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_第1頁
初中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_第2頁
初中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_第3頁
初中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_第4頁
初中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二語文(下冊)教案

第一單元

單元教學要點

學習本單元課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進而了解社會、感悟

人生;要繼續(xù)了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學習作者是怎樣寫好

一個人的。

1、藤野先生

魯迅

一、教學要點

1、體會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強我中華的愛國情操。

2、通過對文章內(nèi)容和結構的分析,了解文章圍繞中心意思選擇和組織材料,并以時間為

序,以作者的思想變化為線索,結構全文的方法。

3、學習通過幾件事表現(xiàn)一個人的思想性格的寫法。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教學過程:

(-)鞏固復習

簡介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我國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

革命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說、詩歌、散文、雜文等,都收在《魯迅全集》里。我們學過

他的課文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jīng)〉》,都選自《朝花夕拾》。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字詞

讀準子音:feihuiyugengyanjiepoujThuipieyao

緋薈芋梗咽詰剖畸誨瞥杳

解詞:(16個)

爛煽:通常寫作“爛漫”,這里是顏色鮮明而美麗。

油光可鑒:這里是頭發(fā)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鏡子一樣可以照人。鑒:照。

標致:漂亮。這里是反語,用來諷刺。

斗亂:斗,通“抖”。飛騰雜亂。

客死:死在異國他鄉(xiāng)。

模胡:即“模糊”,這里是馬虎、不講究。

落第:原指科舉時代應試不中。這里指考試不及格。

不遜:無禮。遜謙遜。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實姓名。匿:隱藏。

詰責:質問并責備。

托辭:借口。

凄然:形容悲傷難過的樣子。

適值:正好遇到。

小而言之:就小的方面說。

正人君子:反語,諷刺那些為軍閥政客張目而自命為“正人君子”的文人。

深惡痛疾:形容對某人某事厭惡到了極點。

2、篇章結構:給課文分段,并寫段意。

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作者在東京的所見、所想,為與藤野先生相識埋下伏筆。

(1)作者在東京都見到了什么?有何所想?

(2)本部分最能表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話是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作者思想感情?

(3)本部分都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4)第1句話與哪句呼應?

第二部分(4—35段):作者在仙臺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相別的過程,高度贊揚藤野

先生。

相識:外貌描寫一一學識淵博。

語言描寫一一和藹、平易近人。

留級學生介紹一一生活簡樸。

相處:四件事

(1)添改講義:自始至終,認真負責。

(2)糾正血管圖:治學嚴謹,循循善誘。

(3)關心我的解剖實習:關心我,沒有民族偏見。

(4)了解中國女人裹腳:實事求是。

其他

(5)匿名信事件:日本“愛國青年”有民族偏見。與藤野對比。

(6)看電影:棄醫(yī)從文,離開藤野先生。

相別:(略)

第三部分(36—38段):作者離開仙臺后懷念藤野先生,激勵我去奮斗。。

(1)作者是怎樣懷念藤野先生的?

時時記起他。

珍藏他修改過的講義。

掛上他的照相。

多寫戰(zhàn)斗的文章。

(2)“良心”指什么?

指愛國的思想和戰(zhàn)斗的精神。

3、回答問題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說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識淵博;和藹、平易近人;生活簡樸;認真負責、治學嚴謹、要求嚴格、善于誘導、

關心我、沒有民族偏見的人。

(2)“我”是怎樣的一個人?從何處可以看出?

愛國。從離開東京;只記得“日暮里”和“水戶”;棄醫(yī)從文等可以看出。

(3)全文的中心

贊揚了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以及要同反動派戰(zhàn)斗到底的決心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問題探究

(1)這篇文章題為“藤野先生”,但為什么要寫在東京的清國留學生和日本的“愛國青

年”及看電影的事?

見的藤野先生的原因;與藤野先生無民族偏見對比;離開藤野先生”、棄醫(yī)從文原因。

這體現(xiàn)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

(2)作者在去仙臺的路上,一定經(jīng)過很多地方,但為什么只記得“日暮里”和“水戶”?

記得“日暮里”,是因為作者一想到這三個字,就聯(lián)想到自己的祖國,有“日暮鄉(xiāng)關何處

是”的家國愁思;記得“水戶”是因為這里是富有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情感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3)作者是怎樣懷念藤野先生的?請概括出來。

時時記起他;把他所修改的講義裝訂成三厚本,收藏著;把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北京寓

居的東墻上;再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4)散文常常有一條線索貫穿其中,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明線: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

暗線:以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為暗線。

四、布置作業(yè)

1、字詞各兩遍,并牢記。

2、研討與練習二。

附:如何寫人?

不能只寫一件事。

從不同角度(方面)選取典型材料。

在寫人時,多用語言、動作等描寫。

2、我的母親

胡適

一、教學要點

1、體會作者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孝敬長輩的品質。

2、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怎樣寫好一個人。

3、掌握字詞、理解重要語句的作用。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

胡適,原名胡洪醉(xing),字適之。學者,倡導文學革命的知名人士。這篇文章是作者

中年(40歲)時對自己人生歷程的一段回顧。

(二)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字詞

(1)讀準字音:紿(zhou)糜(mGi)庶(shfi)翳(yi)?。╯hu)

(2)解詞:(4個)

文經(jīng)紿: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責罰:處罰。

下流: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廣漠:廣大空曠。

2、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全文結構

第一部分(1—4):寫我童年的身體情況和性格特點。

第二部分(5-12):寫母親對我的言傳身教,表現(xiàn)母親的性格和品質。

第二部分(13):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敬愛和感激。

(2)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表現(xiàn)了母親是怎樣的品性?

概括地說,寫了三方面的事:

①母親對我的管教(5——7)——教我做人、催我上學。既慈祥又嚴格地管束我。(言傳)

②母親處理難事和矛盾(8——11)——

債主討債:寬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化解家庭矛盾:容忍、溫和的性格。(身教)

③“剛氣”的一面(12)——不受人格上的侮辱,捍衛(wèi)自己的名節(jié)。(影響)

(3)作者寫了母親對我的訓導,卻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的相處情況,你怎樣理解?

母親對我的訓導是“言教”,她與家人的相處情況是“身教”。它們共同表現(xiàn)了母親是我

的“恩師”。

3、理解語句的分寸感

見課后練習二。

4、學習寫人

寫事寫人

(1)寫清六要素。(1)不能只寫一件事。

(2)重點寫詳經(jīng)過。(2)從不同角度選取典型材料,表現(xiàn)

人物的性格或品質,多用語言、動作等描

(3)在寫經(jīng)過時,要用語言、動作、心理等寫。

描寫,突出事的意義。(3)注意詳略得當。

四、布置作業(yè)

1、字詞各2遍。

2、學習縮寫(600——800字)。

3、我的第一本書

牛漢

一、教學要點

1、讀課文,積累詞語。

2、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理解標題的雙重含義。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積累詞語:

(1)讀音:摻和(chan)馬鬃(zong)磨蹭(ceng)脊背(jl)

(2)解詞:(3個)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

凄慘:凄涼悲慘。

忘本:境遇變好后忘掉自己原來的情況和所以能得到幸福的根源。

(二)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引出本文的話題,表明其分量。

第二部分(2—13段):寫我的第一本書,及其相關的事情。

半本書一一同學情真。

父親裝訂書一一父子情深。

到崔家莊念書一一大開眼界。

我的第一本書的來歷:考第二一一父親考我一一半本書一一要回另一半一一父裝訂成兩

本完整的書。

補敘讀第一本書時的快樂。

幾個讀書人的命運一一惦記朋友。

第三部分(14段)照應開頭,表達對第一本書的珍視銘記之情。

2、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內(nèi)涵和情感

(1)“第一本書”的含義一一不僅僅指那半本國語課本,也指我的人生第一課。這人生

的第一課蘊涵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2)“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p>

句中“荒寒的大自然”指什么?

指當時苦難的生活、惡劣的學習環(huán)境、人們不幸的命運。

(3)作者是懷著怎樣的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同時也是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

書里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也映照了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那種荒

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中心思想:這篇散文,深情地回憶了“我”童年時代讀過的第一本書的過程,歌頌了深

沉的父子之情,真摯的同學之情以及那段生活對自己人生的重大影響。

3、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因為童年的生活是苦難,學習環(huán)境是惡劣的,人們都在生活的底線上掙扎,作者對童年

的感覺是辛酸的,所以說“童年沒有幽默”。但童年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么艱辛,也抹

不掉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淘氣。能和小伙伴一起,和小動物一起又都是快樂的。

況且一玩起來就什么困苦都忘了。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

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枉”是白白地、無價值、無意義的意思。作者的第一本書意味深長。它不僅表明第一

次跨進學堂的大門,走進知識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一本書里包含著同學的友情,父子的深

情,童年的樂趣和生活的苦難以及對自己人生的重大影響。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又是感

悟人生的第一本書。所以應當寫,不寫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

“本”是雙關語。既指第一本國語課本,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東西。

作者所指的主要是后者。

四、布置作業(yè)

(1)字詞個2遍,并記牢。

(2)理解“我的第一本書”和“本”的雙重含義。

4、列夫?托爾斯泰

茨威格

一、教學要點

1、識記重點字詞。

2、感知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通過肖像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及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

茨威格,奧地利作家,評論家。曾獲諾貝爾文學獎,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

說家之一。三部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代表了他的藝術高峰;

《成功的秘訣》是他傳世的名篇之一。

(二)掌握字詞

1、讀音:髭(zi)髯(ran)髯(quan)結(liu)黝黑(y6u)禁錮(gu)侏儒(zhii)

鋰亮(zeng)廣袤(mAo)甲胄(zh6u)粲然(can)犀利(xi)

2、解詞(9個)

器宇:氣概、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尷尬:神色、態(tài)度不自然。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

(三)感知課文內(nèi)容

第一部分(1-5段):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一一突出他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與

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第二部分(6-9段):描寫托爾斯泰的犀利目光一一表現(xiàn)他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

闊和深細,以及批判的廣度和深度。

(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感情基調是敬佩、贊美。

(五)寫作特點

1、比喻和夸張的運用。

2、欲揚先抑的寫法。

四、布置作業(yè)

1、字詞各2遍。

2、研討與練習二。

5、再塑生命

海倫?凱勒

一、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莎莉文老師的偉大可愛之處。理解作者對莎莉文老師敬愛和感激

的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從文中獲取信息并進行語言概括的能力。

3、學習海倫?凱勒好學敏思、堅忍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

海倫?凱勒,美國著名盲聾啞女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世界》《走出黑暗》

等。

(二)掌握字詞

1、讀準字音:綻(zhAn)搓(cuo)捻(nian)冥思遐想(mmgxia)遨游(§o)

2、解詞(5個)

不求甚解:指學習不認真,不求深刻理解。甚:很。

恍然大悟:猛一下清醒覺悟的樣子。

不可名狀:沒法用語言來形容。名:說出,狀:描述。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冥思遐想:漫無邊際地深思想象。

(三)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莎莉文老師的偉大可愛之處。

1、全文共寫了莎莉文老師的幾件事?請概括出來。

第一部分:三件事。

老師到來,抱我入懷。一一關愛(感受到關愛)

給我娃娃,教我拼寫。一一興趣、方法(具體)

井房散步,辨別杯、水。一一耐心、方法(啟發(fā)智慧和情感)

第二部分:一件事。

走進大自然,認識美與丑。一一面對現(xiàn)實、面對自己

第三部分:一件事。

理解愛字,領悟到抽象概念。一一提升思維(抽象)

表現(xiàn)了莎莉文老師充滿愛心、耐心,教育得法,循序漸進。

表現(xiàn)了“我”好學、敏思、堅毅、熱愛生活。

2、為什么稱莎莉文老師為“再塑生命”的人?

當初后來

疲倦不堪(失去生活的信心)喚醒了我的靈魂,給予我光明、

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探測儀(沒有方向、希望、快樂和自由。

對未來沒有希望)懂得了“愛。感覺到有無數(shù)無形

的線條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間。

理解“再塑生命”的含義

字面意思是“重新塑造生命”的意思,但在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莎莉文老師喚醒我的

靈魂,使我再次擁有了“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2)莎莉文老師讓我又回到自然、理

解自然。(3)莎莉文老師教我懂得了“什么是愛”。從這些意義上說,莎莉文老師是給我“再

塑生命的人”,用中國通俗的話說,就是“再生父母”。

(四)理解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情

敬愛、感激。

抓住文中的抒情議論句體會。

四、布置作業(yè)

字詞各2遍,并記牢。

說話要簡潔

說話要講究方式

1、簡潔即簡單明了,說話要簡單明了,不要羅嗦。

2、為了讓對方理解你的話語,認同你的觀點,說話要講究方式,從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說話的方式很多,這里介紹兩種:直言和婉言。

所用詞語的意思與所要表達的實際意思一致,直截了當,就是直言。

對于有些事物,有時不便于直接說明白,而用一些相應的同義詞語婉轉曲折地表達出來,

就是婉言。

通常,在家庭里、在親朋好友之間,可以有什么說什么。在其他場合,或對不很熟悉的

人,說話要謹慎,適當使用一些委婉語言。

第二單元

單元教學要點

本單元所選的文章都是散文詩,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

學習本單元,要加強朗讀,注意課文中的聯(lián)想和想象,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

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

6、雪

魯迅

一、教學要點

1、識記并理解本文的生字生詞,體會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

2、反復誦讀,感悟文章的內(nèi)容和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作者簡介(略)

(二)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字詞

(1)讀準音:磬(qing)奩(lian)灼(zhu6)脂(zhi)褪(tui)

(2)解詞(4個)

消釋:消融;融化。

朔方:北方。

彌漫:充滿。

凜冽:刺骨而寒冷。

2、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全文共分幾部分?段意是什么?

全文共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寫江南雪的優(yōu)美。

第二部分(4—6段)寫北方雪的壯美。

(2)從兩部分的描寫中,你認為作者更喜愛哪方的雪?為什么?

更喜愛北方的雪。

這可從“但是”一詞中看出。它強調的是后者。

還可以從描寫中看出:寫北方的雪“永遠如粉。如沙,決不粘連”“蓬勃地奮飛”“燦燦

地生光”“彌漫太空”這些語句表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

(3)兩部分的描寫各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第一部分,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

第二部分,表現(xiàn)了作者頑強的斗爭精神。

(4)全篇蘊涵著怎樣的哲理?

滋潤美艷的“南方的雪”,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這旋轉飛騰的“朔方的雪”,

則蘊蓄了作者反抗冷酷現(xiàn)時社會的斗爭品格。在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中,貫穿著作者一個

共同的哲理:美好的理想需要用戰(zhàn)斗去實現(xiàn)。

3、理解重點語句(研討與練習二)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強的燦爛的雪花。(用“冰冷的”“堅強的”“燦

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

答:“冰冷的”“堅強的”,強調了雪花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值得

贊賞的。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健壯的處子的皮膚。(“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

和“極健壯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

答:“青春”“處子”都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狀態(tài),這里是指江南的雪蘊育著生命,是與輕

柔和緩的境界相聯(lián)系的。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

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答: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里它還被表現(xiàn)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

升華是與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雨的精魂一一凝聚了所有堅強內(nèi)

核的精魂。

四、布置作業(yè)

1、字詞各2遍,并記熟。

2、研討與練習三(寫片段)

7、雷電頌

郭沫若

一、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戲劇文學的特點。

2、誦讀并背誦課文前六段,體會文章熾烈的語言以及雷霆萬鈞的氣勢,感受情感律動。

3、學習屈原的愛國愛民思想和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以積極的態(tài)度樹立遠大的人生觀。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沫若”是他的筆名。四川省樂山人。我國現(xiàn)代杰出的作家、詩人、

戲劇家、古文字學家。是繼魯迅之后,我國文化戰(zhàn)線上又一面光輝旗幟。他著作很多,除詩

歌外,還有小說、散文、劇本等。

(二)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解讀題目

“雷電頌”就是歌頌雷電的意思。是節(jié)選作者歷史劇《屈原》第五幕第二場,此時屈原

被囚禁在東皇太一廟。

劇情簡介:在七國紛爭,戰(zhàn)亂頻繁的時代,屈原(楚國人,三閭大夫)看透了秦國吞侵

六國的野心,力勸楚懷王聯(lián)齊抗秦。卻遭到秦國宰相張儀與楚懷王的寵姬南后鄭袖內(nèi)外勾結、

陷害。楚國撕毀了楚齊盟約,投降了秦國,屈原被囚禁。

《屈原》全劇分五幕。依次是:《橘頌》《受誣》《招魂》《被囚》《雷電頌》。

2、寫作背景

《屈原》寫于1942年1月,這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最為黑

暗的時候。半壁河山淪于敵手,汪精衛(wèi)投敵叛國,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日,并且悍然發(fā)動“皖

南事變”,大肆殺害愛國抗日的軍民,掀起了反共高潮。中國當時的現(xiàn)實與楚當時的現(xiàn)實有

著驚人的相似。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xiàn)實義憤填膺,創(chuàng)作了歷史劇《屈原》。

3、讀課后“參考資料”,了解歷史劇《屈原》的大概內(nèi)容:

全劇分,橘頌一一受誣一一招魂一一被囚一一雷電頌五幕。(學生讀)

4、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所表達的的思想感情。

《雷電頌》的結構層次:分兩層

第一層(1-8段):屈原對風雷電的呼喚和歌頌,表達了對黑暗的憤懣和對光明的禮贊

和向往。

第二層(9—13段):屈原指斥神鬼偶像來憤怒地詛咒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總之,詩人在文中借雷電勇猛和雷霆萬鈞的戰(zhàn)斗氣勢,表達了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

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表現(xiàn)了忠于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理想和橫掃一切邪惡的頑

強斗爭精神及與黑暗勢力斗爭到底的浩然正氣。

5、寫作特點

(1)象征手法的運用

風雷電:象征變革現(xiàn)實的偉大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人民群眾。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無德無能的當權者。

有形的長劍、無形的長劍:有形的長劍,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劍;無形的長劍,指堅定

的信念。

(2)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充分表達感情,增強語言氣勢

擬人、排比、反復、夸張等。

6、掌握字詞

(1)讀準字音:睥睨(pini)草堂革堂鞫整(tangta)稽首(qi)迸射(beng)雷霆(tiing)

奸佞(ning)篤信(du)阿諛(yii)

(2)解詞

睥睨: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陰慘:陰暗悲慘。

拜手: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兩手拱合到地,頭靠在手上。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叩頭到地。

阿諛:迎合別人的意思,說好聽的話。

四、布置作業(yè)

1、字詞各兩遍,并記牢。

2、背誦前六段。

8、短文兩篇

巴金

一、教學要點

1、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兩篇短文的主題思想,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直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了解文中神話傳說的深意,品評關鍵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追求積極奮發(fā)、堅韌向上的人格。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背景材料

這兩篇散文詩寫于1941年,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蹦,抗日戰(zhàn)爭正進

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

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二)了解作者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甘,巴金是他的筆名。四川成都人?,F(xiàn)、當代著名文學家。代表

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

(三)掌握字詞

1、讀準音:瞬間(shun)夸父(kua)一撮灰(cuo)一撮胡子(zu6)揚谷(yang)姮娥(heng)

2、解詞:(3個)

01谷:古書上指日出的地方。揚:日出。

憑欄:靠著欄桿。

姮娥:即嫦娥。

(四)朗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理解兩篇短文的主題思想

1、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下列詞語的含義

“日”:象征這光明和溫暖。

“飛蛾”:為追求光明不怕犧牲的人格精神。

“夸父”:為追求光明不怕犧牲的精神。

“月”:象征寒冷的現(xiàn)實社會。

“姮娥”:為改變現(xiàn)狀而勇于奮斗,不怕犧牲的精神。

3、進一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日》

(1)分三層:

第一層(1—2段):贊美飛蛾和夸父。

第二層(3—4段):通過議論,歌頌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怕犧牲自己生命的精神。

第3層(5—6段):直抒胸臆,表達自己愿化飛蛾的心愿。

(2)研討與練習一

這里的飛蛾已不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它成為了一種象征,即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

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精神。飛蛾撲火是一種追求光和熱的行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樣的

人、這樣的行為是可貴的。所以用主要的篇幅來贊美飛蛾撲火。

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為了改變這樣的現(xiàn)實,情愿用生命做代價去奮斗。

(3)中心:通過贊美飛蛾撲火和夸父逐日,表達作者為追求光和熱,寧可轟轟烈烈地戰(zhàn)

死,也不愿偷生的斗爭精神。

《月》

(1)分三層:

第一層(1—2段):憑欄望月,引起沉思。

第二層(3—4段):寫冷月帶給我清冷的感覺。

第3層(5—6段):表達自己改變寒冷世界的愿望。

(2)研討與練習二

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寒冷、冰冷。

其他略。

(3)中心:通過我對寒冷月光的感覺,寫現(xiàn)實社會的寒冷和毫無生機,不僅贊頌姮娥的

獻身精神,也表達自己也要像姮娥一樣為改變現(xiàn)實而不怕犧牲的愿望。

四、布置作業(yè)

字、詞、作者各兩遍,并記牢。

9、海燕

高爾基

一、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從整體上領會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和作用。

2、理解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3、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方法對表達感情的作用。

4、學習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者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精神;理解海燕這一勇敢者形

象,學習他不怕困難、積極樂觀的戰(zhàn)斗精神。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背景材料

《海燕》是高爾基早期創(chuàng)作活動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詩,又稱《海燕之歌》。寫于1901年3

月,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當時歐洲發(fā)生了工業(yè)危機,蔓延到了俄

國。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著沙皇統(tǒng)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的高爾基親眼目睹并經(jīng)

歷了當時的群眾革命運動,于是結合當時的革命斗爭形勢,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chuàng)造了“海

燕”這個藝術形象,號召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迎接革命風暴的到來。

(二)了解作者

高爾基,前蘇聯(lián)作家,“無產(chǎn)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列寧語)、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

學奠基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導師。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

人間》《我的大學》、劇本《小市民》等。

(三)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結構分析

按海面景象的發(fā)展變化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段):寫暴風雨初起的景象。

第二部分(7—11段):寫暴風雨逼近時的景象。

第三部分(8—完):寫暴風雨即臨的景象。

2、理解“海燕”的形象

第一部分:暴風雨將要來臨時

海燕:“高傲地飛翔”“碰”“沖”“叫喊”“勇敢地”“自由自在地”一一勇敢、昂揚的斗

志和愉悅的心情。(高傲:不是“自以為了不起”的意思、,而是褒義詞,是“矯健、意氣風

發(fā)”的意思。

海鷗:“呻吟”“飛竄”“把恐懼掩埋”一一恐懼、驚慌、躲藏。

海鴨:“呻吟”“嚇壞了”一一恐懼、驚慌、躲藏。

企鵝:“膽怯”“躲藏”一一恐懼、驚慌、躲藏。

本部分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海燕用勇敢、昂揚的斗志和愉悅的心情迎接暴風雨的

到來。

第二部分:暴風雨逼近時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穿過”“掠起”“大笑”“號叫”一一積極、勇敢、極度歡樂。

(號叫:形容海燕極度歡樂的情態(tài)。)

其他海鳥:恐懼地躲藏起來,不敢露面,銷聲匿跡。

本部分歌頌海燕為暴風雨的迫近而歡欣鼓舞。

第三部分:暴風雨即臨時

海燕:“勇敢”“飛翔”“預言家”“叫喊”一一不僅不害怕,還希望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

本部分突出了海燕歡迎暴風雨的到來,希望來得更猛烈些,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3、理解象征意義

大海波濤:象征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大海是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

暴風雨:象征著席卷一切反動勢力的革命風暴。

海燕:象征英勇善戰(zhàn)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先驅者。

海鷗、海鴨、企鵝:象征著那些害怕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烏云、狂風、雷電:象征正在做垂死掙扎的沙皇反動派。

4、理解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1)烘托海燕的形象。

(2)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5、體會比喻、擬人、反復、排比等修辭方法對表達感情的作用

比喻: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明喻)

把這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暗喻)

擬人:烏云聽出了歡樂。

反復:它深信,烏云是遮不住太陽的,一一是的,遮不住的!

排比:烏云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6、掌握字詞

(1)讀準音:火焰(yan)翡翠(隹i)掠起(liie)蜿蜒(wMyWn)

(2)解詞:(4個)

蒼茫:空曠遼遠,沒有邊際。

高傲:自認為了不起,看不起人。這里是指海燕矯健的意思。

號叫:這里形容海燕的極度歡樂。

蜿蜒:像蛇類爬行的樣子。

(四)寫作特點

1、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2、對比的手法。

3、象征的手法。

四、布置作業(yè)

1、字詞各兩遍,并記牢。

2、練習冊。

10、組歌

紀伯倫

一、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領悟詩人擬人化的感情內(nèi)涵。

2、學習借物抒情的寫法。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品質。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

紀伯倫,黎巴嫩詩人、畫家,和泰戈爾一樣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著有散文

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

(二)背景材料

紀伯倫生活時代的黎巴嫩是處于封建主義、殖民主義統(tǒng)治的時期,他激進的思想和當時

的政治相悖。所以在自己的國土上,他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不得不長期旅居異國,身老他鄉(xiāng)。

然而與故土的別離,不僅沒有淡化他對祖國的思念,冷卻他熾熱的赤子之情,相反,他愛之

更深,思之也更切。

(三)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掌握字詞

(1)讀準字音:熾熱(chi)禱詞(d&o)長吁短嘆(xu)滿腹(fii)天穹(qi6ng)

溝壑(he)翱翔(ao)纖細(xiM)心扉(演)酷肖(xiAo)

(2)解詞(5個)

執(zhí)拗:固執(zhí)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長吁短嘆:因傷感、煩悶、痛苦等不住地唉聲嘆氣。

紋絲不動:一點都不動。

憔悴:形容瘦弱,面色不好看。

璀璨:形容珠寶等光彩鮮艷。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飛。

酷肖:酷似。

2、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浪之歌》

內(nèi)容:

第一部分(1—4段):海浪對海岸的愛戀。

第二部分(5—6段):海浪公而忘私的精神。

第三部分(6段):借海浪直抒胸臆。

中心:借助海浪對海岸的熱戀,表達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

(2)《雨之歌》

內(nèi)容:

第一部分(1—4段):雨的功用。

第二部分(5—7段):雨的誕生和墜落。

第三部分(8段):雨同愛情極其相似。

中心:借雨來歌頌奉獻者的偉大和無私。

3、寫作特點

借物抒情的寫法。

四、布置作業(yè)

1、字詞各兩遍,并記牢。

2、練習冊。

第三單元

單元教學要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詞句、文意、要點等),了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運用自主合作的方式

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理解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教育學生懂得人類只有保持敬畏之心,

愛護自然,才能得到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11、敬畏自然

嚴春友

一、教學要點

1、掌握字詞,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2、理解本文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揣摩關鍵語句,體味其

深刻含義。

3、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愛護自然,求得人與

自然和諧發(fā)展。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解題

“敬畏自然”是什么短語(動賓)?“敬畏”是什么意思?(敬重畏懼)題目的意思是

什么?(人類應當敬重自然界的萬物,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否則必將受到大自然的無情懲罰。

(二)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掌握字詞

讀準音:咫尺(zhi)魚昆鵬(hun)斥^(yan)相形見細(chu)混淆(xiWo)佳肴(xiao)

解詞:(6個)

不自量力: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沾沾自喜:形容自滿得意的樣子,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沾沾:輕浮、自鳴得意的

樣子。

咫尺:比喻很近的距離。

相形見細:互相比較之下,一方就顯得遜色不足。細:差、不夠足美。

精巧絕倫:精細巧妙得沒有可以相比的。

混淆:混雜,界限模糊。

2、感知課文內(nèi)容、結構

第一部分(1段)引論:人類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

第二部分(2—10段)本論:論證人與自然的關系,表明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第1層:人類的智慧不值得驕傲。

人類的智慧(科技成果)一一人類的智慧的發(fā)展一一人類的認識一一人類智慧的成果。

第2層: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關系。

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相比相形見細。

人類的智慧是大自然賦予的。

第3層:宇宙是大生命,人類只是這個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三部分:結論:敬畏自然,與大自然和平相處。

板書:

人類的智慧不值得驕傲

人類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人類的智慧是大自然的智慧的一部分敬畏自然

人類只是大自然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3、寫作特點

(1)層層推進,水到渠成。

從否定“征服自然”一一人類的智慧不值得驕傲一一人類的智慧是大自然的智慧的一部

分一一人類只是大自然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一一敬畏自然

(2)講道理,依理服人。

(3)主要使用議論的表達方式,有論點、論據(jù),富有文學色彩,講究語言的形象性,有

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4、體會語言

反問句一一陳述句一一比較作用

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那永恒的運動、那演變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的體現(xiàn)嗎?

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四、布置作業(yè)

1、字詞各三遍。

2、《目標》題。

12、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I—I!_!_!

天岡

一、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識記、理解文中的生字、難詞,理解作者寫本文的目的。

2、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學習對比和引用數(shù)據(jù)的方法,體會它的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態(tài)問題,樹立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

二、課時安排:1?5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識記、理解文中的生字、難詞。

1、讀準字音:騫(qiM)鷺(lusi)噬(shi)

2、解詞(5個)

蕭瑟:形容冷落、凄涼。

繁衍生息:繁殖延續(xù)、生活生存。

吞噬:吞食、并吞。

滄海桑田:比喻變化大。滄海:大海;桑田:泛指農(nóng)田。

干涸:水干枯竭。(水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3、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羅布泊過去是什么樣子,現(xiàn)在又變成什么樣子?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過去:羅布泊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周邊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

現(xiàn)在:沒有草、沒有溪水、沒有飛禽,死寂、恐怖。

(2)羅布泊有如此大的變化,其原因是什么?請歸納一下。

原因:一是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被人為改道,導致下游干旱缺水;一是人們盲目

濫用塔里木河的水資源,羅布泊斷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徹底破壞。

(3)作者寫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表達了作者為羅布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而痛惜、悲憤的心情,呼吁人們要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增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

(二)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1—3段)介紹今日羅布泊的景象一一神秘、荒漠。

第二部分(4—8段)追溯歷史上羅布泊的美麗景象一一綠洲、仙湖。

引資料、列數(shù)字極其作用。

第三部分(9—14段)寫羅布泊消失的原因一一改道、盲目。

列數(shù)字、作比較。

第四部分(15—25段)寫向羅布泊行進途中的所見所感。

文學色彩一一比喻、擬人。

第五部分(26—28段)寫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xù)一一青海湖、月牙泉,呼吁人們行動起來,

制止生態(tài)惡化。

(三)本文的特點

1、報告文學兼有文學和新聞的特點。

文學:形象地描繪(比喻、擬人等修辭)、抒情。

新聞:真實性。

2、課文極強的震撼力

(1)對比,羅布泊的今昔對比,好壞鮮明突出、落差大。

(2)排比,如“四盲”和篇末的“三個救救”,加強語言的氣勢,把遺憾之情、譴責之

情大大強化。

(3)擬人,將胡楊、羅布泊擬人化,94頁最后一段,95頁第3段,讓人撕心裂肺地痛。

(4)直接抒情,如95頁”此時此刻心情沉重”,使人產(chǎn)生共鳴。

作者巧妙地運用這些方法,使文章具有很強的震撼力。

四、布置作業(yè)

1、字詞各三遍。

2、《目標》題。

13、旅鼠之謎

位夢華

一、教學要點:

1、運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2、了解作者和其創(chuàng)作,了解科學小品文的文體特點;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法。

3、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關注社會問題。

二、課時安排:1,5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

位夢華,1940年生于山東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質學院,是最先登上南極大陸的幾個

中國人之一。1991年6月,位夢華獨闖北極,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

個中國人。主要著作有《奇異的大陸一一南極洲》《北極的呼喚》等。

(二)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1、讀準字音:媲美(pi)幼崽(zai)挑釁(xin)迷惘(w&ng)嚙齒(nie)

2、解詞(5個)

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媲:匹敵、比得上。

挑釁:借端生事,企圖引起沖突或戰(zhàn)爭。

相輔相成:相互輔助,相互促成。輔:幫助、輔助。成:成全、配合。

前赴后繼:前面的人沖上去了。后面的人緊跟上。形容勇往直前的戰(zhàn)斗精神。赴:奔赴。

繼:繼續(xù)、接著。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辦。

(三)了解課文內(nèi)容

第一部分(1—6段)引出話題。

第二部分(7—27段)旅鼠的三大之謎。

歸納北極旅鼠的幾大奧秘:

1、繁殖能力驚人。一一作比較、列數(shù)字。一一具體準確、真實可信。

2、奇怪的自殺行為。一一作比喻。一一寫出其自殺的決心和勇氣。

3、死亡大遷移。一一擬人。一一自殺時英勇無畏、視死如歸。

有關疑問:

不是饑餓、不是視力差、不是為了斷子絕孫、沒有假說。

第三部分(28段)給人們的啟示。

中心:人類也應主動控制繁殖速度,不能無節(jié)制地繁衍下去。

(四)學習寫作方法

用對話的方式推動內(nèi)容發(fā)展。

四、布置作業(yè)

1字詞各兩遍。

2、《目標》練習。

15、喂——出來

星新一

一、教學要點

1、積累字詞,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情節(jié),理解課文主旨。

2、學會合理想象,理解現(xiàn)實與想象之間的關系。

3、正確認識經(jīng)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

星新一,日本現(xiàn)代科幻小說作家,以微型小說著名,作品最大特點是構思巧妙。

(二)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掌握字詞

讀準字音:懲罰(chdng)貪婪(lan)牟?。╩6u)睽睽(kui)哂笑(sh&i)履行(1立)

棘手(ji)一幢(zhuang)電卯釘(mao)

2、解詞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是:正確、對。

牟?。褐\取。

眾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著。睽睽:睜大眼睛注視著。

哂笑:譏笑。

3、感知課文內(nèi)容

開端(1—21段):一陣臺風后,地上出現(xiàn)了一個深不可測的洞。

發(fā)展(22—38段):人們把這個洞賣給了一個商人。

高潮(39—51段):人們往洞里扔垃圾。

結局(52—56段):報應----回聲傳來,小石子飛來。

中心:人們要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4、學習寫作方法

(1)結尾出人意料

結尾照應前文,含而不露;出人意料,回味無窮。

(2)想象

構建基本情節(jié)框架:地上出現(xiàn)了一個洞,人們往里面倒垃圾,最后垃圾又飛出來。

想象具體細節(jié):洞如何出現(xiàn)、在哪里出現(xiàn)的?洞落在誰手、干什么使?后來又是什么結

果,怎樣設計?

四、布置作業(yè)

1、字詞各兩遍。

2、續(xù)寫。

第四單元

單元教學要點

了解每課的作者,識記、積累生字詞,領會課文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本單元多角度、多手法描寫事物的方法。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16、云南的歌會

沈從文

一、教學要點

1、了解作者,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云南的歌會,領會文中表達的作者思想感情。

2、積累字詞,理解重要的語句,領會文中優(yōu)美的意境。

二、課時安排:1、5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

沈從文,湖南鳳凰人,現(xiàn)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有《沈從文散文選》。

(二)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識記生字詞

(1)讀準字音:迤西(yi)蹲踞(jfi)糯米(nu6)柞木(zu。)熹微(xi)啰(hui)閹

(yan)忌諱(hui)

(2)解詞(6個)

生開別面:另外開辟新的局面或創(chuàng)造新的形式。

即物起興:開頭先詠他物起興抒情。起興,指先言他物以觸發(fā)聯(lián)想,誘發(fā)文思。

向例:一向的作法。

扶搖盤旋:自下而上地環(huán)繞著飛。

龍吟鳳啰:龍的吼叫鳳的鳴叫,形容歌聲或吟詠聲的噫亮。啰,鳥鳴聲。

忌諱:因風俗習慣或個人理由等對某些言語或舉動有所顧忌,積久成為禁忌。

(3)感知課文內(nèi)容

提出問題思考:

云南歌會都有哪些形式?各有什么特點?請簡要概括。

答:山野對歌,對抗性強、是才情智力的比賽。

山路漫歌,即興自由地唱。

村寨傳歌,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總體來說,淳樸自然,氣勢壯觀。

主題:作者以極其富有情趣的語言描寫了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歌會盛況,表現(xiàn)了云南鄉(xiāng)民愛

善唱山歌的民風特點,表現(xiàn)了作者對少數(shù)民族風俗的熱愛、贊美之情。

(三)學習寫作方法

1、多角度地描寫歌會。山野(側重唱歌人才智)一一山路(側重環(huán)境優(yōu)美)一一村寨(側

重場面空前)。三個不同的場合,各有側重,沒有雷同的感覺。

2、點面結合的描寫。如“山野對歌”整體介紹使人能對情況大致了解,個別描寫給人留

下深刻印象。

四、布置作業(yè)

1、作者、字、詞各兩遍。

2、《目標》練習。

17、端午的鴨蛋

汪曾棋

一、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了解作者家鄉(xiāng)獨特的端午習俗,理解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感受作者閑

適自由的創(chuàng)作風格。

2、揣摩語言,學習本文烘托與白描的寫作方法,增強語感。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二、課時安排:1、5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

汪曾棋,江蘇高郵人,現(xiàn)、當代作家。有《汪曾棋全集》。

(二)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掌握字詞

(1)讀準字音

門楣(mei)腌鴨蛋(yan)元?。▃hen)—菜(xian)車胤(yin)

(2)解詞(3個)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出他的奧妙(道理)。名:說出。

肅然起敬:形容看到、聽到或想到某一動人的事跡后出現(xiàn)的恭敬、欽佩。肅然,恭敬的

樣子。

與有榮焉:因而也感到榮幸。

2、感知課文內(nèi)容

第一部分(1段):說端午。介紹家鄉(xiāng)端午的種種習俗。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第二部分(2、3段):說鴨蛋。寫家鄉(xiāng)鴨蛋的名聲和特色。

名聲:著名。

特色:雙黃、質細油多。

第三部分(4—6段)寫端午的鴨蛋。

掛“鴨蛋絡子”、吃鴨蛋很小心。

中心: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三)品味語言

汪曾棋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在語言上的追求有三點:平淡而有味;用適

當?shù)姆窖詠肀憩F(xiàn)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朗讀課文二、三段,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

這兩個段,整體文字寫得輕松幽默。

平淡而有味:

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

人驚嘆不已。(先抑后揚)

筷子頭一扎下去,吱一一紅油就冒出來了。(繪聲繪色)

方言來表現(xiàn)地方特色:

入口如嚼石灰;一般都是敲破“空頭”。

有淡淡的幽默:

水鄉(xiāng)一一出鴨一一鴨多一一蛋多一一人善腌鴨蛋——咸鴨蛋出名。(因果關系)

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

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用烘托法)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比!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

鴨蛋,我實在瞧不上。(文白雜用,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除本部分外,其他地方也可以找到:

第4段: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

要挑淡青殼的?!粜螤詈每吹摹械臉幼哟?,有的秀氣。(平淡而有味)

白嘴吃也可以。(濃郁的地方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