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742-2010 框架填充墻(輕集料砌塊)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11∕T 742-2010 框架填充墻(輕集料砌塊)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11∕T 742-2010 框架填充墻(輕集料砌塊)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11∕T 742-2010 框架填充墻(輕集料砌塊)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11∕T 742-2010 框架填充墻(輕集料砌塊)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框架填充墻(輕集料砌塊)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程constructionoffillerwallwithlightweight編號:DB11/T742-2010主編部門:北京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北京市建筑設計標準化辦公室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建設工程物資協(xié)會北京城建科技促進會批準部門: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關于發(fā)布北京市地方標準《框架填充墻(輕集料砌塊)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程》的通知京建發(fā)[2010]502號各區(qū)、縣建委,各集團、總公司,各有關單位:各區(qū)、縣建委,各集團、總公司,各有關單位:根據(jù)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關于印發(fā)2009年北京市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京質監(jiān)標發(fā)[2009]76號)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設計標準化辦公室等單位主編的《框架填充墻(輕集料砌塊)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程》已經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和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共同批準為北京市地方標準,編號該規(guī)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和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共同負責管理,由北京市建筑設計標準化辦公室、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負責具體設計技術內容的解釋工作,由北京市建設工程物資協(xié)會、北京城建科技促進會負責具體施工技術內容的解釋工作。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二。一。年九月四日關于同意北京市《框架填充墻(輕集料砌塊)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程》地方標準備案的函建標標備[2010]157號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你委《關于北京市工程建設標準<框架填充墻(輕集料砌塊)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程>申請備案的函》(京建科標備便[2010]07號)收悉。經研究,同意該標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備案,其備案號為:J11707-2010。該標準的備案公告,將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設標準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二。一。年十月二十日1本規(guī)程為推薦性標準?!犊蚣芴畛鋲?輕集料砌塊)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程》是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下達的項目。由北京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北京市建筑設計標準化辦公室、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建設工程物資協(xié)會和北京城建科技促進會承擔主編任務。本規(guī)程適用于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剪力墻結構等的內、外填充輕集料砌塊墻的設計和施工。本規(guī)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和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共同負責管理。由北京市建筑設計標準化辦公室、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負責具體設計技術內容的解釋,由北京市建設工程物資協(xié)會和北京城建科技促進會負責具體施工技術內容的解釋。各單位在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將意見和資料寄送北京市二七劇場路東里新十一號樓北京市建筑設計標準化辦公室本規(guī)程主編單位:北京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北京市建筑設計標準化辦公室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建設工程物資協(xié)會北京城建科技促進會參編單位:北京工業(yè)大學北京達諾興盛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居安瑞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市燕興隆新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康納居建筑節(jié)能科技有限公司2DB11/T742-2010北京銘劍創(chuàng)業(yè)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本規(guī)程主要起草人:陶駟驥周炳章王慶生王建明李洪泉李榮剛楊占良韓寶軍黃蘭蘭本規(guī)程主要審定人:楊嗣信朱金銓沙志國吉樹起陶基力趙福明寇九貴1DB11/T742-2010 3.1材料強度等級 3.2砌體的計算指標 3.3砌塊規(guī)格與性能 4建筑設計 4.1一般規(guī)定 4.2保溫砌塊填充外墻 4.3普通輕集料砌塊填充墻 5抗震構造設計 5.1一般規(guī)定 5.2構造連接 5.3輕集料砌塊內填充墻構造設計 5.4輕集料砌塊外填充墻構造設計 6.1施工準備 6.2普通輕集料砌塊施工要點 6.3輕集料保溫砌塊施工要點 6.4其他注意事項 7工程質量驗收 7.1一般規(guī)定 7.2主控項目 7.3一般項目 2DB11/T742-2010本規(guī)程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條文說明 DB11/T742-2010為適應北京地區(qū)框架填充輕集料混凝土砌塊墻(以下簡稱:輕集料砌塊)設計施工的需要,提高抗震防災能力,降低震制定本規(guī)程1●0●2本規(guī)程適用于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0.15g)和8度(0.20g)的民用建筑鋼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墻、剪力墻、筒體結構填充輕集料混凝土砌塊及填充輕集料混凝土保溫砌塊內外墻的設計、施工和質量驗收。1●0●3框架填充輕集料砌塊墻結構的抗震設計,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規(guī)定的要求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的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12DB11/T742-2010采用高爐水碴、爐碴、粉煤灰、浮石、石屑等材料加水泥攪拌壓制、養(yǎng)護而成的空心混凝土砌塊。在輕集料砌塊孔內填充聚苯板等高效保溫材料構成的自保溫的輕集料砌塊,可用作有保溫要求的填充外墻。砌塊墻體的孔洞內澆灌混凝土,并配有豎向鋼筋時稱為芯柱。按構造要求設置在砌塊墻中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柱,并按先砌墻后澆灌混凝土的順序施工,簡稱構造柱。在砌塊墻體中通長設置用以連接主體結構與砌塊墻的有水平配筋的混凝土連系梁。MU—砌塊強度等級C—混凝土強度等級Mb—混凝土砌塊專用砂漿強度等級DM—干拌砌筑砂漿強度等級Cb—芯柱專用混凝土強度等級3DB11/T742-2010fg—灌孔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未灌孔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c—灌孔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ug—灌孔砌體抗剪強度設計值4DB11/T742-20103●1●1輕集料混凝土砌塊塊體和砂漿強度等級,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1輕集料混凝土砌塊塊體的強度等級:2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3采用專用砌筑砂漿時應符合下列要求:砌筑用專用干拌砂漿,一般可采用DM5.0-MR(中保水性干拌砂漿).砌塊砌筑用專用干拌砂漿技術要求見表3.1.1砌筑砂漿技術要求試驗方法依據(jù)凝結時間h保水率(%)JG/T517強度(Mpa)抗壓強度≥設計強度等級拉伸粘結強度≥0.20JG/T230抗凍融性,強度損失率(%)收縮性能(%)≤0.155DB11/T742-20103●2●1砌筑齡期為28d的以毛截面計算的輕集料混凝土砌塊砌體的強度設計值可按本規(guī)程各表取值。3●2●2單排孔輕集料混凝土砌塊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應按表3.2.2采用。表3●2●2單排孔輕集料混凝土砌塊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Mpa)砌塊強度等級砂漿強度等級砂漿強度2.792.502.221.31—1.931.711.01MU5——1.190.703●2●3單排孔輕集料混凝土砌塊對孔砌筑時,灌孔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g應按下列公式計算:fg=f+0.6(3.2.3-1)α=δP(3.2.3-2)式中:fg—灌孔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并不應大于未灌孔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的2倍;f未灌孔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應按表3.2.2采用;fc—灌孔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α—砌塊砌體中灌孔混凝土面積和砌體毛面積的比值;δ—混凝土砌塊的孔洞率;6DB11/T742-2010P—混凝土砌塊砌體的灌孔率。3●2●4雙排孔或多排孔輕集料混凝土砌塊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應按表3.2.4采用。表3●2●4輕集料混凝土砌塊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Mpa)砌塊強度等級砂漿強度等級砂漿強度03.082.762.451.44—2.131.881.12MU5—-0.783●2●5單排孔混凝土砌塊對孔砌筑時,灌孔砌體的抗剪強度設計值fvg應按下列公式計算:fug=0.2f0.55g(式3.2.5)式中:fg—灌孔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Mpa);fug—灌孔砌體抗剪強度設計值。見表3.2.5表3●2●5沿砌體灰縫截面破壞時砌體的抗剪強度設計值(Mpa)強度類別破壞特征及砌體種類砂漿強度等級≥M10M7.5M5M2.5抗剪混凝土和輕集料混凝土砌塊0.090.080.06—長:主砌塊、洞口塊390~395mm,砌筑后模數(shù)為400mm,半塊、U形過梁塊190~195mm,砌筑后模數(shù)為200mm,必要時也可制作七分塊;7DB11/T742-20103●3●2普通輕集料混凝土砌塊(除240厚用于外墻或內墻外,其余厚度均用于內墻)長:主砌塊、洞口塊390~395mm,砌筑后模數(shù)為400mm;半塊、U形過梁塊190~195mm,砌筑后模數(shù)為200mm;抗壓強度≥3.5密度%干縮率%≤0.03抗凍性質量損失%≤5強度損失%軟化系數(shù)%≥0.75砌體傳熱系數(shù)W/(m2.K)≤0.57或≤0.43單位砌塊厚度(mm)用于外墻用于內墻抗壓強度≥3.5≥3.5≥3.5≥5.0≥3.5密度%8DB11/T742-2010(續(xù))單位砌塊厚度(mm)用于外墻用于內墻軟化系數(shù)%≥0.75≥0.75≥0.75≥0.75耐火極限h≥1.5≥1.5≥3.0≥3.0空氣隔聲值dB注:用于有隔聲要求的190、240厚內填充輕集料砌塊的隔聲值應達到本表要求,并應有檢測報告。9DB11/T742-2010輕集料保溫砌塊和輕集料普通砌塊內外填充墻與主體承重結構(鋼筋混凝土框架柱、梁、樓板、剪力墻等)應有妥善的拉結,確保填充墻的穩(wěn)定。內外填充砌塊墻與鋼筋混凝土主體結構框架梁、柱、板、剪力墻的拉結,可采用水平系梁、芯柱、構造柱組成水平和豎向的拉結帶,砌塊墻端部與主體結構采用柔性連接方法,不宜采用砌塊水平灰縫內的水平拉筋與主體結構連接的做法。砌筑砌塊墻的砂漿應采用中保水性能的干拌砂漿砌筑,灰縫厚度宜為4~6mm。4●2●1保溫砌塊墻按每平方米測定的砌體傳熱系數(shù)值,宜乘以1.05~1.1的修正系數(shù)后作為墻體平均傳熱系數(shù)使用。保溫砌塊本身傳熱系數(shù)值不能滿足節(jié)能標準要求時,可采取在墻外面(或內面)抹保溫漿料(膠粉聚苯顆粒等)等增加保溫性能的措施。4●2●2外露混凝土柱、梁、板均應外貼高效保溫材料,阻斷“熱橋”。保溫材料與砌塊交界處應加貼玻纖網(wǎng)格布或鍍鋅鋼板網(wǎng),每邊搭接長度不宜少于100mm,以防止抹面層開裂。芯柱、構造柱、過梁、系梁等部位也應設置保溫材料,阻斷“熱橋”。4●2●3保溫砌塊填充外墻應利用窗過梁延伸至框架柱形成水平系梁,與主體承重結構柱、墻連接;窗臺處應設置通長水平系梁。豎向可利用窗邊芯柱,與上、下樓板或梁拉通,并錨固于樓板或梁;無窗洞的墻體應視其高度和長度設置芯柱或構造柱,與DB11/T742-2010承重結構梁、板、柱錨固。1保溫砌塊墻嵌砌在柱內;2保溫砌塊墻包砌在框架柱外側。采用貼砌在柱外方式時,若保溫砌塊墻長度超過40m,宜設置伸縮縫,縫兩側設構造柱與樓板或框架柱拉結,縫內填軟質材料,外填砂漿及密封膏圖4.2.4-1保溫砌塊嵌在框架柱內圖4.2.4-2保溫砌塊包在框架柱外普通輕集料砌塊墻用于外墻填充時宜采用240mm厚砌塊,必要時也可采用190mm厚砌塊。厚普通輕集料砌塊一般用于住宅建筑的內填充墻,DB11/T742-2010住宅的分戶墻應采用190mm厚隔聲砌塊。用于墻高≤3.6m的內填充墻;190mm厚砌塊可用于墻高≤4.0m的內填充墻及墻高3.6m以下需要隔聲的內填充墻或耐火極限要求較高的防火墻等;240mm厚砌塊可用于墻高較高的內填充墻、隔聲墻、防火墻。用于隔聲、防火墻時應有相應的檢測報告。公共建筑的局部管道井等短填充墻也可采用90mm厚砌塊。4●3●4內填充墻墻垛長度宜為100mm現(xiàn)澆混凝土。4●3●6填充砌塊墻與框架柱、剪力墻相接處,采用水平系梁拉結,砌塊墻端部與鋼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墻之間留20mm寬縫,縫內填模塑聚苯板,聚苯板外抹聚合物砂漿,墻面抹灰時在轉角處附加一層無紡布或玻纖網(wǎng)格布,每邊搭接長度不少圖4.3.6-1主體結構與填充墻連接構造DB11/T742-2010圖4.3.6-2填充墻與框架柱接縫DB11/T742-20105抗震構造設計5●1●1建筑結構抗震計算時,應計入支承于結構構件的輕集料砌塊墻的重力。5●1●2對與主體結構柔性連接的輕集料砌塊填充墻,可不計入剛度;對嵌入抗側力構件平面內的輕集料砌塊填充墻構件,亦可采用周期調整等簡化方法計入其剛度影響;一般情況下不應計入其抗震承載力。5●1●3輕集料砌塊填充墻與主體結構應有可靠拉結,應能適應主體結構不同方向的層間位移;8度時應具有滿足層間變位的變形能力。5●1●4輕集料砌塊填充墻應與主體結構脫開,并用柔性連接方式使填充墻與主體結構相連。5●1●5輕集料砌塊填充墻應保持墻體出平面外的穩(wěn)定,保證地震作用時填充墻不致側向傾倒。5●2●1輕集料砌塊填充墻可用于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結構和筒體結構中的外墻和內隔墻。其他主體結構亦可參照應用。5●2●2輕集料砌塊填充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分為豎向和水平連接兩部分,應分別采取不同的連接措施。其構造應符合本規(guī)程第4.3.6條的規(guī)定。5●2●3輕集料砌塊填充墻豎向采用硬連接方式。即墻直接從地面或樓面砌筑。頂端為梁、板時直接砌至頂部頂緊,不留縫隙。DB11/T742-20105●2●4水平向與主體結構采用點連接方式。即通過水平系梁方式,使填充墻沿墻高方向結合門窗洞口梁與主體結構連接。填充墻應與主體結構脫開,其縫隙不宜小于20mm,并應用軟材料聚苯板條等嵌縫。5●2●5壁厚較薄的輕集料砌塊填充墻,設置拉結鋼筋的做法無法使灰縫中的砂漿將拉結鋼筋握裹住。宜采用填充墻體與主體結構的柔性連接,以水平系梁鋼筋替代沿墻高的拉結鋼筋是有效的構造措施,其間距及鋼筋數(shù)量按構造要求確定,超出規(guī)定時可按工程具體情況由計算確定。5●3輕集料砌塊內填充墻構造設計根據(jù)不同墻體厚度,水平系梁沿高度方向的間距為1.2m至1.5m,可采用U形過梁塊配筋澆注C20混凝土。一般縱筋采用水平系梁縱筋與主體結構連接按受拉鋼筋錨入墻或柱內;水平系梁高度一般為200mm(一皮砌塊高度)。輕集料砌塊內填充墻沿墻長方向應設置芯柱或構造柱。根據(jù)不同墻體厚度和墻長設置芯柱時,其間距不宜大于3m;設置構造柱時,其間距不宜大于3m至5m。芯柱縱筋1φ8至1φ12,墻厚在140mm或以上時亦可設2根對角放置的縱筋。構5●3●4輕集料砌塊內填充墻頂端與梁或樓板應頂緊??刹捎眯逼鰧嵭膲K體,縫隙較小時可填塞干硬性混凝土或干硬性砂漿。5●3●5當內填充墻較長時,可在墻頂端的梁或板底設置U形鋼卡等構造措施防止側傾,加強墻與梁板的連接,一般沿墻長每1m至1.5m一個。DB11/T742-20105●4輕集料砌塊外填充墻構造設計輕集料砌塊外填充墻當嵌砌于框架柱或剪力墻之間時,填充墻與框架柱或剪力墻間應留有不小于20mm的縫隙,并用模塑聚苯板條嵌縫,縫兩側粘貼玻纖網(wǎng)格布,每邊搭接不少于100mm。當外填充墻包砌在柱外側時,應參照上述構造設計。5●4●2外填充墻應結合門窗洞口設置水平系梁。水平系梁的縱向鋼筋應通長設置并與主體結構框架柱或剪力墻連接,鋼筋按受拉錨入柱內或墻。5●4●3輕集料砌塊外填充墻包砌在主體結構框架柱外時,首先應采用芯柱或構造柱以及水平系梁分格本層的外填充墻,然后通過芯柱、構造柱、系梁節(jié)點與主體結構連接。5●4●4包砌在框架柱外的輕集料砌塊外填充墻,應在適當部位設置變形縫。變形縫應結合墻體的伸縮縫、控制縫等其他要求一并設置,并保證縫隙的伸縮變形功能。輕集料砌塊外填充墻沿墻長方向設置芯柱或構造柱時,芯柱間距不宜大于3m,構造柱間距不宜超過4m。DB11/T742-20101與輕集料砌塊施工相關的主體結構應通過質量驗收。2施工前應按建筑設計圖,砌體特點,塊型尺寸,樓層標高,連系梁、構造柱和芯柱數(shù)量,梁、柱及門、窗位置等繪制砌塊排列圖。3施工前應搭設腳手架,不得在輕集料砌塊墻體上固定腳手架孔。4應編制具體的施工方案,并經監(jiān)理(建設)單位審核后施工。5施工前應對施工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安全交底。6應在墻體陰陽角處設立皮數(shù)桿,皮數(shù)桿間距不宜超過5m。7輕集料砌塊在砌筑前不宜澆水。砌筑時應反砌,即小孔面朝上。6●1●2材料除遵守本規(guī)程第3章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要求:1輕集料砌塊質量應符合GB/T15229-2002《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要求。進場后應按品種、規(guī)格分別碼放整齊,堆置高度不宜超過1.8m,并做好標識。2保溫砌塊保溫材料質量應符合GB/T10801.1《絕熱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GB/T10801.2《絕熱用擠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規(guī)定或相應的保溫材料標準。3砌筑砂漿宜為干混砂漿,其技術要求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本規(guī)程第3章表3.1.1的規(guī)定。4水泥應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并應按DB11/T742-2010有關規(guī)定進行復驗。5砌筑砂漿和混凝土的拌合用水應符合JGJ63《混凝土拌合6砂宜采用中砂,過2.5mm孔徑的篩子,砂的含泥量不應超過5%,并不含草根等雜物。7芯柱混凝土宜用專用cb混凝土,粗骨料粒徑宜為5~15mm,構造柱混凝土粗骨料粒徑宜為10~30mm,并均應符合JGJ53《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的有關規(guī)定。8摻入砌筑砂漿中的有機塑化劑或早強、緩凝、防凍等外加劑,應經檢驗和試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有機塑化劑產品,應具有法定檢測機構出具的砌體強度型式檢驗報告。9鋼筋的品種、規(guī)格數(shù)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有質量合格證書及按要求取樣復驗,復驗合格方可使用。10其他原材料經試驗應符合相應標準規(guī)定的要求后,方可使用。砂漿攪拌器、砂漿鋪灰器、提升架、切割機、磅秤、翻斗車、小型振搗器等。清理基層—定位放線—立皮數(shù)桿—砌筑填充墻—門窗邊柱、芯柱、構造柱澆注—水平系梁澆注—墻頂及留縫處理—墻面裝飾1輕集料砌塊應按設計圖從門窗口或柱方向開始砌筑,盡量采用(390~395)mm長主砌塊,用(190~195)mm半長輔砌塊DB11/T742-2010錯縫,不足主、半砌塊尺寸時可切割;門窗側洞口應用洞口塊,砌塊上下孔應基本對齊,便于灌芯柱,芯柱下部應留清掃口。2輕集料砌塊應上下錯縫,孔及保溫層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門窗上口不做過梁時,砌筑應采用模板支托。3墻體日砌筑高度不宜超過1.6m(根據(jù)施工季節(jié)決定)。砌筑好后需要移動或被撞動時,應重新鋪漿砌筑。在砌筑每層樓后應校核墻體的軸線尺寸和標高。4輕集料砌塊施工灰縫應符合以下要求:1)灰縫應做到橫平豎直,水平灰縫的膠漿飽滿度不得低于90%,豎縫兩側的砌塊均應兩邊掛灰,砂漿飽滿度不得低于80%,不得出現(xiàn)瞎縫,透縫;2)輕集料砌塊的水平及垂直灰縫寬度宜控制在(4~6)mm;3)輕集料砌塊墻體應以膠漿隨砌隨勾縫,深度不大于3mm,并要求平整密實。5當填充墻砌至頂面最后-皮,與上部結構的接觸處應符合本規(guī)程第5章第5.2.3、5.3.5條的規(guī)定,宜采用實心輕集料砌塊斜砌的方法砌筑。6水平系梁、構造柱、芯柱部分應按設計要求加貼保溫層,保溫層與砌體接縫處應有抗裂砂漿網(wǎng)格布增強。7預留預埋、管線敷設與設備固定1)門窗洞口采用預灌后埋式安裝時,兩側砌塊應采用洞口砌塊。暖氣片、管線固定卡、開關插座、吊柜、掛鏡線等需固定的位置應采用芯孔澆筑密實砌塊。2)各管道、孔、豎槽、預埋件等應在砌塊砌筑時預留,如砌完墻后開鑿,應采用機械切割,不得用手工剔鑿,不得開鑿水平槽。槽、洞補平后在此范圍應增貼-層耐堿玻纖網(wǎng)格布,防止開裂。3)電氣管線豎向管敷設在相應的砌塊芯孔內。開關插座及DB11/T742-2010箱盒位置采用開口砌塊。9輕集料砌塊墻與框架柱(或剪力墻)相接處應采用柔性連接,縫寬宜不小于20mm,縫中填聚苯板,最外面應采用聚合物砂漿勾縫。10輕集料砌塊外墻采用外保溫時,保溫層外側應有保護并具防裂、防水的措施。1砌體水平系梁應按設計要求設置,砌筑砂漿強度大于1Mpa后方可澆灌系梁混凝土。2水平系梁內鋼筋配置應按設計要求,水平系梁澆注混凝土前應與結構錨固筋錨固。門洞口兩側水平系梁應根據(jù)設計要求設置加強筋。系梁與芯柱交接處,可預留施工縫。3水平系梁混凝土的施工尚應符合GB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的要求1芯柱部位宜采用不封底的通孔小砌塊,當采用半封底小砌塊時,砌筑前必須打掉孔洞毛邊。2在樓(地)面砌筑第一皮砌塊時,在芯柱部位,應用開口砌塊(宜機械切割)或U形砌塊砌成操作孔,清掃芯柱底部雜物,用水沖洗干凈;鋼筋如果有綁扎接頭,接頭位置應甩開。3芯柱和構造柱鋼筋應植入結構或于結構中的預埋鋼筋連接,鋼筋可焊接或者搭接,搭接長度應該符合相應規(guī)范要求。4砌完一個施工段高度后,應連續(xù)澆灌芯柱和構造柱混凝土。分層澆筑高度宜為400~500mm,或邊澆注邊搗實,嚴禁灌滿一個樓層后再搗實。澆灌混凝土前,先注入同配比減石混凝土。宜采用機械搗實,混凝土坍落度不應小于50mm。5芯柱和構造柱與系梁交接部位應整體現(xiàn)澆,如采用U塊作系梁模殼時,其底部必須留出芯柱或構造柱通過的孔洞,空洞宜采用機具切割。6砌筑砂漿必須達到1Mpa強度后,方可澆灌芯柱或構造柱混凝土。7芯柱和構造柱混凝土的拌制、運輸、澆筑、養(yǎng)護、質量檢查等方面的要求,應符合GB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的要求。芯柱和構造柱混凝土灌注時,應設專人檢查,嚴格核實混凝土灌入量,認可后,方可繼續(xù)施工。6●3●1當保溫砌體滿足不了節(jié)能要求時,應采用輔助保溫做法,其保溫施工應符合相應的施工標準要求。6●3●3保溫砌體的砌塊的水平及垂直灰縫寬度宜控制在(4~6)mm,砌筑時的鋪灰長度不得超過400mm。6●3●4保溫砌塊砌筑時,宜采用與其相適應的專用砂漿。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保溫砌塊砌筑前不得澆水;在氣候異常炎熱干燥的情況下,可提前在砌塊上稍加噴水潤濕。6●3●5保溫砌塊砌筑時,砌體上下保溫層應對齊、擠嚴。外露混凝土柱、梁、板阻斷“熱橋”,加貼高效保溫材料時應滿粘,與砌塊交界處應用聚合物砂漿玻纖網(wǎng)格布增強。采取冬期施工措施。6●4●2輕集料砌塊砌體不得采用凍結法施工。砌體不應采用摻氯鹽砂漿法施工。DB11/T742-20101雨期施工,堆放在室外的砌塊應有覆蓋設施。2雨量為小雨及以上時,應停止砌筑。對已砌筑的墻體宜覆蓋。繼續(xù)施工時,應復核墻體的垂直度。3砌筑砂漿稠度應視實際情況適當減小,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過1.2m。6●4●4輕集料砌塊墻體施工的安全技術要求必須遵守現(xiàn)行建筑工程安全技術標準的規(guī)定。6●4●5垂直運輸使用托盤吊裝時,應使用尼龍網(wǎng)或安全罩圍護砌塊。6●4●6在樓面或腳手架上堆放砌塊或其他物料時,嚴禁傾卸和拋擲,不得撞擊樓板和腳手架。6●4●7堆放在樓面和屋面上的各種施工荷載不得超過樓板(屋面板)的設計允許承載力。6●4●8砌筑砌塊或進行其他施工時,施工人員嚴禁站在墻上進行操作。6●4●9施工中,如需在砌體中設置臨時施工洞口,其洞邊離交接處的墻面距離不得小于600mm,并應沿洞口兩側每400mm處設置Φ5點焊網(wǎng)片及洞頂鋼筋混凝土過梁。DB11/T742-20107工程質量驗收質量驗收規(guī)范》的要求。7●1●2輕集料砌塊應錯縫搭砌,搭砌長度不宜小于砌塊長度的1/3。7●1●3水平系梁、構造柱、芯柱部分以及砌體與主體結構連接部分應做隱蔽工程驗收并記錄。檢查數(shù)量:每一生產廠家,每l0000塊輕集料保溫砌塊至少應抽檢一組。用于多層以上建筑基礎和底層的輕集料保溫砌塊抽檢數(shù)量不應少于2組。每一檢驗批且不超過250m3砌體的各種類型及強度等級的砌筑砂漿,每臺攪拌機應至少抽檢一次。檢驗方法:檢查輕集料保溫砌塊和砂漿試塊試驗報告。檢查數(shù)量:每(500~1000)m2墻面面積為一個檢驗批,不足2也應劃分為一個檢驗批,每個檢驗批至少檢查3處。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現(xiàn)場抽樣復驗輕集料保溫砌塊的傳熱系數(shù)。7●3●1輕集料砌塊墻體一般尺寸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見表7.3.1。DB11/T742-2010表7●3●1輕集料保溫砌塊墻體一般尺寸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目檢驗方法軸線位置用尺量檢查墻面平整度6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垂直度≤3m5用2m托線板或吊線尺量檢查>3m門窗洞口高、寬(后塞口)±5用尺量檢查外墻上、下窗口偏移以底層為基準用經緯儀或吊線檢查檢查數(shù)量:每檢驗批抽20%,且不應少于5處。檢驗方法:觀察檢查。7●3●3輕集料砌塊砌體的砂漿水平灰縫的膠漿飽滿度不得低于90%,豎縫砂漿飽滿度不得低于80%。檢查數(shù)量:每步架子不應少于3處,且每處不少于3塊。檢驗方法:用百格網(wǎng)檢測砌塊底面與砂漿粘結痕跡面積,每處檢測3塊砌塊,取其平均值。7●3●4拉結筋(或系梁拉結帶):留設間距、位置、長度及配筋的規(guī)格、根數(shù)應符合設計要求,留置位置應與塊體皮數(shù)相符合。拉結筋應置于灰縫中,埋置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豎向位置偏差不得超過一皮砌塊高度。檢查數(shù)量:每檢驗批抽20%,且不應少于5處。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DB11/T742-2010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zhí)行本規(guī)范條文時區(qū)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2本規(guī)范中指明應按其它有關標準、規(guī)范執(zhí)行的寫法為“應符合…要求或規(guī)定”或“應按…執(zhí)行”。DB11/T742-2010引用標準名錄GB8624《建筑材料燃燒性能分級方法》《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guī)范》《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統(tǒng)一驗收標準》《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70《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JGJ98《砌筑砂漿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北京市地方標準框架填充墻(輕集料砌塊)設計及施工技術規(guī)程r編號:DB11/T742-2010條文說明DB11/T742-20103材料……………3.1材料強度等級…………3.2砌體計算指標…………3.3砌塊規(guī)格………………4建筑設計………5抗震構造設計…………………5.1一般規(guī)定………………5.2構造連接………………5.3輕集料砌塊內填充墻的構造設計……5.4輕集料砌塊外填充墻構造設計………6施工……………6.1施工準備………………6.2施工要點………………6.3保溫砌塊施工要點……7工程質量驗收…………………附件:四組砌塊墻抗震試驗報告摘錄…………DB11/T742-20102008年四川汶川發(fā)生8級大地震,地震中各類框架填充墻破壞甚至倒塌較多,在深入調查研究、分析總結震災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框架填充墻新構造做法。通過足尺模型的實體試驗,驗證了新構造做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實現(xiàn)了在框架填充墻結構中按柔性連接方式的構造做法,避免了框架和填充墻相互作用而造成的破壞。解決了由于填充墻平面分布不規(guī)則、豎向布置不連續(xù)、使用過程中可能改變填充墻布置等使設計人無法預測的變化,從而造成建筑剛度變化,使結構設計難以準確反映真實情況,最終導致地震時主體結構和填充墻砌體的共同破壞或倒塌。輕集料砌塊采用水渣、石屑、粉煤灰等壓制成新型大孔、密實的砌塊,與一般輕質填充墻有很大不同,由于孔大,壁薄等原因,與框架柱的拉結若采用在水平灰縫內配2∮6通長拉結筋的做法,將難以施工,拉結效果也不好。采用水平系梁的拉結構造做法,并在填充墻與框架柱的接縫處設置軟連接做法,可緩解填充墻在地震狀態(tài)下對框架柱的破壞。為驗證這些做法的可靠性,是否適應抗震的要求等,在2008~2009年進行了四組輕集料砌塊填充墻的足尺模擬地震狀態(tài)下的擬靜力試驗,兩組為外填充墻、兩組為內填充墻的,外填充砌塊墻一組為240mm保溫輕集料砌塊填充墻,長4.8m,高3.4m.另一組外填充砌塊墻為240mm厚普通輕集料砌塊填充墻,長4.8m,高3.4m.內填充墻一組為190mm普通輕集料砌塊墻,長4.8m,高3.4m.無門洞。另一組為140mm普通輕集料砌塊墻,長4.8m,高3.4m,帶1.2m寬門洞。經清華大學結構工程檢測中心對4組砌塊墻抗震性能檢測,其檢測結論為:1框架與墻體之間填充模塑聚苯板,可有效減輕地震時墻DB11/T742-2010體對框架的破壞。2墻體內部設置水平系梁和構造柱,可保證墻體出平面外的穩(wěn)定。3在墻體門窗洞口處增設芯柱和水平系梁,可保證墻體具有較好的整體性,使墻體在達到破壞時不致解體倒塌。DB11/T742-2010當遭遇到本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時,輕集料混凝土砌塊框架填充墻可能有損壞,經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xù)使用;當遭受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預估的罕遇地震時,不致倒塌。從歷次地震中都有資料證明,框架填充墻的破壞僅次于砌體結構,特別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框架填充墻結構破壞更為普遍,在一些地區(qū),框架填充墻的破壞甚至超過當?shù)氐钠鲶w結構。需要重視和制訂措施解決填充墻對框架柱的破壞問題。根據(jù)我國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抗震設防標準,填充墻按非結構構件的抗震設防要求,作為制訂本規(guī)程的設防目標。地震烈度設防等級6度及以下地區(qū),砌塊墻與框架柱之間可不留縫DB11/T742-2010規(guī)定的輕集料砌塊強度等級和砂漿強度等級是指可以選用的范圍,或在需要計算時采用的強度等級。砌塊墻與鋼筋混凝土墻不同,有一定吸水率,故砌筑砂漿應采用中保水性能的專用干拌砂漿。計規(guī)范》。一般情況下只要滿足本規(guī)程的相關構造要求即可,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如填充墻超長超高等復雜工程情況時,除符合本構造要求外,還需要通過計算,屆時可以采用本規(guī)程中相關表中的指標。本條是針對目前北京地區(qū)相關廠家生產的主要填充墻砌塊,包括外墻保溫砌塊和內墻填充砌塊,類似的填充墻砌塊也可以參照使用本規(guī)程。3●3●1外墻保溫砌塊,塊型除主塊、半塊、U形過梁塊外一般還應配有洞邊塊,便于洞口灌芯柱。下圖為保溫砌塊示例圖(無DB11/T742-2010排他性)3●3●2普通輕集料砌塊,洞口塊除用于灌芯柱外,一側為齊頭的齊頭塊,可用于洞口、丁字墻、轉角墻。下圖為普通輕集料砌塊示例圖(無排他性)。地區(qū)住宅分戶墻空氣聲隔聲要求為≥50dB,故技術要求表中對190、240厚的砌塊隔聲要求為≥50dB。190、240厚砌塊耐火極限常常超過2h,本表只作起碼要求。DB11/T742-20104●1●1填充墻與主體結構的柱、梁、樓板的錨固、拉結十分重要,確保填充墻的抗震性能是填充墻設計的首要注意事項。輕集料砌塊填充墻由于砌塊壁厚較薄,采用在灰縫中設置拉結鋼筋的做法無法使灰縫中的砂漿將拉結鋼筋握裹住。為保證填充墻體與主體結構的柔性連接,以水平系梁替代沿墻高的拉結鋼筋是有效的構造措施。保溫砌塊墻原檢測的傳熱系數(shù)系根據(jù)標準墻體檢測的,施工時半塊及臨時鋸切砌塊保溫性能減弱,其他未預料因素均會降低保溫效果,故應在原傳熱系數(shù)基礎上乘1.05~1.1的修正系數(shù),以確保整個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shù)達到節(jié)能標準的要求。保溫砌塊的傳熱系數(shù)應根據(jù)工程的節(jié)能要求確定,一般保溫砌塊有兩種規(guī)格,240厚的保溫砌塊墻體傳熱系數(shù)≤0.57W/(m2●K),用于傳熱系數(shù)要求≤0.塊墻體傳熱系數(shù)≤0.43W/(m2●K),用于傳熱系數(shù)要求≤0.45W/(m2●K)的工程。保溫砌塊外加抹20厚膠粉聚苯顆粒后,傳熱系數(shù)約可降低0.07W/(m2●K)。工程設計中,如采用普通輕集料砌塊作填充外墻外粘貼保溫板薄抹灰做法時,應在墻外面先用DP砂漿找平,再粘貼保DB11/T742-2010溫板。4●3●2190厚砌塊一般隔聲值可≥50dB,實際交貨時應提供隔聲檢測報告,隔聲值不夠時應采取隔聲措施。190、240厚砌塊耐火極限一般可≥3h,交貨時也應提供檢測報告。DB11/T742-20105抗震構造設計填充墻在建筑中的布置,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比如填充墻在各層的建筑平面內的分布可能是很不規(guī)則、不均勻的;在沿各層的豎向分布,也極可能不連續(xù)和不貫通的,而且根據(jù)使用要求的變更,填充墻的位置還可能多次變動。這樣給結構設計人員帶來無法預測的諸多變化因素。因此,從不變應萬變的思路出發(fā),盡可能地將填充墻與主體結構脫離開,即既要保證填充墻自身的穩(wěn)定及地震時不致倒塌,同時,也要填充墻在地震作用時不對主體結構造成不利影響。這是本規(guī)程所推薦的新抗震連接構造的出發(fā)點和目的。輕集料砌塊填充墻砌體作為主體結構上的固定荷載是必須考慮的,也是結構抗震強度驗算時所不能忽略的。因此,作為非承重的非結構構件,應當盡量減輕其重量,減少主體結構的地震作用。5●1●2在一般情況下,采用本規(guī)程中所采用的填充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構造做法,可以不計入填充墻對主體結構剛度的影響。通過實體墻的往復荷載試驗已證明了這一點。但是,考慮到實際工程情況是千變萬化的,比如建筑層數(shù)的多少、填充墻數(shù)量的多少、結構類型以及外填充墻是外包還是嵌砌等等,都可能對結構的整體剛度會有一定差別。為此,根據(jù)這些具體情況的差異,結構設計人員也可以對整體結構的計算周期作適當?shù)恼{整,以保證主體結構的抗震安全。輕集料砌塊填充墻與主體結構連接的優(yōu)劣或成功與否,有二個衡量指標:一是填充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構造要能適應主體結構的變形要求。在主體結構受多遇地震作用下滿足彈性層間DB11/T742-2010位移角的限值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滿足彈塑性層間位移角的要求。對于框架結構而言,前者為1/550,后者為1/50。本規(guī)程推薦的構造做法,通過四組足尺實體墻的試驗,均能滿足上述設計要求。二是在主體結構達到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層間變形以后,作為填充墻應允許出現(xiàn)裂縫,拉結處允許開裂,但填充墻不應有倒塌的危險,拉結處不能斷裂。本規(guī)程推薦的構造做法,在試驗中驗證了水平系梁鋼筋應力在達到1/50層間位移角時,仍能保持在彈性范圍。因此說明此種點連接的構造做法是可靠的,并且根據(jù)設計要求,還可以有控制調整的余地。5●1●4輕集料砌塊填充墻與主體結構脫開,一般情況下應留有20mm的縫隙即可滿足框架結構層間變形的要求。對于某些特殊情況,如層高較高、墻厚變化較多、洞口不規(guī)則等因素時,也可適當調整縫隙寬度,避免在大震時填充墻對主體框架結構的不利影響??p隙中嵌填軟材料如模塑聚苯板條、硬泡聚氨酯等,填充墻縫隙應封閉。5●1●5輕集料砌塊填充墻的出平面外穩(wěn)定,主要通過構造柱、芯柱和水平系梁來加以保證。在本規(guī)程的構造設計中已有明確規(guī)定。但應注意的是在工程具體情況變化,與本規(guī)程提出的條件不符時,應采用其他相應的構造措施,來防止填充墻地震時傾倒。當工程的具體情況與本規(guī)程中列舉的情況不同或出入較大時,也可以通過常規(guī)的填充墻設計計算,包括強度、穩(wěn)定和地震作用計算,來復核所采取的構造是否滿足抗震設防要求。5●2●1輕集料砌塊填充墻主要用于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的各種結構類型。對于其他主體結構中也同樣可適用此類填充墻。當然如主體為鋼結構時此類填充墻的重量偏大,只有在層數(shù)不多時DB11/T742-2010可以選用。輕集料砌塊填充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主要分豎向連接和水平連接兩部分。本規(guī)程推薦上下豎向連接為硬連接,即砌筑時從地面到頂盡量頂緊,并防止頂部留有空隙而成為自由端,阻止填充墻體出平面外傾倒??紤]到填充墻在框架內的側移,因此填充墻在兩端不砌到邊而留有空隙作為水平變形的余量??p隙的大小可以根據(jù)工程具體情況適當調整,以滿足填充墻與主體結構不碰撞為準則。5●2●5輕集料砌塊填充墻中砌塊,為了減輕結構自重,不但骨料應當選用輕質材料,而且輕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塊的空洞率亦應越大越好,因此通過減薄砌塊的壁厚和肋厚來達到加大空洞率、減輕結構自重的目的。所以本規(guī)程中所推薦的砌塊最小壁厚僅為17mm,在這樣的壁厚上再要鋪設拉結鋼筋并使砂漿能夠將鋼筋握裹住是很難做到的?;谏鲜銮闆r,本規(guī)程推薦采用水平系梁來替代以往的拉結鋼筋,既解決了施工困難和受力性能無法保證的弊端,同時更重要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