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松的論文_第1頁
羅小松的論文_第2頁
羅小松的論文_第3頁
羅小松的論文_第4頁
羅小松的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論文課題:兒童社交焦慮與社會期望現(xiàn)狀及相關(guān)研究作者:金稱市鎮(zhèn)芙蓉完小教師 羅小松摘 要兒童社交焦慮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兒童正處在適應(yīng)社會、融入社會的關(guān)鍵性發(fā)展階段,兒童社交焦慮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然而到如今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國內(nèi)外都很少見??赡苁巧鐣J為在這方面的問題不大或者不足引起重視的緣故,兒童社會期望的相關(guān)研究那就更少了,因為少才有研究的更大空間。本研究者以郴州市永興縣童星學校3-8年級中267學生為被試,就兒童社交焦慮與社會期望的有關(guān)問題進行了相應(yīng)的問卷量表調(diào)查,再將獲得的數(shù)據(jù)錄入分析得到了以下幾個結(jié)論:社交焦慮在兒童的階段檢出率約為13.1%,相對呈現(xiàn)了下降的趨勢;社會期望值在兒童

2、階段呈現(xiàn)了增高的態(tài)勢;社交焦慮總分、社會期望值在性別及是否獨生這兩個維度上沒有顯著性差異而在年級這一維度出現(xiàn)了一定的差異;兒童社交焦慮與社會期望兩者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guān)。關(guān)鍵詞:社會期望;社交焦慮;檢出率目 錄摘 要I1引言1 1.1概念的界定12對象與方法22.1施測對象22.2施測程序22.3研究工具2 2.4統(tǒng)計學方法33結(jié)果3 3.1 小學生社交焦慮檢出情況3 3.2 不同性別、是否獨生和不同年級的學生社交焦慮情況比較3 3.3 學生的兒童社會期望狀況43.4 不同性別、是否獨生和不同年級的學生社交焦慮情況比較5 3.5 兒童社交焦慮與兒童社會期望的相關(guān)分析64討論7 4.1 小學生社交

3、焦慮的檢出情況及性別的差異7 4.2 小學生的兒童社會期望狀況8 4.3兒童社會期望對兒童社交焦慮的影響95結(jié)論9參考文獻10附錄12I1. 引言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osenthal)和雅格布森(1966)設(shè)計實驗,提出了皮革馬利翁效應(yīng),1968年Rosenthal又發(fā)現(xiàn)了教師期望效應(yīng)。此后對于期望這方面的研究開始得以展開,但是對于社會期望的研究并不多見,可以說這方面還有很大的一片空間。社交焦慮的提出可以回溯1846年Casper報道的赤面恐怖。兒童社會性焦慮感的研究直到80年代才展開。Franke和Hymel編制的測量兒童社會性回避和社會性焦慮的量表具備了良好的心理測量學指標1。19

4、03年,法國精神病學家Janet第一個對社交焦慮癥狀進行描述。最早提出“社交焦慮”一詞的是英國精神病學家Mark&Gelder(1966),目前對社交焦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社交焦慮與自尊、歸因方式等方面的關(guān)系上。兒童社交焦慮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兒童正處在適應(yīng)社會、融入社會的關(guān)鍵性發(fā)展階段,兒童社交焦慮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托德和詹姆士曾直接指出,社交焦慮是一種最普遍的兒童心理問題,但卻被當成了小問題,相關(guān)研究也很少2。在國內(nèi),隨著心理學的快速發(fā)展,相關(guān)研究已經(jīng)起步多年,主要包括對兒童社交焦慮水平的測量、相關(guān)差異的比較這兩方面,兒童社會期望與社交焦慮的問題至今研究還很少見3。1.1概

5、念的界定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是指對某一種或多種人際處境有強烈的憂慮、緊張不安或恐懼的情緒反應(yīng)和回避行為4。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社交焦慮或恐怖起病于青春期, 25歲以后較少見。李波等(2003) 認為, 社交焦慮是指對人際處境的緊張與害怕5。另外在跨文化研究中表明, 在亞洲國家這一現(xiàn)象特別嚴重6。在社交焦慮概念的界定方面, 都是從行為、主觀感受和認知三個方面來考慮的, 而且絕大多數(shù)學者都將社交焦慮障礙與社交恐怖癥等同。社會期望(social expectation)是指社會或群體根據(jù)個體所處的社會地位及其所承擔的社會角色所提出的希望或要求,它反映的是社會公認的價值標準或行為規(guī)范7

6、。社會期望程度較高的個體一般會有社會掩飾性傾向,更愿意為了獲得他人的贊許而做出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8。一個人的內(nèi)在品格往往不是決定其社會行為的最重要因素。相反,現(xiàn)實環(huán)境加之被感知的社會期望會產(chǎn)生重大影響。社會期望可能以多種方式影響組織的行動者9。2對象和方法2.1施測對象 實測對象為永興縣童星學校在校學生,通過方便抽取方式抽取了3-8年級、共6個班的267名兒童。得到的267份問卷中,無效問卷7份,有效率達97.7%。抽取被試中平均年齡11.62+1.77歲,男生212名,女生48名,獨生子女26名,非獨生子女234名。2.2施測程序 由受訓的心理學專業(yè)學生主持, 采用團體施測的方式。以班級為單

7、位,由主試講明要求, 解釋指導語, 必要時給予個別指導以確保被試正確理解問卷10。2.3 研究工具2.3.1 兒童社交焦慮量表(SASC) 兒童社交焦慮量表(SASC)是La Greca等人1988年編制的,后由馬弘于1993 年引入我國,并于1999 年再次修訂11。共有10個條目,采用3級記分。總分越高,表示焦慮越強。原表包含兩大維度:害怕否定評價;社交回避及苦惱。 本量表的信度、效度良好,其中Crobachs a系數(shù)為0.8612。2.3.2 兒童社會期望量表(CSD)兒童社會期望量表(CSD)由Cradall 等編制, 該量表用于評定兒童的認可需要, 后來, 概念的解釋更改為對不認可的

8、懼怕。量表由48個陳述句組成, 以是-否形式作答, 其中有26個條目答“是”得分, 其可能的得分范圍是0-48, 高分表明對不認可的懼怕13。分值越高,表明該個體的社會期望程度越高。該量表Crobachs a系數(shù)0.91,信度良好14。2.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EpiData數(shù)據(jù)錄入后用SPSS13.0軟件處理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配對樣本t 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肯德爾相關(guān)分析。3 結(jié)果3.1 小學生社交焦慮檢出情況 從表1可以看到,社交焦慮在8分時達到了最高峰,呈現(xiàn)出倒“U”的分布形式。按照社交焦慮的標準值以10分為界,存在社交焦慮的被試群體占到了總體的13.1%。表1 兒童社交焦慮

9、值分布的部分描述統(tǒng)計焦慮分值 頻率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5 29 11.2 25.06 35 13.5 38.57 30 11.5 50.08 44 16.9 66.99 23 8.8 75.810 29 11.2 86.911 14 5.4 92.33.2不同性別、是否獨生和不同年級的學生社交焦慮情況比較3.2.1社交焦慮在性別、是否獨生維度上差異情況從表2可以看出,社交焦慮總分在性別維度上男生均值M=7.43,標準差SD=3.06,女生均值M=7.33,標準差SD=3.23,不存在顯著性差異(=0.839);在是否獨生這一維度,獨生子女均值M=7.88,標準差SD=3.65,

10、非獨生子女均值M=7.36,標準差SD=3.03,也沒有顯著性差異(=0.415)。表2 社交焦慮總分在性別、是否獨生上的差異比較 社交焦慮總分 N M SD t 雙側(cè)) 男 212 7.43 3.06 0.203 0.839 女 48 7.33 3.23 獨生 26 7.88 3.65 0.816 0.415 非獨生 234 7.36 3.03 3.2.2社交焦慮在年級這一維度上有以下的情況 從表3可以獲知,隨著年級的增長社交焦慮值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即年級越高社會焦慮總分也越高。表3 社交焦慮值在各年級中所存在的均值比較年級 N 均值(M) 標準差(SD) 三年級 41 6.46 3.38四

11、年級 47 7.21 2.92五年級 40 7.53 2.60六年級 43 7.65 3.64七年級 59 7.29 2.56八年級 30 8.80 3.34 表4可以看到三年級與六、八年級有顯著的正相關(guān)(1=0.08、2=0.00);四年級與八年級顯著正相關(guān)(3=0.03);七年級與八年級顯著相關(guān)(4=0.03)。在其中的因子上相關(guān)情況是:三年級與六、七、八年級在害怕否定評價這一因子上顯著正相關(guān)(5=0.01、6=0.02、7=0.00);四五年級與八年級在這一因子上也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8=0.00、9=0.04),而各年級在社交回避及苦惱這一因子上均沒有顯著關(guān)系。表4 各年級間在社交焦慮總分

12、上的差異比較年級三四五 六七四0.25五0.120.64六0.08*0.500.85七0.190.900.710.55八0.00*0.03*0.090.120.03*注:*在置信度(雙側(cè))0.01時,相關(guān)性是顯著的;*在置信度(雙側(cè))0.05時,相關(guān)性是顯著的。3.3 學生的兒童社會期望狀況由表5分析得知,兒童社會期望量表得分也呈現(xiàn)出倒“U”分布的形式,其中得分高于標準值24分的占到了總體的55.7%,說明在這群被試中,大部分兒童的社會期望值是較高的。表5 兒童社會期望值分布的部分描述統(tǒng)計社會期望值 頻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21 10 3.8 4.0 30.0

13、22 10 3.8 4.0 34.0 23 12 4.6 4.7 38.7 24 14 5.4 5.5 44.3 25 18 6.9 7.1 51.4 26 17 6.5 6.7 58.1 27 9 3.5 3.6 61.7 28 15 5.8 5.9 67.63.4 不同性別、是否獨生和不同年級的學生社會期望情況比較3.4.1社會期望值在性別、是否獨生維度上差異情況 由表6可以看出,男生社會期望值24.93+6.91,女生25.28+8.04,在性別這維度上沒有顯著差異(=0.762);獨生子女期望值24.84+7.39.非獨生子女25.01+7.11,在這一維度上也沒有存在顯著性差異(=0

14、.911)。表6 社會期望值在性別、是否獨生上的差異比較 社會期望值 N M SD t 雙側(cè)) 男 206 24.93 6.91 -0.303 0.762 女 47 25.28 8.04 獨生 25 24.84 7.39 -0.112 0.911 非獨生 228 25.01 7.11 3.4.2社會期望值在年級這一維度上的得分由表7可以看到隨著年級的增長社會期望值呈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即年級越高,社會期望值反而越低。表7 社會期望值在各年級中所存在的均值比較年級 N 均值(M) 標準差(SD) 三年級 39 29.13 5.99四年級 46 25.43 6.42五年級 38 27.29 5.95六

15、年級 42 23.69 7.03七年級 59 23.61 7.26八年級 29 20.41 7.29 由表8可知三年級與四年級(1=0.01)、六年級(2=0.00)、七年級(3=0.00)、八年級(4=0.00);四年級與八年級(5=0.00);五年級與六年級(6=0.02)、七年級(7=0.01)、八年級(8=0.00);六年級與八年級(9=0.04);七年級與八年級(10=0.04)在社會期望值均值上存在著顯著性差異。表8 各年級間在社會期望值上的差異比較年級三四五 六七四0.01*五0.230.21六0.00*0.220.02*七0.00*0.170.01*0.95八0.00*0.00

16、*0.00*0.04*0.04*注:*在置信度(雙側(cè))0.01時,相關(guān)性是顯著的;*在置信度(雙側(cè))0.05時,相關(guān)性是顯著的。3.5兒童社交焦慮與兒童社會期望的相關(guān)分析通過肯德爾相關(guān)系數(shù)分析獲得表9的數(shù)據(jù),從中可以看到兒童社交焦慮與社會期望兩者存在了顯著性的負相關(guān)(r1=0.16),與社交焦慮中的兩個維度害怕否定評價(r2=0.14)及社交回避及苦惱(r3=0.11)也存在著顯著性負相關(guān);社交焦慮總分與其兩維度均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r4=0.69, r5=0.58);兩維度之間也同樣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r6=0.16)。表9 社會期望值與社交焦慮及其兩維度的相關(guān)情況變量社交焦慮總分 社會期望值 害怕

17、否定與評價 社會期望值-0.16*害怕否定與評價 0.69*-0.14*社交回避及苦惱0.58*-0.11*0.16* 注:*在置信度(雙側(cè))0.01時,相關(guān)性是顯著的;*在置信度(雙側(cè))0.05時,相關(guān)性是顯著的。4 討論4.1 小學生社交焦慮的檢出情況及性別的差異4.1.1社交焦慮檢出率情況 孔德怡(2002)對山東省鄒城市9-12歲兒童進行社交焦慮的檢測,檢出率為13.74%,相較而言此次的檢出率呈現(xiàn)了一點下降的趨勢15。出現(xiàn)社交焦慮檢出率會相對較低了,研究者認為可能的原因有:童星學校是一個私立的大型混合制學校,集合了幼兒園、小學、初中三個階段的2000多名學生,他們的公共交集比較多,緩

18、解了社交焦慮的發(fā)生。該校位于永興縣農(nóng)村,而當?shù)氐拿耧L民俗很講究自然村的團結(jié),基本上每一個村都是同一個家族繁衍的,因此基本上一個村如果有學生來這里學習就會有一連串的不同年級的學生一起來,他們在同一個學校也能很好的進行溝通交流。生于農(nóng)村一般家庭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兄弟姐妹之間能夠很好的交流。人的總體素質(zhì)在不斷提高,父母對于孩子的心理呵護也在不斷提升。4.1.2在性別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周宗奎、范翠英的研究結(jié)果性別因素對兒童社交焦慮的效應(yīng)不顯著,也沒有發(fā)現(xiàn)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16。但劉勇從城鄉(xiāng)兩個方面分別展開,他的研究結(jié)果更深入地指出,農(nóng)村女童的社交焦慮水平顯著高于男童,但城市兒童社交焦慮水平仍然

19、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推測可能與我國農(nóng)村傳統(tǒng)文化之重男輕女觀念等影響因素有關(guān)17。與此吻合,周宗奎等人在一項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問題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男女生在社交焦慮量表上的得分差異顯著,女生比男生焦慮水平更高。與以上結(jié)論均不同的是,SASC的漢化版修訂者馬弘的結(jié)論卻有所差異: 在不分年級的測查中,女生的評分顯著高于男生。研究者認為在現(xiàn)在的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國家的政策提出生男生女一樣好后,對女生的部分不公的封建思想慢慢在人們的觀念中轉(zhuǎn)化過來了。而且現(xiàn)在的女孩子表現(xiàn)的比男孩子更聽話讓父母少操心,加上一家又很少只是一個女孩所以女孩的社交焦慮水平也降低下來了18。而這次的研究被試中男女

20、比例的失衡也是造成結(jié)論偏頗的一大重要原因。4.1.3獨生-非獨生非差異性分析研究結(jié)果顯示,獨生-非獨生在社交焦慮分值上沒有顯著差異。這與王衛(wèi)平,胡紀明的城鄉(xiāng)兒童社交焦慮量表測查結(jié)果分析研究結(jié)果有了一定出入,他們的研究顯示非獨生子女社交焦慮總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獨生子女,兩者差異有顯著性意義。特別是害怕否定評價因子分值,獨生子女得分顯著低于非獨生子女。焦淑蘭等人(1992)認為雖然非獨生子女在家庭環(huán)境下便能獲得與同輩群體交往的機會,但范圍過于局限。而獨生子女得到的關(guān)注更多、指引更多、鼓勵更多,社會交往的平臺更廣、機會更多,社交焦慮水平也在社交過程中得到降低19。研究者主觀認為可能是因為此次研究的被

21、試群體中獨生子女的樣本太少比例失調(diào)而影響了研究的結(jié)果。4.2 小學生的兒童社會期望狀況4.2.1社會期望值有55.7%達到或超過標準值55.7%的小學生的社會期望已經(jīng)達到或超過了標準值24?,F(xiàn)在的社會政策改革,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教育乃立國之本,而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更方面都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成為祖國的棟梁,祖國的將來發(fā)展還得靠孩子?,F(xiàn)在的計劃生育的限制,學生在于少生優(yōu)生,一個家庭由原來的幾個變成了現(xiàn)在的一兩個,相當于是把原來的分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這一兩孩子的身上,這樣孩子的社會期望值就不得不提高了。4.2.2社會期望值在性別、年級維度上差異情況分析本研究結(jié)

22、果顯示社會期望值在性別維度上沒有顯著差異,在年級維度上差異顯著。徐遠超等的研究表明兒童的社會期望性別差異顯著20,王麗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的社會期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女生社會期望得分高于男生; 隨著年級的增長,社會期望得分逐漸降低21。男生和女生在兒童社會期望量表上的得分的差異有顯著性,其中女生的得分明顯高于男生。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在兒童社會期望量表上的得分的差異有顯著性,并且可以看到小學生在兒童社會期望量表上的得分隨著年級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在兒童社會期望上差異顯著,并且隨著年級的增加小學生在兒童社會期望量表上的得分逐漸降低,這可能反映了兒童正常的發(fā)展變化,兒童發(fā)展中的這

23、種變化讓兒童能夠準確地報告自己實際的行為而不是設(shè)想中的行為22。而本研究在性別維度上沒有檢測出顯著性差異,可能是因為現(xiàn)在家長的思想漸漸的開放,對于兒女的期望和要求也沒有很大的差異;還考慮到的原因就是被試中男女比例不均衡導致了結(jié)果的出入。在年級維度上與前人的研究結(jié)果取得一致,進一步佐證了研究的有效性。4.3 兒童社會期望對兒童社交焦慮的影響兒童社會期望與社交焦慮呈現(xiàn)了顯著負相關(guān),這與陳兆娜(2012)的研究結(jié)果取得了一致。即期望值越高的兒童他的社交焦慮分值越低。社會對兒童的期望值高了,給予兒童的各方面的條件也變好了,兒童有了更多的機會去發(fā)展自己,能夠更好地去發(fā)揮自己的各項特長,因此社交焦慮也相應(yīng)

24、的減少了。本次研究得到了一些可靠的數(shù)據(jù)資料,推導出了一些的有利于以后研究此方面的研究者可考究的結(jié)論,獲得了一定的實驗成果。但在本次研究中,由于個人的能力與水平有限,施測的被試只限于永興縣的267名學生,且男女生比例、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比例相差比較大,導致得到了數(shù)據(jù)并不能很好的代表整個社會的現(xiàn)狀。在中國地域或生長環(huán)境等方面的差異是否會影響到研究的結(jié)果這方面不能考究。其次在數(shù)據(jù)錄入的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了少部分的失誤,分析的方法也還尚待完善??偟恼f來,兒童社會期望與社交焦慮這方面的知識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研究者往這方面去探索,更好地幫助到我們整個國家的未來。5結(jié)論 社交焦慮在兒童的階

25、段出現(xiàn)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了下降的趨勢;社會期望值在兒童階段呈現(xiàn)了增高的態(tài)勢;社交焦慮總分、社會期望值在年級這一維度出現(xiàn)了一定的差異;社交焦慮與社會期望兩者存在顯著負相關(guān)。8參考文獻1 周宗奎,范翠英小學兒童社交焦慮與孤獨感研究J 心理科學,2001(4): 4424442 Todd B Kashdan,James D Herbert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

26、w,2001( 1) : 37603 栗文敏,劉麗. 社交焦慮研究綜述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4.37-394 郭曉薇. 大學生社交焦慮成因研究J. 心理學探新,2000, 20 (1): 12-135 李波等. 大學生社交焦慮易感性回歸分析J. 中國心理衛(wèi)生.2003(17): 10-126 曹暉,肖偉,曹聘,劉敏. 大學生社交焦慮及其相關(guān)因素研究N.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08,10(4):22-317 汪向榮,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增刊),1993,2:16-178 車文博. 當代西方心理學新詞典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45-2469 陳兆娜

27、. 初中生班級環(huán)境、社會期望與社交焦慮的關(guān)系及教育對策研究D 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12,12-1610 汪向東.兒童社會期望量表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1999, 13,5-711 馬弘兒童社交焦慮量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13(增刊) : 248 24912 于增艷,劉愛書. 不同社交地位小學生的自我意識與社交焦慮的特點及關(guān)系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7, 21(9):235-23813 鄧穗欣. 被感知的社會期望J. 二十一世紀商業(yè)評論,2012,7(15):12-1414 王衛(wèi)平,胡紀明城鄉(xiāng)兒童社交焦慮量表測查結(jié)果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1998(4):413414

28、15 孔德怡. 鄒城市912歲兒童社交焦慮心理調(diào)查J. 中國校醫(yī),2002(3) 2616 周宗奎,孫曉軍,劉亞,等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 1):717917 劉勇城鄉(xiāng)兒童社交焦慮水平的比較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 9) : 59018 楊遠波,張軍,劉艷麗.我國兒童社交焦慮的差異性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24-2519 焦書蘭,紀桂萍,荊其誠獨生與非獨生兒童認知發(fā)展的比較研究J 心理學報,1992(24):121920 徐遠超,譚千保.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社會期望相關(guān)性研究N.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

29、12,12(4):12-1321 王麗. 中小學生親社會行為與同伴關(guān)系、人際信任、社會期望及自尊的關(guān)系D . 西安: 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3,1.15-1722 李曉冰. 城市小學高年級學生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12-1623 張美峰,劉鳳霞. 兒童社會期望特點的初步研究N. 山東省團校學報,2008,6.24 吳文源. 癥狀自評量表.見張明園,編著.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 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10-2725 李朝霞. 大學生的社交焦慮及其與自我和諧的關(guān)系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12(10):4-526

30、戴麗,張華玲.大學生社會期望反應(yīng)與自尊的關(guān)系研究J.中國校醫(yī),2007,10(21):52-5427 曹暉,肖偉,曹聘,劉敏. 大學生社交焦慮及其相關(guān)因素研究N.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08,10(4):24-2628 郭龍.兒童社交焦慮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氣質(zhì)類型關(guān)系之探討D. 曲阜師范大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2011,4-6附錄1兒童社會期望量表 是否獨生_ 性別_ 年齡_ 出生日期_ 年級_ 本量表主要評估兒童的社會期望需要,換句話說,通過該量表可了解兒童對不被認可的懼怕。由于該量表暫還沒有我國的常模資料,只能根據(jù)每個被評估兒童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一般來說,每個年齡段的量表得分不一樣,隨著年齡

31、增長,得分逐漸遞減。得分高者,往往做事謹慎,自信心不足,主動性差,回避行為較明顯,但不會有太多的攻擊性。 目前,本量表多用于研究。(1 是 2 否)1. 我在聚會中總能開心。 1 22. 我有時說一點謊話。 1 2 3. 我從不因為要放下手頭的事去上學或開始吃飯而生氣。 1 2 4. 有時候,我不喜歡把自己的東西分給朋友。 1 2 5. 我對別人總是很尊重。 1 2 6. 我絕不會打比我弱小的孩子。 1 2 7. 我有時不喜歡做老師讓我做的事情。 1 2 8. 我從來不對父母頂嘴。 1 2 9. 我犯了錯誤時,總是承認自己錯了。 1 2 10. 我覺得父母并不是每件事都判斷得對。 1 2 11

32、. 我從沒想過要對別人說不友好的話。 1 2 12. 我總是按時完成所有家庭作業(yè)。 1 2 13. 有時我想摔東西或砸東西。 1 2 14. 我從來沒有讓別人因為我的過錯挨罵受批評。 1 2 15. 有時說的一些話,只是為了給朋友們留一個好印象。 1 2 16. 我總是小心地保持衣服的干凈和房間的整潔。 1 2 17. 我生氣時從不大喊大叫。 1 2 18. 即使沒有生病,有時我也喜歡呆在家里不去上學。 1 2 19. 有時我真希望父母別事事管得那么死。 1 2 20. 我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1 2 21. 我有時跟媽媽吵著要做她不想讓我做的事。 1 2 22. 我從沒說過什么讓別人覺得不好的話。 1 2 23. 老師對什么都比我懂得多。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