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0燃燒及滅火能源的開發(fā)利用
考點01燃燒的條件及探究
考點02滅火的原理及探究
考點0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及火災防護
考點04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考點01燃燒的條件及探究
1.(2024·北京·中考真題)用如圖所示實驗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1)若a、b均為白磷,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2)若a、b均為紅磷,判斷該實驗能否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O2接觸,并說明理由:。
【答案】(1)a處白磷不燃燒,b處白磷燃燒
(2)不能,因為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a、b處的紅磷均不燃燒
【解析】(1)由圖可知,a、b處白磷溫度均達到著火點,但a處白磷未與氧氣接觸,故a處白磷不燃燒,b
處白磷燃燒,故填:a處白磷不燃燒,b處白磷燃燒;
(2)由題中信息可知,紅磷的著火點是240℃,若a、b均為紅磷,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a、b處的紅
磷均不燃燒,不滿足單一變量原則,故無法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O2接觸,故填:不能,因為溫度未達到
紅磷的著火點,a、b處的紅磷均不燃燒。
2.(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控制條件可以調控化學反應?!皢⒑健毙〗M以“調
控化學反應”為主題展開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生火有道】
(1)觀察生活:小組同學觀察到天然氣、木炭能燃燒,而水和石頭不能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實驗探究:為繼續(xù)探究燃燒的條件,小組同學設計并完成了圖1所示實驗。
已知:白磷著火點40℃,紅磷著火點240℃。磷燃燒時產生污染空氣的五氧化二磷白煙。
【現(xiàn)象與結論】
(2)①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②小紅根據現(xiàn)象,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評價與反思】
(3)①實驗中小組同學認為圖1裝置存在不足,于是設計了圖2所示裝置。圖2裝置的優(yōu)點為。
②小明對小紅的結論提出質疑,設計了圖3所示裝置,對燃燒過程中的氧氣含量進行測定,得到圖4所示
圖像。結合圖像分析,“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應準確地表述為。
【調控有術】
化學反應速率與多種因素有關,為探究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因素,小組同學分別取足量且等質量的過
氧化氫溶液完成了下列實驗。
實驗序號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二氧化錳粉末的質量/g溫度/℃10秒共收集到氧氣的體積/mL
①3%010幾乎無
②5%020幾乎無
③5%0.52014
④10%0.52080
(4)探究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序號是;對比實驗③和實驗④,可得出
的結論是;上述實驗無法探究出因素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寫一條即可)。
【應用有方】
(5)通過探究,小組同學認識到,生活中也可以通過控制條件促進或抑制化學反應。
①用天然氣做飯,發(fā)現(xiàn)爐火火焰呈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物質,這時需要(填“調大”或“調小”)灶具的
進風口。
②炒菜時如果油鍋著火,可采取的滅火措施是(寫一條即可)。
【答案】(1)可燃物
(2)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3)環(huán)??扇嘉锱c足夠濃度的氧氣接觸
(4)②③相同條件下,過氧化氫溶液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催化劑的種類
(5)調大用鍋蓋蓋滅
【解析】(1)小組同學觀察到天然氣、木炭能燃燒,而水和石頭不能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
天然氣、木材具有可燃性,而水和石頭不具有可燃性。
(2)①白磷和紅磷都屬于可燃物,且都與氧氣接觸,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得出燃燒的條件之
一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②銅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屬于同一種物質,且著火點相同,小紅根據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
白磷不燃燒現(xiàn)象,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3)①實驗中小組同學認為圖1裝置存在不足,白磷燃燒有大量白煙生成,污染環(huán)境,圖2所示裝置是在
密閉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不會污染環(huán)境,裝置的優(yōu)點為環(huán)保。
②由圖3和圖4可知:白磷燃燒消耗試管中的氧氣,氧氣的含量逐漸減少,當氧氣濃度小于10%時,白磷
不在燃燒,結合圖像分析,“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應準確地表述為可燃物與足夠濃度的氧氣接觸。
(4)探究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變量是有無催化劑,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反應時的溫度必
須相同,應選擇的實驗序號是②③;比實驗③和實驗④,催化劑粉末質量相同,反應時溫度相同,只有過
氧化氫溶液的濃度不同,濃度越大,相同時間內收集氧氣的體積越大,可得出的結論是相同條件下,過氧
化氫溶液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上述實驗無法探究出催化劑的種類因素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
(5)①用天然氣做飯,發(fā)現(xiàn)爐火火焰呈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物質,說明氧氣不充足,燃燒不充分,這時需
要調大灶具進風口,使燃燒更充分。
②炒菜時如果油鍋著火,可采取的滅火措施是用鍋蓋蓋滅,對應滅火的原理是隔絕空氣。
3.(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生活處處即化學,對下列生活現(xiàn)象解釋合理的是()
A.煤爐火越扇越旺—增大可燃物濃度
B.煤粉比煤塊燃燒更旺—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C.油鍋著火放入青菜后熄滅—降低油的著火點
D.移除爐灶內木柴后灶火熄滅—隔絕空氣
【答案】B
【解析】A、煤爐火越扇越旺,是因為增大了氧氣的濃度,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煤粉比煤塊燃燒更旺,是因為增大了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油鍋著火放入青菜后熄滅,是因為降低了溫度至油的著火點以下,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移除爐灶內木柴后灶火熄滅,是因為移除了可燃物,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為探究燃燒的條件,向粘有蠟燭的燒杯中加入水并點燃蠟燭,裝置如圖。蠟
燭燃燒至水面處時熄滅,其主要原因是()
A.蠟燭與氧氣隔絕B.蠟燭的著火點降低
C.蠟燭沒有可燃性D.燃燒產生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與氧氣接觸,蠟燭燃燒至水面處時熄滅,其主要
原因是水使蠟燭與氧氣隔絕,故選:A。
5.(2024·寧夏·中考真題)實驗活動課上,同學們進行“燃燒的條件”的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
物質白磷木材煤
著火點/℃(通常狀況下)40250~330700~750
【設計與實驗】
(1)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步驟1:
小木塊燃燒,小石塊不燃燒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步驟2: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空氣
步驟3:
小木塊燃燒,小煤塊不燃燒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問題與交流】
(2)甲同學對步驟2的實驗結論提出疑問:空氣中的哪種成分支持可燃物的燃燒?
乙同學認為可以通過課堂上老師演示的實驗(如圖1、圖2所示),觀察到的現(xiàn)象,證明是空氣中的氧氣
支持可燃物的燃燒。
(3)實驗室用如圖3所示的裝置,選擇合適的藥品為熱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氣,產生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為;該裝置還能用于制取氣體。
【拓展與延伸】
(4)同學們通過實驗步驟2還獲得了一種滅火的方法。你還能用方法使燃著的蠟燭熄滅,其原理
是。
【答案】(1)燒杯外的蠟燭正常燃燒,燒杯內的蠟燭逐漸熄滅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圖1水中的白磷不燃燒,圖2通入氧氣后水中的白磷燃燒
MnO2
(3)2H2O22H2O+O2↑氫氣(或二氧化碳)
(4)水澆滅(或吹滅或剪掉燭芯)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或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或清除可燃物)
【分析】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溫度要達到著火點,滅火的原理有三
個,分別是:清除或隔離可燃物、隔絕空氣或氧氣、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滅火的方法有:①與空氣(或
氧氣)隔絕;②降溫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③撤走可燃物。
【解析】(1)步驟2中,觀察到燒杯外的蠟燭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正常燃燒,燒杯內的蠟燭由
于氧氣被消耗,蠟燭與氧氣接觸逐漸減少,溫度達到著火點,逐漸熄滅的現(xiàn)象,證明是空氣中的氧氣支持
可燃物的燃燒;由于煤的著火點比木材高,因此步驟3中,小木塊燃燒,小煤塊不燃燒,據此可知物質燃
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圖1水中的白磷不燃燒,圖2通入氧氣后水中的白磷燃燒,由此可以證明是空氣中的氧氣支持可燃物
的燃燒;
(3)實驗室用如圖3所示的裝置,是固體與液體混合不需加熱的發(fā)生裝置,制氧氣所用藥品是過氧化氫和
二氧化錳,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MnO2
2H2O22H2O+O2;實驗室制取氫氣所用藥品是鋅與稀硫酸,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實
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鹽酸反應,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與鹽
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這兩個反應的反應物都是固體和液體,不需加熱,屬于固、液混合不
加熱型,該裝置還能用于制取氫氣、二氧化碳等氣體;
(4)滅火的原理是隔絕空氣、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或清除可燃物;因此滅火的方法很多,水澆法(水汽
化吸熱,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吹滅法(空氣流動,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剪掉蠟芯法(清除可燃
物)等;
6.(2024·貴州·中考真題)燃燒是常見的化學變化??茖W利用和控制燃燒為人類服務,可推動社會的可持續(xù)
發(fā)展。
(1)蠟燭燃燒
用燃著的火柴將圖1中相同大小的兩支蠟燭點燃。
①用火柴引燃蠟燭,為蠟燭燃燒提供的條件是。
②乙的燭芯比甲長,導致燃燒時更旺,原因是。
③圍繞甲、乙兩支蠟燭的燃燒,你還想探究的問題是。
(2)氫氣燃燒
2024年5月3日,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該火箭
的發(fā)動機使用液氧液氫作為推進劑,火箭發(fā)動機運行簡示圖如圖2。
①火箭升空時,燃燒室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液體火箭發(fā)動機的優(yōu)點是可以通過調控發(fā)動機內閥門來燃燒室調控動力?;鸺\行過程中,為增大動力,
應進行的操作是。
【答案】(1)升高溫度,達到了蠟燭的著火點乙的燭芯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蠟燭燃燒生成什么
物質
點燃
(2)2H2+O22H2O控制閥門A和閥門B,使燃燒室內的液氫、液氧充分燃燒
【解析】(1)①燃燒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物質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用火柴引燃
蠟燭,為蠟燭燃燒提供的條件是升高溫度,達到了蠟燭的著火點。
②乙的燭芯比甲長,導致燃燒時更旺,原因是乙的燭芯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
③圍繞甲、乙兩支蠟燭的燃燒,還想探究的問題是:蠟燭燃燒生成什么物質?
點燃
(2)①火箭升空時,燃燒室里是液氫燃燒生成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
②液體火箭發(fā)動機的優(yōu)點是可以通過調控發(fā)動機內閥門來燃燒室調控動力。火箭運行過程中,為增大動力,
應進行的操作是控制閥門A和閥門B,使燃燒室內的液氫、液氧充分燃燒。
7.(2024·廣東廣州·中考真題)關于下列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11
A.實驗①:集氣瓶內水平面上升約,說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
55
B.實驗②:電解水的玻璃管內分別生成H2和O2,說明水由H和O兩種元素組成
C.實驗③:白磷燃燒但紅磷不燃燒,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低
D.實驗④:反應前后稱量的總質量不同,說明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A、實驗①是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紅磷在集氣瓶中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集氣瓶中水平面上
升的液位為氧氣站空氣的體積,選項正確;
B、實驗②電解水在電源兩級的玻璃管內分別生成氫氣和氧氣,可說明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選項正
確;
C、實驗③是紅磷和白磷在相同的條件下,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可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低,選項正
確;
D、稀鹽酸和大理石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會進入空氣中,不在密閉空間內,不可說明質量守恒定律,選項錯
誤。
故選D。
8.(2024·內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題)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目的的是()
B.利用簡易凈水器獲得C.探究燃燒需要氧氣(著火D.檢驗久置的氫氧化鈉
A.干燥氫氣
純水點:白磷40℃,紅磷240℃)溶液是否變質
【答案】D
【解析】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與氫氣反應,可用于干燥氫氣,為了使氫氣與濃硫酸充分接觸,氫氣應
從長導管進、短導管出,故該實驗設計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
B、利用該簡易凈水器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雜質,屬于混合物,因此通過簡易凈水器獲得的水并不是純
水,故該實驗設計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
C、該實驗中,白磷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所以白磷燃燒;紅磷與氧氣接觸,但溫度沒有達
到紅磷的著火點,所以紅磷不燃燒,由此可得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不能探究燃燒需要氧氣,
故該實驗設計不能達到目的,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鈉溶液變質實際上是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
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和氯化鈉,往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氫氧
化鈉溶液變質,若沒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氫氧化鈉溶液沒有變質,故該實驗設計能達到目的,符合題意。
故選:D。
9.(2024·西藏·中考真題)暑假期間,達瓦同學一家人去過林卡。晚上,大家圍著篝火跳起了歡快的鍋莊,
場面十分和諧、幸福。
(1)木材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和。
(2)篝火晚會結束后,為防止失火,達瓦同學可以通過(填一種滅火方法即可)將篝火熄滅。
(3)為響應垃圾分類的倡議,達瓦同學將喝完水的塑料瓶投入_____桶里最合適。
A.廚余垃圾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D.可回收垃圾
【答案】(1)與氧氣接觸
(2)用水澆滅、用土覆蓋
(3)D
【解析】(1)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與氧氣接觸;
(2)篝火晚會結束后,為防止失火,達瓦同學可以通過用水澆滅或用土覆蓋將篝火熄滅;
(3)喝完水的塑料瓶屬于可回收物,應放入可回收垃圾,故選:D。
10.(2024·湖南·中考真題)花鼓戲《補鍋》中唱到“于拉風箱呼呼響,火爐燒得紅旺旺”。下列說法最合
理的是()
A.風箱拉動過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風箱為煤的燃燒提供了充足氧氣
C.火爐燒得旺是因為降低了煤的著火點
D.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答案】B
【解析】風箱拉動過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氣,而氧氣并不是可燃物,故A選項說法不正確;風箱拉動過程
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氣,有利于煤充分燃燒,故B選項說法正確;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不會改變,
故C選項說法不正確;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D選項說法不正確。
11.(2024·福建·中考真題)下列滅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溫度降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原理的是()
A.用燈帽蓋滅酒精燈火焰B.關閉燃氣灶閥門熄滅火焰
C.用水澆滅炭火D.用鍋蓋蓋滅油鍋火焰
【答案】C
【解析】燈帽蓋滅酒精燈,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原理,A不符合題意;關閉燃氣灶閥門熄滅火焰,利用的
是清除可燃物的原理,B不符合題意;水汽化吸熱,用水澆滅炭火,是利用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原理,C符合題意;用鍋蓋蓋滅油鍋火焰,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原理,D不符合題意。
12.(2024·江蘇蘇州·中考真題)火的使用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下列有關燃燒與滅火的說法或措施正
確的是()
A.可燃物接觸氧氣即可發(fā)生燃燒
B.將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著火點
C.電線短路起火,可用冷水澆滅
D.炒菜油鍋著火,可用鍋蓋蓋滅
【答案】D
【解析】可燃物燃燒除了要接觸氧氣,溫度也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A錯誤;將將木材架空可以增大
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故B錯誤;電線短路起火應該先切斷電源,且不能用冷水澆滅,
不然會引發(fā)觸電,故C錯誤;炒菜油鍋著火,可用鍋蓋蓋滅,可以隔絕氧氣,達到滅火目的,故D正確。
13.(2024·山東濱州·中考真題)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有發(fā)光、發(fā)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B.炒菜時油鍋起火,可用鍋蓋蓋滅
C.可以通過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來滅火D.夜間發(fā)現(xiàn)煤氣泄漏,立即開燈檢查
【答案】B
【解析】有發(fā)光發(fā)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不一定是燃燒,如燈泡通電發(fā)光放熱,故A說法錯誤;炒菜時,油鍋著火
可用鍋蓋蓋滅,這是利用了隔絕氧氣滅火的措施,故B說法正確;物質的著火點一般不變,故C說法錯誤;
家里煤氣泄漏,不能立即開燈檢查,否則可能引起爆炸,故D說法錯誤。
14.(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題)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說法錯.誤.的是()
A.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
B.森林失火時,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
C.做飯時,燃氣灶火焰出現(xiàn)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可調小灶具進風口
D.燃著的酒精燈不慎碰倒,若灑出的酒精燃燒起來,應立刻用濕抹布撲滅
【答案】C
【解析】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利用隔絕氧氣的原理達到滅火目的,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森
林失火時,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利用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的原理達到滅
火目的,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做飯時,燃氣灶火焰出現(xiàn)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這是氧氣不足造成的,
需要調大灶具進風口,C說法錯誤,符合題意;燃著的酒精燈不慎碰倒,若灑出的酒精燃燒起來,應立刻用
濕抹布撲滅,利用隔絕氧氣的原理達到滅火目的,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考點02滅火的原理及探究
1.(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花生油的主要成分為淀粉
B.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
C.制作門窗的鋁合金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
D.鐵釘在干燥的空氣中比在潮濕的空氣中更易生銹
【答案】B
【解析】A.花生油是從花生中提取的食用油,它屬于植物油,而植物油和動物脂肪的主要成分都是油脂,
而不是淀粉,故A選項錯誤;
B.油鍋著火時,如果立即用鍋蓋蓋滅,可以隔絕空氣(氧氣),使火焰熄滅,故B選項正確;
C.鋁合金是由鋁與其他金屬(如銅、鎂、鋅等)通過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它屬于金屬材料,而
不是有機高分子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通常是由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如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
等,故C選項錯誤;
D.鐵釘生銹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潮濕的空氣中,鐵釘更容易接觸到水蒸氣,
從而加速生銹過程,而在干燥的空氣中,由于缺少水蒸氣,鐵釘生銹的速度會大大減慢,故D選項錯誤;
故選:B。
2.(2024·海南·中考真題)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
基層防災避險能力”。從化學的視角解釋下列應急措施的原理。
(1)炒菜時鍋中的油著火了,可用鍋蓋蓋滅。
(2)逃離火災現(xiàn)場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1)隔絕氧氣
(2)過濾掉煙塵和有害物質
【解析】(1)蓋上鍋蓋,能隔絕氧氣,從而滅火。
(2)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能過濾掉煙塵和有害物質,防止煙塵以及有害物質進入呼吸道。
3.(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題)化學與生活生產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化學與健康
A.化學與環(huán)保
①青少年食用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可有效預防
①生活污水應處理達標后排放
甲狀腺腫大
②塑料垃圾可通過焚燒處理,減少白色污染
②人體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
C.化學與能源D.化學與安全
①煤、石油和天然氣是可再生能源①面粉廠、加油站附近應嚴禁煙火
②太陽能和風能是人們正在開發(fā)和利用的清潔能源②油鍋起火可用鍋蓋蓋滅
【答案】D
【解析】A、①生活污水應處理達標后排放,以免污染環(huán)境,說法正確;②塑料垃圾焚燒會產生大量有害氣
體,不能焚燒,說法錯誤;故該選項不完全正確;
B、①青少年食用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可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說法錯誤;②人體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
血病,說法正確;故選項不完全正確;
C、①煤、石油和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能源,說法錯誤;②太陽能和風能是人們正在開發(fā)和利用的清潔能源,
說法正確;故選項不完全正確;
D、①可燃性的粉塵或氣體不純燃燒容易引起爆炸,面粉廠、加油站附近應嚴禁煙火,說法正確;②油鍋起
火可用鍋蓋蓋滅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說法正確。故選項完全正確;
故選:D。
考點0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及火災防護
1.(2024·四川內江·中考真題)下列有關防火與實驗安全的做法不正確的是()
A.廚房燃氣泄漏,立即關閉燃氣閥
B.火災現(xiàn)場煙霧較濃,可用濕毛巾捂口鼻,盡量貼近地面逃離
C.處置森林火災,開辟防火隔離帶
D.實驗用剩的藥品,直接倒入下水道
【答案】D
【解析】A、燃氣與空氣混合遇明火、靜電、電火花或加熱易發(fā)生爆炸,廚房燃氣泄漏,立即關閉燃氣閥,
可以防止燃氣繼續(xù)泄露,故選項說法正確;
B、濕毛巾有類似防毒面具的作用,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燒時生成的煙塵;氣體受熱密度變小,
有毒氣體上升聚集在高處,盡量貼近地面逃離,故選項說法正確;
C、處置森林火災,開辟防火隔離帶,利用的是隔離可燃物的滅火原理,故選項說法正確;
D、實驗用剩的藥品,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應放入指定的容器內,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2.(2024·北京·中考真題)下列標志表示“禁止煙火”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A、該標志是腐蝕品標志,不符合題意;
B、該標志是禁止煙火標志,符合題意;
C、該標志是爆炸品標志,不符合題意;
D、該標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標志,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2024·山東東營·中考真題)當高層樓房下層起火,火勢兇猛無法撲滅時,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確的是()
①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②盡量貼近地面逃離,尋找安全出口
③迅速轉移到陽臺,用繩索下墜
④跳樓
⑤打濕床單,披在身上
⑥攜帶貴重物品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答案】D
【解析】①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可過濾有毒煙塵,正確;
②二氧化碳受熱后密度變小,故高處二氧化碳含量較高,故盡量貼近地面逃離,尋找安全出口,正確;
③樓房下層起火,火勢無法撲滅時,不易逃離,可迅速轉移到陽臺,用繩索下墜,正確;
④發(fā)生火災時,不能跳樓,防止引發(fā)更大的危險,錯誤;
⑤發(fā)生火災時,可打濕床單,披在身上,防止皮膚被灼傷,正確;
⑥發(fā)生火災時,應迅速撤離,不能因攜帶貴重物品而耽誤時間,錯誤。
故選D。
4.(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安全生活離不開化學。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家用電器起火,用水澆滅
B.添加過量防腐劑,延長食品保質期
C.廚房燃氣泄漏,立即打開排氣扇通風
D.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前,先通風
【答案】D
【解析】A、家用電器起火,首先應切斷電源,為防止觸電,不能用水澆滅,故選項錯誤;
B、食用添加過量防腐劑的食品,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故選項錯誤;
C、可燃性的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點燃易發(fā)生爆炸,開啟排風扇可能產生電火花引燃混合氣體,發(fā)生爆炸,故
選項錯誤;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會聚集在菜窖中,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含量過高會使人窒息死亡,所
以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應先通風,故選項正確;
故選:D。
考點04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1.(2024·重慶·中考真題)“嫦娥六號”探測器的發(fā)射火箭用到了無污染的高能燃料。該燃料最有可能是()
A.液氫B.液氧
C.酒精D.石油
【答案】A
【解析】A、氫氣燃燒熱值高,且產物只有水,清潔無污染,符合題意;
B、氧氣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不符合題意;
C、酒精不充分燃燒會產生一氧化碳和炭粒等污染物,不符合題意;
D、石油燃燒會產生一氧化碳和炭粒等多種污染物,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下列關于化石燃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化石燃料都屬于可再生能源B.煤完全燃燒時不會產生污染
C.石油為原料能制造合成纖維D.天然氣主要成分為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化石燃料在短期內不能從自然界得到補充,屬于不可再生能
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煤中含有硫元素、氮元素,完全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溶于水會形成酸雨,對環(huán)境造成污
染,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以石油為原料能制造合成纖維,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2024·四川瀘州·中考真題)《漢書》中記載:“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
是()
A.石油B.豬油
C.礦泉水D.鹽湖水
【答案】A
【解析】石油是從有機物質中形成的,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殘骸。在這些有機物質死亡之后,它們逐
漸被埋在深層的沉積巖層中,受到地熱和地壓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有機物質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最終形成了石油,石油為黑色液體,可燃,故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是石油,故選A。
4.(2024·廣東廣州·中考真題)能源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石油屬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造成酸雨
C.乙醇汽油用作汽車燃料可減少空氣污染
D.太陽能電池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答案】B
【解析】A、煤、石油、天然氣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資源,故正確;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會造成酸雨,二氧化碳不會造成酸雨,故錯誤;
C、乙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用乙醇汽油可以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故正確;
D、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故正確。
故選B。
5.(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下列關于化石燃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化石燃料都屬于可再生能源B.煤完全燃燒時不會產生污染
C.石油為原料能制造合成纖維D.天然氣主要成分為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化石燃料在短期內不能從自然界得到補充,屬于不可再生能
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煤中含有硫元素、氮元素,完全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溶于水會形成酸雨,對環(huán)境造成污
染,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以石油為原料能制造合成纖維,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2024·湖北·中考真題)在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時,做了如下圖的兩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燃燒時火焰呈(淡)藍色B.左側燒杯內壁有小液滴產生
C.右側燒杯內壁石灰水變渾濁D.可得出甲烷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解析】甲烷燃燒時火焰呈(淡)藍色,故A說法正確;甲烷燃燒生成水,則左側干冷燒杯內壁有小液滴
產生,故B說法正確;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右側燒杯內壁石灰水
變渾濁,故C說法正確;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根據質
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物氧氣中含有氧元素,則可得出甲烷中一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無法確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D說法錯誤。
7.(2024·甘肅白銀·中考真題)2024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中國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下列做法符合這一
主題的是()
A.隨意焚燒秸稈B.亂丟廢舊電池
C.發(fā)展清潔能源D.提倡毀林造田
【答案】C
【解析】隨意焚燒秸稈,會產生大量煙塵和空氣污染物,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故A選項不符合這一主題;亂
丟廢舊電池會污染土壤和水源,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故B選項不符合這一主題;發(fā)展清潔能源,可以減少化
石燃料的使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故C選項符合這一主題;樹木具有凈化環(huán)境,防風
固沙的作用,提倡毀林造田,需要砍伐大量樹木,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造成環(huán)境惡化,故D選項不符合這一
主題。
8.(2024·四川瀘州·中考真題)《漢書》中記載:“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
是()
A.石油B.豬油
C.礦泉水D.鹽湖水
【答案】A
【解析】石油是從有機物質中形成的,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殘骸。在這些有機物質死亡之后,它們逐
漸被埋在深層的沉積巖層中,受到地熱和地壓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有機物質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最終形成了石油,石油為黑色液體,可燃,故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是石油,選A。
9.(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合成氨是20世紀偉大的成就之一。研究氨氣的組成、性質及用途具有重要
意義。
(1)液氨可用作制冷劑。構成氨分子的微粒是氮原子和。液態(tài)的氨轉化為氨氣的過程中,氨分
子間的距離(填“變大”或“變小”)。
(2)反應8NH3+3Cl2=6NH4Cl+N2可用于檢查輸送氯氣的管道是否泄漏。
①N的質子數(shù)為7,核外第一層有2個電子,則第二層有個電子。由Cl轉化為Cl﹣的過程中,Cl
(填“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
②NH4中H的化合價為+1價,則N的化合價為價。
(3)NH3在能源與環(huán)境領域應用廣泛。
①NH3燃燒生成N2和H2O,未來可用作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從產物的角度分析,作為燃料NH3相比于
CH4的優(yōu)點是。
催化劑
②NH3可用于煙氣脫硝,如4NH3+6R5N2+6H2O,R的化學式為。
【答案】(1)氫原子變大
(2)5得到電子-3
(3)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huán)保)NO
【解析】(1)氨分子(NH3)是由氮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當液態(tài)的氨轉化為氨氣時,由于分子間的相互作用
力減弱,氨分子間的距離會變大,使得液態(tài)氨能夠更容易地轉化為氣態(tài);故填:氫原子;變大;
(2)①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已知N的質子數(shù)為7,那么它的核外電子數(shù)也為7,由于核外第一
層有2個電子,根據原子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第二層電子數(shù)應為總電子數(shù)減去第一層電子數(shù),即7?2=5;由
Cl轉化為Cl-的過程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變?yōu)?1價,說明氯原子得到了一個電子,形成了氯離子,故
填:5;得到電子;
②已知NH4中H的化合價為+1價,設N的化合價為x,則有x141,x3,因此,NH4中N的化
合價為﹣3價,故填:-3;
(3)①NH3燃燒生成N2和H2O,這兩種產物都是無毒的,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而CH4燃燒雖然也能產
生大量的熱能,但其產物中包括二氧化碳,這是一種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有負面影響,因此,從產物的
角度分析,作為燃料NH3相比于CH4的優(yōu)點是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huán)保),故填:燃燒產物無污染(或環(huán)保);
②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反應前含有4個N原子、12個H原子和未知數(shù)量
的R原子,反應后含有10個N原子、12個H原子和6個O原子,相差6個N和6個O,則R中含有1
個N和1個O,即R的化學式為NO,故填:NO。
10.(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氫能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安全高效的制氫和儲氫是氫能成為主要能源
的關鍵。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農藝師考試自我提升試題及答案
- 七年級地理上冊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節(jié)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乒乓球考級試題及答案解析
- 安管員考試題及答案
- 五年級信息技術下冊 第13課身邊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泰山版
- 2024年農藝師實踐能力提升試題及答案
-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四單元 遠離犯罪 第十一課 樹立防范意識《拒絕誘惑克制沖動》教學設計 教科版
- 明晰考試形式福建事業(yè)單位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五年級英語上冊 Unit 3 My weekend plan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人教PEP
- 教師個人職業(yè)發(fā)展目標與行動計劃
- 工商業(yè)儲能技術規(guī)范及并網流程
- DL-T-5438-2019輸變電工程經濟評價導則
- CJJ89-2012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程
- 《包裝結構設計》完整課件
- 股權轉讓通知函協(xié)議書
- 抽樣調查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 ??谑袊量臻g總體規(guī)劃(2020-2035)(公眾版)
- 起重吊裝及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程危大安全管理措施
- 從電影《第二十條》中學習刑法
- 2024年河南省許昌市九年級中考物理一模試卷+
- (2024年)AED(自動體外除顫器)使用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