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古詩文閱讀第18講八下課標文言文復習《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北冥有魚》《雖有嘉肴》《馬說》目錄一、考情分析TOC\o"1-2"\h\u【課標要求】 2【考查重點】 2【主要題型】 2【命題趨勢】 2二、知識建構(gòu)篇目1:《桃花源記》 3篇目2:《小石潭記》 7篇目3:《北冥有魚》 9篇目4:《雖有嘉肴》 11篇目5:《馬說》 12三、方法總結(jié)中考文言文閱讀——比較探究 17四、考場練兵 17【課標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背誦優(yōu)秀詩文。閱讀表現(xiàn)人與自然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gòu)建的藝術世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究疾橹攸c】詞義理解、文言句子翻譯、文言斷句、文意理解、寫法探究【主要題型】在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卷中,文言文閱讀均是必考題,考查形式分為課內(nèi)閱讀、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或課外閱讀。分值一般在8-16分。【命題趨勢】整體上看,非選擇題占主導地位,但各地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占比不盡相同。比如浙江寧波卷沒有選擇題,而四川南充等地選擇題數(shù)量和分值遠大于非選擇題。非選擇題更能夠體現(xiàn)學生自主閱讀的真實感悟與能力,對學生更公平,預估選擇題比重較大的地區(qū),將來非選擇題比重會增大。各地出現(xiàn)了一些有新意的試題,形式靈活、內(nèi)容有趣、指向明確,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推知信息的能力,還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構(gòu)語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任務驅(qū)動。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現(xiàn)實,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部分試題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交給考生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能讓答題過程成為饒有興味的學習探究過程。一些考區(qū)把古詩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塊內(nèi)。古詩和文言文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文化基礎,語言、修辭、主題、思想情感有相通之處,二者融合有基礎,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篇目1:《桃花源記》一、詞語解釋1.緣:沿著,順著。2.夾岸:兩岸。夾,在兩旁。3.數(shù):幾。4.芳:香花5.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英,花。
6.繽紛:繁多樣子。7.復:再。8.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9.才:僅。10.平曠:平坦開闊。
11.儼然:整齊的樣子。12.屬:類。13.阡陌:田間小路。14.悉、咸:全,都。15.黃發(fā):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17.怡然:形容喜悅。18.乃:竟然。19.具:詳細。20.問訊:打聽消息。
21.云:說。22.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23.延:邀請。24.語(yù):告訴。25.扶:沿,順著。
26.向:從前,舊的。27.及:到。28.詣:到。29.遣:派。30.欣然:高興的樣子。31.規(guī):計劃。32.果:實現(xiàn)。二、一詞多義1.中①年間。(晉太元中)②中間。(中無雜樹)2.志①標記。(尋向所志)②做標記。(處處志之)3.為①(wéi)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②(wèi)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4.尋①尋找。(尋向所志)②隨即,不久。(尋病終)5.聞①聽說。(村中聞有此人)②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6.舍①(shě)舍棄,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儼然)
7.作①勞作。(其中往來種作)②做。(設酒殺雞作食)三、理解填空
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現(xiàn)桃花源中自然環(huán)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5.表現(xiàn)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往來種作;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6.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
8.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詣太守,說如此。四、課文理解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
2.桃花源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tài)怎樣?
自然環(huán)境:美麗富饒;②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狀況:安居樂業(yè);④精神狀態(tài):自由快樂。
3.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
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黑暗動蕩,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
本文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戰(zhàn)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沒有必要一一寫出。
4.作者為什么要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給桃花源增添奇異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隱含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xiàn)實的無奈。5.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
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yè),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
6.作者為什么要虛構(gòu)一個與現(xiàn)實對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愿望;對美好生活向往,對黑暗社會批判。
7.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
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當時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跡,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文言句子六字翻譯法(1)對,就是對譯,逐字逐句落實。(2)換,就是用現(xiàn)代詞語替換古代詞語。(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詞匯和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名、官職名、年號、政區(qū)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稱以及古今意義不變的詞語等。(4)刪,就是刪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虛詞。有些文言虛詞在句中只起語法作用,在翻譯時不必也不能翻譯,只要不影響語氣,就可以刪去。一些句首的發(fā)語詞、在句中表順接的一些連詞、起補充音節(jié)或停頓的結(jié)構(gòu)助詞等,均可略去不譯。(5)補,就是補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語序。如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主謂倒裝等,在翻譯時就要把這些倒置的成分調(diào)整過來,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篇目2:《小石潭記》一、詞語解釋1.水尤清冽尤:格外。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道:道路。見:出現(xiàn)。3.為坻,為嶼,為嵁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4.潭中魚可百許頭可:大約。5.佁然不動佁然:呆呆的樣子。6.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7.隸而從者隸:跟從。8.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9.下見小潭下:在下面。10.日光下澈下:往下。11.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在空中。1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斗: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那樣。13.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14.似與游者相樂樂:逗樂。15.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凄:使凄涼。寒:使寒冷。16.記之而去去:離開。二、句子翻譯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珮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3.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4.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xiàn),都看得清楚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7.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8.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由于這地方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三、問題歸納1.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寫了空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2.第二自然段所寫潭水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里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xiàn)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cè)面描寫。3.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作者采用動、靜相結(jié)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先寫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就是呆呆的樣子。潭底石頭上印著清晰的魚影兒,這是靜止的畫面;忽然,一些魚飛快地竄往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非常活躍,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游人同樣的快樂,這是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4.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調(diào)。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所以這里的樂只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5.文中作者運用多種方法繪景,試舉例說明。(1)點面結(jié)合。寫石“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是點。(2)動靜結(jié)合。寫魚“影布石上,佁然不動”是靜,“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是動,靜中有動,更顯環(huán)境的雅靜。(3)虛實結(jié)合。“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游者相樂”,表面寫魚,其實也在寫水,魚為實,水為虛,以實寫虛。篇目3:《北冥有魚》一、文學常識節(jié)選自(《莊子?逍遙游》)。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代表作《莊子》?!肚f子》是(莊子及其后學者)的著作?,F(xiàn)存33篇,包括(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部分。二、通假字1.“北冥有魚”中(冥)是通假字,同(溟),意思是(海)。2.“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中(邪)是通假字,同(耶),意思是(語氣詞,相當于“呢”)。三、一詞多義1.息去以六月(息)者也息:氣息,這里指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氣息2.之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之:助詞,的其翼若垂天(之)之:助詞,的鵬(之)徙于南冥也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3.其(其)名為鯤其:代詞,它的不知(其)幾千里也其:它(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連詞,表選擇,是……還是……(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其:他們四、重點實詞1.(怒)而飛??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2.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懸掛3.(志)怪者也??志:記載4.水(擊)三千里??擊:拍打5.(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摶:盤旋飛翔6.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吹拂7.亦若是則(已)矣??已:罷了五、問題研討1.作者筆下的“鵬”是個什么樣的形象?答:作者筆下的“鵬”是一個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的形象。2.作者是怎樣描寫“鵬”這個形象的呢?答:作者從開頭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寫北冥之魚由鯤到鵬的變化,鯤、鵬形體之大,氣象之宏,令人瞠目;從“是鳥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寫大鵬遷徙南冥的氣勢——乘風而起,擊水三千,扶搖九萬;從“天之蒼蒼”到結(jié)尾,作者擬想大鵬俯瞰大地的氣勢。3.文章用夸張的手法描寫“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答:作者采用極其夸張的手法描寫大鵬起飛的氣勢,并不是對大鵬的贊美,重點是闡明“萬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鵬一樣,它的騰飛也需要“憑借”。4.你喜歡鯤鵬嗎?談談你的理由。示例一:我喜歡鯤鵬。因為鯤鵬入深海,翔九天,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搏擊長空,縱橫大海,就像諸葛亮、毛澤東等歷史人物,他們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示例二:我不喜歡鯤鵬。因為我喜歡知足常樂,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愛崗敬業(y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5.莊子在本文段中講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你認為怎樣才能達到莊子所描述的境界?答:說明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擺脫世俗的束縛??梢詮呐W習,博聞強記,增強本領談;或從淡泊名利,追求平凡等角度去談。6.野馬”“塵?!钡倪\動依靠什么?寫它們有什么作用?答:“野馬”“塵?!钡倪\動也必須依靠氣息?!吧镏韵⑾啻狄病?。這里和鵬相比。說明萬物均要有依靠。世上的萬物無論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因此,大鵬也好,“野馬”“塵?!币埠?,狀似逍遙,其實并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7.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象奇特,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說的和現(xiàn)實?的事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請談談你對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答:在想象中夸張。如對鯤、鵬形象的描寫,“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顯現(xiàn)出其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在想象中進行對比。作者列舉野馬、塵埃等“小”的形象,和鯤鵬作對比,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遙”,并將這種想象具體化,實則包含了自己對理想的強烈追求。篇目4:《雖有嘉肴》一、作者與作品《禮記》中國古代關于典章制度的書籍。據(jù)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相傳該書的編撰者是西漢經(jīng)學家戴圣。《禮記》書中內(nèi)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二、重點翻譯1.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2.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也不知道它的好處。3.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5.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6.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7.《兌命》曰:“學學半?!逼浯酥^乎?《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三、問題梳理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運用“類比手法”引出要闡述的觀點,講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即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2.本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答:講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二者相輔相成。人學習之后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3.作者是怎么論述的?(論證思路)答:以類比論證的方法,文章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學,不知其善”的道理,強調(diào)要學習,要實踐。然后說到教和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困”等問題,進而提出解決的方法“自反”“自強”,最后得出“教學相長”的結(jié)論。為了增強這一結(jié)論的說服力,又引用《兌命》中的名言加以強調(diào)說明。全文論證嚴密,結(jié)構(gòu)渾然一體。4.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類比論證。引出“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有“嘉肴”、“至道”,教與學的關系就淺顯易懂了。5.結(jié)合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談談“教學相長”給你怎樣的啟示?答:①教學相長原則闡述了教與學的辯證關系,教學本身是一個雙邊活動,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獲取知識,沒有學生的而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便得不到施展,事倍功半。②一方面,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人學習之后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學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篇目5:《馬說》一、文學常識1.韓愈,字退之,唐代河陽人,文學家,他和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并稱“韓柳”,且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本文選自《昌黎先生集》里的《雜說》,是其中的第四篇關于韓愈的其他作品:《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2、說:跟現(xiàn)在的雜文大體近似,是議論文的一個分支。它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最終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其內(nèi)容大多是一事一議,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種現(xiàn)象來表述作者對某些事物或問題的見解,常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形式上則表現(xiàn)為敘議結(jié)合,或先敘后議,或先議后敘,或邊敘邊議,而基本原則是敘為議設,議由敘生,所以核心是議。初中階段學過的“說”有:《愛蓮說》《捕蛇者說》。二、課文重點內(nèi)容(一)重點詞語解釋1、祇:只是。
2、辱:受辱沒
3、駢死:并列而死。駢:兩馬并駕。
4、稱:著稱。
5、一食:吃一頓。
6、或:有時。盡:吃盡。7、才美:才能和優(yōu)點。
8、且:猶,尚且。
9、等:等同,一樣。10、道:正確的方法。
11、鳴:嘶鳴。
12、通:通曉。13、執(zhí):拿著。
14、臨:面對。
15、知:識別,了解(二)重點語句積累(1)體現(xiàn)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2)文中流露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的語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3)體現(xiàn)千里馬因饑餓而無法施展其才華的語句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4)體現(xiàn)食馬者無知淺薄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5)文中飽含作者對食馬者辛辣諷刺之情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三)文章主旨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論述的是識別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問題。文章以千里馬遭受屈辱比喻奇才異能之士沉淪下僚,慨嘆封建統(tǒng)治者不能加以識別和任用。文章借有關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集中地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抒發(fā)了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知識分子的憤懣不平之情,對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統(tǒng)治階級進行了嘲諷和鞭撻,巧妙地發(fā)揮了針砭時弊的作用。(或從這見解出發(fā),對統(tǒng)治者有眼不識人才、埋沒甚至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寄托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本文要表達的作者的見解:統(tǒng)治者應當善于識別人才,對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養(yǎng)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quán),使他們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朗讀停頓與節(jié)奏劃分的基本方法(1)主謂之間、謂賓之間、謂語中心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2)句首發(fā)語詞后要停頓;(3)句首關聯(lián)詞語后要停頓;(4)句首狀語后要停頓;(5)“古二今一”詞語之間要停頓;(6)表轉(zhuǎn)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則前”的原則劃分朗讀節(jié)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頓;(8)“也”“乎”等語氣助詞后要停頓;(9)古人的姓、名、字、封號、謚號、謙稱、自稱、別稱、尊稱、官名、文體名稱等的后面要停頓?!纠}剖析】(2023·河南安陽·統(tǒng)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短文及兩則材料,完成問題。桃花源記(節(jié)選)??①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②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③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⑤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静牧弦弧看蟮乐幸病抖Y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静牧隙織钍先肷??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①,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相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衣服、飲食、牛畜、絲紗、麻枲②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繡珍珠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于人耳?!睏钍现x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逼饶?,與老人同出?!咀⑨尅竣偬找保嚎鞓返臉幼?。②絲纊(kuàng)、麻枲:絲綿、麻線。(1)下面各組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力惡其不出于己身也
皆出酒食
與老人同出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B.選賢與能
遂與外人間隔
與眾共之
與民由之C.盜竊亂賊而不作
其中往來種作
屬予作文以記之
作亭者誰D.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不可取食于人
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取之于民(2)翻譯下面兩個句子。①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3)《桃花源記》的結(jié)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細細回味,不難發(fā)現(xiàn),文中已經(jīng)通過多處描寫暗示了這樣的結(jié)局。請你找出相關句子并具體分析。(4)根據(jù)《桃花源記》及兩則材料,在下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nèi)容。??三篇文章都表達了人們美好的社會理想。大穴中人物資共有,耕者有其田,正是大同社會
的特征的具體體現(xiàn)。關于勞動,《大道之行也》中“”一句提倡人盡其力,為全社會勞作,《楊氏入山》中“”一句則提倡人人自食其力?!短一ㄔ从洝泛汀稐钍先肷健范纪ㄟ^對的描寫來側(cè)面襯托生活的和平安寧?!踞槍τ柧殹浚?023·安徽·校聯(lián)考二模)閱讀回答問題?!炯住繌男∏鹞餍邪俣?,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從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許,碧云①在焉。剎后有泉,從山根石罅②中出,噴吐冰雪,幽韻涵澹③。有老樹,中空火出④,導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見文礫金沙。引入殿前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許,了若徑寸。朱魚萬尾,匝池紅酣⑥,爍人目睛,日射清流,寫影潭底,清慧可憐⑦?;蛲讹炗谧?,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聲。然其跳達⑧刺潑⑨,游戲水上者,皆數(shù)寸魚,其長尺許者,潛泳潭下,見食不赴,安閑寧寂,毋乃⑩靜燥關其老少耶?(節(jié)選自袁中道《西山十記》之《記四》)【注】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縫。③涵澹:水波激蕩的樣子。④有老樹,中空火出:泉水從一棵空心老樹中如噴火般激濺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蕩起嘩啦啦的水聲。⑥匝池紅酣:滿池的魚歡快地游動。⑦清慧可憐:樣子清秀靈動惹人喜愛。⑧跳達:同“佻達”,此處指魚兒歡快游動的樣子。⑨刺潑:魚擊水聲。⑩毋乃:表揣測,相當于“恐怕”“只怕”。(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①心樂之②不可久居③不里許④或投餅于左(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②然其跳達刺潑,游戲水上者,皆數(shù)寸魚。(3)從描寫的角度看,【甲】文中“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是從角度來描寫水的清澈的;【乙】文中“激聒石渠,下見文礫金沙”是從角度來描寫水的清澈的。(4)【甲】【乙】兩文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中考文言文閱讀——比較探究對文言文比較閱讀材料的基本內(nèi)容(觀點、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進行比較分析,在此基礎上比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傾向,比較寫作手法及藝術特色的異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較閱讀材料鏈接相關資料,在比較的基礎上結(jié)合課內(nèi)所學進行探究。認真分析題目要求和比較的內(nèi)容,反復閱讀相關文字,逐項進行“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是指通過比較閱讀,進行甄別、篩選和提煉,找出兩文共同的特點,揭示一般規(guī)律?!巴星螽悺眲t是從現(xiàn)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達的內(nèi)容,找出各自的個性,揭示個性特征。(1)求異型,首先認準“同”的是哪個方面,然后同中求異,找出相應的內(nèi)容;(2)求同型,先明確“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點,然后從“異曲”中感悟“同工”之妙;(3)互解型,先明確所要解釋的對象,再弄清從哪里去尋找相應的解釋;(4)綜合型,前一題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問題的先決條件,因此解題的關鍵是循序漸進。聯(lián)系全文,整體分析,按題目要求,將比較閱讀的結(jié)果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答題時盡量用上語段原句。1.(2023·云南昭通·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從山門右折,得石徑。數(shù)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曰:“此瀑聲也。”疾趨,度石罅,瀑見。石青削,不容寸膚,三面皆郛①立。瀑行青壁間,撼山掉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如虹,忽卷掣折②而后注,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游人坐欹巖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語。時夜已午,虎之聲,如在床幾間。彼此諦觀,須眉毛發(fā),種種皆豎,俱若鬼矣。(選自袁宏道《觀第五泄記》)【注】①郛:fú,外城。②掣折:轉(zhuǎn)折。(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心樂之②日光下澈③疾趨,度石罅④猶不忍去(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②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3)以上兩篇游記在寫作手法上有諸多相似之處,請根據(jù)提示,在A、B處填上恰當?shù)膬?nèi)容。AB(4)你如何看待【甲】文柳宗元“以物喜,以己悲”的憂樂觀?2.(2023·甘肅武威·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炯住勘壁び恤~,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選自《北冥有魚》)【乙】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鼻f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狈蜃映鲇谏?,舍①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②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泵魅?,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保ㄟx自《莊子?外篇?山木》)【注釋】①舍:住。②豎子:年輕的奴仆。(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亦若是則已矣③問其故④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而”,和“似之而非也”中“而”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遠而無所至極邪B.鳴之而不能通其意C.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D.潭西南而望(3)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4)請分別舉例說明兩文在寫法上的最大特點。(用原文語句填寫)①甲文寫法特點:善用夸張,想象奇特,如:______②乙文寫法特點:善用對比,條理清晰,如:______
專題二古詩文閱讀第18講八下課標文言文復習《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北冥有魚》《雖有嘉肴》《馬說》目錄一、考情分析TOC\o"1-2"\h\u【課標要求】 2【考查重點】 2【主要題型】 2【命題趨勢】 2二、知識建構(gòu)篇目1:《桃花源記》 3篇目2:《小石潭記》 7篇目3:《北冥有魚》 9篇目4:《雖有嘉肴》 11篇目5:《馬說》 12三、方法總結(jié)中考文言文閱讀——比較探究 21四、考場練兵 22【課標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背誦優(yōu)秀詩文。閱讀表現(xiàn)人與自然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gòu)建的藝術世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究疾橹攸c】詞義理解、文言句子翻譯、文言斷句、文意理解、寫法探究【主要題型】在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卷中,文言文閱讀均是必考題,考查形式分為課內(nèi)閱讀、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或課外閱讀。分值一般在8-16分。【命題趨勢】整體上看,非選擇題占主導地位,但各地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占比不盡相同。比如浙江寧波卷沒有選擇題,而四川南充等地選擇題數(shù)量和分值遠大于非選擇題。非選擇題更能夠體現(xiàn)學生自主閱讀的真實感悟與能力,對學生更公平,預估選擇題比重較大的地區(qū),將來非選擇題比重會增大。各地出現(xiàn)了一些有新意的試題,形式靈活、內(nèi)容有趣、指向明確,令人耳目一新??疾楦鶕?jù)上下文語境推知信息的能力,還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構(gòu)語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任務驅(qū)動。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現(xiàn)實,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部分試題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交給考生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能讓答題過程成為饒有興味的學習探究過程。一些考區(qū)把古詩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塊內(nèi)。古詩和文言文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文化基礎,語言、修辭、主題、思想情感有相通之處,二者融合有基礎,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篇目1:《桃花源記》一、詞語解釋1.緣:沿著,順著。2.夾岸:兩岸。夾,在兩旁。3.數(shù):幾。4.芳:香花5.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英,花。
6.繽紛:繁多樣子。7.復:再。8.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9.才:僅。10.平曠:平坦開闊。
11.儼然:整齊的樣子。12.屬:類。13.阡陌:田間小路。14.悉、咸:全,都。15.黃發(fā):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17.怡然:形容喜悅。18.乃:竟然。19.具:詳細。20.問訊:打聽消息。
21.云:說。22.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23.延:邀請。24.語(yù):告訴。25.扶:沿,順著。
26.向:從前,舊的。27.及:到。28.詣:到。29.遣:派。30.欣然:高興的樣子。31.規(guī):計劃。32.果:實現(xiàn)。二、一詞多義1.中①年間。(晉太元中)②中間。(中無雜樹)2.志①標記。(尋向所志)②做標記。(處處志之)3.為①(wéi)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②(wèi)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4.尋①尋找。(尋向所志)②隨即,不久。(尋病終)5.聞①聽說。(村中聞有此人)②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6.舍①(shě)舍棄,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儼然)
7.作①勞作。(其中往來種作)②做。(設酒殺雞作食)三、理解填空
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現(xiàn)桃花源中自然環(huán)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5.表現(xiàn)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往來種作;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6.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
8.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詣太守,說如此。四、課文理解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
2.桃花源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tài)怎樣?
自然環(huán)境:美麗富饒;②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狀況:安居樂業(yè);④精神狀態(tài):自由快樂。
3.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
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黑暗動蕩,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
本文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戰(zhàn)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沒有必要一一寫出。
4.作者為什么要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給桃花源增添奇異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隱含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xiàn)實的無奈。5.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
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yè),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
6.作者為什么要虛構(gòu)一個與現(xiàn)實對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愿望;對美好生活向往,對黑暗社會批判。
7.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
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當時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跡,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文言句子六字翻譯法(1)對,就是對譯,逐字逐句落實。(2)換,就是用現(xiàn)代詞語替換古代詞語。(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詞匯和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名、官職名、年號、政區(qū)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稱以及古今意義不變的詞語等。(4)刪,就是刪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虛詞。有些文言虛詞在句中只起語法作用,在翻譯時不必也不能翻譯,只要不影響語氣,就可以刪去。一些句首的發(fā)語詞、在句中表順接的一些連詞、起補充音節(jié)或停頓的結(jié)構(gòu)助詞等,均可略去不譯。(5)補,就是補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語序。如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主謂倒裝等,在翻譯時就要把這些倒置的成分調(diào)整過來,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篇目2:《小石潭記》一、詞語解釋1.水尤清冽尤:格外。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道:道路。見:出現(xiàn)。3.為坻,為嶼,為嵁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4.潭中魚可百許頭可:大約。5.佁然不動佁然:呆呆的樣子。6.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7.隸而從者隸:跟從。8.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9.下見小潭下:在下面。10.日光下澈下:往下。11.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在空中。1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斗: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那樣。13.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14.似與游者相樂樂:逗樂。15.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凄:使凄涼。寒:使寒冷。16.記之而去去:離開。二、句子翻譯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珮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3.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4.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xiàn),都看得清楚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7.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8.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由于這地方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三、問題歸納1.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寫了空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2.第二自然段所寫潭水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里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xiàn)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cè)面描寫。3.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作者采用動、靜相結(jié)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先寫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就是呆呆的樣子。潭底石頭上印著清晰的魚影兒,這是靜止的畫面;忽然,一些魚飛快地竄往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非?;钴S,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游人同樣的快樂,這是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4.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調(diào)。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所以這里的樂只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5.文中作者運用多種方法繪景,試舉例說明。(1)點面結(jié)合。寫石“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是點。(2)動靜結(jié)合。寫魚“影布石上,佁然不動”是靜,“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是動,靜中有動,更顯環(huán)境的雅靜。(3)虛實結(jié)合?!疤吨恤~可百許頭……似與游者相樂”,表面寫魚,其實也在寫水,魚為實,水為虛,以實寫虛。篇目3:《北冥有魚》一、文學常識節(jié)選自(《莊子?逍遙游》)。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代表作《莊子》。《莊子》是(莊子及其后學者)的著作?,F(xiàn)存33篇,包括(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部分。二、通假字1.“北冥有魚”中(冥)是通假字,同(溟),意思是(海)。2.“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中(邪)是通假字,同(耶),意思是(語氣詞,相當于“呢”)。三、一詞多義1.息去以六月(息)者也息:氣息,這里指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氣息2.之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之:助詞,的其翼若垂天(之)之:助詞,的鵬(之)徙于南冥也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3.其(其)名為鯤其:代詞,它的不知(其)幾千里也其:它(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連詞,表選擇,是……還是……(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其:他們四、重點實詞1.(怒)而飛??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2.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懸掛3.(志)怪者也??志:記載4.水(擊)三千里??擊:拍打5.(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摶:盤旋飛翔6.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吹拂7.亦若是則(已)矣??已:罷了五、問題研討1.作者筆下的“鵬”是個什么樣的形象?答:作者筆下的“鵬”是一個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的形象。2.作者是怎樣描寫“鵬”這個形象的呢?答:作者從開頭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寫北冥之魚由鯤到鵬的變化,鯤、鵬形體之大,氣象之宏,令人瞠目;從“是鳥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寫大鵬遷徙南冥的氣勢——乘風而起,擊水三千,扶搖九萬;從“天之蒼蒼”到結(jié)尾,作者擬想大鵬俯瞰大地的氣勢。3.文章用夸張的手法描寫“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庇泻巫饔??答:作者采用極其夸張的手法描寫大鵬起飛的氣勢,并不是對大鵬的贊美,重點是闡明“萬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鵬一樣,它的騰飛也需要“憑借”。4.你喜歡鯤鵬嗎?談談你的理由。示例一:我喜歡鯤鵬。因為鯤鵬入深海,翔九天,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搏擊長空,縱橫大海,就像諸葛亮、毛澤東等歷史人物,他們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示例二:我不喜歡鯤鵬。因為我喜歡知足常樂,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愛崗敬業(y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5.莊子在本文段中講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你認為怎樣才能達到莊子所描述的境界?答:說明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擺脫世俗的束縛??梢詮呐W習,博聞強記,增強本領談;或從淡泊名利,追求平凡等角度去談。6.野馬”“塵?!钡倪\動依靠什么?寫它們有什么作用?答:“野馬”“塵?!钡倪\動也必須依靠氣息?!吧镏韵⑾啻狄病?。這里和鵬相比。說明萬物均要有依靠。世上的萬物無論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因此,大鵬也好,“野馬”“塵?!币埠?,狀似逍遙,其實并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7.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象奇特,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說的和現(xiàn)實?的事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請談談你對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答:在想象中夸張。如對鯤、鵬形象的描寫,“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顯現(xiàn)出其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在想象中進行對比。作者列舉野馬、塵埃等“小”的形象,和鯤鵬作對比,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遙”,并將這種想象具體化,實則包含了自己對理想的強烈追求。篇目4:《雖有嘉肴》一、作者與作品《禮記》中國古代關于典章制度的書籍。據(jù)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相傳該書的編撰者是西漢經(jīng)學家戴圣?!抖Y記》書中內(nèi)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二、重點翻譯1.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2.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也不知道它的好處。3.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5.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6.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7.《兌命》曰:“學學半?!逼浯酥^乎?《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三、問題梳理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運用“類比手法”引出要闡述的觀點,講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即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2.本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答:講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二者相輔相成。人學習之后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3.作者是怎么論述的?(論證思路)答:以類比論證的方法,文章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學,不知其善”的道理,強調(diào)要學習,要實踐。然后說到教和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困”等問題,進而提出解決的方法“自反”“自強”,最后得出“教學相長”的結(jié)論。為了增強這一結(jié)論的說服力,又引用《兌命》中的名言加以強調(diào)說明。全文論證嚴密,結(jié)構(gòu)渾然一體。4.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類比論證。引出“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有“嘉肴”、“至道”,教與學的關系就淺顯易懂了。5.結(jié)合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談談“教學相長”給你怎樣的啟示?答:①教學相長原則闡述了教與學的辯證關系,教學本身是一個雙邊活動,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獲取知識,沒有學生的而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便得不到施展,事倍功半。②一方面,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人學習之后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學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篇目5:《馬說》一、文學常識1.韓愈,字退之,唐代河陽人,文學家,他和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并稱“韓柳”,且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本文選自《昌黎先生集》里的《雜說》,是其中的第四篇關于韓愈的其他作品:《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2、說:跟現(xiàn)在的雜文大體近似,是議論文的一個分支。它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最終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其內(nèi)容大多是一事一議,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種現(xiàn)象來表述作者對某些事物或問題的見解,常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形式上則表現(xiàn)為敘議結(jié)合,或先敘后議,或先議后敘,或邊敘邊議,而基本原則是敘為議設,議由敘生,所以核心是議。初中階段學過的“說”有:《愛蓮說》《捕蛇者說》。二、課文重點內(nèi)容(一)重點詞語解釋1、祇:只是。
2、辱:受辱沒
3、駢死:并列而死。駢:兩馬并駕。
4、稱:著稱。
5、一食:吃一頓。
6、或:有時。盡:吃盡。7、才美:才能和優(yōu)點。
8、且:猶,尚且。
9、等:等同,一樣。10、道:正確的方法。
11、鳴:嘶鳴。
12、通:通曉。13、執(zhí):拿著。
14、臨:面對。
15、知:識別,了解(二)重點語句積累(1)體現(xiàn)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2)文中流露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的語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3)體現(xiàn)千里馬因饑餓而無法施展其才華的語句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4)體現(xiàn)食馬者無知淺薄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5)文中飽含作者對食馬者辛辣諷刺之情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三)文章主旨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論述的是識別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問題。文章以千里馬遭受屈辱比喻奇才異能之士沉淪下僚,慨嘆封建統(tǒng)治者不能加以識別和任用。文章借有關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集中地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抒發(fā)了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知識分子的憤懣不平之情,對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統(tǒng)治階級進行了嘲諷和鞭撻,巧妙地發(fā)揮了針砭時弊的作用。(或從這見解出發(fā),對統(tǒng)治者有眼不識人才、埋沒甚至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寄托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本文要表達的作者的見解:統(tǒng)治者應當善于識別人才,對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養(yǎng)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quán),使他們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朗讀停頓與節(jié)奏劃分的基本方法(1)主謂之間、謂賓之間、謂語中心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2)句首發(fā)語詞后要停頓;(3)句首關聯(lián)詞語后要停頓;(4)句首狀語后要停頓;(5)“古二今一”詞語之間要停頓;(6)表轉(zhuǎn)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則前”的原則劃分朗讀節(jié)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頓;(8)“也”“乎”等語氣助詞后要停頓;(9)古人的姓、名、字、封號、謚號、謙稱、自稱、別稱、尊稱、官名、文體名稱等的后面要停頓?!纠}剖析】(2023·河南安陽·統(tǒng)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短文及兩則材料,完成問題。桃花源記(節(jié)選)??①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②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③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⑤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静牧弦弧看蟮乐幸病抖Y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材料二】楊氏入山??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①,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相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衣服、飲食、牛畜、絲紗、麻枲②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繡珍珠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于人耳。”楊氏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逼饶?,與老人同出。【注釋】①陶冶:快樂的樣子。②絲纊(kuàng)、麻枲:絲綿、麻線。(1)下面各組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力惡其不出于己身也
皆出酒食
與老人同出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B.選賢與能
遂與外人間隔
與眾共之
與民由之C.盜竊亂賊而不作
其中往來種作
屬予作文以記之
作亭者誰D.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不可取食于人
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取之于民(2)翻譯下面兩個句子。①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3)《桃花源記》的結(jié)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細細回味,不難發(fā)現(xiàn),文中已經(jīng)通過多處描寫暗示了這樣的結(jié)局。請你找出相關句子并具體分析。(4)根據(jù)《桃花源記》及兩則材料,在下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nèi)容。??三篇文章都表達了人們美好的社會理想。大穴中人物資共有,耕者有其田,正是大同社會
的特征的具體體現(xiàn)。關于勞動,《大道之行也》中“”一句提倡人盡其力,為全社會勞作,《楊氏入山》中“”一句則提倡人人自食其力。《桃花源記》和《楊氏入山》都通過對的描寫來側(cè)面襯托生活的和平安寧?!敬鸢浮?1)D(2)①村里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②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3)“忘路之遠近”的“忘”,“山有小口”的“小口”,為漁人再尋桃花源“不復得路以及后人探尋未果埋下伏筆;“此中人語云:‘不必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是作者虛構(gòu)的理想世界,為探尋不得埋下伏筆。(4)天下為公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不可取食于人耳雞犬【詳解】(1)本題考查理解一詞多義。A.使出/拿出/出來/在國外;B.同“舉”,選拔/和、同/和、同/和、同;C.興起/耕作/寫作/建造;D.都是“從”的意思。故選D。(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翻譯文言語句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①中注意重點字詞“要(同‘邀’,邀請)”要理解正確;②中注意重點字詞“今(現(xiàn)在),乃(竟然),無論(更不必說)”要理解正確。(3)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仔細分析題干可知,本題意在要求找出文中為結(jié)尾漁人復尋“不復得路”,以及后人探尋未果埋下伏筆的句子并具體分析。結(jié)合第①段“忘路之遠近”可知,漁人忘記了路程的遠近,這里的“忘”為第④段漁人的行為“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埋下伏筆;結(jié)合第②段“山有小口”可知,山上的洞口很小,這句中的“小口”為第④段漁人復尋“不復得路”埋下伏筆;結(jié)合第③段“此中人語云:‘不必為外人道也’”可知,桃花源里的人囑咐漁人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這也為第④段漁人離開桃花源后“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也埋下了伏筆;同時也暗示桃源是作者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這些伏筆和呼應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蓳?jù)此作答。(4)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結(jié)合【材料一】“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擴、麻梟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可知,大穴中人說“我們這里只要是衣服、飲食、牛畜、絲紗、麻某這類東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與眾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據(jù)此可知,大穴中人物資共有,耕者有其田,與《大道之行也》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描述相同,據(jù)此可知,大穴中人物資共有,耕者有其田,正是大同社會的“天下為公”特征的具體體現(xiàn);結(jié)合《大道之行也》“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可知,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據(jù)此可知,《大道之行也》中關于勞動,提倡人盡其力,為全社會勞作的句子是“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結(jié)合【材料二】“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于人耳”可知,大穴中人只是按人口分給土地,用來耕種或者養(yǎng)蠶,不可以從別人那里取得食物罷了;據(jù)此可知,《楊氏入山》中提倡人人自食其力的句子是“不可取食于人耳”;結(jié)合《桃花源記》第②段“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材料二】“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可知,《桃花源記》通過描寫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互相都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來側(cè)面襯托生活的和平安寧;《楊氏入山》通過雞和狗都很悠閑和樂的樣子,人民都聚集在一起住來側(cè)面襯托生活的和平安寧;據(jù)此可知,兩文都通過對“雞犬”的描寫來側(cè)面襯托生活的和平安寧?!军c睛】參考譯文:東晉太元年間,有一個以捕魚為業(yè)的武陵人。(有一天)他沿著小溪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見到(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長在溪水兩岸,(綿延長達)幾百步,中間(除了桃樹)沒有其它的樹?;ú蒗r艷美麗,飄落的花瓣繁多而紛亂。漁人對此感到詫異。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盡頭。桃花林消失在溪水的源頭,(緊接著)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看到(洞里)隱隱約約有點光亮。(漁人)于是離開船,從洞口進入。起初洞非常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向前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這里)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林這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互相都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這里面的人們在田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閑快樂。(桃花源里面的人)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那人)于是便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zhàn)亂,帶領妻子和兒女及同鄉(xiāng)的人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桃源里的人)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朝了。漁人一一都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就告別離開了。(臨別時)桃花源里的人囑咐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保O人)出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之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處做標記。到了郡城下(武陵郡城),拜見了太守,述說了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最終還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南陽的劉子驥,是品德高尚的人。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要去(探訪)。還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因病去世(結(jié)束尋找)。此后就再也沒有人過問(桃花源)了?!静牧弦弧吭诖蟮朗┬械臅r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静牧隙坷先藥ьI姓楊的人來到一個大的山洞。雞和狗都很悠閑和樂的樣子,人民都聚集在一起住。到了一戶人家,老人(對這戶人家)說:“這個人想要(到你們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嗎?”穴中人回答說:“你既然愿意帶他來到這個地方,那他一定是賢能的人。我們這里只要是衣服、飲食、牛畜、絲紗、麻某這類東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與眾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來,請不要攜帶金銀珠寶這些珍異的東西,(人們?nèi)粘#┧玫闹挥胁衩佐~肉,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給土地,用來耕種或者養(yǎng)蠶,不可以從別人那里取得食物罷了?!毙諚畹娜说乐x并且聽從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誡道:“你如果來晚了,山洞就封著了?!钡搅艘雇?,姓楊的人與老人一起出來?!踞槍τ柧殹浚?023·安徽·校聯(lián)考二模)閱讀回答問題?!炯住繌男∏鹞餍邪俣?,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從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許,碧云①在焉。剎后有泉,從山根石罅②中出,噴吐冰雪,幽韻涵澹③。有老樹,中空火出④,導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見文礫金沙。引入殿前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許,了若徑寸。朱魚萬尾,匝池紅酣⑥,爍人目睛,日射清流,寫影潭底,清慧可憐⑦?;蛲讹炗谧?,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聲。然其跳達⑧刺潑⑨,游戲水上者,皆數(shù)寸魚,其長尺許者,潛泳潭下,見食不赴,安閑寧寂,毋乃⑩靜燥關其老少耶?(節(jié)選自袁中道《西山十記》之《記四》)【注】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縫。③涵澹:水波激蕩的樣子。④有老樹,中空火出:泉水從一棵空心老樹中如噴火般激濺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蕩起嘩啦啦的水聲。⑥匝池紅酣:滿池的魚歡快地游動。⑦清慧可憐:樣子清秀靈動惹人喜愛。⑧跳達:同“佻達”,此處指魚兒歡快游動的樣子。⑨刺潑:魚擊水聲。⑩毋乃:表揣測,相當于“恐怕”“只怕”。(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①心樂之②不可久居③不里許④或投餅于左(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②然其跳達刺潑,游戲水上者,皆數(shù)寸魚。(3)從描寫的角度看,【甲】文中“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是從角度來描寫水的清澈的;【乙】文中“激聒石渠,下見文礫金沙”是從角度來描寫水的清澈的。(4)【甲】【乙】兩文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答案】(1)以……為樂停留表示約數(shù)有人(2)①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②然而在水中歡快游動發(fā)出刺潑聲響的魚兒,都是身長只有幾寸長的魚兒。(3)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4)甲文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獲得的短暫歡樂,抒發(fā)被貶官后的凄苦孤寂之情;乙文表達了作者游覽西山碧云寺的歡快愉悅之情?!驹斀狻浚?)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①句意:心里為之高興。樂,意動用法,以……為樂。②句意:不可長久停留。居,停留。③句意:大約不到一里路,許,表示約數(shù)。④句意:有人把餅子投在池子的左邊?;?,有人。(2)本題考查翻譯句子。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本題要注意以下詞語的意思:①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②然,然而。跳達,同“桃達”,此處指魚兒歡快游動的樣子。刺潑,魚擊水聲;皆,全,都。(3)本題考查寫作手法。甲文“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意思是: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從正面表現(xiàn)出水的清澈見底。乙文“激聒石渠,下見文礫金沙”意思是:在石渠中激蕩起嘩啦啦的水聲,水下但見有彩紋的碎石和金黃色的細沙。通過間接描寫碎石和細沙來襯托出水的清澈透明。(4)本題考查理解文章情感。結(jié)合寫作背景和具體內(nèi)容分析。甲文,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表現(xiàn)了他的凄苦孤寂之情。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乙文,袁中道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郊游,好讀老莊及佛家之書?!段魃绞洝酚涗浟俗髡咴谖魃接瓮娴乃娝??!皬纳礁林谐?,噴吐冰雪,幽韻涵?!薄坝欣蠘洌锌栈鸪觥薄?/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帝爾婚慶服務合同中的合同變更條件3篇
- 旅游品質(zhì)控制勞動合同模板3篇
- 安心變更保險合同修改承諾書3篇
- 安裝合同格式安裝3篇
- 擋水墻施工合同書3篇
- 旅游小鎮(zhèn)建設合同2篇
- 常用授權(quán)委托書模板律所適用3篇
- 布線施工合同3篇
- 教育機構(gòu)建筑改造協(xié)議3篇
- 工程委托書范本3篇
- 常用吊具索具報廢標準2018
- 中國合唱歌曲精選100首
- 古希臘歷史簡介
-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人教版 (共12張PPT)
- 不動產(chǎn)登記中心-檔案部門-檔案工作-匯報-數(shù)字化81頁PPT課件
- 衛(wèi)生間廚房間常見質(zhì)量問題及防治措施
- 旅游高峰及節(jié)假日期間、災情等特殊時期保潔的具體保證措施
- 幼兒園生成課程與預成課程
- 時間序列分析論文
- 輕型貨車設計
- 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shù)(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