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309-2020 鑄造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方法_第1頁
GB∕T 31309-2020 鑄造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方法_第2頁
GB∕T 31309-2020 鑄造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方法_第3頁
GB∕T 31309-2020 鑄造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方法_第4頁
GB∕T 31309-2020 鑄造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H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代替GB/T31309—2014鑄造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方法C2020-06-02發(fā)布2020-12-01實施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ⅠGB/T31309—2020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代替GB/T31309—2014《鎳基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方法》,與GB/T31309—2014相比,主要技術(shù)變化如下:—增加了鈷基鑄造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方法(見2.2、2.4、3.2和4.2.2);—修改了鎳基鑄造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方法(見2.2、2.3和4.2.1,2014年版的第2章和—刪除了電子空位數(shù)矩陣中的銅元素,增加了釕元素,修改了鎳元素的電子空位數(shù)(見表1,2014年版的表1);—增加了典型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和應(yīng)用實例(見附錄B)。本標準由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提出。本標準由全國鋼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SAC/TC183)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北京鋼研高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鋼鐵研究總院、冶金工業(yè)信息標準研究院、中國航發(fā)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國航發(fā)南方工業(yè)有限公司、中國航發(fā)沈陽黎明航空發(fā)動機有限責任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吳劍濤、吳保平、李維、燕平、戴強、宋盡霞、李煉、李波、陳惠霞。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GB/T31309—2014。1GB/T31309—2020鑄造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方法本標準規(guī)定了鑄造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的計算原理、計算步驟、計算方法和結(jié)果應(yīng)用。本標準適用于鑄造高溫合金母合金及鑄件的電子空位數(shù)的計算。2計算原理2.1鑄造高溫合金強化元素種類多,且各合金元素飽和度高,易于析出對強度和塑性產(chǎn)生不利影響的道未充滿的程度—即電子空位數(shù)有關(guān)。合金的電子空位數(shù)Nv值采用式(1)計算:ii式中:Nv—合金的電子空位數(shù);iNv)i—i2.2計算電子空位數(shù)時,應(yīng)了解合金中的沉淀相。鎳基鑄造高溫合金的沉淀相包括硼化物、碳化物和2.3鎳基鑄造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原則如下:)余含量。b)鎳基合金中主要碳化物類型有MC、M23C6和M6C。假設(shè)1/2C形成MC即(Hf,Ta,Nb,Ti,2.4鈷基鑄造高溫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計算原則如下:)余含量。2GB/T31309—20203計算步驟3.1鎳基合金的電子空位數(shù)Nv應(yīng)按以下順序計算:Nv。3.2鈷基合金的電子空位數(shù)Nv應(yīng)按以下順序計算:Nv。3.3建立與表1相似的矩陣,計算合金的電子空位數(shù)。欄目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原子質(zhì)量質(zhì)量分數(shù)/原子質(zhì)量原子分數(shù)/%析出后元素原子分數(shù)/%固溶體元素原子分數(shù)i元素的電子空位數(shù)(Nv)i合金的電子空位數(shù)ABCDEFGH行1Cr行2Ti行3Mo行4Al行5Co行6B行7Zr行8C—行9SiMnFeRuVWTaHf3GB/T31309—2020欄目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原子質(zhì)量質(zhì)量分數(shù)/原子質(zhì)量原子分數(shù)/%析出后元素原子分數(shù)/%固溶體元素原子分數(shù)i元素的電子空位數(shù)(Nv)i合金的電子空位數(shù)ABCDEFGHReNi總和4計算方法4.1.1在A欄每行輸入每個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合金中若無某種元素,則輸入0。將其他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相加,用100減去總數(shù),確定鎳或鈷的質(zhì)量分數(shù)。4.1.2每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A欄)除以其對應(yīng)的原子質(zhì)量(B欄然后將所得結(jié)果填入表中的C欄。將C欄的值相加獲得C欄的總和,然后分別用C欄中每種元素的值除以C欄的總和,將該值輸入D欄,得到元素的原子分數(shù)。4.2沉淀相析出后元素原子分數(shù)4.2.1鎳基合金沉淀相析出后元素原子分數(shù)鎳基合金沉淀相析出后鉻、鉬、鎳、鎢、鈷、釩和鋯的原子分數(shù)按表2規(guī)定進行計算,將結(jié)果輸入相應(yīng)和E17輸入0。硅、錳、鐵、釕和錸的原子分數(shù)E9、E10、E11、E12和E18直接輸入相應(yīng)行中D9、D10、表2鎳基合金沉淀相析出后鉻、鉬、鎳、鎢、鈷、釩和鋯元素原子分數(shù)元素沉淀相析出后元素原子分數(shù)W+Mo≤6%W+Mo>6%鉻D1×0.97-0.375×D6-1.75×D8,將結(jié)果輸入E1欄,其中:—D1是Cr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1×0.97-0.375×D6,將結(jié)果輸入E1欄,其中:—D1是Cr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鉬D3-0.75×D6-0.167×D8×D3/(D3+D14),將結(jié)果輸入E3欄,其中:—D3是Mo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14是W的原子分數(shù)D3-0.75×D6-1.5×D8×D3/(D3+D14),將結(jié)果輸入E3欄,其中:—D3是Mo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14是W的原子分數(shù)GB/T31309—2020表2(續(xù))元素沉淀相析出后元素原子分數(shù)W+Mo≤6%W+Mo>6%鎳D19-0.15×D6-3×(D4+0.03×D1+D16-0.5×D8×D16/(D2+D7+D13+D15+D16+D17)+D2-0.225×D6-0.5×D8×D2/(D2+D7+D13+D15+D16+ D17)+D15-0.5×D8×D15/(D2+D7+D13+D15+ D16+D17)+D17-0.5×D8×D17/(D2+D7+D13+ D15+D16+D17)+0.5×D13),將結(jié)果輸入E19欄,其中:—D19是Ni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D4是Al的原子分數(shù);—D1是Cr的原子分數(shù);—D16是Nb的原子分數(shù);—D2是Ti的原子分數(shù);—D15是Ta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17是Hf的原子分數(shù);—D13是V的原子分數(shù);—D7是Zr的原子分數(shù)D19-0.15×D6-0.5×D8-3×(D4+0.03×D1+D16-0.5×D8×D16/(D2+D7+D13+D15+D16+D17)+D2-0.225×D6-0.5×D8×D2/(D2+D7+D13+D15+D16+D17)+D15-0.5×D8×D15/(D2+D7+D13+D15+D16+D17)+D17-0.5×D8×D17/(D2+D7+D13+D15+D16+D17)+0.5×D13),將結(jié)果輸入E19欄,其中:—D19是Ni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D4是Al的原子分數(shù);—D1是Cr的原子分數(shù);—D16是Nb的原子分數(shù);—D2是Ti的原子分數(shù);—D15是Ta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17是Hf的原子分數(shù);—D13是V的原子分數(shù);—D7是Zr的原子分數(shù)鎢D14-0.167×D8×D14/(D3+D14),將結(jié)果輸入E14欄,其中:—D14是W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3是Mo的原子分數(shù)D14-1.5×D8×D14/(D3+D14),將結(jié)果輸入E14欄,其中:—D14是W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3是Mo的原子分數(shù)鈷將D5結(jié)果輸入E5欄,其中:—D5是Co的原子分數(shù)—D5是Co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釩—D13是V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2是Ti的原子分數(shù);—D7是Zr的原子分數(shù);—D15是Ta的原子分數(shù);—D16是Nb的原子分數(shù);—D17是Hf的原子分數(shù)鋯—D7是Zr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2是Ti的原子分數(shù);—D13是V的原子分數(shù);—D15是Ta的原子分數(shù);—D16是Nb的原子分數(shù);—D17是Hf的原子分數(shù)45GB/T31309—20204.2.2鈷基合金沉淀相析出后元素原子分數(shù)鈷基合金沉淀相析出后鉻、鉬、鎳、鎢、鈷、釩、鋯、鈦、鉭、鈮和鉿的原子分數(shù)按表3規(guī)定進行計算,將元素沉淀相析出后元素原子分數(shù)W+Mo≤6%W+Mo>6%鉻—D1是Cr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1是Cr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鉬D3-0.75×D6-0.167×D8×D3/(D3+D14),將結(jié)果輸入E3欄,其中:—D3是Mo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14是W的原子分數(shù)D3-0.75×D6-1.5×D8×D3/(D3+D14),將結(jié)果輸入E3欄,其中:—D3是Mo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14是W的原子分數(shù)鎳—D19是Ni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D19是Ni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鎢D14-0.167×D8×D14/(D3+D14),將結(jié)果輸入E14欄,其中:—D14是W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3是Mo的原子分數(shù)D14-1.5×D8×D14/(D3+D14)將結(jié)果輸入E14欄,其中:—D14是W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3是Mo的原子分數(shù)鈷將D5結(jié)果輸入E5欄,其中:—D5是Co的原子分數(shù)—D5是Co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釩—D13是V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2是Ti的原子分數(shù);—D7是Zr的原子分數(shù);—D15是Ta的原子分數(shù);—D16是Nb的原子分數(shù);—D17是Hf的原子分數(shù)6GB/T31309—2020元素沉淀相析出后元素原子分數(shù)W+Mo≤6%W+Mo>6%鋯—D7是Zr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2是Ti的原子分數(shù);—D13是V的原子分數(shù);—D15是Ta的原子分數(shù);—D16是Nb的原子分數(shù);——D17是Hf的原子分數(shù)鈦—D2是Ti的原子分數(shù);—D6是B的原子分數(shù);—D7是Zr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13是V的原子分數(shù);—D15是Ta的原子分數(shù);—D16是Nb的原子分數(shù);—D17是Hf的原子分數(shù)鉭—D2是Ti的原子分數(shù);—D7是Zr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13是V的原子分數(shù);—D15是Ta的原子分數(shù);—D16是Nb的原子分數(shù);—D17是Hf的原子分數(shù)鈮—D2是Ti的原子分數(shù);—D7是Zr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13是V的原子分數(shù);—D15是Ta的原子分數(shù);—D16是Nb的原子分數(shù);—D17是Hf的原子分數(shù)7GB/T31309—2020元素沉淀相析出后元素原子分數(shù)W+Mo≤6%W+Mo>6%鉿—D2是Ti的原子分數(shù);—D7是Zr的原子分數(shù);—D8是C的原子分數(shù);—D13是V的原子分數(shù);—D15是Ta的原子分數(shù);—D16是Nb的原子分數(shù);—D17是Hf的原子分數(shù)將E欄的值相加獲得E欄的總和,然后分別用E欄中每種元素的值除以E欄的總和,將結(jié)果輸入到對應(yīng)的F欄,得到固溶體元素原子分數(shù)。4.4計算電子空位數(shù)4.4.1用F欄中每種元素的固溶體元素原子分數(shù)乘以對應(yīng)的G欄中的電子空位數(shù),將結(jié)果輸入到對應(yīng)的H欄中。4.4.2合金的電子空位數(shù)Nv是H欄輸入值的總和,修約到0.01單位。4.4.3鎳基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Nv矩陣計算實例參見附錄A。5結(jié)果應(yīng)用當Nv不小于臨界值N,則合金趨于析出TCP相;當Nv小于臨界值N時,則認為合金組織是穩(wěn)定的,不析出TCP相。臨界值N是不同合金不同狀態(tài)下通過試驗確定的,應(yīng)用實例參見附錄B。8GB/T31309—2020附錄A(資料性附錄)A.1鎳基合金化學成分見表A.1。表A.1鎳基合金化學成分元素%元素%Cr8MnTiFeMoRuAlVCoW25BTaZrCHfSiReA.2鎳基合金電子空位數(shù)Nv矩陣計算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