板根部宜設置高出樓地面的現(xiàn)澆混凝土反坎,反坎高度應為墻根部不小于200mm,欄桿或欄板根部不小于50mm,反坎內(nèi)宜配置構(gòu)造鋼筋,用聚合物水泥砂漿滿漿粘貼(圖5.4.4-1);圖5.4.4-1陽臺或外廊反坎防水構(gòu)造3設備層地面的各類設備孔、井孔等洞口周邊應設置不少于200mm高混凝土反坎,且防水層應上返至反坎頂收口(圖5.4.4-2).1涉水部位的樓地面應采用迎水面設防,防水層宜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漿圖5.4.4-2設備井反坎防水構(gòu)造面高300mm處做收頭密封處理(圖5.4.5);7圖5.4.5回填式沉箱防、排水構(gòu)造72涉水部位樓地面柔性防水層應設隔離層及保護層,宜采用不小于40mm厚細石混凝土或20mm厚水泥砂漿保護層,并按3涉水部位的樓地面和墻面交接處應設置附加防水層;附加防水層選用的防水材料、厚度與地面防水層一致,寬度不小5.4.6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設配水點封閉陽臺等室內(nèi)涉水部1墻面找平層應采用M15級以上水泥砂漿,水泥砂漿宜摻2墻面防水層宜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面防水層高度不應小于1.2m;設備層墻面防水層高度不宜小于4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設配水點封閉陽臺等室內(nèi)涉水部3防潮層厚度應符合表5.4.7的規(guī)定;4墻面宜采用防水砂漿、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作防潮層;面完成面不小于300mm。表5.4.7防潮層厚度防潮層厚度(mm)防水砂漿防水涂料1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外走廊、架空層的設備井、管道井、煙道井、通風井等各類井道,應加強井道壁與地面陰角部位的防水措施,并設置防水增強層。每層管道井處2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等涉水部位埋設的各類管線(道),在防水層施工前必須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進行嵌填嚴密,并沿管線方向進行防水增強層施工(圖5.4.8-1)。嚴禁在防水層施工后進行管線(道)的拆鑿安裝。3地漏口周圍、直接穿過地面或墻面防水層的管道及預埋槽,嵌填耐候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地漏與墻面的距離宜為50mm~80mm(圖5.4.8-2、圖5.4.8-3)。1)穿樓板管道宜安裝預埋防水套管,套管與找平層連接部位應留置凹槽,槽內(nèi)應采用耐候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嵌填密實,套管應高出最終完成面20mm~50mm,套管直徑應比管道直徑大10mm~20mm,套管與管道之間的空隙應采用密封材料填實,套管周圍應設不小于5%排水坡度(圖5.4.8-4);圖5.4.8-4穿樓板管道構(gòu)造(一)3)穿樓板或穿墻管道根部在防水層施工前應先做嵌入耐4)設備層穿過防水層的管道應采用套管式,并進行加強5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陽臺、外廊等涉水部位門口處應1—結(jié)構(gòu)樓板;2—聚合物細石混凝土(分兩次灌注);3—找平層;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或聚合物混凝土作于15mm,厚度不小于室內(nèi)飾面層下部構(gòu)造層的總厚度,寬度與隔墻寬度相同,防水層宜收頭到門框根部,并壓門框5m6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等室內(nèi)涉水部位的門、窗與墻體連7大型公共廚房的排水明溝應有剛?cè)醿傻婪浪O防,其中 防水層連接成整體(圖5.4.8-6)。2后鉆孔安裝的管道應安裝牢固,管道與混凝土板之間應3當采用防水底盤或全套整個內(nèi)襯時,底盤、壁板、頂板4有底盤或全套內(nèi)襯衛(wèi)生間的結(jié)構(gòu)樓板面,宜設置防水層圖5.4.8-6廚房間排水溝構(gòu)造表5.5.1外墻防水層設計方案防水方案1.2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10mm厚普通防水砂漿10mm厚普通防水砂漿1.2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防水透汽膜(有保溫隔熱層時)防水層的位置防水材料的選用之間(圖5.5.2-1聚合物防水砂漿、水泥防水砂間(圖5.5.2-3)1外墻找平層水泥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15級,與墻體基面的粘結(jié)強度不應小于0.4MPa。找平層不得采用摻黏土類的5.5.4條規(guī)定執(zhí)行;2超過27m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超過24m的公共建筑或?qū)Ψ浪刑厥庖蟮牟糠滞鈮φ移綄幽ɑ仪盎蜾摪寰W(wǎng)。建筑高度27m以下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24m以下3找平層應在結(jié)構(gòu)梁、柱部位留置分格縫,分格縫宜設置在墻體結(jié)構(gòu)不同材料交接處。豎向分格縫宜設在門、窗口兩側(cè),其間距不宜大于4m;水平向分格縫可設在洞口上、下或與樓層對應處,其間距不宜大于4m??p寬宜為8mm~10mm,縫內(nèi)嵌填5mm~8mm厚耐候型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圖5.5.3)。2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或其他防水砂漿作防水層時宜留置分格縫,且與找平層分格縫對齊,縫寬宜為8mm~10mm,深度為防水層的厚度,并嵌填5mm~8mm厚耐候型合成高分子密3外墻防水層與相鄰層次、防水層之間應粘結(jié)牢固,并宜4外墻防水層應與地下室外壁防水層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50mm;5采用憎水性材料的防水層表面不應粘貼其他塊材飾面6建筑外墻防水采用的防水材料及配套材料除應符合外墻1塊材飾面層應留置分格縫,并宜與防水層分格縫對齊,縫寬宜為8mm~10mm,并嵌填5mm~8mm厚耐候型合成高分子2塊材飾面層采用面磚時,不得采用有機物作為主要的粘3飾面塊材不應密縫拼貼,縫寬宜不小于3mm,并采用配1外墻的窗體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外門窗氣密、水2砌體外墻門窗洞口周邊的砌體宜采用100mm~150mm厚3窗框安裝不得與外墻飾面層齊平,應凹進不小于50mm,4預留窗洞與窗框四周批抹成型的間隙每邊不宜大于5窗框空腔應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嵌填密實,窗框與6窗體外側(cè)框邊與防水層及飾面層接縫處,應留置寬度7mm~10mm、深度5mm的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外窗上楣的7外窗臺最高點應比內(nèi)窗臺低不小于20mm,且應向外排水,坡度不宜小于5%;窗框內(nèi)緣高出內(nèi)窗臺面不應小于30mm。2不同結(jié)構(gòu)材料的交接處應采用寬度不小于300mm的熱鍍鋅鋼絲網(wǎng)做抗裂增強處理,且該交接處的砌注聚合物水泥漿料填充密實(圖5.5.7-1、圖5.5.7-2);圖5.5.7-1結(jié)構(gòu)梁底交接縫防水構(gòu)造3墻體變形縫應采用合成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防水層蓋縫,卷材兩端宜滿粘貼于墻體兩側(cè)結(jié)構(gòu)柱(或剪力墻)上,滿粘的高分子密封材膠密封(圖5.5.7-3、圖5.5.7-4);面應向室外傾斜,其坡度應不小于5%,并采取防雨水倒灌的5突出外墻面的腰線、檐板、窗楣板等構(gòu)件的上部應進行防水設防,其防水層與外墻防水層應連續(xù),并設置不小于5%的圖5.5.7-4外墻沉降縫或抗震縫防水構(gòu)造1—收頭密封;2—鋼板網(wǎng);3—金屬蓋板(斷開);4—密封材料;5—飾面層;6—射釘;7—混凝土柱(墻);8—背襯材料;9—合成高分子交角處的找平層應以直徑50mm的圓角作交接(圖5.5.7-5);圖5.5.7-5突出外墻的構(gòu)件細部構(gòu)造6雨篷應設置不小于3%的外向排水坡,外口下沿應設滴水7安裝在外墻面上的輕型雨篷、采光篷與主體結(jié)構(gòu)的交接8女兒墻壓頂應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或金屬壓頂,壓頂應向內(nèi)找坡,坡度不應小于5%。當采用混凝土壓頂時,外墻防水9穿過外墻的管道應采用套管,套管宜凸出外墻面20mm,且向室外方向傾斜10%。穿墻管道與套管之間的空隙應用密封材料填實,管道、套管與墻體室外交接處應用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封閉嚴密(圖5.5.7-6);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封閉嚴密(圖5.5.7-7);1墻基防潮層宜設在室內(nèi)地坪下約0.06m標高處;室內(nèi)地1—外墻基體;2—穿墻螺桿;3—防水加強層;4—聚合物水泥砂漿;5—螺桿孔嵌填聚合物水泥砂漿側(cè)壁身做垂直防潮層,垂直防潮層應與水平防宜采用10mm厚聚合物防水砂漿或20mm厚水泥防水砂漿。1)高濕度的房間的外墻內(nèi)表面應增設不小于5mm厚的聚2)室內(nèi)溫差大的房間(如冷藏間)的外墻,應在墻體和5.6水池防水設計5.6.1水池防水設計應根據(jù)使用功能、環(huán)境條件、腐蝕情況等1水池防水應以結(jié)構(gòu)防水混凝土設防為主,少設施工縫,抗?jié)B等級應經(jīng)過計算后確定,且不應低于P6級;2防水混凝土外加劑的選擇應滿足混凝土的抗?jié)B、減水、5.6.3水池內(nèi)部防水方案宜參照表5.6.3選用。表5.6.3水池內(nèi)部防水層設計方案防水層設計方案1.2mm厚水泥基結(jié)晶滲透防水涂料1.2mm厚水泥基結(jié)晶滲透防水涂料1水池底板與土層接觸時應設混凝土墊層,墊層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厚度不應小于100mm,在軟弱土層中不應小2封閉空間型的水池內(nèi),防水層不得采用溶劑型、揮發(fā)型3生活用水池、游泳池內(nèi)進行防水設防時,選用的防水材5室內(nèi)游泳池所屬房間的地面均應進行防水設防,其設防范圍應符合建筑設計要求,設防標準應符合本規(guī)程表5.4.1-2的6具有衛(wèi)生及其他特殊要求的水池單獨設在地下或部分地7水池選用柔性防水材料時,宜采用砌體保護層,當池體1)施工縫應滿足密封防水、施工方便的要求,縫內(nèi)應埋設遇水膨脹止水條(膠)或金屬止水帶,或設外貼止水帶等,必要時,可采用同時內(nèi)埋外貼的止水加強2)墻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置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應留置在高出水池底板上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圖2)管道與內(nèi)墻角、截面凹凸變化部位的距離應大于250mm:3)當結(jié)構(gòu)變形或管道伸縮量較大或有更換要求時,穿過結(jié)構(gòu)防水層的管道應采用套管式。當結(jié)構(gòu)變形或管道緩膨型遇水膨脹止水條(膠);5)管道和套管周圍的混凝土表面應留寬度為10mm、深度為15mm的凹槽,槽內(nèi)嵌填高分子合成密槽,槽內(nèi)應采用合成高分子密封膠嵌填密實(圖5.6.5-2~圖圖5.6.5-2溢水口防水構(gòu)造圖5.6.5-3吸污口防水構(gòu)造圖5.6.5-4給水口防水構(gòu)造圖5.6.5-5回水放空口防水構(gòu)造1—池底(局部加厚);2—防水層;3—密封材料;5.7裝配式外墻防水設計5.7.1預制裝配外墻連接構(gòu)造的防水設計,應包括預制外墻水平接縫、豎向接縫、變形縫、門窗洞口、預5.7.2預制裝配混凝土外墻接縫宜采用材料防水和構(gòu)造防水相2預制外墻板水平接縫宜采用高低縫或企口縫構(gòu)造,豎向3當板縫空腔需設置導水管排水時,板縫內(nèi)側(cè)應增設氣密5采用預制夾心外墻板時,宜在適當位置增加貫穿鍍鋅鋼5.7.3預制外掛墻板應采用不少于一道材料防水和構(gòu)造防水相結(jié)合的做法,建筑高度在50m以下建筑外掛墻板接縫可采用一接縫應采用兩道材料防水和構(gòu)造防水相結(jié)合法。采用兩道材料防水時,靠近室內(nèi)一側(cè)宜設置橡膠空心氣密進行密封(圖5.7.4-1),兩道密封中間應留置水平向常壓防水圖5.7.4-1預制外掛墻板水平接縫防水設計4—水平向常壓防水空腔;5—橡膠空心氣密條;62預制外掛墻板豎向接縫中宜設置排水空腔。采用兩道材3導水管應安裝在十字交叉縫上部的豎向接縫中,排水管角度宜為30°~45°,導水管周邊應用密封膠封嚴(圖5.7.4-3)。圖5.7.4-2預制外掛墻板豎向接縫防水設計(n)一道材料防水>構(gòu)造斯水圖5.7.4-3預制外掛墻板導水管防水設計5.7.5預制疊合外墻板分為雙面疊合剪力墻和單面疊合剪力墻1雙面疊合剪力墻水平接縫高度不宜小于40mm且不宜大于100mm,接縫處現(xiàn)澆混凝土應澆筑密實;豎向接縫處宜設置現(xiàn)澆混凝土邊緣構(gòu)件或設置寬度不小于墻肢厚度且不小于400mm2單面疊合剪力墻安裝時水平接縫寬度宜控制在20mm~30mm,豎向接縫寬度宜控制在10mm~25mm,接縫處應在現(xiàn)澆5.7.6裝配式混凝土結(jié)構(gòu)預制外墻變形縫宜采用專用的密封防水構(gòu)件進行密封(圖5.7.6)。5.7.7預制裝配外墻板上的門窗框可采用預裝法或后裝法設計,窗戶上沿應設置滴水槽,窗臺板排水坡度宜為5%~8%,周邊應1采用預裝法時,外門窗框應在工廠與預制外墻整體澆筑2采用后裝法時,預制外墻的門窗洞口應設置預埋件,安5.7.8預制裝配外墻板中挑出墻面的部分(陽臺、雨篷等)宜在其底部周邊設置滴水。預制女兒墻應采用同的分塊方式和構(gòu)造節(jié)點,在其頂部應設置預制混凝土翻口(蓋板)或金屬蓋板,并宜設置現(xiàn)澆疊合內(nèi)襯墻,與現(xiàn)澆屋面樓板形2較小的孔洞宜采用預埋套管的方式使保溫隔熱層與大氣3較大的洞口宜采用混凝土封邊,洞口頂靠外沿設置滴水槽,洞口底設置不小于1%的泛水坡向室外。5.7.10預制裝配外墻結(jié)構(gòu)外墻密封膠宜選膠(MS膠)、聚氨酯密封膠(PU膠),非暴露部位宜選用低模泡氯丁橡膠棒,直徑宜為縫寬1.2~1.5倍,密度宜為24kg/m3~48kg/m3,橡膠空心氣密條宜采用三元乙丙、氯丁橡膠或硅橡膠等高分子材料制品,直徑宜為20mm~30mm。6.1.1從事建筑防水工程施工的企業(yè)必須持有相應的證書和管6.1.2防水工程施工前應由建設或監(jiān)理單位組織施工圖會審,施工單位應根據(jù)圖紙要求和現(xiàn)場實際情況編6.1.3防水工程施工前由監(jiān)理組織基面驗收交接,混凝土完成后,應檢查結(jié)構(gòu)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發(fā)現(xiàn)蜂窩、麻面、露筋或裂水工程施工時,必須樣板先行,樣板合格方可進行大面防水施2采用有機膠粘劑、熱熔型、自粘型卷材和有機溶劑型涂3濕鋪防水卷材和剛性防水層的基層表面應充分濕潤,但4防水層施工前,必須將基層上的塵土、砂粒、碎石、雜5柔性防水層施工前,必須對基層的細部構(gòu)造進行密封和6.1.4進場的防水材料必須存放在通風、干燥處,易燃材料的6.1.5涂膜防水層未實干前,不得在防水層上堆放任何物品或進行其他施工作業(yè)。柔性防水層完成后必須及在已完工的防水層上打眼鑿洞,如確需打眼6.1.6室外防水工程宜在5℃~35℃氣溫的晴天進行施工,雨、2采用熱熔法施工防水卷材時,應控制燃料泄露,并控制易燃材料儲存地點與作業(yè)點的間距。高溫環(huán)境或封閉條件施工3采用的基層處理劑和膠粘劑應選用環(huán)保型材料,并封閉4液態(tài)防水涂料和粉末狀涂料應采用封閉容器存放,余料5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防水涂料需要滿足《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質(zhì)限量》JC1066標準,確保有害物質(zhì)不超標,保護施6.2.1卷材冷粘法鋪貼施工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冷粘法鋪貼卷材工藝流程:基層清理→基層干燥程度檢驗→細部增強層施工→定位、彈線、試鋪→涂刷接縫口膠粘劑→滾壓、排氣、粘合→接縫口、卷材末端收2基層膠粘劑可涂刷在基層或卷材底面,涂刷應均勻,不3多組分膠粘劑必須每次稱量,誤差不應超過1%,應采用機械攪拌均勻,凝膠的膠粘劑不應混入使用。根據(jù)膠粘劑的性4鋪貼卷材時不得用力拉伸卷材,應排除卷材下面空氣,5平面鋪貼后再鋪貼立面,從下而上,轉(zhuǎn)角處應松弛,不6卷材鋪好壓粘后,應將搭接部位的粘合面清理干凈,滿7卷材接縫口、末端收頭、節(jié)點部位應用材性相容的密封8卷材搭接部位采用膠粘帶粘結(jié)時,粘合面應清理干凈,1熱粘法鋪貼卷材工藝流程:基層清理→基層干燥程度檢材→輥壓、排氣、壓實→接縫口、末端收頭、節(jié)點密封→檢查、2熔化改性瀝青涂料時,宜用專用加熱設備,加熱溫度不宜高于200℃,施工過程工人需做好防護,避免燙傷等危害;4鋪貼卷材時,應隨刮(噴)涂熱熔改性瀝青涂料隨滾鋪1熱熔法鋪貼卷材工藝流程:基層清理→基層干燥程度檢驗→涂基層處理劑→細部增強層施工→定位2火焰加熱器的噴嘴距卷材的距離應適中,幅寬內(nèi)加熱應3卷材表面熱熔后應立即滾鋪卷材,滾鋪時應排除卷材下4搭接縫部位宜以溢出熱熔的高聚物改性瀝青為度,溢出的高聚物改性瀝青寬度以3mm左右并均勻順直為宜。當接縫處的卷材有鋁箔或礦物粒(片)料時,應清除干凈后再進行熱熔6采用條粘法時,每幅卷材與基層粘結(jié)面不應少于兩條,7大平面熱熔卷材使用,宜采用卷材自動攤鋪機施工,以1自粘法鋪貼卷材工藝流程:基層清理→基層干燥程度檢驗→涂基層處理劑→細部增強層施工→定位2鋪粘卷材前,基層表面應均勻涂刷基層處理劑,干燥后5鋪貼的卷材應平整順直,搭接尺寸準確,不得扭曲、皺邊搭接縫→接縫口、端收頭等節(jié)點處理→檢2對熱塑性卷材的搭接縫宜采用單焊縫或雙焊縫,焊接應3焊接前,卷材應鋪放平整、順直,搭接尺寸準確,焊接5卷材采用機械固定時,固定件應與結(jié)構(gòu)層固定牢固,固定件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不宜大于600mm,局部應根據(jù)使用6.2.6卷材濕鋪法鋪貼施工應1濕鋪法鋪貼卷材工藝流程:基層清理→基層濕潤→調(diào)配離層→涂刷水泥漿→鋪貼卷材→趕漿排氣→接縫口、末端收頭、5鋪貼的卷材應平整順直,搭接尺寸準確,不得扭曲、6.2.7卷材預鋪反粘法卷材施工時,宜采用機械固定,固定點距離卷材邊緣宜為10mm~20mm,4高分子自粘膠膜預鋪防水卷材長邊采用自粘搭接或熱風5聚合物改性瀝青聚酯胎預鋪防水卷材長邊應采用自粘搭接,短邊采用膠帶搭接,低溫環(huán)境施工時,6綁扎、焊機鋼筋應采取保護措施,避免卷材破壞,并應6.2.8卷材滿粘法、空鋪法、條粘法、點粘法施工應符合以下1采用滿粘法鋪貼防水卷材時,每幅卷材與基層均應全面2采用空鋪法鋪貼防水卷材時,防水層與基層僅在周邊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5《世說新語》兩則《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 新人教版
- 物理教學工作總結(jié)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jié)
- 小學美術教師教學工作總結(jié)
-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jié)大會
- 彩鋼房施工合同范本
- 光伏電站項目委托開發(fā)協(xié)議書范本
- 貸款買房借款合同范本
- 珠海新型泳池工程施工方案
- 達州五年級抽考數(shù)學試卷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簡便計算》練習題(310題-附答案)
- 青海省西寧市海湖中學2025屆中考生物仿真試卷含解析
- 2024年河南省《輔警招聘考試必刷500題》考試題庫及答案【全優(yōu)】
- -情景交際-中考英語復習考點
- 安全隱患報告和舉報獎勵制度
- 地理標志培訓課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終工作報告五篇
- 2024年中國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商學研究報告-銀發(fā)經(jīng)濟專題
- GA/T 1003-2024銀行自助服務亭技術規(guī)范
- 公園衛(wèi)生保潔考核表
- 培訓如何上好一堂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