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三上9月學業(yè)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三上9月學業(yè)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三上9月學業(yè)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三上9月學業(yè)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三上9月學業(yè)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三上9月學業(yè)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成見是固定的主觀看法。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地球的一隅,只有寥寥無幾的知交。我們的見解不可避免地涵蓋著要比我們的直接觀察更為廣泛的空間、更為漫長的時間和更為龐雜的事物。正如目前,媒體大量的報道并不真實且?guī)в兄饔^偏見,對公眾認識這個真實的世界產生了很大誘導。因此,公眾很容易產生成見。我們的見解也是由別人的報道和我們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即使是目擊者,也不可能再現(xiàn)事件的全貌。經驗似乎表明,他本人會對事后減弱了的現(xiàn)場印象做些添枝加葉的處理。絕大多數(shù)事實似乎都在某種程度上經過了有意加工。一篇報道乃是當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產物,其中那個目擊者的角色總是帶有選擇性傾向,通常還會帶有創(chuàng)造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并不是先理解后定義,而是先定義后理解。置身于龐雜喧鬧的外部世界,我們一眼就能認出早已為我們定義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們也傾向于按照我們的文化所給定的、我們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在哥廷根曾召開的一次心理學會議中,主辦方預先安排了一場“事件”:突然,會議廳大門被人撞開,一個小丑沖了進來,一個持槍者在后面狂追。他們在大廳中央停下廝打。整個事件持續(xù)了不到20秒鐘,“演員們”離開大廳。會議主席要求在座各位當即寫出一篇報告。在交上來的40篇報告中,關于主要事實的錯誤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錯誤為20%~40%,有12篇達40%~50%,有13篇高達50%以上。而且,有24篇純粹杜撰了10%的細節(jié)描述,有10篇的杜撰率高于10%,低于10%的只有6篇。這樣,40名老練的旁觀者針對剛剛發(fā)生在眼前的這一事件寫出了一篇很負責任的報道,卻使大多數(shù)人了解到一次并未發(fā)生的事件。那么他們究竟看到了什么?他們看到了自己對這場打斗的成見。他們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全都形成了一系列關于打斗的印象,而這些印象仍在他們眼前晃動?,F(xiàn)代生活匆匆忙忙,五光十色,一些實實在在的差距使人們有了隔閡,既無時間也無機會進行密切交流,我們用我們頭腦中已有的成見去填補剩下的畫面。我們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樣,在親身經歷之前就可以對絕大多數(shù)事物進行想象。而且,除非所受的教育能使我們具有敏銳的意識,否則這些先入之見就會強烈影響到整個感知過程。假如沒有切實可行的規(guī)則,那么,人為了進行觀察而接受預見的習性,會導致錯誤而不會帶來便捷。問題出在成見的性質和我們運用成見時的那種輕信,而這些規(guī)則最終要取決于構成我們生活哲學的各種樣板。假如我們的哲學認為,這個世界應當按照我們的某種法則去運行,那么我們就很可能會喋喋不休地根據我們的法則去描繪世界。但假如我們的哲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不過是這個世界無關緊要的一分子,他的智力程度充其量也只能理解一張粗糙的觀念網絡的皮相,那么,當我們使用成見的時候,我們就會明白那不過是些成見,就會迅速地控制它們,就會愉快地校正它們。而且,我們還會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的觀念始于何時、始于何處、如何被我們繼承、我們?yōu)槭裁唇邮?。一切有用的歷史都是以這種方式得到澄清的。(摘編自沃爾特·李普曼《成見》)材料二:在李普曼看來,成見“為人們認識事物提供簡便的參考標準”。當人們在面對外部世界需要解決的問題時,成見就像是一把標尺或者一個準則,人們以這個為參考去處理解決問題。成見是一條捷徑,它用有條不紊的方式替代了紛繁的現(xiàn)實中混亂的狀態(tài),對人們的自尊心也起到保護作用。成見包括了人們很多的情感因素,比如價值觀念、期望、態(tài)度和自身的權利。但每一種理論自身都存在盲點,這個盲點有時會遮掩住事實,使人們不那么容易看到事情本質。正如李普曼所言,“這個盲點會掩蓋某種事實,但如果認識到這一點,那么就可以控制成見所誘發(fā)的致命運動?!崩钇章J為“成見”消極的一面帶來的影響很大,人們帶著固定成見對某一社會群體持有偏見。比如,認為后媽一定是惡毒的,商人一定是奸詐的,富二代一定是不學無術的等等,這些固有的成見讓人們看待問題片面化。李普曼所處的時代,報紙是主要傳播媒介,但是在現(xiàn)如今,互聯(lián)網和電子產品是公眾輿論傳播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在新媒介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傳播的范圍更廣,所以新媒體傳播的核心特點就是其交互性。這就形成了兩種趨勢:第一,傳輸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降低,但是信息量在不斷增加,大眾面對大量的信息時很難尋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關鍵的信息容易被忽略,也更難分清什么信息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第二,在新媒介環(huán)境下更多的信息由個人通過自己的收集方式獲得,內容非常豐富,媒介話語權開始分割到各個非官方媒體,公眾會經過選擇,仔細判斷去看待事情發(fā)展的全過程,不再盲目聽信片面之詞。(路雨彤《李普曼公眾輿論思想對當代中國的啟示》)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普曼基于特定的背景,從多個方面分析了成見的成因,并充滿憂患地洞見了成見造成的影響。B.從40篇交上來的報告數(shù)據來看,主要事實錯誤所反映的問題比杜撰細節(jié)所呈現(xiàn)的問題更加嚴重。C.作者認同成見是認識事物的捷徑,認為成見可以讓人們通過有條理的方式處理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狀態(tài)。D.價值觀念、期望、態(tài)度等情感因素所構成的成見,可能會不可避免地影響我們對事實的感知。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老練的”“很負責任的”等用語幽默諷刺,強調即便是專業(yè)成熟的旁觀者也很難完成客觀真實的報道。B.有時,我們可以迅速識別、控制并愉快地矯正成見,因為成見背后的觀念網絡不過是一張粗糙的皮相。C.成見自身存在的盲點對事實有遮蔽性,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就能控制固有偏見誘發(fā)的危機。D.固有的成見會導致人們用片面化的眼光看待某些社會群體,但這種影響隨著媒介的變化可能會減弱。3.下列選項,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第三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A.在“雙十一”購物節(jié)期間,用戶面對充斥著海量促銷信息的電商平臺,難以篩選出真正所需商品。B.在巴黎奧運會期間,新浪微博上的網友們通過點贊、評論、分享,形成一股股動態(tài)的“熱搜”潮流。C.公眾通過獨立新聞網站、個人社交媒體賬號等渠道的信息做出綜合判斷,來形成對美國大選的看法。D.央視《新聞調查》節(jié)目組通過各處取證、咨詢專家等方法深入調查,還原了多年前的事件真相。4.材料一最后一段連用了假設關系的復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4分)5.實驗驗證、日常觀察、理論分析,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這些方法在兩則材料闡述觀點時均有體現(xiàn)。請結合材料進行分析。(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行行重行行湯成難如果我和母親每天不把父親從地里拔上來,父親就要栽進地里了。他終日勞作,兩條腿深深插進水田,那把與他形影不離的鐵鍬像是從身體里長出的另一只手臂。我去地里喊父親回家,說是喊,其實是不用嘴巴的,那時候我還是個貨真價實的結巴,所有的字詞在我嘴里冰凍著,纏繞著,黏連著,卻不肯離開口腔。我們家在小官莊的最邊上,門前的河將我們與村莊阻隔開來。河堤是唯一能到達外面的途徑,但河堤又窄又陡,一點路的樣子都沒有。父親拿著鐵鍬,把力氣全部用來對付門前的這條路。他全神貫注,甚至整個人都陷入一個我們無法進入的世界。這年初夏,父親突然毫無征兆地出了遠門。那時農忙剛剛結束,最后一粒麥谷歸倉,最后一株稻秧也插進地里。①沒有一條通往外面的路,怎么行呢?一向沉默的父親對我們說。他扛著鐵鍬走了。我們也不知道父親要去哪里,母親說父親去外地掙錢,供我和哥哥繼續(xù)讀書。哥哥覺得父親是偷偷學手藝去了,只有我堅定地認為父親是去為我尋找治療結巴的秘方??煲锸樟?,父親回來了。父親這一趟帶回了兩樣東西,他先是從衣服的內襯口袋掏出一個報紙卷,鄭重而抖索地把報紙一層層打開,是一支毛筆。父親帶回的另一樣東西,是一條山路。我聽哥哥說,父親這幾天一直在忘我地修路。山路只有短短的一小截,與河堤的長度差不了多少,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走上去,雖然比原來的路高出幾分,卻令人感到怪異,用我后來學到的詞語形容,就是太“崎嶇”了。父親并沒有因此罷休,他扛著鐵鍬一遍遍在上面修著。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父親喃喃地說著。我們不知道父親原本要帶回來的路是什么樣子?那時我所有的興趣和注意力全部落在父親送的那支毛筆上。我忘我地寫字,就像父親忘我地修路一樣,我感到一股神奇力量操縱著這支毛筆,父親手里的鐵鍬,是不是也被一種神奇的力量操縱著呢?我在學校的教室和走廊上畫滿了畫,校長向父親控訴了我的“罪行”,父親順著校長指給他的方向看了片刻,突然,笑了。畫得還蠻好看的,父親說著,嘴唇形成的那根直線正緩緩向兩側延伸。那年寒假我就被父親送到何二家學寫字了。撒完肥,父親又走了,他去了城里。聽哥哥說,這一趟,父親走了很多街巷,城里的路泛著奇異的光亮。父親被那樣的路迷惑了,他對城里的路頗有好感,不管哪一條似乎都能引領人們快速走到終點。父親在麥子熟時又回到地里,這次他帶回一條屬于城里的路。那是一截由磚塊、石子鋪成的路,路面堅硬,除了幾粒松動的石子,看不到任何雜草的出現(xiàn)。它平整寬闊,的確是一條好路的樣子,可是,與我們這兒的一切都顯得格格不入。我們不愿走上去。父親感到難過、生氣和不安,他花兩個晚上將它敲得粉碎。何二不肯再教我寫字了,他說這樣下去就是誤人子弟。這年秋天,父親就送我到先生家學畫了。一到先生家我就喜歡上了這里,先生有個書房,一張闊大的紅花梨桌,②筆筒里插著大.大小小的毛筆,筆尖朝上,像若干個舌頭,欲言又止。墻上掛著一幅畫,父親走到畫前,怔怔地立著,畫上林泉丘壑,溪清水淺,一條用花青著色的路隱隱向前——③父親突然抬起手,紫薯一樣的粗糙手指落在畫上,遲疑著,怯懦著,手指沿著花青色路面小心翼翼地向前滑移。去先生家要花大半天的時間,為了能在先生家多學會兒,父親用鐵鍬為我修了一條路,早晨的陽光使身體微微出汗,一條輕描淡寫的路指向西邊。這樣,一來一回就省下五十分鐘。這年冬天,父親又出了一趟遠門。父親大概去了北方草原,他帶回了一條奇怪的路,枯草與泥土交織。哥哥說父親對路有一種魔怔,不過,那條路并沒有使用多久,幾天后就被父親鏟去了。他又將路恢復到田埂的樣子。就是那時,父親的腿壞了,膝蓋向下的部分,連同腳,都變成紫色。沒有可以走路的腿,父親陷入巨大的悲痛和沮喪之中。那段時間,門前的路又回到田埂的模樣,但比從前結實板匝多了。④一條路也會成長,也會逐漸懂事。我住校讀初中的那年,父親突然不見了。對于父親的消失不見,眾說紛紜,但我更愿意相信哥哥說的,父親是去找路了。父親的突然離開是我們兄妹倆心中隱隱的痛。哥哥畢業(yè)后去了長江邊上參與水利工程的建設。有一年暑假我去看他,只見哥哥正扛著鐵鍬從大壩上下來,那一刻,我突然百感交集。我也如父親所愿,成了一個拿毛筆的人。有媒體評論我的山水畫里充滿故事。不久前,城市博物館舉辦了一場書畫展,角落里有一幅畫吸引了我,清淺涓流旁蜿蜒著一條路,路向前方延伸,一直隱沒在遠處的山林中。路上畫有一個人,不太起眼,只見背影,正向前方走去。我將臉貼近,怔怔地看著,這才發(fā)現(xiàn)那人卷著褲管,光著腳,膝蓋以下是淡淡的紫褐色。我抿著嘴,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嘴唇形成的那根直線正緩緩向兩側延伸。我注視著那個遠去的背影很久,很久,仿佛送別。(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鐵鍬既指向父親的農民身份,又是父親找路修路的工具,也為遠行的父親帶來勇氣和力量,還暗示著父子之間的傳承。B.父親總在農閑時候外出,在農忙時節(jié)回來。這說明父親對土地的看重,突出父親的責任感,同時讓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C.“行行重行行”意為行走不止,既與父親不斷遠行的情節(jié)相扣合,又突出父親的性格特點,也是理解小說主旨的關鍵。D.本文與《百合花》相同,采用第一人稱限知視角。父親找路的故事經常通過哥哥的口轉述給“我”,使小說更有代入感。7.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以問句的形式表現(xiàn)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困境,又折射出父親經過反復思考后的內心渴望。R句子②使用比喻手法,突出毛筆是“我”內心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也與前文“我的結巴”相呼應。C.句子③刻畫了父親看書畫時的反應,可以看出父親對“路”的癡迷,也表現(xiàn)出他對女兒學畫畫的重視。D.句子④意蘊豐富,表面上在寫路,實則是寫人,暗示“我”在父親的呵護與現(xiàn)實的悲痛下逐漸成長。8.文中兩處畫波浪線處都說“嘴唇形成的那根直線正緩緩向兩側延伸”,表達的意味同中有異。請簡要分析。(4分)9.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的“路”意蘊豐富,既有理想主義色彩,又有現(xiàn)實性和悲劇性。請你結合文本具體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材料一: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為廣名將也,于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wèi)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wèi)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wèi),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刁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材料二:臣光曰:《易》曰:“師出以律,否臧兇?!毖灾伪姸挥梅?,無不兇也。李廣之將,使人人自便。以廣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為法。何則?其繼者難也,況與之并時而為將乎!夫小人之情樂于安肆而昧于近禍彼既以程不識為煩擾而樂于從廣且將仇其上而不服。然則簡易之害,非徒廣軍無以禁虜之倉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嚴終”,為將者,亦嚴而已矣。然則效程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哉!(節(jié)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九》)材料三: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樂從廣而苦程不識?!彼抉R溫公則曰:“效不識,雖無功猶不??;效李廣,鮮不覆亡?!倍呓砸黄撘?。為將者,有攻有守,有將眾,有將寡。不識之正行伍,擊刁斗,治軍簿,守兵之將也。廣之簡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將也。束伍嚴整,斥候詳密,將眾之道也。刁斗不警,文書省約,將寡之道也。嚴謹以攻,則敵窺見其進止而無功。簡易以守,則敵乘其罅隙而相薄。將眾以簡易,則指臂不相使而易潰。將寡以嚴謹,則拘牽自困而取敗。故廣與不識,各得其一長。班超以簡,而制三十六國之命,子勇用之而威亦立。諸葛孔明以嚴,而司馬懿不敢攻,姜維師之而終以敗。古今異術,攻守異勢,鄰國與夷狄盜賊異敵。太史公之右廣而左不識,為漢之出塞擊匈奴也。溫公之論,其猶坐堂皇、持文墨以遙制間外之見與!(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武帝》)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夫小人之情A樂于安肆B而昧于近禍C彼既以程不識D為煩擾E而樂于從廣F且將仇其G上而不服。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遠,派遣到遠處,形容詞作動詞,與《〈論語〉十二章》“譬如平地”中“平”的用法不同。B.煩擾,文中指軍務紛繁忙亂,現(xiàn)在一般表示因受攪擾而心煩,二者的意思不同。C.徒,只、僅僅,與《孔雀東南飛》“徒留無所施”中“徒”的意思不同。D.其,恐怕、大概,與《燭之武退秦師》“吾其還也”中“其”的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廣的部隊沒有嚴格的隊列和陣形,士兵們自由自在,而程不識則要求嚴格,士兵們得不到休息,但他們都沒有遭遇危害。B.司馬光引用《易經》里的話來論證治軍以嚴的必要性,他認為李廣雖有才但不足法,同時代的人尚可比肩,后繼者卻很難效仿。C.王夫之實事求是,從攻守、眾寡、將才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全面評價將領的標準,可見司馬遷和司馬光的觀點確實都有偏頗之處。D.班勇繼承了班超的策略樹立起威望,姜維師法諸葛亮卻以失敗告終,這兩個例子一正一反,說明了行軍作戰(zhàn)的策略需靈活善變。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2)簡易以守,則敵乘其罅隙而相薄。將眾以簡易,則指臂不相使而易潰。14.李廣治軍以簡,三則材料都對此有相關的評論,但評論依據和情感態(tài)度各不相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自嘲①陸游少讀詩書陋漢唐,莫年身世寄農桑。騎驢兩腳欲到地,愛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雖變改,醉來意氣尚軒昂。太行王屋何由動,堪笑愚公不自量。[注]①本詩作于1200年,此時陸游被主和派大臣排擠出朝廷,閑居山陰多年。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通過少時與暮年、詩書與農桑的對比,含蓄地點出了“自嘲”的原因。B.詩人騎驢閑逛、酒不離手,一個遠離朝堂、無所事事的老人形象躍然紙上。C.頸聯(lián)用“雖”“尚”兩個關聯(lián)詞,表明詩人年華已老卻心存對生活的熱愛。D.整首詩語言平易質樸、明白曉暢,又不乏用詞上的精心錘煉,富有表現(xiàn)力。16.本詩與《書憤》的尾聯(lián)都以典明志,但在情感表達上各有側重,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高三開學的第一課上,班主任林老師用《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話來鼓勵學生每天既要認真學習,又要善于反思,這樣才能有所進步。(2)在湖南研學時,小剛在岳陽樓上縱目遠望,看到洞庭湖浩渺壯闊、氣魄宏大的景象,想起杜甫《登岳陽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詩特別應景。(3)古詩詞中常以借代手法稱呼人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海馬體位于大腦后部、呈海馬形狀,是大腦中的信息暫存收件箱,主要負責接收新的記憶文件。當我們在白天學習新的信息時,大腦會將這些信息臨時存儲在海馬體中。睡眠不足會導致海馬體拒絕接收信息甚至關閉記憶收件箱,使得白天學習的新信息無法儲存。近期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連續(xù)24小時不睡覺,就會使大腦存儲新記憶的能力降低40%。由此可見,充足的睡眠對學習過程中收集并儲存信息起著_A_的作用。由于海馬體的存儲能力有限,當超過其容量時,(甲),甚至可能會覆蓋舊的記憶。海馬體如同接收新記憶的U盤,大腦皮層則是長期儲存這些信息的硬盤。在入睡后,我們的大腦便按照先從海馬體這一U盤中提取記憶、再把記憶文件傳輸至大腦皮層這個硬盤中、最后將新記憶植入神經網絡結構內的流程開始新記憶的保存工作。近些年來,科學家發(fā)現(xiàn)海馬體在鞏固記憶方面也起著關鍵作用。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海馬體會重演白天經歷的事件。這時,①我們的大腦不僅能重新激活單個記憶,②也會智能地連接白天獲取的重要信息,③形成完整的一個聯(lián)想網絡。④這種整合和關聯(lián)過程能加強大腦皮層的神經連接和信息痕跡,⑤從而鞏固記憶。最后總結一下,把你的大腦想象成一塊海綿,只有在得到充分的睡眠后,這塊海綿才會變得干燥并具有足夠的空間吸收新的信息。(乙),大腦中的記憶回路就像一塊腫脹的海綿,無法接收新的信息,更不能有效地保存記憶。長期睡眠剝奪及睡眠相關疾病造成的深度睡眠及快速眼動睡眠期的缺失,會干擾我們大腦儲存記憶的這一整套機制,對我們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在生活日益繁忙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注重_B_,確保睡眠充足,讓身心在忙碌之余得以休憩。18.請在文中畫橫線標A、B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分)19.請在文中括號標甲、乙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0.文中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標明序號并給出修改意見,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1.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此對文中第二段畫橫線的句子所用的比喻進行簡要分析。(4分)22.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隨著“數(shù)字記憶”的推廣,人類記憶領域出現(xiàn)了一種新現(xiàn)象:記憶以數(shù)字、數(shù)據的方式存在,個體、人群、文化的生活體驗變成文字、圖像、視頻,存儲到網絡、電子產品中。記憶的存儲與獲取都變得更加容易。但這也帶來新的問題:個體大腦記憶力弱化;舊數(shù)據難以刪除,“黑歷史”隨時可查,他人難以形成對我們的全面評價……大數(shù)據時代,我們要如何應對“數(shù)字記憶”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及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1.B從材料一可知,40篇報告中主要事實的錯誤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錯誤為20%-40%,有12篇達40%-50%,有13篇高達50%以上;有24篇純粹杜撰了10%-20%的細節(jié)描述,有10篇的杜撰率高于10%,低于10%的只有6篇。雖然主要事實錯誤的比例較高,但杜撰細節(jié)描述的篇數(shù)較多,且杜撰率的范圍也較大,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主要事實錯誤所反映的問題比杜撰細節(jié)所呈現(xiàn)的問題更加嚴重。2.B材料二原文說的是“假如我們的哲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不過是這個世界無關緊要的一分子,他的智力程度充其量也只能理解一張粗糙的觀念網絡的皮相,那么,當我們使用成見的時候,我們就會明白那不過是些成見,就會迅速地控制它們,就會愉快地校正它們”,并不是因為成見背后的觀念網絡是一張粗糙的皮相,我們就能迅速識別、控制并愉快地矯正成見,而是因為我們的哲學觀念讓我們能夠認識到成見的本質,從而更好地控制和矯正它們。3.D材料二第三段的觀點是在新媒介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的特點以及對公眾的影響,包括信息量大、難以篩選、真假難辨以及公眾通過自主收集和判斷信息等。A選項中用戶在海量促銷信息中難以篩選出真正所需商品,體現(xiàn)了信息量大和難以篩選的特點;B選項中網友通過點贊、評論、分享形成“熱搜”潮流,體現(xiàn)了公眾在新媒介環(huán)境下的參與和互動;C選項中公眾通過多種渠道的信息做出綜合判斷,體現(xiàn)了公眾自主收集和判斷信息的特點。而D選項中央視《新聞調查》節(jié)目組通過取證和咨詢專家等方法深入調查還原事件真相,與新媒介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的特點和公眾的反應關系不大,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該觀點。4.材料一最后一段連用假設關系的復句,如“假如沒有切實可行的規(guī)則,那么,人為了進行觀察而接受預見的習性,會導致錯誤而不會帶來便捷”“假如我們的哲學認為,這個世界應當按照我們的某種法則去運行,那么我們就很可能會喋喋不休地根據我們的法則去描繪世界”“但假如我們的哲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不過是這個世界無關緊要的一分子,他的智力程度充其量也只能理解一張粗糙的觀念網絡的皮相,那么,當我們使用成見的時候,我們就會明白那不過是些成見,就會迅速地控制它們,就會愉快地校正它們”,論證效果如下:增強了論證的邏輯性:通過假設的情況,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條件下可能產生的結果,使論證更加嚴密,邏輯更加連貫。突出了觀點的重要性:強調了成見的性質、運用成見時的輕信以及規(guī)則的重要性,同時也表明了正確的哲學觀念對對待成見的影響,使讀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作者的觀點。引發(fā)讀者的思考:讓讀者思考在不同假設情況下的后果,引導讀者反思自己對待成見的態(tài)度和行為,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觀點。5.兩則材料在闡述觀點時均運用了實驗驗證、日常觀察和理論分析的方法,具體如下:實驗驗證:材料一中提到在哥廷根召開的心理學會議中,主辦方安排的“事件”以及40名旁觀者的報告情況,通過這個實驗驗證了人們的成見會影響對事件的觀察和描述,即使是老練的旁觀者也難以做到客觀真實的報道。材料二沒有明確提及實驗驗證的具體事例,但在論述新媒介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的特點和公眾的反應時,可能隱含了對現(xiàn)實情況的觀察和分析,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廣義上的實驗驗證。日常觀察:材料一中通過對日常生活中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對世界的認識過程的觀察,指出人們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的模樣,在親身經歷之前就對事物進行想象,而且成見會影響到整個感知過程,這些都是基于日常觀察的總結。材料二通過對當今互聯(lián)網和電子產品成為公眾輿論傳播主要方式和手段的觀察,指出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以及交互性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公眾獲取信息和形成看法的影響,也是基于日常觀察的分析。理論分析:材料一中對成見的成因進行了理論分析,認為成見是固定的主觀看法,是由別人的報道和自己的想象拼合而成,并且受到文化、先入之見等因素的影響,同時還探討了成見對認識事物的影響以及如何正確對待成見的問題,這些都是基于理論的深入分析。材料二對李普曼關于成見的觀點進行了理論分析,指出成見既有積極的一面,如為人們認識事物提供簡便的參考標準,也有消極的一面,如導致人們對某些社會群體持有偏見,并且結合當今新媒介環(huán)境的特點,分析了成見的影響可能會發(fā)生變化,這些也是基于理論的推導和分析。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6.D本文采用第一人稱敘述,但父親找路的故事并不是經常通過哥哥的口轉述給“我”,而是通過“我”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來展現(xiàn)的。7.B句子(2)“筆筒里插著大大小小的毛筆,筆尖朝上,像若干個舌頭,欲言又止”,使用比喻手法,突出了毛筆的形狀,但并不是為了說明毛筆是“我”內心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也與前文“我的結巴”沒有直接的呼應關系。8.兩處畫波浪線處都說“嘴唇形成的那根直線正緩緩向兩側延伸”,表達的意味同中有異。相同點:都表現(xiàn)了人物內心的喜悅和欣慰。不同點:第一處是父親看到“我”在學校的教室和走廊上畫滿了畫,并且畫得還蠻好看時的反應,此時父親的喜悅更多的是對“我”的畫畫才能的認可和欣賞,以及對“我”能夠找到自己興趣愛好的欣慰。第二處是“我”在城市博物館的書畫展上看到一幅畫,畫中路上的人讓“我”聯(lián)想到父親時的反應,此時“我”的喜悅和欣慰中更多的是對父親的思念和對父親一生追求的理解,同時也有一種送別父親的感慨。9.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的“路”意蘊豐富,既有理想主義色彩,又有現(xiàn)實性和悲劇性,具體分析如下:理想主義色彩:父親不斷地尋找和修建各種不同的路,體現(xiàn)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通過修路來改變家庭的命運,讓孩子們能夠有更好的未來,這種對未來的期望和追求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父親帶回的毛筆和“我”對畫畫的熱愛,以及“我”最終成為一個拿毛筆的人,也象征著一種精神上的追求和理想的實現(xiàn)?,F(xiàn)實性:小說中描寫的父親修路的過程充滿了艱辛和困難,他扛著鐵鍬一遍遍地修著路,但路卻總是不盡如人意,要么太“崎嶇”,要么與周圍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這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追求理想的道路并不平坦,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父親的腿壞了,無法再走路,這也暗示了現(xiàn)實的殘酷和無奈,即使人們有理想和追求,但在現(xiàn)實面前也可能會遭受挫折和打擊。悲劇性:父親一生都在為尋找和修建理想的路而努力,但最終他的努力并沒有得到完全的實現(xiàn),他的理想在某種程度上破滅了,這具有悲劇性。父親的突然離開以及他一生的辛勞和付出,也讓人感到一種悲劇的意味,他為了家庭和孩子默默奉獻,但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回報。三、古代詩文閱讀10.夫小人之情A/樂于安肆B/而昧于近禍C/彼既以程不識為煩擾而樂于從廣D/且將仇其上而不服。11.D材料中“其”的意思是“恐怕、大概”,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吾其還也”中“其”的意思相同,都是表示推測的語氣。12.B司馬光認為李廣雖有才但不足法,因為其繼任者難以效仿,同時代的人也難以比肩,而不是尚可比肩。13.(1)李廣治軍非常簡便易行,然而匈奴人突然進犯,他就無法抵御了;可是他的士卒也都安逸快樂,都愿意為他去死。(2)用簡便的方式來防守,那么敵人就會趁著空隙來進攻。用簡便的方式來統(tǒng)率眾多的士兵,那么指揮手臂就不能相互使喚而容易潰敗。14.評論依據和情感態(tài)度如下:《史記·李將軍列傳》:評論依據:通過描述李廣行軍沒有嚴格的隊列和陣形,士兵們自由自在,不擊刁斗以自衛(wèi),莫府省約文書籍事,以及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等情況,來展現(xiàn)李廣治軍以簡的特點。情感態(tài)度:對李廣的治軍方式持贊賞的態(tài)度,認為李廣的才能和魅力使得士卒愿意為他效力。《資治通鑒·漢紀九》:評論依據:引用《易經》中“師出以律,否臧兇”的話,強調治軍要用法,認為李廣使人人自便的治軍方式不符合這一原則,后繼者難以效仿,會帶來兇險。情感態(tài)度:對李廣治軍以簡持批評的態(tài)度,認為這種方式不可為法,容易導致失敗?!蹲x通鑒論·卷三·武帝》:評論依據:從攻守、眾寡、將才等不同角度進行分析,認為李廣的簡易是攻兵之將的特點,適合將寡的情況,但不可以為法;同時指出程不識的嚴謹是守兵之將的特點,各有其適用的場合。情感態(tài)度:對李廣治軍以簡持客觀的態(tài)度,認為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局限性,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評價。四、古代詩歌閱讀15.C頸聯(lián)“老去形容雖變改,醉來意氣尚軒昂”的意思是詩人雖然年華老去,容貌改變,但醉酒時依然意氣軒昂。這里主要表達的是詩人雖然年老,但依然保持著豪邁的氣概,而不是心存對生活的熱愛。16.《自嘲》的尾聯(lián)“太行王屋何由動,堪笑愚公不自量”,用愚公移山的典故,以愚公自比,說自己就像愚公一樣,無法移動太行、王屋二山,嘲笑自己不自量力,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壯志難酬的無奈和自嘲?!稌鴳崱返奈猜?lián)“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用諸葛亮出師北伐的典故,表明自己敬仰諸葛亮的北伐壯舉,希望能像諸葛亮一樣出師北伐,建功立業(yè),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以及壯志未酬的悲憤之情。五、名篇名句默寫17.(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3)示例: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或“江州司馬青衫濕”“笑問客從何處來”等)六、語言文字運用18.A.至關重要(或“不可或缺”等)B.睡眠質量19.甲:這些新記憶就可能無法被儲存乙:如果睡眠不足20.(1)“形成完整的一個聯(lián)想網絡”修改為“形成一個完整的聯(lián)想網絡”。(2)“這種整合和關聯(lián)過程能加強大腦皮層的神經連接和信息痕跡”修改為“這種整合和關聯(lián)過程能加強大腦皮層的神經連接,加深信息痕跡”。21.把海馬體比作接收新記憶的U盤,把大腦皮層比作長期儲存信息的硬盤,體現(xiàn)了比喻的相似性。海馬體和U盤都具有暫時存儲信息的功能,而大腦皮層和硬盤都具有長期存儲信息的功能。通過這樣的比喻,形象地說明了海馬體和大腦皮層在記憶存儲過程中的不同作用,使讀者更容易理解記憶保存的工作流程。22.我們的大腦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會重演白天經歷的事件,這時它不僅能重新激活單個記憶,還能智能地連接白天獲取的重要信息,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聯(lián)想網絡。這種整合和關聯(lián)過程能夠加強大腦皮層的神經連接,加深信息痕跡,從而鞏固記憶。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隨著“數(shù)字記憶”的推廣,人類記憶領域出現(xiàn)了一種新現(xiàn)象:記憶以數(shù)字、數(shù)據的方式存在,個體、人群、文化的生活體驗變成文字、圖像、視頻,存儲到網絡、電子產品中。記憶的存儲與獲取都變得更加容易。但這也帶來新的問題:個體大腦記憶力弱化;舊數(shù)據難以刪除,“黑歷史”隨時可查,他人難以形成對我們的全面評價……大數(shù)據時代,我們要如何應對“數(shù)字記憶”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立意分析:本題材料圍繞“數(shù)字記憶”的推廣展開,探討了這一新興現(xiàn)象帶來的雙重影響:一方面,它極大地便利了記憶的存儲與獲取,使得個體、群體乃至文化的生活體驗得以以多種形式永久保存,豐富了人類記憶的維度與深度;另一方面,它也引發(fā)了諸如個體大腦記憶力退化、隱私泄露風險增加、歷史數(shù)據難以清除導致評價片面化等問題。這要求考生從科技發(fā)展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角度進行深入思考。審題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