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路隧道照明設計規(guī)范2025-01-23發(fā)布2025-04-22實施I前言 1 13術語和定義 1 25一般要求 26入口段照明 47過渡段照明 78中間段照明 79出口段照明 810應急照明 911洞外引道照明 912輔助通道及其它地下構造物照明 913特殊燈光帶照明 14隧道照明燈具選用 15調光與控制 16照明供配電與接地 17照明計算 附錄A(規(guī)范性)光學長隧道的計算方法 附錄B(規(guī)范性)路面簡化亮度系數(shù) 參考文獻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本文件代替DB14/T722-2012《公路隧道照明設計規(guī)范》,本文件與DB14/T722-2012相比,主要變——更改并增加了部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見第2章);——增加了模擬調光A型、模擬調光B型、數(shù)字調光A型、數(shù)字調光B型、電源回路調光、時序控制調光系統(tǒng)及灌電流控制的定義(見第3章);——增加了改造公路中隧道不足3年交通量的取值建議(見4.5);——更改了公路隧道不設置照明設施的要求(見5.2);——更改了入口段照明設計取值(見6.4);——更改了過渡段照明設計取值(見7.2);——更改了中間段亮度的選用(見8.1);——更改了出口段1和出口段2的亮度取值,并增加了東西向隧道出口段1和出口段2的亮度冗余(見9.2、9.4);——更改了應急照明的規(guī)定(見10.1);——刪除了接近段的減光(見2012版第10章);——刪除了洞外交通信號燈、可變信息板配合應急照明的要求(見2012版11.2);——增加了輔助通道及其他地下構造物照明有關要求(見12章)——增加了特殊燈光帶照明遠程控制和狀態(tài)檢測功能的建議(見13.5);——修改了照明燈具的要求(見14章);——增加了調光系統(tǒng)的選擇(見15.1.1);——增加了節(jié)能措施(見15.2);——更改了照明控制軟件的要求(見15.3);——更改了照明負荷等級的名稱及供電要求(見16.2、16.3);——增加了照明直流供電的要求(見16.17);——更改并增加了參考文獻(見參考文獻[2]、[3][4]、5)、[6]、[7])。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XS/TC37)歸口。1公路隧道照明設計規(guī)范本文件規(guī)定了公路山嶺隧道照明設計的一般要求、隧道內各區(qū)段照明、應急照明、洞外引道照明、輔助通道及其它地下構造物照明、特殊燈光帶的設置、隧道照明燈具選用、調光與控制、照明供配電與接地及照明計算。本文件適用于山西省境內新建和改建公路隧道照明的設計。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GB/T14549電能質量公用電網(wǎng)諧波GB/T18226公路交通工程鋼構件防腐技術條件GB/T19666阻燃和耐火電線電纜或光纜通則GB/T36558電力系統(tǒng)電化學儲能系統(tǒng)通用技術條件GB/T5003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54低壓配電設計規(guī)范JTGD70/2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第二冊交通工程與附屬設施JT/T939.2公路LED照明燈具第2部分:公路隧道LED照明燈具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光學長隧道距洞口一個停車視距處,在道路中心線、離地1.5m高位置不能完全看到出口且長度不大于500米的曲線隧道。計算方法可參考附錄A。模擬調光A型控制系統(tǒng)(AA)依據(jù)洞內外亮度對隧道照明燈具進行模擬調光的控制系統(tǒng)。模擬調光B型控制系統(tǒng)(AB)依據(jù)洞內外亮度、交通量對隧道照明燈具進行模擬調光的控制系統(tǒng)。數(shù)字調光A型控制系統(tǒng)(DA)依據(jù)洞內外亮度對隧道照明燈具進行數(shù)字調光的控制系統(tǒng)。數(shù)字調光B型控制系統(tǒng)(DB)2依據(jù)洞內外亮度、交通量對隧道照明燈具進行數(shù)字調光的控制系統(tǒng)。電源回路調光控制系統(tǒng)(PA)通過隧道照明配電回路分斷與閉合對照明燈具調光的控制系統(tǒng)。時序控制系統(tǒng)按照預定的時間表自動調整照明燈具功率的調光控制系統(tǒng)。灌電流控制方式外部控制電流通過燈具控制端引線向燈具“流入”的控制方式。4.1應遵循安全可靠、經(jīng)濟實用、便于維護、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設計理念,積極穩(wěn)妥地采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合理選取照明設計方案。4.2公路隧道照明應結合公路等級、隧道斷面、平縱線形、設計交通量、設計時速、路面類型、洞門型式、洞口周圍環(huán)境、洞內裝飾、隧道通風狀況綜合考慮設計方案。4.3隧道照明應結合近期、遠期預測交通量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a)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線功能的一級公路隧道照明近期設計交通量宜采用通車10年的預測交通量,遠期設計交通量宜采用通車20年的預測交通量。b)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級公路及二級、三級公路隧道照明近期設計交通量宜采用通車7年的預測交通量,遠期設計交通量宜采用通車15年的預測交通量。c)隧道照明近期設計亮度達到遠期設計亮度的60%時,宜按遠期設計方案一次實施。4.4應結合燈具類型、布置方式、配光方式、控制方式進行隧道照明方案比選。4.5改造公路中,交通量數(shù)據(jù)不足3年時,可參考上一年度交通量作為基準交通量;無交通量數(shù)據(jù)時,可采用本地區(qū)同等級公路上一年度的交通量作為基準交通量。5一般要求5.1照明設計應開展以下調查工作:d)隧道附近地形、洞口朝向、洞口附近視野情況、植被情況、隧道洞外路段的平縱線形和氣象狀況等環(huán)境條件;e)道路等級、隧道長度、平縱線形、洞門結構型式、橫斷面布置、建筑限界、路面類型、墻面裝飾等土建結構物的設計方案;f)設計交通量、設計時速、交通組成以及交通組織形式;g)燈具的技術指標及調光設施性能;h)變配電所位置、容量、電源質量等;i)隧道運營管理方式。5.2下列公路隧道可不設置照明設施:a)長度L≤100m的公路隧道;b)長度介于100m<L≤150m之間的高速非光學長隧道、一級公路非光學長隧道;c)長度L≤200m且等級在二級及二級以下的公路隧道。35.3對于單洞長度小于200m,需要設置照明設施且遠離電力系統(tǒng)的隧道,通過經(jīng)濟性比較,當太陽能供電方案優(yōu)于市電供電方案時,可采用太陽能供電方案,并配置供電時間不小于4天的電化學儲能系統(tǒng)。儲能系統(tǒng)的功率控制、主要設備性能應滿足《電力系統(tǒng)電化學儲能系統(tǒng)通用技術條件》GB/T36558的要求。5.4燈具布置可采用中線布置、中線側偏布置、雙側布置等形式。5.5加強段的照明由基本照明和加強照明兩部分組成,基本照明燈具布置方式宜與中間段燈具布置方式一致。5.6有人行通行需求的隧道,應根據(jù)隧道長度和環(huán)境條件設置滿足行人通行需求的照明設施。5.7不設置照明的隧道應設置視線誘導設施,誘導設施宜采用自發(fā)光誘導設施或有源誘導設施。5.8平均亮度與平均照度間的換算關系如無實測資料時,黑色瀝青路面可按151x/(cd·m2)取值;水泥混凝土路面可按10lx/(cd·m2)取值。5.9隧道內兩側墻面2m高范圍內的平均亮度不宜低于路面平均亮度的60%。5.10隧道內兩側墻面2m高范圍內宜采用反射率不小于0.7的墻面材料裝飾。5.11單向交通隧道照明各區(qū)段構成可用圖I表示。dDihl接近段入口段過渡段中間段各區(qū)段長度(m)各區(qū)段名稱圖1單向交通隧道照明各區(qū)段構成圖5.12雙向交通隧道照明各區(qū)段構成可用圖2表示。4圖2雙向交通隧道照明各區(qū)段構成圖S——接近段起點,即隧道外距入口一倍停車視距長度處;d——適應距離;Lhi、Lth?——入口段1、入口段2亮度;Ltr?、Ltr?、Ltr3——過渡段1、過渡段2、過渡段3亮度;Lexl、Lex2——出口段1、出口段2亮度;Dtr?、Dtr2、Dtr3——過渡段1、過渡段2、過渡段3長度;Dex?、Dex2——出口段1、出口段2長度。5.13隧道照明設計應明確照明參數(shù)取值、照明燈具性能指標、計算結果。6.1洞外亮度6.1.1在隧道接近段起點S處,距地面1.5米高正對洞口方向20°視場實測得到的平均亮度。6.1.2當洞外亮度不具備實測條件時,宜按表1選取。5天空面積百分比設計速度v(km/h)南洞口一一北洞口一一南洞口北洞口暗環(huán)境暗環(huán)境注1:天空面積百分比指20°視場中天空面積百分比;注2:南洞口指北行車輛駛入的洞口,北洞口指南行車輛駛入的洞口;注3:東洞口與西洞口取用南洞口與北洞口之平均值;注4:暗環(huán)境指洞外景物反射率低的環(huán)境,如洞口采用削竹式或采用樹木、草地綠化時;注5:亮環(huán)境指洞外景物發(fā)射率高的環(huán)境,如洞口采用端墻式時。6.1.3當隧道洞門土建及綠化工程完成后,洞外亮度L?o(S)宜進行補充實測,若實測值與設計取值的誤差超出±25%時,應調整隧道照明設計,實測方法有計算查表法、黑度法、環(huán)境簡圖法、數(shù)碼相機測試法、成像亮度儀法等。6.2照明停車視距取值照明停車視距Ds按表2取值。06.3入口段照明亮度和長度計算6.3.1入口段宜由TH1、TH2兩個照明段組成,與之對應的亮度Lth1、Lth?可按式(1)和式(2)計算: (2)Lth?——入口段TH1亮度,單位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Lth?——入口段TH2亮度,單位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6k——入口段亮度折減系數(shù),可按表3選??;L?0(S)——設計洞外亮度,單位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表3入口段亮度折減系數(shù)k設計速度vt(km/h)注1:設計小時交通量N指單洞每車道混合車型高峰小時交通量;注2:當交通量在其中間值時,按線性內插計算取值。6.3.2入口段長度可按式(3)計算:Dth1——入口段TH1長度,單位為米Dth?——入口段TH2長度,單位為米(m);Ds——照明停車視距,按表2選取,單位為米(m);h——洞內輪廓凈空高度,單位為米(m)。6.4入口段照明設計取值6.4.1長度150m<L≤300m的非光學長隧道,入口段照明設計亮度Lm和Lm?分別按式(1)和式(2)計算值的20%取值,布置長度Dhl和Dh?按式(3)計算取值。6.4.2長度300m<L≤500m的非光學長隧道,入口段照明設計亮度Lm和Lth?分別按式(1)和式(2)計算值的50%取值,布置長度Dm和Dth?按式(3)計算取值。6.4.3長度100m<L≤300m的光學長隧道,入口段照明設計亮度Lm和Lm?分別按式(1)和式(2)計算值的50%取值,布置長度Dm和Dth?按式(3)計算取值。6.4.4長度L>500m的非光學長隧道及長度>300m的光學長隧道,入口段照明設計亮度Lm和Lm?分別按式(1)和式(2)計算取值,布置長度Dthi和Dth?按式(3)計算取值。6.5入口段照明燈具布設入口段的加強照明燈具宜從洞門建筑頂部以內10m開始布設,入口段基本燈具可從洞門建筑頂部以6.6入口段照明亮度的折減兩座隧道間的行駛時間t按設計速度計算小于15s,且通過前一座隧道內的行駛時間大于30s時,后表4后續(xù)隧道入口段亮度折減率兩隧道之間的行駛時間t(s)7后續(xù)隧道入口段亮度的折減率(%)7過渡段照明7.1.1過渡段宜由TR1、TR2、TR3三段組成,各過渡段照明亮度Ltr應按表5計算。過渡段I(TR1)過渡段Ⅱ(TR2)過渡段Ⅲ(TR3)7.1.2過渡段TR1照明長度Dr1應按式(4)計算。7.1.3過渡段TR2長度D?2、TR3長度Dt?應按表6選取。表6過渡段2、過渡段3長度(單位:m)設計速度v:(km/h)5計算取值,布置長度D分別按公式(4)和表6計算取值。7.2.2當過渡段TR3的設計亮度不大于中間段照明設計亮度的2倍時,可取消該過渡段。8中間段照明8注:當設計時速為100km/h時,中間段亮度可按表中80km/h對應亮度取值;8.2中間段照明亮度的設計取值其它要求8.2.1以設計速度通過單向交通隧道的行車時間超過135s時,隧道中間段宜分為兩個區(qū)段,第一個區(qū)段為設計速度30s行車時間的長度,設計亮度可按表7取值;第二個區(qū)段設計亮度不應小于第一個區(qū)段亮度的80%,且不應低于1.0cd/m2。8.2.2人車混合通行的隧道,中間段亮度不應低于2.0cd/m2。8.3中間段燈具布置8.3.1隧道中間段處于圓曲線半徑在1000m以下的曲線段內,且采用中線側偏布置方式時,燈具應靠近曲線外側布置,布設間距宜為直線段間距的0.5倍~0.7倍,轉彎處的燈具不應安裝在直線段燈具的延長線上。8.3.2隧道中間段處于圓曲線半徑在1000m以下的曲線段內,且采用雙側布置方式時,宜采用對稱布置。8.3.3路面亮度總均勻度應不低于表8所示值。表8路面亮度總均勻度U?8.3.4路面中線亮度縱向均勻度應不低于表9所示值。表9路面中線亮度總均勻度U?8.4緊急停車帶和車(人)行橫洞照明8.4.1緊急停車帶宜采用顯色指數(shù)高的燈具,其亮度應不低于4cd/m2。8.4.2車行、人行橫洞照明亮度應不低于2cd/m2。9出口段照明99.1出口段照明宜分為出口段1、出口段2,每段長度宜取30m。9.2出口段1亮度應按中間段亮度的3倍取值,出口段2亮度應按中間段亮度的5倍取值。9.3長度不大于300米的直線隧道可不設置出口段加強照明。9.4東西朝向隧道且出口區(qū)域開闊的隧道,出口段亮度宜在9.2條規(guī)定的基礎上增加20%,可根據(jù)時段進行調光。9.5出口段燈具宜從洞門建筑頂部以內10m開始布置。10應急照明10.1長度大于500m的高速公路隧道、長度大于1000m的一級和二級公路隧道均應設置應急照明系統(tǒng),應急照明應采用應急電源供電,照明中斷時間不應大于0.2s,在正常供電電源失電時應急照明維持時間不應小于30min。應急電源參考《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第二冊交通工程與附屬設施》JTGD70/2中應急電源的要求。10.2應急照明啟用時,洞內路面亮度不應小于中間段亮度的10%,且不應低于0.2cd/m2。10.3無特殊要求時,應急照明燈具應選用快速再啟動的燈具。10.4應急照明燈具宜采用集中供電方式,正常時可作為基本照明的一部分。11洞外引道照明11.1當隧道設置有夜間照明且洞口一個停車視距范圍內無照明設施時,洞外引道宜設置路燈。11.2洞外引道布燈長度與路面亮度宜不低于表10中數(shù)值。表10洞外引道布燈長度與路面亮度表設計速度Vt(km/h)路面亮度(cd/m2)長度(m)12輔助通道及其它地下構造物照明12.1輔助通道及其它地下構造物組成輔助通道及其它地下構造物包括平行通道、地下變電所、地下風機房、地下水泵房。12.2平行通道照明設計12.2.1平行通道宜設置照明,路面亮度不應低于2cd/m2。12.2.2燈具宜采用快速再啟動的燈具,可采用頂部中線單排布置。12.2.3應具有本地控制和遠程控制功能,本地控制宜采用雙控方式。12.2.4長度大于500m的高速公路平行通道、長度大于1000m的一級公路平行通道均應設置應急照明系統(tǒng)。應急照明啟用時,路面亮度應不低于1cd/m2。12.3隧道地下變電所、地下風機房、地下水泵房照明設計12.3.1隧道地下變電所、地下風機房、地下水泵房內應設置照明。照度標準可參照《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T50034公共建筑和工業(yè)建筑通用房間或場所照明標準取值。12.3.2需人員長期值班時,照明系統(tǒng)應采用應急電源供電,應急維持時間不小于60min。13特殊燈光帶照明13.17km及以上的特長隧道可設置特殊燈光帶,特殊燈光帶應綜合考慮地質條件和地下變電所、地下風機房等因素進行選址。13.2特殊燈光帶布置間距宜介于3.5km~5km,每處燈光帶設計長度宜介于200m~250m。13.3宜選用與主洞照明色彩和色溫顯著不同、節(jié)能效果好的燈具,實現(xiàn)與主洞照明不同的視覺效果。特殊燈光帶照明不應影響中間段的路面功能性照明。13.4特殊燈光帶照明應采用獨立回路供電。13.5隧道管理站宜具有遠程控制及狀態(tài)監(jiān)測功能。14隧道照明燈具選用14.1以稀釋煙塵作為隧道通風控制工況的隧道,宜選用透霧性較好的燈具;不以稀釋煙塵作為隧道通風控制工況的隧道,宜選用高光效、顯色指數(shù)高的隧道LED照明燈具。14.2應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防腐性能應滿足《公路交通工程鋼構件防腐技術條件》GB/T18226的相關規(guī)定,燈具整體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65。14.3燈具應具有抑制眩光措施,可具備自清潔功能。14.4隧道照明可結合燈具布設方式選用對稱、非對稱、逆向非對稱配光類燈具。14.5LED燈具整燈光效不宜小于1301m/W。14.6LED燈具顯色指數(shù)Ra應不小于70,色溫宜介于2800K~5500K。14.7LED燈具宜采用恒流驅動電源供電,恒流驅動電源應具有±15%額定輸入寬電壓適應能力,轉換效率應不小于86%;功率因數(shù)不應小于0.95。14.8LED燈具控制端宜采用灌電流控制方式,控制端輸入電阻宜不小于5MQ。14.9具有無級調光功能的LED燈具電源宜采用電壓控制電流源亮度控制方式,亮度調整范圍宜在10%~100%范圍內;控制信號宜選0V~5V或0V~10V模擬信號傳輸方式,0V對應最大亮度,5V或10V對應最低亮度,中間呈線性關系。14.10在額定電流下,LED燈具持續(xù)點亮50000h時,其光通量維持率應不低于70%。14.11隧道LED燈具其它指標應符合JT/T939.2的技術要求。15調光與控制15.1調光與控制的要求15.1.1宜根據(jù)公路隧道的長度和設計小時交通量等因素選擇調光控制系統(tǒng),可按表11選取。表11公路隧道調光系統(tǒng)的選擇隧道長度L(m)注1:表中“、”表示“或”的關系。15.1.2《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第二冊交通工程與附屬設施》JTGD70/2中對亮度檢測器設置不作要求或不設置隧道管理站的隧道可采用時序控制系統(tǒng)調光。時序控制系統(tǒng)宜具備根據(jù)天文規(guī)律計算當?shù)厝粘?、日落的時刻,調整調光時間的功能。15.1.3采用AA、DA或PA調光系統(tǒng)的公路隧道,照明系統(tǒng)在白天應具有按實時洞外亮度調節(jié)各加強照明區(qū)段亮度的功能,可按表12所示四檔控制調光。表12調光表一調光亮度(cd/m2)I晴天Ⅱ云天Ⅲ陰天15.1.4設置有洞外亮度采集和交通量采集設施并采用AB或DB調光系統(tǒng)的公路隧道,照明系統(tǒng)在白天可按表13所示分檔控制調光。相應設計速度下的入口調光亮度(cd/m2)晴天IⅡⅢ云天IⅡⅢ陰天IⅡⅢIⅡⅢ注1:實時交通量在I檔對應的交通量范圍內時,入口亮度折減系數(shù)k1從表3選??;注2:實時交通量在Ⅱ檔對應的交通量范圍內時,入口亮度折減系數(shù)k2從表14選??;注3:實時交通量在Ⅲ檔對應的交通量范圍內時,入口亮度折減系數(shù)k3從表3選表14k2與實時交通量平均值N關系表k2=0.045-0.01×(1200k2=0.035-0.01×(1200k2=0.022-0.007×(1200k2=0.012-0.002×(1200k2=0.022-0.007×(650k2=0.012-0.002×(65015.1.5隧道洞外引道照明宜采用時序控制方式。15.1.6相鄰檔調光切換宜有2min~3min的時間延遲。15.1.7主洞照明控制系統(tǒng)宜同時具有現(xiàn)場手動控制、遠程控制、自動控制多種功能,且現(xiàn)場手動控制級別最高,級別依次降低。15.1.8隧道內處于火災工況時,隧道照明控制應具有將所有照明燈具開啟到最大的功能。15.1.9車行橫洞的燈具應能與橫通道門實現(xiàn)聯(lián)動控制;宜具備遠程控制和現(xiàn)場手動控制功能,手動控制級別高于遠程控制。15.1.10人行橫洞的燈具應具備感應控制或與門聯(lián)動控制功能。15.1.11地下變電所、地下風機房、地下水泵房內照明燈具宜處于常關閉狀態(tài),宜具備遠程控制、現(xiàn)場手動控制燈具的功能,現(xiàn)場手動控制級別高于遠程控制。15.2節(jié)能措施15.2.1當中間段采用顯色指數(shù)Ra≥70且色溫介于3500K~5500K的LED燈具時,中間段亮度宜按如下要求取值。a)設計速度不大于80km/h時,中間段設計亮度可按表7規(guī)定值的50%取值,但亮度不應低于b)設計速度為100km/h時,旦隧道中間段亮度按表7的注1取值,不應再次折減。15.2.2采用PA調光系統(tǒng),當單向交通隧道夜間交通量不大于350[veh/(h·In)]、雙向交通隧道夜間交通量不大于180[veh/(h·ln)]時,可只開啟應急照明燈具。15.2.3夜間應關閉隧道入口段、過渡段和出口段加強照明燈具。15.2.4公路設有照明時,其路段上的隧道夜間照明亮度應與道路亮度水平一致;公路未設置照明時,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隧道夜間照明亮度可取1.0cd/m2,二級公路隧道夜間照明亮度可取0.5cd/m2。15.3照明控制應用軟件15.3.1照明控制應用軟件應與采用的調光控制系統(tǒng)相適應。15.3.2宜具有信息采集、數(shù)據(jù)處理、控制方案執(zhí)行、信息顯示、遠程設置、遠程手動調光、數(shù)據(jù)查詢、數(shù)據(jù)存儲、分級保密、故障報警等功能。15.3.3軟件界面宜顯示洞外亮度和交通量的實時數(shù)值及變化曲線。15.3.4宜實時顯示照明不同回路的調光狀態(tài)。若采用數(shù)字調光,宜顯示對應地址的燈具組狀態(tài)。15.3.5在各隧道軟件界面首頁宜設有一鍵滿功率操作鍵,級別高于手動調光、自動調光控制。15.3.6遠程手動調光級別高于自動調光控制。15.3.7故障報警時,軟件應能將燈具的工作狀態(tài)調為滿功率狀態(tài)。16照明供配電與接地16.1應按照明負荷等級設置照明供配電系統(tǒng)。16.2隧道的應急照明、照明控制設施應按特級負荷供電,非應急照明宜按二級負荷供電。16.3隧道特級負荷應由三個電源供電,由滿足一級負荷要求的兩個電源和一個應急電源組成,電池維持供電時間不小于30min。二級負荷的供電系統(tǒng)宜由兩回路電源線路供電。16.4照明配電回路不應將中性線接入功能性開關電器。16.5緊急停車帶照明、人行橫洞照明、車行橫洞照明燈具可接入應急照明供電回路。16.6隧道的動力和照明共用變壓器對照明質量及燈具壽命有不利影響時,可設照明專用變壓器。16.7照明供配電回路中可配置電力濾波裝置,濾波后電網(wǎng)諧波電流允許值應能滿足GB/T14549中注入公共連接點諧波電流允許值的要求。16.8正常情況下,照明設備端子處供電電壓偏差宜在±5%額定電壓范圍內,對于遠離變電所的個別回路,難以滿足上述要求時,電壓偏差可按+5%、-10%控制。16.9變電所至照明配電箱之間的照明主供電干線電纜宜敷設于隧道強電側電纜溝內;照明配電箱配出的支線電纜宜敷設于隧道側壁的電纜橋架或線槽內。橋架或線槽內應急照明與非應急照明線纜應采取有效措施分隔。16.10應急照明主供電千線及橋架內的支線電纜應采用耐火電纜,其余照明主供電干線及橋架內的支線電纜宜采用阻燃電纜。阻燃或耐火電纜應滿足GB/T19666燃燒性能要求。16.11照明燈具應按A、B、C相序分別接入,盡可能使三相平衡,最大相負荷電流宜不超過三相負荷電流算術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負荷電流宜不小于三相負荷電流算術平均值的85%。16.12隧道內照明宜分段供電,照明配電箱布置間距宜介于300m~500m。16.13隧道照明支線電纜或絕緣護套線可采用金屬橋架或其它難燃材料制作的橋架保護,金屬橋架或線槽應做熱鍍鋅防腐處理,鍍鋅量應滿足GB/T18226要求;線纜在橋架或線槽內橫斷面的填充率不應大于橋架橫斷面的40%。16.14隧道照明供配電宜采用TN-S接地系統(tǒng),金屬橋架或線槽之間宜采用編織銅帶跨接。16.15照明接地干線應與隧道供配電系統(tǒng)在電纜溝內敷設的總接地干線應可靠連接,照明接地干線與總接地干線連接點不少于2處,隧道較長時,應每隔300m~500m連接一次。16.16隧道內所有的照明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均應與接地系統(tǒng)可靠連接,照明配電線路的接地故障保護應能滿足GB50054中TN接地制式保護的有關規(guī)定。16.17當隧道照明采用直流系統(tǒng)供電時,整流裝置的額定電流不應小于負荷計算電流的1.2倍。17照明計算17.1一般要求17.1.1隧道照明可采用等照度曲線法、利用光強表數(shù)值計算法、利用系數(shù)曲線圖計算法進行計算,也可采用照明軟件模擬計算。17.1.2應考慮不同路面類型、隧道內壁裝飾材料等因素對路面亮度的影響。17.1.3大型車比例大于50%且洞內縱坡大于2%的特長隧道,燈具養(yǎng)護系數(shù)M宜取0.6,其它情況M宜取0.7;燈具利用系數(shù)由燈具利用系數(shù)曲線查取,無資料時,LED燈具利用系數(shù)可取0.8。17.2照明計算17.2.1照明計算需確定的參數(shù)17.2.1照明計算需確定的參數(shù)b)路面材料及其亮度系數(shù)或簡化亮度系數(shù);d)燈具的類型、規(guī)格;e)燈具的光強分布表、利用系數(shù)曲線圖、等光強曲線圖、亮度產(chǎn)生曲線圖等數(shù)據(jù);a)某一燈具在洞內路面計算點產(chǎn)生的水平照度可按式(5)計算:E,——燈具在洞內路面計算點P產(chǎn)生的水平照度,單位為勒克斯(lx);y——P點對應的燈具光線入射角,單位為度(°);Icr——燈具在計算點P的光強值,單位為坎德拉(cd),按燈具廠家提供的燈具光強表取值;M——燈具養(yǎng)護系數(shù);φ——燈具的額定光通量,單位為流明(lm);H——燈具光源中心至路面的高度,單位為米(m)。b)數(shù)個燈具在計算點P所產(chǎn)生的照度可按式(6)計算:Ep——P點的水平照度,單位為勒克斯(lx);n——燈具的數(shù)量,計算時可取計算區(qū)域前后各一組燈,約2個~4個。c)路面平均照度可按式(7)計算:Eav——路面平均水平照度,單位為勒克斯(1x);m——計算區(qū)域內計算點的總數(shù)。路面平均水平照度可按式(8)計算。Eav——路面平均水平照度,單位為勒克斯(Ix);w——燈具布置系數(shù),對稱布置時取2,交錯及中線布置時取1;W——隧道內的路面寬度,單位為米(m);S——燈具間距,單位為米(m)。b)觀察點距計算區(qū)域取60m~160m,應位于行車道中心線,并距路面高度為1.5m。c)計算區(qū)域內縱向計算點間距不宜大于1m,橫向計算點應不少于5點;d)計算燈具應包括計算區(qū)域前后各一組,約2~4盞。17.2.3.2某燈具在路面計算點產(chǎn)生的亮度可按式(9)計算:Lpi——燈具在點產(chǎn)生的亮度,單位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β——觀察面與光入射面之間的夾角,單位為度(°)。17.2.3.3數(shù)個燈具在計算點產(chǎn)生的亮度可按式(10)計算:Lp——P點產(chǎn)生的亮度,單位為坎德拉每平方米(cd/Lp——P點產(chǎn)生的亮度,單位為坎德拉每平方米(cd/17.2.3.4計算區(qū)域內路面的平均亮度可按式(11)計算:Lav——計算區(qū)域內路面的平均亮度,單位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17.2.4.1路面亮度總均勻度可按式(12)計算:U?——路面亮度總均勻度;Lmin——計算區(qū)域內路面最小亮度,單位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17.2.4.2路面中線亮度縱向均勻度可按式(13)計算:U?——路面中線亮度總均勻度;L'min——路面中線最小亮度,單位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L'max——路面中線最大亮度,單位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規(guī)范性)R——隧道平曲線半徑,單位為米(m);W——隧道建筑限界凈寬,單位為米(m)A.2光學長隧道長度可根據(jù)在不同類別隧道平曲線的曲線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碧桂園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崇左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數(shù)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理工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化工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17年國考培訓課件
-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培訓
- 人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試題第一單元負數(shù)檢測卷(二)含答案
- 人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2百分數(shù)(二)-利率(教案)
- 人教版數(shù)學第二單元百分數(shù)(二)重難點檢測卷(單元測試)小學六年級下冊含答案
- 2017小學生課件教學課件
-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認識三原色》課件
- 《玉米需肥特性與施》課件
- 積極心理學全套課件完整版
- 大數(shù)據(jù)與人工智能營銷(南昌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答案
- 《小米智能家居市場營銷現(xiàn)狀的問卷調研分析報告(附問卷)》4100字(論文)
-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材練習2練習二 附答案》教學課件
- 【核心素養(yǎng)目標】六年級科學下冊(蘇教版)4.13 潔凈的水域(教案)
- 設備吊裝作業(yè)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測量標準》JGJT408-2017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qū)五年級數(shù)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2024年中考數(shù)學試卷【附真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