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第2章-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_第1頁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第2章-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_第2頁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第2章-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_第3頁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第2章-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_第4頁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第2章-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2 章 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2.1.1 混凝土的組成結構 混凝土的組成 由水泥、砂、石子用水拌合硬化后形成的人工石材,是 包含固、液、氣三相物質的多相復合材料。 混凝土的結構 微觀結構(水泥石結構) 由水泥凝膠、晶體骨架、未水化完的水泥顆粒和凝膠孔組成 亞微觀結構(水泥砂漿結構) 宏觀結構(砂漿和粗骨料兩組份體系),砂漿與粗骨料的界面是結合的薄弱面 澆注混凝土時的泌水作用引起沉縮 水化造成的化學收縮和干縮受到骨料約束 毛細孔、氣孔和凝膠孔 界面裂縫和孔隙形成了混凝土中的初始缺陷(微裂縫),其分布具有隨機性特點。 初始缺陷是混凝土受力破壞的起源 骨料、

2、晶體、未水化水泥顆粒 凝膠體、界面裂縫、孔隙 水泥膠體的硬化時間長 受力情況下微裂縫的擴展,基于組成結構的混凝土特性,2.1.2 單軸向應力狀態(tài)下的混凝土強度,強度:結構材料所能承受的某種極限應力 混凝土強度的影響因素 內因:水泥強度、骨料特性、級配、水灰比、成型方法、齡期、試件尺寸、形狀等 外因:養(yǎng)護環(huán)境、試驗方法、受力狀態(tài)、加載速率等,立方體抗壓強度和強度等級 立方體抗壓強度 fcu (cube) (單位:N/mm2、MPa) 標準試件: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 標準養(yǎng)護條件:溫度2030、相對濕度90、養(yǎng)護28天 標準試驗方法:標準加載速率、試件表面不涂油 在上述條件下測得的抗壓強度為

3、fcu 混凝土強度等級 CXX 按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fcu, k 劃分混凝土的強度等級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規(guī)定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共14個等級 CXX中的XX即為fcu, k ,單位為N/mm2,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壓力機墊板的摩擦 現(xiàn)象:壓力機墊板與混凝土試塊的彈性模量和橫向變形系數(shù)不同而產(chǎn)生“套箍作用” 原因:試件受壓產(chǎn)生縱向壓縮、橫向膨脹,受壓試件的上下表面受到墊板向內的摩擦力,阻礙試件橫向變形,就如在試件上下端設置了一個“套箍”。破壞時 試件中部外圍砼的橫向變形受約束

4、小,首先發(fā)生剝落 影響機理:“套箍作用”約束橫向變形限制裂縫開展強度提高,影響立方抗壓強度的因素,試件尺寸減小強度提高,“套箍作用”對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的影響,混凝土立方體強度隨齡期的變化 1在潮濕環(huán)境下;2在干燥環(huán)境下,加載速度 加載速度越快,測得強度越高(變形發(fā)展不充分) 齡期與環(huán)境條件 齡期越長、環(huán)境越潮濕,強度越高(混凝土強度隨時間的增長有“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軸心抗壓強度(棱柱體抗壓強度)fc (compression) 標準試件:150mm 150mm 300mm的棱柱體 標準養(yǎng)護條件 標準試驗方法 在上述條件下測得的抗壓強度為 fc 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 fck 軸心抗壓強度的工

5、程意義 高寬比對試件的強度有影響 標準棱柱體試件基本消除了壓力機墊板和附加偏心影響 多數(shù)實際受壓構件的幾何尺寸關系傾向于棱柱體,軸心抗壓強度,試件高寬比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返回,試驗結果 試驗值 f 0c 和 f 0cu 的統(tǒng)計平均值大致呈線性關系 規(guī)范公式(基于強度標準值) 式中:a1 棱柱體與立方體抗壓強度之比(C50及以下 取0.76,C80取0.82,其間線性內插) a2 高強混凝土的脆性折減系數(shù)(C40及以下 取1.0,C80取0.87,其間線性內插) 0.88考慮實際構件與試件間差異(制作、養(yǎng) 護、運輸和受力條件等)引入的修正系數(shù),軸心抗壓強度與立方體抗壓強度的關系,混凝土軸心抗壓

6、強度與立方體抗壓強度的關系,返回,采用國家 美國、日本、歐洲混凝土協(xié)會(CEB) 試件 D6inH12in(D152mmH305mm)的圓柱體 與 fc 的換算關系 式中:aC60以下0.79,C60取0.833,C70取0.857, C80取0.875,基于圓柱體試件的軸心抗壓強度 f c,試驗方法 直拉試驗、劈裂試驗 兩種試驗方法結果的比較 劈拉強度略大于直拉強度; 劈拉強度與試件尺寸有關;直拉強度受試件對中、局部粘結情況等因素影響較大,不易控制。 試驗結論 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約為立方體抗壓強度的1/17 1/8,隨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值 ftk與 fcu, k的關系(規(guī)范公式),混凝土軸心

7、抗拉強度 ft(tension),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試驗,返回,2.1.3 復合應力狀態(tài)下混凝土的強度,平面雙向應力狀態(tài) 主要特征 雙向受壓應力狀態(tài)下(第三象限) 相互約束了橫向變形受壓強度比單向受壓最多可提高27% 拉壓應力狀態(tài)下(第二、四象限) 拉應力加大了另一向的受壓橫向變形抗拉和抗壓強度 均分別低于單軸向拉、壓時的強度 雙向受拉應力狀態(tài)下(第一象限) 相互影響不大強度與單軸向抗拉強度接近,雙向應力狀態(tài)下的混凝土強度試驗,返回,雙向應力狀態(tài)下混凝土的破壞包絡圖,返回,主要特征 存在時,抗拉和抗壓強度均低于單軸向抗拉 f t 和抗壓強度 f c 壓應力0.6 f c 時,抗剪強度隨壓應力的

8、增大(或軸向拉應力的減?。┒龃?壓應力 0.6 f c 后,抗剪強度隨壓應力的增大而減小 當壓應力或拉應力 0時,抗剪強度 0.1 f c,平面剪壓(或拉)應力狀態(tài),法向應力和剪應力組合的破壞曲線,返回,側向壓應力f L約束了混凝土的橫向變形,限制了裂縫的形成和發(fā)展混凝土抗壓強度大大提高 當側向壓應力f L不很大時,f cc 的實驗統(tǒng)計公式為: 當側向壓應力f L較低時,上式中的側向壓應力系數(shù)值較高,三向受壓,混凝土三軸應力試驗裝置,返回,三軸應力下的混凝土破壞面,混凝土三軸應力下的拉壓子午面,返回,2.1.4 混凝土的變形,相關概念 體積變形:硬化過程中的收縮及隨溫、濕度變化產(chǎn)生的變形 受

9、力變形:一次短期加載、荷載長期作用或多次重復荷載作用下的變形,混凝土受壓應力應變曲線 試驗方法 采用棱柱體試件,用具有伺服裝置的試驗機(或附加彈性元 件)獲得應力應變曲線的下降段。,一次短期加載(單調加載)下混凝土的變形性能,混凝土棱柱體受壓應力應變(s-e)曲線,返回,受壓應力應變全曲線的特征,上升段,混凝土棱柱體受壓應力應變(s-e)曲線,返回,下降段,混凝土棱柱體受壓應力應變(s-e)曲線,返回,不同強度混凝土的受壓應力應變曲線,上升段形狀、峰值應變的變化不大; 混凝土強度越高,下降段形狀越陡,延性越差。,加載速度對應力應變曲線的影響,加載速度 峰值應力,峰值應變,下降段陡; 加載速度

10、峰值應力,峰值應變,下降段平緩。,混凝土單軸受壓應力應變曲線的數(shù)學模型,E. Hognestad(美國)模型 Rsch(德國)模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用于正截面承載力計算的簡化模型,式中:,三向受壓狀態(tài)下混凝土的變形特點,橫向壓應力(約束)限制了裂縫的開展,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延性均有顯著提高 約束效應越強(橫向壓應力越大),強度和延性的提高效果越明顯 約束可分為 主動約束:如側向施加液體壓力 被動約束:如箍筋、鋼管所提供的約束,混凝土圓柱體三向受壓時的軸向應力應變曲線,返回,用螺旋筋約束的混凝土圓柱體的應力應變曲線,返回,混凝土的變形模量,彈性材料: 混凝土: 變形模量

11、的表示方法 彈性模量Ec(原點模量) 應力應變曲線過原點切線的斜率: 變形模量Ec(割線模量、彈塑性模量) 應力應變曲線上任意一點割線的斜率: 切線模量Ec 應力應變曲線上任意一點切線的斜率:, 彈性模量, 變形模量,返回,混凝土變形模量的表示方法,變形模量不同表示方法之間的關系,彈性模量:反映近似彈性狀態(tài)下的應力應變關系 割線模量:反映平均的應力應變關系 切線模量:反映某一應力點附近的應力應變關系 對于給定的應力應變曲線,彈性模量不變,而割線模量和切線模量均隨應力的增大而減小 進入彈塑性階段后,有:Ec E c Ec,返回,混凝土變形模量的表示方法,從應力應變(s-e)曲線上測定 Ec 有困

12、難 規(guī)范方法: 棱柱體試件,應力為 下,重復加載510次,殘余變形趨于穩(wěn)定,曲線 斜直線(平行于過原點的切線) 根據(jù)實測值的統(tǒng)計分析, Ec 與 fcu,k 有下述關系:,彈性模量 Ec 的測定,返回,混凝土彈性模量 Ec 的測定方法,混凝土軸向受拉時的應力應變關系,具有如下特征: 形狀與受壓時近似,亦可分為上升段和下降段 應力峰值點對應的應變 e0t =7511510 6 下降段比受壓更陡,混凝土強度越高,陡峭程度越大 受拉彈性模量與受壓彈性模量基本相等,即 Et Ec,返回,混凝土軸向受拉應力應變曲線(標距100mm),徐變的概念及混凝土變形的組成 徐變(又稱蠕變,creep) 結構或構件

13、承受的荷載或應力不變,而應變或變形隨時間增長的現(xiàn)象。 長期荷載作用下混凝土變形的組成 在荷載長期作用下混凝土的變形性能主要與混凝土的 徐變特性有關。 加載時,瞬時應變 (elastic) 持荷時,徐變應變 卸荷時,瞬時恢復應變,荷載長期作用下混凝土的變形性能,返回,混凝土徐變示意圖,產(chǎn)生徐變的原因,內在因素:凝膠體的粘性流動性質 環(huán)境因素:水泥水化作用程度 應力因素:微裂縫的不斷發(fā)展 影響徐變的因素 時間因素 荷載作用時間越長,徐變越大 初期增長較快,后期逐漸減慢,最后趨于穩(wěn)定 應力大小 應力越大,徐變越大,反之越小 線性徐變 非收斂徐變,非線性徐變,返回,混凝土徐變示意圖,返回,壓應力與徐變

14、的關系,返回,不同應力/強度比值的徐變時間曲線,加載時的齡期,混凝土組成成分的影響 水泥用量越大,徐變越大 水灰比大,徐變大 骨料越堅硬,徐變越小 制作、養(yǎng)護條件的影響 振搗充分,徐變小; 養(yǎng)護溫度高、濕度大,徐變小 受荷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 受荷環(huán)境溫度高、濕度低時,徐變大 構件尺寸的影響 鋼筋用量的影響,返回,骨料對徐變的影響,基本概念 疲勞破壞:混凝土在荷載重復作用下引起的破壞。 疲勞破壞特征:裂縫小而變形大 混凝土疲勞抗壓強度總是小于單調加載下的混凝土單軸抗壓強度,混凝土在重復荷載作用下的變形(疲勞變形),加載應力小于fcf (fatigue) 一次加、卸載形成封閉的環(huán)狀。 多次加、卸載循環(huán)

15、后,加、卸載環(huán)逐漸密合,最終密合成斜直線(測定彈性模量Ec)可加卸載幾百萬次不破壞。 加載應力大于fcf 應力應變曲線由凸向應力軸逐漸轉變?yōu)樾敝本€,最后轉變?yōu)橥瓜驊冚S,以致加、卸載不能形成封閉環(huán)。 隨著重復荷載次數(shù)的增加,應力應變曲線傾角不斷減小,至荷載重復到某一定次數(shù)時,混凝土試件因嚴重開裂或變形過大而導致破壞。,重復荷載下的應力應變曲線,返回,混凝土在重復荷載作用下的應力應變曲線,疲勞抗壓強度的定義fcf 試驗測定時采用100mm100mm300mm或150mm 150mm450mm的棱柱體 能使棱柱體試件承受200萬次或其以上循環(huán)荷載而發(fā)生破壞的壓應力值稱為混凝土的疲勞抗壓強度 疲勞強

16、度設計值fcf 、 ftf 的確定 fcf 、 ftf 應由混凝土強度設計值( fc 、 ft )乘以相應的疲勞強度修正系數(shù)gr確定 gr的取值與疲勞應力比值rcf 有關。gr隨rcf 的減小而降低,疲勞強度的確定,混凝土強度設計值 GB50010-2010表 4.1.4,混凝土疲勞強度修正系數(shù) GB50010-2010 表4.1.6,返回,混凝土的收縮與膨脹 混凝土凝結硬化時 在空氣中體積收縮 有凝縮、干縮 發(fā)生規(guī)律為:先快后慢 最終的收縮值 0.00020.0005 在水中體積膨脹 通常收縮值遠大于膨脹 主要的影響因素有:水泥品種、水泥用量、骨料性質、混凝土制作方法、養(yǎng)護條件、使用環(huán)境、構

17、件的體表比,混凝土的體積變形,返回,混凝土的收縮,混凝土的溫度線膨脹系數(shù)為1.01.5105/ 混凝土的強制應力 混凝土能自由收縮和溫度變形時, 不會產(chǎn)生任何強制應力 只有在有約束條件下,混凝土的變形受到限制時才會導致強制應力構件可能開裂,混凝土的溫度變形,2.2 鋼筋的物理力學性能,2.2.1 鋼筋的品種與級別 常用鋼筋的品種及分類 按化學成分 碳素鋼 根據(jù)含碳量的多少,又可分為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 含碳量越高,強度越高,但塑性和可焊性降低 普通低合金鋼 合金元素使得鋼材的強度提高、性能改善 應嚴格控制有害成分硫(S,使鋼具有熱脆性)、磷(P使鋼具有冷脆性),按鋼筋加工的方法可分為,熱軋鋼

18、筋(hot-rolled steel bar) 根據(jù)其力學指標(屈服強度標準值 fyk )的高低,又可分為 HPB300級(級,符號1)(Hot-rolled Plain Bar) HRB335級(級,符號2)(Hot-rolled Ribbed Bar) HRB400級( 級,符號3),RRB400級(余熱處理 級,符號3R), HRBF500級HRBF HRB500級(IV級),HRBF500級 熱軋鋼筋可再加工(如冷軋、熱處理)成其它品種的鋼筋 鋼絲(steel wire) c. 鋼鉸線(strand) 熱處理鋼筋(heat-treated steel bar) 預應力螺紋鋼筋(Scre

19、w-thread steel bars for prestressing of concrete),冷軋帶肋鋼筋采用普通低碳鋼、優(yōu)質碳素鋼或低合金鋼熱軋盤圓為母材,經(jīng)冷軋減徑后在其表面冷軋成具有三面或兩面月牙形橫肋的鋼筋,二面肋,三面肋,冷軋帶肋鋼筋,冷軋帶肋鋼筋,冷軋扭鋼筋以熱軋級盤圓為原料,經(jīng)專用生產(chǎn)線,先冷軋扁,再冷扭轉,從而形成系列螺旋狀直條鋼筋,返回,按鋼筋的外形,柔性鋼筋(普通鋼筋) 據(jù)其外形又可分為: 光圓鋼筋(plain bar) 如級鋼筋 帶肋鋼筋(ribbed bar, ribbed reinforced bar ) 如、級鋼筋(常又稱為變形鋼筋,deformed bar)

20、 肋紋可以是:人字紋、螺紋、月牙紋、竹節(jié)紋 勁性鋼筋(各種型鋼、鋼軌、或型鋼與鋼筋焊成的骨架),采用級鋼筋的剪力墻,級鋼筋盤圓,盤圓放開,鋼筋調直機,鋼筋切斷,鋼筋切斷,返回,鋼筋切斷機,變形鋼筋(直條),返回,月牙紋鋼筋,返回,屈服臺階BC 應力基本不變,應變急速增長。,強化段CD 應變增長較快,應力有一定幅度的增長。極限應力點D是確定極限強度的依據(jù)。,上升段OA 應力和應變成比例變化,A點為比例極限。,通過鋼筋的應力應變曲線描述 有明顯屈服點(流幅)的鋼筋,即軟鋼 主要是指:熱軋鋼筋(低碳鋼、低合金鋼) 應力應變曲線的主要特征,2.2.2 鋼筋的強度與變形,頸縮段DE 應力下降,應變仍然增

21、長,出現(xiàn)頸縮現(xiàn)象。,上升段AB A點以后 ,應變較應力增長快。B點為屈服上限,其值通常不穩(wěn)定;B點為屈服下限,它是確定屈服強度的依據(jù)。,屈服強度 fy,鋼筋屈服后,會產(chǎn)生過大的塑性變形,構件產(chǎn)生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過大變形或過寬的裂縫,故在鋼筋屈服強度的確定時不能利用鋼筋強化段的能力。 伸長率和冷彎性能 伸長率(延伸率) 鋼筋拉斷后的伸長值與原長的比率: 冷彎性能 將直徑為d的鋼筋按一定彎心直徑D彎曲到規(guī)定的角度,設計取用的應力上限值,強度指標,鋼筋的塑性變形能力,強度等級的劃分,HPB235級、HRB335級、HRB400級、RRB400級 強度等級提高屈服強度、極限抗拉強度增長,延伸率和流幅降

22、低,彈性模量變化不大,高碳鋼制成的鋼絲、鋼鉸線;熱處理鋼筋 典型的應力應變曲線 主要特征: 無明顯屈服點、塑性性能相對差。 以極限應力點b為界,分成上升段 和下降段。 條件屈服點0.2 極限抗拉強度b 的 85(設計取用的應力上限值), 對應的殘余應變?yōu)?0.2,無明顯屈服點的鋼筋,即硬鋼,冷拉 冷拉工藝 冷拉效果 只提高抗拉強度,不提高抗壓強度 溫度超過700時,冷拉鋼筋恢復到冷拉前的性能 冷拉硬化:冷拉后,鋼筋屈服強度提高,塑性下降的現(xiàn)象 時效強化: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鋼筋屈服應力超過張拉控制應力的現(xiàn)象,鋼筋的冷加工,冷拔工藝 以級光園鋼筋為母材,將其多次強力拉拔通過小于鋼筋 直徑的硬質合金拔

23、絲模而成。 冷拔效果 鋼筋同時受到縱向拉力和軸向壓力的作用 不僅提高抗拉強度,還同時提高抗壓強度 強度大大提高,塑性大大降低 冷拔絲呈硬鋼性質,冷拔,雙直線模型 適用于流幅較長的低強度鋼筋 理想的彈塑性模型,2.2.3 鋼筋應力應變曲線的數(shù)學模型,適用于流幅較短的軟鋼 理想的彈塑性模型加硬化,三折線模型,適用于沒有明顯流幅的高強鋼筋或鋼絲,雙折線模型,疲勞破壞的現(xiàn)象及原因 現(xiàn)象:在重復、周期的動荷載作用下,突然脆性斷裂 原因:材料缺陷導致應力集中,在高應力狀態(tài)下由于晶?;飘a(chǎn)生疲勞裂紋,最終造成斷裂 鋼筋的疲勞強度 在某一規(guī)定應力幅度內,經(jīng)受200萬次循環(huán)荷載后發(fā)生 疲勞破壞的最大應力值 疲勞

24、強度低于一次拉伸的強度,2.2.4 鋼筋的疲勞,疲勞強度的試驗方法,單根原狀鋼筋軸拉試驗(規(guī)范方法) 埋入混凝土中重復受拉或受彎試驗 影響疲勞強度的因素 疲勞應力比值 最小應力值 鋼筋外表面幾何尺寸和形狀 鋼筋的直徑 鋼筋的強度 鋼筋的加工和使用的環(huán)境 加載的頻率,鋼筋的強度(屈服強度、極限強度) 要求強度相對值強屈比1.25,以保證鋼筋有足夠的潛 力,不致于迅速斷裂 塑性(延伸率和冷彎性能) 保證結構/構件的延性 可焊性 焊接后不產(chǎn)生裂紋及過大變形,其強度應不低于母材 耐火性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根據(jù)鋼筋品種,滿足耐火等級要求 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 與混凝土之間必須有足夠的粘結力,保證共同工作,

25、2.2.5 混凝土結構對鋼筋的要求,2.3 混凝土與鋼筋的粘結,2.3.1 粘結的意義 意義 鋼筋和混凝土形成整體、共同工作的基礎 實質 鋼筋與混凝土接觸面上產(chǎn)生的沿鋼筋縱向的剪應力(粘 結應力) 分類 裂縫間的局部粘結應力 鋼筋端部的錨固粘結應力,裂縫間的局部粘結應力, 開裂截面混凝土退出工作,鋼筋拉應力突增。 裂縫兩側混凝土回縮受到局部粘結應力阻止。 裂縫間混凝土逐步恢復受拉,而鋼筋拉應力逐步降低。 局部粘結的喪失會影響構件的剛度降低和裂縫開展,返回,鋼筋端部的錨固粘結應力, 在控制截面處,須充分利用鋼筋的設計強度。 為此,鋼筋必須從控制截面向前延伸一段長度,以積累足夠的粘結應力。 與此類

26、似,鋼筋伸入支座必須有一定的錨固長度,否則將發(fā)生錨固破壞。 可采取鋼筋端部加彎鉤、彎折,或在錨固區(qū)貼焊短鋼筋、貼焊角鋼的方法來提高錨固能力。,返回,光圓鋼筋與混凝土間粘結力的組成 膠結力 即鋼筋與混凝土接觸面上的化學吸附作用,它來源于: 水泥漿體對鋼筋表面氧化層的滲透 水化過程中水泥晶體的生長和硬化 其作用一般很小 摩阻力 混凝土收縮時對鋼筋產(chǎn)生握裹力 有相對運動趨勢或相對運動時產(chǎn)生摩阻力 鋼筋表面越粗糙,摩阻力越大 機械咬合力 因鋼筋表面凹凸不平而產(chǎn)生,2.3.2 粘結力的組成(粘結機理),變形鋼筋與光圓鋼筋粘結力的異同,粘結力的組成因素相同 光圓鋼筋的粘結力主要由膠結力和摩阻力提供 變形鋼

27、筋的粘結力主要由機械咬合力提供 變形鋼筋肋部對四周的擠壓力混凝土中產(chǎn)生徑向拉應力劈裂型粘結破壞或剪切型粘結破壞,試驗方法 平均粘結應力 直接拔出試驗,2.3.3 粘結強度,粘結應力和相對滑移S的關系,不同強度混凝土的粘結應力和相對滑移,圖2-26 -s曲線 (a)光圓鋼筋的-s曲線;(b)帶肋鋼筋的-s曲線,粘結應力和相對滑移S的關系,混凝土強度 粘結強度u與混凝土抗拉強度 ft 大致成正比 式中,k1 常數(shù) 相對保護層厚度 對變形鋼筋,若保護層較薄,容易發(fā)生沿鋼筋的劈裂破壞 限制相對保護層厚度不小于一定的限值,可對混凝土劈裂破壞的發(fā)生起到一定控制作用 相對粘結強度與相對保護層厚度的平方根成正

28、比 式中,k2常數(shù);c保護層厚度;d鋼筋直徑,2.3.4 影響粘結強度的因素,鋼筋的凈距,鋼筋間凈距越小,粘結強度降低越多容易產(chǎn)生水平劈裂裂縫 橫向鋼筋的數(shù)量 橫向鋼筋可以限制混凝土內部裂縫的發(fā)展,防止保護層脫落,并保證后期粘結強度 橫向約束應力(壓應力) 橫向壓應力約束了混凝土的橫向變形,增大了摩阻力粘結強度提高,澆筑時鋼筋所處位置,水平鋼筋下方的混凝土可能出現(xiàn)沉淀收縮和離析泌水,氣泡溢出。則容易形成強度較低的疏松空隙層削弱粘結作用 鋼筋表面的形狀 變形鋼筋的粘結強度大于光圓鋼筋,保證粘結的構造措施 目前尚無關于粘結力的計算理論 規(guī)范采用構造措施保證混凝土與鋼筋的粘結性能 保證最小搭接長度和錨固長度; 滿足鋼筋最小凈距和混凝土最小保護層厚度要求; 必要部位加密箍筋(如搭接區(qū)); 光圓鋼筋端部設置彎鉤以增強粘結能力; 施工措施,如分層、二次澆搗等。,2.3.5 鋼筋的錨固與搭接,基本錨固長度lab,基本錨固長度是:充分利用縱向受拉鋼筋(fy )而不發(fā)生 粘結破壞所需要的最小錨固長度 式中: a鋼筋的外形系數(shù) 機械錨固措施(如:設置彎鉤、貼焊鋼筋、焊錨板等)可有效提高鋼筋的錨固力,因此可減少錨固長度,其折減系數(shù)為0.7。但應同時有相應的配箍直徑、間距及數(shù)量等構造措施。,2 受拉鋼筋的錨固,(1)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實際結構中的受拉鋼筋錨固長度還應根據(jù)錨固條件的不同按下式計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